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304U -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15304U CN218915304U CN202222678019.4U CN202222678019U CN218915304U CN 218915304 U CN218915304 U CN 218915304U CN 202222678019 U CN202222678019 U CN 202222678019U CN 218915304 U CN218915304 U CN 2189153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or
- indoor
- air conditioner
- circuit
- main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4357 Electric shock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52—Air quality properties of the outside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通过将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空调内机中的第一板体,在空调内机实现对空调外机主要做功器件的驱动控制,同时将空调内机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显示板体,由室内主控器通过显示板体上的显示控制芯片对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控制,从而在减少了控制板的同时,优化了空调外机主要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的工作环境,消除了恶劣环境对空调外机主要做功器件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故障时的维修成本,从生产、使用到维护的各环节全面降低成本。在第一板体和显示板体分别实现对强电组件和弱电组件的驱动控制,形成强弱电组件的分离驱动控制,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强电电流对弱电信号干扰导致的误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包括安装于室内的空调内机和安装于室外的空调外机,通过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的配合工作实现室内和室外的热量交换,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分别安装有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对应于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中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做功组件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另外加上空调内机通过显示板实现各种信息显示,现有空调的基础的功能实现需要三块控制板。在空调的应用场景中,空调外机所处的室外开放式环境,可能存在高温、低温、高湿、灰尘等恶劣环境因素,都对空调外机的控制板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存在负面影响,当安装于外墙的空调外机中控制板发生故障时,维修困难。整体上,现有空调系统的生产成本、使用时的损耗成本和维修成本都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空调系统的生产成本、使用时的损耗成本和维修成本都较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空调内机控制板,用于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控制板包括室内主控器、显示控制芯片、供电模块、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室内强电驱动电路、第一通讯模块、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第一板体和显示板体;
室内主控器设置于第一板体,用于生成多种室外强电控制指令和室内强电控制指令;
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均与室内主控器连接并从室内主控器接收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外强电组件运转;
室内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与室内主控器连接并从室内主控器接收室内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室内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内强电组件运转;
供电模块设置于第一板体并接入市电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交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交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还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并通过电源输入端从供电模块接入电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直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直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
第一通讯模块设置于第一板体,显示控制芯片设置于显示板体,空调内机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显示控制芯片;
第一通讯模块和显示控制芯片连接有通讯线,室内主控器通过通讯线以及显示控制芯片与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数据收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空调内机,包括第一方面的空调内机控制板。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分体式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外机和第二方面的空调内机。
上述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中,包括室内主控器、显示控制芯片、供电模块、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室内强电驱动电路、第一通讯模块、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第一板体和显示板体;室内主控器设置于第一板体,用于生成多种室外强电控制指令和室内强电控制指令;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均与室内主控器连接并从室内主控器接收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外强电组件运转;室内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与室内主控器连接并从室内主控器接收室内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室内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内强电组件运转;供电模块设置于第一板体并接入市电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交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交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还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并通过电源输入端从供电模块接入市电,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直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直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第一通讯模块设置于第一板体,显示控制芯片设置于显示板体,空调内机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显示控制芯片;第一通讯模块和显示控制芯片连接有通讯线,室内主控器通过通讯线以及显示控制芯片与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数据收发。通过将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空调内机中的第一板体,在空调内机实现对空调外机主要做功器件的驱动控制,同时将空调内机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显示板体,由室内主控器通过显示板体上的显示控制芯片对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控制,从而在减少了控制板的同时,优化了空调外机主要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的工作环境,消除了恶劣环境对空调外机主要做功器件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故障时的维修成本,从生产、使用到维护的各环节全面降低成本。