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9347U -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9347U
CN218919347U CN202223022006.8U CN202223022006U CN218919347U CN 218919347 U CN218919347 U CN 218919347U CN 202223022006 U CN202223022006 U CN 202223022006U CN 218919347 U CN218919347 U CN 218919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main body
charger
power termina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20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Times Nebu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20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9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9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9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的插头主体,插头主体设有动力端子和通讯端子,动力端子用于与储能产品电连接,通讯端子用于与储能产品进行通讯,动力端子上设有防护触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具有安全性能好的特点,在动力端子上设置防护触手,降低了操作人员触碰到动力端子而导致触电的风险,并且还设置有通讯端子与储能产品建立通讯,避免了储能产品过充导致损坏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储能设备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移动储能充电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充电器的安全性能还有待提升,现有的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导电端子容易被碰触到,存在触电隐患;并且容易出现过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插头主体,所述插头主体设有动力端子和通讯端子,所述动力端子用于与储能产品电连接,所述通讯端子用于与储能产品进行通讯,所述动力端子上设有防护触手。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插头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插头主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主体还设有插头后盖,所述动力端子与所述通讯端子分别安装于所述插头后盖。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后盖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动力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后盖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通讯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防滑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线缆,所述壳体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安装孔,所述线缆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动力端子以及所述通讯端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还设有护套,所述护套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具有安全性能好的特点,在动力端子上设置防护触手,降低了操作人员触碰到动力端子而导致触电的风险,并且还设置有通讯端子与储能产品建立通讯,避免了储能产品过充导致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充电器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隐藏下壳后);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的插头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插头主体;11、动力插孔;12、通讯插孔;13、插头后盖;131、第一插接槽;132、第二插接槽;2、壳体;21、上壳;22、下壳;23、防滑槽;24、安装槽;25、卡接凸起;26、安装孔;3、动力端子;31、防护触手;4、通讯端子;5、线缆;51、护套;6、充电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包括壳体2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2的插头主体1,所述插头主体1设有动力端子3和通讯端子4,所述动力端子3用于与储能产品电连接,所述通讯端子4用于与储能产品进行通讯,所述动力端子3上设有防护触手3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动力端子3上设置防护触手31,降低了操作人员触碰到动力端子3而导致触电的风险,并且还设置有通讯端子4与储能产品建立通讯,避免了储能产品过充导致损坏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设有安装槽24,所述插头主体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4。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安装槽24便于对所述插头主体1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还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槽24内并与所述插头主体1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卡接结构能够将所述插头主体1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4内,降低了所述插头主体1松动或偏位的风险,利于结构稳定性的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主体1还设有插头后盖13,所述动力端子3与所述通讯端子4分别安装于所述插头后盖13。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后盖13设有第一插接槽131,所述动力端子3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131内。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后盖13设有第二插接槽132,所述通讯端子4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132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插头后盖13便于对所述动力端子3以及所述通讯端子4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包括上壳21与下壳22,所述上壳21与所述下壳22焊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上壳21与所述下壳22焊接成所述壳体2,确保了所述壳体2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上设有防滑槽23。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防滑槽23能够防止操作人员拿取所述壳体2时打滑,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的,还包括线缆5,所述壳体2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安装孔26,所述线缆5贯穿所述安装孔26并与所述动力端子3以及所述通讯端子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5还设有护套51,所述护套51安装于所述安装孔26处。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线缆5便于对所述线缆5与所述壳体2连接的部位进行防护。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充电器,用于对锂电池充电,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6以及与所述充电器主体6连接的插头结构,所述插头结构包括壳体2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2的插头主体1,所述插头主体1设有动力端子3和通讯端子4,所述动力端子3用于与储能产品电连接,所述通讯端子4用于与储能产品进行通讯,所述动力端子3上设有防护触手31,所述防护触手31安装于所述动力端子3朝向所述插头主体1外侧的一端;所述防护触手31降低了操作人员触碰到动力端子3而导致触电的风险,并且还设置有通讯端子4与储能产品建立通讯,避免了储能产品过充导致损坏的风险;具体的,所述插头主体1上外露于所述壳体2的一端设有动力插孔11和通讯插孔12,所述动力端子3被收容于所述动力插孔11内,所述通讯端子4被收容于所述通讯插孔12内。
