CN218942820U -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2820U
CN218942820U CN202223090691.8U CN202223090691U CN218942820U CN 218942820 U CN218942820 U CN 218942820U CN 202223090691 U CN202223090691 U CN 202223090691U CN 218942820 U CN218942820 U CN 218942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ne
cavity
air
kettle
ai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06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郭小玉
许胜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06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2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2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2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置于锅体内的内胆,锅盖与内胆之间形成烹饪腔,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烹饪腔内的嘌呤釜,嘌呤釜将烹饪腔分隔为食材加热腔和嘌呤收集腔,嘌呤釜具有伸入食材加热腔中的导流通道;烹饪器具还包括气泵,气泵至少与食材加热腔和嘌呤收集腔之一连通,气泵用于调整食材加热腔和嘌呤收集腔之间的压力差。通过气泵对食材加热腔和嘌呤收集腔内的气压进行控制,使得气压调节无需与加热装置相关联,气泵和加热装置能够分别独立工作,避免了所述内胆的干烧问题。通过气泵调整气压的方式,对气压的调节更加直接有效,降低了烹饪程序的操作难度,提高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由于食材中尤其是肉类、动物内脏中的嘌呤含量较高,用户过多食用这类食材会导致体内总的嘌呤含量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的患病风险大大增加,但现有的压力煲、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并不具有去嘌呤的功能。
为此,申请人研发了一种带嘌呤釜的烹饪器具,首先对内胆内的食材进行烹煮,待内胆中的食材析出嘌呤后,通过使嘌呤釜内外产生压力差,将带嘌呤的汤汁压入嘌呤釜中,从而实现嘌呤和食材的分离,以减少用户的嘌呤摄入量。
但是申请人发现,在利用加热内胆在内胆内产生蒸汽的方式使内胆内的气压升高时,为保证有足够的压力将液体压入嘌呤釜内,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内胆需要始终处于加热状态,因此当内胆内的液体介质较少时,存在干烧的风险。例如,由于烹饪程序设定的内胆加热时间较为固定且具有一定的反应时间,程序无法及时判定内胆内液体介质的排出情况,若用户实际加入的液体介质量小于标准量,容易出现在加热时间结束前液体已经排完但加热装置还在加热的情况,最终导致干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置于所述锅体内的内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烹饪腔,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嘌呤釜,所述嘌呤釜将所述烹饪腔分隔为食材加热腔和嘌呤收集腔,所述嘌呤釜具有伸入所述食材加热腔中的导流通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至少与所述食材加热腔和所述嘌呤收集腔之一连通,所述气泵用于调整所述食材加热腔和所述嘌呤收集腔之间的压力差。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去嘌呤烹饪器具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气泵为鼓气泵,所述鼓气泵与所述食材加热腔连通,所述鼓气泵用于向所述食材加热腔内鼓入空气,以使所述食材加热腔内的气压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的气压。
所述鼓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4kpa。
所述鼓气泵还具有连通所述鼓气泵的出气端和所述食材加热腔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气泵为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所述嘌呤收集腔连通,所述抽气泵用于抽吸所述嘌呤收集腔内的空气,以使所述嘌呤收集腔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食材加热腔内的气压。
所述锅盖具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嘌呤釜的口沿相抵顶,以限制所述嘌呤釜向上浮动。
所述嘌呤釜的口沿设有密封件,所述嘌呤釜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锅盖或所述内胆抵接密封,以使所述锅盖与所述嘌呤釜之间形成所述嘌呤收集腔。
所述内胆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内胆内部凸出的支撑凸起,所述嘌呤釜通过所述密封件搭靠于所述支撑凸起,所述密封件还具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密封唇边,所述密封唇边与所述内胆的内壁抵接密封。
所述嘌呤釜的口沿凸设有排气柱,所述排气柱中空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食材加热腔的排气通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浮沫收集件,所述浮沫收集件设置于所述嘌呤釜的外壁与所述内胆的内壁之间,所述浮沫收集件的底壁和/或侧壁设有开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内胆内设置所述嘌呤釜,将所述烹饪腔分成了所述食材加热腔以及所述嘌呤收集腔;通过加热装置对所述食材加热腔内浸泡在介质(可以为水等)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利用热萃取作用使食材中的嘌呤析出并溶解于介质中,降低了食材中的嘌呤含量;然后通过调整所述食材加热腔和所述嘌呤收集腔之间压力差,使所述食材加热腔内的气压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内的气压,二者之间的压力差会压迫所述食材加热腔内含嘌呤的介质从所述导流通道进入到所述嘌呤收集腔中被收集,从而使得食材和嘌呤分离。