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4637U - 框体组件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框体组件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4637U
CN218914637U CN202223281355.1U CN202223281355U CN218914637U CN 218914637 U CN218914637 U CN 218914637U CN 202223281355 U CN202223281355 U CN 202223281355U CN 218914637 U CN218914637 U CN 218914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ssembly
plug
connectio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13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春红
王明
康宽洋
孙迪枫
丁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13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4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4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4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框体组件及设备,属于电气技术领域。该框体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端、位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一定位结构,第二框架包括第二连接端、位于第二连接端的第二插接组件和第二定位结构。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插接,并在插接到位之后进行弯折处理,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连接,以及,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插接到位时,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相抵接,使得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水平方向上互成定位。该框体组件组装效率高,组装稳固性强,成本低,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在运输及储存时可以各自独立地进行存放,降低变形几率。

Description

框体组件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框体组件及设备。
背景技术
LED平板灯,又称为LED面板灯,具有发光面积大、轻薄化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
LED平板灯包括框体组件和LED灯模块,其中,框体组件包括固定框架和背板,固定框架包括竖框和横框,竖框和横框通常采用铝材挤出成型,然后两者再通过焊接进行组装,背板通过螺钉连接于固定框架。
然而,这不仅使得框体组件的组装工艺较为繁杂,组装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且组装好的框体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体组件及设备,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框体组件,所述框体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第二插接组件和第二定位结构;
所述框体组件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插接组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插接,并在插接到位之后进行弯折处理,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连接,以及,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插接到位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相抵接,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在水平方向上互成定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块和第一插孔,以及,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第二插块和第二插孔;
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孔适配插接,且插接到位后的所述第一插块能够作所述弯折处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弯折结构能够防止所述第一插块退出所述第二插孔;
所述第二插块与所述第一插孔适配插接,且插接到位后的所述第二插块能够作所述弯折处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结构能够防止所述第二插块退出所述第一插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第二连接端的倾斜端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体组件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具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框架和/或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所述背板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插孔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插块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适配插接;
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在插接到位后能够作弯折处理,以形成第三弯折结构,所述第三弯折结构能够防止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退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采用钣金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得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框体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框架和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框架,以配合形成矩形容置腔;
所述第一框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围、第一基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内侧围,所述第一支撑板座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内侧区域;所述第一外侧围的第一连接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内侧围的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插孔;
所述第二框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外侧围、第二基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内侧围,所述第二支撑板座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内侧区域;所述第二外侧围的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垂直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具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内侧围的第二连接端同轴连接有第二插块;
