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7332U -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7332U
CN218887332U CN202223530363.5U CN202223530363U CN218887332U CN 218887332 U CN218887332 U CN 218887332U CN 202223530363 U CN202223530363 U CN 202223530363U CN 218887332 U CN218887332 U CN 218887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utmost point
pole
housing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303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成
刘道淦
苏家磊
王稳
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303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7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7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7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包。电池包括:壳体、盖板及极组,壳体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侧面的至少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相对面,以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极柱组件;盖板设置在壳体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端,以封闭壳体;极组设置在壳体中。延伸部的相对面无遮挡,极组的极耳直接与极柱组件相对应,极耳无需弯折即可与极柱组件的极柱进行焊接,便于在将极组放入壳体中以后直接观察极耳的位置及极耳的状态,避免了传统的极耳需弯折后才能与极柱焊接且弯折状态无法直接观察和控制而可能带来的连接不牢固的问题,操作简单且有利于提高电池内部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用方形电池逐渐向“长薄化”发展,给电池的结构、装配及封装方式带来了极大挑战。方形电池主要由壳体、盖板和极组组成,盖板上设置有正/负极柱,极柱与壳体内部的极组极耳焊接连接,其中,极组极耳通常是由几十层极片的极耳整合聚拢到一起,极组极耳进行弯折后与极柱焊接,但由于极片层数较多,各层极片的极耳弯折状态无法准确控制,且装配过程中极耳的弯折状态也无法直接观测,因此,极柱与极组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成为电池生产过程中检控的难点,为电池的生产带来不便,也难以确保电池性能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极组的极耳需要弯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极组的极耳不需弯折的电池及电池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和/或第一侧面的至少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相对面,以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极柱组件;盖板,设置在壳体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端,以封闭壳体;极组,设置在壳体中。
可选的,第二侧面上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各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每个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一个极柱组件。
可选的,在电池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第二侧面上形成有一个第一延伸部,且在电池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一延伸部上各设置有一个极柱组件。
可选的,在电池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第二侧面上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且在电池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齐平。
可选的,极柱组件包括:内连接板,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外连接板,设置在壳体的外侧;极柱,依次穿过内连接板、壳体及外连接板。
可选的,外连接板凸出壳体的外表面。
可选的,壳体一体成型或焊接。
可选的,电池还包括安全阀,安全阀设置在盖板或壳体上。
可选的,延伸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5mm~5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通过设置壳体的第二侧面的至少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相对面而形成延伸部,则延伸部的相对面无第一侧面遮挡,并通过在延伸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极柱组件,实现极组的极耳直接与极柱组件相对应,极耳无需弯折即可与极柱组件的极柱进行焊接,并且位于延伸部上的极柱组件无第一侧面的遮挡,因此便于在将极组放入壳体中以后直接观察极耳的位置及极耳的状态,避免了传统的极耳需弯折后才能与极柱焊接且弯折状态无法直接观察和控制而可能带来的连接不牢固的问题,操作简单且有利于提高电池内部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使用图1的电池壳组装而成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第三侧面;104、第四侧面;107、正极柱组件;108、负极柱组件;109、安全阀;110、注液孔;
11、壳体;12、盖板;
201、第一延伸部;202、第二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壳体11、盖板12及极组,壳体11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第二侧面102的至少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相对面,以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极柱组件;盖板12设置在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端,以封闭壳体11;极组设置在壳体11中。其中,第一方向指的是图1中箭头所指的“第一方向”;第二侧面102的相对面即为第一侧面101。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组件107和负极柱组件108,正极柱组件107具有正极柱,负极柱组件108具有负极柱,正极柱、负极柱贯穿延伸部;壳体11具有内腔,适于容纳极组,极组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极组放入壳体11中后,极组的正极耳与正极柱组件相对应且与正极柱朝向壳体11内部的一端电连接、负极耳与负极柱组件相对应且与负极柱位于壳体11内部的一端电连接,正极柱、负极柱朝向壳体11外部的一端适于与电池外部的电路或其它电池电连接,从而实现极组与外部电路或其它电池的电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壳体11的第二侧面102的至少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相对面而形成延伸部,则延伸部的相对面无第一侧面101遮挡,并通过在延伸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极柱组件,实现极组的极耳直接与极柱组件相对应,极耳无需弯折即可与极柱组件的极柱进行焊接,并且位于延伸部上的极柱组件无第一侧面101的遮挡,因此便于在将极组放入壳体11中以后直接观察极耳的位置及极耳的状态,避免了传统的极耳需弯折后才能与极柱焊接且弯折状态无法直接观察和控制而可能带来的连接不牢固的问题,操作简单且有利于提高电池内部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壳体11还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第一侧面101、第三侧面103、第二侧面102及第四侧面104首尾依次相连,第一侧面101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均垂直,第二侧面102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均垂直,形成的壳体11呈管状,具体可以为方形管,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为开口端,在电池组装过程中,待极组装入壳体11且与极柱焊接之后,将盖板12扣合在壳体11的开口端并进行焊接,实现对壳体11的密封及对极组的固定,并且盖板的尺寸相对壳体11的四个侧面的较小,密封路径短,可以减小了装配和密封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侧面102上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各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201,每个第一延伸部201上设置有一个极柱组件。