在第一板体实现对强电组件的驱动控制,在显示板体实现对室内弱电组件的驱动控制,形成强弱电组件的分离驱动控制,避免强电电流对弱电信号的干扰,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强电电流对弱电信号干扰可能导致的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板应用于空调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说明书没有穷举所有可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应该能够想到,只要技术特征不互相矛盾,那么技术特征的任意组合均可以构成可选的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板应用于分体式空调系统的连接示意图,该空调内机控制板应用于分体式空调系统的空调内机10时,重新对控制板承载的各种驱动电路以及各种板外组件的连接关系进行布局调整。板外组件包括空调内机10的各种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检测内部环境参数的内环传感器134、用于检测内盘管参数的内盘传感器133等)和各种做功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室内风机131、步进电机132等)。对应于板外组件不同的工作电压需求和驱动需求,在空调内机10内设置第一板体110,用于承载工作电压较高的做功组件(例如室内风机131、压缩机22、四通阀25、室外风机27,本方案中定义为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在第一板体110实现对空调内机10和空调外机20中所有强电组件的驱动,强电组件通过对应的接口连接到第一板体110并接入对应的强电驱动电路;另外在空调内机10内设置显示板体120,用于承载驱动空调内机10上的显示组件进行显示的显示控制芯片121,显示板体120设置用于接入各种传感器(在低压驱动下进行检测生成数字信号,本方案中定义为弱电组件)的接口,各种传感器通过对应的接口连接到显示板体120,通过显示板体120实现对应供电和控制。
具体到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空调内机控制板,用于空调内机10,包括室内主控器113、显示控制芯片121、供电模块114、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室内强电驱动电路、第一通讯模块、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第一板体110和显示板体120;室内主控器113设置于第一板体110,用于生成多种室外强电控制指令和室内强电控制指令;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均与室内主控器113连接并从室内主控器113接收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外强电组件运转;室内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一板体110,与室内主控器113连接并从室内主控器113接收室内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室内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内强电组件运转;供电模块114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并接入市电电源,供电模块114的电源输出端与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交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交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供电模块114的电源输出端还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并通过电源输入端从供电模块114接入电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的电源输出端与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直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直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第一通讯模块设置于第一板体110,显示控制芯片121设置于显示板体120,空调内机10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显示控制芯片121;第一通讯模块和显示控制芯片121连接有通讯线,室内主控器113通过通讯线以及显示控制芯片121与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数据收发。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空调内机10中的第一板体110,在空调内机10实现对空调外机20主要做功器件的驱动控制,同时将空调内机10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显示板体120,由室内主控器113通过显示板体120上的显示控制芯片121对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控制,从而在减少了控制板的同时,优化了空调外机20主要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的工作环境,消除了恶劣环境对空调外机20主要做功器件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故障时的维修成本,从生产、使用到维护的各环节全面降低成本。在第一板体110实现对强电组件的驱动控制,在显示板体120实现对室内弱电组件的驱动控制,形成强弱电组件的分离驱动控制,避免强电电流对弱电信号的干扰,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强电电流对弱电信号干扰可能导致的误操作。
在具体供电过程中,由供电模块114接入市电电源,供电模块114中可以有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器,对接入的交流的市电电源可以毫无衰减地传输到用电设备上,大大衰减经电源传入的电磁干扰信号,保护用电设备免受其害;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防止它进入电网,污染电磁环境,危害其他用电设备。供电模块114滤波后的交流电可以用于驱动交流强电组件(例如四通阀25和室外风机116),当然,不是直接给到交流强电组件,而是给到对应的驱动电路,由驱动电路根据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运转,例如室外风机116对应的室外风机驱动电路116可能就是一个继电器,相应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开合状态切换,室外风机116可能只有交流电驱动进行运转或断电停止运转的状态变化。供电模块114滤波后的交流电还提供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源驱动直流强电组件(例如压缩机22、室内风机131),具体将直流电给到对应的驱动电路,由驱动电路根据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运转。
在具体实现时,第一通讯模块可以包括光耦信号隔离电路,通讯线为UART信号线,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一侧与室内主控器113相连,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二侧通过UART信号线与显示控制芯片121相连。光耦信号隔离电路以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和受光器为参考,靠近室内主控器113一侧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所在的一侧为第一侧,靠近显示控制芯片121一侧的发光器和受光器所在的一侧为第二侧,通过光电耦合器的信号隔离,可以在第一板体110和显示板体120之间提供稳定和安全的信号传输路径。通过光电耦合器中电→光→电的单向转换,实现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的电气隔离,以及电信号在传输时的单向性,在转换过程中,输出电路受到的干扰不会扩散到接收电路,接收电路的电路状态也不会反馈到发送电路,从而可以实现良好的抗电磁波干扰能力和电绝缘能力。而且在本方案的应用场景中,显示板体120会放在靠近表面的位置,属于用户可以手动接触的电路器件,但是因为与第一板体110的信号隔离,不会有强电存在。而第一板体110是锁在电控盒里的需要使用工具才能才开碰到,所以强电和弱电之间的电源和信号都要经过电气隔离,保证弱电部分即使用户触碰到也不会有触电风险。
