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5402U -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5402U
CN218895402U CN202320172259.9U CN202320172259U CN218895402U CN 218895402 U CN218895402 U CN 218895402U CN 202320172259 U CN202320172259 U CN 202320172259U CN 218895402 U CN218895402 U CN 218895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flame
fire
gas distribu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22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德奇
刘稳
陆祖安
刘林蔚
陈家威
杨晗
黄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22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5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5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5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灶,燃烧器包括:分气盘;火盖组件,火盖组件设于分气盘且与分气盘之间限定出多个分气通道,火盖组件包括多个环形出火部,多个环形出火部与多个分气通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其中,火盖组件包括内火盖和外火盖,内火盖和外火盖均形成环形结构且外火盖设于内火盖的外侧,至少两个环形出火部设于内火盖,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设有热电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通过将热电偶设在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不仅能保证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稳定性,避免熄火延迟,而且可以利用内火盖或者外火盖对热电偶进行定位,提高热电偶的安装可靠性。

Description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烧器火盖一般分为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分担部分负荷保证小火,外环火盖分担主要负荷保证最大火力,热电偶作为熄火保护的重要部件,需要保证在任何工况下都能检测火焰的存在。相关技术中的燃烧器的内火盖仅有单边火孔,会造成火焰分布不均,影响加热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加热均匀且可以保证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分气盘;火盖组件,所述火盖组件设于所述分气盘且与所述分气盘之间限定出多个分气通道,所述火盖组件包括多个环形出火部,多个所述环形出火部与多个所述分气通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其中,所述火盖组件包括内火盖和外火盖,所述内火盖和所述外火盖均形成环形结构且所述外火盖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至少两个所述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内火盖,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外火盖之间设有热电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内火盖可以形成至少内外双侧出火结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可以在内火盖的上表面内均匀分布,保证火焰的充满度,从而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通过将热电偶设在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不仅能保证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稳定性,避免熄火延迟,而且可以利用内火盖或者外火盖对热电偶进行定位,提高热电偶的安装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气盘具有限位凹部,所述热电偶与所述限位凹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环形出火部包括第一环形出火部、第二环形出火部和第三环形出火部,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和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内火盖且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的外侧,所述第三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外火盖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的外侧,所述热电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与所述第三环形出火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分气通道包括第一环形分气通道、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与所述第三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分气盘具有多个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之间且在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热电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通风口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分气盘自身或者所述分气盘与所述火盖组件之间限定出多个过流通道;其中,多个所述过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之间且在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过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所述热电偶位于其中两个所述过流通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火盖的外周壁设有稳火孔,所述稳火孔与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连通,所述热电偶正对所述稳火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火盖的外周壁设有稳焰槽,所述稳焰槽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上方且开口朝外,所述稳焰槽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外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的外侧设有正对所述稳火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稳焰槽和所述稳火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焰槽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延伸,所述稳焰槽的槽壁设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在所述稳焰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连通所述稳焰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火盖的顶部还具有传火槽,所述传火槽连通所述稳焰槽和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火盖还设有多个稳焰孔,多个所述稳焰孔与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连通且在所述内火盖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主火孔,所述稳焰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