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0139U -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0139U
CN218900139U CN202222389646.6U CN202222389646U CN218900139U CN 218900139 U CN218900139 U CN 218900139U CN 202222389646 U CN202222389646 U CN 202222389646U CN 218900139 U CN218900139 U CN 218900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shell
pair
fixedly arranged
shell
soft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96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896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0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0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0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包括:一个主体和一对抓手;所述主体整体设置为“C”字型,包括下壳、支架、上壳;所述下壳设置为眼罩状的五面封闭内侧面开口的空腔壳体,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空腔内,所述上壳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的内侧面,所述上壳的两端与所述下壳的两端分别通过软胶转轴套密闭连接,形成所述主体;一对所述抓手的下端分别插入所述主体的两端的所述软胶转轴套内,与所述下壳内固定设置的一对转轴轴接;其两侧的抓手能够灵活调节,可以环抱在颈部按摩,也可以使用者躺着,将颈部枕着按摩仪按摩,达到灵活调节和多种按摩方式的优质体验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都市白领、很多学生深受颈椎病的折磨,严重时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根据上述人群的工作特点和不良生活习惯,颈椎按摩仪对人体的颈部穴位或肌肉进行机械治疗和热敷、舒展肌肉以缓解肌肉疲劳带来的酸痛,或者利用电流脉冲刺激颈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或者物理电流脉冲刺激与药物作用相结合来治疗颈椎病或缓解颈部肌肉疲劳。
这些颈椎按摩仪大都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相连用于抱住颈部、固定主体的两侧抓手,两侧的抓手与主体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固定式抓手不能根据个人脖颈粗细的大小抱住,导致使用者不舒服,达不到预期的按摩效果。存在灵活度不够、适用范围不广、功能单一等客观不足。
同时,这些颈椎按摩仪在使用时大多是固定在人体颈部,因按摩仪自身的重量,让使用者往往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适的感觉,无法做到躺着使用,这也是一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科学设计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其两侧的抓手能够灵活调节,可以环抱在颈部按摩,也可以使用者躺着,将颈部枕着按摩仪按摩,达到灵活调节和多种按摩方式的优质体验的有益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包括一个主体和一对抓手;
所述主体整体设置为“C”字型,包括下壳、支架、上壳;所述下壳设置为眼罩状的五面封闭内侧面开口的空腔壳体,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空腔内,所述上壳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的内侧面,所述上壳的两端与所述下壳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软胶转轴套密闭连接,形成所述主体;一对所述抓手的下端分别插入所述主体的两端的一对所述软胶转轴套内,与所述下壳内两端固定设置的一对转轴轴接;
所述上壳的外侧面固定设置一块软胶垫,在所述软胶垫上固定设置若干凸块,一对所述电脉冲器分别通过一对固定套对称嵌设于所述软胶垫中;每个所述电脉冲器分别设置两个插脚,每个所述电脉冲器的两个所述插脚分别穿过所述软胶垫和所述上壳与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下方的连杆两端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间部位下部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下部分别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嵌设于所述支架的中心位置凹槽内;所述电池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下壳之间的空腔内;所述中央处理器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空腔内的中间位置;所述主板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之间的空腔内;
所述下壳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包括充电插孔、开关键、指示灯、输出插孔和显示屏;
所述电脉冲器、所述电机、所述电池、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主板模块通过数据线连接工作,所述充电插孔、所述开关键、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输出插孔都焊接在中央处理器上连接工作;