在具体实现时,光耦信号隔离电路可以包括第一隔离子电路和第二隔离子电路;第一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一发送端和第一接收端,第一发送端与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作为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二侧的发送部分;第一接收端与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作为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一侧的接收部分;第二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第二发送端与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作为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一侧的发送部分;第二接收端与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作为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二侧的接收部分。第一隔离子电路用于实现显示控制芯片121向室内主控器113发送信号时的信号隔离,第二隔离子电路用于实现室内主控器113向显示控制芯片121发送信号时的信号隔离,即靠近室内主控器113的第一侧包括第一接收端和第二发送端,靠近显示控制芯片121的第二侧包括第一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第一隔离子电路和第二隔离子电路的整体电路设计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信号特点有所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信号发送方向相反。
对应于前文所述基于光电耦合器实现的光耦信号隔离电路,具体到第一隔离子电路和第二隔离子电路中,第一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作为第一发送端,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作为第一接收端;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作为第二发送端,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作为第二接收端。通过两个光电耦合器,可以以简单的隔离策略实现信号的隔离单向传输。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隔离子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61、第二电阻R63、第三电阻R59、第四电阻R60、第五电阻R62、第六电阻R64、第一电容C40、第二电容C41、和第一三级管Q5。
第一电阻R61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容C40的第一端均与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容C40的第二端以及第二电阻R63的第一端均接电源地,第一电阻R6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电阻R63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1B的发射极相连,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1B的集电极接入第一电压(图2中示例性采用5V电压),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1A的正极与第三电阻R59的第一端以及第四电阻R60的第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59的第二端接入第二电压(图2中示例性采用12V电压),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1A的负极与第四电阻R60的第二端以及第一三级管Q5的集电极相连,第一三级管Q5的基极与第二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62的第一端以及第六电阻R64的第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62的第二端与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一三级管Q5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41的第二端以及第六电阻R64的第二端均接电源地。
第二隔离子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R65、第八电阻R66、第九电阻R68、第十电阻R71、第十一电阻R67、第十二电阻R69、第十三电阻R70、第三电容C43、第四电容C42和第二三极管Q6。第七电阻R65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第七电阻R65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66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2A的正极相连,第八电阻R66的第二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2A的负极以及第二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71的第一端以及第九电阻R68的第一端相连,第九电阻R68的第二端与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第十电阻R71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43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三极管Q6的发射极均接信号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2B的集电极接入第二电压,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2B的发射极与第十一电阻R67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二电阻R69的第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R67的第二端与第四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70的第一端以及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十二电阻R69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2的第二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70的第二端均接电源地。
在两个光电耦合器控制信号收发的基础上,第一三级管Q5和第二三极管Q6以及其它阻容器件组成射随电路,为光电耦合器进一步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使得室内主控器113与显示控制芯片121进行信号收发时,信号输出端的信号高时,对应进行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入端的信号也高,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安全可靠。
另外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板体110向第一板体中的各种驱动电路以及向显示板体120的供电可以由反激电源电路101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的电源输出端与反激电源电路11A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反激电源电路11A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并通过电源输入端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接入电源,反激电源电路11A的电源输出端向室内主控器113、显示控制芯片121、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以及第一通讯模块供电。同时可以由降压电路102配合反激电源电路101向显示板体120提供适配电压作为工作电源,在图2中示例性向显示板体120提供12V的工作电源。在反激电源电路11A的具体供电过程中,反激电源电路11A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接入的是直流电源,反激电源电路11A将输入的直流电源处理成各个控制电路模块(包括各种强电驱动电路、室内主控器113和显示控制芯片121)工作所需的低压直流电源,通过一个反激电源电路11A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的电压需求。
对于以上第一板体110中的电路,可以分为强电电路111和弱电电路112两部分,其中强电电路111中的一部分接入交流电源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是室内主控器113以及光耦信号隔离电路中第一侧的部分;弱电电路112中的一部分和电源相关,用于接收交流电源处理后生成的低压电源,另一部分是光耦信号隔离电路中第二侧的部分。在实际处理时,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和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也可以视为强电电路的一部分,在图2中未相应示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包括室外风机驱动电路116、四通阀驱动电路119和室外压缩机驱动电路117,分别用于驱动室外强电组件中的室外风机27、四通阀25和压缩机22;室外风机驱动电路116从室内主控器113接收室外风机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室外风机控制指令控制室外风机27运转;四通阀驱动电路119从室内主控器113接收四通阀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四通阀控制指令控制四通阀25运转;室外压缩机驱动电路117从室内主控器113接收压缩机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压缩机控制指令控制压缩机22运转。各种驱动电路可以是多个电子元件在第一板体110上安装连接后组成的电路,也可以是多个电子元件封装得到的集成电路,例如压缩机22对一个的室外压缩机驱动电路117可以以智能功率模块进行具体实施,其中包括功率器件、驱动电路等控制压缩机22实现各种控制目标的电路模块。
