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3582U - 缸套自动上料机 - Google Patents

缸套自动上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3582U
CN218903582U CN202222926152.7U CN202222926152U CN218903582U CN 218903582 U CN218903582 U CN 218903582U CN 202222926152 U CN202222926152 U CN 202222926152U CN 218903582 U CN218903582 U CN 218903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ylinder liner
cylinder sleeve
automatic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261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润权
黄春鹏
陈泽林
张海涛
王鹤
林瑞标
黎俊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261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3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3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3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缸套自动上料机,适用于对汽车发动机缸套进行自动上料。缸套自动上料机包括工作台、来料取料装置以及正反识别装置。工作台设有正反识别工位,来料取料装置用于将缸套搬运至正反识别工位。正反识别装置安装于工作台,正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正反识别工位的缸套的正反,以供剔除反向的缸套或者将反向的缸套翻转至正向。如此,通过正反识别装置识别缸套的正反,以便剔除反向的缸套或者将缸套从反向翻转至正向,使得镶入模具的缸套均为正向,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缸套自动上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缸套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生产时,先采用汽车发动机缸套生产线生产出汽车发动机缸套,再将汽车发动机缸套镶进模具内,采用铸造装置铸造汽车发动机缸体。然而,由于汽车发动机缸套无规律地镶进模具内,导致铸造出的汽车发动机部分不合格。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缸套自动上料机,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一种缸套自动上料机,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用于正反识别工位;
来料取料装置,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用于将缸套搬运至所述正反识别工位;以及
正反识别装置,所述正反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正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正反识别工位的所述缸套的正反,以供剔除反向的所述缸套或者将反向的所述缸套翻转至正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不良品存放装置,当所述正反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缸套为反向时,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将反向的所述缸套搬运至所述不良品存放装置;或者,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反向的所述缸套翻转至正向;或者,当所述正反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缸套为反向时,所述来料取料装置能够将反向的所述缸套翻转至正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设有喷码识别工位,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一旋转机构和喷码识别装置,所述喷码识别装置设于所述喷码识别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缸套沿所述缸套的轴向旋转,以使所述喷码识别装置能够识别所述缸套外周壁的识别码;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信息和对应的缸体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捆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码识别装置包括用于识别所述识别码颜色的颜色识别机构、用于采集所述识别码图像的图像采集机构、以及用于读取所述识别码信息的图像处理机构,所述颜色识别机构和所述图像处理机构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机构通信连接,当所述颜色识别机构识别到所述识别码的颜色时,所述图像采集机构采集所述识别码的图像,并将所述识别码的图像发送至所述图像处理机构,所述图像处理机构接收并读取所述识别码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设有喷油工位,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喷油装置,所述喷油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并位于所述喷油工位的侧部,所述喷油装置用于向所述缸套的内壁喷油;所述喷油装置包括顶升旋转机构、悬臂、压盖、第二旋转机构以及冒口,所述悬臂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顶升旋转机构驱动连接,所述顶升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悬臂升降和旋转,所述压盖安装于所述悬臂朝向所述喷油工位的一侧,并用于压设在所述缸套的顶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悬臂,所述冒口设于所述悬