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9111U -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9111U
CN218869111U CN202222293852.7U CN202222293852U CN218869111U CN 218869111 U CN218869111 U CN 218869111U CN 202222293852 U CN202222293852 U CN 202222293852U CN 218869111 U CN218869111 U CN 218869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irculating water
circulation
culture apparatus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38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方彭
高海涛
李光华
左鹏翔
吴俊颉
赵静霞
周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UNNAN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222938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9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9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9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具体涉及农业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恒温池、至少一个培养装置、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位于恒温池内并能够对恒温池内填装的水加热,循环水能够通过循环进水管从恒温池流向各培养装置,各培养装置包括水位调节管,各培养装置底面开设通孔,水位调节管位于培养装置内部并能够与通孔密封拆卸连接,水位调节管的高度低于培养装置的高度,位于培养装置外部的循环出水管与通孔固定连接且与水位调节管连通,培养装置内的循环水能够通过水位调节管流入循环出水管再流回恒温池。本实用新型能够统一控制培育温度,保持培育环境稳定,循环用水,节约水资源,排污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农业水产养殖时,由于水产幼苗对培养水体的温度和水体的环境十分敏感,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培育环境。然而,大部分养殖场培育水产幼苗时,都是将室外池塘或室内蓄水池内的水直接通入培养容器内,在通过排水管将培养容器内的水排出。这样不仅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培育环境,影响水产幼苗的发育,严重会降低水产幼苗的存活率,而且培养水不能循环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外,目前培养容器一般采用虹吸法或者吸污机对水产幼苗的排泄物进行排污,容易对水产幼苗造成伤害,操作费时费力,所需的成本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保证水温、溶解氧、pH恒定,给小鱼苗一个稳定的环境,节约成本,保证水质,排污装置时避免鱼苗受伤,结构简单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做到水温、溶解氧、pH的恒定,给小鱼苗一个稳定的环境,且循环水可以节约成本,当然水质问题也可以轻松解决,只要3天换一次水即可,另外排污装置可以使得鱼苗在换水,排污过程中不受伤,而且装置成本低,简单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统一控制培育温度,保持培育环境稳定,循环用水,节约水资源,排污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包括恒温池、至少一个培养装置、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恒温池内并能够对所述恒温池内填装的水加热,所述恒温池通过所述循环进水管与各所述培养装置连接并连通,循环水通过所述循环进水管能够从所述恒温池流向各所述培养装置,各所述培养装置包括水位调节管,各所述培养装置底面开设通孔,所述水位调节管位于所述培养装置内部并能够与所述通孔密封拆卸连接,所述水位调节管的高度低于所述培养装置的高度,位于所述培养装置外部的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通孔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水位调节管连通,所述培养装置内的循环水通过所述水位调节管能够流入所述循环出水管再流回所述恒温池。
优选的,各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防漏网和过滤网,所述防漏网能够完全罩住且固定于所述水位调节管顶端,所述水位调节管穿过所述过滤网并与所述过滤网紧密贴合,所述过滤网能够与所述培养装置内侧壁紧密贴合移动,所述防漏网和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均小于水产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循环进水管包括循环进水总管和至少两个循环进水支管,各所述循环进水支管均与所述循环进水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进水支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培养装置的数量,循环水从所述循环进水支管进入所述培养装置,各所述循环进水支管均设有循环进水支管阀门。
优选的,所述循环出水管包括循环出水总管和至少两个循环出水支管,各所述循环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循环出水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出水支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培养装置的数量,循环水从所述循环出水支管离开所述培养装置,各所述循环出水支管均设有循环出水支管阀门。
