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1921U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1921U
CN218861921U CN202320088193.5U CN202320088193U CN218861921U CN 218861921 U CN218861921 U CN 218861921U CN 202320088193 U CN202320088193 U CN 202320088193U CN 218861921 U CN218861921 U CN 218861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concrete column
channel
reinforcing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81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芝云
唐修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81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1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1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1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立柱、在第一水平面设置的加强筋以及锚具;若干个立柱拼接形成中心部具有空腔的组合柱体;加强筋的两端延伸至组合柱体的相对外侧,且加强筋与组合柱体通过锚具锚固;空腔内填充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柱通过若干立柱组成,立柱尺寸和截面较小,吊装和运输较为方便;而且,结构柱截面只要满足一定的模数,均可以用不同数量的立柱拼装成更多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柱;无需再开新的模具,降低了制造成本;待将若干立柱吊装至施工现场并拼接成具有空腔的组合柱体后,再在空腔填充混凝土,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强度。

Description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体,是房屋、桥梁、水工等各种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常用作支柱、桥墩、基础柱、塔架和桁架的压杆。
钢筋混凝土柱常见的有框架柱和框支柱。框架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构件。框支梁和框支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框支柱和框支梁。框支柱和框架柱的区别就是所用部位不同。框支柱是支撑框支梁的柱,用于转换层。
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柱通常为整体结构,但由于尺寸的影响,整体式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柱给吊装和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直接由较小的立柱单元拼接,钢筋混凝土柱的整体强度不易保证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包括:
若干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立柱、沿第一水平面设置的加强筋以及锚具;第一方向与第一水平面在空间内垂直;
若干个立柱拼接形成中心部具有空腔的组合柱体;
所述加强筋用于将多个所述立柱相互固定,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组合柱体的相对外侧,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组合柱体通过锚具锚固;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混凝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立柱内部在与第一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设置有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且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相互垂直;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内;并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预应力通道的缝隙内填充有压浆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且每组内的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上下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立柱包括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且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本单元设置于所述组合柱体的两侧边的相交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两个所述第一基本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基本单元,且相对侧的所述第二基本单元的数量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第一基本单元与第二基本单元的相接侧对应位置,其中一者设置有凹槽,另一者设置有管件,所述管件与所述凹槽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管件为方钢管或圆钢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内均设置有受力钢筋、构造钢筋和箍筋,且所述受力钢筋的两端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的截面均为正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所述加强筋为预应力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通过若干立柱围成中心部具有空腔的大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柱,相邻立柱间通过加强筋锚固,最后在空腔内填充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柱通过若干立柱组成,立柱尺寸和截面较小,吊装和运输较为方便;而且,结构柱截面只要满足一定的模数,均可以用不同数量的立柱拼装成更多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柱;无需再开新的模具,降低了制造成本;待将若干立柱吊装至施工现场并拼接成具有空腔的结构后,再在空腔内填充混凝土,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中部未浇筑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的第一单元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预应力通道;2、第二预应力通道;3、混凝土;4、第一基本单元;5、第二基本单元;6、凹槽;7、受力钢筋;8、构造钢筋;9、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可以是框架柱,也可以是框支柱。框架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框支柱则是转换柱的一种,是指支撑框支梁的柱子。框支梁是因为建筑功能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柱子就叫框支柱。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立柱、沿第一水平面设置的加强筋以及锚具;第一方向与第一水平面在空间内垂直;若干个立柱拼接形成中心部具有空腔的组合柱体;组合柱体的截面通常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加强筋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将立柱相互固定,加强筋的两端延伸至组合柱体的相对外侧,且加强筋与组合柱体通过锚具锚固;空腔内填充有混凝土3。
其中,以地表水平面为基准,竖直向上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平行于地表水平面的平面为第一水平面,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通过若干立柱围成中心部具有空腔的大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柱,相邻立柱间通过加强筋锚固,最后在空腔内填充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柱通过若干立柱组成,立柱尺寸和截面较小,吊装和运输较为方便;而且,结构柱截面只要满足一定的模数,均可以用不同数量的立柱拼装成更多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柱;无需再开新的模具,降低了制造成本;待将若干立柱吊装至施工现场并拼接成具有空腔的结构后,再在空腔内填充混凝土,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立柱内部在于第一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设置有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且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相互垂直;也就是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设置于水平面上的两个方向。加强筋设置于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内;并且加强筋与第一预应力通道1、加强筋与所述第二预应力通道2的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3。
也就是说,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为加强筋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空间,且相邻立柱的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均对应设置,以使加强筋能顺利穿过。通常来说,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的内径需要大于加强筋的外径,在加强筋的两端锚固后,再在第一预应力通道1、第二预应力通道2与加强筋的缝隙内填充压浆剂,以进一步将若干个立柱固定在一起,加固了混凝土立柱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立柱的内部设置有多组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内均设置有加强筋,设置多个加强筋,可以使相邻立柱之间连接更加牢固。每组的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上下交错设置,避免第一预应力通道1的加强筋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的加强筋发生干涉。