臂朝向所述喷油工位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冒口旋转以将所述冒口内的油甩到所述缸套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旋转机构为顶升旋转气缸,所述喷油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导轨、滑块以及行程限位件,所述导轨横向安装于所述顶升旋转气缸缸体的侧部,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所述行程限位件竖向安装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悬臂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移动,以使所述行程限位件与所述悬臂相抵触用以限制所述顶升旋转气缸下降的行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高度检测装置,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喷油工位的侧部,所述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喷油工位的所述缸套的高度,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缸套的高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运动行程;
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还与所述顶升旋转机构通信连接,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压盖与所述喷油工位之间的距离,以判断所述压盖是否压设到位,当所述压盖未压设到位时,所述顶升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悬臂上升和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视觉识别装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来料取料装置上,所述视觉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料笼内的所述缸套和包装物,用以控制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取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包括取料机器人、夹料机构以及吸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取料机器人的机械臂上,所述夹料机构用于在所述视觉识别装置识别到所述缸套时夹取所述缸套、以及在所述视觉识别装置识别到所述包装物时夹取所述吸料机构以通过所述吸料机构吸取所述包装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包括气缸主体、以及与所述气缸主体驱动连接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具有最小夹持位置和最大夹持位置,所述气缸主体用于带动所述夹爪组件在所述最小夹持位置和所述最大夹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夹爪气缸电连接,当所述夹爪组件处于所述最大夹持位置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爪、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背离所述第二夹爪的一侧设有便于插入所述缸套内的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夹爪背离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设有便于插入所述缸套内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夹料机构还包括弹性件以及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视觉识别装置,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视觉识别装置和所述气缸主体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料笼定位装置,所述料笼定位装置包括与所述料笼适配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侧部设有用于供所述料笼进出所述定位架的料笼出入口;所述料笼定位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可翻转地设于所述料笼出入口的侧部,所述阻挡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定位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料笼出入口的方向翻转,以使所述阻挡机构对应具有挡设于所述料笼出入口的阻挡状态、以及供所述料笼出入的避让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笼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定位架靠近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一侧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地面或其它安装面,所述定位架远离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定位架远离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一侧朝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方向翻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缸套的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用于设在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和加工设备的上料取料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转装置包括中转架体及用于放置所述缸套的置物滑台,所述置物滑台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中转架体,并能够在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和所述上料取料装置之间移动;所述来料取料装置能够根据相邻两个缸体之间的间距将所述缸套摆放于所述置物滑台。