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孔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一插块的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围内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
所述第二插块与所述第一插孔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二插块的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围外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倾斜端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连接端具有避让槽,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连接端具有暴露于所述避让槽内的第一基板贴合面,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连接端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外部的第一支撑板贴合面;
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具有第二基板贴合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外部的第二支撑板贴合面;
所述第一插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插接组件插接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面水平搭接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面,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面水平搭接于所述第二基板贴合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在竖直方向上互成限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侧围和/或所述第二外侧围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用于使所述框体组件连接于外围设备。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框体组件、安装于所述框体组件上的功能模块;其中,所述框体组件上述任一所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为LED平板灯设备,所述功能模块包括LED灯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体组件,通过在第一框架的第一连接端设置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一定位结构,以及,在第二框架的第二连接端设置第二插接组件和第二定位结构。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进行组装时,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适配插接,与此同时,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进行水平运动,待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相抵接时,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插接到位,然后,对插接到位之后的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进行弯折处理,以防止插接失效。
可见,通过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能够实现稳定插接,实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稳定组装,且无须额外的焊接操作或者固定件等。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能够实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高效快速组装,进而使得该框体组件的组装过程更加简便,提高组装效率,以上均可以降低框体组件的获取成本。另外,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在应用时进行组装,在运输及储存时可以各自独立地进行存放,有效降低变形几率,这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组装好框体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框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所示局部结构对应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第一框架在第一视角下获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第一框架在第二视角下获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第二框架在第三视角下获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第二框架在第四视角下获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框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LED灯板的组合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LED灯板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00、框体组件;200、LED灯模块;
1、第一框架;
11、第一插接组件;111、第一插块;112、第一插孔;12、第一定位结构;101、第一外侧围;102、第一基板;103、第一支撑板;104、第一内侧围;1020、第一基板贴合面;1030、第一支撑板贴合面;1031、避让槽;1032、端部延伸结构;
2、第二框架;
21、第二插接组件;211、第二插块;212、第二插孔;22、第二定位结构;23、连接块;24、止位台阶;201、第二外侧围;202、第二基板;203、第二支撑板;204、第二内侧围;2020、第二基板贴合面;2030、第二支撑板贴合面;
3、背板;
31、第一连接结构;
40、第二连接结构;
50、第三连接结构;501、滑扣;502、滑扣导向槽。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水平”、“竖直”、“侧”等,一般以图1中所示方位的相对关系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在产品以不同姿态摆放时,方位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水平”、“竖直”可能互换。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LED平板灯包括框体组件和LED灯模块,其中,框体组件包括固定框架和背板,固定框架包括竖框和横框,竖框和横框通常采用铝材挤出成型,然后两者再通过焊接进行组装,背板通过螺钉连接于固定框架。
然而,铝材的成本较高,激光焊接工艺较为复杂,且在焊接后还需要抛光及喷漆或者喷粉进行美化,这使得框体组件的组装工艺较为繁杂,组装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且,组装好的框体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
针对相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体组件100,如附图1所示,该框体组件100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第一框架1包括第一连接端、位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一定位结构12,第二框架2包括第二连接端、位于第二连接端的第二插接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