用户只需要完成后将所述嘌呤釜取出,直接倒掉其中的介质即可进行下一步的烹饪操作或者完成烹饪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如此,便使烹饪器具具备了去嘌呤的功能,并在不改变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降低了消费者从食材中摄取的嘌呤量,满足了消费者关于低嘌呤饮食的需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气泵对所述食材加热腔和所述嘌呤收集腔内的气压进行控制,使得两腔体的气压调节无需与加热装置相关联,所述气泵和加热装置能够分别独立工作,因此能够在加热装置停止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气泵改变所述食材加热腔和所述嘌呤收集腔之间的气压差,实现液体介质的排出和收集,从而避免了所述内胆的干烧问题。同时,所述气泵的启动时间和工作时间能够灵活调整,并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地泵气或者抽气,从而留出充足的余量,保证所述内胆内的液体介质排出完全。另外通过所述气泵调整气压的方式更加直接有效,降低了烹饪程序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提高使用可靠性。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泵为鼓气泵,所述鼓气泵与所述食材加热腔连通,所述鼓气泵用于向所述食材加热腔内鼓入空气,以使所述食材加热腔内的气压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的气压。通过鼓气泵向所述食材加热腔内鼓入空气的方式,使所述食材加热腔内的气压升高,从而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内的气压,将所述内胆内的液体介质压入所述嘌呤收集腔内。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鼓气泵还具有连通所述鼓气泵的出气端和所述食材加热腔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使所述导气通道为自所述鼓气泵端向所述食材加热腔端单向导通的结构,从而使气流仅能够沿单一方向进入所述食材加热腔内,降低气流逆流的风险,提高鼓风效率。此外,所述单向阀还能够避免液体经由所述导气通道逆流进入所述鼓气泵,造成所述鼓气泵污染或者损坏,提高了所述鼓气泵的使用寿命。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盖具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嘌呤釜的口沿相抵顶,以限制所述嘌呤釜向上浮动。在将所述锅盖盖合所述烹饪腔后,所述抵顶部和所述嘌呤釜相抵接,对所述嘌呤釜形成向下的压力,从而按压所述嘌呤釜限制其在气压推动下向上浮动,使所述嘌呤釜保持在固定的位置,提高稳定性以及所述嘌呤釜与所述内胆之间的密封性。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嘌呤釜的口沿凸设有排气柱,所述排气柱中空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食材加热腔的排气通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通过所述排气通道的启闭,可以实现在所述食材加热腔内在介质充分沸腾、嘌呤充分析出后再产生压力差,利用沸腾翻滚的介质不断和食材进行摩擦接触,从而加剧嘌呤析出的速率,并可以进一步清洗食材,将食材表面的污渍、血沫、附着于食材表面的嘌呤等物质冲刷进介质中;此外,所述排气通道的设置,也便于将食材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排出所述烹饪腔,从而提高烹饪的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3中C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嘌呤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嘌呤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单向阀的剖视图。
其中:
1锅体;
2锅盖;21排气口;
3内胆;31食材加热腔;32支撑凸起;
4嘌呤釜;41嘌呤收集腔;42导流通道;43排气柱;44限位柱;
5密封件;51密封唇边;
6封堵件;
7浮沫收集件;
8气泵;81导气通道;82单向阀;821气泵对接口;822出气口;823转动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锅盖2,以及置于所述锅体1内的内胆3,所述锅盖2与所述内胆3之间形成烹饪腔,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嘌呤釜4,所述嘌呤釜4将所述烹饪腔分隔为食材加热腔31和嘌呤收集腔41,所述嘌呤釜4具有伸入所述食材加热腔31中的导流通道42;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气泵8,所述气泵8至少与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一连通,所述气泵8用于调整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间的压力差。
具体而言,所述嘌呤釜4为具有一定深度的容器,其包括底壁和由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当所述嘌呤釜4放入所述烹饪腔中时,所述烹饪腔被分隔成出用于盛放食材和介质的所述食材加热腔31以及用于收集含嘌呤的介质的所述嘌呤收集腔41,所述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水与调料的混合物等。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可以为加热盘也可以为电磁线圈,其位于所述内胆3的底部或侧部,并通过加热所述内胆3的方式对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食物以及介质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内胆3内设置所述嘌呤釜4,将所述烹饪腔分成了所述食材加热腔以及所述嘌呤收集腔;通过加热装置对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浸泡在介质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利用热萃取作用使食材中的嘌呤析出并溶解于介质中,降低了食材中的嘌呤含量;然后通过调整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间压力差,使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气压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的气压,二者之间的压力差会压迫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含嘌呤的介质从所述导流通道42进入到所述嘌呤收集腔41中被收集,从而使得食材和嘌呤分离。用户只需要完成后将所述嘌呤釜4取出,直接倒掉其中的介质即可进行下一步的烹饪操作或者完成烹饪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如此,便使烹饪器具具备了去嘌呤的功能,并在不改变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降低了消费者从食材中摄取的嘌呤量,满足了消费者关于低嘌呤饮食的需求。
