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2613U -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 Google Patents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2613U
CN218922613U CN202223066450.XU CN202223066450U CN218922613U CN 218922613 U CN218922613 U CN 218922613U CN 202223066450 U CN202223066450 U CN 202223066450U CN 218922613 U CN218922613 U CN 218922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ody
hanging
support
alo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64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世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64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2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2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2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床板连接组件以及模体挂件;所述床板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连接床板;所述模体挂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模体挂件上具有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模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模体挂件的第一方向位置进而可调节模体相对床板的位置,提高模体支架的通用性,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床板与模体的诊断调节,达到校正、检修和诊断的目的;而且本发明中通过模体挂件相对支架主体的第一方向移动进而调节模体的第一方向位置,其位置调节并不影响模体的挂钩与悬挂部的配合,在调整过程中可保证模体悬挂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背景技术
医用图像扫描设备中,检测模体是必不可少的诊断设备;以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模体为例,医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模体是医用CT设备日常维护、例行校正检查和检修时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该诊断工具在使用时,需要将床板和模体固定在模体支架上以使得模体和床板形成匹配关系。
对于传统的固定式CT机而言,其CT机与床板具有耦合关系,则模体支架只需要适配特定的床板和模体即可。而对于可移动CT机,由于该CT机需要适配不同规格的床板,而现有的模体支架通常只适配CT机与特定的床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诊断,故对于可移动CT机,针对不同规格的床板需要对应设置相应的模体支架,成本较高,且使用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医疗设备模体支架,提高模体支架的通用性,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床板与模体的诊断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该医疗设备模体支架通过调节模体挂件的第一方向位置进而可调节模体相对床板的位置,提高模体支架的通用性,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床板与模体的诊断调节,达到校正、检修和诊断的目的;而且本发明中通过模体挂件相对支架主体的第一方向移动进而调节模体的位置,其位置调节并不影响模体的挂钩与悬挂部的配合,在调整过程中可保证模体悬挂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床板连接组件以及模体挂件;
所述床板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连接床板;
所述模体挂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模体挂件上具有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模体。
可选地,所述模体挂件以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模体挂件沿第二方向贴合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模体挂件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悬挂部,所述悬挂部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悬挂部被配置为:所述悬挂部沿第三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模体悬挂于所述悬挂部上的挂钩沿第三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挂钩悬挂于所述悬挂部上时可沿第三方向相对所述悬挂部运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悬挂部沿第二方向靠近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以使得所述悬挂部沿第二方向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具有所述间隙。
可选地,所述床板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上并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以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床板连接组件上预留有插接口。
可选地,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第一方向调节组件,所述模体挂件沿第一方向单自由度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第一方向调节组件用于驱使所述模体挂件相对所述支架主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标尺,所述标尺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标尺具有刻度,用于标记所述模体挂件以及床板的第一方向位置;所述标尺以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和/或所述模体挂件上用于调节所述模体的倾角。