该框体组件100被配置为,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插接,并在插接到位之后进行弯折处理,进而使得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相连接,以及,在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插接到位时,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相抵接,使得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在水平方向上互成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体组件100,通过在第一框架1的第一连接端设置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一定位结构12,以及,在第二框架2的第二连接端设置第二插接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在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进行组装时,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适配插接,与此同时,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进行水平运动,待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相抵接时,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插接到位,然后,对插接到位之后的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进行弯折处理,以防止插接失效。
可见,通过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能够实现稳定插接,实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稳定组装,且无须额外的焊接操作或者固定件等。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能够实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高效快速组装,进而使得该框体组件100的组装过程更加简便,提高组装效率,以上均可以降低框体组件100的获取成本。另外,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可以在应用时进行组装,在运输及储存时可以各自独立地进行存放,有效降低变形几率,这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组装好框体组件100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框体组件100的形状,来适应性地确定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数目即可,第一框架1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第二框架2的数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且第一框架1的数目与第二框架2的数目相同。以框体组件100的轮廓呈矩形形状举例来说,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数目均为两个,且第一框架1的轴向与第二框架2的轴向相互垂直,也就是说,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中的一个沿横向延伸,另一个沿竖向延伸。例如,图1示例了第一框架1沿竖向延伸,第二框架2沿横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在插接到位后,能够进一步地弯折处理,以分别形成用于在能够在退出插接的方向上进行限位的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其中,该“退出插接”的方向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与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
通过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之间的稳固连接,使得两者在连接后不会发生不期望的变形或者松动等插接失效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能够形成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的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的结构可以参见图2-图9。
第一插块111与第二插孔212适配插接,且插接到位后的第一插块111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第一弯折结构能够防止第一插块111退出第二插孔212。第二插块211与第一插孔112适配插接,且插接到位后的第二插块211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第二弯折结构能够防止第二插块211退出第一插孔112。
通过使第一插块111与第二插孔212适配插接,以及,第二插块211与第一插孔112适配插接,使得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实现双重插接效果,这对于提高插接效果特别有利。
插块插入至相应的插孔内实现两者之间的插接,可以理解地,第一插块111的结构与第二插孔212的结构相适配,第二插块211的结构与第一插孔112的结构相适配,使得插块与相应插孔之间间隙配合即可。
举例来说,插块和插孔均为非圆形形状,例如矩形形状,这样,插孔的沿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内壁对插块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插孔的沿竖直方向上分布的内壁对插块进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插块在贯穿相应插孔后,其暴露于插孔一侧的部分能够弯折,从而防止插块由相应的插孔中退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弯折结构相对于第一插块111的未弯折部分,其弯折角度呈45°~90°,例如为90°。第二弯折结构相对于第二插块211的未弯折部分,其弯折角度呈45°~90°,例如为90°。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第一定位结构12为形成于第一框架1的第一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以及,第二定位结构22为形成于第二框架2的第二连接端的倾斜端面。
举例来说,上述涉及的倾斜端面可以倾斜角度为45°的45度端面,以适应于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通过将形成于所在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作为定位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实现框架的定位,这不仅使得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相对于彼此能够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多个方向上互成定位,提高定位效果,而且,还能够简化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10和附图11所示,框体组件100还包括背板3,背板3上具有第一连接结构31,第一框架1和/或第二框架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40。
背板3位于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且第一连接结构31连接于第二连接结构40。
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配合构成框体组件100的容置腔,通过设置背板3,能够对安装于容置腔内部的功能模块进行稳定支撑,并使功能模块稳定限位于框体组件100内。
