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3537U -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3537U
CN218853537U CN202320039564.0U CN202320039564U CN218853537U CN 218853537 U CN218853537 U CN 218853537U CN 202320039564 U CN202320039564 U CN 202320039564U CN 218853537 U CN218853537 U CN 218853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annular
outer barrel
tube
water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95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爱明
赵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Zoomlion 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Zoomlion 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Zoomlion 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Zoomlion Yu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95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3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3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3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涉及澄清器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为漏斗型设计,所述外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裙座,所述外筒内腔顶部同轴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外侧中部垂直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与外筒、内筒相连接,所述内筒底端为喇叭型设计,所述内筒内部同轴设有轴套管,所述轴套管顶端通过轴承与内筒转动连接,所述轴套管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外筒底部设有刮板,所述刮板底面与外筒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得矿井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节省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澄清效率,便于排出。

Description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澄清器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背景技术
沉降槽是固液分离用的重力沉降设备,当沉降分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澄清液时,所用设备称为澄清器。现有的,澄清器在进行矿井水的净化工作时,工作人员会手动投放絮凝剂,或是在筒顶加装一根或多根进水管代替人工进行絮凝剂的投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与絮凝剂投放的位置过于局部,使得矿井水与絮凝剂的混合效果较为一般,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澄清速率。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设计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为漏斗型设计,所述外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裙座,所述外筒内腔顶部同轴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外侧中部垂直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与外筒、内筒相连接,所述内筒底端为喇叭型设计,所述内筒内部同轴设有轴套管,所述轴套管顶端通过轴承与内筒转动连接,所述轴套管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外筒底部设有刮板,所述刮板底面与外筒相接触,所述传动轴底端与刮板相连接;
所述轴套管外侧垂直设有多个搅拌叶板,所述搅拌叶板一端与轴套管相连接,所述内筒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底部设有不少与三个的条形管,所述条形管顶端与环形管相连接,所述条形管一侧与内筒相连接,所述条形管靠近轴套管的一侧连接有扰流管,所述扰流管外侧开设有出液口;
所述外筒内腔顶部、内筒外侧顶部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座,所述第一环形座下方设有第二环形座,两个第二环形座分别与外筒、内筒相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座之间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两端第一环形座相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座、第二环形座之间设有斜板填料,所述斜板填料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栓与第一环形座相连接,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与通槽内壁两侧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内筒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体,所述第一电机箱体内部安装有刮料电机,所述传动轴顶端与刮料电机输出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U型架一侧设有第二电机箱体,所述第二电机箱体底部与内筒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箱体内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轴套管顶端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
可选的,所述传动轴底端外侧同轴设有固定座,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外侧垂直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固定座、内筒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筒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溢流槽板,所述溢流槽板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与外筒相连接,所述挡板一侧设有净水出口。
