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0246U -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0246U
CN218880246U CN202223003432.7U CN202223003432U CN218880246U CN 218880246 U CN218880246 U CN 218880246U CN 202223003432 U CN202223003432 U CN 202223003432U CN 218880246 U CN218880246 U CN 218880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twill
fabric
elastic
appea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34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柏林
胡军岩
陈长荣
李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34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0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0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0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采用包含弹性纱线在内的至少两种纱线,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一体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包括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弹性层,正面层上设有斜纹外观区域和平整表面区域,中间弹性层分别与正面层和底面层连接,其中,斜纹外观区域通过梳栉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凸出裸露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底面层通过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成型在织物本体的底面,中间弹性层通过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中间形成中间弹性层。本实用新型具有紧密的组织结构,手感硬挺干爽且不易勾丝起球,具有良好回复性,同时表面具有斜纹外观,提升视觉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织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背景技术
目前斜纹面料在市场上较为受消费者欢迎,无论是日常生活穿着的服装,又或是家居方面都有此需求,但是现有的斜纹面料存在着勾丝差,弹性差的问题:1.在洗涤过程和日常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勾丝问题,从而导致服装的外观受到一定损伤,影响穿着美观性和服装的耐用性;2.弹性不足,在穿着的舒适程度上欠佳。
面对斜纹外观的织物,也有一些在先公开文献,如CN212611133U公开了一种复合组织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的纬纱包括表纬和里纬,所述经纱与表纬交织形成具有3/1斜纹外观的织物表面,所述经纱与里纬纱交织形成具有线圈的织物底面,所述的复合组织织物由3/1斜纹作为基础组织,添加一个变化缎纹组织制成。本实用新型以蓬松性好的纱线作为原料,经纱与纬纱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交织成一种表面具有3/1斜纹的外观效果。以上技术方案是通过经纱与表纬交织的方式来形成斜纹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采用包含弹性纱线在内的至少两种纱线,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一体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包括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弹性层,正面层上设有斜纹外观区域和平整表面区域,中间弹性层分别与正面层和底面层连接,其中,斜纹外观区域通过梳栉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凸出裸露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底面层通过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成型在织物本体的底面,中间弹性层通过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中间形成中间弹性层,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采用的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连。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梳栉GB1采用纤维纱线,以空穿的方式编织形成斜纹外观区域;所述梳栉GB2采用纤维纱线,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底面层;梳栉GB3采用弹性纱,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中间弹性层。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斜纹外观区域由若干条沿着织物本体横向或者纵向方向连续弯折的斜纹组成。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若干条所述斜纹中,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隔宽度相同或者不同。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若干条所述斜纹中,当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相同时,该宽度为W1,并且W1的宽度值等于梳栉GB1的一个穿纱循环针数/WPC,WPC是指纬向1厘米的线圈数量。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斜纹在弯折过程中形成有相反方向的角度X和角度Y,按照该角度X和角度Y进行连续弯折,角度X、角度Y的值等于梳栉GB1的横移针距*15°,并且角度X、角度Y的角度取值范围小于90°大于0。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纤维纱线的线密度为5-150旦尼尔之间。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纱选用氨纶弹性纱,或者T400弹性纱、H300弹性纱。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氨纶弹性纱的线密度为15-140旦尼尔之间。