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8973U -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8973U
CN218898973U CN202223147510.0U CN202223147510U CN218898973U CN 218898973 U CN218898973 U CN 218898973U CN 202223147510 U CN202223147510 U CN 202223147510U CN 218898973 U CN218898973 U CN 218898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frame
shank
lifting arm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75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乐宏
王江虎
杨桂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ctek Ergono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75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8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8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8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设置于床架尾部,它包括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线性驱动机构,大腿部床板的一侧壁与床架可转动连接,大腿部床板的另一侧壁与小腿部床板可转动连接;升降臂一端与小腿部床板可转动连接,且升降臂另一端与床架可转动连接;线性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床架铰接,线性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升降臂铰接;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床架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在线性驱动机构驱动升降臂转动使小腿部床板升降时,小腿部床板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该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使小腿部床板在上升或下降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不发生倾斜,避免对脚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结构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床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的电动床其结构包括床框架、床腿及连接在床框架上的靠背支架和腿部支架,靠背支架和腿部支架之间为水平的固定部,用于支撑用户臀部或腰部,靠背支架的内端与固定部铰接,腿部支架的内端与固定部铰接;且靠背支架与床框架、腿部支架与床框架之间分别连接有可驱动靠背支架和腿部支架转动的驱动电机;该电动床可调节用户的睡姿、躺、坐等姿势,缓解疲劳,因此深受用户的喜爱。如公开号为CN203538845U、名称为电动型睡姿调节床的专利申请,其床架尾部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转轴,第二支撑杆的外端与第二床垫底面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内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两端与第二床架可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上设有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传动块。该现有技术的电动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在床架尾部升起时,驱动电机动作使第二转轴转动并带动第二支撑杆转动,从而将床架尾部抬起;在床架尾部升起的过程中床架尾部向下倾斜,这样电动床在作为护理床使用时,特别是脚伤患者,很容易因脚部随床架尾部一起倾斜而引发二次伤害。再如公开号为CN114343370A、名称为模块化电动床的本案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其小腿部床板在上升时,依然会发生小腿部床板向下倾斜。因此,现有技术的电动床其床架尾部或小腿部床板在上升时角度发生变化,发生倾斜,对脚伤患者易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再者,现有技术的电动床其床架尾部或小腿部床板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在单边承受负载时,另一边向上翘起的幅度较大,因此用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小腿部床板在上升或下降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不发生倾斜,避免对脚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结构稳定性好的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设置于床架尾部,它包括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线性驱动机构,所述大腿部床板的一侧壁与床架可转动连接,大腿部床板的另一侧壁与小腿部床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臂一端与小腿部床板可转动连接,且升降臂另一端与所述床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床架铰接,线性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升降臂铰接;所述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床架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在线性驱动机构驱动升降臂转动使小腿部床板升降时,所述小腿部床板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大腿部床板的背面连接有第一框架,且小腿部床板的背面连接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端与床架可转动连接,第一框架的第二端与第二框架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臂的一端与第二框架可转动连接,且升降臂另一端与所述床架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臂包括沿床架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支臂,且两个支臂的下端分别与床架的两相对内侧壁铰接,两个支臂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框架的底部铰接;所述两个支臂之间连接有沿床架宽度方向设置的连杆,且连杆位于靠近支臂下端的一侧;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第一端与连杆铰接,线性驱动机构的第二端与床架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上连接一向上延伸的安装架,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第一端与安装架的自由端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均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支撑脚,且在小腿部床板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的支撑脚与床架的顶部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床架上连接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上连接有固定床板,所述固定架靠近第一框架的一侧与第一框架铰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的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床架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也即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床架构成可转动升降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在线性驱动机构伸缩带动升降臂转动并使小腿部床板升降时,小腿部床板不发生角度变化,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升降;从而使该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适用于脚伤患者使用,因小腿部床板升降始终保持水平,避免对脚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再者,该小腿部床板有升降臂的支撑,因此其结构稳定性好,在小腿部床板单边承受负载时,另一边向上翘起的幅度较小,因此用户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动床:它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该电动床的床架尾部,连接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该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的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床架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因此小腿部床板在升降时,不发生角度变化,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该电动床可作为护理床使用,特别是可避免对脚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再者,电动床的整体结构稳定好,即使在床架单边负载的情况下,床架另一边向上翘起的幅度较小,因此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床架,2、大腿部床板,200、第一框架,3、小腿部床板,300、第二框架,301、支座,4、升降臂,400、支臂,401、连杆,402、安装架,5、线性驱动机构,6、支撑脚,7、档杆,8、固定床板,800、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其设置于床架1尾部,它包括大腿部床板2、小腿部床板3、升降臂4和线性驱动机构5,其中,大腿部床板2实质为供用户在睡觉时,支撑用户大腿部的床板,小腿部床板3为支撑用户小腿部的床板,该床板一般为木质或钢质结构;所述的线性驱动机构5为电动推杆或直线电机,其与电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大腿部床板2的一侧壁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大腿部床板2的另一侧壁与小腿部床板3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臂4一端与小腿部床板3可转动连接,且升降臂4另一端与所述床架1可转动连接;具体地,该大腿部床板2和小腿部床板3的背面分别连接有第一框架200和第二框架300。其中,大腿部床板2的一侧壁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是指第一框架200的第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大腿部床板2的另一侧壁与小腿部床板3可转动连接,是指第一框架200的第二端与第二框架300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框架300的底部连接有支座301,升降臂4的一端与第二框架300底部的支座301可转动连接,且升降臂4另一端与所述床架1可转动连接。另外,线性驱动机构5的一端与床架1铰接,线性驱动机构5的另一端与升降臂4铰接;线性驱动机构5伸缩带动升降臂4转动,使小腿部床板3发生升降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框架200的第一端与床架1可转动连接,是指床架1上连接有固定架800,且固定架800上连接有固定床板8,固定架800靠近第一框架200的一侧与第一框架200铰接。
