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941U -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941U
CN218915941U CN202223025440.1U CN202223025440U CN218915941U CN 218915941 U CN218915941 U CN 218915941U CN 202223025440 U CN202223025440 U CN 202223025440U CN 218915941 U CN218915941 U CN 218915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wall
furnace
heat
hea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54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林刚
赵丽芳
姜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Shengw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Shengw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Shengw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Shengw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54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接有第一炉体,所述第一炉体的内壁安装有耐火砖,所述第一炉体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所述第二U型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的底部固接于第一炉体的内壁底部,所述第一U型架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件。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炉技术领域,该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通过第二炉体、第一U型架和活动件的配合,实现了对第一炉体排出高温烟气里的热能的高效利用,利用余热对第二炉体内的工装进行预热,方便后续对其进行热处理加工,过程中热量损失小,提高了第一炉体的余热利用率,同时其结构设计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热处理炉是指供炉料热处理加热用的电炉或燃料炉。热处理炉按照主要热处理工艺种类分:固溶、淬火、正火、回火、退火和渗碳等化学热处理炉。热处理炉在工作过程中,常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这些高温烟气中包含着热能,为了更好的利用这部分热能资源,这时就需要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对热处理炉排出的高温烟气中的热能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2422461.6”的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的热处理炉,包括热处理炉本体、余热利用机构、净化排放机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烟气换热器、压缩机、水泵、相变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三与相变换热器的蒸汽进口连接。该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的热处理炉,结构设计合理,解决了燃气热处理炉产生的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的浪费热能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的问题,起到余热回收利用、净化排放的作用,应用前景广泛。
现有的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常利用换热器对热处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将高温烟气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现有的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虽然可以对余热进行回收并利用,但是在开关炉子的料门时,由于热处理炉内外温差较大,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失,导致热处理炉的能耗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解决了现有的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虽然可以对余热进行回收并利用,但是在开关炉子的料门时,由于热处理炉内外温差较大,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失,导致热处理炉的能耗增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接有第一炉体,所述第一炉体的内壁安装有耐火砖,所述第一炉体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所述第一炉体的顶部连通有排烟管,所述第一炉体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利用单元;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第二炉体、直管、单向阀、第二U型架、工装、第一U型架和活动件;所述第二炉体位于第一炉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炉体的底部固接于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炉体外壁靠近第一炉体的一侧固接有直管,所述直管的末端与第一炉体的侧壁相固接,所述第二炉体的顶部连通有单向阀,所述第二炉体的内壁下方设置有第二U型架,所述第二U型架的顶部放置有工装,所述第二U型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的底部固接于第一炉体的内壁底部,所述第一U型架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架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滑轨、滑块、竖板、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滑块的顶部固接于第二U型架的底部,所述滑块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固接于第二炉体的内壁,所述滑轨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固接于第二炉体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部固接于第二U型架的顶部,所述竖板外壁远离第二电动推杆的一侧固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工装的侧壁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工装远离第一电动推杆的外壁一侧设置有连动单元;所述连动单元包括第一转门、第二转门、第三电动推杆和连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底部与第二炉体的内壁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门,所述第二转门的顶部与第二炉体的侧壁通过销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转门外壁远离第三电动推杆