可选地,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角度调节件,所述模体挂件沿第三方向的两侧具有沿第三方向凸出的调节部,各所述角度调节件以可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方式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调节部上,所述角度调节件用于沿第二方向抵在所述模体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床板连接组件以及模体挂件;所述床板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连接床板;所述模体挂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模体挂件上具有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模体。
如此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模体挂件的第一方向位置进而可调节模体相对床板的位置,提高模体支架的通用性,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床板与模体的诊断调节,达到校正、检修和诊断的目的;而且本发明中通过模体挂件相对支架主体的第一方向移动进而调节模体的位置,其位置调节过程中并不影响模体的挂钩与悬挂部的配合,在调整过程中可保证模体悬挂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还通过悬挂部沿第二方向长度尺寸的设定以及角度调节组件的设置,还可实现模体的沿第二方向位置调节以及倾角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模体支架的通用性,且保证较好的校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与模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床板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支架主体;11-沉槽;
20-床板连接组件;21-第一夹持部;211-立板;212-水平板;213-加强筋;22-第二夹持部;23-支撑板;24-调节螺杆;25-第一把手;261-第
一弹性垫层;262-第二弹性垫层;
30-模体挂件;31-悬挂部;32-凹槽;33-指示箭头;34-指示箭头;
40-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1-第一滑块;42-丝杆;43-第二把手;44-滑轨;45-第二滑块;
50-标尺;51-调节槽;52-调节螺钉;
60-角度调节组件;61-角度调节件;
70-床板;
80-模体;81-挂钩;
90-第三把手;
a-间隙;X-第三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应做广义理解,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诸如上方、下方、上、下、向上、向下、左、右等的方向术语相对于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它们在图中所示进行使用,向上或上方向朝向对应附图的顶部,向下或下方向朝向对应附图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X和为互为垂直的三个方向,本实施例中对各个方向对应的朝向不做限定,优选的,在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方向Z对应的是竖向方向,也对应高度方向,第三方向X对应的床板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对应的是床板的长度方向。
一般而言,不同规格的床板型号和尺寸是存在差异的,即床高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在某个设计尺寸区间波动。对于可移动的CT机最直接的影响是无法匹配多种多样的床板进行自动化校正的。床板需要能够满足模体的摆模位置要求,则需要针对每一种床板与中心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系统中集成摆模流程的具体操作流程,该集成过程工作量较大且不易实现;若床板不能满足模体的摆模位置要求,则需要一个能够支持模体多向调节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进行校正流程。
因此,传统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已经越来越难满足日益增多的需求。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0、床板连接组件20以及模体挂件30;
所述床板连接组件20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用于连接床板70;
所述模体挂件30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模体挂件30上具有悬挂部31,所述悬挂部31用于悬挂模体80。
此处对模体挂件30相对所述支架主体10的移动方向不做限定,具体移动方向可基于实际使用需求适应性的配置,本实施例中,对模体挂件30以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
模体挂件30可以为块状结构、板状结构或者其他异形结构,此处对模体挂件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模体挂件30为板状结构,模体挂件30沿第二方向Y贴合于支架主体10上。
支架主体1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柱状结构、或者其他异形结构,此处对支架主体10的具体结构不做特别限定,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呈长方体结构,模体挂件30安装于支架主体10的一侧且可沿第一方向Z相对支架主体10移动。模体挂件30和床板连接组件20分设于支架主体1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则床板70连接于床板连接组件20上并位于的支架主体10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模体80悬挂于悬挂部31上并位于支架主体10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通过调节模体挂件30的第一方向Z位置进而可调节模体80相对床板70的位置,达到校正、检修和诊断的目的;而且本发明中通过模体挂件30相对支架主体10的第一方向Z移动进而调节模体的第一方向Z位置,其位置调节并不影响模体80的挂钩81与悬挂部31的配合,在调整过程中可保证模体80悬挂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对床板连接组件2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板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并沿第一方向Z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2以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
