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6237U - 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6237U CN218886237U CN202223469323.4U CN202223469323U CN218886237U CN 218886237 U CN218886237 U CN 218886237U CN 202223469323 U CN202223469323 U CN 202223469323U CN 218886237 U CN218886237 U CN 2188862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optical
- base
- sleeve
- transceiver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包括:基座,基座开设有容置腔以及与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设置,第三通孔垂直于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配合连接在第一通孔中;光接收器,光接收器配合连接在第三通孔中;第一管套,第一管套设置在基座的外侧壁上,并且围绕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第一管套与第二通孔贯通;光发射器,光发射器配合连接在第一管套中;其中,第一管套与基座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原本设在第一管套与基座之间的封焊管帽,并通过第一管套与基座一体成型的设计减少了封焊工序,以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
背景技术
光通信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信息飞速地传播。在光通信网络中,通常会用到光收发一体组件,光收发一体组件的作用是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现有的光收发一体组件一般包括外壳(基座)、光纤适配器、光接收器、45°滤波片和光发射器。光纤适配器、光接收器、45°滤波片和光发射器固定至外壳上。其中,传统的光收发一体组件的光发射器与外壳上的管套之间通常需要焊接一个用于对准的封焊管帽,光发射器通过封焊管帽对准安装在外壳的管套上。在生产装配时通常是先将封焊管帽焊接在光发射器的连接端,然后再通过封焊管帽将光发射器套在管套上进行第二次焊接。因此导致焊接工序过多,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因此,现今亟需一种低成本的光收发一体组件,进一步减少焊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旨在进一步减少焊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包括:
基座,基座开设有容置腔以及与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设置,第三通孔垂直于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
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配合连接在第一通孔中;
光接收器,光接收器配合连接在第三通孔中;
第一管套,第一管套设置在基座的外侧壁上,并且围绕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第一管套与第二通孔贯通;
光发射器,光发射器配合连接在第一管套中;
其中,第一管套与基座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光发射器包括管座和至少一根引脚,引脚插接在管座上,并且引脚贯穿管座。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管套上靠近管座的一端设有连接环,管座上对应连接环的位置开设有v型凹槽,连接环与v型凹槽配合连接,以使管座配合连接在第一管套上。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管座与第一管套焊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座上设置有第二管套,第二管套用于连接固定光接收器。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二管套围绕第三通孔的中心轴设置,光接收器通过第二管套配合连接在第三通孔中。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光纤适配器包括:
固定壳,固定壳靠近基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固定壳通过连接管与第一通孔匹配连接;
套筒,套筒容置于固定壳中;
光纤插芯,光纤插芯插接于套筒中,并沿着第一通孔的中心轴延伸至容置腔内。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固定壳包括:
第一固定壳,连接管设置在第一固定壳的一端,第一固定壳通过连接管与第一通孔匹配连接;
第二固定壳,第二固定壳套设在第一固定壳上远离连接管的一端;
其中,套筒插接于第二固定壳和第一固定壳中。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之间套设有垫圈和焦距调节管。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容置腔中设置有45度滤光片,45度滤光片将光发射器的光信号耦合至光纤适配器,以及将光纤适配器的光信号耦合至光接收器。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包括:基座,基座开设有容置腔以及与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设置,第三通孔垂直于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光纤适配器,光纤适配器配合连接在第一通孔中;光接收器,光接收器配合连接在第三通孔中;第一管套,第一管套设置在基座的外侧壁上,并且围绕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第一管套与第二通孔贯通;光发射器,光发射器配合连接在第一管套中;其中,第一管套与基座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原本设在第一管套与基座之间的封焊管帽,并通过第一管套与基座一体成型的设计减少了封焊工序,以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第一管套;111、连接环;12、第二管套;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三通孔;16、容置腔;2、光纤适配器;21、固定壳;211、第一固定壳;2111、连接管;212、第二固定壳;22、套筒;23、光纤插芯;24、垫圈;25、焦距调节管;3、光接收器;4、光发射器;41、管座;411、v型凹槽;42、引脚;5、45度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用于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其主要结构包括:基座1、光纤适配器2、光接收器3、第一管套11和光发射器4,基座1开设有容置腔16以及与容置腔16相通的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和第三通孔15,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相对设置,第三通孔15垂直于第一通孔13以及第二通孔14,光纤适配器2配合连接在第一通孔13中,光接收器3配合连接在第三通孔15中,第一管套11设置在基座1的外侧壁上,并且围绕第二通孔14的中心轴,第一管套11与第二通孔14贯通,光发射器4配合连接在第一管套11中;其中,第一管套11与基座1一体成型。