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7470U -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7470U
CN218857470U CN202222722017.0U CN202222722017U CN218857470U CN 218857470 U CN218857470 U CN 218857470U CN 202222722017 U CN202222722017 U CN 202222722017U CN 218857470 U CN218857470 U CN 218857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fiber reinforced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20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广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Khan High Track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Khan High Track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Khan High Track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Khan High Track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20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7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7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7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设置有下模腔,所述上模具的中部设置有注胶座,所述注胶座与多条分别设置在上模具上表面的注胶槽连通,多条所述注胶槽分别与下模腔连通,且多条所述注胶槽呈放射状地朝所述上模具的边缘延伸,所述上模具的边缘设置有多个与下模腔连通的抽气孔;上述模具通过设置注胶座以及注胶槽,使得树脂快速均匀浸渗至玻璃纤维布内,使用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背景技术
隧道复合门一般由玻璃钢、钢板、珍珠岩层、钢板和玻璃钢组成,玻璃钢和钢板均用于提升隧道防护门的结构刚性,珍珠岩层用于提高隧道防护门的防火隔热能力,以达到防火安全级别。
现有制备玻璃钢的方法一般为真空灌注工艺,即通过将玻璃纤维布放置在下模具的模腔内,上模具和下模具压合,通过真空设备将模腔逐渐抽真空,然后向模腔内逐渐注入树脂,在真空的作用下使树脂充分浸渗至玻璃纤维布上,然后停止注入树脂,待其固化后即制得玻璃钢。上述方法需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配合才能进行,如公开号为CN 112078154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钢隔板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至少在下模具的顶面设有下模腔,沿下模腔的边缘设有一圈内密封圈,上模具的底面与下模具的顶面之间通过内密封圈密闭配合;在上模具位于下模腔上方的其中一半设有若干抽气孔,另一半设有若干注胶孔。使用时通过抽气孔将下模腔一侧的空气抽走,使树脂从下模腔另一侧的注胶孔逐渐注入下模腔内。但是上述结构需将多个抽气孔分别与真空设备连接,且需将多个注胶孔分别与注胶设备连接才能确保注入的树脂能够均匀地浸渗于玻璃纤维布上,使用较为复杂,且制造工艺耗时较长。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玻璃钢生产用模具使用复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设置有下模腔,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压合;所述上模具的中部设置有注胶座,所述注胶座与多条分别设置在上模具上表面的注胶槽连通,多条所述注胶槽分别与下模腔连通,且多条所述注胶槽呈放射状地朝所述上模具的边缘延伸,所述上模具的边缘设置有多个与下模腔连通的抽气孔。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多条所述注胶槽呈“米”字形;所述抽气孔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抽气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的四个角位上。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所述下模具的横截面呈凹型,所述上模具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上模具的边缘与具有弹性的密封条连接,所述密封条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具边缘的上表面抵接。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所述上模具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折弯边,所述密封条的上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两条夹持条,两条所述夹持条的末端逐渐靠近,并使两条所述夹持条之间形成抵接槽,所述折弯边插接在所述抵接槽内,两条所述夹持条端部的内侧分别与所述折弯边的两侧壁抵接。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位于内侧的所述夹持条的内侧边上设置有加密条,所述加密条向下倾斜,且其末端与所述折弯边的内侧壁抵接。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所述密封条内设置有中空槽,所述密封条下端面的两侧设置有沿所述密封条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挤压条,两条所述挤压条分别与所述下模具边缘的上表面抵接。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腔连通的预埋密封盒。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注胶槽的避让孔。