在具体进行室外强电驱动电路的布局时,除了压缩机22这一主要强电做功组件,同时将次要做功组件(例如四通阀25和室外风机27)的驱动电路设置于空调内机10中的第一板体110,将空调内机10和空调外机20的做功组件的控制驱动均在空调内机10完成,优化了空调外机20的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的工作环境,消除了恶劣环境对空调外机20的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的负面影响,延长了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的使用寿命,而且空调外机20的驱动电路故障后,不需要从室外取下空调外机20进行维修,直接在室内对空调内机10进行维修即可,降低了故障时的维修难度,提高了维修效率,而且也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安全保障。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内强电驱动电路包括室内风机驱动电路118,用于室内强电组件中的室内风机131;室内风机驱动电路118从室内主控器113接收室内风机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室内风机控制指令控制室内风机131运转。室内风机131是空调内机10中主要的室内强电组件,在空调内机10配置其它室内强电组件实现其它功能时,可以采用与室内风机131相同的布局和驱动方式,实现对强电组件对应的驱动电路的综合布局管理。
在具体基于显示板体120的控制实现时,室内弱电组件还包括电子膨胀阀135,电子膨胀阀135与显示控制芯片121连接,室内主控器113还通过通讯线以及显示控制芯片121与电子膨胀阀135进行数据收发。空调内机10中的蒸发器和空调外机20的冷凝器之间连接有联机管液管,电子膨胀阀135用于对联机管液管的流量进行控制,现有技术常将电子膨胀阀135设置空调外机20中,将电子膨胀阀135设置于空调内机10,可以缩短电子膨胀阀135的通讯线长,避免了电子膨胀阀135布置于空调外机20时,拉线至空调内机10的控制板导致的线路过长、成本增加、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在空调内机中,室内弱电组件还可以包括前文所说板外组件中的内环传感器134、内盘传感器133和步进电机132等。
为实现对空调外机的状态控制,空调内机控制板还可包括第二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并与室内主控器113连接,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将室内主控器113的外机控制指令发送到空调外机20,并接收空调外机20的传感器数据。
具体实现时,如图1所示,空调外机20中除了压缩机22,还可以有各种传感器(例如用于检测外部环境参数的外环传感器26、用于检测外盘参数的外盘传感器24),对各种传感器的控制集中由室内主控器113完成,此时可以对应在空调外机20设置外机控制小板,外机控制小板与空调外机20的各种传感器相连,具体在外机控制小板上设置对应的接口,各种传感器通过对应的接口与外机控制小板连接。第一板体110通过第二通讯单元与外机控制小板进行控制指令的传输,由外机控制小板与第一板体110协作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控制,简化了空调内机10与空调外机20之间的连线。图1仅示出了空调外机20中各部件与第一板体110的基础连接关系,未示出该连接关系基于外机控制小板实现。通过第二通讯单元,可以减少空调内机10与空调外机20之间的多点连线,简化生成工序环节和安装时的接线操作。
请参考图1,对应不同的部件类型有不同的连接方式,其中各个传感器通过对应的弱电线进行传感器数据的传输(例如外环传感器26对应的OAT线,外盘传感器24对应的OPT线,排气传感器23对应的Td线)。四通阀驱动电路119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室外风机驱动电路116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四通阀驱动电路119和室外风机驱动电路116分别对应设置有继电器,继电器通过分别对应于四通阀25和室外风机27的火线(室外风机27对应火线FAN,四通阀25对应火线4-WAY)以及共用的零线(N),形成分别对应于四通阀25和室外风机27的供电回路。通过分别构建供电回路,可以实现在空调内机10对空调外机20中的室外风机27和四通阀25的独立控制。
各个做功组件对应驱动电路的实现方式以及各个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在现有技术已有实现,不是本方案的改进重点,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另外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10,该空调内机10包括前文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调内机10时,可以在空调内机10集中实现对所有做功组件的驱动以及与所有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具体实现在前文描述空调内机控制板时已有说明,在此不予重复阐述。在该空调内机中,还包括电子膨胀阀135;电子膨胀阀135与显示控制芯片121连接,室内主控器113还通过通讯线以及显示控制芯片121与电子膨胀阀135进行数据收发。
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调内机,包括前文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将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空调内机中的第一板体,在空调内机实现对空调外机主要做功器件的驱动控制,同时将空调内机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显示板体,由室内主控器通过显示板体上的显示控制芯片对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控制,从而在减少了控制板的同时,优化了空调外机主要做功组件的驱动电路的工作环境,消除了恶劣环境对空调外机主要做功器件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故障时的维修成本,从生产、使用到维护的各环节全面降低成本。在第一板体实现对强电组件的驱动控制,在显示板体实现对室内弱电组件的驱动控制,形成强弱电组件的分离驱动控制,避免强电电流对弱电信号的干扰,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强电电流对弱电信号干扰可能导致的误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外机和前文任一项的空调内机。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作为分体式空调系统的必要组成配合使用,跟本方案相关改进的具体实现方式在空调内机控制板对应实施例中已有描述,在此不重复说明。整体上,使用前文所述空调内机的分体式空调系统,对应具备相应的有益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内机控制板,用于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主控器(113)、显示控制芯片(121)、供电模块(114)、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室内强电驱动电路、第一通讯模块、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第一板体(110)和显示板体(120);
所述室内主控器(113)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用于生成多种室外强电控制指令和室内强电控制指令;
所述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均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连接并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接收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对应的室外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外强电组件运转;
所述室内强电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连接并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接收所述室内强电控制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室内强电控制指令控制对应的室内强电组件运转;