所述支架两端与所述下壳两内侧壁之间分别活动设置一个伸缩弹簧和一个卡扣,并分别在左右两个所述卡扣与所述下壳左右两侧壁对应位置分别活动设置一个复位按钮,一对所述复位按钮分别穿过所述下壳左右两侧壁与一对所述卡扣固定连接;
一对所述卡扣的上端分别与一对所述抓手的下端在所述下壳两端的空腔内相互紧密接触,与所述下壳内两端固定设置的一对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的一对长脚弹簧相互配合限定一对所述抓手下端在所述下壳内两端的位置和角度。
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当使用者将本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通过一对所述抓手直接固定于颈部使用时,通过所述操控面板可以开启震动按摩模式或电脉冲按摩模式,对颈部进行按摩。
也可以将一对所述抓手向两侧掰开,使一对所述抓手呈倒“八”字开口状,再将本产品放入配套的座子凹槽内,使用者可以躺下将颈部枕在软胶垫上进行颈部按摩。如果需要身体站立或坐立使用时,可以将本产品入座子上取出,通过将一对所述复位按钮按下,压迫一对所述卡扣压缩一对所述伸缩弹簧,使一对所述卡扣在所述下壳内两端的空腔内位移,一对所述卡扣的上端与一对所述抓手的下端分离开,使抓手回复到内侧中间位置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其两侧的抓手能够灵活调节,可以环抱在颈部按摩,也可以使用者躺着,将颈部枕着按摩仪按摩,达到灵活调节和多种按摩方式的优质体验的有益效果;同时其结构简单,避免误操作引起对机器的损伤,其工艺操作简洁,生产效率高,有效降低成本和不良率,达到确保品质和安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正视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包括一个主体和一对抓手8;
所述主体整体设置为“C”字型,包括下壳22、支架20、上壳11;所述下壳22设置为眼罩状的五面封闭内侧面开口的空腔壳体,所述支架20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22空腔内,所述上壳11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22的内侧面,所述上壳11的两端与所述下壳2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软胶转轴套7密闭连接,形成所述主体;一对所述抓手8的下端分别插入所述主体的两端的一对所述软胶转轴套7内,与所述下壳22内两端固定设置的一对转轴9轴接;
所述上壳11的外侧面固定设置一块软胶垫1,在所述软胶垫1上固定设置若干凸块6,一对所述电脉冲器3分别通过一对固定套2对称嵌设于所述软胶垫1中;每个所述电脉冲器3分别设置两个插脚5,每个所述电脉冲器3的两个所述插脚5分别穿过所述软胶垫1和所述上壳11与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11下方的连杆17两端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7的中间部位下部与电机19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7的两端下部分别通过连接块4与所述支架20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9固定嵌设于所述支架20的中心位置凹槽内;所述电池15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20一端与所述下壳22之间的空腔内;所述中央处理器16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22空腔内的中间位置;所述主板模块21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20另一端与所述下壳22之间的空腔内;
所述下壳2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操控面板18,所述操控面板18包括充电插孔23、开关键25、指示灯26、输出插孔27和显示屏24;
所述电脉冲器3、所述电机19、所述电池15、所述中央处理器16、所述主板模块21通过数据线连接工作,所述充电插孔23、所述开关键25、所述指示灯26、和所述输出插孔27都焊接在中央处理器16上连接工作;
所述支架20两端与所述下壳22两内侧壁之间分别活动设置一个伸缩弹簧14和一个卡扣13,并分别在左右两个所述卡扣13与所述下壳22左右两侧壁对应位置分别活动设置一个复位按钮12,一对所述复位按钮12分别穿过所述下壳22左右两侧壁与一对所述卡扣13固定连接;
一对所述卡扣13的上端分别与一对所述抓手8的下端在所述下壳22两端的空腔内相互紧密接触,与所述下壳22内两端固定设置的一对所述转轴9上固定设置的一对长脚弹簧10相互配合限定一对所述抓手8下端在所述下壳22内两端的位置和角度。
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当使用者将本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通过一对所述抓手8直接固定于颈部使用时,通过所述操控面板18可以开启震动按摩模式或电脉冲按摩模式,对颈部进行按摩。
也可以将一对所述抓手8向两侧掰开,使一对所述抓手8呈倒“八”字开口状,再将本产品放入配套的座子凹槽内,使用者可以躺下将颈部枕在软胶垫1上进行颈部按摩。如果需要身体站立或坐立使用时,可以将本产品入座子上取出,通过将一对所述复位按钮12按下,压迫一对所述卡扣13压缩一对所述伸缩弹簧14,使一对所述卡扣13在所述下壳22内两端的空腔内位移,一对所述卡扣13的上端与一对所述抓手8的下端分离开,使抓手8回复到内侧中间位置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其两侧的抓手能够灵活调节,可以环抱在颈部按摩,也可以使用者躺着,将颈部枕着按摩仪按摩,达到灵活调节和多种按摩方式的优质体验的有益效果;同时其结构简单,避免误操作引起对机器的损伤,其工艺操作简洁,生产效率高,有效降低成本和不良率,达到确保品质和安全的有益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全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3)