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门,所述第一转门的顶部与第一炉体的侧壁通过销轴转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炉体的外壁上方设置有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支撑板、引风机、换热器、鼓风机、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支撑板固接于第一炉体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固接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一端与排烟管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引风机的另一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末端连通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外壁远离进气管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末端与单向阀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顶部管口连通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固接于支撑板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炉体外壁远离第二炉体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第一门体,所述第二炉体外壁远离第一炉体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第二门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通过第一炉体、第二炉体、第一U型架、第二U型架和活动件之间的配合,不仅实现了对第一炉体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预热工装内的工件,并且工装进入第一炉体时,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连通,并未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炉体开门时与外界低温空气交换,造成的内部热量流失,同时流失的热量进入第二炉体,作为第二炉体内部预热工件的热量,如此设计可以降低第一炉体的能耗,更为节能。
通过换热器、引风机和鼓风机的配合,实现了第一炉体产生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第一炉体产生高温烟气经由引风机引入到换热器内,同时外界空气经由鼓风机进入到换热器内,经由换热器的换热,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这样热空气进入到第二炉体内对工装内的工件进行预热处理,如此便实现了第一炉体的余热利用,其结构设计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U型架、活动件和第二U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耐火砖、加热丝和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转门、第二转门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炉体,3、第二炉体,4、加热丝,5、耐火砖,6、第一U型架,7、活动件,8、第一转门,9、滑轨,10、滑块,11、第二U型架,12、工装,13、第一电动推杆,14、第二电动推杆,15、第一门体,16、第二门体,17、第二转门,18、第三电动推杆,19、排烟管,20、支撑板,21、引风机,22、换热器,23、鼓风机,24、进气管,25、出气管,26、单向阀,27、连杆,28、竖板,29、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虽然可以对余热进行回收并利用,但是在开关炉子的料门时,由于热处理炉内外温差较大,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失,导致热处理炉的能耗增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通过第一炉体、第二炉体、第一U型架、第二U型架和活动件之间的配合,不仅实现了对第一炉体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预热工装内的工件,并且工装进入第一炉体时,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连通,并未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炉体开门时与外界低温空气交换,造成的内部热量流失,同时流失的热量进入第二炉体,作为第二炉体内部预热工件的热量,如此设计可以降低第一炉体的能耗,更为节能。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5可知,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接有第一炉体2,第一炉体2的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即可,第一炉体2用于对工装12内的工件进行热处理加工,第一炉体2的内壁安装有耐火砖5,耐火砖5作为第一炉体2的炉衬,第一炉体2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4,加热丝4为第一炉体2热处理加工提供热量来源,其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即可,第一炉体2的顶部连通有排烟管19,第一炉体2热处理加工产生的烟气经由排烟管19排出,第一炉体2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利用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第二炉体3、直管29、单向阀26、第二U型架11、工装12、第一U型架6和活动件7;第二炉体3位于第一炉体2的一侧,第二炉体3的底部固接于底板1的顶部,第一炉体2从排烟管19排出的高温烟气,经过热量转换之后进入到第二炉体3,对工装12内的工件进行预热,第二炉体3外壁靠近第一炉体2的一侧固接有直管29,直管29的末端与第一炉体2的侧壁相固接,第二炉体3的顶部连通有单向阀26,单向阀26起到的作用是,进入第二炉体3的热空气不会逆流回去,第二炉体3的内壁下方设置有第二U型架11,第二U型架11的顶部放置有工装12,第二U型架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U型架6,第二U型架11比第一U型架6大,可以包裹到第一U型架6上,通过第二U型架11、第一U型架6和活动件7的配合,使得工装12快速从第二炉体3运到第一炉体2内进行热加工处理第一U型架6的底部固接于第一炉体2的内壁底部,,第一U型架6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件7,由于活动件7的形状特殊,两边薄厚不一致,使得活动件7绕着销轴转动,呈倾斜状,只有当第二U型架11上的工装12运动到活动件7的位置时,由于工装12的重力作用,活动件7不再倾斜,工装12运动到第一U型架6相应位置后,活动件7失去外力作用,恢复原状呈倾斜状,进而对工装12进行横向限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活动件7的形状特殊,两边薄厚不一致,使得活动件7绕着销轴转动,呈倾斜状,只有当第二U型架11上的工装12运动到活动件7的位置时,由于工装12的重力作用,活动件7不再倾斜,工装12运动到第一U型架6相应位置后,活动件7失去外力作用,恢复原状呈倾斜状,进而对工装12进行横向限位,通过第一炉体2、第二炉体3、第一U型架6、第二U型架11和活动件7之间的配合,不仅实现了对第一炉体2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预热工装12内的工件,并且工装12进入第一炉体2时,第一炉体2与第二炉体3连通,并未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炉体2开门时与外界低温空气交换,造成的内部热量流失,同时流失的热量进入第二炉体3,作为第二炉体3内部预热工件的热量,如此设计可以降低第一炉体2的能耗,更为节能;