第二连接结构40可以设置于第一框架1和/或第二框架2的主体结构上,背板3通过其上的第一连接结构31连接于框架上的第二连接结构40,从而实现背板3的安装。
其中,第一连接结构31和第二连接结构4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背板3的拆装。第一连接结构31和第二连接结构4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插接、卡接、铆接、螺钉连接等,以卡接举例来说,所涉及的卡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卡扣、弹性扣、滑扣等。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结构31和第二连接结构40能够沿着竖直方向进行插接。其中,竖直方向也就是垂直于背板3的板面的方向。这样,在安装背板3时,可以使其板面保持水平,然后,将其沿着竖直方向插入至容置腔内,与此同时,背板3上的第一连接结构31和第一框架1和/或第二框架2上第二连接结构40相插接,实现背板3的高效快速安装。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11所示,第一连接结构31为插孔状,第二连接结构40为插块状,第二连接结构40与第一连接结构31适配插接。并且,第二连接结构40在插接到位后能够作弯折处理,以形成第三弯折结构,第三弯折结构能够防止第二连接结构40退出第一连接结构31。
第三弯折结构能够在退出插接的方向上对第二连接结构40构成限位,防止背板3插接失效,确保背板3的稳固连接,使得背板3连接于框架后不会发生不期望的变形或者松动等问题。例如,第三弯折结构相对于第二连接结构40的未弯折部分成90°夹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结构31为矩形孔状,这样,插孔状的第一连接结构31的沿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四个内壁对插块状的第二连接结构40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多处限位。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均采用钣金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得到。钣金材料兼具优异的强度和可成型特性,这能够适应于框体组件100的支撑性能的要求,同时,还能够适应于在框架上一体成型相应的连接结构和定位结构。
也就是说,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一定位结构12一体成型于第一框架1上,以及,第二插接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一体成型于第二框架2上。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1所示,框体组件100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框架1和相对的两个第二框架2,以配合形成矩形容置腔。其中,第一框架1的相对的两端均作为第一连接端,第二框架2的相对的两端均作为第二连接端。第一框架1的第一连接端与相应的第二框架2的第二连接端相连接,且第一框架1的轴向垂直于第二框架2的轴向。
如附图4-附图5所示,第一框架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围101、第一基板102、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一内侧围104,第一支撑板103座于第一基板102的内侧区域;第一外侧围101的第一连接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插块111,第一内侧围104的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插孔112。
如附图7-附图8所示,第二框架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外侧围201、第二基板202、第二支撑板203和第二内侧围204,第二支撑板203座于第二基板202的内侧区域;第二外侧围201的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垂直连接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上具有第二插孔212,第二内侧围204的第二连接端同轴连接有第二插块211。
第一插块111与第二插孔212适配插接,且第一插块111的位于第一外侧围101内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第二插块211与第一插孔112适配插接,且第二插块211的位于第一内侧围104外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靠近框体组件100的容置腔的方向定义为内侧方向,反之,将远离框体组件100的容置腔的方向定义为外侧方向。可见,第一外侧围101连接于第一基板102的外侧端,第一内侧围104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03的外侧端。第二外侧围201连接于第二基板202的外侧端,第二内侧围204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03的外侧端。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4-附图5所示,第一外侧围101垂直连接于第一基板102的外侧端,第一内侧围104垂直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03的外侧端,第一基板102的内侧端与第一支撑板103的内侧端相连接且两者的内侧端相持平。那么,第一外侧围101和第一内侧围104之间形成第一容置间隙,并且第一基板102的外侧区域作为第一容置间隙所在腔体的底壁。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4-附图5所示,第一外侧围101和第一内侧围104均为条板状,并且,第一外侧围101和第一内侧围104的板面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基板102为条板状,并且,第一基板102的板面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103为条板状,并且第一支撑板103的板面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板103的宽度小于第一基板102的宽度,使得第一支撑板103仅座于第一基板102的内侧区域,而第一基板102的外侧区域则是暴露的。
在一些示例中,基于钣金材料,使得第一外侧围101、第一基板102、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一内侧围104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得到第一框架1,其中,第一支撑板103相对于第一基板102进行了180°弯折。
进一步地,基于钣金材料,使得第一插接组件11通过一体成型工艺成型于该第一框架1上。
如附图4-附图5所示,第一插接组件11包括第一插块111和第一插孔112,第一插块111位于第一外侧围101的第一连接端的内侧,第一插孔112开设于第一内侧围104的第一连接端。
示例性地,通过使第一外侧围101的第一连接端处特定位置处的板面向内侧弯折,即可得到该第一插块111,例如,该第一插块111垂直于第一外侧围101所在板面。
示例性地,第一插孔112为长条形孔,其长度方向沿着第一内侧围104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外侧围201垂直连接于第二基板202的外侧端,第二内侧围204垂直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03的外侧端,第二基板202的内侧端与第二支撑板203的内侧端相连接且两者的内侧端相持平。那么,第二外侧围201和第二内侧围204之间形成第二容置间隙,并且第二基板202的外侧区域作为该第二容置间隙所在腔体的底壁。
示例性地,如附图7-附图8所示,第二外侧围201和第二内侧围204均为条板状,并且,第二外侧围201和第二内侧围204的板面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板203为条板状,并且,第二支撑板203的板面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板203的宽度小于第二基板202的宽度,使得第二支撑板203仅座于第二基板202的内侧区域,而第二基板202的外侧区域则是暴露的。