主火孔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火盖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和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第一顶板;第一环形围板,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第二环形围板,所述第二环形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外侧;第三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围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围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板的上表面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之间的环形配合面;其中,所述内火盖还包括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设于所述环形配合面的上方且与所述环形配合面之间限定出所述稳焰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分气盘与火盖组件的装配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分气盘与火盖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内火盖的仰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内火盖的一个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所示的内火盖的另一个结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内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内火盖的侧视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内火盖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燃烧器100,
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连接槽105,
分气盘10,第一进气部111,第二进气部112,通风口113,分气座121,分气盖122,过气部1220,限位凹部123,
火盖组件20,内火盖201,外火盖202,第三主火孔2021,
第一主火孔2101,第二主火孔2102,稳焰孔2103,稳焰槽2104,稳火孔2105,通气孔2106,传火槽2107,
第一顶板211,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环形配合面2113,
第一环形围板212,第二环形围板213,第三环形围板214,
第二顶板22,点火伞23,
炉头组件30,热电偶31,点火件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包括分气盘10和火盖组件20,火盖组件20设于分气盘10,并且火盖组件20与分气盘10之间限定出多个分气通道,火盖组件20包括多个环形出火部,多个环形出火部与多个分气通道一一对应地连通。
其中,火盖组件20包括内火盖201和外火盖202,内火盖201和外火盖202均形成环形结构,外火盖202设于内火盖201的外侧,至少两个环形出火部设于内火盖201,内火盖201与外火盖202之间设有热电偶31。
需要说明的是,热电偶31是提供熄火保护的元件,在工作时,当热电偶31的头部被燃烧火焰加热,其产生热电势以给电磁阀供电,从而使燃气通路打开,保证燃气供应,当热电偶31的温度没有达到预定温度,电磁阀没有足够的热电势维持而使燃气通路关闭,从而切断气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内火盖201可以形成至少内外双侧出火结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可以在内火盖201的上表面内均匀分布,保证火焰的充满度,从而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此外,通过将热电偶31设在内火盖201与外火盖202之间,不仅能保证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稳定性,避免熄火延迟,而且可以利用内火盖201或者外火盖202对热电偶31进行定位,提高热电偶31的安装可靠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分气盘10具有限位凹部123,热电偶31与限位凹部123配合。通过设置限位凹部123,可以限定热电偶31的位置,进一步保证热电偶31的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100还包括炉头组件30,热电偶31安装在炉头组件30上,因此,通过将热电偶31与分气盘10上的限位凹部123配合,便于根据限位凹部123的位置确定分气盘10和炉头组件30的相对位置,进而便于实现炉头组件30和分气盘10的对接,避免炉头组件30和分气盘10发生错位,避免炉头组件30内的燃气发生泄露,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分气盘10包括分气座121和分气盖122,分气盖122设在分气座121上,限位凹部123可以设置在分气座121和/或分气盖122。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环形出火部包括第一环形出火部、第二环形出火部和第三环形出火部,第一环形出火部和第二环形出火部设于内火盖201,并且第二环形出火部位于第一环形出火部的外侧,第三环形出火部设于外火盖202,并且第三环形出火部位于第二环形出火部的外侧,热电偶31位于第二环形出火部与第三环形出火部之间,保证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分气通道包括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与第一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与第二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与第三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
也就是说,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从内至外依次排布,使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形成内环分气通道,使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形成中环分气通道,使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形成外环分气通道。
其中,分气盘10具有第一进气部111和第二进气部112,第一进气部111与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连通,第二进气部112与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连通,第二进气部112与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可以通过过流通道(图中未示出)连通。
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可以分别从第一进气部111和第二进气部112进入分气盘10,从第一进气部111进入的混合气可以沿着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流动,从而流动至指定区域。
从第二进气部112进入的混合气的一部分可以沿着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流动,从而流动至指定区域,从第二进气部112进入的混合气的另一部分可以沿着过流通道流动,进入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从而流动至指定区域。也可以是,从第二进气部112进入的混合气进入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从而流动至指定区域,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中的一部分混合气可以沿着过流通道流动至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从而流动至指定区域。
