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5031U -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5031U
CN218905031U CN202223043701.2U CN202223043701U CN218905031U CN 218905031 U CN218905031 U CN 218905031U CN 202223043701 U CN202223043701 U CN 202223043701U CN 218905031 U CN218905031 U CN 218905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ejector rod
rod
base
clamp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37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竞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cific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0437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5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5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5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模具固定装置技术领域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四角设置有支撑滑杆,所述底座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上部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底部四角设置有滑孔,所述固定底座上部前后两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底座右侧壁设置有电机,若模具侧壁时平面时,夹紧机构的左右顶杆直接对模具侧壁进行固定夹持,若模具两侧壁处于不规则时,左顶杆和右顶杆对模具侧壁进行夹持时,根据模具侧壁的凸出高度,通过左顶杆和右顶杆在左滑孔和右滑孔内部伸出的距离进行匹配模具侧壁的凸出高度,通过左顶杆和右顶杆对模具侧壁两点夹持固定,提高夹持固定的稳定性,且可针对不同形状的模具进行夹持固定。

Description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模具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五金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冲模也依工作性质,模具构造,五金模具在加工使用时,都需要进行模具的固定,由于模具的形状各式各样,现有模具的固定装置都是针对平面进行固定,若模具外表面是不规则形状,现有模具无法进行夹持固定,即使可以只能针对模具外表面最凸出的点进行单点固定,可能导致模具损坏,且夹持固定不稳定。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现有模具的固定装置都是针对平面进行固定,若模具外表面是不规则形状,现有模具无法进行夹持固定,即使可以只能针对模具外表面最凸出的点进行单点固定,可能导致模具损坏,且夹持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部四角设置有支撑滑杆,所述底座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上部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底部四角设置有滑孔,所述固定底座上部前后两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底座右侧壁设置有电机,所述支撑滑杆插接在滑孔内部,解决目前现有模具的固定装置都是针对平面进行固定,若模具外表面是不规则形状,现有模具无法进行夹持固定,即使可以只能针对模具外表面最凸出的点进行单点固定,可能导致模具损坏,且夹持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槽中心处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左端设置有正螺纹,所述转杆右端设置有反螺纹,所述正螺纹上拧接有左螺纹套筒滑块,所述反螺纹上拧接有右螺纹套筒滑块,所述左螺纹套筒滑块顶部设置有左夹紧机构,所述右螺纹套筒滑块顶部设置有右夹紧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槽与左螺纹套筒滑块、右螺纹套筒滑块相匹配,且左螺纹套筒滑块、右螺纹套筒滑块在滑槽内部左右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杆相连接,所述转杆的转动带动左螺纹套筒滑块、右螺纹套筒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左夹紧机构和右夹紧机构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夹紧机构和右夹紧机构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左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内腔滑槽,所述内腔滑槽上部左右两端开设有左滑孔和右滑孔,且内腔滑槽、左滑孔和右滑孔内中心处均设置有限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腔滑槽内部设置有横杆,所述左滑孔内部设置有左顶杆,所述右滑孔内部设置有右顶杆,所述横杆与左顶杆、右顶杆通过斜面进行匹配,所述横杆、左顶杆、右顶杆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且其均通过限位滑槽在限位柱上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左顶杆和右顶杆在左滑孔和右滑孔内部上下滑动,且推动横杆在内腔滑槽左右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的转动带动左螺纹套筒滑块、右螺纹套筒滑块在滑槽内部向相反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左夹紧机构和右夹紧机构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对五金模具进行固定和释放,若模具侧壁时平面时,夹紧机构的左右顶杆直接对模具侧壁进行固定夹持,若模具两侧壁处于不规则时,左顶杆和右顶杆对模具侧壁进行夹持时,根据模具侧壁的凸出高度,通过左顶杆和右顶杆在左滑孔和右滑孔内部伸出的距离进行匹配模具侧壁的凸出高度,通过左顶杆和右顶杆对模具侧壁两点夹持固定,提高夹持固定的稳定性,且可针对不同形状的模具进行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夹紧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座底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支撑滑杆3.电动伸缩杆4.固定底座5.滑孔6.滑槽7.电机8.轴承座9.转杆10.正螺纹11.反螺纹12.左螺纹套筒滑块13.右螺纹套筒滑块14.左夹紧机构15.右夹紧机构16.固定块17.内腔滑槽18.左滑孔19.右滑孔20.横杆21.左顶杆22.右顶杆23.限位柱24.