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中,所述加强筋设置为中空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所述模具通过设置用于放置玻璃纤维布、导流网、脱模布等原材料的下模腔,用于和下模腔压合的上模具,用于与注胶容器连接的注胶座,用于导引树脂快速均匀地浸渗至玻璃纤维布的呈放射状的注胶槽,用于与真空设备连接的抽气孔,在下模腔逐渐抽真空时,使得树脂均匀地覆盖至玻璃纤维布的整个幅面以及快速地浸渗至其内部,无需设置多个注胶孔和抽气孔,即可实现树脂的快速均匀浸渗至玻璃纤维布内,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制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玻璃钢制备模具和玻璃钢成品的爆炸图。
图3为玻璃钢制备模具和玻璃钢产品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为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上模具、11-折弯边、12-加强筋、13-避让孔、2-下模具、21-下模腔、3-密封条、31-夹持条、32-抵接槽、33-加密条、34-中空槽、35-挤压条、4-注胶座、5-注胶槽、6-抽气孔、7-预埋密封盒、100-玻璃钢成品、101-预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内设置有下模腔21,所述上模具1与所述下模具2压合;所述上模具1的中部设置有注胶座4,所述注胶座4与多条分别设置在上模具1上表面的注胶槽5连通,多条所述注胶槽5分别与下模腔21连通,且多条所述注胶槽5呈放射状地朝所述上模具1的边缘延伸,所述上模具1的边缘设置有多个与下模腔21连通的抽气孔6。
在实际使用时,将上模具1和下模具2分离,确保下模具2的下模腔21内无杂物、内壁光滑,然后在内壁上涂刷脱模蜡,以便于玻璃钢产品100与下模具2能够顺利脱模。根据玻璃钢产品100的厚度设定玻璃纤维布铺设的层数,本实施例的铺设层数为32层,制得玻璃钢的厚度为10mm,此处应说明的是,玻璃纤维布的铺设层数以及成品的厚度仅为说明本方案,不作限定。铺设完毕后再在其上铺设导流网和脱模布,导流网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便于后续注入的树脂从导流孔渗透至玻璃纤维布内。同样的,脱模布上也设置有通孔,因此脱模布不会阻隔树脂的渗透。本实施例中,铺设上述原材料所需时间为15-25min。然后将上模具1压至下模具2上,使原材料位于下模腔21内。上模具1上的抽气孔6已事先与真空设备(凡事能用于抽真空的设备均适应)连接,同样的,上模具1上的注胶座4也已事先与注胶容器(可为注胶桶、注胶箱、搅拌桶等容器)连接。随后启动真空设备,对下模腔21进行抽真空,当下模腔21的真空度达-0.08~0.10MPa时,开始注入树脂。由于下模腔21处于真空状态,因此注胶容器内的树脂能够经管道被吸入至注胶座4,然后经过注胶槽5的导向,使树脂被逐渐吸至脱模布、导流网、直至快速均匀地渗透至玻璃纤维布内,停止注入树脂后,继续保持真空,保压15-25min后(即固化15-25min),将上模具1与下模具2分离,即制得玻璃钢产品100。由于事先放置了脱模布,因此上模具1能够顺利地与玻璃钢产品100的上表面分离。
上述模具通过设置用于放置玻璃纤维布、导流网、脱模布等原材料的下模腔21,用于和下模腔21压合的上模具1,用于与注胶容器连接的注胶座4,用于导引树脂快速均匀地浸渗至玻璃纤维布的呈放射状的注胶槽5,用于与真空设备连接的抽气孔6,在下模腔21逐渐抽真空时,使得树脂均匀地覆盖至玻璃纤维布的整个幅面以及快速地浸渗至其内部,无需设置多个注胶孔和抽气孔6,即可实现树脂的快速均匀浸渗至玻璃纤维布内,使用便捷。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条所述注胶槽5呈“米”字形;所述抽气孔6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抽气孔6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1的四个角位上。树脂从位于中部的注胶座4进入,经过呈“米”字形注胶槽5的导向,以及将抽气孔6设置在上模具1的角位上,因此当真空设备抽真空时,使得树脂从中心逐渐向上模具1的边缘扩散,从而使树脂能够快速地覆盖至玻璃纤维布的整个幅面。上述结构相对于现有模具而言,结构更加简单,抽气孔6和真空设备的安装以及注胶座4和注胶容器的连接更加快捷。
此处应说明的是,由于玻璃钢产品100需应用于隧道防护门上,因此本实施例仅展示了制备长方体玻璃钢,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成品应用的领域将下模腔21制成如正方体、圆柱、多边体等。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具2的横截面呈凹型,所述上模具1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上模具1的边缘与具有弹性的密封条3连接,所述密封条3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具2边缘的上表面抵接。即下模具2的下模腔21向下凹陷,上模具1的上模腔向下凸出,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合模作用下,对原材料进行夹持,然后在真空设备以及密封条3发生形变的作用下,外界的大气压压迫上模具1逐渐向下移动,从而将灌注树脂后的原材料压实,使固化后的成品更加致密,结构刚性更佳。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1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与上模具1一体成型的折弯边11,所述密封条3的上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两条夹持条31,两条所述夹持条31的末端逐渐靠近,并使两条所述夹持条31之间形成抵接槽32,所述折弯边11插接在所述抵接槽32内,两条所述夹持条31端部的内侧分别与所述折弯边11的两侧壁抵接。