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954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9541U CN218889541U CN202222988565.8U CN202222988565U CN218889541U CN 218889541 U CN218889541 U CN 218889541U CN 202222988565 U CN202222988565 U CN 202222988565U CN 218889541 U CN218889541 U CN 2188895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over
- cooking appliance
- assembly
- st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组件、盖体组件和蒸汽阀组件。盖体组件用于盖合煲体组件,在二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盖体组件包括用于产热的电热件和至少一个盖体连接部。蒸汽阀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盖体组件。蒸汽阀组件包括蒸汽阀腔体、导热部和至少一个阀体连接部。烹饪加热产生的蒸汽经过蒸汽阀腔体散热变为冷凝水,蒸汽阀腔体能够蓄存冷凝水。导热部设置于蒸汽阀腔体的底部,用于传导热量以加热冷凝水。阀体连接部与盖体连接部对应设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盖体连接部。其中,当蒸汽阀组件连接至盖体组件时,导热部沿接触方向接触电热件,蒸汽阀腔体与烹饪空间连通,阀体连接部与盖体连接部结合使得导热部与电热件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汽阀通过插拔方法安装在锅盖上,使得蒸汽阀底部的导热体与锅盖的加热体表面贴合。但是在插拔安装时容易晃动造成接触不良,影响传热效率。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煲体组件,用于盛放烹饪所需的食材;
盖体组件,用于盖合所述煲体组件,当所述盖体组件盖合时,所述煲体组件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电热件,和
至少一个盖体连接部;和
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包括:
蒸汽阀腔体,所述烹饪空间烹饪产生的蒸汽经由所述蒸汽阀腔体而至少部分冷凝为冷凝水,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容纳部,
导热部,设置于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底部,用于传导热量给所述冷凝水而使其转化为水蒸汽,和
至少一个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对应设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连接部,
其中,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时,所述蒸汽阀腔体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所述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相互结合使得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热件接触。
根据本申请,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组件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相互结合,使得蒸汽阀组件与盖体组件牢固连接,从而保证蒸汽阀组件的导热部与盖体组件的电热件良好热接触。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时,所述导热部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电热件。
根据本申请,导热部与电热件的热接触形式可灵活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热部的用于接触所述电热件的表面和/或所述电热件的用于接触所述导热部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导热材料,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时,所述导热部间接接触所述电热件。
根据本申请,导热部的表面和/或电热件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导热材料,当二者接触时,弹性导热材料可以使得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从而提高热传导效率。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在所述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结合之前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热件之间沿接触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在所述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结合之后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热件之间沿所述接触方向的距离,其中所述接触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热部的用于接触所述电热件的表面。
根据本申请,蒸汽阀组件与盖体组件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使得导热部与电热件沿接触方向彼此接近并接触,其中接触方向垂直于导热部的用于接触电热件的表面,有助于导热部与电热件实现良好热接触。
可选地,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面盖组件,所述面盖组件设置有面盖阀槽,用于容纳所述蒸汽阀组件,所述面盖阀槽设置有所述盖体连接部;和
衬盖组件,所述衬盖组件附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所述衬盖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烹饪空间的衬盖通道,所述电热件设置至所述衬盖组件,
其中,所述电热件和所述衬盖通道暴露在所述面盖阀槽中,当所述蒸汽阀组件位于所述面盖阀槽中时,所述导热部接触所述电热件,所述蒸汽阀腔体与所述衬盖通道连通。
根据本申请,面盖组件结构简单。
可选地,所述面盖阀槽包括阀槽端壁和阀槽侧壁,所述阀槽侧壁从所述阀槽端壁的外周缘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
所述电热件和所述衬盖通道从所述阀槽端壁暴露,
所述盖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槽侧壁,
其中所述接触方向为所述面盖阀槽的轴向方向。
根据本申请,盖体连接部的设置便于用户操作。
可选地,所述蒸汽阀组件包括:
阀座,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烹饪器具;
阀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并与所述阀座围设出所述蒸汽阀腔体;和
出气口,设置至所述阀盖,所述蒸汽阀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所述导热部设置至所述阀座,所述接触方向还为所述蒸汽阀组件的轴向方向。
进一步,所述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包括阀座端壁和从所述阀座端壁的外周缘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的阀座侧壁,其中,所述导热部设置至所述阀座端壁。
可选地,所述阀盖包括阀盖端壁和阀盖侧壁,所述阀盖侧壁沿所述阀盖端壁的外周缘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
所述阀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盖侧壁。
根据本申请,蒸汽阀组件结构简单,阀体连接部的设置位置方便操作。
可选地,所述阀盖包括至少一个阀盖连接部,所述阀座包括至少一个阀座连接部,所述阀盖连接部与所述阀座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阀盖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连接部,以使所述阀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
根据本申请,蒸汽阀组件的阀盖与阀座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阀盖包括至少两个阀盖连接部,所述阀座包括至少两个阀座连接部。
根据本申请,阀盖与阀座在多个位置相互连接,可以使二者连接稳固。
可选地,所述阀座连接部与所述阀盖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一滑块;
所述阀座连接部与所述阀盖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一滑槽,所述蒸汽阀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槽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可移动;
所述第一滑槽包括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槽部和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槽部,所述第一轴向槽部包括第一开口,用于使所述第一滑块进入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轴向槽部的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反的一端,
其中,所述周向方向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