在一些示例中,基于钣金材料,使得第二外侧围201、第二基板202、第二支撑板203和第二内侧围204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得到第二框架2,其中,第二支撑板203相对于第二基板202进行了180°弯折。
进一步地,基于钣金材料,使得第二插接组件21通过一体成型工艺成型于该第二框架2上。
如附图7-附图8所示,第二插接组件21包括第二插块211和具有第二插孔212的连接块23,连接块23与第二外侧围201的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垂直连接,第二插块211与第二内侧围204的第二连接端同轴连接。连接块23沿着垂直于第二外侧围201轴向的方向延伸,第二插孔212例如为长条形孔,其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外侧围201轴向的方向。
通过使第二外侧围201的第一连接端的自由端位置处的板面向内侧弯折,即可得到该连接块23,例如,该连接块23垂直于第二外侧围201所在板面。第二插块211沿着第二内侧围204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二插块211例如为厚度与第二内侧围204的厚度相同的板体状。
图3示例了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之间的插接过程,由图3可知,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在进行插接时,其插接方向沿着水平方向,从而使得两者彼此靠近。第一插块111插入至第二插孔212内,且第一插块111的位于第一外侧围101内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从而防止第一插块111退出第二插孔212,使得两者稳定连接。
与此同时,第二插块211插入至第一插孔112内,且第二插块211的位于第一内侧围104外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从而防止第二插块211退出第一插孔112,使得两者稳定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插块111和第二插孔212为相适配的矩形形状,这样,第二插孔212的内壁对第一插块11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具体是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方向)上构成限位。再加之第一弯折结构,最终使得第一插块111和第二插孔212之间稳定连接,相对于彼此不会发生脱扣或者松动等问题。
可以理解地,通过对第一插块111形成的第一弯折结构进行反向弯折,并沿着退出插接的方向移动第一插块111,即可使得第一插块111退出第二插孔212。
示例性地,第二插块211和第一插孔112为相适配的矩形形状,这样,第一插孔112的内壁对第二插块21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具体是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方向)上构成限位。再加之第二弯折结构,最终使得第二插块211和第一插孔112之间稳定连接,相对于彼此不会发生脱扣或者松动等问题。
可以理解地,通过对第二插块211形成的第二弯折结构进行反向弯折,并沿着退出插接的方向移动第二插块211,即可使得第二插块211退出第一插孔112。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8所示,第二插块211的沿竖直方向的一个端面低于第二内侧围204的第二连接端的沿竖直方向的一个端面,使得第二插块211与第二内侧围204的连接处形成止位台阶24,该止位台阶24用于在第二插块211与第一插孔112插接到位时与第一内侧围104相抵接,从而对第二插块211的插接运动进行有效止位,确保顺利插接到位。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内侧围204的第二连接端的底部与第二基板202的顶部表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该避让间隙能够容纳第一内侧围104的第一连接端的相应部分,确保第二插块211与第一插孔112顺利插接到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2和第二基板202的背离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二支撑板203的表面作为该框体组件100的外表面,使其呈现平滑的外观。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二支撑板203均用于提供支撑面,以对功能模块的边缘进行支撑和竖直方向上的限位。第一内侧围104和第二内侧围204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功能模块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同时,第一内侧围104和第二内侧围204的内侧壁还能够为功能模块的部分构件的安装提供承载面。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5所示,第一定位结构12为第一基板102的第一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以及,第二定位结构22为形成于第二基板202的第二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例如,上述涉及的倾斜端面均为45°倾斜端面。
这样,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相互插接后,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将无缝贴合抵接,赋予框体组件100良好的外观,无须进行额外地美化修饰等操作。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5和图6,第一支撑板103的第一连接端具有避让槽1031,第一基板102的第一连接端具有暴露于避让槽1031内的第一基板贴合面1020,以及,第一支撑板103的第一连接端具有位于第一基板102外部的第一支撑板贴合面1030。
参见图8和图9,第二基板202的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具有第二基板贴合面2020,以及,第二支撑板203的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具有位于第二基板202外部的第二支撑板贴合面2030。
进一步结合图2和图3可知,第一插接组件11与第二插接组件21插接状态下,第二支撑板贴合面2030水平搭接于第一基板贴合面1020,以及,第一支撑板贴合面1030水平搭接于第二基板贴合面2020,从而使得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在竖直方向上互成限位。
通过使不同的支撑板贴合面水平搭接于相应的基板贴合面上,这样,第一框架1相对于第二框架2无法在竖直方向上作任何运动,第二框架2相对于第一框架1无法在竖直方向上作任何运动,进一步提高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之间的稳固连接效果。同时,这还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支撑,提高连接位置处的结构稳定性,有效防止该连接位置处发生挤压变形。
可以理解地,第一插接组件11与第二插接组件21在插接状态下时,第二支撑板203的第二连接端进入至第一支撑板103的避让槽1031内,并与避让槽1031的内壁相抵接,这样,还能够起到定位作用,即,其起到与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类似的定位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该避让槽1031为矩形形状,那么,第二支撑板203的第二连接端也呈矩形形状,并且,第一基板贴合面1020和第二支撑板贴合面2030均呈三角形形状。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103的第一连接端延伸设置有端部延伸结构1032,该端部延伸结构1032例如呈梯形框体状,该端部延伸结构1032与第二内侧围204外侧壁相抵,不仅能够引导第二插块211的插接路径,还能够对第二内侧围204的第二连接端进行支撑,起到加强、防脱、防变形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4所示,第一外侧围101和/或第二外侧围20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50,第三连接结构50用于使所述框体组件100连接于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指的是,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体组件100组合使用的其他外部设备,从而使得框体组件100应用于特定的使用场景中。例如,外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浴霸设备、电动晾衣架设备等。