上述缸套自动上料机,作业时,来料取料装置将缸套搬运并放置于正反识别工位。正反识别装置识别缸套的正反,以供剔除反向的缸套或者将缸套从反向翻转至正向。如此,通过正反识别装置识别缸套的正反,以便剔除反向的缸套或者将缸套从反向翻转至正向,使得镶入模具的缸套均为正向,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缸套自动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缸套自动上料机的喷油装置和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缸套自动上料机的喷油装置和翻转装置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缸套自动上料机的来料取料装置和料笼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缸套自动上料机的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工作台;11、正反识别工位;12、翻转工位;13、喷码识别工位;14、喷油工位;20、来料取料装置;21、取料机器人;22、视觉识别装置;23、夹料机构;231、夹爪气缸;2311、气缸主体;2312、夹爪组件;232、导向柱;233、弹性件;24、吸料机构;241、吸罐机构;242、吸盘机构;40、翻转装置;41、翻转电机;42、固定组件;50、不良品存放装置;60、第一旋转机构;70、喷油装置;71、顶升旋转机构;72、悬臂;73、压盖;74、第二旋转机构;76、第一驱动机构;77、导轨;78、滑块;79、行程限位件;80、料笼定位装置;81、定位架;811、料笼出入口;82、阻挡机构;821、阻挡块;822、驱动组件;83、第二驱动机构;90、中转装置;91、中转架体;92、置物滑台;100、料笼;110、缸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包括工作台10、来料取料装置20以及正反识别装置。工作台10设有正反识别工位11,来料取料装置20用于将缸套110搬运并放置于正反识别工位11。正反识别装置安装于工作台10,正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正反识别工位11的缸套110的正反,以供剔除反向的缸套110或者将反向的缸套110翻转至正向。
需要说明的是,缸套110的正反是以缸套110的倒角所在位置为标准进行判定的,例如缸套110的倒角在上为正向,缸套110的倒角在下为反向。
可选地,正反识别装置可为视觉传感器或者颜色传感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正反识别装置也可为其它类型的器件,不以此为限。
上述缸套自动上料机,作业时,来料取料装置20将缸套110搬运并放置于正反识别工位11。正反识别装置识别缸套110的正反,以供剔除反向的缸套或者将缸套从反向翻转至正向。如此,通过正反识别装置识别缸套110的正反,以便剔除反向的缸套110或者将缸套110从反向翻转至正向,使得镶入模具的缸套110均为正向,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工作台10还设有翻转工位12。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翻转装置40,翻转装置40安装于工作台10,并位于翻转工位12的侧部,翻转装置40用于将反向的缸套110翻转至正向。如此,通过翻转装置40可将反向的缸套110翻转至正向,使得镶入模具的缸套110均为正向,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具体地,参阅图3,翻转装置40包括翻转电机41以及用于固定缸套110的固定组件42,固定组件42连接于翻转电机41的输出轴,翻转电机41用于带动缸套110翻转,以将反向的缸套110翻转至正向。其中,固定组件42可为夹持组件、磁吸组件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不良品存放装置50。当正反识别装置识别缸套110为反向时,来料取料装置20将反向的缸套110搬运至不良品存放装置50。如此,可实现反向缸套110的剔除,使得镶入模具的缸套110均为正向,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正反识别装置识别缸套110为反向时,来料取料装置20夹持缸套110的底部,并从下往上取,实现缸套110的反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工作台10设有喷码识别工位13。需要说明的是,喷码识别工位13与正反识别工位11为同一工位;或者,喷码识别工位13与正反识别工位11为两个独立的工位。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安装于工作台10的第一旋转机构60和喷码识别装置,喷码识别装置设于喷码识别工位13的侧部,第一旋转机构60用于带动缸套110沿缸套110的轴向旋转,以使喷码识别装置能够识别缸套110外周壁的识别码,用以根据识别码判别缸套110的机种。如此,第一旋转机构60带动缸套110沿缸套110的轴向旋转,在缸套110旋转的过程中,喷码识别装置识别并读取缸套110外周壁的识别码,以根据识别码判别缸套110的机种,方便作业人员了解料笼100内各缸套110的机种,及时排查缸套110是否混淆等。
具体地,喷码识别装置包括用于识别识别码颜色的颜色识别机构、用于采集识别码图像的图像采集机构、以及用于读取识别码信息的图像处理机构。颜色识别机构和图像处理机构分别与图像采集机构通信连接,当颜色识别机构识别到识别码的颜色时,图像采集机构采集识别码的图像,并将识别码的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机构,图像处理机构接收并读取识别码信息。如此,通过颜色识别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和图像处理机构的配合,能够实现缸套110外周壁的识别码的识别。