进一步,所述阀盖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块,
所述阀座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滑槽。
根据本申请,阀盖与阀座的连接方式简单有效。
可选地,所述的烹饪器具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多个第一滑块的尺寸不完全相同,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的尺寸相匹配。
根据本申请,当多个第一滑块的尺寸不完全相同时,阀盖与阀座连接有特定的方向,这有利于通过对准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对准使其他连接结构也同时对准。
可选地,所述盖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槽侧壁的内表面,所述阀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二滑块;
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滑槽,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槽中相对于所述第二滑槽可移动;
所述第二滑槽包括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槽部和沿所述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周向槽部,所述第二轴向槽部包括第二开口,用于使所述第二滑块进入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反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蒸汽阀组件连接至盖体组件的方法简单有效。
可选地,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块,所述阀槽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烹饪器具的沿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二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比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距离所述电热件更远;或者
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槽,所述阀槽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烹饪器具的沿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二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比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距离所述导热部更远。
进一步,在所述烹饪器具的沿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具有第三角度β,其中0°<β<90°。
更进一步,3°≤β≤45°。
根据本申请,通过倾斜地设置第二周向槽部,使得蒸汽阀组件与盖体组件结合的过程中,导热部与电热件沿彼此接近的方向贴合地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导热部与电热件良好热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周向槽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轴向槽部,所述第一周向槽部的另一端沿所述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轴向槽部间隔第一角度α1,
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另一端沿所述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轴向槽部间隔第二角度α2,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α1大于所述第二角度α2。
进一步,α1>1.5α2。
根据本申请,第一周向槽部沿周向的角度跨度大于第二周向槽部沿周向的角度跨度,从而可以在阀盖与阀座已连接好后,再将整个蒸汽阀组件连接至盖体组件,方便用户操作。
可选地,所述阀槽侧壁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面盖组件的表面;
所述盖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槽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阀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
进一步,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结合凸块,
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结合卡套,用于套住所述结合凸块。
更进一步,所述阀盖侧壁设置有所述结合卡套,
所述阀座侧壁设置有所述结合凸块。
根据本申请,结合卡套与结合凸块可以利用弹性变形彼此结合,弹性变形的方向为接触方向。
可选地,所述结合卡套构造为C形或环形。
根据本申请,结合卡套的结构简单。
可选地,所述的烹饪器具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盖体连接部和至少两个所述阀体连接部。
根据本申请,蒸汽阀组件与盖体组件在多个位置相互连接,有利于二者连接稳固。
可选地,所述接触方向为竖直方向。
根据本申请,接触方向为竖直方向时,蒸汽阀组件从上向下运动连接至盖体组件,用户操作方便,且有利于蒸汽的排放。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蒸汽阀组件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蒸汽阀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蒸汽阀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蒸汽阀组件的冷凝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蒸汽在图3中的蒸汽阀组件中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7为沿图3中G-G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的蒸汽阀组件的阀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的蒸汽阀组件的阀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盖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沿图1中K-K线的剖视示意图,其中蒸汽阀组件未与盖体组件卡锁结合;
图12为沿图1中K-K线的剖视示意图,其中蒸汽阀组件已与盖体组件卡锁结合;
图13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蒸汽阀组件与盖体组件的卡锁结合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煲体组件
11:容纳腔
12:烹饪空间
14:内锅
17:加热装置
18:感温组件
20:盖体组件
21:面盖组件
22:衬盖组件
23:面盖阀槽
23A:阀槽底壁/阀槽端壁
23B:阀槽侧壁
24:电热件开口
25:气道开口
26:电热件
28:衬盖通道
29:支撑件
31:第一密封件
33:第三密封件
35:第五密封圈
37:第七密封圈
38:隔热罩
40:蒸汽阀组件
41:蒸汽阀外壳组件
41A: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
41B: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
41E:蒸汽阀腔体
42:阀盖
42A:阀盖端壁/阀盖顶壁
42B:阀盖侧壁
43:阀座
44:阀座本体
45:阀座底壁/阀座端壁
46:阀座侧壁
46A:第一侧壁
46B:第四侧壁
47:阀座凹槽
48:下凹部
49:底壁本体
50:连通部
51:出气口
52:阀座通孔
53:防呆环
54:防呆环缺口
55:导热件凹槽
56:导热件
56A:第一导热部
56B:第二导热部
57:进气管
57A:进气通道
58:进气管入口
59:进气管出口
60:冷凝罩
61:冷凝罩顶壁
62:冷凝罩侧壁
62A:第一环形通道
63:第二顶壁
64:第二侧壁
64A:第二环形通道
65:第三侧壁
66:冷凝罩出气口
67:冷凝罩缺口
68:冷凝挡板
69:防呆凸块
70:盖体连接部
71:第二滑槽
72:第二轴向槽部
73:第二周向槽部
74:第二开口
75:结合凸块
80:阀体连接部
81:第二滑块
82:结合卡套
85:阀盖连接部
86:第一滑块
90:阀座连接部
91:第一滑槽
92:第一轴向槽部
93:第一周向槽部
94:第一开口
100:烹饪器具
DC:周向方向
DC1:第一周向方向
DC2:第二周向方向
DT:接触方向
HC:导热部
WR:冷凝水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申请,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100主要包括煲体组件10和盖体组件20。煲体组件10用于盛放烹饪所需的食材。盖体组件20可开合地连接在煲体组件10的上方,用于盖合煲体组件10。例如,盖体组件20枢转地连接至煲体组件10。煲体组件10可以构造为圆角长方体形状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组件10中设置有内锅14。煲体组件10设置有容纳腔11,内锅14可取出地设置在容纳腔11中。当盖体组件20盖合时,煲体组件10(具体地内锅14)与盖体组件2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12。
