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0376U -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0376U
CN218870376U CN202223070898.9U CN202223070898U CN218870376U CN 218870376 U CN218870376 U CN 218870376U CN 202223070898 U CN202223070898 U CN 202223070898U CN 218870376 U CN218870376 U CN 218870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cavity
far
steri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08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苏榕
刘殿臣
翟立娜
李明轩
张海洋
廖泉
张太平
吴文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uzhou Into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230708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0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0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0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包括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第一鞘体和第二鞘体,第一鞘体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握持芯体近侧部的第三腔体,第二鞘体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握持芯体远侧部的第一腔体;第二鞘体内部设置有分离件,分离件将第二鞘体内部分隔成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离件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握持芯体内做直线运动的输出轴通过以与夹仓组件传动连接;分离件的远侧设置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锥形弹性套膜,弹性套膜的近端具有开口,弹性套膜的远端封闭形成锥尖,弹性套膜的开口端环绕第一通孔密封固定连接在分离件上。能够阻隔握持芯体内输出轴上的细菌向夹仓组件传递。

Description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封装施夹器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背景技术
施夹器作为一种常用的外科手术器械,常被用于对目标组织周围血管进行结扎,以阻止出血。施夹器造价高昂,目前市面上的施夹器往往是一次性使用,即一套施夹器只在一次手术过程中使用,导致手术成本高。
存在一种夹仓组件和握持芯体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施夹器,使外科医生能够根据手术进程进行拆卸、组合不同的夹仓组件。为降低分体式施夹器的使用成本,目前常通过对握持芯体进行高温蒸汽灭菌实现对握持芯体的复用,并搭配一次性夹仓组件进行使用。然而高温蒸汽灭菌的灭菌过程复杂,存在灭菌不到位造成传染的风险,并且在施夹器多次高温蒸汽灭菌后,会导致施夹器内部受潮,严重的会导致施夹器内部的电路短路而受损,不利于手术进行。
为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施夹器,该新型施夹器通过无菌外壳封装握持芯体,无菌外壳上具有夹仓组件安装位,夹仓组件安装于夹仓组件安装位上,并且夹仓组件与无菌外壳内的握持芯体传动连接,以使握持芯体控制夹仓组件工作。该新型施夹器通过无菌外壳封装握持芯体实现握持芯体的复用,并搭配一次性夹仓组件进行使用,无需对握持芯体进行高温蒸汽灭菌。为使夹仓组件与无菌外壳内的握持芯体传动连接,夹仓组件安装位上开设有连通夹仓组件安装位与无菌外壳内部腔体的通孔,握持芯体内部做直线运动的输出轴穿过通孔与夹仓组件传动连接。然而,由于输出轴是带菌的,存在输出轴上的细菌从夹仓组件内部向夹仓组件手术执行机构传递,进而污染夹仓组件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封装施夹器的无菌外壳,能够阻隔握持芯体内输出轴上的细菌向夹仓组件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无菌外壳的施夹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包括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第一鞘体和第二鞘体,第一鞘体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握持芯体近侧部的第三腔体,第二鞘体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握持芯体远侧部的第一腔体;第二鞘体内部设置有分离件,分离件将第二鞘体内部分隔成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第一腔体和作为夹仓组件安装位用于安装夹仓组件的第二腔体;分离件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握持芯体内做直线运动的输出轴通过以与夹仓组件传动连接;分离件的远侧设置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锥形弹性套膜,弹性套膜的近端具有开口,弹性套膜的远端封闭形成锥尖,弹性套膜的开口端环绕第一通孔密封固定连接在分离件上。