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单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8-50个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三把梳栉,并且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形成织物本体的正面,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形成织物本体的底面,配合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内部形成中间弹性层,为整个织物提供充分的弹性,通过以上的组织结构配合编织,并且各层之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连,从而使得织物更加紧密,手感硬干爽挺,而且不易出现勾起球问题,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在织物本体正面设置规律排布的斜纹外观区域,具有更好的外观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垫纱仿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织物GB1垫纱运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织物GB2垫纱运动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织物GB3垫纱运动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织物本体;2-正面层;3-中间弹性层;4-底面层;5-斜纹外观区域;6-平整表面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考图1-3所示,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1,所述织物本体1采用至少两种纱线并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在至少两种纱线中,存在其中一种纱线为弹性纱线,采用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共三把梳栉的配合一体编织形成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1包括正面层2、底面层4和中间弹性层3,正面层2上设有斜纹外观区域5和平整表面区域6,中间弹性层3分别与正面层2和底面层4连接,这样就三个层结构形成互连,结构上也保证紧密性。通过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设置斜纹外观区域,使得织物整体呈现斜纹外观的视觉效果。该斜纹外观区域是凸出织物本体正面层的,呈现出一个立体感。中间弹性层为织物本体提供良好的回复弹性。在本实用新型中,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代表梳栉的前后顺序,并非是其他特定的限制,使用其他的三把梳栉并且依次设定好前后顺序也能够实现相应的编织功能。比如采用另外三把梳栉,分别为梳栉GB5、梳栉GB6、梳栉GB7,按照前后排布好相应的顺序即可完成相应的编织。
斜纹外观区域5通过梳栉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凸出裸露在织物本体1的正面层2,底面层4通过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成型在织物本体1的底面,中间弹性层3通过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1中间,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采用的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连。对于正面层整体采用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组合的方式来编织,可以直接编织出斜纹样式,而且确保整个组织结构的紧密性,硬挺性,具有抗勾丝效果。对于织物本体的底面层,则利用经绒结构编织,形成底布部分,为平整的表面,与皮肤接触也能够更加舒适,提升舒适效果。中间弹性层隐然在正面层和底面层之间,同时起到拉扯的作用。
另外,对于织物本体正面层上的斜纹外观区域,其所占该织物本体的正面层的面积并没有进行一个严格的限制,比如斜纹外观区域的面积占正面层的面积的比例值为0.5,或者是0.7、0.8,或者是其他数值,但是,需要确保该斜纹外观区域的总面积小于正面层的面积,同时存在平整表面区域。
对于斜纹外观区域的具体形态造型,可以由多相单独的斜纹组成,以陈列方式分布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或者是不规则方式排布,或者是组合成类似“LOGO”的图案形状,既具备斜纹形态,又具备组合后的图案形态,可以带来更具视觉的立体感。
实施例二
参考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梳栉GB1采用纤维纱线,以空穿的方式编织形成斜纹外观区域5;所述梳栉GB2采用纤维纱线,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底面层4;梳栉GB3采用弹性纱,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中间弹性层3,为织物本体提供一定的弹性,该弹性随着采用的弹性纱的弹性力而有所不同。通过梳栉GB1和梳栉GB2共同形成织物本体的面层,即梳栉GB1对应正面层,梳栉GB2对应底面层。所述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空穿,梳栉GB2和梳栉GB3的穿纱方式均为满穿,梳栉GB2、梳栉GB3的垫纱方向在正反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以上效果。
在具体编织时,通过梳栉GB1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使用了一至两针的短延展线织造结构:编链-经平-经绒,使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在形成斜纹外观的同时,具有了优异的抗勾丝、抗起球功能,编织时,利用这三种组织结构的相互配合,有效地提升了织物的品质。
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2采用的纤维纱线的线密度为5-150旦尼尔之间,纤维纱线的弹性会弱于弹性纱,或者是较低的弹性,或者是接近于无弹性。梳栉GB3采用的弹性纱选用氨纶弹性纱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弹性纱线,比如T400型号的弹性纱、H300型号的弹性纱,以选择氨纶弹性纱为较优选择,氨纶弹性纱的线密度为15-140旦尼尔之间,从而让织物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穿着舒适性。
对于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和底面层采用的纤维纱线,选择为长丝纱线和短纤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组合。
实施例三
参考图1-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斜纹外观区域5由若干条沿着织物本体纵向方向连续弯折的斜纹组成,形成类似“Z”字形状的连续纹路,从织物本体纵向方向的上部一侧作为起点,向下不断地弯折变化,从而在织物本体1的正面层2形成一条一条斜纹,所有的斜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为斜纹外观区域5。如本实施例中,形成有多根斜纹,多根斜纹平行分布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2。对于斜纹的走向,可以是从上到下的竖直下来,在延伸过程中间隔弯折。还可以是倾斜式的延伸,比如与织物本体竖直方向成45度角倾斜走向。在较优的方案中,各个斜纹之间的间隔距离是相同的,这样整体就会显得更加紧凑。当然,并非各个斜纹之间的间隔距离需要保持相同,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客户需求,可以同时存在间隔距离相同的一部分斜纹,以及间隔距离不同的一部分斜纹。
若干条所述斜纹中,当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相同时,该宽度为W1,并且W1的宽度值等于梳栉GB1的一个穿纱循环针数/WPC,WPC是指纬向1厘米的线圈数量,该宽度值一般为0.1-50cm,根据织物的整体大小来灵活设定。
所述斜纹在弯折过程中形成有相反方向的角度X和角度Y,按照该角度X和角度Y进行连续弯折,角度X、角度Y的值等于梳栉GB1的横移针距*15°,并且角度X、角度Y的角度取值范围小于90°大于0,较优方案是1-89度。
此外,对于斜纹的形状,除了以上提及的类似“Z”字形状之外,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下面以具体的生产实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采用的单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8个。
1、经编所用纱线整经:
1)纤维纱线的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 21/30 NC-2,消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3℃,整经湿度:65%,