使用时,将折弯边11对准抵接槽32,然后将两条夹持条31插入折弯边11的下端即完成安装。由于两条夹持条31的末端相互靠近,因此当上模具1向下移动挤压两条夹持条31的末端时,能够使两条夹持条31末端对折弯边11的夹持更加紧密。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内侧的所述夹持条31的内侧边上设置有加密条33,所述加密条33向下倾斜,且其末端与所述折弯边11的内侧壁抵接。在折弯边11逐渐下移的过程中,密封条3发生形变,两条夹持条31下端的距离与未发生形变之间相比,有所增加,从而设置向下倾斜的加密条33,进一步阻断下模腔21与外界的连接。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条3内设置有中空槽34,所述密封条3下端面的两侧设置有沿所述密封条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挤压条35,两条所述挤压条35分别与所述下模具2边缘的上表面抵接。当折弯边11从密封条3的上方向下挤压密封条3时,中空槽34的设置使得密封条3的形变能力更大,然后设置在密封条3下方的两条挤压条35持续形变,并挤压与其抵接的下模具2边缘的上表面,进一步保证下模腔21的真空度。
请参阅图1-图3和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腔21连通的预埋密封盒7。在铺设玻璃纤维布时,将预制件101埋在玻璃纤维布中,其上部凸出玻璃纤维布,因此当上模具1和下模具2合模时,在保证下模腔21真空度的前提下需对预制件101进行避让,因此在上模具1的表面设置预埋密封盒7,制得的玻璃钢产品100即能够将预制件101固定在成品上,实现一体化生产;而且由于预制件101与玻璃纤维布、树脂同步成型、固定,有利于提升预制件101与玻璃钢产品100的结构刚性,从而提升隧道防护门的结构刚性。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具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所述加强筋12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加强筋12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注胶槽5的避让孔13。设置第一加强筋以及与第一加强筋垂直的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具1的边缘连接,从而能够提升上模具1边框的强度,防止上模具1变形后影响上模腔的平整度,从而保证玻璃钢产品100上表面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钢,其由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合模压制而成,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模具1和下模具2分离,在下模腔21的内壁涂上脱模蜡;在下模腔21内铺设多层玻璃纤维布,插入预制件101,并在玻璃纤维布上铺设导流网、脱模布;
(2)将上模具1压入下模腔21内,通过气管将真空设备与抽气孔6连接,启动真空设备将下模腔21抽真空;
(3)通过管道将注胶容器与注胶座4连接,打开管道上的阀门,使注胶容器内的树脂经注胶座4、注胶槽5注入下模腔21;
(4)关闭管道上的阀门,保持下模腔21的真空度,待树脂固化后脱模,制备得到玻璃钢。
上述玻璃钢的制备步骤与上面提及的玻璃钢制备模具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玻璃钢的制备步骤添加了在铺设原材料的过程中插入预制件101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树脂包括改性丙烯酸树脂、固化剂以及促进剂,所述树脂在室温下固化。具体的,所述改性丙烯酸树脂采用富晨化工阻燃为120°的改性丙烯酸树脂。固化剂为有机过氧化物类固化剂,具体为过氧化甲乙酮。促进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常温下固化用促进剂,具体为T-8。
本实施例以生产尺寸宽×长×高为1255×2115×78mm的产品为例,所述树脂按重量份计算,包括29-31份改性丙烯酸树脂、占改性丙烯酸树脂重量1.5%-2.0%的固化剂以及占改性丙烯酸树脂重量1.5%-2.0%的促进剂,在温度为16-32℃、时间为15-25min的条件下固化。当室温较低(16℃)时,可使用不高于占改性丙烯酸树脂重量2.0%的固化剂以及占改性丙烯酸树脂重量2.0%的促进剂,反之,当室温为32℃时,可使用占改性丙烯酸树脂重量1.5%的固化剂以及占改性丙烯酸树脂重量1.5%的促进剂。
生产上述尺寸的产品,铺设原材料所需时间为15-25min,注入树脂的耗时约为15-20min,固化时间为15-25min,总耗时约为45-70min,能够缩短玻璃钢的制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当铺设玻璃纤维布的层数低于32层时,生产玻璃钢的总耗时会有所缩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备玻璃钢模具通过设置用于放置玻璃纤维布、导流网、脱模布等原材料的下模腔21,用于和下模腔21压合的上模具1,用于与注胶容器连接的注胶座4,用于导引树脂快速均匀地浸渗至玻璃纤维布的呈放射状的注胶槽5,用于与真空设备连接的抽气孔6,在下模腔21逐渐抽真空时,使得树脂均匀地覆盖至玻璃纤维布的整个幅面以及快速地浸渗至其内部,无需设置多个注胶孔和抽气孔6,即可实现树脂的快速均匀浸渗至玻璃纤维布内,使用便捷。设置密封条3用于提升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连接密封性。