其中,光发射器4用于发射光信号,并进而由光纤适配器2输出,光纤适配器2还用于输入光信号,并由光接收器3接收。
现今的光收发一体组件的光发射器4与外壳(基座1)上的管套之间通常需要焊接一个用于对准的封焊管帽,光发射器4通过封焊管帽对准安装在外壳(基座1)的管套上。在生产装配时通常是先将封焊管帽焊接在光发射器4的连接端,然后再通过封焊管帽将光发射器4套在管套上进行第二次焊接。因此导致焊接工序过多,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原本设在第一管套11与基座1之间的封焊管帽,并通过第一管套11与基座1一体成型的设计减少了封焊工序,只需进行一次焊接即可,以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4的具体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能够获得的,此处对于光发射器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再做赘述。
进一步的,光发射器4包括管座41和至少一根引脚42,引脚42插接在管座41上,并且引脚42贯穿管座41。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管套11上靠近管座41的一端设有连接环111,管座41上对应连接环111的位置开设有v型凹槽411,连接环111与v型凹槽411配合连接,以使管座41配合连接在第一管套11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套11上的连接环111与管座41上的v型凹槽411相匹配行成对准结构,在装配时只需将连接环111与v型凹槽411对准压合,并且进行焊接,即可将光发射器4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
进一步的,管座41与第一管套11焊接。比如激光焊接。
进一步的,基座1上设置有第二管套12,第二管套12用于连接固定光接收器3。
其中,光接收器3与第二套管相匹配,以使光接收器3配合连接在第二套管上。
进一步的,第二管套12围绕第三通孔15的中心轴设置,光接收器3通过第二管套12配合连接在第三通孔15中。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光纤适配器2包括:固定壳21、套筒22以及光纤插芯23,固定壳21靠近基座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2111,固定壳21通过连接管2111与第一通孔13匹配连接,套筒22容置于固定壳21中,光纤插芯23插接于套筒22中,并沿着第一通孔13的中心轴延伸至容置腔16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生产装配时,先将光纤适配器2与基座1配合连接并焊接固定,具体的,连接管2111与第一通孔13形成过盈配合;通过垫圈24和焦距调节管25调节光发射器4的位置,实现光发射器4、光接收器3与光纤适配器2在X,Y,Z三轴方向的耦合,最后再采用激光焊接工艺对光发射器4、垫圈24与基座1固定。另外光接收器3与基座1之间可以采用点胶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光发射器4和光接收器3的安装位置角度是固定的,所以在光收发一体组件的生产型号确定之后,只需搭配相应型号的垫圈24和焦距调节管25来装配光纤适配器2,即可实现光发射器4、光接收器3与光纤适配器2在X,Y,Z三轴方向的耦合。
进一步的,固定壳21包括:第一固定壳211,连接管2111设置在第一固定壳211的一端,第一固定壳211通过连接管2111与第一通孔13匹配连接;
第二固定壳212,第二固定壳212套设在第一固定壳211上远离连接管2111的一端;
其中,套筒22插接于第二固定壳212和第一固定壳211中。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壳211和第二固定壳212之间套设有垫圈24和焦距调节管25。
进一步的,容置腔16中设置有45度滤光片5,45度滤光片5将光发射器4的光信号耦合至光纤适配器2,以及将光纤适配器2的光信号耦合至光接收器3。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包括:基座1,基座1开设有容置腔16以及与容置腔16相通的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和第三通孔15,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相对设置,第三通孔15垂直于第一通孔13以及第二通孔14;光纤适配器2,光纤适配器2配合连接在第一通孔13中;光接收器3,光接收器3配合连接在第三通孔15中;第一管套11,第一管套11设置在基座1的外侧壁上,并且围绕第二通孔14的中心轴,第一管套11与第二通孔14贯通;光发射器4,光发射器4配合连接在第一管套11中;其中,第一管套11与基座1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原本设在第一管套11与基座1之间的封焊管帽,并通过第一管套11与基座1一体成型的设计减少了封焊工序,以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开设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
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适配器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光接收器,所述光接收器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中;
第一管套,所述第一管套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外侧壁上,并且围绕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所述第一管套与所述第二通孔贯通;
光发射器,所述光发射器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管套中;