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气泵8对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的气压进行控制,使得两腔体的气压调节无需与加热装置相关联,所述气泵8和加热装置能够分别独立工作,因此能够在加热装置停止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气泵8改变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间的气压差,实现液体介质的排出和收集,从而避免了所述内胆3的干烧问题。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可通过对烹饪器具进行程序设定,使加热装置加热至所述内胆3内的液体介质沸腾,并持续加热一定时间,待液体介质萃取到食材中的嘌呤后,控制单元将加热装置关闭,然后启动所述气泵8,进入食材和液体介质分离的阶段。
同时,所述气泵8的启动时间和工作时间能够灵活调整,并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地泵气或者抽气,从而留出充足的余量,即使遇到导流通道被堵塞一部分的情况也能保证所述内胆3内的液体介质排出完全。此外,通过所述气泵8调整气压的方式更加直接有效,降低了烹饪程序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导流通道42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其可以如图3所示的与所述内胆3偏心设置,以对应所述内胆3底壁的凹陷区域,也可以如图1所示的与所述内胆3同轴设置。同时,所述导流通道42的底端可以与所述内胆3的底壁抵接,以对所述嘌呤釜4起到支撑作用,也可以与所述内胆3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方便液体介质的进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气泵8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
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泵8为鼓气泵,所述鼓气泵与所述食材加热腔31连通,所述鼓气泵用于向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鼓入空气,以使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气压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41的气压。
通过鼓气泵向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鼓入空气的方式,使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气压升高,从而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的气压,将所述内胆3内的液体介质压入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
进一步地,所述鼓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4kpa,以在保证液体介质能够被有效泵入嘌呤收集腔41内以及工作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
优选的,如图1、图8所示,所述鼓气泵还具有连通所述鼓气泵的出气端和所述食材加热腔31的导气通道81,所述导气通道81设置有单向阀82。
所述单向阀82使所述导气通道81为自所述鼓气泵端向所述食材加热腔31端单向导通的结构,从而使气流仅能够沿单一方向进入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降低气流逆流的风险,提高鼓风效率。此外,所述单向阀82还能够避免液体经由所述导气通道81逆流进入所述鼓气泵,造成所述鼓气泵污染或者损坏,提高了所述鼓气泵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单向阀82具有气泵对接口821和出气口822,所述单向阀82内部设有转动阀芯823,通过电机控制所述转动阀芯823转动以实现通路的导通或者断开。
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鼓气泵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鼓气泵设置于所述锅体1,通过所述导气通道81与所述食材加热腔31相连通,以缩短所述导气通道81的长度,提高供气效率。同时使得所述鼓气泵与所述锅体1内的控制单元更近,方便电连接,缩短导线长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鼓气泵设置于所述锅盖2,所述导气通道81向下延伸以与所述食材加热腔31连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示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嘌呤釜4在开口沿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向上延伸以与所述锅盖2抵接密封,所述嘌呤釜4的内壁与所述锅盖2之间形成所述嘌呤收集腔41,所述嘌呤釜4的外周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之间也为所述食材加热腔31,因此只需将所述导气通道81延伸至所述嘌呤釜4的外侧即可实现与所述食材加热腔31的连通,而无需延伸至所述烹饪腔的底部。
实施方式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泵8为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所述嘌呤收集腔41连通,所述抽气泵用于抽吸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的空气,以使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气压。
所述抽气泵与所述嘌呤收集腔41连通,进而通过抽吸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空气的方式,使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气压,使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液体介质通过所述导流通道42压入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
当然,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抽气泵的设置位置也不做限定,其同样可位于所述锅盖2也可以位于所述锅体1。
实施方式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泵8能够双向转动,当所述气泵8正转时能够向外鼓送空气,当所述气泵8反转时,则能够抽吸空气,所述气泵8的鼓气口与所述食材加热腔31连通,抽气口与所述嘌呤收集腔41连通。并且通过设置通止阀使鼓气通路和抽气通路有选择地导通或断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盖2具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嘌呤釜4的口沿相抵顶,以限制所述嘌呤釜4向上浮动。