进一步的,第二U型架1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滑轨9、滑块10、竖板28、第一电动推杆13和第二电动推杆14;滑块10的顶部固接于第二U型架11的底部,滑块10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9,通过滑块10和滑轨9的配合,使得第二U型架11只能横向滑动,滑轨9固接于第二炉体3的内壁,滑轨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14,第二电动推杆14提供动力源,使得第二U型架沿着滑轨9滑动,第二电动推杆14的型号为TG-700,第二电动推杆14固接于第二炉体3的内壁一侧,第二电动推杆14的输出端固接有竖板28,竖板28的底部固接于第二U型架11的顶部,竖板28外壁远离第二电动推杆1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3,第一电动推杆13提供动力源,使得工装12从第二U型架11运动到第一U型架6上,第一电动推杆13的型号为TG-700,第一电动推杆13的输出端与工装12的侧壁相贴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第二电动推杆14提供动力源,使得第二U型架沿着滑轨9滑动,第二电动推杆14的型号为TG-700,通过滑轨9、滑块10和第一电动推杆13的配合,实现了对第二U型架11的驱动,使得第二炉体3内的工装,可以快速通过第二U型11架运动到第一炉体2内第一U型架6上,对工装12内的工件进行热处理加工,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同时其结构设计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减轻了使用者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工装12远离第一电动推杆13的外壁一侧设置有连动单元;连动单元包括第一转门8、第二转门17、第三电动推杆18和连杆27;第三电动推杆18的底部与第二炉体3的内壁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18提供动力源,使得第一转门8和第二转门17同时打开,使得工装由第二炉体3进入到第一炉体2内进行热处理加工,第三电动推杆18的型号为TG-700,第三电动推杆18的输出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门17,第二转门17的顶部与第二炉体3的侧壁通过销轴转动相连,第二转门17外壁远离第三电动推杆18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27,连杆27的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门8,第一转门8的顶部与第一炉体2的侧壁通过销轴转动相连,启动第三电动推杆18使得第二转门17转动打开,进而第二转门17带动连杆27转动,然后连杆27带动第一转门8转动打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第三电动推杆18提供动力源,使得第一转门8和第二转门17同时打开,使得工装由第二炉体3进入到第一炉体2内进行热处理加工,第三电动推杆18的型号为TG-700,通过连杆27、第三电动推杆18和第一转门8的配合,实现了第一转门8和第二转门17的同时快速打开,方便使用者快速将第二炉体3内的工装,运到第一炉体2内进行热处理加工,进一步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同时其结构设计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
具体的,在使用该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时,首先启动加热丝4,对第一炉体2进行加热,为后续对工装12内的工件进行热处理加工做准备,随后将装有工件的工装12放置到第二U型架11上,在第二炉体3内进行预热,预热完成后,启动第三电动推杆18,使得第二转门17转动打开,进而第二转门17带动连杆27转动,然后连杆27带动第一转门8转动打开,随后启动第二电动推杆14,使得第二U型架11和滑块10沿着滑轨9滑动,直至滑动到第二U型架11包裹到第一U型架6的外壁,随后启动第一电动推杆13,将第二U型架11上的工装12推动到第一U型架6上,在这过程中,当工装12运动到第一U型架6上的活动件7的位置时,由于工装12的重力作用,活动件7不再倾斜,随后工装12继续运动,当运动到相应位置时,活动件7失去外力作用,恢复原状呈倾斜状,进而对工装12进行横向限位,如此便实现了对第一炉体2余热利用,利用余热对第二炉体3内放置有工件的工装12进行预热,并且预热完成后,可以快速运回到第一炉体2内进行热处理加工,在这过程中热量损失小,并且余热利用率高。
实施例二:由图1和图2可知,第一炉体2的外壁上方设置有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支撑板20、引风机21、换热器22、鼓风机23、进气管24和出气管25;支撑板20固接于第一炉体2的顶部,支撑板20的侧壁固接有引风机21,利用引风机21将第一炉体2热处理加工产生的烟气经由排烟管19引入到进气管24内,随后又进入到换热器22内,引风机21的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即可,引风机21的一端与排烟管19的顶部相连通,引风机21的另一端连通有进气管24,进气管24的末端连通有换热器22,利用换热器22第一炉体2热处理加工产生的高温烟气,换热给外界空气,换热器22外壁远离进气管24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25,经由换热器22换热,形成的热空气经由出气管25,然后又经由单向阀26进入到第二炉体3内,后续对工装12内的工件进行预热,出气管25的末端与单向阀26的顶部相连通,换热器22的顶部管口连通有鼓风机23,利用鼓风机23将外界空气鼓入到换热器22内,其型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即可,鼓风机23固接于支撑板20的侧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换热器22、引风机21和鼓风机23的配合,实现了第一炉体2产生高温烟气的余热利用,第一炉体2产生高温烟气经由引风机21引入到换热器22内,同时外界空气经由鼓风机23进入到换热器22内,经由换热器22的换热,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这样热空气进入到第二炉体3内对工装12内的工件进行预热处理,如此便实现了第一炉体3的余热利用,其结构设计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第一炉体2外壁远离第二炉体3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第一门体15,打开第一门体15,可以将在第一炉体2内热处理加工完成的工装12取出,第二炉体3外壁远离第一炉体2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第二门体16,打开第二门体16,方便使用者将工装12放置到第二U型架11上,在第二炉体3内进行预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在第一炉体2的侧壁安装第一门体15和在第二炉体3的侧壁安装第二门体16,方便了使用者将在第一炉体2内热处理加工完成工装12内部的工件取出,以及方便使用者将工装12放置到第二炉体3内的第二U型架11上进行预热;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当使用者想要利用第一炉体2对工件进行热处理加工产生的高温烟气中,高温烟气的热量时,首先利用引风机21将高温烟气经由排烟管19引入到进气管24内,随后又进入到换热器22内,与此同时启动鼓风机23,将外界空气引入到换热器22内,这样利用换热器22将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换热完成后冷却的烟气从换热器22的顶部管口排出,热空气经由出气管25进入到单向阀26内,最后进入到第二炉体3内,对工装12内的工件进行预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接有第一炉体(2),所述第一炉体(2)的内壁安装有耐火砖(5),所述第一炉体(2)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4),所述第一炉体(2)的顶部连通有排烟管(19),所述第一炉体(2)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利用单元;