优选的,各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排污管,一个所述排污管与一个所述循环出水支管连接并连通,所述排污管具有排污管阀门,所述循环出水支管阀门的位置位于所述排污管阀门的下方。
优选的,还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所述恒温池和各所述培养装置连接并连通,蓄水池水通过所述蓄水池进水管能够从所述蓄水池流向所述恒温池和各所述培养装置,所述蓄水池进水管包括蓄水池进水总管和蓄水池进水支管,各所述蓄水池进水支管均与所述蓄水池进水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蓄水池进水支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恒温池和所述培养装置的数量,各所述蓄水池进水支管设有蓄水池进水支管阀门。
优选的,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位于恒温池内且能够控制所述恒温池内循环水的pH值和溶氧量。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通过循环出水管和循环进水管将恒温池和多个培养装置形成一个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能够将多个培养装置内的鱼苗共同培养,便于综合管理,恒温池内的加热装置能够使恒温池内水的温度保持稳定,避免进水温度与培养装置内水温不同会造成鱼苗应激反应,提供给鱼苗一个稳定的培育环境,提高鱼苗存活率;当培养装置内的水位调节管与通孔固定连接时,水位调节管能够控制培养装置内的水位,培养装置内的水能够平稳的从水位调节管上方流出,保证培养装置内环境的稳定,当需要排出粪便和残饵时,将水位调节管从通孔中拆下,采用流水将粪便和残饵从通孔处排出,避免了传统的吸污方法对鱼苗造成的伤害,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恒温池;2-培养装置;3-循环进水总管;4-循环出水总管;5-加热装置;6-水位调节管;7-防漏网;8-通孔;9-过滤网;10-循环进水支管;11-循环出水支管;12-排污管;13-蓄水池;14-蓄水池进水总管;15-蓄水池进水支管;16-循环进水支管阀门;17-循环出水支管阀门;18-排污管阀门;19-蓄水池进水支管阀门;20-充气泵;21-循环进水管泵;22-循环出水管泵;23-蓄水池进水管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统一控制培育温度,保持培育环境稳定,循环用水,节约水资源,排污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包括恒温池1、至少一个培养装置2、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和加热装置5,加热装置5位于恒温池1内并能够对恒温池1内填装的水加热,恒温池1通过循环进水管与各培养装置2连接并连通,循环水在循环进水管泵21作用下通过循环进水管能够从恒温池1流向各培养装置2,各培养装置2包括水位调节管6,各培养装置2底面开设通孔8,水位调节管6位于培养装置2内部并能够与通孔8密封拆卸连接,水位调节管6的高度低于培养装置2的高度,位于培养装置2外部的循环出水管与通孔8固定连接且与水位调节管6连通,培养装置2内的循环水通过水位调节管6能够流入循环出水管再在循环出水管泵22作用下流回恒温池1,循环系统能够将多个培养装置2内的鱼苗共同培养,便于综合管理,恒温池1内的加热装置5能够使恒温池1内水的温度保持稳定,避免进水温度与培养装置2内水温不同而造成鱼苗应激反应,当培养装置2内的水位调节管6与通孔8固定连接时,水位调节管6能够控制培养装置2内的水位,培养装置2内的水能够从水位调节管6上方平稳流出,不会影响培养装置2内的鱼苗,提供给鱼苗一个稳定的培育环境,提高鱼苗存活率,而且培养装置2内的粪便及残饵落到池底,使从水位调节管6中流出的循环水掺杂的杂质较少,循环水的使用时间较长,节省水资源;当需要排出粪便和残饵时,将水位调节管6从通孔8上拆下,采用流水将粪便和残饵从通孔8处排出,避免了传统的吸污方法对鱼苗造成的伤害,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培养装置2还包括防漏网7和过滤网9,防漏网7能够完全罩住且固定于水位调节管6顶端,水位调节管6穿过过滤网9并与过滤网9紧密贴合,过滤网9能够与培养装置2内侧壁紧密贴合移动,防漏网7和过滤网9的网孔大小均小于鱼苗的尺寸,防漏网7固定于水位调节管6顶端,能够保证当培养装置2内水从水位调节管6顶端流出时小鱼苗不会随着一起流出培养装置2,过滤网9能够与水位调节管6固定连接,当水位调节管6离开通孔8时,过滤网9能够跟随水位调节管6一起移动,避免在排出培养装置2内的粪便及残饵时鱼苗跑漏,过滤网9还可以沿水位调节管6紧密贴合移动,在过滤网9的上方设置多根牵引绳,拉动牵引绳使过滤网9在培养装置2内沿水位调节管6向上移动,牵引绳能够固定在培养装置上,同样也能避免在排出培养装置2内的粪便及残饵时鱼苗跑漏。
本实用新型中的循环进水管包括循环进水总管3和至少两个循环进水支管10,各循环进水支管10均与循环进水总管3连接并连通,循环进水支管10的数量不少于培养装置2的数量,循环水从循环进水支管10进入培养装置2,各循环进水支管10均设有循环进水支管阀门16;循环出水管包括循环出水总管4和至少两个循环出水支管11,各循环出水支管11均与循环出水总管4连接并连通,循环出水支管11的数量不少于培养装置2的数量,循环水从循环出水支管11离开培养装置2,各循环出水支管11均设有循环出水支管阀门17,当一个培养装置2中的鱼苗爆发鱼病时,可以及时关闭这个培养装置2对应的循环进水支管阀门16和循环出水支管阀门17,避免整个循环系统发生交叉感染,引起其他培养装置2的鱼苗也发生鱼病。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培养装置2还包括排污管12,一个排污管12与一个循环出水支管11连接并连通,排污管12具有排污管阀门18,循环出水支管阀门17的位置位于排污管阀门18的下方,循环系统正常工作时,排污管阀门18是关闭的,当培养装置2需要排出底部粪便及残饵时,关闭循环出水支管阀门17,打开排污管阀门18,通过软管伸入到培养装置2内,采用流水将粪便及残饵从通孔排出,避免吸污方式对鱼苗造成伤害,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还包括蓄水池13,蓄水池13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恒温池1和各培养装置2连接并连通,蓄水池的水在蓄水池进水管泵23作用下通过蓄水池进水管能够从蓄水池13流向恒温池1和各培养装置2,蓄水池进水管包括蓄水池进水总管14和蓄水池进水支管15,各蓄水池进水支管145均与蓄水池进水总管14连接并连通,蓄水池进水支管15的数量不少于恒温池1和培养装置2加在一起的总数量,各蓄水池进水支管15设有蓄水池进水支管阀门19,当关闭生病的培养装置2的循环进水支管阀门16和循环出水支管阀门17后,可以打开蓄水池进水支管阀门19和排污管阀门18,可以保证生病的培养装置2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还包括充气泵20,充气泵20位于恒温池1内且能够控制恒温池1内循环水的pH值和溶氧量,充气泵20曝气能够使循环系统可以做到统一控制pH值和溶解氧等条件。