如图1所示,煲体组件10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17、控制装置(未示出)和感温组件18。加热装置17设置在容纳腔11的下方,位于内锅14的下方,以对内锅14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控制装置例如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简称MCU),用于实现对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控制。感温组件18用于检测内锅14的温度,其可以设置在容纳腔11的底部中心,或者设置在容纳腔11的侧部。还可以在盖体组件20上设置有顶部测温件(未示出),顶部测温件用于检测烹饪空间12顶部的温度。加热装置17、感温组件18和顶部测温件均电连接至控制装置。感温部件将感测到的温度反馈至控制装置,从而控制装置能够基于温度信息对例如加热装置17等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方向性术语“上”和“下”是基于正立放置的且盖体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的烹饪器具100所确定的那些方向。
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根据本申请的蒸汽阀组件40。蒸汽阀组件40可拆卸地连接至盖体组件20。例如,蒸汽阀组件40沿接触方向DT相对于盖体组件20移动以接近并连接至盖体组件20。优选地,接触方向DT为竖直方向。蒸汽阀组件40至少用于释放烹饪空间12中由于烹饪加热产生的蒸汽。
如图2所示,蒸汽阀组件40包括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冷凝水容纳部WR、出气口51和导热部HC。蒸汽阀组件40构造为允许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和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连通。其中,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用于与烹饪器具100的烹饪空间12连通,以允许烹饪加热产生的蒸汽进入蒸汽阀组件40。冷凝水容纳部WR设置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用于蓄存冷凝水(蒸汽进入蒸汽阀组件40后至少部分散热降温形成冷凝水)。也即,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构造为能蓄存冷凝水。出气口51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连通,用于释放蒸汽。导热部HC与冷凝水容纳部WR连接,用于传导热量以加热冷凝水。
具体地,蒸汽阀组件40包括蒸汽阀外壳组件41和冷凝罩60。蒸汽阀外壳组件41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烹饪器具100的盖体组件20。蒸汽阀外壳组件41围设出蒸汽阀腔体41E。冷凝罩60设置在蒸汽阀腔体41E中,用于将蒸汽阀腔体41E分隔为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和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其中,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位于冷凝罩60的内部,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位于冷凝罩60的外部。冷凝罩60的开口朝向蒸汽阀腔体41E的底部,也即向下。冷凝罩60构造为允许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底部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的底部连通。或者说,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在底部连通。其中,蒸汽阀外壳组件41的用于围设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的部分设置有出气口51(出气口51使得蒸汽阀腔体41E与烹饪器具100的外部环境连通),蒸汽阀外壳组件41的用于围设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部分设置有导热部HC。
烹饪空间12中烹饪产生的蒸汽经由蒸汽阀腔体41E冷凝散热变为冷凝水。优选地,冷凝水容纳部WR设置于蒸汽阀腔体41E的底部。导热部HC也设置于蒸汽阀腔体41E的底部,用于传导热量给冷凝水使其升温转化为水蒸汽。
蒸汽阀外壳组件41围设出相互连通的蒸汽阀腔体41E和进气通道57A。蒸汽阀外壳组件41中形成有进气管57。进气管57包括进气管入口58和进气管出口59。进气通道57A连通进气管入口58和进气管出口59。换句话说,蒸汽阀外壳组件41的进气管57围设出进气通道57A,其两端分别是进气管入口58和进气管出口59。进气管入口58用于连接烹饪器具100盖体组件20以接收烹饪加热产生的蒸汽,进气管出口59用于连接蒸汽阀腔体41E(具体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以使蒸汽进入蒸汽阀腔体41E(也即,蒸汽阀腔体41E和进气通道57A在进气管出口59处连通)。其中,进气管出口59高于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最低点,使得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低于进气管出口59的部分形成冷凝水容纳部WR。
冷凝水容纳部WR具有容积v2。优选地,2ml≤v2≤400ml。或者说,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容积v1为2ml至400ml。例如v1和v2为5ml至80ml。例如v1和v2大于20ml。
盖体组件20还包括电热件26,用于产热。电热件26例如配置为PTC加热器,其与控制装置耦连,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工作。当蒸汽阀组件40连接至盖体组件20时,蒸汽阀组件40的导热部HC接触电热件26,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通过进气通道57A与烹饪空间12连通。电热件26使得蒸汽阀组件40(具体地,蒸汽阀腔体41E)中的冷凝水能够被加热。例如在烹饪过程的保温工序中,控制装置控制电热件26工作,使蒸汽阀腔体41E内的冷凝水沸腾,冷凝水生成的蒸汽再从进气管出口59经进气通道57A和进气管入口58返喷回烹饪空间12中,以实现米饭保湿的目的。根据本申请,烹饪器具100无需设置额外的供水部件,完全利用烹饪用水产生的蒸汽形成的冷凝水产生蒸汽,并且蒸汽阀组件40结构简单,可以在不同的烹饪阶段分别用于释放蒸汽和产生蒸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在蒸汽阀组件40连接至盖体组件20的过程中,导热部HC沿接触方向DT相对于电热件26移动(接近电热件26)并接触电热件26。接触方向DT例如为蒸汽阀组件40的轴向方向。接触方向DT例如垂直于导热部HC的用于接触电热件26的表面。
具体地,如图2所示,盖体组件20包括面盖组件21和衬盖组件22。大体上,面盖组件21形成盖体组件20的外壳,衬盖组件22被面盖组件21从上方覆盖。面盖组件21设置有面盖阀槽23,用于容纳蒸汽阀组件40。衬盖组件22附接至面盖组件21。衬盖组件22包括用于连通烹饪空间12的衬盖通道28。电热件26设置至衬盖组件22。其中,电热件26和衬盖通道28暴露在面盖阀槽23中。当蒸汽阀组件40位于面盖阀槽23中时,蒸汽阀组件40的导热部HC接触电热件26,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通过进气管入口58与衬盖通道28连通。
优选地,面盖阀槽23包括阀槽端壁23A和阀槽侧壁23B。接触方向DT例如为面盖阀槽23的轴向方向。接触方向DT例如垂直于电热件26的用于接触导热部HC的表面。阀槽侧壁23B从阀槽端壁的外周缘沿接触方向DT延伸。例如,接触方向DT为竖直方向,阀槽侧壁23B从阀槽端壁的外周缘向上延伸,因此阀槽端壁23A也可以称为阀槽底壁23A。电热件26和衬盖通道从阀槽端壁23A暴露。
如图2所示,当蒸汽阀组件40位于面盖阀槽23中时,进气管57插入到衬盖通道28中。优选地,衬盖通道28的通道壁设置有第三密封件33,以使进气通道57A(具体地,进气管入口58)与衬盖通道28密封连接。从而,第三密封件33使得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与衬盖通道28密封连接。
优选地,面盖阀槽23(具体地,阀槽端壁23A)设置有用于暴露电热件26的电热件开口24和用于暴露衬盖通道28的气道开口25。当蒸汽阀组件40位于面盖阀槽23中时,蒸汽阀组件40通过电热件开口24接触电热件26,通过气道开口25连接衬盖通道28。其中,面盖组件21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1,第一密封件31附接至电热件开口24以使面盖组件21与衬盖组件22密封接触。第一密封件31例如采用硅胶材料制作。
当蒸汽阀组件40连接至盖体组件20时,导热部HC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电热件26。例如,导热部HC的用于接触电热件26的表面和/或电热件26的用于接触导热部HC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导热材料(例如硅脂),当蒸汽阀组件40连接至盖体组件20时,导热部HC间接接触电热件26。当硬质表面接触时表面之间可能有缝隙,影响传热效率。设置弹性导热材料可以保证二者紧密接触,提高传热效率。
优选地,电热件26位于衬盖组件22的上表面,也即衬盖组件22的用于朝向面盖组件21的一侧。衬盖组件22包括隔热罩38。电热件2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隔热罩38中,使得电热件26与衬盖组件22的其它部件被隔热罩38分隔。从而衬盖组件22的其它部分可以免受高温影响。如图所示,第一密封件31同时还附接至电热件26(例如附接至电热件26的上表面),使得第一密封件31位于电热件26与面盖阀槽23的端壁23A之间。因此,第一密封件31还具有隔热的作用,其使得电热件26与面盖组件21不直接接触,避免面盖组件21受高温影响。
优选地,衬盖组件22包括支撑件29,用于支撑电热件26。如图所示,支撑件29设置有凹槽,通过将电热件26卡接在该凹槽中的方式固定和支撑电热件26。优选地,支撑件29与电热件26的位于隔热罩38之外的部分连接,从而隔热罩38和支撑件29可以共同支撑和固定电热件26。
当蒸汽阀组件40连接至盖体组件20时,导热部HC接触电热件26。优选地,导热部HC位于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最低位置处,从而导热部HC可以与冷凝水充分接触,以快速加热冷凝水。优选地,导热部HC包括金属材料,从而可以提高导热效率。
以下详细介绍根据本申请的蒸汽阀组件40的结构。