所述供电模块(114)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并接入市电电源,所述供电模块(114)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交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交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所述供电模块(114)的电源输出端还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并通过电源输入端从所述供电模块(114)接入电源,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一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以及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中,对应于直流驱动强电组件的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向对应的直流驱动强电组件供电;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设置于所述显示板体(120),所述空调内机的室内弱电组件连接到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和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连接有通讯线,所述室内主控器(113)通过所述通讯线以及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与所述室内弱电组件进行数据收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激电源电路(11A),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的电源输出端还与所述反激电源电路(11A)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反激电源电路(11A)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并通过电源输入端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5)接入电源,所述反激电源电路(11A)的电源输出端向所述室内主控器(113)、显示控制芯片(121)、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室内强电驱动电路以及第一通讯模块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包括光耦信号隔离电路,所述通讯线为UART信号线,所述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一侧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相连,所述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二侧通过所述UART信号线与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信号隔离电路包括第一隔离子电路和第二隔离子电路;
所述第一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一发送端和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发送端与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作为所述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二侧的发送部分;所述第一接收端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作为所述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一侧的接收部分;
所述第二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二发送端和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二发送端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作为所述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一侧的发送部分;所述第二接收端与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作为所述光耦信号隔离电路的第二侧的接收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二隔离子电路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作为所述第一发送端,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作为所述第一接收端;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作为所述第二发送端,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作为所述第二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子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61)、第二电阻(R63)、第三电阻(R59)、第四电阻(R60)、第五电阻(R62)、第六电阻(R64)、第一电容(C40)、第二电容(C41)、和第一三级管(Q5);
所述第一电阻(R6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C40)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40)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R63)的第一端均接信号地,所述第一电阻(R61)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R63)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1B)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1B)的集电极接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1A)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59)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R60)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R59)的第二端接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1A)的负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60)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三级管(Q5)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一三级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62)的第一端以及第六电阻(R6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62)的第二端与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三级管(Q5)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41)的第二端以及第六电阻(R64)的第二端均接电源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子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R65)、第八电阻(R66)、第九电阻(R68)、第十电阻(R71)、第十一电阻(R67)、第十二电阻(R69)、第十三电阻(R70)、第三电容(C43)、第四电容(C42)和第二三极管(Q6);
所述第七电阻(R65)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七电阻(R6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66)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2A)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八电阻(R6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器(PC2A)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71)的第一端以及第九电阻(R6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68)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71)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43)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三极管(Q6)的发射极均接信号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2B)的集电极接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PC2B)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67)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二电阻(R6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R6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70)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69)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2)的第二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70)的第二端均接电源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室外强电驱动电路包括室外风机驱动电路(116)、四通阀驱动电路(119)和室外压缩机驱动电路(117);
