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4548U -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4548U
CN218914548U CN202223228405.XU CN202223228405U CN218914548U CN 218914548 U CN218914548 U CN 218914548U CN 202223228405 U CN202223228405 U CN 202223228405U CN 218914548 U CN218914548 U CN 218914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able
rod
mounting
air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84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远
胡文华
张刚
黄鑫薪
李盟
孙东山
沈宏奇
朱茂理
周永健
秦安庆
方一森
唐招坤
周立
王允富
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hun'an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Co ltd
Hefei Fengchuang Stainless Stee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Fengchuang Stainless Stee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Fengchuang Stainless Stee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Fengchuang Stainless Stee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284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4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4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4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SF6充气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载具、用于提供气源的充气瓶、用于取吊充气瓶的取吊组件和用于接入待充气设备的充气主管路;载具处设有用于竖直放置充气瓶的上部呈敞口的放置腔,放置腔处的充气瓶放置形成两排;两排充气瓶作为两组供气组件分别通过两个补气管路接入充气主管路;放置腔处设有用于对充气瓶加热的加热组件。本发明中的装置主体在使用时,两组供气组件能够轮流通过充气主管路对待充气设备进行供气,从而能够较佳地保证充气工作的持续稳定进行。故而,取吊组件和两组供气组件的共同配合能够使得整个充气工作稳定不间断地维持较高效的充气效率。

Description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SF6充气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SF6电气设备已大量投运,SF6(六氟化硫)气体以其优异的绝缘和灭弧性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几乎成了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开关中所使用的唯一绝缘和灭弧介质,由于SF6设备繁多而且经过长时间运行,经常存在漏气的可能发生,这就需要定期进行充气以保持气量充足。
在进行充气时,用钢瓶储存起来的SF6在钢瓶内部为液体状,充气时,液态向气体转化时SF6体积迅速膨胀,并伴随着大量的吸热,钢瓶内部的温度也急剧下降,钢瓶输出压力越来越低;使得钢瓶充气速度缓慢,充气效率降低。故而在补气过程中,需要使用加热装置对钢瓶进行加热,从而保证足够的充气效率。
现有的加热方法通常是通过将加热片环绕设置于钢瓶外壁处,然后通过外部电源驱动加热片工作以对钢瓶进行加热的方法。但是,由于加热片的加热温度较难控制,所以传统的加热方法需要通过温控组件实时检测钢瓶所处位置的温度以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事故。故而,传统的加热方法需要补气人员实时通过温控组件监测温度严重增加了补气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现有的充气装备通过单一充气管路对SF6设备进行充气,当作为充气气源的充气瓶内气体耗尽时,需要更换充气瓶,从而造成更换过程中会出现充气中断的情况,进而导致充气装备无法持续不间断地对SF6设备进行充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载具、用于提供气源的充气瓶、用于取吊充气瓶的取吊组件和用于接入待充气设备的充气主管路;载具处设有用于竖直放置充气瓶的上部呈敞口的放置腔,放置腔处的充气瓶放置形成两排;两排充气瓶作为两组供气组件分别通过两个补气管路接入充气主管路;放置腔处设有用于对充气瓶加热的加热组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主体在使用时,两组供气组件能够轮流通过充气主管路对待充气设备进行供气,从而能够较佳地保证充气工作的持续稳定进行。此外,通过取吊组件能够较方便地对充气瓶进行放置和更换,从而能够在单组供气组件气量不足时,及时方便地使用取吊组件对该排充气瓶进行更换,重新换取气量充足的充气瓶以作为储备。并且在更换过程中,另一组供气组件能够接力对待充气设备进行供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充气过程出现充气中断的情况。故而,取吊组件和两组供气组件的共同配合能够使得整个充气工作稳定不间断地维持较高效的充气效率。
此外,放置腔处的加热组件能够稳定为充气瓶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充气瓶在进行充气工作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充气速度和较高的充气效率。