进一步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将识别码信息和对应的缸体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捆绑。具体地,控制装置为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如此,将缸套110的识别码信息与对应的缸体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捆绑,有利于提高产品合格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工作台10设有喷油工位14。需要说明的是,喷油工位14、正反识别工位11和喷码识别工位13可为同一工位,也可两个或三个独立的工位。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安装于工作台10的喷油装置70,喷油装置70设于喷油工位14的侧部,喷油装置70用于向缸套110的内壁喷油。如此,通过喷油装置70向缸套110的内壁喷油,以便缸套110顺畅地镶入模具内,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2,喷油装置70包括顶升旋转机构71、悬臂72、压盖73、第二旋转机构74以及冒口。悬臂72与工作台10的台面相对设置,并与顶升旋转机构71驱动连接,顶升旋转机构71用于带动悬臂72升降和旋转。压盖73安装于悬臂72朝向喷油工位14的一侧,并用于压设在缸套110的顶部。第二旋转机构74安装于悬臂72,冒口设于悬臂72朝向喷油工位14的一侧,并与第二旋转机构74驱动连接,第二旋转机构74用于带动冒口旋转以将冒口内的油甩到缸套110的内壁。可选地,第二旋转机构74为风批。喷油作业时,顶升旋转机构71带动悬臂72下降并旋转,以使压盖73压设于缸套110的顶部,同时冒口插设于缸套110内。然后,第二旋转机构74带动冒口旋转,使得冒口内的油甩到缸套110的内壁。喷油完成后,顶升旋转机构71带动悬臂72上升后再旋转,以便来料取料装置20取出喷油工位14的缸套110。
进一步地,参阅图2,顶升旋转机构71为顶升旋转气缸,悬臂72连接于顶升气缸的输出轴。喷油装置7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76、导轨77、滑块78以及行程限位件79,导轨77横向安装于顶升旋转气缸缸体的侧部,滑块78可滑动地安装于导轨77,行程限位件79竖向安装于滑块78朝向悬臂72的一侧。第一驱动机构76与滑块78驱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6用于带动滑块78沿导轨77移动,以使行程限位件79与悬臂72相抵触用以限制顶升旋转气缸下降的行程。由于顶升旋转气缸的活塞运动时仅具有上止点和下止点,这样压盖73仅能够在顶升旋转气缸的活塞处于上止点和下止点时压设在缸套110的顶部,导致喷油装置70仅能够对两种不同高度的缸套110进行喷油作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喷油装置7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76、导轨77、滑块78以及行程限位件79,喷油作业时,根据缸套110的高度控制第一驱动机构76带动滑块78沿导轨77移动,以使行程限位件79与悬臂72相对或者错开。当第一驱动机构76带动行程限位件79与悬臂72错开时,顶升旋转气缸的活塞可运动至上止点或者下止点,压盖73压设在缸套110的顶部,同时冒口插设于缸套110内,这样喷油装置70可对两种不同高度的缸套110进行喷油作业。当第一驱动机构76带动行程限位件79与悬臂72相对时,顶升旋转机构71带动悬臂72下降的过程中,悬臂72与行程限位件79相抵触,压盖73压设在缸套110的顶部,同时冒口插设于缸套110内,这样该喷油装置70可对高度在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的缸套110进行喷油作业。如此,喷油装置70能够适配三种以上高度的缸套110。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2,行程限位件79的数量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行程限位件79设有两个,两个行程限位件79具有不同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第一驱动机构76为气缸,气缸横向安装于顶升旋转气缸缸体的侧部。喷油装置70还包括转接板,转接板分别与滑块78和气缸的输出轴连接。行程限位件79设有两个,两个行程限位件79具有不同的高度,并均竖向安装于转接板上。
更进一步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高度检测装置。高度检测装置设于喷油工位14的侧部,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喷油工位14的缸套110的高度。高度检测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76通信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6用于根据缸套110的高度调整其运动行程。如此,采用高度检测装置检测喷油工位14的缸套110的高度,这样第一驱动机构76能够根据缸套110的高度带动滑块78和行程限位件79移动,使行程限位件79与悬臂72相对或者错开,以便压盖73压设在缸套110的顶部,同时冒口插入缸套110内进行喷油作业。
当然,高度检测装置还与顶升旋转机构71通信连接,高度检测装置还用检测压盖73与喷油工位14之间的距离,以判断压盖73是否压设到位。当压盖73未压设到位时,顶升旋转机构71带动悬臂72上升和旋转。如此,有利于压盖73稳定地压设在缸套110的顶部,进而提高喷油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4和图5,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视觉识别装置22,视觉识别装置22安装于来料取料装置20上,视觉识别装置22用于识别料笼100内的缸套110和包装物,用以控制来料取料装置20取料。需要说明的是,缸套110是外供零件,来料时包装较为复杂,料笼100内除了有缸套110外,还在每层设有干燥包、泡沫棉、油纸等包装物。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视觉识别的方式控制来料取料装置20取缸套110和包装物,提高取料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4,来料取料装置20包括取料机器人21、夹料机构23以及吸料机构24。夹料机构23安装于取料机器人21的机械臂上,夹料机构23用于在视觉识别装置22识别到缸套110时夹取缸套110、以及在视觉识别装置22识别到包装物时夹取吸料机构24以通过吸料机构24吸取包装物。由于干燥包、泡沫棉、油纸等包装物和缸套110的特性不同,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夹料机构23夹取料笼100内的缸套110,吸取机构吸取料笼100内的干燥包、泡沫棉、油纸等包装物,这样有利于顺利取料,提高取料效率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根据干燥包、泡沫棉和油纸的不同特性,吸料机构24包括吸罐机构241和吸盘机构242。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置物台,吸罐机构241和吸盘机构242放置于置物台上。当视觉识别装置22识别到缸套110时,取料机器人21带动夹料机构23夹取料笼100内的缸套110。当视觉识别装置22识别到干燥包时,取料机器人21带动夹料机构23运动至吸罐机构241的上方,并夹取吸罐机构241,采用吸罐机构241吸取料笼100内的干燥包。当视觉识别装置22识别到泡沫棉和油纸时,取料机器人21带动夹料机构23运动至吸盘机构242的上方,并夹取吸盘机构242,采用吸盘机构242吸取料笼100内的泡沫棉和油纸。