再次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大腿部床板2、小腿部床板3、升降臂4和床架1构成平行四连杆401结构,在线性驱动机构5驱动升降臂4转动使小腿部床板3升降时,所述小腿部床板3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也即,大腿部床板2、小腿部床板3、升降臂4和床架1构成可转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大腿部床板2所在平面与升降臂4所在平面平行,小腿部床板3所在平面与床架1平行。换句话说,第一框架200与第二框架300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支座301与升降臂4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第一框架200与固定架800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三铰接点,升降臂4与床架1之间的铰接点为第四铰接点,其中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铰接点与第四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铰接点与第四铰接点之间的距离,故平行四边形结构的相对边的长度相等。
在线性驱动机构5伸缩带动升降臂4转动并使小腿部床板3升降时,小腿部床板3不发生角度变化,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升降;从而使该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适用于脚伤患者使用,因小腿部床板3升降始终保持水平,避免对脚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再者,该小腿部床板3有升降臂4的支撑,因此其结构稳定性好,在小腿部床板3单边承受负载时,另一边向上翘起的幅度较小,因此用户体验好。
参见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升降臂4包括沿床架1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支臂400,两个支臂400的下端分别与床架1的两相对内侧壁铰接,两个支臂400下端与床架1的转动轴线为同轴线设置,两个支臂400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框架300底部的支座301铰接;两个支臂400之间连接有沿床架1宽度方向设置的连杆401,且连杆401位于靠近支臂400下端的一侧;所述线性驱动机构5的第一端与连杆401铰接,线性驱动机构5的第二端与床架1铰接。进一步地,连杆401上连接一向上延伸的安装架402,所述线性驱动机构5的第一端与安装架402的自由端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铰接或转动连接,均是通过转轴或销轴等的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杆401位于靠近支臂400下端的一侧且线性驱动机构5的第一端与连杆401铰接,这样设置,使线性驱动机构5第一端的高度降低,只需用较短行程即可完成小腿部床板3的升降,因此使小腿部床板3的升降速度较快,升降调节效率高。
再次参见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第一框架200和第二框架300的底部均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支撑脚6,且在小腿部床板3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的支撑脚6与床架1的顶部相抵。该支撑脚6为用软质弹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制成的支撑脚6,在小腿部床板3下降至最低位置时避免与床架1顶部硬性碰撞。在本实施例中,小腿部床板3尾部连接有防止床垫滑落的档杆7,该档杆7呈U字形向上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动床,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该电动床的床架1尾部,连接有上述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该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的大腿部床板2、小腿部床板3、升降臂4和床架1构成平行四连杆401结构,因此小腿部床板3在升降时,不发生角度变化,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使该电动床可作为护理床使用,特别是可避免对脚伤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再者,电动床的整体结构稳定好,即使在床架1单边负载的情况下,床架1另一边向上翘起的幅度较小,因此用户体验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设置于床架尾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线性驱动机构,所述大腿部床板的一侧壁与床架可转动连接,大腿部床板的另一侧壁与小腿部床板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臂一端与小腿部床板可转动连接,且升降臂另一端与所述床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床架铰接,线性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升降臂铰接;所述大腿部床板、小腿部床板、升降臂和床架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在线性驱动机构驱动升降臂转动使小腿部床板升降时,所述小腿部床板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部床板的背面连接有第一框架,且小腿部床板的背面连接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端与床架可转动连接,第一框架的第二端与第二框架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臂的一端与第二框架可转动连接,且升降臂另一端与所述床架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包括沿床架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支臂,且两个支臂的下端分别与床架的两相对内侧壁铰接,两个支臂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框架的底部铰接;所述两个支臂之间连接有沿床架宽度方向设置的连杆,且连杆位于靠近支臂下端的一侧;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第一端与连杆铰接,线性驱动机构的第二端与床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连接一向上延伸的安装架,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第一端与安装架的自由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底部均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支撑脚,且在小腿部床板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所述的支撑脚与床架的顶部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连接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上连接有固定床板,所述固定架靠近第一框架的一侧与第一框架铰接。
7.一种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
CN202223147510.0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Active CN218898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7510.0U CN218898973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7510.0U CN218898973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8973U true CN218898973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7510.0U Active CN218898973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8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16295B1 (en) Adjustable bed
US7240385B1 (en) Device for rais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a mattress
CN111134982B (zh) 一种床尾辅助上下床
CN210020026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医疗翻身床
CA3024620C (en) Pillow lifting structure
JP6797576B2 (ja) 電動ベッド
CN218898973U (zh) 一种电动床腿部升降机构及电动床
CN203538846U (zh) 电动睡姿调节床
CN218129009U (zh) 一种电动护理床
CN215350125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
CN112618203B (zh) 一种单独驱动源全机械设计的医疗用变形护理床
CN215271646U (zh) 一种升降床
CN211797347U (zh) 一种可坐立床板调整结构
CN212235169U (zh) 一种医疗床
CN114343370A (zh) 一种模块化电动床
CN209827310U (zh) 滑动式护理床
CN208693654U (zh) 一种带餐桌联动机构的护理床
CN216147647U (zh) 一种升降式电动床
CN219579267U (zh) 一种多功能支撑器具
CN219579266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支撑器具的形态调节机构
CN217066830U (zh) 一种可折叠的医用翻身床
CN219629964U (zh) 电动支架及护理椅
CN220546039U (zh) 一种三位一体缓降功能床
CN220403569U (zh) 兼具升降和仰躺功能的电动沙发椅
KR102561170B1 (ko) 모션베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