所述室外风机驱动电路(116)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接收所述室外风机控制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室外风机控制指令控制室外风机(27)运转;
所述四通阀驱动电路(119)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接收所述四通阀控制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四通阀控制指令控制四通阀(25)运转;
所述室外压缩机驱动电路(117)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接收所述压缩机控制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压缩机控制指令控制压缩机(22)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强电驱动电路包括室内风机驱动电路(118);
所述室内风机驱动电路(118)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接收所述室内风机控制指令,用于根据所述室内风机控制指令控制室内风机(131)运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室内弱电组件包括电子膨胀阀(135),所述电子膨胀阀(135)与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连接,所述室内主控器(113)还通过所述通讯线以及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与所述电子膨胀阀(135)进行数据收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弱电组件包括内环传感器(134)、内盘传感器(133)和步进电机(132)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并与所述室内主控器(113)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室内主控器(113)的外机控制指令发送到空调外机(20),并接收所述空调外机(20)的传感器数据。
13.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控制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膨胀阀(135);
所述电子膨胀阀(135)与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连接,所述室内主控器(113)还通过所述通讯线以及所述显示控制芯片(121)与所述电子膨胀阀(135)进行数据收发。
15.一种分体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外机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78019.4U CN218915304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
PCT/CN2022/130308 WO2024077694A1 (zh) | 2022-10-10 | 2022-11-07 |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78019.4U CN218915304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15304U true CN218915304U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604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78019.4U Active CN218915304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15304U (zh) |
WO (1) | WO202407769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923356U (zh) * | 2015-09-02 | 2015-12-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CN107300245B (zh) * | 2017-08-15 | 2023-1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器和通讯隔离方法 |
CN208846635U (zh) * | 2018-08-22 | 2019-05-10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讯切换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
JP2020180749A (ja) * | 2019-04-25 | 2020-11-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CN211119902U (zh) * | 2019-08-22 | 2020-07-28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分体挂壁式空调室内机控制器 |
CN110830026A (zh) * | 2019-11-28 | 2020-02-2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光耦隔离通信电路、电路板和空调器 |
-
2022
- 2022-10-10 CN CN202222678019.4U patent/CN218915304U/zh active Active
- 2022-11-07 WO PCT/CN2022/130308 patent/WO2024077694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77694A1 (zh) | 2024-04-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65506B (zh) | 一种空调节能系统的监测控制方法 | |
CN101449111B (zh) | 设备机器管理系统、其控制方法以及设备机器管理装置 | |
CN201522644U (zh) | 室内智能节能系统 | |
KR20040090462A (ko) | 공조 시스템 | |
CN218915304U (zh) |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内机和分体式空调系统 | |
CN110243066B (zh) | 一种家用中央空调控制用网关盒子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936423U (zh) | 分布式智能通风设备控制系统 | |
CN109407585B (zh) | 一种轨道交通用空调控制器 | |
CN205425294U (zh) |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 | |
JP5219469B2 (ja) | 電気機器および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2538127B (zh) | 变频空调器的手持调节装置及系统 | |
CN214406430U (zh) | 通信装置和空调器 | |
CN211378412U (zh) | 适用于东风8b机车的tpw5d型微机控制装置 | |
CN213687018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8237797U (zh) | 空调内机控制板、空调控制系统和空调内机 | |
CN217486179U (zh) | 供电组件和空调设备 | |
CN208967988U (zh) | 一种无线暖通空调控制系统 | |
CN217486374U (zh) | 通信供电电路和多联机空调设备 | |
CN219243849U (zh) |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 |
JP4361151B2 (ja) | 空調設備用制御盤と制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 |
JP2009124612A (ja) | 電気機器 | |
CN220252434U (zh) | 一种单组ffu群控系统 | |
CN220507147U (zh) | 一种机柜空调双机联机控制系统 | |
JP7385149B2 (ja) | 空調関連機器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 |
CN217561925U (zh) | 一种客船空调通风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