如图3至图4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蒸汽阀组件40的蒸汽阀外壳组件41包括阀座43和阀盖42。阀盖42包括阀盖端壁42A和阀盖侧壁42B。阀盖侧壁42B沿阀盖端壁42A的外周缘沿接触方向DT延伸。例如,接触方向DT为竖直方向,阀盖侧壁42B沿阀盖端壁42A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因此,阀盖端壁42A也可以称为阀盖顶壁42A。阀座43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盖体组件20。阀座43包括进气管57和阀座本体44。阀座本体44包括阀座端壁45和从阀座端壁45的外周缘沿接触方向DT延伸的阀座侧壁46。例如,接触方向DT为竖直方向,阀座侧壁46从阀座端壁45的外周缘向上延伸,因此阀座端壁45也可以称为阀座底壁45。阀盖42与阀座侧壁46密封连接,以与阀座本体44围设出蒸汽阀腔体41E。其中,出气口51设置至阀盖42。导热部HC设置至阀座本体44。阀座底壁45也是蒸汽阀腔体41E的底壁,阀盖42形成蒸汽阀腔体41E的顶壁,阀座侧壁46用于形成蒸汽阀腔体41E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阀座侧壁46也即蒸汽阀腔体41E的侧壁。
优选地,除外进气管57的部分,蒸汽阀外壳组件41大体构造为辐射对称的形状,例如由圆柱和/或圆台组成的形状。或者说,阀座本体44大体构造为辐射对称的形状,例如由圆柱和/或圆台组成的形状。优选地,进气管57构造为圆筒状。
优选地,阀盖42在阀座侧壁46的顶部密封连接至阀座侧壁46。例如。阀座侧壁46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的阀盖凹槽47(参见图4),蒸汽阀组件40还包括第七密封圈37,第七密封圈37套设在阀盖凹槽47中,用于接触阀盖42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内表面。第七密封圈37例如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当然,阀盖42与阀座43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密封连接。
优选地,阀盖42可拆卸地连接至阀座43。例如,阀盖42通过螺纹副或卡扣可拆卸地连接至阀座43。
优选地,导热部HC设置至阀座底壁45。例如,整个阀座43、或整个阀座本体44、或整个阀座底壁45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其他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以形成导热部HC。
或者,蒸汽阀组件40还包括形成导热部HC的导热件56。导热件56密封连接至蒸汽阀腔体41E。当蒸汽阀组件40连接至盖体组件20时,导热件56与盖体组件20的电热件26接触,从而加热蒸汽阀腔体41E中的冷凝水。优选地,导热件56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例如,阀座本体44设置有阀座通孔52,导热件56延伸穿过阀座通孔52并沿周向与阀座通孔52密封连接,从而导热件56的一端用于接触电热件26,另一端用于接触蒸汽阀腔体41E中的冷凝水。
优选地,阀座通孔52设置至阀座底壁45。优选地,阀座底壁45包括底壁本体49和下凹部48。其中阀座侧壁46连接至底壁本体49的外周。下凹部48从底壁本体49向下凹陷。优选地,阀座通孔52设置至下凹部48。
优选地,如图3所示,导热件56的外周表面设置有导热件凹槽55,蒸汽阀组件40还包括第五密封圈35,第五密封圈35套设在导热件凹槽55中,用于接触阀座通孔52的内表面。第五密封圈35例如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第五密封圈35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阀座通孔52受高温后变形。当然,导热件56与阀座通孔52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密封连接。
优选地,导热件56的上表面低于底壁本体49的上表面。从而冷凝水容纳部WR中的冷凝水可以没过导热件56,使得导热件56与冷凝水充分接触,有利于提高导热效率。
冷凝罩60包括冷凝罩顶壁61和从冷凝罩顶壁61的外周向下延伸的冷凝罩侧壁62。阀座底壁45支撑冷凝罩侧壁62,使得冷凝罩顶壁61、冷凝罩侧壁62和阀座底壁45围设出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
本申请将蒸汽阀腔体41E分隔为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和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的目的,是使当为蒸汽阀腔体41E加热时,使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的冷凝水产生的蒸汽尽量不朝向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流动(也就不会从出气口51流失),从而可以通过进气管出口59返喷回烹饪空间12中,这样能够保证烹饪空间12中获得足够的保湿蒸汽。
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冷凝罩60的底部设置有允许流体通过的连通部50,或者说冷凝罩侧壁62的远离冷凝罩顶壁61的一端设置有允许流体通过的连通部50,使得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底部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的底部连通,或者说使得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在底部连通。当蒸汽阀腔体41E中储存有冷凝水时,冷凝水会没过连通部50,也即使得连通部50被水密封。此时,冷凝水生成的蒸汽如果要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就必须克服水密封的阻力。可以理解的,水密封造成的阻力大于蒸汽从进气管出口59排出的阻力,因此绝大部分蒸汽会从进气管出口59排出,而不会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
在烹饪加热的过程中,烹饪空间12中的烹饪用水产生的蒸汽(以下简称烹饪蒸汽)的量远大于冷凝水产生的蒸汽(以下简称保湿蒸汽)的量。大量的烹饪蒸汽被集中至相对狭窄的进气通道57A,使得烹饪蒸汽的压力增加。大量的、且高压的烹饪蒸汽有能力克服水密封的阻力,因而可以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并得到排放,而不会导致安全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的方式设计适宜的水密封阻力,使烹饪蒸汽可以克服水密封阻力,而保湿蒸汽不能克服水密封阻力。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连通部50可以构造为冷凝罩60的底部的至少一个开口。例如,每一个开口具有高度b和沿周向的长度a。或者,连通部50也可以构造为冷凝罩60的底部的至少一个通孔。
优选地,连通部50的最上沿与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底面的距离为0.3至3mm。进一步优选地,连通部50的最上沿与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底面的距离为0.5至1.5mm。优选地,连通部50的截面积为进气管出口59的截面积的10%至300%。进一步优选地,连通部50的截面积为进气管出口59的截面积的90%至150%。此处,进气管出口59的截面积是指,进气管出口59的在垂直于蒸汽流动方向的截面中的截面积。连通部50的截面积为全部开口和/通孔的截面积的和。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一个开口的截面积为a与b的乘积,如果冷凝罩60设置有N个这样的开口,则连通部50的截面积为N·a·b。
优选地,冷凝罩顶壁61的中心部分高于冷凝罩顶壁61的外周部分。例如,在冷凝罩60的竖直方向的剖面中,冷凝罩顶壁61为上凸的三角形、梯形、弧形等。这样,有利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中的冷凝水回流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
如图3所示,为了使进入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烹饪蒸汽尽量多地形成冷凝水,蒸汽阀组件40还包括至少一个冷凝挡板68,冷凝挡板68设置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冷凝挡板68构造为允许蒸汽从进气管出口59进入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而后再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也即冷凝挡板68不影响从进气管出口59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的蒸汽通路的连通性,而只是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的局部位置阻挡蒸汽。从而,冷凝挡板68起到散热冷凝的作用,使得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的蒸汽更多地形成冷凝水。
优选地,冷凝罩60包括至少一个冷凝挡板68,冷凝挡板68设置在冷凝罩顶壁61的下表面并沿竖直方向延伸。优选地,冷凝罩60包括多个冷凝挡板68。多个冷凝挡板68例如构造为相互套叠(嵌套)的筒。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冷凝挡板68构造为相互套叠的同心圆筒。
优选地,冷凝罩60构造为辐射对称的形状。
为了使烹饪蒸汽尽量多地形成冷凝水,如图3至图5所示,冷凝罩60还包括第二顶壁63和第二侧壁64。第二顶壁63构造为环形。第二顶壁63的内周缘连接至冷凝罩侧壁62,第二顶壁63的外周缘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外部沿冷凝罩60的径向方向与第二顶壁63的内周缘间隔开。第二侧壁64从第二顶壁63的外周缘向下延伸以形成筒状结构。第二侧壁64的底部边缘不低于冷凝罩侧壁62的底部边缘。其中,第二顶壁63设置有冷凝罩出气口66(参见图5)。