作为优选,载具的底板下表面四个边角处设有移动轮;载具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竖直布置的两个连接竖板,另一侧设有用于给加热组件提供热量的供热源和用于控制供热源的控制箱;两个连接竖板对称分布于载具宽度上的两侧,连接竖板远载具的一侧设有长方体框架状的安装架,安装架与连接竖板通过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固定螺栓相连接;取吊组件设置于安装架的上表面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轮能够使得使用人员能够调整载具位置从而使得充气主管路和待充气设备保持一个较佳的接入位置。
作为优选,取吊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架上表面处的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部呈圆柱形的外壁处活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安装筒,安装筒相对于安装底座绕其轴线转动,安装筒的上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安装杆,安装杆的下部近载具的一侧设有第一铰接座,安装杆的上部铰接有朝向载具一侧的安装板,安装板在安装杆所处竖直平面内活动,安装板处设有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相铰接;控制伸缩杆的控制杆位于安装筒的外壁处。
安装板的上部设有朝向载具一侧的横杆,横杆的上表面处通过电机安装壳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拉绳,横杆近载具的一侧末端处设有用于转换拉绳拉动方向的定滑轮;拉绳的末端设有与充气瓶顶部开口相配合的挂钩。
在使用时,使用人员能够通过伸缩杆和安装筒的转动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灵活地调整,从而使得使用人员能够较佳地使用拉绳完成对充气瓶的吊起和放下。
作为优选,安装架的下底面处设有沿载具宽度方向设置的延伸杆,延伸杆的两侧端部处设有螺孔,螺孔处设有沿竖直方向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杆;定位杆的上部设有转手,定位杆的下部设有摩擦盘。
在载具已经移动到合适的工作位置时,使用人员能够通过转手转动定位杆,从而使得定位杆带动摩擦盘向下运动并抵靠在地面上;通过螺纹能够对定位杆轴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定位杆带动摩擦盘与地面间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摩擦盘和地面间的摩擦力能够较佳地保持载具的位置稳定性,进而确保了载具处充气主管路和待充气设备保持稳定的连接。
作为优选,放置腔内自上而下分别水平布置有与放置腔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之间形成密闭的加热区域,充气瓶竖直设置于放置腔内且充气瓶下部位于加热区域处,加热区域内设有用于对充气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
通过设于放置腔内的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一方面能够为充气瓶提供稳定的放置位置;另一方面,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之间密闭的加热区域能够较佳地提高加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并且,充气瓶内液态的SF6集中在充气瓶的下部,故而,加热区域内的加热组件对充气瓶的下部进行加热能够实现较好的加热效果,使得充气组件的充气效率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第一放置板处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形成有两排定位通孔,两排定位通孔处依次放置形成两排充气瓶,定位通孔的内壁与充气瓶外壁相贴靠配合。
作为优选,放置腔内垂直设有分隔架,分隔架包括水平设置于各个充气瓶之间空隙处的水平分隔杆和竖直连接于水平分隔杆端部和放置腔底壁间的竖直分隔杆;水平分隔杆和竖直分隔杆将放置腔分隔呈多个竖直方向的矩形放置区域,各个充气瓶分别位于相应的矩形放置区域内;位于两排充气瓶之间的水平分隔杆上侧设有充气主管路,充气主管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软管配合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隔架一方面能够较佳地防止充气瓶在放置腔内发生倾倒,另一方面还能够便于充气主管路的布置以及充气主管路和充气瓶上部出气口之间的连接。此外,充气瓶通过软管接入充气主管路使得吊取组件在对充气瓶进行吊取时可以先将软管取下从而不会对充气瓶的吊取造成影响;当充气瓶放置完成后,便可再通过软管将其接入充气主管路。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SF6充气装备提供SF6充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使用取吊组件将充气瓶逐个吊放到各个定位通孔内;
第二步,然后通过控制箱打开供热源给加热组件供热,加热组件开始对充气瓶的下部进行加热;
第三步,将充气瓶的出气口逐个通过软管接入充气主管路对待充气设备进行充气;
第四步,当某充气瓶内的气量耗尽时,首先将其与充气主管路间的软管取下,再使用取吊组件将其从载具处取下并重新吊取气量充足的充气瓶放入空置的位置处作为储备。