进一步地,参阅图4和图5,夹料机构23包括夹爪气缸231。夹爪气缸231包括气缸主体2311、以及与气缸主体2311驱动连接的夹爪组件2312,夹爪组件2312具有最小夹持位置和最大夹持位置,气缸主体2311用于带动夹爪组件2312在最小夹持位置和最大夹持位置之间移动。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夹爪气缸231电连接,当夹爪组件2312处于最大夹持位置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需要说明的是,在夹料的过程中,夹爪组件2312通常在最小夹持位置和最大夹持位置之间夹取缸套110,若夹爪组件2312处于最大夹持位置时,表明夹爪组件2312未夹到缸套110、或者缸套110从夹爪组件2312上滑落,因此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醒作业人员及时处理。
具体地,夹爪组件2312包括第一夹爪、以及与第一夹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爪。第一夹爪背离第二夹爪的一侧设有便于插入缸套110内的第一导向斜面,和/或,第二夹爪背离第一夹爪的一侧设有便于插入缸套110内的第二导向斜面。如此,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起到导向的作用,以对应引导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快速地插入缸套110内,提高夹料机构23的夹料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5,夹料机构23还包括弹性件233以及导向柱232。导向柱232的一端安装于视觉识别装置22,导向柱232的另一端与气缸主体2311滑动配合。弹性件233套设于导向柱232,弹性件233的两端分别与视觉识别装置22和气缸主体2311相接触。在夹爪组件2312夹取缸套110的过程中,由于弹性件233和导向柱232的配合,可避免夹爪组件2312在未夹持到位时与缸套110硬性抵触,有效防止缸套110和夹爪组件2312受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4,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料笼定位装置80。料笼定位装置80包括与料笼100适配的定位架81,定位架81的侧部设有用于供料笼100进出定位架81的料笼出入口811。料笼定位装置80还包括阻挡机构82,阻挡机构82可翻转地设于料笼出入口811的侧部,阻挡机构82能够相对定位架81朝靠近或远离料笼出入口811的方向翻转,以使阻挡机构82对应具有挡设于料笼出入口811的阻挡状态、以及供料笼100出入的避让状态。在阻挡机构82处于避让状态时,将料笼100从料笼出入口811推进定位架81内。阻挡机构82相对定位架81朝靠近料笼出入口811的方向翻转,使得阻挡机构82挡设于料笼出入口811,用以将料笼100稳定可靠地限制在定位架81内,防止料笼100从料笼出入口811滑出,以便来料取料装置20进行取料作业。待该料笼100内的缸套110取完后,阻挡机构82朝远离料笼出入口811的方向翻转,以便将料笼100从料笼出入口811拉出。如此,采用料笼定位装置80可实现料笼100的定位,防止料笼100在取料的过程中随意移动,以便来料取料装置20进行取料作业。
可选地,参阅图4,阻挡机构82为阻挡块821,阻挡块821可转动地安装于定位架81设有料笼出入口811的一侧。在避让状态下,阻挡块821垂设于定位架81设有料笼出入口811的一侧;阻挡块821朝靠近料笼出入口811的方向转动而切换至阻挡状态,在阻挡状态下,阻挡块821横向挡设于料笼出入口8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阻挡机构82包括驱动组件822以及铰接于驱动组件822输出轴的阻挡块821,驱动组件822安装于定位架81的侧部。
具体地,参阅图4,定位架81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取料口,将料笼100推入定位架81后,定位架81的顶部从第一取料口伸出。或者,将料笼100推入定位架81后,料笼100的第二取料口与定位架81的第一取料口相对且连通。
进一步地,参阅图4,料笼定位装置80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83。定位架81靠近来料取料装置20的一侧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地面或者其它安装面,定位架81远离来料取料装置20的一侧与第二驱动机构83驱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83用于带动定位架81远离来料取料装置20的一侧朝来料取料装置20的方向翻转。待料笼100定位在定位架81后,第二驱动机构83顶升定位架81远离来料取料装置20的一侧,使得定位架81远离来料取料装置20的一侧朝来料取料装置20的方向翻转,以使料笼100的第二取料口朝向来料取料装置20倾斜,以便来料取料装置20从第二取料口取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6,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中转装置90,中转装置90用于设在来料取料装置20和加工设备的上料取料装置之间。中转装置90包括中转架体91及用于放置缸套110的置物滑台92,置物滑台92可移动地安装于中转架体91,并能够在来料取料装置20和上料取料装置之间移动。待缸套110完成正反识别、喷码识别和喷油作业后,来料取料装置20将缸套110搬运并放置于空的置物滑台92,此时置物滑台92靠近来料上料装置,以便来料上料装置将缸套110放置于置物滑台92。当置物滑台92放满缸套110后,置物滑台92朝靠近上料取料装置的方向移动,以便上料取料装置取下置物滑台92上的缸套110。
需要说明的是,来料取料装置20能够根据相邻两个缸体之间的间距将缸套110摆放于置物滑台92。如此,可减少相邻两个缸套110摆放间距的调整次数,减少设备故障,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正反识别工位;
来料取料装置,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用于将缸套搬运至所述正反识别工位;以及