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利用过流通道连通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在不增加炉头组件30的引射通道的数量的基础上,使得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可以通过第一进气部111和第二进气部112流动至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从而在整个平面范围内均匀分布,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气盘10包括分气座121和分气盖122,分气盖122设于在分气座121上,分气盖122与火盖组件20之间限定出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和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分气座121、分气盖122的外周壁与火盖组件20之间限定出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
分气盘10的结构简单,加工、成型容易,将分气盘10设置成上述结构,利用分气盘10与火盖组件20的结构,可以限定出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从而保证混合气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气盖122上设有多个过气部1220,多个过气部1220连通第二进气部112和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多个过气部1220沿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的周向间隔排布。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过气部1220,可以从多个过气部1220进入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不仅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的进气量,提升混合气进入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的效率,而且可以保证混合气在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内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过气部1220包括第一过气孔,第一过气孔形成沿第二进气部112的周向延伸的条形孔,加工容易,并且可以保证单位时间内的过气量,从而提高过气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过气部1220包括多个第二过气孔,多个第二过气孔在第二进气部112的周向间隔排布,可以增加第二过气孔的数量,使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进一步保证混合气在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内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其中,第二过气孔可以为圆孔、方孔等。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过气部1220的通流面积从第二进气部112至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渐扩。也就是说,过气部1220的通流面积沿混合气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具体地,从第二进气部112进入的混合气,一部分可以朝上流动,从而通过多个过气部1220进入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另一部分沿着过流通道朝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流动。
由于过气部1220的通流面积从第二进气部112至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渐扩,可以将经过该位置的混合气增压、降速,从而提高混合气在第二进气部112与过气部1220之间的空间的充满度,最终使混合气在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内分配均匀,还可以更有效地分割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的混气量,进一步地保证混合气在整个平面范围内均匀分布,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分气盘10具有多个通风口113,多个通风口113位于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之间,多个通风口113在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的周向间隔布置,热电偶31位于其中一个通风口113内。环境中的空气可在多个通风口113处流动,通风口113处的空气不仅能够为燃气补充空气,以使燃气能够充分的燃烧,而且可以为热电偶31提供安装空间,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热电偶31与分气盘10上的限位凹部123配合的实施例中,限位凹部123位于通风口113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分气盘10自身或者分气盘10与火盖组件20之间限定出多个过流通道,多个过流通道位于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之间,并且多个过流通道在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过流通道连通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以使燃气能够在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分气通道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内均匀的流动,避免燃气会聚集在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或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内。
通过设置多个过流通道,不仅可以提升混合气的流动效率,而且可以保证混合气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其中,热电偶31位于其中两个过流通道之间,避免热电偶31与过流通道形成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头组件30具有第一引射通道、第二引射通道、第一混气腔和第二混气腔,第一混气腔连通第一进气部111和第一引射通道,第二混气腔连通第二进气部112和第二引射通道。
通过控制第一引射通道和第二引射通道内的燃气能够对火盖组件20上方的火焰进行控制,具体地,第一引射通道内的混合气可以依次流经第一混合腔、第一进气部111、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位于内侧的环形出火部,第一引射通道内的混合气可以依次流经第二混合腔、第二进气部112,一部分混合气流动至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最终从第二环形出火部流出,一部分混合气沿着过流通道流动至第三环形分气通道103,最终从第三环形出火部流出。
这样在调节火焰大小时,能够单独控制第一环形出火部处火焰的大小,例如在将燃烧器100产生的火焰从大火调为小火时,能够始终保持第一环形出火部处形成火焰。
在用户调节火焰大小时,能够同时调节第二环形出火部和第三环形出火部处的火焰大小,以便于在火盖组件20上方形成均匀的火焰,避免第二环形出火部和第三环形出火部温差过大,影响燃烧器100对烹饪器具的加热,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头组件30上设有点火件32,炉头组件30可以对点火件32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点火件32能够顺利点燃燃气,以能够在火盖组件20上方形成环形火焰。
其中,点火件32设于内火盖201与外火盖202之间,以能够点燃内火盖201或外火盖202上方的燃气,进而在内火盖201或外火盖202上方形成火焰。
如图5-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内火盖201的上表面具有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和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设于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的外侧,第一环形出火部设于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第二环形出火部设于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