具体地,第二侧面102上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第一延伸部201上设置正极柱组件107且另一端的第一延伸部201上设置负极柱组件108,对应地,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均呈等腰梯形,极组为两侧出极耳的结构形式,正极耳、负极耳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极组的两端,正极耳与正极柱组件107位置对应且与正极柱电性连接,负极耳与负极柱组件108位置对应且与负极柱电性连接,从而便于从电池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对两个极耳与对应的极柱组件的组装连接进行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组装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第一侧面101的至少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侧面,以在第一侧面101的两端各形成一个第二延伸部202,对应地,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仍呈等腰梯形,两第二延伸部202上各设置一个极柱组件,当极组的极耳直接与极柱组件对应连接时,位于延伸部上的极柱组件无第二侧面102的遮挡,极耳无需弯折即可与极柱组件的极柱进行焊接,并且便于在将极组放入壳体11中以后直接观察极耳的位置及极耳的状态。可以理解,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设置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处的第二侧面102上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201,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处的第二侧面102与第一侧面101齐平,且第二端处设置的盖板12与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均垂直,对应地,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均呈直角梯形,第一延伸部201上设置一个极柱组件,而另一个极柱组件设置在第二端处的盖板12上,则与第一延伸部201上设置的一个极柱组件相连接的极耳不弯折,而与盖板12上的极柱组件相连接的极耳需弯折,同样能够实现从电池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对两个极耳与对应的极柱组件的组装连接进行操作,且保证极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极耳无需弯折,便于直接观察该极耳的位置及极耳的状态,一定程度上保证组装操作的便利性。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可以理解,电池不限于图1至图2所示的两端出极耳的结构形式,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同样仅设置第二侧面102上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201,第二侧面102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与第一侧面101齐平,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均呈直角梯形,不同的是,壳体11的第二端为封闭端,仅设置有第一延伸部201的第一端为开口端,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均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01上,电池中的极组为同侧出两个极耳,极组的正极耳与正极柱组件对应且与正极柱电性连接,极组的负极耳与负极柱组件对应且与负极柱电性连接,同样可以便于从开口端分别对两个极耳与对应的极柱组件的组装连接进行操作,提高组装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极柱组件包括:内连接板、外连接板及极柱,内连接板设置在壳体11的内侧;外连接板设置在壳体11的外侧;极柱依次穿过内连接板、壳体11及外连接板,从而实现将极柱组件固定在壳体11上,极柱位于壳体11内侧的一端适于与极耳电性连接且位于壳体11外侧的一端适于与外部电路或其它电池电性连接。具体地,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组件107和负极柱组件108,正极柱组件107包括正极内连接板、正极外连接板及正极柱,负极柱组件108包括负极内连接板、负极外连接板及负极柱。可选地,极柱与内连接板、外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铆接、激光焊接和螺栓连接。
优选地,正极内连接板、正极外连接板、正极柱的材质为铝或镍;负极内连接板的材质为铜或镍,负极外连接板的材质为铝或镍,负极柱为镍或铜铝复合材料或铜镍复合材料。
优选地,正极内连接板上设计有熔断部,熔断部为过流熔断结构,在电池中有大电流流过时熔断,以保护电池电路安全。进一步优选地,熔断部截面积为6mm2~15mm2
优选地,极柱组件还包括:内绝缘件、内密封件、外密封件及外绝缘件,内绝缘件和内密封件设置在壳体11内侧且位于内连接板和壳体11之间,内连接板通过内绝缘件和内密封件与壳体11相抵接且绝缘接触,外绝缘件和外密封件设置在壳体11外侧且位于外连接板和壳体11之间,外连接板通过外绝缘件和外密封件与壳体11相抵接且绝缘接触,从而保证内连接板及外连接板与壳体11之间的绝缘性和密封性,从而保证极柱与壳体11之间绝缘,防止极柱与壳体11发生短路,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其中,内绝缘件、外绝缘件为塑胶件,优选为氟橡胶、PP、PE、聚四氟乙烯或电木。具体地,正极柱组件还包括正极内绝缘件、正极内密封件、正极外密封件及正极外绝缘件;负极柱组件还包括负极内绝缘件、负极内密封件、负极外密封件及负极外绝缘件,从而保证正极柱、负极柱均与壳体11绝缘,绝缘阻值大于100兆欧姆。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设置正极柱组件还包括正极内绝缘件、正极内密封件、正极外密封件及正极外绝缘件,从而保证正极柱与壳体11绝缘,正极柱与壳体11之间的绝缘阻值大于100兆欧姆;而负极柱与壳体11电连接,负极柱与壳体11之间的导通电阻为0.2~10000欧姆,保证正极柱与负极柱绝缘即可。可以理解,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仅设置负极柱组件还包括负极内绝缘件、负极内密封件、负极外密封件及负极外绝缘件,从而保证负极柱与壳体11绝缘,负极柱与壳体11之间的绝缘阻值大于100兆欧姆;而正极柱与壳体11电连接,正极柱与壳体11之间的导通电阻为0.2~10000欧姆,同样可以实现保证正极柱与负极柱绝缘。
优选地,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带通孔的凹槽,内连接板安装在凹槽中,极柱穿设在通孔中。通过在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凹槽,并将内连接板安装在凹槽中,一方面可以降低极柱组件在壳体11的内壁上凸起的尺寸,避免在极组入壳过程中极柱组件与极组发生干涉,保护极组的安全,另一方面凹槽为内连接板的安装提供一定的定位和导向作用,便于组装,提高装配效率。