可选地,弹性套膜的开口端环绕第一通孔粘接,在弹性套膜的开口端与分离件之间形成密封固定连接。
可选地,分离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容腔内用于与握持芯体上的第一连接器电连,第三连接器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容腔内用于与夹仓组件上的第二连接器电连。
可选地,第二鞘体上设置有锁定结构和能够沿无菌外壳内外方向移动的按钮;按钮在由无菌外壳外指向无菌外壳内的外力作用下朝向无菌外壳内移动至解锁位置,促使锁定结构能够允许夹仓组件的近端部插入第二腔体中以及从第二腔体中拔出;由无菌外壳外指向无菌外壳内的外力作用消失时,锁定结构促使按钮向无菌外壳外移动至原位,并且能够与夹仓组件的锁定机构相配合,使夹仓组件锁定在第二鞘体上。
可选地,第二鞘体包括由远至近依次排列的旋转鞘和主体鞘,主体鞘的远端插入旋转鞘的近端,并且旋转鞘可周向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鞘;分离件位于主体鞘内部,主体鞘内位于分离件远侧的腔体与旋转鞘内部腔体共同构成第二腔体。
可选地,旋转鞘内腔至少设置有两个围绕旋转鞘轴向均匀分布的卡接件,卡接件沿远近方向延伸,卡接件的第一端与旋转鞘内壁的近端固定连接,卡接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且能够在壳体内外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卡接件的第二端具有伸向旋转鞘内腔中心的锁齿;主体鞘的远端外壁上对应锁齿设置有环形槽;主体鞘插入旋转鞘的过程中,主体鞘外壁与锁齿接触并挤压卡接件第二端朝向壳体外弹性变形允许主体鞘继续插入旋转鞘,直至锁齿落入环形槽。
可选地,第二鞘体上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二鞘体外部环境的第二通孔,锁定结构包括弹性件和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锁定杆;锁定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设置在第二鞘体外壁上的安装位上,锁定杆的近端位于第二鞘体以外,锁定杆的近端与第二鞘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锁定杆的远端端部具有朝向第二鞘体内用于与锁定机构相配合的弯钩部,弯钩部对应第二通孔设置,按钮与锁定杆的近端可联动地连接;转动锁定杆,弯钩部能够进出第二通孔;按钮处于原位时,弹性件处于预压缩状态,弯钩部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二腔体内。
可选地,安装位上设置有沿壳体内外方向延伸的滑槽,按钮的侧部具有滑块,滑槽配合滑块,使按钮能够沿壳体内外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施夹器,包括握持芯体、夹仓组件和如上所述的用于封装医疗器械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第一鞘体的远端与第二鞘体的近端连接将握持芯体包封在无菌外壳内,夹仓组件安装于第二腔体内与握持芯体内做直线运动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可选地,夹仓组件的近端具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插孔,输出轴插入插孔与夹仓组件传动连接,弹性套膜的锥尖对应插孔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外壳使用时,将握持芯体包封于无菌外壳内部由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形成的容纳腔内,阻碍了握持芯体上的细菌向无菌外壳外部环境传递,同时由于分离件和弹性套膜的配合设置,阻碍了握持芯体上的细菌向第二腔体传递;并且,柔性的弹性套膜不会阻碍夹仓组件在第二腔体内的安装,也不会阻碍输出轴与夹仓组件之间的传动连接,而且会在输出轴与夹仓组件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阻隔了输出轴上的细菌向第二腔体的传递。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借助于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施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持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持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鞘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鞘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鞘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中锁定结构与夹仓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仓组件;
11:夹钳;12:固定壳体;13:旋转壳体;14:锁定槽;
2:无菌外壳;
21:第一鞘体;22:第二鞘体;23:旋转鞘;24:主体鞘;25:锁定杆;
223:按钮;224:安装位;225:分离件;227:第一通孔;228:第三连接器;
231:卡接件;232:锁齿;233:凹陷部;