其中,第一环形出火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主火孔2101,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与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连通,第二环形出火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主火孔2102,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与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连通。
由此,通过在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上设置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在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上设置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使内火盖201形成内外双侧出火结构,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从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和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流出,可以在内火盖201的上表面内均匀分布,保证火焰的充满度,从而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第三环形出火部包括多个第三主火孔2021,多个第三主火孔2021在外火盖202的周向间隔布置,第三主火孔2021处的燃气燃烧可以形成第三主火焰(外侧火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在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的周向和径向上间隔排布。将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如此布置,可以增加第一主火孔2101的分布面积,从而可以扩大出火范围,进一步保证火焰的充满度,使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在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的周向间隔排布。将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如此布置,可以保证火焰在内火盖201的周向上的充满度,进一步使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主火孔2102的尺寸大于第一主火孔2101的尺寸。
由于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上的第一主火孔2101的数量较多,并且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的分布面积较大,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上的第二主火孔2102的数量较少,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的分布面积较小。
因此,通过将第二主火孔2102的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一主火孔2101的尺寸,使混合气在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和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均匀地尽量分布,保证烹饪过程中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其中,第一主火孔2101和/或第二主火孔2102为圆孔或者条形孔。
具体地,可以是,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均为圆孔;也可以是,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均为条形孔;还可以是,第一主火孔2101为圆孔,第二主火孔2102为条形孔;或者,第一主火孔2101为条形孔,第二主火孔2102为圆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的形状不限于圆孔或者条形孔,并且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火孔2101的轴向沿靠近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的中心的方向朝上延伸,第二主火孔2102的轴向沿远离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的中心的方向朝上延伸。
也就是说,在同一纵截面上的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中,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沿远离彼此的方向朝上倾斜延伸,第一主火孔2101处的燃气燃烧可以形成第一主火焰(内侧火焰),第二主火孔2102处的燃气燃烧可以形成第二主火焰(中部火焰)。
由此,通过将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如此设置,可以增加形成的内侧火焰和中部火焰的分布面积,可以增加烹饪器具的受热面积,提升烹饪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和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沿远离彼此的方向朝下延伸。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从外至内朝下延伸,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从内至外朝下延伸。
如此设置,可以增加第一环形出火面2111和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的表面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主火孔2101和第二主火孔2102的总面积,使形成的内侧火焰和中部火焰的分布面积大幅增加,进而可以增加烹饪器具的受热面积,提升烹饪效率。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盖201的外周壁设有稳火孔2105,稳火孔2105与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连通,热电偶31正对稳火孔2105。通过设置与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连通的稳火孔2105,即使只有第一环形出火部形成内侧火焰时,即在最小负荷工况下,热电偶31处依然有火焰维持,使热电偶31在任何工况下均能监测火焰。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内火盖201的外周壁设有稳焰槽2104,稳焰槽2104位于第二环形出火部上方,并且稳焰槽2104的开口朝外,稳焰槽2104连通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和外界。
从稳焰槽2104流出的燃气被点燃,可以形成稳焰火,稳焰火可以防止第二环形出火部形成的第二主火焰发生偏流,使第二主火孔2102处的燃气充分燃烧,这样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的外侧设有连接槽105,连接槽105正对稳火孔2105,连接槽105连通稳焰槽2104和稳火孔2105。即使在最小负荷的工况下,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也能为稳焰槽2104提供一定量的燃气,从而形成一定长度的线性稳火焰,来稳住稳火孔2105的火焰,保证在任何负荷的工况下,热电偶31都能监测到火焰。
如图6-图8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稳焰槽2104沿内火盖201的周向延伸,稳焰槽2104的槽壁设有多个通气孔2106,多个通气孔2106在稳焰槽2104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通气孔2106连通稳焰槽2104和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
具体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中的一部分混合气可以从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流出,可以形成第二主火焰,一部分混合气经过多个通气孔2106流动至稳焰槽2104内,可以形成稳焰火,稳焰火可以防止第二主火孔2102形成的第二主火焰发生偏流,使第二主火孔2102处的燃气充分燃烧,使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如图5、图8和图11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内火盖201的顶部具有传火槽2107,传火槽2107连通稳焰槽2104和第一环形出火部,即传火槽2107连通稳焰槽2104和第一主火孔2101。