可以理解地,外围设备上设置有与上述第三连接结构50适配连接的第四连接结构,从而使得框体组件100连接于外围设备上。
第三连接结构50和第四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拆装,这包括但不限于:插接、卡接、铆接、螺钉连接等。以卡接举例来说,所涉及的卡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卡扣、弹性扣、滑扣等。
图4示例了一种滑扣形式的第三连接结构50,如附图4可知,第三连接结构50包括滑扣501及滑扣导向槽502,滑扣导向槽502用于引导第四连接结构的运动,使其运动至滑扣501处并与滑扣501适配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连接结构50的数目为一个或者多个,其沿着第一外侧围101的轴向,设置于第一外侧围101的位于其相对的两个第一连接端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三连接结构50还沿着第二外侧围201的轴向,设置于第二外侧围201的位于其相对的两个第二连接端之间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体组件100,能够用于支撑并呈现各种功能模块,例如,该功能模块可以是显示模块,进一步举例来说,该显示模块可以是LED灯模块200,框体组件100围设于LED灯模块200的外侧并与其固定连接,使得LED灯模块200呈现平面灯光显示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框体组件100、安装于框体组件100上的功能模块;其中,框体组件100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任一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具有框体组件100的所有优点。在一些示例中,该功能模块为显示功能模块,用于显示灯光、数字信息、文字信息、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典型的示例,该设备为LED平板灯设备,相应的,功能模块为LED灯模块200。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LED平板灯,如附图12和附图13所示,该LED平板灯包括框体组件100、安装于框体组件100上的LED灯模块200。其中,框体组件100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任一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平板灯具有框体组件100的所有优点。
可以理解地是,LED灯模块200至少包括LED灯条、扩散板、导光板、反光纸、EVA棉等,由于其结构可以参见本领域所公知的,所以在此对其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框体组件100呈矩形轮廓,其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框架1、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框架2和背板3。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通过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二插接组件21实现连接,并且,第一框架1的轴向垂直于第二框架2的轴向。
背板3容纳于由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构成的容置腔内,且背板3通过其第一连接结构31同时连接于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上的第二连接结构40。LED灯模块200的边缘水平搭接于第一框架1的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二框架2的第二支撑板203上,第一框架1的第一内侧围104和第二框架2的第二内侧围204用于对LED灯模块200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防止其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同时,第一框架1的第一内侧围104的内侧面和第二框架2的第二内侧围204的内侧面还能够用于粘贴LED灯条。
利用背板3对LED灯模块200整体进行支撑和压设,使得LED灯模块200稳定地放置于该框体组件100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组件(100)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所述第一框架(1)包括: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一插接组件(11)和第一定位结构(12),所述第二框架(2)包括: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第二插接组件(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
所述框体组件(100)被配置为,所述第一插接组件(11)和所述第二插接组件(21)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插接,并在插接到位之后进行弯折处理,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框架(1)和所述第二框架(2)相连接,以及,在所述第一框架(1)和所述第二框架(2)插接到位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2)相抵接,使得所述第一框架(1)和所述第二框架(2)在水平方向上互成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组件(11)包括第一插块(111)和第一插孔(112),以及,所述第二插接组件(21)包括第二插块(211)和第二插孔(212);
所述第一插块(111)与所述第二插孔(212)适配插接,且插接到位后的所述第一插块(111)能够作所述弯折处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弯折结构能够防止所述第一插块(111)退出所述第二插孔(212);
所述第二插块(211)与所述第一插孔(112)适配插接,且插接到位后的所述第二插块(211)能够作所述弯折处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结构能够防止所述第二插块(211)退出所述第一插孔(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为形成于所述第一框架(1)的第一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2)为形成于所述第二框架(2)的第二连接端的倾斜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组件(100)还包括背板(3),所述背板(3)上具有第一连接结构(31),所述第一框架(1)和/或所述第二框架(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40);
所述背板(3)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所述第二框架(2)围设形成的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为插孔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为插块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适配插接;
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在插接到位后能够作弯折处理,以形成第三弯折结构,所述第三弯折结构能够防止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退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和所述第二框架(2)均采用钣金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组件(100)包括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框架(1)和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框架(2),以配合形成矩形容置腔;
