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3288U -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3288U
CN218933288U CN202221116768.1U CN202221116768U CN218933288U CN 218933288 U CN218933288 U CN 218933288U CN 202221116768 U CN202221116768 U CN 202221116768U CN 218933288 U CN218933288 U CN 218933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water
rain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urban resid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67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dscap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67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3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3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3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若干雨水收集模块、输水装置、浇灌装置、一第一蓄水池以及至少一第二蓄水池,雨水收集模块包括雨水收集管道以及雨水传输管道,雨水收集管道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建筑物屋顶的集水沟,每一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管道均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接;第一蓄水池设于城市住宅区的绿化区底部,第一蓄水池上方设有所述绿化区的植被、泥土层以及过滤层;第二蓄水池与所述浇灌装置连接;第一蓄水池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水景或人工河的供水装置,第一蓄水池还连接地下水回灌井。本实用新型对雨水的利用率更高,雨水在住宅区发挥有益效果的持续时间长,能够实现的功能更丰富。

Description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根据海绵城市的概念,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小区,能够利用雨水,降低水资源消耗。
但是现有的建筑、住宅区对雨水的利用率低,功能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住宅区存在对雨水的利用率低,功能少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率更高,雨水在住宅区发挥有益效果的持续时间长,能够实现的功能更丰富的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若干雨水收集模块、输水装置、浇灌装置、一第一蓄水池以及至少一第二蓄水池,
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包括雨水收集管道以及雨水传输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建筑物屋顶的集水沟,每一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管道均通过所述雨水传输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池设于城市住宅区的绿化区底部,所述第一蓄水池上方设有所述绿化区的植被、泥土层以及过滤层;
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所述输水装置与所述浇灌装置连接,所述浇灌装置的浇灌目标为所述绿化区;
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水景或人工河的供水装置,所述第一蓄水池还连接地下水回灌井。
较佳地,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蓄水池以及一净化模块,所述第三蓄水池与城市住宅区道路的排水沟连接,所述第三蓄水池通过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第二蓄水池单向连接。
较佳地,所述雨水收集模块还包括雨水收集器,所述雨水收集器为环形且套设于建筑物的底部,所述雨水收集器的横切面为L形,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一端与建筑物固定,所述雨水收集器包括一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三蓄水池连接。
较佳地,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墙面,雨水收集器嵌入墙面的部分与建筑物之间设有防水涂层。
较佳地,所述水景或人工河向所述第三蓄水池输水。
较佳地,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传输模块,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向所述第二蓄水池输水,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水管以及分集水器,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分集水器连接若干根水管,所述若干根水管并排埋设与所述城市住宅区的道路下方。
较佳地,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传输模块,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向所述第一蓄水池输水,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水管以及分集水器,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分集水器连接若干根水管,所述若干根水管并排埋设与所述城市住宅区的道路下方。
较佳地,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连接若干地下水回灌井,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均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入水口水平高度大于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水平高度。
较佳地,所述绿化区底部设有防水层,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被所述防水层包围,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低于所述防水层。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系统能够对雨水的利用率更高,雨水在住宅区发挥有益效果的持续时间长,能够实现的功能更丰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雨水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循环系统。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若干雨水收集模块11、输水装置12、浇灌装置13、一第一蓄水池14以及至少一第二蓄水池15。
所述雨水收集模块11包括雨水收集管道111以及雨水传输管道112,所述雨水收集管道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建筑物屋顶的集水沟,每一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管道均通过所述雨水传输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15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池14设于城市住宅区的绿化区底部,所述第一蓄水池14上方设有所述绿化区的植被141、泥土层142以及过滤层143;
所述过滤层可以是砂石、碎石、炉渣以及石英砂等组成。
通过绿化区的入渗可以净化雨水获取质量高的净化水,净化水可以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户外用水,第一蓄水池经过进一步净化可以用于居民的生活用水。
本实施例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所述第二蓄水池15通过所述输水装置12与所述浇灌装置13连接,所述浇灌装置的浇灌目标为所述绿化区;
当天气为长时间不下雨时,可将第二蓄水池中的雨水作为绿化区浇水的水源,浇水后,第二蓄水池的水杯绿化区净化变为较为干净的第一蓄水池中的存水。
所述输水装置12可以是抽水装置,也可以是利用第二蓄水池与第一蓄水池之间的地势落差进行输水的阀门装置。
所述第一蓄水池14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水景或人工河的供水装置144,所述第一蓄水池还连接地下水回灌井145。
当第一蓄水池水满后,多余的水通过若干回灌井回灌。
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蓄水池16以及一净化模块17,所述第三蓄水池16与城市住宅区道路的排水沟连接,所述第三蓄水池通过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第二蓄水池单向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三蓄水池收集的水为脏水、浑浊水,第三蓄水池的水需要经过净化模块处理后流入第二蓄水池中。
所述雨水收集模块11还包括雨水收集器113,所述雨水收集器为环形且套设于建筑物的底部。
所述雨水收集器的横切面为L形,所述雨水收集器113的一端与建筑物固定,所述雨水收集器包括一排水孔114。
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三蓄水池连接。
利用雨水收集器可以收集冲刷建筑物表面的雨水。