这样,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外部(也即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中),在冷凝罩侧壁62和第二侧壁64之间形成了一个环形的通道。烹饪蒸汽从连通部50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时,首先进入该环形通道。在该环形通道中,烹饪蒸汽被进一步散热(烹饪蒸汽接触第二侧壁64,第二侧壁64用于增加散热面积),从而有利于产生更多的冷凝水。该环形通道中的蒸汽通过冷凝罩出气口66进入位于冷凝罩60的上方的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中,然后从出气口51排出。
优选地,第二侧壁64与阀座侧壁46的沿径向方向的间隙为0.1mm至0.3mm。
优选地,冷凝罩6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侧壁65。该至少一个第三侧壁65构造为筒状,其连接至第二顶壁63并从第二顶壁63向下延伸。第三侧壁65的底部边缘不低于冷凝罩侧壁62的底部边缘。第三侧壁65沿径向方向位于冷凝罩出气口66的内侧,也即,第三侧壁65沿径向方向位于冷凝罩侧壁62和第二侧壁64之间。其中,每一个第三侧壁65设置有冷凝罩缺口67(参见图5)。冷凝罩侧壁62、全部第三侧壁65和第二侧壁64沿径向方向间隔开。
这样,在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外部,在冷凝罩侧壁62和第二侧壁64之间形成了多个沿径向方向排列的环形通道。可以理解的,与第二侧壁64的作用一样,第三侧壁65也用于增加散热面积,从而可以使更多的烹饪蒸汽转化为冷凝水。
优选地,冷凝罩出气口66与距离第二侧壁64最近的第三侧壁65的冷凝罩缺口67沿冷凝罩60的周向方向相差180度,两个相邻的第三侧壁65的冷凝罩缺口67沿冷凝罩60的周向方向相差180度。也即,相邻的环形通道的出口沿冷凝罩60的周向方向相差180度。这样,迫使进入相对靠内的环形通道的烹饪蒸汽分别向通道的两边流动,两股汽流各自经过半圈通道后才能进入下一层相对靠外的环形通道,从而使烹饪蒸汽与通道壁充分接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冷凝水。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冷凝罩60包括一个第三侧壁65。该一个第三侧壁65的底部边缘高于冷凝罩侧壁62的底部边缘、低于第二侧壁64的底部边缘。阀座侧壁4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46A和第四侧壁46B。其中,第一侧壁46A连接至阀座底壁,第四侧壁46B位于第一侧壁46A的上方并沿径向方向位于第一侧壁46A的外侧。该一个第三侧壁65的下部沿径向方向位于第一侧壁46A的内侧并沿径向方向与第一侧壁46A具有第一间隙。第二侧壁64位于第一侧壁46A的上方并沿径向方向位于第一侧壁46A的外侧。
优选地,第三侧壁65的下部沿径向方向与第一侧壁46A的第一间隙为0.1mm至0.3mm。
在该实施方式中,冷凝罩侧壁62与第三侧壁65之间形成第一环形通道62A,第三侧壁65与第二侧壁64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通道64A。第一侧壁46A协助形成第一环形通道62A与第二环形通道64A之间的隔断,也即第三侧壁65与第一侧壁46A在竖直方向形成接续的效果,使第一环形通道62A与第二环形通道64A基本只能通过该一个第三侧壁65的冷凝罩缺口67连通。
优选地,冷凝罩出气口66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连通部50的截面积,冷凝罩缺口67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连通部50的截面积。这里,连通部50的截面积是指用于形成连通部50的全部开口和/或通孔的截面积的总和。如前所述,连通部50的截面积是针对保湿蒸汽和烹饪蒸汽的能力而设定。冷凝罩出气口66和冷凝罩缺口67在蒸汽流动路径上位于连通部50的下游,其可以不用于对保湿蒸汽的流动形成额外阻力(其截面积不必要小于连通部50的截面积),也即使得蒸汽从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的阻力完全由连通部50的大小决定,从而可以简化设计过程。
优选地,第四侧壁46B的最底部高于第一侧壁46A的最顶部不超过2mm。
如图6所示,烹饪蒸汽经由进气管入口58→进气通道57A→进气管出口59→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第一环形通道62A→第二环形通道64A→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出气口51的路径从烹饪空间12排放。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和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中的挡板用于形成足够冷凝水。冷凝水加热形成的保湿蒸汽不易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41B,因此会经由进气管出口59→进气通道57A→进气管入口58的路径返喷回烹饪空间12中。
优选地,导热件56可拆卸地连接至阀座43。例如,如图3所示,导热件56包括第一导热部56A和第二导热部56B,第一导热部56A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二导热部56B。优选地,第一导热部56A与第二导热部56B通过螺纹副连接。例如,第一导热部56A与第二导热部56B分别设置有匹配的内螺纹和外螺纹,从而第一导热部56A与第二导热部56B可旋拧连接。或者,第一导热部56A与第二导热部56B均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通过用同一个螺栓连接二者的对应的螺纹孔将二者连接。或者,第一导热部56A与第二导热部56B中的一个设置有通孔,另一个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将同一个螺栓从该通孔穿过后再穿入该螺纹孔,也可以将第一导热部56A与第二导热部56B连接。
当导热部安装至阀座43时,第一导热部56A的至少部分位于阀座43的外部(也即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外部)以用于接触发热源(例如电热件26),第二导热部56B的至少部分位于阀座43的内部(也即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的内部)以将热量传递给冷凝水。第一导热部56A的位于阀座43的外部的部分中的至少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阀座通孔52的孔径,第二导热部56B的位于阀座43的内部的部分中的至少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阀座通孔52的孔径,从而在导热件56的外周表面形成导热件凹槽55。导热件凹槽55用于容纳第五密封圈35,同时也用于包围阀座通孔52处的阀座底壁45,使导热件56不会从阀座43脱离。安装导热件56时,将第一导热部56A和第二导热部56B分别从阀座通孔52的两侧沿轴线插入阀座通孔52中,然后再将第一导热部56A和第二导热部56B连接牢固。
为使蒸汽阀腔体41E中的冷凝水能快速升温,如图7所示,优选地,导热部HC的面积S1不小于20mm2。例如,导热件56的上表面的面积不小于20mm2。优选地,在蒸汽阀组件40的沿蒸汽阀组件40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中,导热部HC的面积S1与阀座侧壁46的下边缘所围设出的区域的面积S2的比为10%至90%。例如,在蒸汽阀组件40的沿蒸汽阀组件40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中,导热件56的上表面的面积与阀座侧壁46的下边缘所围设出的区域的面积S2的比为10%至90%。进一步优选地,在蒸汽阀组件40的沿蒸汽阀组件40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中,导热部HC的面积S1与阀座侧壁46的下边缘所围设出的区域的面积S2的比为30%至70%。例如,在蒸汽阀组件40的沿蒸汽阀组件40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中,导热件56的上表面的面积与阀座侧壁46的下边缘所围设出的区域的面积S2的比为30%至70%。此处,阀座侧壁46的下边缘所围设出的区域的面积S2基本可以理解为包含面积S1。
可以理解的,烹饪蒸汽进入蒸汽阀腔体41E中时,会携带泡沫、米汤等成分,这会导致蒸汽阀腔体41E内部积存异物。优选地,如图4所示,蒸汽阀组件40配置为由阀盖42、冷凝罩60、第七密封圈37、阀座43、第二导热部56B、第五密封圈35和第一导热部56A等部件可拆卸地组装而成。用户可以容易地将蒸汽阀组件40解体和组装,从而可以清洗蒸汽阀组件40。
如图5和图7所示,冷凝罩侧壁62设置有防呆凸块69。阀座43设置有防呆环53。防呆环53例如设置至阀座侧壁46或者底壁本体49。防呆环53设置有防呆环缺口54。防呆环缺口54用于容纳防呆凸块69。组装蒸汽阀组件40时,用户需要将防呆凸块69对准防呆环缺口54才能将冷凝罩60放入阀座43中。防呆凸块69进入防呆环缺口54后,防呆环53可以限制冷凝罩60相对于阀座43转动。
为使阀盖42与阀座43牢固连接,如图8所示,阀盖42包括至少一个阀盖连接部85,如图9所示,阀座43包括至少一个阀座连接部90。阀盖连接部85与阀座连接部90对应设置。阀盖连接部85可拆卸地连接至阀座连接部90,以使阀盖42可拆卸地连接至阀座43。
优选地,阀盖42包括至少两个(例如3个或4个)阀盖连接部85,阀座43包括至少两个(例如3个或4个)阀座连接部90。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阀座连接部90与阀盖连接部85中的一个为第一滑块86,阀座连接部90与阀盖连接部85中的另一个为第一滑槽91,用于容纳第一滑块86。蒸汽阀组件40构造为使得第一滑块86在第一滑槽91中相对于第一滑槽91可移动。第一滑槽91包括沿接触方向DT延伸的第一轴向槽部92和沿周向方向DC延伸的第一周向槽部93。其中,周向方向DC垂直于接触方向。第一轴向槽部92部包括第一开口94,用于使第一滑块86进入第一滑槽91,第一周向槽部93连接至第一轴向槽部92的与第一开口94相反的一端。这样,先使第一滑块86沿接触方向DT进入第一轴向槽部92,然后使阀座43相对于阀盖42沿周向方向DC旋转,使第一滑块86进入第一周向槽部93,即可将阀座43与阀盖42连接。
优选地,阀盖侧壁42B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滑块86,阀座侧壁46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91。