其中,所述第一管套与所述基座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器包括管座和至少一根引脚,所述引脚插接在所述管座上,并且所述引脚贯穿所述管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套上靠近所述管座的一端设有连接环,所述管座上对应所述连接环的位置开设有v型凹槽,所述连接环与所述v型凹槽配合连接,以使所述管座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管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与所述第一管套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二管套,所述第二管套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光接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套围绕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轴设置,所述光接收器通过所述第二管套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三通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包括:
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固定壳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连接;
套筒,所述套筒容置于所述固定壳中;
光纤插芯,所述光纤插芯插接于所述套筒中,并沿着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包括:
第一固定壳,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壳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壳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通孔匹配连接;
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二固定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壳上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
其中,所述套筒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壳和所述第一固定壳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壳和所述第二固定壳之间套设有垫圈和焦距调节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45度滤光片,所述45度滤光片将所述光发射器的光信号耦合至所述光纤适配器,以及将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光信号耦合至所述光接收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9323.4U CN218886237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9323.4U CN218886237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6237U true CN218886237U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595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69323.4U Active CN218886237U (zh) | 2022-12-23 | 2022-12-23 | 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6237U (zh) |
-
2022
- 2022-12-23 CN CN202223469323.4U patent/CN2188862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52950B2 (ja) | Toパッケージならびにto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 |
EP4283363A1 (en) | Photoelectric hybrid connector and photoelectric hybrid adapter | |
JPWO2003052479A1 (ja) | 光接続用スリーブ、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 |
CN218886237U (zh) | 一种新型光收发一体组件 | |
CN113341511A (zh) | 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2843197B (zh) | 双工光收发器件本体 | |
CN108398752A (zh) | 新型的无插芯的单纤双向光电转换器件及其一体化基座 | |
EP1801626B1 (en) | Connector for two-way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
CN215264144U (zh) | 一种光接收组件及光模块 | |
CN212872995U (zh) | 一种光学次模块结构 | |
CN215264130U (zh) | 一种适配器、光发射组件及光模块 | |
US10359585B2 (en) | Device for coupling and/or decoupling optical signals | |
CN210465759U (zh) | 一种光纤连接器、一种光接收次模块及一种光模块 | |
CN212460115U (zh) | 一种高耦合效率且低回损的光接收组件 | |
CN210119609U (zh) | 单纤双向光电转换器件及其基座 | |
CN112965175A (zh) | 光纤传导同轴收发镜头 | |
CN208207289U (zh) | 无插芯的单纤双向光电转换器件及其一体化基座 | |
CN214795292U (zh) | 光纤传导同轴收发镜头 | |
CN214750957U (zh) | 一种同轴光器件 | |
CN220983572U (zh) | 一种尾纤型单纤双接收bosa光器件 | |
CN113467007A (zh) | 一种适配器、光发射组件及光模块 | |
CN213581472U (zh) | 一种通用的bosa一体基座封装结构 | |
CN214591453U (zh) | 一种光信号接收发射装置 | |
CN215264138U (zh) | 一种高性能单纤三向无源波分光器件 | |
CN221550966U (zh) | 光模块和光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