请参考图2所示,床板连接组件20还包括支撑板23、调节螺杆24以及第一把手25,其中支撑板23固定连接于支架主体10上,且支撑板23与第一夹持部21沿第一方向Z排列设置,调节螺杆24沿第一方向Z延伸并螺纹连接于支撑板23上,第一把手25固定连接于调节螺杆24远离第一夹持部21的一端,第二夹持部22固定连接于调节螺杆24靠近第一夹持部21的一端,第二夹持部22适应于调节螺杆24的旋转运动设置为圆盘形结构。转动第一把手25时,可驱动调节螺杆24并带动第二夹持部22沿第一方向Z移动,当第二夹持部22靠近第一夹持部21时,如图1所示,二者形成夹持状态用于固定床板70,当第二夹持部22远离第一夹持部21时,二者形成松开状态,用于床板70的拆卸。
在其他的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可设置为第一方向Z移动式结构,第二夹持部22可设置为固定式结构;
在其他的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均可以设置为第一方向Z移动式结构,第一夹持部21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此时基于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均可以第一方向Z移动,则可以适当的在该移动范围内调节床板70相对支架主体1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和支撑板23设置为沿第一方向Z镜像的结构,其中第一夹持部21包括与支架主体10侧面贴合固定的立板211、连接于立板上的水平板212以及连接于立板211与水平板212之间的加强筋213,其中立板2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支架主体10侧面,加强筋213沿第三方向X设置有两个,当然,加强筋213的个数以及设置位置可依据实际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该结构的第一夹持部21和支撑板23利于可保证较高的结构强度,以保证足够的夹持力而不产生形变。
另外,不同于传统CT机都包含病床及相应的附件接口,有些手术床板没有适配模体支架的接插接口,这就对悬挂模体的支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缺少病床接插口的模体支架需要承载的重量不能减少,同时调节精度亦不能变差;另一方面,医疗设备模体支架需要同时兼容带有可拔插接口的床板,以及没有拔插口的床板。故为进一步提高床板连接组件20的通用性,在另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床板连接组件20上预留有插接口。插接口的具体结构形式适配于可拔插接口的床板,例如插接口可以为矩形插槽或者圆形插槽,插接口的设置方式以及形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插接口的设置位置此处也不做限定,插接口可设置于第一夹持部21和/或第二夹持部22和/或支撑板23上,例如,将第一夹持部21、第二夹持部22和调节螺杆24设置为可拆卸结构,而且支撑板23上预留兼容插接式床板的插接口,则可同时兼容夹持、插柄型的床板结构。
为保证医疗设备模体支架的便携性,在支架主体10上还安装有第三把手90,第三把手90为U形把手,第三把手90与床板连接组件20位于支架主体10的同一侧,且第三把手90位于沿第一方向Z靠近支架主体10的顶部位置处,以便于手持。
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4所示,所述模体挂件30沿第二方向Y贴合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模体挂件30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悬挂部31,所述悬挂部31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支架主体10之间具有间隙a,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所述模体挂件30沿第一方向Z单自由度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用于驱使所述模体挂件30相对所述支架主体10沿第一方向Z运动。
此处对悬挂部31的部位不做限定,例如可在模体挂件30上开槽或者开设吊孔作为悬挂部31,具体部位可基于实际模体挂件30的结构适应性的调整。本实施例中,将模体挂件30沿第一方向Z的一侧的边沿处的一部分作为悬挂部31。
其中支架主体10呈中空结构,且在靠近模体挂件30一侧具有开口,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为丝杆螺母副运动结构,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包括第一滑块41和丝杆42,其中丝杆42沿第一方向Z延伸并转动配合安装于支架主体10的内腔中,丝杆42的一端向上穿出支架主体10后与第二把手43连接,丝杆42与滑块41螺纹传动配合。模体挂件30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41上,另外,为提高模体挂件30沿第一方向Z运动的精度,增设滑轨44和第二滑块45。滑轨44沿第一方向Z延伸,此处对滑轨44和第二滑块45的数量和形状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滑轨44设置有两个并沿第三方向X排列设置,两个滑轨44沿第三方向X分设于丝杆42的两侧,第二滑块45设置有四个并两两成组分别与两个滑轨44滑动配合,滑轨44可以为T型轨道、燕尾轨道、工字型轨道或者其他形状的轨道,相应的第二滑块45上适应性的开设滑槽以与滑轨44单自由度滑动配合。