限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部四角设置有支撑滑杆2,所述底座1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所述电动伸缩杆3上部设置有固定底座4,所述固定底座4底部四角设置有滑孔5,所述固定底座4上部前后两端开设有滑槽6,所述固定底座4右侧壁设置有电机7,所述支撑滑杆2插接在滑孔5内部,所述滑槽6中心处设置有轴承座8,所述轴承座8通过轴承设置有转杆9,所述转杆9左端设置有正螺纹10,所述转杆9右端设置有反螺纹11,所述正螺纹10上拧接有左螺纹套筒滑块12,所述反螺纹11上拧接有右螺纹套筒滑块13,所述左螺纹套筒滑块12顶部设置有左夹紧机构14,所述右螺纹套筒滑块13顶部设置有右夹紧机构15,所述滑槽6与左螺纹套筒滑块12、右螺纹套筒滑块13相匹配,且左螺纹套筒滑块12、右螺纹套筒滑块13在滑槽6内部左右滑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所述底座1上部四角设置有支撑滑杆2,所述底座1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所述电动伸缩杆3上部设置有固定底座4,所述固定底座4底部四角设置有滑孔5,所述固定底座4上部前后两端开设有滑槽6,所述固定底座4右侧壁设置有电机7,所述支撑滑杆2插接在滑孔5内部,所述电机7输出端与转杆9相连接,所述转杆9的转动带动左螺纹套筒滑块12、右螺纹套筒滑块13向相反方向运动,所述左夹紧机构14和右夹紧机构15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夹紧机构14和右夹紧机构15结构相同,所述左夹紧机构14包括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内部开设有内腔滑槽17,所述内腔滑槽17上部左右两端开设有左滑孔18和右滑孔19,所述内腔滑槽17内部设置有横杆20,所述左滑孔18内部设置有左顶杆21,所述右滑孔19内部设置有右顶杆22,所述横杆20与左顶杆21、右顶杆22通过斜面进行匹配,所述左顶杆21和右顶杆22在左滑孔18和右滑孔19内部上下滑动,且推动横杆20在内腔滑槽17左右滑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将五金模具放置在固定底座4中心上部,驱动电机7,电机7带动转杆9进行转动,转杆9的转动带动左螺纹套筒滑块12、右螺纹套筒滑块13在滑槽6内部向相反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左夹紧机构14和右夹紧机构15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对五金模具进行固定和释放,若模具侧壁时平面时,夹紧机构的左右顶杆直接对模具侧壁进行固定夹持,若模具两侧壁处于不规则时,左顶杆21和右顶杆22对模具侧壁进行夹持时,根据模具侧壁的凸出高度,通过横杆20的左右移动使得左顶杆21和右顶杆22在左滑孔18和右滑孔19内部伸出的距离进行匹配模具侧壁的凸出高度,通过左顶杆21和右顶杆22对模具侧壁两点夹持固定,提高夹持固定的稳定性,且可针对不同形状的模具进行夹持固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部四角设置有支撑滑杆(2),所述底座(1)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所述电动伸缩杆(3)上部设置有固定底座(4),所述固定底座(4)底部四角设置有滑孔(5),所述固定底座(4)上部前后两端开设有滑槽(6),所述固定底座(4)右侧壁设置有电机(7),所述支撑滑杆(2)插接在滑孔(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中心处设置有轴承座(8),所述轴承座(8)通过轴承设置有转杆(9),所述转杆(9)左端设置有正螺纹(10),所述转杆(9)右端设置有反螺纹(11),所述正螺纹(10)上拧接有左螺纹套筒滑块(12),所述反螺纹(11)上拧接有右螺纹套筒滑块(13),所述左螺纹套筒滑块(12)顶部设置有左夹紧机构(14),所述右螺纹套筒滑块(13)顶部设置有右夹紧机构(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与左螺纹套筒滑块(12)、右螺纹套筒滑块(13)相匹配,且左螺纹套筒滑块(12)、右螺纹套筒滑块(13)在滑槽(6)内部左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输出端与转杆(9)相连接,所述转杆(9)的转动带动左螺纹套筒滑块(12)、右螺纹套筒滑块(13)向相反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紧机构(14)和右夹紧机构(15)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夹紧机构(14)和右夹紧机构(15)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紧机构(14)包括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内部开设有内腔滑槽(17),所述内腔滑槽(17)上部左右两端开设有左滑孔(18)和右滑孔(19),且内腔滑槽(17)、左滑孔(18)和右滑孔(19)内中心处均设置有限位柱(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滑槽(17)内部设置有横杆(20),所述左滑孔(18)内部设置有左顶杆(21),所述右滑孔(19)内部设置有右顶杆(22),所述横杆(20)与左顶杆(21)、右顶杆(22)通过斜面进行匹配,所述横杆(20)、左顶杆(21)、右顶杆(22)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24),且其均通过限位滑槽(24)在限位柱(23)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杆(21)和右顶杆(22)在左滑孔(18)和右滑孔(19)内部上下滑动,且推动横杆(20)在内腔滑槽(17)左右滑动。
CN202223043701.2U 2022-11-16 2022-11-16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Active CN218905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3701.2U CN218905031U (zh) 2022-11-16 2022-11-16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3701.2U CN218905031U (zh) 2022-11-16 2022-11-16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5031U true CN218905031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3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3701.2U Active CN218905031U (zh) 2022-11-16 2022-11-16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5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3163B (zh) 一种铸件生产用不规则铸件夹紧装置
CN218905031U (zh) 五金模具用固定机构
CN210887993U (zh)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型脚手架
CN214161457U (zh) 一种可调节的模具钻孔装置
CN211331010U (zh)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模具
CN212665463U (zh) 一种用于五金夹持的限位机构
CN210333981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的多工位冲压模具
CN211938737U (zh) 一种冲压模具装夹装置
CN214908100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托盘架器械固定装置
CN212238906U (zh) 一种减震器套筒鼓包模具
CN218430156U (zh) 一种液压机精密铸件
CN215146842U (zh) 一种精度高的百叶窗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5391746U (zh) 适用于铝模板的压弧装置
CN216594508U (zh) 一种带辅助固定夹具的拉力机
CN220093801U (zh) 一种机电设备加工用夹紧装置
CN210098735U (zh) 一种五金冲压工作台
CN214525678U (zh) 一种抗压承重的铁箱体结构
CN212917233U (zh) 一种五金加工用多孔冲压模具
CN213703301U (zh) 一种可折叠的工具手柄
CN212985664U (zh) 一种新型气缸拉杆
CN215920237U (zh) 一种可精确定位的电子产品热熔工装
CN214445726U (zh) 一种机械配件加工用固定夹持装置
CN213259080U (zh) 一种电力锁加工用夹持工装
CN216859668U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工作台
CN218080037U (zh) 一种铝合金门挤压工艺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7

Address after: No. 408, Dongzhou Road, Dongj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Pacific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2, Jinhuan Community, Southwest, Intersection of Renmin South Road and Haixing Road,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Patentee before: Song Jingw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