241:环形槽;242:第二通孔;
251:弯钩部;
3:握持芯体;
32:输出轴;
4:弹性套膜;
41:开口端;42:锥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近”指靠近操作者的一侧,“远”指靠近患者的一侧。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前”、“后”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其中,由近至远的方向也为由后至前的方向。
存在如图1所示的施夹器,该施夹器包括夹仓组件1和手持装置,夹仓组件1的近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手持装置的远端,夹仓组件1的远端具有伸入人体执行手术操作的夹钳11,手持装置控制夹仓组件1进行工作。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手持装置包括无菌外壳2和用于选择性地控制夹仓组件1的握持芯体3。无菌外壳2包括第一鞘体21和第二鞘体22,第一鞘体21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握持芯体3近侧部的第三腔体,第一鞘体21的近端设置有供握持芯体3近侧部进出第三腔体的第二开口;第二鞘体22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握持芯体3远侧部的第一腔体,第二鞘体22的远端设置有供握持芯体3远侧部进出第一腔体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可选择性地连接闭合无菌外壳2,用于将握持芯体3包封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夹仓组件1通过无菌外壳2与握持芯体3连接,以使握持芯体3控制夹仓组件1工作。如此,通过无菌外壳2的设置,能够在握持芯体3与无菌外壳2之外的环境之间设置无菌屏障,避免有菌握持芯体3对一次性无菌夹仓组件1以及无菌外壳2之外的环境造成污染,实现有菌握持芯体3的复用,降低手术成本。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鞘体22内部设置有分离件225,分离件225将第二鞘体22内部分隔成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用于放置握持芯体3远侧部,第二腔体作为夹仓组件1安装位224用于安装夹仓组件1的近端部;分离件225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227,第一通孔227用于握持芯体3内做直线运动的输出轴32通过以与夹仓组件1传动连接;分离件225的远侧设置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锥形弹性套膜4,弹性套膜4的近端具有开口,弹性套膜4的远端封闭形成锥尖42,弹性套膜4的开口端41环绕第一通孔227密封固定连接在分离件225上。
如此设置的无菌外壳2使用时,将握持芯体3包封于无菌外壳2内部由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形成的容纳腔内,阻碍了握持芯体3上的细菌向无菌外壳2外部环境传递,同时由于分离件225和弹性套膜4的配合设置,阻碍了握持芯体3上的细菌向第二腔体传递;并且,柔性的弹性套膜4不会阻碍夹仓组件1在第二腔体内的安装,也不会阻碍输出轴32与夹仓组件1之间的传动连接,而且会在输出轴32与夹仓组件1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阻隔了输出轴32上的细菌向第二腔体的传递。故本实施例提供的无菌外壳2能够阻隔握持芯体3内输出轴32上的细菌向夹仓组件1传递。
优选地,如图7所示,弹性套膜4的开口端41环绕第一通孔227粘接,在弹性套膜4的开口端41与分离件225之间形成密封固定连接。如此,通过简单结构进一步保证弹性套膜4与分离件225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
优选地,夹仓组件1的近端具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插孔(图中未示出),输出轴32插入插孔与夹仓组件1传动连接,锥尖42对应插孔设置。如此,在夹仓组件1安装到第二腔体内时,尖端可伸入至插孔内,方便输出轴32顶持弹性套膜4发生弹性形变插入插孔与夹仓组件1传动连接,保证输出轴32在顶持弹性套膜4弹性形变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性套膜4不发生破损。
具体地,弹性套膜4的材质可以选用乳胶、硅胶、橡胶等。
存在施夹器,夹仓组件1上设置有存储夹仓组件1相关信息(包含夹仓组件1内结扎夹类型信息)的存储单元,握持芯体3的远端设置有与握持芯体3内部供电系统电连的第一连接器,夹仓组件1对应第一连接器位置处设置有与存储单元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当夹仓组件1安装在握持芯体3上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接触通电,用于握持芯体3获取夹仓组件1相关信息。为满足上述功能,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无菌外壳2中,分离件225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器228(如图5所示),第三连接器228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容腔内用于与第一连接器电连,第三连接器228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容腔内用于与第二连接器电连。如此,无菌外壳2在实现隔菌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满足夹仓组件1与握持芯体3之间的通讯连接。