可以理解的,阀盖42与阀座4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使蒸汽阀组件40与盖体组件20牢固连接,如图8所示,蒸汽阀组件40包括至少一个阀体连接部80,如图10所示,盖体组件20包括至少一个盖体连接部70。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对应设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盖体连接部70。当蒸汽阀组件40连接至盖体组件20时,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相互结合(例如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相互卡锁),使得导热部HC与电热件26接触,以通过接触实现良好的热传导效果。
优选地,盖体连接部70设置至面盖阀槽23。
优选地,烹饪器具100包括至少两个(例如3个或4个)盖体连接部70和至少两个阀体连接部80(例如3个或4个)。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10所示,盖体连接部70设置至阀槽侧壁23B,阀体连接部80设置至阀盖侧壁42B。例如,盖体连接部70设置至阀槽侧壁23B的内表面,阀体连接部80设置至阀盖侧壁42B的外表面。盖体连接部70与阀体连接部80中的一个为第二滑块81。盖体连接部70与阀体连接部80中的另一个为第二滑槽71,用于容纳第二滑块81。烹饪器具100构造为使得第二滑块81在第二滑槽71中相对于第二滑槽71可移动。第二滑槽71包括沿接触方向DT延伸的第二轴向槽部72和沿周向方向DC延伸的第二周向槽部73。周向方向DC垂直于接触方向DT。第二轴向槽部72包括第二开口74,用于使第二滑块81进入第二滑槽71。第二周向槽部73连接至第二轴向槽部72的与第二开口74相反的一端。这样,先使第二滑块81沿接触方向DT进入第二轴向槽部72,然后使蒸汽阀组件40相对于盖体组件20沿周向方向DC旋转,使第二滑块81进入第二周向槽部73,即可将蒸汽阀组件40与盖体组件20连接。
优选地,在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结合的过程中,阀体连接部80至少沿接触方向DT相对于盖体连接部70移动,以使导热部HC与电热件26沿彼此接近的方向更加紧密地接触,以实现良好热接触。或者说,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在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结合之前,导热部HC与电热件26之间沿接触方向DT具有第一距离d1;在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结合之后,导热部HC与电热件26之间沿接触方向DT具有第二距离d2,第一距离d1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d2。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的结合,不仅使蒸汽阀组件40与盖体组件20牢固连接,还有助于使导热部HC与电热件26更加紧密地接触,以保证传热效率。
例如,阀盖侧壁42B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滑块81,阀槽侧壁23B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滑槽71。如图10所示,在烹饪器具100的沿垂直于接触方向DT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第二周向槽部73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接触方向DT的方向倾斜,使得第二周向槽部73连接至第二轴向槽部72的一端比第二周向槽部73的远离第二轴向槽部72的一端距离电热件26更远。从而,在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结合的过程中,第二滑块81在第二周向槽部73中运动的过程中还沿接触方向DT接近电热件26,使得整个蒸汽阀组件40(包括导热部HC)与电热件26更加紧密地接触。
或者,可以理解的,阀盖侧壁42B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滑槽71,阀槽侧壁23B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滑块81。在烹饪器具100的沿垂直于接触方向DT的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第二周向槽部73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接触方向DT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倾斜,使得第二周向槽部73连接至第二轴向槽部72的一端比第二周向槽部73的远离第二轴向槽部72的一端距离导热部HC更远。
在烹饪器具100的沿垂直于接触方向DT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第二周向槽部73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接触方向DT的方向具有第三角度β。优选地,0°<β<90°。更优选地,3°≤β≤45°。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周向槽部93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轴向槽部92(具体地,第一轴向槽部92的与第一开口94相反的一端),第一周向槽部93的另一端为盲端,第一周向槽部93的两端沿周向方向DC间隔第一角度α1。第二周向槽部7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轴向槽部72(具体地,第二轴向槽部72的与第二开口74相反的一端),第二周向槽部73的另一端为盲端,第二周向槽部73的两端沿周向方向DC间隔第二角度α2。
如前所述,阀盖42与阀座43也通过滑块在滑槽中沿周向旋转的方式相连接。当将蒸汽阀组件40卡锁在盖体组件20上时,阀盖42相对于盖体组件20旋转,而阀座43由于进气管57和导热部HC已进入阀槽底壁23A中相应的开口中而不能相对于盖体组件20旋转,这样,阀盖42就会相对于阀座43旋转。为了使已连接好的阀盖42与阀座43不会分离,烹饪器具100构造为使第一角度α1大于第二角度α2。优选地,α1>1.5α2。
例如,图11所示为蒸汽阀组件40刚刚放入面盖阀槽23中的状态,其中阀盖42与阀座43已拧紧,也即第一滑块86在第一周向槽部93中已旋转完第一角度α1。图11所示为蒸汽阀组件40已于盖体组件20卡座的状态,其中第二滑块81在第二周向槽部73中已旋转完第二角度α2。由于第一角度α1大于第二角度α2,在图11中,第一滑块86仍在第一周向槽部93中,阀盖42未脱离阀座43。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周向方向DC为双向的方向,其包括第一周向方向DC1和与第一周向方向DC1相反的第二周向方向DC2。例如,第一周向方向DC1和第二周向方向DC2中的一个为顺时针方向,第一周向方向DC1和第二周向方向DC2中的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无论第一周向槽部93的盲端沿第一周向方向DC1与第一轴向槽部92间隔第一角度α1、还是沿第二周向方向DC2与第一轴向槽部92间隔第一角度α1,也无论第二周向槽部73的盲端沿第一周向方向DC1与第二轴向槽部72间隔第二角度α2、还是沿第二周向方向DC2与第二轴向槽部72间隔第二角度α2,只要第一角度α1大于第二角度α2,在安装蒸汽阀组件40时,用户都可以先将蒸汽阀组件40组装好再将其完整地安装至盖体组件20,或者在拆卸蒸汽阀组件40时,用户可以先将蒸汽阀组件40完整地从盖体组件20取下,再将蒸汽阀组件40拆解为图4所示的多个部件。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阀槽侧壁23B沿接触方向DT(例如竖直方向)延伸超出面盖组件21的表面(例如上表面)。从而,盖体连接部70可以设置至阀槽侧壁23B的外表面。阀体连接部80也设置至阀盖侧壁42B的外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盖体连接部70与阀体连接部80中的一个为结合凸块75,盖体连接部70与阀体连接部80中的另一个为结合卡套82,用于套住结合凸块75。例如,阀盖侧壁42B设置有结合卡套82,阀槽侧壁23B设置有结合凸块75。
如图所示,结合卡套82构造为C形,当结合卡套82套住结合凸块75时,结合卡套82将结合凸块75卡嵌在该C形所包围的空间内。或者,结合卡套82也可以构造为环形,当结合卡套82套住结合凸块75时,结合卡套82将结合凸块75卡嵌在该环形中间的孔中。例如,该环形的结合卡套82可以围绕垂直于接触方向DT的轴线旋转,该环形的结合卡套82通过旋转的方式套住结合凸块75,也通过旋转的方式释放结合凸块75。
当结合卡套82设置在阀盖侧壁42B、结合凸块75设置在阀槽侧壁23B时,结合卡套82与结合凸块75结合时,结合卡套82高于结合凸块75,结合卡套82接触结合凸块75的下表面。或者说,当结合卡套82设置在阀盖侧壁42B、结合凸块75设置在阀槽侧壁23B时,结合卡套82与结合凸块75结合时,结合卡套82沿接触方向DT比结合凸块75距离电热件26更远,结合卡套82接触结合凸块75的沿接触方向DT的靠近电热件26的表面。
当结合卡套82设置在阀槽侧壁23B、结合凸块75设置在阀盖侧壁42B时,结合卡套82与结合凸块75结合时,结合卡套82低于于结合凸块75,结合卡套82接触结合凸块75的上表面。或者说,当结合卡套82设置在阀槽侧壁23B、结合凸块75设置在阀盖侧壁42B时,结合卡套82与结合凸块75结合时,结合卡套82沿接触方向DT比结合凸块75距离电热件26更近,结合卡套82接触结合凸块75的沿接触方向DT的远离近电热件26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当结合卡套82套住(卡锁)结合凸块75时,结合卡套82和结合凸块75均发生了弹性变形,从而结合卡套82与结合凸块75可以相互锁紧。可以理解的,该弹性变形的方向为接触方向DT。也即,在阀体连接部80与盖体连接部70结合的过程中,阀体连接部80至少沿接触方向DT相对于盖体连接部70移动,以使导热部HC与电热件26实现良好热接触。
根据本申请,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组件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相互结合,使得蒸汽阀组件与盖体组件牢固连接,从而保证蒸汽阀组件的导热部与盖体组件的电热件良好热接触。
如前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41A中的冷凝水用于在烹饪过程的保温工序中形成保湿蒸汽。因此,烹饪器具100构造为,在烹饪过程的保温工序中,控制装置控制电热件26产热。优选地,电热件26的产热功率为20W至500W。更优选地,电热件26的产热功率为100W至300W。