参见图2,所述雨水收集器113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墙面116,雨水收集器嵌入墙面的部分与建筑物之间设有防水涂层115。
所述水景或人工河向所述第三蓄水池输水。水景或人工河水经过使用后变成脏水、浑浊水,流入第三蓄水池,在经过净化模块、第二蓄水池、绿化区净化后流入第一蓄水池变为较为干净的水源。
通过上述循环能够保证水景或人工河水的水质以及回灌到地下水的质量。
水景或人工河水还可以排放至附近河流。
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传输模块,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向所述第二蓄水池输水;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向所述第一蓄水池输水。
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水管以及分集水器,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分集水器连接若干根水管,所述若干根水管并排埋设与所述城市住宅区的道路下方。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降低城市住宅区的路面温度。
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连接若干地下水回灌井,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均设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地下水回灌井。
所述第一蓄水池14的入水口146水平高度大于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147水平高度。
所述绿化区底部设有防水层,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被所述防水层包围,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低于所述防水层。
利用防水层能够增大绿化区的面积,使绿化区的面积远大于第一蓄水池,同时蓄水池能够收集更多绿化区的渗水。
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传输模块。
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向所述第一蓄水池输水,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水管以及分集水器。
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分集水器连接若干根水管,所述若干根水管并排埋设与所述城市住宅区的道路下方。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若干雨水收集模块、输水装置、浇灌装置、一第一蓄水池以及至少一第二蓄水池,
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包括雨水收集管道以及雨水传输管道,所述雨水收集管道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建筑物屋顶的集水沟,每一建筑物的雨水收集管道均通过所述雨水传输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池设于城市住宅区的绿化区底部,所述第一蓄水池上方设有所述绿化区的植被、泥土层以及过滤层;
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所述输水装置与所述浇灌装置连接,所述浇灌装置的浇灌目标为所述绿化区;
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所述城市住宅区的水景或人工河的供水装置,所述第一蓄水池还连接地下水回灌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蓄水池以及一净化模块,所述第三蓄水池与城市住宅区道路的排水沟连接,所述第三蓄水池通过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第二蓄水池单向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模块还包括雨水收集器,所述雨水收集器为环形且套设于建筑物的底部,所述雨水收集器的横切面为L形,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一端与建筑物固定,所述雨水收集器包括一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三蓄水池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墙面,雨水收集器嵌入墙面的部分与建筑物之间设有防水涂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景或人工河向所述第三蓄水池输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传输模块,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向所述第二蓄水池输水,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水管以及分集水器,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分集水器连接若干根水管,所述若干根水管并排埋设与所述城市住宅区的道路下方。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传输模块,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所述传输模块向所述第一蓄水池输水,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水管以及分集水器,所述净化模块通过所述分集水器连接若干根水管,所述若干根水管并排埋设与所述城市住宅区的道路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连接若干地下水回灌井,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均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入水口水平高度大于第一蓄水池的出水口水平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区底部设有防水层,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被所述防水层包围,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部低于所述防水层。
CN202221116768.1U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Active CN218933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6768.1U CN218933288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6768.1U CN218933288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3288U true CN218933288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2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6768.1U Active CN218933288U (zh) 2022-04-29 2022-04-29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3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2172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CN105130055A (zh) 雨水收集净化处理回用系统
CN105735405B (zh)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07816082A (zh) 一种海绵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7567889U (zh)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5862548A (zh)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CN106638219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斜坡式城市道路
CN103967105A (zh) 居住组团雨水生态排放系统
CN105442668A (zh) 一种屋面雨水的回收利用系统
CN208898678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07331921U (zh) 一种生态型道路雨水径流处理装置
CN206368389U (zh) 一种反冲洗和吸污系统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100462509C (zh) 一种集贮及输送雨水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管道系统
CN218933288U (zh) 用于城市住宅区的水循环系统
CN210507025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雨水系统
CN209412895U (zh) 一种景观化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CN215594290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用零功耗草坪蓄水装置
CN113216320B (zh) 一种适用于低绿地率的雨水生态净化和收集利用系统
CN105464190A (zh) 一种绿地雨污水的再利用系统
CN109836017A (zh) 一种居民小区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CN107926617A (zh) 一种排水灌溉系统
CN208363226U (zh) 一种新型的城市排水系统
CN215774450U (zh) 一种联合式生态树池
CN101122147A (zh) 城镇雨水零排放系统工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