优选地,如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二鞘体22上设置有锁定结构和能够沿无菌外壳2内外方向移动的按钮223;按钮223在由无菌外壳2外指向无菌外壳2内的外力作用下朝向无菌外壳2内移动至解锁位置,促使锁定结构能够允许夹仓组件1的近端部插入第二腔体中以及从第二腔体中拔出;由无菌外壳2外指向无菌外壳2内的外力作用消失时,锁定结构促使按钮223向无菌外壳2外移动至原位,并且能够与夹仓组件1的锁定机构相配合,使夹仓组件1锁定在第二鞘体22上。如此,通过设置按钮223和锁定结构,实现夹仓组件1在第二腔体内的锁定安装和解锁拆卸。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的内壁上设有导正部,导正部在夹仓组件1插入第二腔体的过程中对夹仓组件1构成双向自动导正;锁定机构和锁定结构能够在双向自动导正的基础上匹配。如此,方便夹仓组件1在第二腔体内的锁定安装。
夹仓组件1的远端具有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固定壳体12和旋转壳体13,固定壳体12用于夹仓组件1在第二腔体内的锁定安装,旋转壳体13用于带动夹钳11转动。优选地,第二鞘体22包括由远至近依次排列的旋转鞘23和主体鞘24,主体鞘24的远端插入旋转鞘23的近端,并且旋转鞘23可周向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鞘24;分离件225位于主体鞘24内部,主体鞘24内位于分离件225远侧的腔体与旋转鞘23内部腔体共同构成第二腔体。如此,可将固定壳体12容纳于主体鞘24内位于分离件225远侧的腔体内,便于锁定结构与固定壳体12的配合;旋转壳体13的远端可容纳于旋转鞘23内部腔体内,并且旋转鞘23内壁可与转动壳体形成周向固定、轴向滑动的连接,实现通过转动旋转鞘23带动转动件转动,同时不妨碍夹仓组件1从第二鞘体22上拆卸。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至图6所示,旋转鞘23内腔至少设置有两个围绕旋转鞘23轴向均匀分布的卡接件231,卡接件231沿远近方向延伸,卡接件231的第一端与旋转鞘23内壁的近端固定连接,卡接件23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且能够在壳体内外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卡接件231的第二端具有伸向旋转鞘23内腔中心的锁齿232;主体鞘24的远端外壁上对应锁齿232设置有环形槽241;主体鞘24插入旋转鞘23的过程中,主体鞘24外壁与锁齿232接触并挤压卡接件231第二端朝向壳体外弹性变形允许主体鞘24继续插入旋转鞘23,直至锁齿232落入环形槽241。进一步地,锁齿232落入环形槽241后,卡接件231的第二端弹性恢复至原位。通过设置卡接件231,以及卡接件231与环形槽241配合,方便旋转鞘23与主体鞘24组装的同时,能够使旋转鞘23与主体鞘24之间形成可周向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鞘23内腔设置有四个围绕旋转鞘23轴向均匀分布的卡接件23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锁齿232的近端壁为由近至远并且由壳体外向壳体内延伸的斜面;主体鞘24插入旋转鞘23的过程中,主体鞘24外壁与锁齿232的斜面接触并挤压卡接件231第二端朝向壳体外弹性变形允许主体鞘24继续插入旋转鞘23,直至锁齿232落入环形槽241。
进一步地,旋转鞘23的外表面形成有一个光滑的梨形弧面,并且旋转鞘23的近端外表面相对于旋转鞘23远端外表面凸出,以上设置便于操作者手持旋转鞘23。进一步地,旋转鞘23的近端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凹陷部233,方便操作者拨动旋转鞘23转动。
优选地,如图3、图5和图8所示,第二鞘体22上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二鞘体22外部环境的第二通孔242,锁定结构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和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锁定杆25;锁定杆25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设置在第二鞘体22外壁上的安装位224上,锁定杆25的近端位于第二鞘体22以外,锁定杆25的近端与第二鞘体22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锁定杆25的远端端部具有朝向第二鞘体22内用于与锁定机构相配合的弯钩部251,弯钩部251对应第二通孔242设置,按钮223与锁定杆25的近端可联动地连接;转动锁定杆25,弯钩部251能够进出第二通孔242;按钮223处于原位时,弹性件处于预压缩状态,弯钩部251穿过第二通孔242伸入第二腔体内。
如此,按钮223在由壳体外指向壳体内的外力作用下朝向壳体内移动,促使锁定杆25朝向壳体内移动,进而带动弯钩部251朝向壳体外移动,按钮223在由壳体外指向壳体内的外力作用下移动至解锁位置,弯钩部251移出第二腔体,允许手术工作头的近端部插入第二腔体中以及从第二腔体中拔出;由壳体外指向壳体内的外力作用消失时,弹性件的恢复力促使锁定杆25近端向壳体外移动至原位,进而带动按钮223向壳体外移动至原位,并且穿过第二通孔242伸入第二腔体内以与锁定机构相配合,使手术工作头锁定在第二鞘体22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位224上设置有沿壳体内外方向延伸的滑槽,按钮223的侧部具有滑块,滑槽配合滑块,使按钮223能够沿壳体内外方向移动。