优选地,控制装置配置为,在保温工序中,以第一周期(例如30分钟)控制电热件26产热。其中,第一周期的时长包括第一时长(例如20分钟)和在第一时长之后的第二时长(例如10分钟)。控制装置控制电热件26在第二时长内产热,在第一时长内不产热。也即,电热件26以30分钟(第一周期)为工作周期,在同一个工作周期中,工作10分钟(第二时长)、停止工作20分钟(第一时长)。
优选地,第二时长(例如10分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周期(例如1分钟)。第二周期的时长(例如1分钟)包括第三时长(例如20秒钟)和在第三时长之后的第四时长(例如40秒钟)。控制装置配置为,在第二时长内,控制装置控制电热件26在第三时长内产热,在第四时长内不产热。也即,在第二时长内,电热件26为断续加热,断续加热的工作周期为1分钟(第二周期),在该1分钟内工作20秒钟(第三时长)、停止工作40秒钟(第四时长)。
根据本申请,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组件能够将烹饪产生的蒸汽(烹饪蒸汽)排出,同时其与锅盖组件的电热件接触,使得其内的由烹饪蒸汽形成的冷凝水能够重新变为蒸汽(保湿蒸汽)返喷回烹饪空间。因此,根据本申请,烹饪器具通过同一个蒸汽阀组件实现排放蒸汽功能与米饭保湿功能二合一,降低了烹饪器具的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当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在底部连通时,蒸汽阀腔体中的冷凝水会没过连通部,使得保湿蒸汽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阻力增大,有利于保湿蒸汽反喷回烹饪空间中。
上述的所有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流程、步骤仅是示例。除非发生不利的效果,否则可以按与上述流程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各种处理操作。上述流程的步骤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合并或删减。
在理解本申请的范围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派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词。
这里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的构造;通过将元件固定到中间构件上,中间构件转而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上的构造;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是一体,即一个元件基本上是另一个元件的一部分的构造。该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例如“连接”“联接”“耦合”“安装”“粘合”“固定”及其衍生词。最后,这里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修改术语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着改变的偏差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申请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申请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27)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组件,用于盛放烹饪所需的食材;
盖体组件,用于盖合所述煲体组件,当所述盖体组件盖合时,所述煲体组件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电热件,和
至少一个盖体连接部;和
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包括:
蒸汽阀腔体,所述烹饪空间烹饪产生的蒸汽经由所述蒸汽阀腔体而至少部分冷凝为冷凝水,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容纳部,
导热部,设置于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底部,用于传导热量给所述冷凝水而使其转化为水蒸汽,和
至少一个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对应设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连接部,
其中,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时,所述蒸汽阀腔体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所述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相互结合使得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热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时,所述导热部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电热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的用于接触所述电热件的表面和/或所述电热件的用于接触所述导热部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导热材料,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时,所述导热部间接接触所述电热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在所述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结合之前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热件之间沿接触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在所述阀体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连接部结合之后所述导热部与所述电热件之间沿所述接触方向的距离,其中所述接触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热部的用于接触所述电热件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面盖组件,所述面盖组件设置有面盖阀槽,用于容纳所述蒸汽阀组件,所述面盖阀槽设置有所述盖体连接部;和
衬盖组件,所述衬盖组件附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所述衬盖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烹饪空间的衬盖通道,所述电热件设置至所述衬盖组件,
其中,所述电热件和所述衬盖通道暴露在所述面盖阀槽中,当所述蒸汽阀组件位于所述面盖阀槽中时,所述导热部接触所述电热件,所述蒸汽阀腔体与所述衬盖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阀槽包括阀槽端壁和阀槽侧壁,所述阀槽侧壁从所述阀槽端壁的外周缘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
所述电热件和所述衬盖通道从所述阀槽端壁暴露,
所述盖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槽侧壁,
其中所述接触方向为所述面盖阀槽的轴向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组件包括:
阀座,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烹饪器具;
阀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并与所述阀座围设出所述蒸汽阀腔体;和
出气口,设置至所述阀盖,所述蒸汽阀腔体经由所述出气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所述导热部设置至所述阀座,所述接触方向还为所述蒸汽阀组件的轴向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包括阀座端壁和从所述阀座端壁的外周缘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的阀座侧壁,其中,所述导热部设置至所述阀座端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盖包括阀盖端壁和阀盖侧壁,所述阀盖侧壁沿所述阀盖端壁的外周缘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
所述阀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盖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包括至少一个阀盖连接部,所述阀座包括至少一个阀座连接部,所述阀盖连接部与所述阀座连接部对应设置,所述阀盖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连接部,以使所述阀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包括至少两个阀盖连接部,所述阀座包括至少两个阀座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连接部与所述阀盖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一滑块;
所述阀座连接部与所述阀盖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一滑槽,所述蒸汽阀组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槽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可移动;