通过上述SF6充气方法能够较佳地保证两组供气组件能够轮流对待充气设备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充气,从而保证了整个充气过程中能够稳定地保持较高的充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装置主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取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安装架和延伸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延伸杆、定位杆、转手和摩擦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分隔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蒸汽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充气主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结合图1-9,本实施例提供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载具110、用于提供气源的充气瓶、用于取吊充气瓶的取吊组件130和用于接入待充气设备的充气主管路140;载具110处设有用于竖直放置充气瓶的上部呈敞口的放置腔,放置腔处的充气瓶放置形成两排;两排充气瓶作为两组供气组件分别通过两个补气管路接入充气主管路140;放置腔处设有用于对充气瓶加热的加热组件。
具体说明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主体100在使用时,两组供气组件能够轮流通过充气主管路140对待充气设备进行供气,从而能够较佳地保证充气工作的持续稳定进行。此外,通过取吊组件130能够较方便地对充气瓶进行放置和更换,从而能够在单组供气组件气量不足时,及时方便地使用取吊组件130对该排充气瓶进行更换,重新换取气量充足的充气瓶以作为储备。并且在更换过程中,另一组供气组件能够接力对待充气设备进行供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充气过程出现充气中断的情况。故而,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主体100在使用时能够实现取吊,加热以及循环接力等多种功能;此外,取吊组件130和两组供气组件的共同配合能够使得整个充气工作稳定不间断地维持较高效的充气效率。
此外,放置腔处的加热组件能够稳定为充气瓶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充气瓶在进行充气工作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充气速度和较高的充气效率。
本实施例中,载具110的底板下表面四个边角处设有移动轮;载具11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竖直布置的两个连接竖板111,另一侧设有用于给加热组件提供热量的供热源和用于控制供热源的控制箱112;两个连接竖板111对称分布于载具110宽度上的两侧,连接竖板111远载具110的一侧设有长方体框架状的安装架210,安装架210与连接竖板111通过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固定螺栓220相连接;取吊组件130设置于框型安装架210的上表面处。
具体地,通过移动轮能够使得使用人员能够调整载具110位置从而使得充气主管路140和待充气设备保持一个较佳地接入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取吊组件130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架210上表面处的安装底座131,安装底座131上部呈圆柱形的外壁处活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安装筒132,安装筒132相对于安装底座131绕其轴线转动,安装筒132的上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安装杆133,安装杆133的下部近载具110的一侧设有第一铰接座134,安装杆133的上部铰接有朝向载具110一侧的安装板135,安装板135在安装杆133所处竖直平面内活动,安装板135处设有第二铰接座136,第一铰接座134和第二铰接座136之间设有伸缩杆137,伸缩杆13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座134和第二铰接座136相铰接;控制伸缩杆137的控制杆138位于安装筒132的外壁处。
安装板135的上部设有朝向载具110一侧的横杆139,横杆139的上表面处通过电机安装壳安装有驱动电机1310,驱动电机1310的输出端连接有拉绳,横杆139近载具110的一侧末端处设有用于转换拉绳拉动方向的定滑轮1311;拉绳的末端设有与充气瓶顶部开口相配合的挂钩。
具体说明地,在使用时,使用人员能够通过伸缩杆137和安装筒132的转动对安装板135的位置进行灵活地调整,从而使得使用人员能够较佳地使用拉绳完成对充气瓶的吊起和放下。
安装架210的下底面处设有沿载具110宽度方向设置的延伸杆230,延伸杆230的两侧端部处设有螺孔,螺孔处设有沿竖直方向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杆510;定位杆510的上部设有转手520,定位杆510的下部设有摩擦盘530。
可以理解地,在载具110已经移动到合适的工作位置时,使用人员能够通过转手520转动定位杆510,从而使得定位杆510带动摩擦盘530向下运动并抵靠在地面上;通过螺纹能够对定位杆510轴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定位杆510带动摩擦盘530与地面间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使得摩擦盘530和地面间的摩擦力能够较佳地保持载具110的位置稳定性,进而确保了载具110处充气主管路140和待充气设备保持稳定的连接。
放置腔内自上而下分别水平布置有与放置腔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一放置板114和第二放置板115,第一放置板114和第二放置板115之间形成密闭的加热区域,充气瓶竖直设置于放置腔内且充气瓶下部位于加热区域处,加热区域内设有用于对充气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