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工艺参数。
2)氨纶的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 Mayer DSE-H21/30 NC-2,积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4℃,整经湿度:78%,
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工艺参数。
2、织造:
织造机器型号:Karl·Mayer HKS3-1,HKS4-1,RSE4-1或其它单针床经编机。
机号范围:E28-E50;
穿纱方式:表面层纤维纱线为空穿,底面层纤维纱线为满穿,氨纶弹性丝为满穿。
该织物使用的纱线:纤维纱线和氨纶。
例如,在附图7表示了该织物的结构示意图,GB1采用纤维纱线,使用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在表面形成斜纹外观的同时提供抗勾丝、抗起球的特性,GB2采用纤维纱线,使用经绒结构,GB1与GB2结构共同形成织物表面层和底面层,在织物本体表面形成斜纹外观,使用经绒结构,GB3采用氨纶弹性丝,使用经平结构,隐藏在织物本体中间,为织物提供一定的弹性。
3,染整
预定→打卷→经轴染色→脱水→后整。
实例:
货号:1302923;
使用机型:HKS3-1,40G,130寸;
垫纱数码,参考图4-6所示,
GB1:23/32/12/21/10/01//;
GB2:(23/10)*3//;
GB3:(10/12)*3//;
穿纱方式:
GB1:1穿2空;
GB2:满穿;
GB3:满穿;
使用原料:
GB1:PA6 20/12 SD FDY;
GB2:PA6 30/12 FD FDY;
GB3:PU 40D;
幅宽:165CM;
克重:175GSM;
氨纶含量:25%;
物理测试参数(方法LTD03,7.5磅拉力);
纵向开度:70%;
纬向开度:65%;
勾丝(GB/T11047-2008);
正面经(纵)向:4.0级;
正面纬(横)向:3.0级;
反面经(纵)向:4.5级;
反面纬(横)向:4.5级;
马丁代尔起毛起球(GB/T4802.2-2008);
正面:4.5级;
反面:4.5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采用包含弹性纱线在内的至少两种纱线,通过单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一体编织而成,所述织物本体包括正面层、底面层和中间弹性层,正面层上设有斜纹外观区域和平整表面区域,中间弹性层分别与正面层和底面层连接,其中,斜纹外观区域通过梳栉GB1以编链、经平与经绒变化结构编织凸出裸露在织物本体的正面层,底面层通过梳栉GB2以经绒结构编织成型在织物本体的底面,中间弹性层通过梳栉GB3以经平结构编织隐藏在织物本体中间形成中间弹性层,梳栉GB1、梳栉GB2和梳栉GB3采用的纱线在编织过程中相互交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采用纤维纱线,以空穿的方式编织形成斜纹外观区域;所述梳栉GB2采用纤维纱线,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底面层;梳栉GB3采用弹性纱,以满穿的方式编织形成中间弹性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外观区域由若干条沿着织物本体横向或者纵向方向连续弯折的斜纹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斜纹中,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隔宽度相同或者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斜纹中,当两两斜纹之间的水平方向的宽度相同时,该宽度为W1,并且W1的宽度值等于梳栉GB1的一个穿纱循环针数/WPC,WPC是指纬向1厘米的线圈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纹在弯折过程中形成有相反方向的角度X和角度Y,按照该角度X和角度Y进行连续弯折,角度X、角度Y的值等于梳栉GB1的横移针距*15°,并且角度X、角度Y的角度取值范围小于90°大于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纱线的线密度为5-150旦尼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纱选用氨纶弹性纱,或者T400弹性纱、H300弹性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弹性纱的线密度为15-140旦尼尔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针床经编机的织针密度在每英寸28-50个之间。
CN202223003432.7U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Active CN218880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3432.7U CN218880246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3432.7U CN218880246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0246U true CN218880246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2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3432.7U Active CN218880246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0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43258A1 (zh) 双衬纬贾卡提花多梳经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8642697B (zh) 一种双色变色三层网布的制作方法
CN108385265B (zh) 一种具有绗缝效果的经编弹力提花间隔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54834B (zh) 一种双纯色双针床单贾卡间隔织物及制作方法
CN108221163B (zh) 一种具有凹凸间隔层的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56037A (zh) 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
CN104141197A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生产弹性间隔织物的方法
CN105386229A (zh) 一种提花间隔成型鞋面及其生产方法
US5542269A (en) Warp knitted fabric with ribbed satin-like back
CN113564798B (zh) 一种带花梳三明治贾卡花边提花工艺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204401250U (zh) 一种管状开叉织带
CN218880246U (zh) 一种具有抗勾丝起球和斜纹外观的经编弹性织物
CN110331510A (zh) 一种适用于针织横机编织用的双独立导纱系统
WO2020133617A1 (zh) 一种新型经编双针床织物
CN112481797B (zh) 一种峰谷结构的经编鞋面织物工艺及其鞋面
CN211848370U (zh) 一种间隔纱不成圈的经编间隔织物
CN104178913A (zh) 机针织复合异面功能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及装置
CN211771873U (zh) 一种e28贾卡双针床经编网布
CN210134216U (zh) 一种立体格纹双面针织面料
CN218880247U (zh) 一种立体井字格循环经编织物
CN113322572B (zh) 一种间隔丝衬纬经编织物以及织造工艺
CN218711273U (zh) 一种新型经编双贾卡双纱架鞋面织物
CN108728988A (zh) 一种组合方格花纹布的织造工艺
CN214004976U (zh) 一种轻薄超柔的菱形网、婚纱装饰材料及刺绣底网
CN218711270U (zh) 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