点火件32点火时,第二主火孔2102形成的第二主火焰(中部火焰)可以向内传递,中部火焰可以快速地将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流出的燃气点燃,提升烹饪效率。
当用户将燃气的火力调小到只剩下第一环形出火部有燃气时,只有内火盖201的第一环形出火部可以形成火焰,而内火盖201的第二环形出火部无法形成火焰。此时,为了避免热电偶因未能感受到火焰而自动关闭燃气开关,导致用户不能在小火力时持续用火,通过设置传火槽2107,可以使第一环形出火部形成的火焰沿着传火槽2107传火给热电偶所在的位置,保证热电偶感受到出火,使热电偶不做出关闭燃气开关的自动保护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火槽2107的一端与第一环形出火部连通,传火槽2107的另一端朝内火盖201的外周壁延伸,多个稳火孔2105在传火槽2107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在任何负荷工况下,传火槽2107均能够连接第一环形出火部形成的内侧火焰和稳火孔2105形成的火焰,使稳火孔2105形成的火焰始终保持稳定,不离焰。
如图1所示,传火槽2107贯通内火盖201的壁以连通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与内火盖201的上方空间,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内的混合气可以从传火槽2107流出,从而在传火槽2107处形成火焰,进一步保证热电偶即使是在小火力工况也可以感受到出火,使热电偶不做出关闭燃气开关的自动保护操作。
其中,传火槽2107在垂直于内火盖201轴向的平面内的投影沿内火盖201的径向延伸,尽可能地减短传火槽2107的延伸长度,保证热电偶感受火焰的灵敏度。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内火盖201还设有多个稳焰孔2103,多个稳焰孔2103在内火盖201的周向间隔排布,稳焰孔2103与第二环形分气通道连通,第二环形出火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主火孔2102,稳焰孔210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主火孔2102之间。
具体地,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从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流出,可以形成第一主火焰,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从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流出,可以形成第二主火焰,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从多个稳焰孔2103流出,可以形成稳焰火,稳焰火可以防止第二主火焰发生偏流,使第二主火孔2102处的燃气充分燃烧,使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其中,稳焰孔2103的尺寸小于第二主火孔2102的尺寸。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和多个稳焰孔2103可以排布组合形成多个火孔组,多个火孔组在第二环形出火面2112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火孔组包括两个第二主火孔2102、位于该两个第二主火孔2102之间的稳焰孔2103。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内火盖201包括第一顶板211、第一环形围板212、第二环形围板213和第三环形围板214,第一环形出火部和第二环形出火部设于第一顶板211,第一环形围板212的上端与第一顶板211连接,第二环形围板213的上端与第一顶板211连接,并且第二环形围板213位于第一环形围板212的外侧,第三环形围板214的上端与第一顶板211连接,并且第三环形围板214位于第一环形围板212与第二环形围板213之间,第一环形围板212、第三环形围板214和第一顶板211之间限定出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的一部分,第二环形围板213、第三环形围板214和第一顶板211之间限定出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的一部分。
其中,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与第一主火孔2101连通,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与第二主火孔2102连通,一部分混合气可以进入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从多个第一主火孔2101流出,形成内侧火焰,另一部分混合气可以进入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从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流出,形成中部火焰。
由此,通过在第一环形围板212与第二环形围板213之间设置第三环形围板214,可以限定出相互不连通的第一环形分气通道101和第二环形分气通道102,可以与分气盘10上的至少两个环形分气腔对应连通,利于单独控制各通道的燃气量。
具体地,第一顶板211的上表面具有环形配合面2113,环形配合面2113位于第一环形出火部与第二环形出火部之间,内火盖201还包括第二顶板22,第二顶板22设于环形配合面2113的上方,并且第二顶板22与环形配合面2113之间限定出稳焰槽2104。
在一些示例中,环形配合面2113上设有多个通气孔2106,多个通气孔2106在环形配合面2113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且通气孔2106连通稳焰槽2104和混气腔。
具体地,燃气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在混气腔内进一步混合,一部分混合气从多个第二主火孔2102流出,可以形成第二主火焰,一部分混合气经过多个通气孔2106流动至稳焰槽2104内,可以形成稳焰火,稳焰火可以防止第二主火焰发生偏流,使第二主火孔2102处的燃气充分燃烧,使烹饪器具可以实现均匀受热,提升烹饪效果。
其中,第二顶板22的外周沿设有朝外延伸的安装凸耳,安装凸耳上设有点火伞23。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灶(图中未示出)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燃烧器100。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即通过采用上述燃烧器100,不仅能保证小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稳定性,避免熄火延迟,而且可以利用内火盖201或者外火盖202对热电偶31进行定位,提高热电偶31的安装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器100、燃气灶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气盘;
火盖组件,所述火盖组件设于所述分气盘且与所述分气盘之间限定出多个分气通道,所述火盖组件包括多个环形出火部,多个所述环形出火部与多个所述分气通道一一对应地连通;
其中,所述火盖组件包括内火盖和外火盖,所述内火盖和所述外火盖均形成环形结构且所述外火盖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至少两个所述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内火盖,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外火盖之间设有热电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具有限位凹部,所述热电偶与所述限位凹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出火部包括第一环形出火部、第二环形出火部和第三环形出火部,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和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内火盖且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的外侧,所述第三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外火盖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的外侧,所述热电偶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与所述第三环形出火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气通道包括第一环形分气通道、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第三环形分气通道,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与所述第三环形出火部位置对应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具有多个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之间且在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热电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通风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自身或者所述分气盘与所述火盖组件之间限定出多个过流通道;