当第二把手43转动并驱动丝杆42转动时,丝杠42将自身的转动运动转化为第一滑块41的第一方向Z直线运动,进而驱使第一滑块41带动模体挂件30第一方向Z直线运动,同时第二滑块45相对滑轨44滑动,以保证模体挂件30的运动精度。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把手25以及第二把手4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把手25和第二把手43可以为十字把手、一字把手或者圆形把手,第一把手25以及第二把手43均起到方便转动的效果,故可基于其使用目的适应性的设置相应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在其他的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还可以为液压驱动或者电动驱动的驱动方式,例如可以为液压缸、直线电机等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体挂件30沿第一方向Z一侧的边沿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悬挂部31,对应于图1至图5中,模体挂件30的上沿作为悬挂部31,悬挂部31与支架主体10之间具有间隙a,该间隙a的设定,为模体80的挂钩81提供悬挂时所需要的装配空间,如图1所示,其中模体80上具有用于与悬挂部31配合的挂钩81,该挂钩81呈近似的倒置U形结构,挂钩81挂于模体挂件30的上沿时,挂钩81的一部分伸入至间隙a内。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模体80悬挂时较为稳定,在模体挂件30上沿的部分增加防滑纹,同时间隙a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应与挂钩81沿第二方向Y的厚度尺寸保持大概一致,以改善模体80悬挂时的晃动问题,提高模体80悬挂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挂部31沿第二方向Y靠近所述支架主体1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2,以使得所述悬挂部31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支架主体10之间具有所述间隙a。
图2中模体挂件30上沿位置处对应于凹槽32的部分实际上即为悬挂部31的部分,凹槽32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形成间隙a,另一方面凹槽32的设置自然限制了悬挂部31沿第三方向X的长度,结合图1所示,当挂钩81悬挂于悬挂部31时,凹槽32沿第三方向X的两个侧壁阻挡于挂钩81的两侧,以便于限定挂钩81的悬挂位置。
凹槽32沿第三方向X的长度尺寸相对挂钩81具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为凹槽32沿第三方向X的长度尺寸等于挂钩81沿第三方向X的尺寸,当挂钩81悬挂于悬挂部31时,凹槽32沿第三方向X的两个侧壁与挂钩81相抵,此时可对挂钩81形成第三方向X的精确限位;第二种方式为,凹槽32沿第三方向X的长度尺寸大于挂钩81沿第三方向X的尺寸,当挂钩81悬挂于悬挂部31时,凹槽32沿第三方向X的两个侧壁与挂钩81不接触,挂钩81可在悬挂部31内沿第三方向X微调位置。在实际使用时,医疗设备模体支架上第三方向X对应的是水平方向,由于模体80的重量较大,当挂钩81悬挂于悬挂部31上时,挂钩81对悬挂部31具有较大的竖向压力,因而沿挂钩81会沿第三方向X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故模体80悬挂于悬挂部31时,在没有外力干扰的前提下,模体80沿第三方向X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
因此,本实施例中凹槽32沿第三方向X的长度尺寸优选上述第二种设置方式;即所述悬挂部31被配置为:所述悬挂部31沿第三方向X的尺寸大于所述模体80悬挂于所述悬挂部31上的挂钩81的第三方向X尺寸,以使得所述挂钩81悬挂于所述悬挂部31上时可沿第三方向X相对运动,所述第三方向X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一方向Z。
此时,当挂钩81悬挂于悬挂部31上时,通过外力推动挂钩81在悬挂部31上沿第三方向X滑动,以微调模体8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对悬挂部31沿第三方向X的长度尺寸不做限定,具体可依据挂钩81的第三方向X尺寸以及模体所需要滑动调节的行程确定。
为便于模体80与床体70相对位置关系的调整,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标尺50,所述标尺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标尺50具有刻度,用于标记所述模体挂件30以及床板的第一方向Z位置。
此处对标尺5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标尺50可以与支架主体10一体成型设置,例如在支架主体10上通过镭雕或丝印形成沿第一方向Z设置的刻度,以标定模体挂件30以及床板的第一方向Z位置,进而精确的确定床板相对支架主体10以及床板相对模体的位置关系。在其他的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标尺50可以设置为独立的部件并固定于支架主体10上,请参考图2至图3所示,标尺50为板式结构,并安装于支架主体10沿第三方向X的一侧。
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床板的高度不一导致和CT机的中心孔相对位置千差万别,CT机在进行图像校正和质量保障时,要求其系统能够准确地把控识别模体的相对位置,因此所述标尺50以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
此处对标尺50的移动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通过液压驱动或者电驱动的方式实现标尺50的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沿第三方向X的一侧具有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沉槽11,该标尺50沿第一方向Z可移动的适形设置于沉槽11内,标尺50上开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调节槽51,另外,调节螺钉52穿过调节槽51与支架主体10螺纹连接,当调节螺钉52拧紧时,可固定标尺50,当调节螺钉52拧松时,可第一方向Z移动标尺50,调节标尺50的位置。
上述标尺50的第一方向Z可调设置,可适配不同床板并找到模体80与CT机相对零点。首先将床板连接组件20和床板70连接,调节标尺50的位置,使得标尺50与对应的床板70位置匹配,然后模体80悬挂于悬挂部31后进行图像扫描测出模体80与CT机的偏心距离,再调节模体挂件30的第一方向Z位置,模体挂件30上设置有指示箭头34并使得该指示箭头34指向标尺的“0”刻度,这样对于特定的传感,CT机在扫描过程中系统通过默认设置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换算得出模体80的中心调整到与CT机中心孔在第一方向Z重合所需要调节的距离,能够自动换算多个模体所对应的偏心位置并提示用户进行指示性的操作,完成图像的校正和质量保证工作。基于上述的操作步骤,就可以实现同一个CT机和模体套组,应用到不同的医院床板上进行图像校正。在传统的可调节模体支架中,一般的第一方向Z调节行程较小且不超过100mm,并且并不以标尺的形式标定位置,更多是将刻度镭雕或丝印在框架上实现功能。在本实例中,标尺50的第一方向Z可调设置使得第一方向Z调节行程较大,标尺50刻度例如可以做到[-20mm,240mm],意味着模体的最大偏心距离可以达到260mm。