具体说明地,通过设于放置腔内的第一放置板114和第二放置板115,一方面能够为充气瓶提供稳定的放置位置;另一方面,第一放置板114和第二放置板115之间密闭的加热区域能够较佳地提高加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并且,充气瓶内液态的SF6集中在充气瓶的下部,故而,加热区域内的加热组件对充气瓶的下部进行加热能够实现较好的加热效果,使得充气组件的充气效率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置板114处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形成有两排定位通孔1141,两排定位通孔1141处依次放置形成两排充气瓶,定位通孔1141的内壁与充气瓶外壁相贴靠配合。
可以理解地,通过定位通孔1141能够确保充气瓶位于放置腔内的定位稳定性,并且通过定位通孔1141能够使得充气瓶自然放置形成两排充气瓶,从而能够确保两组供气组件与充气主管路140之间的连接布置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放置腔内垂直设有分隔架116,分隔架116包括水平设置于各个充气瓶之间空隙处的水平分隔杆1161和竖直连接于水平分隔杆1161端部和放置腔底壁间的竖直分隔杆1162;水平分隔杆1161和竖直分隔杆1162将放置腔分隔呈多个竖直方向的矩形放置区域,各个充气瓶分别位于相应的矩形放置区域内;位于两排充气瓶之间的水平分隔杆1161上侧设有充气主管路140,充气主管路140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软管配合的接口。
具体说明地,分隔架116一方面能够较佳地防止充气瓶在放置腔内发生倾倒,另一方面还能够便于充气主管路140的布置以及充气主管路140和充气瓶上部出气口之间的连接。此外,充气瓶通过软管接入充气主管路140使得吊取组件在对充气瓶进行吊取时可以先将软管取下从而不会对充气瓶的吊取造成影响;当充气瓶放置完成后,便可再通过软管将其接入充气主管路140。
实施例2
结合图1-9,本实施例提供SF6充气装备,其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两排充气瓶包括第一排充气瓶和第二排充气瓶,两排充气瓶之间的对称平面处设有竖直布置的分隔板117,分隔板117设于第一放置板114和第二放置板115之间;分隔板117将加热区域分隔呈完全对称的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第一排充气瓶和第二排充气瓶的下部分别位于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处,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均设有加热组件;第二放置板115和放置腔的底壁间形成有密闭的蒸汽腔;蒸汽腔处放置有水和用于对水进行加热以产生蒸汽的供热源。
具体说明地,分隔板117能够较佳地完成对于加热区域的分隔,从而使得第一排充气瓶和第二排充气瓶能够分别位于相应的加热区域内进而作为两组供气组件轮流进行工作。此外,由于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通过同一蒸汽腔处的蒸汽进行供热,故而,在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处的第一排充气瓶和第二排充气瓶轮流交替进行供气的过程中,由于蒸汽腔一直处于高温加热状态,故而蒸汽腔也能够不间断地轮流对两组供气组件进行加热以保证充气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设于分隔板117和充气瓶之间区域处的蒸汽管路118,蒸汽管路118包括进气管1181、热气管1182、散热管、冷水管1184和回水管1185;进气管1181的一端和蒸汽腔相连通,另一端和热气管1182相连通,进气管1181处设有用于控制蒸汽通过的第一电磁阀1186和用于维持蒸汽回路稳定的气泵1187;热气管1182和冷水管1184均水平布置且互相平行;热气管1182位于冷水管1184的上方;散热管包括多个竖直布置于热气管1182和冷水管1184之间的散热支管1183;散热支管1183均和热气管1182以及冷水管1184相连通,回水管1185的一端和冷水管1184相连通,另一端和蒸汽腔相连通,回水管1185处设有用于控制冷水通过的第二电磁阀1188。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主要是通过蒸汽管路118中的蒸汽冷凝放热为加热区域提供热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蒸汽冷凝放热能够使得加热区域内保持在一个能够确保液态SF6充分气化但又不至于过高的安全温度下,从而能够在确保充气效率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充气瓶损坏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并且,由于蒸汽冷凝放热的温度相较安全,故而,使用人员不需要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温度进行实时地监测,较佳地减轻了使用人员的工作压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蒸汽腔处设有与放置腔外部连通的进水管240,进水管240处设于用于控制进水的进水阀门;放置腔的底壁处设有与放置腔外部连通的出水口150,出水口150处设有用于控制出水的出水开关;第二放置板115的内部设有隔热层。
具体说明地,使用人员能够通过进水管240和出水口150对蒸汽腔内的水量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从而保持水量的相对稳定,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因水量过多或过少而影响加热组件工作的情况出现。
本实施位于两排充气瓶之间的水平分隔杆1161上侧设有充气主管路140,充气主管路140包括用于接入待充气设备的充气管141、用于与第一排充气瓶各出气口连通的第一充气管141路和用于与第二排充气瓶各出气口相连通的第二充气管141路。