1.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体和一对抓手;
所述主体整体设置为“C”字型,包括下壳、支架、上壳;所述下壳设置为眼罩状的五面封闭内侧面开口的空腔壳体,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空腔内,所述上壳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的内侧面,所述上壳的两端与所述下壳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软胶转轴套密闭连接,形成所述主体;一对所述抓手的下端分别插入所述主体的两端的一对所述软胶转轴套内,与所述下壳内两端固定设置的一对转轴轴接;
所述上壳的外侧面固定设置一块软胶垫,在所述软胶垫上固定设置若干凸块,一对电脉冲器分别通过一对固定套对称嵌设于所述软胶垫中;每个所述电脉冲器分别设置两个插脚,每个所述电脉冲器的两个所述插脚分别穿过所述软胶垫和所述上壳与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下方的连杆两端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中间部位下部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下部分别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嵌设于所述支架的中心位置凹槽内;电池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下壳之间的空腔内;中央处理器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空腔内的中间位置;主板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之间的空腔内;
所述下壳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包括充电插孔、开关键、指示灯、输出插孔和显示屏;
所述电脉冲器、所述电机、所述电池、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主板模块通过数据线连接工作,所述充电插孔、所述开关键、所述指示灯、和所述输出插孔都焊接在中央处理器上连接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两端与所述下壳两内侧壁之间分别活动设置一个伸缩弹簧和一个卡扣,并分别在左右两个所述卡扣与所述下壳左右两侧壁对应位置分别活动设置一个复位按钮,一对所述复位按钮分别穿过所述下壳左右两侧壁与一对所述卡扣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卡扣的上端分别与一对所述抓手的下端在所述下壳两端的空腔内相互紧密接触,与所述下壳内两端固定设置的一对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的一对长脚弹簧相互配合限定一对所述抓手下端在所述下壳内两端的位置和角度。
CN202222389646.6U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Active CN218900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9646.6U CN218900139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9646.6U CN218900139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0139U true CN218900139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0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9646.6U Active CN218900139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0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5762B1 (ko) 큐브형 척추 교정용 마사지기
KR101895263B1 (ko) 어깨 견착형 마사지기
WO2022164054A1 (ko) 승모근 지압형 마사지장치
CN201361228Y (zh) 新型腰颈椎按摩器
CN109820707A (zh) 一种具有局部热敷功能的颈椎按摩器
CN218900139U (zh) 一种抓手可灵活调节颈椎按摩仪
KR20160105144A (ko) 의자형 안마기
CN209450902U (zh) 拟人手型康健按摩器
WO2011037331A2 (ko) 경추 지압장치
KR101712522B1 (ko) 척추 교정용 파동 및 진동기
CN208693562U (zh) 一种颈椎理疗固定仪
CN203861549U (zh) 一种颈部按摩枕
JP2012170672A (ja) 胸及び肩周囲マッサージ器具
CN112315777A (zh) 一种多功能舒筋活络按摩器及使用方法
JP2002085516A (ja) 健康具
CN218900582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颈椎按摩器
KR200402733Y1 (ko) 진동 경락 경혈 지압구
KR20200000933U (ko) 지압기
JP3194412U (ja) 胸及び肩周囲マッサージ器具
US20230172800A1 (en) Restoration therapy hand tool
KR200274215Y1 (ko) 지압 맛사지기
CN213641980U (zh) 一种马穴位按摩仪
CN202950906U (zh) 一种具有劲椎理疗的头部按摩器
KR200332738Y1 (ko) 지압용구
CN215937836U (zh) 一种脊柱护理用睡姿矫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