优选地,旋转鞘23的近端套接于主体鞘24的远端,主体鞘24内位于分离件225远侧的腔体与旋转鞘23的远端腔体共同构成第二腔体,旋转鞘23的近端与主体鞘24之间存在第四腔体,锁定杆25容纳于第四腔体内;按钮223位于旋转鞘23的近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壳体12外表面的锁定槽14,锁定槽14与弯钩部251配合锁定。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第一鞘体(21)和第二鞘体(22),第一鞘体(21)内部形成用于放置握持芯体(3)近侧部的第三腔体,第二鞘体(22)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握持芯体(3)远侧部的第一腔体;
第二鞘体(22)内部设置有分离件(225),分离件(225)将第二鞘体(22)内部分隔成由近至远依次排列的第一腔体和作为夹仓组件安装位用于安装夹仓组件(1)的第二腔体;分离件(225)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227),第一通孔(227)用于握持芯体(3)内做直线运动的输出轴(32)通过以与夹仓组件(1)传动连接;
分离件(225)的远侧设置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锥形弹性套膜(4),弹性套膜(4)的近端具有开口,弹性套膜(4)的远端封闭形成锥尖(42),弹性套膜(4)的开口端(41)环绕第一通孔(227)密封固定连接在分离件(22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弹性套膜(4)的开口端(41)环绕第一通孔(227)粘接,在弹性套膜(4)的开口端(41)与分离件(225)之间形成密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分离件(225)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器(228),第三连接器(228)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容腔内用于与握持芯体(3)上的第一连接器电连,第三连接器(228)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容腔内用于与夹仓组件(1)上的第二连接器电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第二鞘体(22)上设置有锁定结构和能够沿无菌外壳内外方向移动的按钮(223);
按钮(223)在由无菌外壳外指向无菌外壳内的外力作用下朝向无菌外壳内移动至解锁位置,促使锁定结构能够允许夹仓组件(1)的近端部插入第二腔体中以及从第二腔体中拔出;
由无菌外壳外指向无菌外壳内的外力作用消失时,锁定结构促使按钮(223)向无菌外壳外移动至原位,并且能够与夹仓组件(1)的锁定机构相配合,使夹仓组件(1)锁定在第二鞘体(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3)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第二鞘体(22)包括由远至近依次排列的旋转鞘(23)和主体鞘(24),主体鞘(24)的远端插入旋转鞘(23)的近端,并且旋转鞘(23)可周向转动地连接于主体鞘(24);分离件(225)位于主体鞘(24)内部,主体鞘(24)内位于分离件(225)远侧的腔体与旋转鞘(23)内部腔体共同构成第二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旋转鞘(23)内腔至少设置有两个围绕旋转鞘(23)轴向均匀分布的卡接件(231),卡接件(231)沿远近方向延伸,卡接件(231)的第一端与旋转鞘(23)内壁的近端固定连接,卡接件(23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并且能够在壳体内外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卡接件(231)的第二端具有伸向旋转鞘(23)内腔中心的锁齿(232);
主体鞘(24)的远端外壁上对应锁齿(232)设置有环形槽(241);主体鞘(24)插入旋转鞘(23)的过程中,主体鞘(24)外壁与锁齿(232)接触并挤压卡接件(231)第二端朝向壳体外弹性变形允许主体鞘(24)继续插入旋转鞘(23),直至锁齿(232)落入环形槽(2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第二鞘体(22)上开设有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二鞘体(22)外部环境的第二通孔,锁定结构包括弹性件和沿远近方向延伸的锁定杆(25);
锁定杆(25)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设置在第二鞘体(22)外壁上的安装位上,锁定杆(25)的近端位于第二鞘体(22)以外,锁定杆(25)的近端与第二鞘体(22)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锁定杆(25)的远端端部具有朝向第二鞘体(22)内用于与锁定机构相配合的弯钩部(251),弯钩部(251)对应第二通孔设置,按钮(223)与锁定杆(25)的近端可联动地连接;
转动锁定杆(25),弯钩部(251)能够进出第二通孔;按钮(223)处于原位时,弹性件处于预压缩状态,弯钩部(251)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二腔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其特征在于,
安装位上设置有沿壳体内外方向延伸的滑槽,按钮(223)的侧部具有滑块,滑槽配合滑块,使按钮(223)能够沿壳体内外方向移动。