设置夹持条31、加密条33、中空槽34和挤压条35均用于保证下模腔21的真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下模腔21涂覆脱模蜡,铺设玻璃纤维布、插入预制件101、铺设导流网、脱模布,合模,真空设备将下模腔21抽真空,注入树脂,室温固化;实现玻璃钢产品100与预制件101一体成型、顺利脱模,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型,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设置有下模腔,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压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中部设置有注胶座,所述注胶座与多条分别设置在上模具上表面的注胶槽连通,多条所述注胶槽分别与下模腔连通,且多条所述注胶槽呈放射状地朝所述上模具的边缘延伸,所述上模具的边缘设置有多个与下模腔连通的抽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注胶槽呈“米”字形;所述抽气孔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抽气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的四个角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的横截面呈凹型,所述上模具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上模具的边缘与具有弹性的密封条连接,所述密封条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具边缘的上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折弯边,所述密封条的上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两条夹持条,两条所述夹持条的末端逐渐靠近,并使两条所述夹持条之间形成抵接槽,所述折弯边插接在所述抵接槽内,两条所述夹持条端部的内侧分别与所述折弯边的两侧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内侧的所述夹持条的内侧边上设置有加密条,所述加密条向下倾斜,且其末端与所述折弯边的内侧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内设置有中空槽,所述密封条下端面的两侧设置有沿所述密封条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挤压条,两条所述挤压条分别与所述下模具边缘的上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下模腔连通的预埋密封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注胶槽的避让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钢制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置为中空结构。
CN202222722017.0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Active CN218857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2017.0U CN21885747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2017.0U CN21885747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7470U true CN218857470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2017.0U Active CN21885747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7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17017A (en) Compression molding apparatus having vacuum chamber
CN102490371B (zh) 一种玻璃钢格栅成型方法及其专用成型模具
CN103264513A (zh) 复合材料多梁盒段整体共固化成型工艺方法
CN106217904B (zh) 一种挤压成型光面等厚玻璃钢测试平板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N201030610Y (zh) 真空密实混凝土预制件成型模具
CN109878001A (zh) 一种一模两腔成型半封闭结构复材制件的rtm模具
CN218857470U (zh)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
JP2009028939A (ja) Rtm成形方法
JP3027607B2 (ja) 合成樹脂から成る大きな物体の真空成形方法
CN1442279A (zh) 复合材料真空注射成型方法
CN109719971A (zh) 一种用于真空灌注成型的模具及其上凸模制造方法
CN115742103A (zh) 一种玻璃钢制备模具及制备玻璃钢的方法
US2015001489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ulded part from a composite material
WO2018198934A1 (ja) 複合材料の成形方法および複合材料の成形装置
CN109648888B (zh) 一种复合材料空腔盒段液态成型方法
CN111016218B (zh) 一种复合材料吊耳的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吊耳
CN207465924U (zh) 一种用于真空灌注成型的模具
CN113500800A (zh) 一种复合材料飞机窗框hp-rtm模具及其成型工艺
JP2001269958A (ja) 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型
CN217454576U (zh)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液体成型制件的模具
CN100500406C (zh) 玻璃钢气压成型制造方法
CN103847001A (zh) 一种制造空心模壳构件的方法
CN217574140U (zh) 玻璃钢生产模具
JP3174635B2 (ja) 鋳込成形用の成形型
CN218196377U (zh) 一种橡胶模具用辅助脱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