第一排充气瓶的各个充气瓶上部出气口均通过软管连通有第一补气管路142,第一补气管路142通过第一连接管144与充气管141相连通;第二排充气瓶的各个充气瓶上部出气口均连通有第二补气管路143,第二补气管路143通过第二连接管145与充气管141相连通;第一连接管144和第二连接管145处均设有用于控制气流通过的第三电磁阀146。
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补气管路142和第二补气管路143能够使得两排充气瓶经由不同的管路连通进入充气管141,从而能够确保两排充气瓶的独立稳定工作,进而有效避免两排充气瓶在工作时发生相互影响的情况。
此外,第一连接管144在与第一补气管路142连通的同时也与第二补气管路143相连接但管路内部不连通,故而第一连接管144能够和第二连接管145共同对第二补气管路143起到较佳的定位效果;第二连接管145在与第二补气管路143连通的同时也与第一补气管路142相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基于实施例2中SF6充气装备的SF6充气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使用取吊组件130将充气瓶逐个穿过定位通孔1141放置在放置腔内形成两排充气瓶;
第二步,打开供热源对水进行加热形成蒸汽,蒸汽使得蒸汽腔内的压力增大,此时打开第一加热区域处的第一电磁阀1186和气泵1187,蒸汽在蒸汽腔内压力的带动下通过进气管1181进入第一加热区域处的蒸汽管路118;
第三步、蒸汽经过进气管1181时,气泵1187给蒸汽加以压力使其沿进气管1181进入热气管1182,经过热气管1182后蒸汽进入各个散热支管1183处并冷凝放热流入冷水管1184,第一加热区域处的第一排充气瓶得到加热;此时,打开第二电磁阀1188,冷水管1184处的水通过回水管1185流回到蒸汽腔内;
第四步、将第一排充气瓶上部的出气口通过软管连通入第一补气管路142,并打开位于第一连接管144处的第三电磁阀146,第一补气管路142和充气管141相连通并将充气管141接入待充气设备进行充气;
第五步、当第一排充气瓶内气体即将耗尽时,关闭第一加热区域处的加热组件,打开第二加热区域处的加热组件,并将第二排充气瓶的出气口接入第二补气管路143;打开第二连接管145处的第三电磁阀146将第二补气管路143接入充气管141对待充气设备进行充气;
第六步、先将第一排充气瓶出气口处的软管取下然后使用取吊组件130将气体耗尽的第一排充气瓶换下,重新换取气量充足的充气瓶放入第一排充气瓶的位置处,并当第二排充气瓶气体即将耗尽时,再转换使用第一排充气瓶进行充气,重复以上步骤。
可以理解地,通过上述SF6充气方法能够较佳地保证两组供气组件能够轮流对待充气设备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充气,从而保证了整个充气过程中能够稳定地保持较高的充气效率。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载具(110)、用于提供气源的充气瓶、用于取吊充气瓶的取吊组件(130)和用于接入待充气设备的充气主管路(140);载具(110)处设有用于竖直放置充气瓶的上部呈敞口的放置腔,放置腔处的充气瓶放置形成两排;两排充气瓶作为两组供气组件分别通过两个补气管路接入充气主管路(140);放置腔处设有用于对充气瓶加热的加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载具(110)的底板下表面四个边角处设有移动轮;载具(11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竖直布置的两个连接竖板(111),另一侧设有用于给加热组件提供热量的供热源和用于控制供热源的控制箱(112);两个连接竖板(111)对称分布于载具(110)宽度上的两侧,连接竖板(111)远于载具(110)的一侧设有长方体框架状的安装架(210),安装架(210)与连接竖板(111)通过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固定螺栓(220)相连接;取吊组件(130)设置于框型安装架(210)的上表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取吊组件(130)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架(210)上表面处的安装底座(131),安装底座(131)上部呈圆柱形的外壁处活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安装筒(132),安装筒(132)相对于安装底座(131)绕其轴线转动,安装筒(132)的上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安装杆(133),安装杆(133)的下部近载具(110)的一侧设有第一铰接座(134),安装杆(133)的上部铰接有朝向载具(110)一侧的安装板(135),安装板(135)在安装杆(133)所处竖直平面内活动,安装板(135)处设有第二铰接座(136),第一铰接座(134)和第二铰接座(136)之间设有伸缩杆(137),伸缩杆(13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座(134)和第二铰接座(136)相铰接;控制伸缩杆(137)的控制杆(138)位于安装筒(132)的外壁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35)的上部设有朝向载具(110)一侧的横杆(139),横杆(139)的上表面处通过电机安装壳安装有驱动电机(1310),驱动电机(1310)的输出端连接有拉绳,横杆(139)近载具(110)的一侧末端处设有用于转换拉绳拉动方向的定滑轮(1311);拉绳的末端设有与充气瓶顶部开口相配合的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安装架(210)的下底面处设有沿载具(110)宽度方向设置的延伸杆(230),延伸杆(230)的两侧端部处设有螺孔,螺孔处设有沿竖直方向与其螺纹连接的定位杆(510);定位杆(510)的上部设有转手(520),定位杆(510)的下部设有摩擦盘(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