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池、至少一个培养装置、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恒温池内并能够对所述恒温池内填装的水加热,所述恒温池通过所述循环进水管与各所述培养装置连接并连通,循环水通过所述循环进水管能够从所述恒温池流向各所述培养装置,各所述培养装置包括水位调节管,各所述培养装置底面开设通孔,所述水位调节管位于所述培养装置内部并能够与所述通孔密封拆卸连接,所述水位调节管的高度低于所述培养装置的高度,位于所述培养装置外部的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通孔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水位调节管连通,所述培养装置内的循环水通过所述水位调节管能够流入所述循环出水管再流回所述恒温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防漏网和过滤网,所述防漏网能够完全罩住且固定于所述水位调节管顶端,所述水位调节管穿过所述过滤网并与所述过滤网紧密贴合,所述过滤网能够与所述培养装置内侧壁紧密贴合移动,所述防漏网和所述过滤网的网孔大小均小于水产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进水管包括循环进水总管和至少两个循环进水支管,各所述循环进水支管均与所述循环进水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进水支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培养装置的数量,循环水从所述循环进水支管进入所述培养装置,各所述循环进水支管均设有循环进水支管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出水管包括循环出水总管和至少两个循环出水支管,各所述循环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循环出水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循环出水支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培养装置的数量,循环水从所述循环出水支管离开所述培养装置,各所述循环出水支管均设有循环出水支管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排污管,一个所述排污管与一个所述循环出水支管连接并连通,所述排污管具有排污管阀门,所述循环出水支管阀门的位置位于所述排污管阀门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蓄水池进水管与所述恒温池和各所述培养装置连接并连通,蓄水池水通过所述蓄水池进水管能够从所述蓄水池流向所述恒温池和各所述培养装置,所述蓄水池进水管包括蓄水池进水总管和蓄水池进水支管,各所述蓄水池进水支管均与所述蓄水池进水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蓄水池进水支管的数量不少于所述恒温池和所述培养装置的数量,各所述蓄水池进水支管设有蓄水池进水支管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培育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位于恒温池内且能够控制所述恒温池内循环水的pH值和溶氧量。
CN202222293852.7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Active CN218869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3852.7U CN218869111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3852.7U CN218869111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9111U true CN218869111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3852.7U Active CN218869111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9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20711U (zh) 一种鱼、植物共生的循环种养系统
CN208480495U (zh) 一种梯田稻萍鱼立体种养系统
WO2021184400A1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CN201008306Y (zh) 大规模鱼缸养殖水循环系统
CN104996344B (zh) 一种鲍鱼育苗方法
CN218869111U (zh) 一种水产培育循环系统
CN207201770U (zh) 家庭生态循环养殖鱼系统
CN201444799U (zh) 一种迷你水耕温室
CN218681211U (zh) 一种立体式鱼类沉性卵的孵化装置
CN208029988U (zh) 一种鱼类养殖箱
CN208087442U (zh) 一种节能型生猪养殖舍
CN210782503U (zh) 一种大型养猪场综合供水系统
CN211910170U (zh) 一种虾蟹养殖装置及其系统
CN205196729U (zh) 观赏鱼养殖装置
CN209185317U (zh) 一种自动节水景观装置
CN211532402U (zh) 一种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
CN209201853U (zh) 鱼卵培育系统
CN210017498U (zh) 一种立体循环综合种养装置
CN214482855U (zh) 一种锦鲤养殖用循环水池
CN207626211U (zh) 一种介于种植与养殖的循环系统
CN205052539U (zh) 一种新型鱼苗培育池的进出水系统
CN205884402U (zh) 一种多功能水产养殖实验系统
CN109644929A (zh) 鱼菜共生双层集装箱系统
CN211793799U (zh) 一种新型生态养殖池
CN210738183U (zh) 生态循环综合农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