所述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第二炉体(3)、直管(29)、单向阀(26)、第二U型架(11)、工装(12)、第一U型架(6)和活动件(7);
所述第二炉体(3)位于第一炉体(2)的一侧,所述第二炉体(3)的底部固接于底板(1)的顶部,所述第二炉体(3)外壁靠近第一炉体(2)的一侧固接有直管(29),所述直管(29)的末端与第一炉体(2)的侧壁相固接,所述第二炉体(3)的顶部连通有单向阀(26),所述第二炉体(3)的内壁下方设置有第二U型架(11),所述第二U型架(11)的顶部放置有工装(12),所述第二U型架(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U型架(6),所述第一U型架(6)的底部固接于第一炉体(2)的内壁底部,所述第一U型架(6)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活动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架(1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滑轨(9)、滑块(10)、竖板(28)、第一电动推杆(13)和第二电动推杆(14);
所述滑块(10)的顶部固接于第二U型架(11)的底部,所述滑块(10)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轨(9),所述滑轨(9)固接于第二炉体(3)的内壁,所述滑轨(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14),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4)固接于第二炉体(3)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4)的输出端固接有竖板(28),所述竖板(28)的底部固接于第二U型架(11)的顶部,所述竖板(28)外壁远离第二电动推杆(1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3),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3)的输出端与工装(12)的侧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12)远离第一电动推杆(13)的外壁一侧设置有连动单元;
所述连动单元包括第一转门(8)、第二转门(17)、第三电动推杆(18)和连杆(27);
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8)的底部与第二炉体(3)的内壁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8)的输出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门(17),所述第二转门(17)的顶部与第二炉体(3)的侧壁通过销轴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转门(17)外壁远离第三电动推杆(18)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27),所述连杆(27)的末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门(8),所述第一转门(8)的顶部与第一炉体(2)的侧壁通过销轴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2)的外壁上方设置有换热单元;
所述换热单元包括支撑板(20)、引风机(21)、换热器(22)、鼓风机(23)、进气管(24)和出气管(25);
所述支撑板(20)固接于第一炉体(2)的顶部,所述支撑板(20)的侧壁固接有引风机(21),所述引风机(21)的一端与排烟管(19)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引风机(21)的另一端连通有进气管(24),所述进气管(24)的末端连通有换热器(22),所述换热器(22)外壁远离进气管(24)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25),所述出气管(25)的末端与单向阀(26)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换热器(22)的顶部管口连通有鼓风机(23),所述鼓风机(23)固接于支撑板(20)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2)外壁远离第二炉体(3)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第一门体(15),所述第二炉体(3)外壁远离第一炉体(2)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第二门体(16)。
CN202223025440.1U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Active CN218915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5440.1U CN218915941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5440.1U CN218915941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941U true CN218915941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5440.1U Active CN218915941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47079U (zh) 三室连续真空高温低压渗碳设备
CN200940153Y (zh) 双层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
CN101871042A (zh) 连续退火机组中退火炉“烟气余热”的再利用方法及装置
CN218915941U (zh) 一种可余热利用式双炉腔热处理炉
CN201746579U (zh) 多线辊底式连续隧道热处理炉
CN113757638A (zh) 基于热量分层进行热量回收的环保锅炉余温回收装置
CN201254592Y (zh) 双向热回收型连续等温热处理炉
CN209508316U (zh) 一种高抗拉强度缸盖螺栓回火设备
CN201593061U (zh) 旋转连续推进式钢管热处理设备
CN202733934U (zh) 空气预热器
CN201753361U (zh) 连续退火机组中退火炉“烟气余热”的再利用装置
CN208378945U (zh) 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燃气台车回火炉
CN209669296U (zh) 一种节能安全冷轧退火炉
CN205528924U (zh) 一种周期式生产步进式换热双层u型退火炉
CN218167646U (zh) 一种节能降耗的新型复式高温达克罗烘烤炉
CN220480149U (zh) 一种合金钢锻件用锻造炉
CN216745446U (zh) 一种转盘式旋压预热炉
CN220062560U (zh) 一种室式蓄热式燃气加热炉
CN209407406U (zh) 一种钢水包烤包设备
CN213090431U (zh) 一种环保节能炉具
CN211641392U (zh) 一种新型印铁烘干炉
CN102703678B (zh) 并流式钢坯加热炉
CN201553678U (zh) 玻璃窑炉换向煤气的回收装置
CN218846849U (zh) 一种节能高效砖坯连续焙烧生产窑
CN21107926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天然气高效退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