在将所述锅盖2盖合所述烹饪腔后,所述抵顶部和所述嘌呤釜4相抵接,对所述嘌呤釜4形成向下的压力,从而按压所述嘌呤釜4限制其在气压推动下向上浮动,使所述嘌呤釜4保持在固定的位置,提高稳定性以及所述嘌呤釜4与所述内胆3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种具体示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嘌呤釜4的开口沿设置有多个向上延伸的限位柱44,所述抵顶部为所述锅盖2向下延伸的配合柱,所述配合柱与所述限位柱44相抵接。当然,所述抵顶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其他形状的凸起结构,或者所述锅盖2本身构成所述抵顶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所述嘌呤釜4的口沿设有密封件5,所述嘌呤釜4通过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锅盖2或所述内胆3抵接密封,以使所述锅盖2与所述嘌呤釜4之间形成所述嘌呤收集腔41。
利用所述密封件5将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隔绝,使两个腔体仅通过所述导流通道42连通,保证了压差调节过程中的可靠性,使液体介质仅能够通过所述导流通道42在两个腔体之间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密封件5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例中的一种: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件5设置于所述嘌呤釜4的口沿,所述密封件5向上延伸与所述锅盖2抵接密封,以使所述锅盖2与所述嘌呤釜4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嘌呤收集腔41。
通过使所述嘌呤釜4与所述锅盖2抵接密封,充分利用了所述烹饪腔的上部空间,并借助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介质产生的浮力以及蒸汽压力使所述嘌呤釜4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使得所述密封件能够产生相对较大的形变,并维持压缩状态,使得所述嘌呤收集腔41的密封更加可靠,确保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间能够产生压力差。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内胆3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内胆3内部凸出的支撑凸起32,所述嘌呤釜4通过所述密封件5搭靠于所述支撑凸起32,所述密封件5还具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密封唇边51,所述密封唇边51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抵接密封。
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件5的所述密封唇边51向下延伸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抵接,因此当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间产生压差时,由于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气压较高,则会推动所述密封唇边51向外侧,也就是朝向所述内胆3的内壁一侧运动,进而将所述密封唇边51压在所述内胆3的内壁,使二者紧紧贴合,从而形成更加紧密的密封。此时,即使所述嘌呤釜4上浮,所述密封唇边51始终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保持贴合的状态,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有助于去嘌呤过程的稳定进行,提高去嘌呤的效果。
优选的,如图5、图6所示,所述嘌呤釜4的口沿凸设有排气柱43,所述排气柱43中空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食材加热腔31的排气通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封堵件6,所述封堵件6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通过所述排气通道的启闭,可以实现在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在介质充分沸腾、嘌呤充分析出后再产生压力差,利用沸腾翻滚的介质不断和食材进行摩擦接触,从而加剧嘌呤析出的速率,并可以进一步清洗食材,将食材表面的污渍、血沫、附着于食材表面的嘌呤等物质冲刷进介质中;此外,所述排气通道的设置,也便于将食材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排出所述烹饪腔,从而提高烹饪的质量。
具体而言,开始加热前,锅盖2的出气口以及所述排气通道处于打开状态,随着加热装置不断加热所述内胆3,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气体可经排气通道进入嘌呤收集腔41并从出气口中排到外界,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介质的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沸腾,食材中的嘌呤不断析出并融入介质中;待介质沸腾一段时间后,所述封堵件6将所述排气通道封闭,蒸汽的积聚使得所述食材加热腔具有了一定的压力,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中的空气则可以从锅盖2的出气口中排出,如此,所述食材加热腔31和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间便产生了压力差,从而将含嘌呤的介质压入所述嘌呤收集腔41内,实现嘌呤和食材的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封堵件6的控制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由电磁阀、电机等结构自动控制,也可以由用户手动控制,其可以为上下运动,也可以为横向运动,或者转动等,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排气通道的打开或封堵即可。
当然,如图1所示,也可直接在所述锅盖2开设与所述食材加热腔31连通的排气口21,所述封堵件6能够打开或封堵所述排气口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浮沫收集件7,所述浮沫收集件7设置于所述嘌呤釜4的外壁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之间,所述浮沫收集件7的底壁和/或侧壁设有开口。