所述第一框架(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围(101)、第一基板(102)、第一支撑板(103)和第一内侧围(104),所述第一支撑板(103)座于所述第一基板(102)的内侧区域;所述第一外侧围(101)的第一连接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插块(111),所述第一内侧围(104)的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插孔(112);
所述第二框架(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外侧围(201)、第二基板(202)、第二支撑板(203)和第二内侧围(204),所述第二支撑板(203)座于所述第二基板(202)的内侧区域;所述第二外侧围(201)的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垂直连接有连接块(23),所述连接块(23)上具有第二插孔(212),所述第二内侧围(204)的第二连接端同轴连接有第二插块(211);
所述第一插块(111)与所述第二插孔(212)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一插块(111)的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围(101)内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
所述第二插块(211)与所述第一插孔(112)适配插接,且所述第二插块(211)的位于所述第一内侧围(104)外侧的部分能够作弯折处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2)为所述第一基板(102)的第一连接端的倾斜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2)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202)的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倾斜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3)的第一连接端具有避让槽(1031),所述第一基板(102)的第一连接端具有暴露于所述避让槽(1031)内的第一基板贴合面(1020),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板(103)的第一连接端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2)外部的第一支撑板贴合面(1030);
所述第二基板(202)的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具有第二基板贴合面(2020),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03)的第二连接端相应位置处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基板(202)外部的第二支撑板贴合面(2030);
所述第一插接组件(11)与所述第二插接组件(21)插接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板贴合面(2030)水平搭接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面(1020),以及,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面(1030)水平搭接于所述第二基板贴合面(2020),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框架(1)和所述第二框架(2)在竖直方向上互成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围(101)和/或所述第二外侧围(20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50),所述第三连接结构(50)用于使所述框体组件(100)连接于外围设备。
1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框体组件(100)、安装于所述框体组件(100)上的功能模块;
其中,所述框体组件(100)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LED平板灯设备,所述功能模块包括LED灯模块(200)。
CN202223281355.1U 2022-12-06 2022-12-06 框体组件及设备 Active CN218914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1355.1U CN218914637U (zh) 2022-12-06 2022-12-06 框体组件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1355.1U CN218914637U (zh) 2022-12-06 2022-12-06 框体组件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4637U true CN21891463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0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1355.1U Active CN218914637U (zh) 2022-12-06 2022-12-06 框体组件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4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56424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181390B1 (en) Display holder with multiple side frames
US8289468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EP2006729B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US2008021866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9386258B2 (en)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H056639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00321605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US8477256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25481B (zh) 显示设备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18914637U (zh) 框体组件及设备
WO2018095144A1 (zh) 一种支架连接结构及支架
WO2024061033A1 (zh) 终端设备
CN212659246U (zh) 边框及显示屏
CN209470058U (zh) 可弯曲灯条固定支架
EP4016773A1 (en) Equipment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N11298736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4039091U (zh) 一种冷柜
CN210395924U (zh) 卡条结构件
CN114485016B (zh) 一种冷藏柜门体结构
CN212875296U (zh) 可拆装的理线架
CN221081718U (zh) 显示设备
CN210398190U (zh) 一种屏幕与支架的组装结构
CN215298699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771397B (zh) 一种组合式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