为了确保多个加强筋受力均匀,相邻组的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之间的距离相同,即,多组的第一预应力通道1和第二预应力通道2均匀分布。换句话说,中间的第一预应力通道1与其两侧的第一预应力通道1之间的距离相等;中间的第二预应力通道2与其两侧的第二预应力通道2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立柱包括第一基本单元4和第二基本单元5,第一基本单元4设置于组合柱体的两侧边的相交处,第二基本单元5设置于组合柱体的边框处。通常来说,当钢筋混凝土柱为立方体时,第一基本单元4设置有四个,位于四角处,而第二基本单元5可以根据整个钢筋混凝土柱的尺寸需求自行设定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基本单元4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基本单元5,且相对侧的第二基本单元5的数量相同,以确保组合柱体为立方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基本单元4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基本单元5,且相对侧的第二基本单元5的数量相同,以确保组合柱体为立方体结构。
当然,相邻侧的第二基本单元5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相邻侧的第二基本单元5的数量相同时,整个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为正方形;当相邻侧的第二基本单元5的数量不同时,整个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为长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本单元4与第二基本单元5相接侧的对应位置,其中一者设置有凹槽6,另一者设置有管件,管件通常采用钢管,钢管的形状与凹槽相适配。而钢管是在第一基本单元4或第二基本单元5浇筑时,预制在第一基本单元4或第二基本单元5内部。
具体的,钢管可以为方管,可以为圆管,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形状,在此形状并不做限定,只要能与凹槽配合实现对立柱之间的固定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本单元4和第二基本单元5内均设置有受力钢筋7、构造钢筋8和箍筋9,且受力钢筋7的两端出筋,用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柱的锚固强度。
其中,受力钢筋7是在混凝土构件内沿长度方向布置的钢筋,主要在构件中承受拉力或压力。构造钢筋8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受力钢筋7而言,构造钢筋8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合、分布的作用。箍筋9,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受力钢筋7和构造钢筋8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受力钢筋7和构造钢筋8分布于第一基本单元4和第二基本单元5的四角处或边缘处,共同支撑第一基本单元4或第二基本单元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基本单元4和第二基本单元5的截面均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设置不仅方便组装,而且更容易构成不同尺寸钢筋混凝土柱。当然,第一基本单元4和第二基本单元5的截面还可以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强筋为钢绞线,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碳钢表面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镀锌层、镀铝合金层、包铝层、镀铜层、涂环氧树脂层等。当然,加强筋还可以是钢筋等,只要能满足刚度和强度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现场施工步骤为:
S1、将横向系列的第一基本单元4和第二基本单元5通过凹槽6和钢管临时拼接后,在各自的第一预应力通道1内穿设加强筋,张拉,得到两个横向单元;
S2、将两个横向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基本单元5纵向对准第二预应力通道,并穿入加强筋纵向连接张拉,得到组合柱体框架,组合柱体框架的中部具有空腔;
S3、在第一预应力通道和加强筋的缝隙内、第二预应力通道与加强筋的缝隙内浇筑压浆剂;在空腔内浇筑混凝土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方式”、“具体方式”、或“一些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方式以及不同实施例或方式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立柱、沿第一水平面设置的加强筋以及锚具;第一方向与第一水平面在空间内垂直;
若干个立柱拼接形成中心部具有空腔的组合柱体;
所述加强筋用于将多个所述立柱相互固定,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组合柱体的相对外侧,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组合柱体通过锚具锚固;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部在与第一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设置有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且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相互垂直;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内;并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预应力通道的缝隙内填充有压浆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内部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且每组内的所述第一预应力通道和第二预应力通道上下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且所述第一基本单元设置于所述组合柱体的两侧边的相交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基本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基本单元,且相对侧的所述第二基本单元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本单元与第二基本单元相接侧的对应位置,其中一者设置有凹槽,另一者设置有管件,所述管件与所述凹槽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为方钢管或圆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内均设置有受力钢筋、构造钢筋和箍筋,且所述受力钢筋的两端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钢绞线。
CN202320088193.5U 2023-01-30 2023-01-3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Active CN218861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8193.5U CN218861921U (zh) 2023-01-30 2023-01-3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8193.5U CN218861921U (zh) 2023-01-30 2023-01-3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1921U true CN218861921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8193.5U Active CN218861921U (zh) 2023-01-30 2023-01-3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1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5615B2 (en) Prestressed composite truss girder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3243804B (zh) 预应力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01785865U (zh) 一种后张法体外预应力钢梁和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
CN111648468B (zh) 超高空间利用率装配式建筑体系及其高效施工方法
KR101335382B1 (ko) 내부힌지를 활용한 복합트러스 거더교의 시공법
KR100911148B1 (ko) 교량의 경량화된 코핑
CN113062476B (zh) 一种重载大跨度组合梁-柱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982787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拉索耦合的大跨度梁
CN209941913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房屋建筑
CN218861921U (zh)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CN111173129A (zh) 一种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155643A (zh) 一种装配式混合框架结构及施工方法
KR100593664B1 (ko)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합성바닥판 시공방법
CN111155714A (zh) 一种预制钢管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6144237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大型钢结构矩形仓及矩形群仓
CN215330436U (zh) 新型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
CN21166592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合框架结构
CN212104521U (zh) 一种环带桁架及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
CN111485630A (zh) 框架结构建筑及施工方法
CN221073221U (zh) 一种混凝土梁
CN217557173U (zh)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
CN212926452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框架的节点连接装置
CN217974453U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基础承台
CN211665927U (zh) 一种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CN219081173U (zh)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