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60,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和/或所述模体挂件30上用于调节所述模体的倾角。
本实施例中对角度调节组件60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例如角度调节组件60可安装于支架主体10或者模体挂件30上;本实施例中对角度调节组件60的调节方式也不做限定,例如可通过调节模体挂件30的倾角进而带动模体80适应性的偏转达到调节所述模体的倾角的目的,此处对调节模体80倾角的方向不做限定,例如可调节模体80围绕平行于第三方向X的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对应的倾角,也可以调节模体80围绕平行于第一方向Z的轴线转动以调节其对应的倾角,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角度调节件61,所述模体挂件30沿第三方向X的两侧具有沿第三方向X凸出的调节部33,各所述角度调节件61以可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方式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调节部33上,所述角度调节件61用于沿第二方向Y抵在所述模体80上。
本实施例中对角度调节件6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角度调节件61可以为液压顶升结构,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件61选用球头螺母,两个角度调节件61位于第一方向Z的同一高度上,且角度调节件61与悬挂部31沿第一方向Z排列设置,对应于图2中,角度调节件61位于悬挂部31的下方。其中角度调节件61的球头部分用于抵在所述模体80沿第三方向X的两侧,当两个角度调节件61的调节相同的行程时,则可以驱动模体80围绕平行于第三方向X的轴线转动,当两个角度调节件61的调节不同的行程时,则模体80具有两个转动分运动,一个分运动为围绕平行于第三方向X的轴线转动,另一个分运动为围绕平行于第一方向Z的轴线转动,此时调节模体80的空间角度。此调节方法一般为微调模体80的倾角,以使得模体的中轴线与CT机的中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可同时实现模体80沿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以及俯仰角度和空间角度的调节,利于保证较好的校正效果,且有效提高了医疗设备模体支架的适用范围。
另外,为进一步的适配多种形成的床板,例如适配曲面床板的夹持固定,在床板连接组件20增设了弹性垫层,请参考图6所示,在另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持部21靠近第二夹持部22的一侧设置第一弹性垫层261,在第二夹持部22靠近第一夹持部21的一侧设置第二弹性垫层262,弹性垫层可以为硅胶垫层、橡胶垫层或者其他已知的弹性材质,通过弹性垫层的设置,利于通过弹性垫层较大的塑性形变与曲面床板形成更为紧密的接触,并且在承受较大床板重量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床板连接组件20的夹持稳固性同时又不损伤床板,并且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进而实现与曲面床板的紧固夹紧。
该结构的第二夹持部22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形变,则第二夹持部22在夹持床板70的过程中最优的运动方式为第二夹持部22只相对床板70沿第一方向Z运动,而不会相对床板70转动,故此时调节螺杆24与第二夹持部22应保持转动配合关系,或者可通过液压驱动结构或者电驱动结构驱动第二夹持部22单自由度直线运动。
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内置电机和驱动芯片,可以实现自动升降调节模体,并将此支架系统与CT机系统进行耦合集成,可以实现针对不同床板的自动化校正流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床板连接组件以及模体挂件;所述床板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连接床板;所述模体挂件以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模体挂件上具有悬挂部,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模体。
如此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模体挂件的第一方向Z位置进而可调节模体相对床板的位置,提高模体支架的通用性,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床板与模体的诊断调节,达到校正、检修和诊断的目的;而且本发明中通过模体挂件相对支架主体的第一方向Z移动进而调节模体的第一方向Z位置,其位置调节过程中并不影响模体的挂钩与悬挂部的配合,在调整过程中可保证模体悬挂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还通过悬挂部沿第二方向Y长度尺寸的设定以及角度调节组件的设置,还可实现模体的沿第二方向Y位置调节以及倾角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模体支架的通用性,且保证较好的校正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0)、床板连接组件(20)以及模体挂件(30);
所述床板连接组件(20)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用于连接床板(70);
所述模体挂件(30)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模体挂件(30)上具有悬挂部(31),所述悬挂部(31)用于悬挂模体(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挂件(30)以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模体挂件(30)沿第二方向(Y)贴合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模体挂件(30)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悬挂部(31),所述悬挂部(31)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支架主体(10)之间具有间隙(a),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31)被配置为:所述悬挂部(31)沿第三方向(X)的尺寸大于所述模体(80)悬挂于所述悬挂部(31)上的挂钩(81)沿第三方向(X)的尺寸,以使得所述挂钩(81)悬挂于所述悬挂部(31)上时可沿第三方向(X)相对所述悬挂部(31)运动,所述第三方向(X)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一方向(Z)。