所述第一滑槽包括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向槽部和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槽部,所述第一轴向槽部包括第一开口,用于使所述第一滑块进入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轴向槽部的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反的一端,
其中,所述周向方向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盖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块,
所述阀座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一滑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滑块,所述多个第一滑块的尺寸不完全相同,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的尺寸相匹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槽侧壁的内表面,所述阀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二滑块;
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滑槽,所述烹饪器具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槽中相对于所述第二滑槽可移动;
所述第二滑槽包括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向槽部和沿所述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周向槽部,所述第二轴向槽部包括第二开口,用于使所述第二滑块进入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反的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块,所述阀槽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烹饪器具的沿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二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比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距离所述电热件更远;或者
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槽,所述阀槽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烹饪器具的沿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二周向槽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比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轴向槽部的一端距离所述导热部更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烹饪器具的沿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投影的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接触方向的方向具有第三角度β,其中0°<β<9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3°≤β≤45°。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向槽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轴向槽部,所述第一周向槽部的另一端沿所述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轴向槽部间隔第一角度α1,
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轴向槽部,所述第二周向槽部的另一端沿所述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轴向槽部间隔第二角度α2,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α1大于所述第二角度α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α1>1.5α2。
22.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槽侧壁沿所述接触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面盖组件的表面;
所述盖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槽侧壁的外表面,所述阀体连接部设置至所述阀盖侧壁的外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一个为结合凸块,
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阀体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结合卡套,用于套住所述结合凸块。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盖侧壁设置有所述结合卡套,
所述阀座侧壁设置有所述结合凸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卡套构造为C形或环形。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盖体连接部和至少两个所述阀体连接部。
27.根据权利要求4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方向为竖直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88565.8U CN218889541U (zh) | 2022-11-08 | 2022-11-08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88565.8U CN218889541U (zh) | 2022-11-08 | 2022-11-08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9541U true CN218889541U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600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88565.8U Active CN218889541U (zh) | 2022-11-08 | 2022-11-08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9541U (zh) |
-
2022
- 2022-11-08 CN CN202222988565.8U patent/CN2188895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04165B (zh) | 用于流体的加热装置 | |
US5941077A (en) | Chill-hot buffet serving tray | |
TW200809477A (en) | Integrated fluid pump and radiator reservoir | |
EP3690345A1 (en) | Heat exchange cell for a heating boiler | |
US20220373275A1 (en) | Modular fluid heat exchange systems | |
US8371040B2 (en) | Cover for a clothes drye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888954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922327U (zh) | 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 |
AU2020205360B2 (en) | Cap and water-hea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19048116U (zh) | 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9899083U (zh) | 一种带有双对流散热风道的拉门 | |
CN218942953U (zh) | 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 |
KR101875136B1 (ko) | 전기조리기 | |
EP3112772B1 (en) | Fan device with a preheat circulation channel | |
CN211704261U (zh) | 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 |
CN218960542U (zh) | 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111110022A (zh) | 一种盖体结构和烹饪装置 | |
US20160377321A1 (en) | Fan Device with a Preheat Circulation Channel | |
CN111110023A (zh) | 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 |
CN211833934U (zh) | 一种盖体结构和烹饪装置 | |
CN113455923A (zh) |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 |
RU2810047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 |
CN218128166U (zh) | 烹饪设备 | |
CN218164992U (zh) | 烹饪设备 | |
CN220494803U (zh) |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