优选地,极柱组件的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与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2mm。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安装在壳体11上后,极柱组件的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与极柱朝向壳体11内侧的一端齐平。具体地,当极柱组件的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与壳体11的内表面齐平时,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与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当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低于壳体11的内表面时,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低于壳体11的内表面的尺寸小于2mm,一方面避免壳体11的壁面过厚,另一方面也便于后期极组的极耳与极柱组件之间连接;当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高于壳体11的内表面时,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凸出壳体11内壁的尺寸小于2mm,凸出的尺寸较小,不会对极组13入壳产生阻碍。优选地,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侧的表面与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mm。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的内连接板朝向壳体11内部的一侧与壳体1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适于极组通过,极柱组件不会对极组产生阻碍,从而极组能够顺利装入壳体11中,便于电池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外连接板凸出壳体11的外表面,便于后期电池需要与外部电路或其它电池连接时进行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11设置有延伸部的端部,延伸部的相对面处形成空缺,当至少两个电池叠放时,一个电池的电极组件的外连接板对应与之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的空缺处,合理利用了空间,减小叠放电池后的厚度,且能够保护极柱不被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一体成型或焊接,一体成型或焊接的方式都较为常见,技术成熟,便于加工。优选地,壳体11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铝或不锈钢材料易于获得且方便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安全阀109,安全阀109设置在盖板12或壳体11上。需要说明的是,安全阀109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且电池内达到一定压力下打开,以排出高温烟气,防止电池发生爆炸,起到防爆的作用;安全阀109的开启压力0.5~1.2MPa。可选地,安全阀109为刻痕或防爆片。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注液孔110,注液孔110的数量为1~2个,注液孔110设置在盖板12或壳体11上,用于向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
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5mm~50mm。电池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范围为300mm~2500mm,优选为300mm~1000mm;第二侧面102去除延伸部后的部分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范围为290mm~2490mm;电池沿图1中箭头所指的“第二方向”的尺寸范围为30mm~3000mm,优选为40mm~200mm;电池沿图1中箭头所指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范围为10mm~75mm,优选为15mm~55mm。
可选地,壳体11的壁厚的尺寸范围为0.1mm~2mm,优选为0.6mm,具体地,第一侧面101的壁厚等于第二侧面102的壁厚,第三侧面103的壁厚等于第四侧面104的壁厚。优选地,第一侧面101的壁厚等于第三侧面103的壁厚,具体范围为0.2mm~1mm;可以理解,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侧面101的壁厚与第三侧面103的壁厚也可以不相等,具体地,第一侧面101的壁厚小于第三侧面103的壁厚,两者差值范围为0.1mm~0.5mm。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的电池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延伸部的设置不同,电池的外形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处,第二侧面102的长度大于第一侧面101,且在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处,第一侧面10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面102,对应地,在电池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的第二侧面102上形成有一个第一延伸部201,且在电池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的第一侧面101上形成有第二延伸部202,第二延伸部202和第一延伸部201上各设置有一个极柱组件,具体地,第一延伸部201上设置负极柱组件108,第二延伸部202上设置正极柱组件107,极组为两侧出极耳的结构形式,正极耳、负极耳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极组的两端,正极耳与正极柱组件107位置对应且与正极柱电性连接,负极耳与负极柱组件108位置对应且与负极柱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为矩形和直角梯形的结合体,对应地,盖板12设置为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的边缘相匹配的折弯状,盖板12包括两个呈钝角设置的面,盖板12与第一侧面101的夹角不为90°、与第二侧面102的夹角为90°。
可以理解,电池不限于两端出极耳的结构形式,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可以仅设置沿壳体11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处,第二侧面102上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201或者仅第一侧面101上形成一个第二延伸部202,第二侧面102沿第一方向的第二端与第一侧面101齐平,且壳体11的第二端为封闭端,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均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01或者第二延伸部202上,电池中的极组为同侧出两个极耳,极组的正极耳与正极柱组件对应且与正极柱电性连接,极组的负极耳与负极柱组件对应且与负极柱电性连接,同样可以便于从开口端分别对两个极耳与对应的极柱组件的组装连接进行操作,提高组装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实施例三的电池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的外形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均呈矩形,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二侧面10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大于第一侧面10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其中,第一方向指的是图4中箭头所指的“第一方向”。对应地,盖板12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面,其中一个面与第一侧面101平行且另一个面与第一侧面101垂直,从而使得盖板12的形状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的边缘相匹配。