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8730U -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8730U
CN218888730U CN202222901713.8U CN202222901713U CN218888730U CN 218888730 U CN218888730 U CN 218888730U CN 202222901713 U CN202222901713 U CN 202222901713U CN 218888730 U CN218888730 U CN 218888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iron
iron plate
heat
double
gener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17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庆杰
郑文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i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nghuo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nghuo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nghuo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17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8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8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8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它包括第一铸铁板、第二铸铁板和发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铸铁板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发热管设于第一铸铁板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发热管的两端伸出第一铸铁板、第二铸铁板。本实用新型双面铸铁发热体减少发热管与外界直接接触,储热效果更好,发热效果更。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铁发热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铸铁发热体都是单面铸铁发热体,发热管的一面裸露,发热管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导致铸铁发热体的储热效果差、发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热效果好、发热效率高的双面铸铁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包括第一铸铁板、第二铸铁板和发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铸铁板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发热管设于第一铸铁板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发热管的两端伸出第一铸铁板、第二铸铁板。本实用新型双面铸铁发热体减少发热管与外界直接接触,储热效果更好,发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铸铁板的内表面对应发热管的位置设有上安装凹槽,所述第二铸铁板内表面对应发热管的位置设有下安装凹槽,所述发热管的管壁底部卡紧在下安装凹槽内, 所述上安装凹槽覆盖发热管的管壁顶部。
所述第一铸铁板的外表面设有上散热凸筋,所述第二铸铁板的外表面设有下散热凸筋。
所述第一铸铁板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上散热凸筋,所述第二铸铁板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下散热凸筋。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支架与第一铸铁板或第二铸铁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第一铸铁板上、第二铸铁板以及发热体支架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所述连接螺栓依次向下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并与连接螺母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被压紧在第一铸铁板、第二铸铁板内,装配更牢固,本实用新型双面铸铁发热体减少发热管与外界直接接触,储热效果更好,发热效果更好。
(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散热凸筋和下散热凸筋对热量对流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面铸铁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面铸铁发热体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面铸铁发热体的另一的分解图(省略发热体支架、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面铸铁发热体的第三分解图(省略发热体支架、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包括第一铸铁板1、第二铸铁板2、发热管3、发热体支架4、连接螺栓5和连接螺母,所述第一铸铁板1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2的内表面上下贴合,所述发热管3设于第一铸铁板1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2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发热管3的两端伸出第一铸铁板1、第二铸铁板2。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铸铁板1的内表面对应发热管3的位置设有上安装凹槽10,所述第二铸铁板2对应发热管3的位置设有下安装凹槽20内,所述发热管的管壁底部卡紧在下安装凹槽内, 所述上安装凹槽覆盖发热管的管壁顶部。
所述第一铸铁板1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上散热凸筋11,所述第二铸铁板2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下散热凸筋21。
所述发热体支架4与第一铸铁板1或第二铸铁板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铸铁板1上、第二铸铁板2以及发热体支架4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22以及第三连接孔41,所述连接螺栓依次向下穿过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22以及第三连接孔41并与连接螺母螺纹。

Claims (6)

1.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包括第一铸铁板(1)、第二铸铁板(2)和发热管(3),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铸铁板(1)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2)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发热管(3)设于第一铸铁板(1)的内表面和第二铸铁板(2)的内表面之间,所述发热管(3)的两端伸出第一铸铁板(1)、第二铸铁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铸铁发热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铸铁板(1)的内表面对应发热管(3)的位置设有上安装凹槽(10),所述第二铸铁板(2)内表面对应发热管(3)的位置设有下安装凹槽(20),所述发热管(3)的管壁底部卡紧在下安装凹槽(20)内, 所述上安装凹槽(10)覆盖发热管(3)的管壁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铸铁发热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铸铁板(1)的外表面设有上散热凸筋(11),所述第二铸铁板(2)的外表面设有下散热凸筋(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面铸铁发热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铸铁板(1)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上散热凸筋(11),所述第二铸铁板(2)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条所述下散热凸筋(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铸铁发热体,其特征是,还包括发热体支架(4),所述发热体支架(4)与第一铸铁板(1)或第二铸铁板(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双面铸铁发热体,其特征是,还包括连接螺栓(5)和连接螺母,所述第一铸铁板(1)上、第二铸铁板(2)以及发热体支架(4)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22)以及第三连接孔(41),所述连接螺栓(5)依次向下穿过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22)以及第三连接孔(41)并与连接螺母螺纹。
CN202222901713.8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Active CN218888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713.8U CN21888873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713.8U CN21888873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8730U true CN218888730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6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1713.8U Active CN21888873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8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93359Y (zh) 散热装置及其基座
CN218888730U (zh) 一种双面铸铁发热体
CN100562235C (zh) 散热装置
CN210406055U (zh)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风电集控中心机柜
CN202979546U (zh) 一种双面散热器
CN205305327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电源模块的紧固散热结构
CN101363595B (zh) Led灯具
CN201344396Y (zh) 新型led灯管
CN210928430U (zh) 一种光伏用逆变器散热装置
CN210432279U (zh) 一种新型安插式散热片
CN217455325U (zh) 一种用于热转印的新型发热板
CN220755321U (zh) 一种散热鳍片结构
CN212752802U (zh) 一种智能自动化设备控制器壳体
CN210579827U (zh) 一种ptc发热体固定装置
CN210610167U (zh) 一种铝制组合式散热片
CN201141578Y (zh) Led灯具导热结构及其散热装置
CN213840858U (zh) 一种高导热环保型散热器底板
CN218103954U (zh) 高效散热的散热器
CN216957757U (zh) 一种腰带底部加强筋的散热电容铝壳
CN215637103U (zh) 一种锅炉节能减排节能器
CN21560024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铝电解电容器
CN20411776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变压器散热盒
CN216860989U (zh) 一种数字印刷用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印刷电路板
CN219914740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管座
CN212430494U (zh) 一种尼龙手电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4

Address after: 528000 No. 1-7, Xinxi North Yiheng Road, Xiyong Village, Lunjiao Subdistric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ih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No. 4-3, Xinxi Second Road North, Xiyong village, Lunjiao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onghuo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