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7280U -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7280U
CN218917280U CN202222878032.4U CN202222878032U CN218917280U CN 218917280 U CN218917280 U CN 218917280U CN 202222878032 U CN202222878032 U CN 202222878032U CN 218917280 U CN218917280 U CN 218917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ide plate
detector
magnetic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80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黄发圣
田亚团
雒慧亮
刘伟
李�杰
刘丽
李永辉
史彬志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Quality Monitoring Co ltd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Quality Monitoring Co ltd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Quality Monitoring Co ltd,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Quality Monito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80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7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7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7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内腔。其中,所述本体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内腔构造为与漏磁检测仪的励磁单元相适配的形状,使得所述本体能够包覆在所述励磁单元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能够提高励磁单元的清理效率,同时提高清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损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储罐进行无损检测的过程中,漏磁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直观以及数据数字化保存等一系列优势,是目前储罐底座的主流检测方法之一。
但由于储罐在储存介质后容易产生锈蚀,因此在罐的底板处容易产生残留油污、锈渣等杂物。而由于漏磁检测仪的励磁单元多为永磁体,因此在漏磁检测的过程中,漏磁检测仪的励磁单元与储罐底座之间会难以避免的产生磁吸附力,导致底座上残留的铁锈和油污的混合物等杂质被吸附在励磁单元上,对检测过程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人工清理。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停下检测,撬起仪器,使检测仪器上的励磁单元脱离底座,呈竖直状态;接着采用毛刷仔细清理励磁单元;随后检测传感器的活动范围,观察其运动是否受限;最后放下检测仪器,使其返回到工作姿势,并重新调整传感器的提离值。这一清理过程至少需要要耗费20分钟,极大地降低了检测效率。并且由于磁吸附力的存在,底座上残留的铁锈等杂质也难以彻底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能够提高励磁单元的清理效率,同时提高清理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内腔。
其中,所述本体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内腔构造为与漏磁检测仪的励磁单元相适配的形状,使得所述本体能够包覆在所述励磁单元的外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构造为无盖箱体,包括底座和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侧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侧板与励磁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卡扣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构造为长条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侧板的上端还设置有高于励磁单元上端面的翼板,所述翼板设置在所述侧板的轴向中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翼板设置为向远离所述内腔的方向翻折,使得所述翼板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侧板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翼板由弹性材料制成并通过带有夹紧力的转轴连接在所述侧板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构造为长条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为具有大于所述传感器的尺寸,使得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非磁性材料设置为树脂或铝合金。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的本体和励磁单元相分离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100包括本体10。在所述本体10内设置有内腔12,所述内腔12构造为与漏磁检测仪15的励磁单元18相适配的形状,使得所述本体10能够包覆在所述励磁单元18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本体10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非磁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橡胶、树脂或铝合金。这样当所述本体10包覆在所述励磁单元18的外侧时,所述本体10能够隔断励磁单元18与励磁单元18下方的待检测的板体(未示出)之间的连接。这样在漏磁检测的过程中,当板体上的铁锈或其他污染物受到励磁单元18的磁力后,其能够被吸附在所述本体10上。
通过这种设置,能够防止板体上的铁锈或其他污染物直接吸附在励磁单元18上,从而能够避免作业人员清理励磁单元18,防止励磁单元18由于清理而受到破坏。同时,由于所述本体10由非磁性材料制成,这样当所述本体10自励磁单元18上脱离后,其与板体上的铁锈或其他污染物之间便不再具有磁吸附力,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本体10的清理难度,同时提高清理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10构造为无盖箱体,其包括底座20和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侧板30。在所述本体10的上端形成有开口11,使得漏磁检测仪15的位于励磁单元18上方的组件19能够伸出所述开口11。通过这种设置,能够使得所述本体仅包覆在励磁单元18的外侧,从而在不影响本体10隔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所述本体10的体积,简化本体10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所述侧板3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扣(未示出)。所述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通过所述卡扣相连接。由此,当作业人员需要分离所述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时,只需要向外拉动所述本体10的侧板30,向所述侧板30施加一个远离所述内腔12的外力,从而使得所述卡扣分离,进而实现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之间的脱离。容易理解,通过这种设置,能够有效地简化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之间的安装和拆卸步骤。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设置为多个,所述的多个卡扣均匀地布置在所述侧板30上。这样通过多个卡扣的共同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防止所述本体10出现晃动,干扰正常的漏磁检测过程。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板30的上端还设置有高于励磁单元18上端面184的翼板40。所述的翼板40通过带有夹紧力的转轴41连接在所述侧板30上,使得所述翼板40能够相对于侧板30转动从而紧贴在励磁单元18上,并对所述励磁单元18施加一个夹紧力。通过这一夹紧力能够使得所述侧板30能够夹持所述励磁单元18,从而起到连接所述侧板30和励磁单元18的作用,进一步固定所述本体10与漏磁检测仪15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翼板40设置为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侧板30上,使得所述翼板40能够向远离所述内腔12的方向翻折。容易理解,通过将所述翼板40向外弯曲地布置,能够更便于作业人员抓取所述翼板40,由此进一步降低分离所述本体10的难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翼板40由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当翼板40与励磁单元18相接时,其能够通过自身弹力向所述励磁单元18施加一个夹紧力,从而进一步固定侧板30与励磁单元18之间的连接。