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实施例四的电池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的外形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为两个矩形的结合体,具体地,靠近第二侧面102的一侧的矩形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二侧面102的长度相等,靠近第一侧面101的一侧的矩形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一侧面101的长度相等,即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边缘处呈阶梯型,其中,第一方向指的是图5中箭头所指的“第一方向”。对应地,盖板12是由三个面组成的折弯状,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的边缘相匹配。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实施例五的电池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均呈矩形,第三侧面103和第四侧面104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一侧面10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小于第二侧面10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其中,第一方向指的是图6中箭头所指的“第一方向”。对应地,本实施例的盖板12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盖板12沿图6所示的“第二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呈三角形的侧面,该三角形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第二侧面102大于第一侧面101的尺寸相等且沿图6所示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与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沿厚度方向的尺寸相等,从而使得盖板12能密封壳体11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上述的电池。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所述第二侧面(102)和/或所述第一侧面(101)的至少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相对面,以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极柱组件;
盖板(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端,以封闭所述壳体(11);
极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102)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各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201),每个所述第一延伸部(201)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极柱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所述第二侧面(102)上形成有一个第一延伸部(201),且在所述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一侧面(101)上形成有第二延伸部(202),所述第二延伸部(202)和所述第一延伸部(201)上各设置有一个所述极柱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的所述第二侧面(102)上形成一个第一延伸部(201),且在所述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二侧面(102)与所述第一侧面(101)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包括:
内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内侧;
外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外侧;
极柱,依次穿过所述内连接板、所述壳体(11)及所述外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板凸出所述壳体(11)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一体成型或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安全阀(109),所述安全阀(109)设置在所述盖板(12)或所述壳体(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5mm~50mm。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223530363.5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Active CN218887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0363.5U CN218887332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30363.5U CN218887332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7332U true CN218887332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39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30363.5U Active CN218887332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7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0072B1 (en) Secondary battery top cover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KR101155889B1 (ko) 이차 전지
KR20160134236A (ko) 이차 전지
US870963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5762307B (zh) 二次电池顶盖和二次电池
CN208489243U (zh)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02163706A (zh) 二次电池和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WO2022206897A1 (zh) 一种电池及其组装工艺
US9548481B2 (en) Battery module
CN217182356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US11362395B2 (en) End cover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device
US2004023484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724001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285940B1 (ko) 이차전지
KR20180026223A (ko) 이차 전지
KR101113557B1 (ko) 이차전지
CN218919096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JP7481431B2 (ja) 動力電池トップカバーおよび動力電池
CN218887332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包
EP273609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011594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180088202A (ko) 이차 전지
US952057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7589363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KR100490546B1 (ko)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