放置腔内自上而下分别水平布置有与放置腔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一放置板(114)和第二放置板(115),第一放置板(114)和第二放置板(115)之间形成密闭的加热区域,充气瓶竖直设置于放置腔内且充气瓶下部位于加热区域处,加热区域内设有用于对充气瓶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放置板(114)处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形成有两排定位通孔(1141),两排定位通孔(1141)处依次放置形成两排充气瓶,定位通孔(1141)的内壁与充气瓶外壁相贴靠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其特征在于:放置腔内垂直设有分隔架,分隔架包括水平设置于各个充气瓶之间空隙处的水平分隔杆和竖直连接于水平分隔杆端部和放置腔底壁间的竖直分隔杆;水平放置腔内垂直设有分隔架(116),分隔架(116)包括水平设置于各个充气瓶之间空隙处的水平分隔杆(1161)和竖直连接于水平分隔杆(1161)端部和放置腔底壁间的竖直分隔杆(1162);水平分隔杆(1161)和竖直分隔杆(1162)将放置腔分隔呈多个竖直方向的矩形放置区域,各个充气瓶分别位于相应的矩形放置区域内;位于两排充气瓶之间的水平分隔杆(1161)上侧设有充气主管路(140),充气主管路(140)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软管配合的接口。
CN202223228405.XU 2022-12-02 2022-12-02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Active CN218914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8405.XU CN218914548U (zh) 2022-12-02 2022-12-02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8405.XU CN218914548U (zh) 2022-12-02 2022-12-02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4548U true CN218914548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6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8405.XU Active CN218914548U (zh) 2022-12-02 2022-12-02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4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4489A (zh) 一种碳纤维气瓶检测线及检测方法
CN218914548U (zh)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
CN105466786A (zh) 一种碳纤维气瓶自动检测线及检测方法
CN204345258U (zh) 一种充装头可自动升降带温度监控装置的气瓶充装架
CN115085075A (zh) 一种抽出式低压开关柜
US20160242239A1 (en) Electric induction melting and holding furnaces for reactive metals and alloys
CN116255560A (zh) 多功能sf6充气装备及sf6充气方法
CN116182066A (zh) Sf6充气装备及sf6充气方法
CN104846151B (zh) 一种真空罐抽真空方法及其钢水真空精炼方法
WO2014198103A1 (zh) 一种捞水式排水采气机
CN205449683U (zh) 一种碳纤维气瓶检测线
KR20200000671A (ko) 흡착설비 및 이를 위한 흡착제 충진방법
CN109347184A (zh) 智能型一体化充电电源
CN109861107A (zh) 一种并机主控柜
CN104033730B (zh) 发电机定子线棒吹扫装置及方法
CN207353702U (zh) 一种改进型低压开关柜
KR20040010881A (ko) 용강래들 탑재용 가변형 수강대차
CN101206978B (zh) 荧光灯制造装置
CN206758872U (zh) 一种高压配电柜
CN216775362U (zh) 一种城市智慧照明联动控制设备
CN205560280U (zh) 适应现场的六氟化硫充气装置
CN205724413U (zh) 一种配电箱
CN215343661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高压空气绝缘柜
CN214390573U (zh) 一种基于集装箱式的移动式破碎机控制柜系统
CN204625683U (zh) 一种双罐式vd炉操作平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2

Address after: 231299 Intersection of Penger Road and Zisan Road, Industrial Ghetto, Zipeng Town, Feixi County, Hefei,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Shun'an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Hefei Fengchuang stainless stee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11 Hongyuan building, 1599 Huaining Road, Hefei, Anhui

Patentee before: ANHUI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fei Fengchuang stainless stee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