除此以外,在所述本体10的侧板30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34。所述通孔34设置为长条状,使得位于所述励磁单元18外壁上的螺栓35等组件能够通过所述通孔34穿过本体10的侧板30。从而防止所述螺栓35等组件阻碍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之间的连接,保证本体10能够紧贴在励磁单元18上。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100的本体10和励磁单元18相分离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所述底座20上还设置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构造为长条状并与励磁单元18下端的传感器186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所述传感器186能够伸入所述凹槽25内。这样当所述励磁单元18与所述本体10形成连接时,所述传感器186能够通过伸入所述凹槽25内的方式对所述本体10起到定位作用,由此更便于所述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之间的连接。
同时,所述凹槽25设置为具有大于所述传感器186的尺寸,使得所述传感器186与所述凹槽25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这种设置,能够使得所述传感器186能够在所述凹槽25内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避免所述凹槽25影响所述传感器186的正常作业。
以下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100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100用于套设在所述励磁单元18的外侧,防止待检测的板体上的铁锈等杂质通过磁吸附粘结在励磁单元18上。当需要安装所述防护装置100时,作业人员需要将本体10套设在所述励磁单元18的外壁上,使得所述励磁单元18外壁上的螺栓35等组件穿过所述通孔34,从而保证本体10能够紧贴在励磁单元18上。随后通过卡扣将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连接在一起。最后,通过转动所述转轴41使得所述翼板40能够相对于侧板30转动从而紧贴在励磁单元18上,并对所述励磁单元18施加一个夹紧力,从而进一步固定所述本体10与漏磁检测仪15之间的连接。由此完成本体10的安装作业。
当需要分离所述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时,作业人员仅需要拉动所述侧板,使得卡扣连接失效即可完成述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的分离。
待所述本体10与励磁单元18分离后,所述励磁单元18与本体10上所粘结的铁锈等杂质之间便不再产生磁吸附力,此时作业人员即可清理铁锈等杂质,使得铁锈等杂质自所述本体上脱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惰性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在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内腔(12),
其中,所述本体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内腔构造为与漏磁检测仪(15)的励磁单元(18)相适配的形状,使得所述本体能够包覆在所述励磁单元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构造为无盖箱体,包括底座(20)和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侧板(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侧板与励磁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卡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构造为长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的上端还设置有高于励磁单元上端面的翼板(40),所述翼板设置在所述侧板的轴向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设置为向远离所述内腔的方向翻折,使得所述翼板倾斜地连接在所述侧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由弹性材料制成,并通过带有夹紧力的转轴(41)连接在所述侧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凹槽(25),所述凹槽构造为长条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为具有大于传感器的尺寸,使得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磁性材料设置为树脂或铝合金。
CN202222878032.4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Active CN218917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8032.4U CN21891728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8032.4U CN21891728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7280U true CN218917280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8032.4U Active CN21891728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7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6172B2 (en) Filter element arrangement and end cap interface feature
US4858470A (en) Vibration transducer mounting
WO2010061845A1 (ja) タイヤ検査装置のリム装着装置、磁石取付方法、リム交換装置、並びにタイヤ検査装置
CN218917280U (zh) 一种用于漏磁检测仪的底座防护装置
CN206612747U (zh) 一种密封结构及包括其的吸尘器
JPH06509165A (ja) 発電機のステータとロータとの間の間隙中での点検方法
KR20190103427A (ko) 지그
KR20130036211A (ko) 일체형 전기 전도성 시일을 구비한 플랜지 및 시일 장치
JP3354573B2 (ja) 浮き天盤のシールの取り付け機構
CN1109250C (zh) 磁共振诊断仪用的检测线圈
KR20160107497A (ko) 작업성이 개선된 에어클리너 어셈블리
CN219038917U (zh) 一种用于空心车轴外表面裂纹缺陷涡流检测的探头夹具
CN215866500U (zh) 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
JP7373375B2 (ja) 密封装置
CN113671021A (zh) 一种管道内检测装置
JPS59201621A (ja) グローブボックス用気密型給電器の交換方法
CN219574352U (zh) 一种开关校验仪器的保护设备
JPH1073612A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付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JPH05147447A (ja) 油面高さ検出装置の取付け組立体
CN219487445U (zh) 一种钢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基座
CN221007432U (zh) 一种超声波探伤仪探头保护结构
CN217305067U (zh) 一种三防性能的气体探测器
CN219299740U (zh) 一种不易脱落的铜螺母
CN221899120U (zh) 一种检测探头夹持装置
CN218608473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空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