正反识别装置,所述正反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正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正反识别工位的所述缸套的正反,以供剔除反向的所述缸套或者将反向的所述缸套翻转至正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不良品存放装置,当所述正反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缸套为反向时,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将反向的所述缸套搬运至所述不良品存放装置;
或者,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反向的所述缸套翻转至正向;当所述正反识别装置识别所述缸套为反向时,所述来料取料装置能够将反向的所述缸套翻转至正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设有喷码识别工位,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一旋转机构和喷码识别装置,所述喷码识别装置设于所述喷码识别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缸套沿所述缸套的轴向旋转,以使所述喷码识别装置能够识别所述缸套外周壁的识别码;
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信息和对应的缸体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捆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码识别装置包括用于识别所述识别码颜色的颜色识别机构、用于采集所述识别码图像的图像采集机构、以及用于读取所述识别码信息的图像处理机构,所述颜色识别机构和所述图像处理机构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机构通信连接,当所述颜色识别机构识别到所述识别码的颜色时,所述图像采集机构采集所述识别码的图像并将所述识别码的图像发送至所述图像处理机构,所述图像处理机构接收并读取所述识别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设有喷油工位,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喷油装置,所述喷油装置安装于所述工作台,并位于所述喷油工位的侧部,所述喷油装置用于向所述缸套的内壁喷油;
所述喷油装置包括顶升旋转机构、悬臂、压盖、第二旋转机构以及冒口,所述悬臂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顶升旋转机构驱动连接,所述顶升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悬臂升降和旋转,所述压盖安装于所述悬臂朝向所述喷油工位的一侧,并用于压设在所述缸套的顶部,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悬臂,所述冒口设于所述悬臂朝向所述喷油工位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冒口旋转以将所述冒口内的油甩到所述缸套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旋转机构为顶升旋转气缸,所述喷油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导轨、滑块以及行程限位件,所述导轨横向安装于所述顶升旋转气缸缸体的侧部,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所述行程限位件竖向安装于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悬臂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移动,以使所述行程限位件与所述悬臂相抵触用以限制所述顶升旋转气缸下降的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高度检测装置,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喷油工位的侧部,所述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喷油工位的所述缸套的高度,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缸套的高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运动行程;
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还与所述顶升旋转机构通信连接,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压盖与所述喷油工位之间的距离,以判断所述压盖是否压设到位,当所述压盖未压设到位时,所述顶升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悬臂上升和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视觉识别装置,所述视觉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来料取料装置上,所述视觉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料笼内的所述缸套和包装物,用以控制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取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包括取料机器人、夹料机构以及吸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取料机器人的机械臂上,所述夹料机构用于在所述视觉识别装置识别到所述缸套时夹取所述缸套、以及在所述视觉识别装置识别到所述包装物时夹取所述吸料机构以通过所述吸料机构吸取所述包装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机构包括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包括气缸主体、以及与所述气缸主体驱动连接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具有最小夹持位置和最大夹持位置,所述气缸主体用于带动所述夹爪组件在所述最小夹持位置和所述最大夹持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夹爪气缸电连接,当所述夹爪组件处于所述最大夹持位置时,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组件包括第一夹爪、以及与所述第一夹爪相对设置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背离所述第二夹爪的一侧设有便于插入所述缸套内的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夹爪背离所述第一夹爪的一侧设有便于插入所述缸套内的第二导向斜面;