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31)沿第二方向(Y)靠近所述支架主体(1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2),以使得所述悬挂部(31)沿第二方向(Y)与所述支架主体(10)之间具有所述间隙(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2),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2)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并沿第一方向(Z)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2)以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连接组件(20)上预留有插接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所述模体挂件(30)沿第一方向(Z)单自由度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第一方向调节组件(40)用于驱使所述模体挂件(30)相对所述支架主体(10)沿第一方向(Z)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标尺(50),所述标尺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所述标尺(50)具有刻度,用于标记所述模体挂件(30)以及床板的第一方向(Z)位置;所述标尺(50)以可沿第一方向(Z)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60),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0)和/或所述模体挂件(30)上用于调节所述模体的倾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医疗设备模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角度调节件(61),所述模体挂件(30)沿第三方向(X)的两侧具有沿第三方向(X)凸出的调节部(33),各所述角度调节件(61)以可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方式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调节部(33)上,所述角度调节件(61)用于沿第二方向(Y)抵在所述模体(80)上,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所述第三方向(X)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一方向(Z)。
CN202223066450.XU 2022-11-18 2022-11-18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Active CN218922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6450.XU CN218922613U (zh) 2022-11-18 2022-11-18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6450.XU CN218922613U (zh) 2022-11-18 2022-11-18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2613U true CN218922613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1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6450.XU Active CN218922613U (zh) 2022-11-18 2022-11-18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26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6957A (zh) * 2023-08-21 2023-09-15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立式扫描ct系统的校验模体承托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6957A (zh) * 2023-08-21 2023-09-15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立式扫描ct系统的校验模体承托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16746957B (zh) * 2023-08-21 2023-11-03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立式扫描ct系统的校验模体承托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22613U (zh) 医疗设备模体支架
CN101441069B (zh) 通用型测量装置及其定位机构
CN111735929A (zh) 一种无损检测扫查架
CN216033267U (zh) 一种电容喷码用翻转装置
CN218097660U (zh) 一种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工件的找正装置
CN212514560U (zh) 一种无损检测扫查架
CN109732129A (zh) 框架外角倒圆角装置
CN212274948U (zh) 一种高精度云台校准治具
CN209246880U (zh) 连杆厚度检具
CN218179834U (zh) 一种高度尺尺身安装垂直度检验工装
CN112248643A (zh) 一种自动棱线印墨设备
CN216309627U (zh) 一种非接触式视频引伸计校准用标定板安装台
CN216283261U (zh) 一种二次元测量仪用工作台
CN215435040U (zh) 一种3d打印机用调平打印工作台
CN213034556U (zh) 一种三坐标测量仪支撑架
CN221123400U (zh) 一种导杆垂直检测装置
CN220980819U (zh) 一种工程测量用水准仪支撑装置
CN109318138A (zh) 一种气动压合治具
CN215674349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用现场测绘装置
CN108656541A (zh) 一种新型3d打印机
CN210474406U (zh) 一种门框固定台
CN218255059U (zh) 一种电子设备用拆装工作台
CN220136289U (zh) 一种机器视觉位移变形监测专用测量靶标
CN212432035U (zh) 一种用于三维光学扫描的多功能标定板
CN220120056U (zh) 一种飞机模型的三坐标测量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