9.一种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握持芯体(3)、夹仓组件(1)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封装医疗器械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
第一鞘体(21)的远端与第二鞘体(22)的近端连接将握持芯体(3)包封在无菌外壳内,夹仓组件(1)安装于第二腔体内与握持芯体(3)内做直线运动的输出轴(32)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夹器,其特征在于,
夹仓组件(1)的近端具有沿远近方向延伸的插孔,输出轴(32)插入插孔与夹仓组件(1)传动连接,弹性套膜(4)的锥尖(42)对应插孔设置。
CN202223070898.9U 2022-11-20 2022-11-20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Active CN218870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0898.9U CN218870376U (zh) 2022-11-20 2022-11-20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0898.9U CN218870376U (zh) 2022-11-20 2022-11-20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0376U true CN218870376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0898.9U Active CN218870376U (zh) 2022-11-20 2022-11-20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0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3844B2 (en) Hand held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surgical adapters for use between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and surgical loading unit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7635505B (zh) 用于传递驱动的手术单
US10251661B2 (en) Hand held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for use with surgical end effectors, and methods of use
US10085806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instrument for robotic surgery
CN104936532B (zh) 具有可选择的一体式功率源或外部功率源的外科器械
JP4472362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EP2429373B1 (en) Adaptor for an endoscope
US20150272577A1 (en) Hand held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surgical adapters for use between surgical handle assembly and surgical end effector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5640647A (zh) 用于机械手辅助外科手术的设备
JP2011527611A (ja) ロボット外科用システムとともに使用する外科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JP4009350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5237659A (ja) 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JP2011510789A (ja) 遠隔内視鏡ハンドルマニピュレーション
CN109620338A (zh) 一种具有自动紧线功能的可重复使用型肛肠套扎器
US11918186B2 (en) Endoscopic device with USB port and powered accessories
CN218870376U (zh) 用于封装施夹器握持芯体的无菌外壳和施夹器
WO2021071715A1 (en) Endoscopic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shaft
JP2000014634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KR101326893B1 (ko) 굴곡이 있는 수동식 수술도구
CN115363696B (zh) 一种esd手术辅助机械手
CN115644956B (zh) 用于医疗器械的手持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医疗器械
CN218739048U (zh) 内窥镜手术器械及用于其的近端输送装置和远端操作装置
CN217660128U (zh) 无菌保护套及手术机器人系统
CN212186675U (zh) 手术器械以及手术机器人
CN218960836U (zh) 一种夹仓组件和施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