所述夹料机构还包括弹性件以及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视觉识别装置,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主体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视觉识别装置和所述气缸主体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料笼定位装置,所述料笼定位装置包括与料笼适配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侧部设有用于供所述料笼进出所述定位架的料笼出入口;
所述料笼定位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可翻转地设于所述料笼出入口的侧部,所述阻挡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定位架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料笼出入口的方向翻转,以使所述阻挡机构对应具有挡设于所述料笼出入口的阻挡状态、以及供所述料笼出入的避让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笼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定位架靠近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一侧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地面或其它安装面,所述定位架远离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定位架远离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一侧朝所述来料取料装置的方向翻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自动上料机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缸套的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用于设在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和加工设备的上料取料装置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缸套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装置包括中转架体及用于放置所述缸套的置物滑台,所述置物滑台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中转架体,并能够在所述来料取料装置和所述上料取料装置之间移动;所述来料取料装置能够根据相邻两个缸体之间的间距将所述缸套摆放于所述置物滑台。
CN202222926152.7U 2022-11-03 2022-11-03 缸套自动上料机 Active CN218903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6152.7U CN218903582U (zh) 2022-11-03 2022-11-03 缸套自动上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6152.7U CN218903582U (zh) 2022-11-03 2022-11-03 缸套自动上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3582U true CN218903582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26152.7U Active CN218903582U (zh) 2022-11-03 2022-11-03 缸套自动上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3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3248B (zh) 筒体盖上料及压入装置
CN106862989A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车床
CN112249677B (zh) 一种同步上料流水线
CN109896280A (zh) 一种继电器自动装盘机
CN106295719B (zh) 一种具有智能卡自动进给与检测功能的发卡装置
CN112830277A (zh) 货柜车自动检测装车系统
CN218903582U (zh) 缸套自动上料机
CN115939905A (zh) 机器人高速插针机
CN114704555A (zh) 冲压外圈轴承装针及灵活性检测机
CN106180451A (zh) 一种封头冲压机的物料输送装置
CN210936003U (zh) 一种轴类件研磨前道自动检测输料系统
CN110802040B (zh) 一种自动检测按序输料系统
CN211306122U (zh) 电池装帽装置
CN115647334A (zh) 缸套自动上料设备
CN112718540B (zh) 一种基于刀具检测的智能筛选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213812853U (zh) 一种定性与定量检测单向器的自动装置
CN209830843U (zh) 燃油泵装配线
CN215625353U (zh) 一种同步上料流水线
CN211281741U (zh) 一种取盖送盖系统
CN113579825A (zh) 一种机械式自动送料装置及其送料方法
CN210588747U (zh) 自动进料装置的补料机构
CN217207388U (zh) 冲压外圈轴承装针及灵活性检测机
CN215557130U (zh) 一种车用套管自动摆盘装置
CN214444348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三角顶盖供料机构
CN114673732B (zh) 一种用于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压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