详细的,所述防护触手31的材质为PBT+GF15(即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5%);作为可选的,所述防护触手31与所述动力端子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胶粘连接或卡扣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2设有安装槽24,所述插头主体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4,所述壳体2还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槽24内并与所述插头主体1连接,所述卡接结构能够将所述插头主体1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4内,降低了所述插头主体1松动或偏位的风险,利于结构稳定性的提升;具体的,所述卡接结构为所述壳体2内凸设的卡接凸起25(如图3所示),所述卡接凸起25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插头主体1卡接于两个所述插接凸起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主体1还设有插头后盖13(如图4所示),所述动力端子3与所述通讯端子4分别安装于所述插头后盖13,所述插头后盖13设有第一插接槽131和第二插接槽132,所述动力端子3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131内,所述通讯端子4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132内。
优选的,请结合图2,所述壳体2包括上壳21与下壳22,所述上壳21与所述下壳22焊接,具体的,所述上壳21和/或所述下壳22结合处凸设有焊接凸起,如此,确保了所述壳体2结构稳定性;另外,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21与所述下壳2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螺钉连接、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具体可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设置。
请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上设有防滑槽23,所述防滑槽23能够防止操作人员拿取所述壳体2时打滑,提升了用户体验感;此外,所述插头结构还包括线缆5,所述线缆5的一端与所述壳体2连接,所述线缆5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器主体6连接,所述壳体2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安装孔26,所述线缆5贯穿所述安装孔26并与所述动力端子3以及所述通讯端子4连接;具体的,所述线缆5还设有护套51,所述护套51安装于所述安装孔26处,所述护套51便于对所述线缆5与所述壳体2连接的部位进行防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具有安全性能好的特点,在动力端子上设置防护触手,降低了操作人员触碰到动力端子而导致触电的风险,并且还设置有通讯端子与储能产品建立通讯,避免了储能产品过充导致损坏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插头主体,所述插头主体设有动力端子和通讯端子,所述动力端子用于与储能产品电连接,所述通讯端子用于与储能产品进行通讯,所述动力端子上设有防护触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插头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插头主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还设有插头后盖,所述动力端子与所述通讯端子分别安装于所述插头后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后盖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动力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后盖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通讯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防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所述壳体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安装孔,所述线缆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动力端子以及所述通讯端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器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还设有护套,所述护套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
CN202223022006.8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Active CN218919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2006.8U CN218919347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2006.8U CN218919347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9347U true CN21891934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2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2006.8U Active CN218919347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9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1899B2 (en) Plug connection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204992175U (zh) 电动车
CN214411661U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
KR20180028363A (ko) 전기자동차의 충전 연장 코드
CN218919347U (zh) 一种充电器的插头结构
CN217361938U (zh) 一种换电连接器插头及换电连接器
CN213304475U (zh) 一种具有电缆保护装置的电缆
CN101741116B (zh) 一种煤矿用便携式本安电源
CN212848977U (zh) 一种电源结构
CN210805910U (zh) 一种双头可充放电带防呆的锂电池
CN206471574U (zh) 一种连接器的防尘盖结构
CN210379521U (zh) 一种可收纳的集线器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2209917U (zh) 家用扩展插排
CN210379515U (zh) 一种塑胶高压连接器
CN220628422U (zh) 一种车载充电线
CN213753156U (zh) 一种结构稳定、可靠性高的连接器
CN209881004U (zh) 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充放电接口
CN221239717U (zh) 一种节能型储能设备
CN220272779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连接件安装结构
CN220492359U (zh) 一种带有esd防护功能的usb线缆组件、esd防护电路
CN213242920U (zh) 一种便携式电气安全插座
CN220066318U (zh) 一种具有保护门的插座
CN218215981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5184295U (zh) 一种带有usb接口的充电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