在加热过程中,肉类食材中残留的血液会溶解到介质中并形成浮沫,通过在所述嘌呤釜4的外壁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之间设置所述浮沫收集件7,可以在介质被压入所述嘌呤收集腔41之前将介质中的浮沫去除,避免浮沫随所述介质液位下落并附着在食材的表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所述食材加热腔31内的介质沸腾时,会携带浮沫上涌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浮沫收集件7内,浮沫通常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当其与所述浮沫收集件7接触时,则会粘黏在所述浮沫收集件7上,实现浮沫和汤汁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置于所述锅体内的内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烹饪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嘌呤釜,所述嘌呤釜将所述烹饪腔分隔为食材加热腔和嘌呤收集腔,所述嘌呤釜具有伸入所述食材加热腔中的导流通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至少与所述食材加热腔和所述嘌呤收集腔之一连通,所述气泵用于调整所述食材加热腔和所述嘌呤收集腔之间的压力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为鼓气泵,所述鼓气泵与所述食材加热腔连通,所述鼓气泵用于向所述食材加热腔内鼓入空气,以使所述食材加热腔内的气压高于所述嘌呤收集腔的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气泵的工作压力为0-4kp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气泵还具有连通所述鼓气泵的出气端和所述食材加热腔的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设置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泵为抽气泵,所述抽气泵与所述嘌呤收集腔连通,所述抽气泵用于抽吸所述嘌呤收集腔内的空气,以使所述嘌呤收集腔内的气压低于所述食材加热腔内的气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具有抵顶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嘌呤釜的口沿相抵顶,以限制所述嘌呤釜向上浮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嘌呤釜的口沿设有密封件,所述嘌呤釜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锅盖或所述内胆抵接密封,以使所述锅盖与所述嘌呤釜之间形成所述嘌呤收集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内胆内部凸出的支撑凸起,所述嘌呤釜通过所述密封件搭靠于所述支撑凸起,所述密封件还具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密封唇边,所述密封唇边与所述内胆的内壁抵接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嘌呤釜的口沿凸设有排气柱,所述排气柱中空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食材加热腔的排气通道,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能够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嘌呤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浮沫收集件,所述浮沫收集件设置于所述嘌呤釜的外壁与所述内胆的内壁之间,所述浮沫收集件的底壁和/或侧壁设有开口。
CN202223090691.8U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942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0691.8U CN218942820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0691.8U CN218942820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2820U true CN218942820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2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0691.8U Active CN218942820U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2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5385B2 (ja) 瀝米飯炊飯器
CN218942820U (zh)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CN211242810U (zh)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8942863U (zh)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CN211833914U (zh) 烹饪器具
CN211582583U (zh) 烹饪器具
CN213605937U (zh) 空气炸锅
CN218942831U (zh)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CN218791842U (zh)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CN103536196B (zh) 用于加热液体的家用电器
CN219125994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17118178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电热锅
CN212438237U (zh) 具有补炊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20571978U (zh) 一种双腔压力煲
CN215777290U (zh) 烹饪器具
CN217937885U (zh) 一种快速排汽的炒菜机
CN219594331U (zh) 一种茶叶及茶制品的分离式冲泡装置
CN22093777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1044800U (zh) 烹饪腔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9229601U (zh) 电蒸器具
CN213850259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10403473B (zh) 虹吸式煮茶器
CN218683737U (zh)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CN210673013U (zh) 烹饪器具
CN214856028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