其中,多个所述过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之间且在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过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所述第三环形分气通道,所述热电偶位于其中两个所述过流通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的外周壁设有稳火孔,所述稳火孔与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连通,所述热电偶正对所述稳火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的外周壁设有稳焰槽,所述稳焰槽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上方且开口朝外,所述稳焰槽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和外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的外侧设有正对所述稳火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稳焰槽和所述稳火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槽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延伸,所述稳焰槽的槽壁设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在所述稳焰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连通所述稳焰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的顶部还具有传火槽,所述传火槽连通所述稳焰槽和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还设有多个稳焰孔,多个所述稳焰孔与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连通且在所述内火盖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主火孔,所述稳焰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主火孔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包括:
第一顶板,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和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设于所述第一顶板;
第一环形围板,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
第二环形围板,所述第二环形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外侧;
第三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围板与所述第二环形围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环形分气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环形围板、所述第三环形围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环形分气通道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表面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出火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出火部之间的环形配合面;
其中,所述内火盖还包括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设于所述环形配合面的上方且与所述环形配合面之间限定出所述稳焰槽。
15.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320172259.9U 2023-01-17 2023-01-17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Active CN218895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2259.9U CN218895402U (zh) 2023-01-17 2023-01-17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2259.9U CN218895402U (zh) 2023-01-17 2023-01-17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5402U true CN218895402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2259.9U Active CN218895402U (zh) 2023-01-17 2023-01-17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5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1954B2 (en) Gas burner
CN107461744B (zh) 火盖和燃烧器
JP4595599B2 (ja) ガスコンロ
CN108592024B (zh) 火盖和燃烧器
CN112664981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KR100341252B1 (ko) 동적안정성을개선하기위한확산파일롯을갖는대기가스버너
JPH09303719A (ja) ガス調理器のバーナ
CN218895402U (zh)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7464428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7423595U (zh) 加热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JP3524689B2 (ja) ガス調理器
CN219063452U (zh) 内火盖、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0688217U (zh) 分气盘、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RU2295090C2 (ru) Газовая горелка с раздельным питанием корон пламени
CN218895403U (zh)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746441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0906330A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灶具及点火方法
CN217464430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CN217464429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KR100495670B1 (ko) 상업용 가스밥솥의 버너
JP7489860B2 (ja) ガスコンロ
CN217464431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CN211781069U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及灶具
CN21955052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