可选的,所述内筒一侧的顶部设有污水进口,所述内筒另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环形管内部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外筒底端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部安装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轴套管带动搅拌叶板转动,搅拌叶板带动矿井水向扰流管撞击,由此使得矿井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节省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澄清效率,矿井水与絮凝剂混合后形成的絮状物会落入外筒底部,而一部分还未完全反应的污水会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的空腔内继续反应,后反应出的絮状物会顺着内筒喇叭状的底部滑落至外筒漏斗状的底部,再利用传动轴带动刮板转动,刮板转动将外筒底部沉积的絮状物导入聚集在排污口处,便于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环形座、第二环形座及盖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支撑裙座;3、内筒;4、排污口;5、第一连接杆;6、第一支撑杆;7、轴套管;8、传动轴;9、U型架;10、第一电机箱体;11、从动锥齿轮;12、第二电机箱体;13、主动锥齿轮;14、污水进口;15、固定座;16、第二连接杆;17、搅拌叶板;18、环形管;19、扰流管;20、出液口;21、进液口;22、条形管;23、刮板;24、溢流槽板;25、挡板;26、净水出口;27、第一环形座;28、第二环形座;29、斜板填料;30、盖板;31、通槽;32、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包括外筒1,外筒1为漏斗型设计,外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裙座2,外筒1内腔顶部同轴设有内筒3,内筒3外侧中部垂直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分别与外筒1、内筒3相连接,内筒3底端为喇叭型设计,内筒3内部同轴设有轴套管7,轴套管7顶端通过轴承与内筒3转动连接,轴套管7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传动轴8,外筒1底部设有刮板23,刮板23底面与外筒1相接触,传动轴8底端与刮板23相连接;
如图4所示,矿井水与絮凝剂混合后形成的絮状物会落入外筒1底部,而一部分还未完全反应的污水会在外筒1与内筒3之间的空腔内继续反应,后反应出的絮状物会顺着内筒3喇叭状的底部滑落至外筒1漏斗状的底部,再利用传动轴8带动刮板23转动,刮板23转动将外筒1底部沉积的絮状物导入聚集在排污口4处,便于排出;
轴套管7外侧垂直设有多个搅拌叶板17,搅拌叶板17一端与轴套管7相连接,内筒3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18,环形管18底部设有不少与三个的条形管22,条形管22顶端与环形管18相连接,条形管22一侧与内筒3相连接,条形管22靠近轴套管7的一侧连接有扰流管19,扰流管19外侧开设有出液口20;
如图4所示,絮凝剂会通过进液口21、环形管18、条形管22进入扰流管19内,再从扰流管19上的出液口20喷出,接着利用轴套管7带动搅拌叶板17转动,搅拌叶板17带动矿井水向扰流管19撞击,由此使得矿井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了反应效率;
外筒1内腔顶部、内筒3外侧顶部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座27,第一环形座27下方设有第二环形座28,两个第二环形座28分别与外筒1、内筒3相连接,第二环形座28之间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2分别与两端第一环形座27相连接,第一环形座27、第二环形座28之间设有斜板填料29,斜板填料29上方设有盖板30,盖板30通过螺栓与第一环形座27相连接,盖板30上开设有通槽31,通槽31内部设有与第二支撑杆32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杆6,第一支撑杆6分别与通槽31内壁两侧相连接;
如图3所示,利用第一环形座27、第二环形座28对斜板填料29进行承托,再通过螺栓将盖板30安装在第一环形座27上,对斜板填料29进行限位,斜板填料29会再次对经两次沉积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了澄清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如图2所示,内筒3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架9,U型架9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体10,第一电机箱体10内部安装有刮料电机,传动轴8顶端与刮料电机输出端相连接,利用刮料电机带动传动轴8转动,传动轴8再带动刮板23转动,将外筒1底部沉积的絮状物导入聚集在排污口4处。
进一步的说,U型架9一侧设有第二电机箱体12,第二电机箱体12底部与内筒3相连接,第二电机箱体12内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3,轴套管7顶端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11,从动锥齿轮11与主动锥齿轮13相啮合,利用搅拌电机带动主动锥齿轮13转动,主动锥齿轮13再带动从动锥齿轮11、轴套管7转动,轴套管7再带动搅拌叶板17进行矿井水与絮凝剂的混合工作。
如图4所示,传动轴8底端外侧同轴设有固定座15,传动轴8通过轴承与固定座15转动连接,固定座15外侧垂直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6分别与固定座15、内筒3相连接,通过设置固定座15、第二连接杆16,使传动轴8再转动时保持稳定顺畅。
进一步的说,外筒1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溢流槽板24,溢流槽板24外侧设有挡板25,挡板25底部与外筒1相连接,挡板25一侧设有净水出口26,净水会通过溢流槽板24上的缺槽进入挡板25一侧,再从挡板25上的净水出口26排出。
进一步的说,内筒3一侧的顶部设有污水进口14,内筒3另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液口21,进液口21与环形管18内部相连通,可提前通过污水进口14与外部矿井水管相连接,再将进液口21与外部絮凝剂输出管相连接。
进一步的说,外筒1底端设有排污口4,排污口4内部安装有电磁阀,通过设置排污口4,便于沉积的絮状物的排出。
综上所述,该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污水进口14与外部矿井水管相连接,再将进液口21与外部絮凝剂输出管相连接,接着利用轴套管7带动搅拌叶板17转动,搅拌叶板17带动矿井水向扰流管19撞击,由此使得矿井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提高了反应效率,矿井水与絮凝剂混合后形成的絮状物会落入外筒1底部,而一部分还未完全反应的污水会在外筒1与内筒3之间的空腔内继续反应,后反应出的絮状物会顺着内筒3喇叭状的底部滑落至外筒1漏斗状的底部,再利用传动轴8带动刮板23转动,刮板23转动将外筒1底部沉积的絮状物导入聚集在排污口4处,便于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包括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为漏斗型设计,所述外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裙座,所述外筒内腔顶部同轴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外侧中部垂直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与外筒、内筒相连接,所述内筒底端为喇叭型设计,所述内筒内部同轴设有轴套管,所述轴套管顶端通过轴承与内筒转动连接,所述轴套管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外筒底部设有刮板,所述刮板底面与外筒相接触,所述传动轴底端与刮板相连接;
所述轴套管外侧垂直设有多个搅拌叶板,所述搅拌叶板一端与轴套管相连接,所述内筒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底部设有不少与三个的条形管,所述条形管顶端与环形管相连接,所述条形管一侧与内筒相连接,所述条形管靠近轴套管的一侧连接有扰流管,所述扰流管外侧开设有出液口;
所述外筒内腔顶部、内筒外侧顶部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座,所述第一环形座下方设有第二环形座,两个第二环形座分别与外筒、内筒相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座之间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两端第一环形座相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座、第二环形座之间设有斜板填料,所述斜板填料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栓与第一环形座相连接,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与通槽内壁两侧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顶部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体,所述第一电机箱体内部安装有刮料电机,所述传动轴顶端与刮料电机输出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一侧设有第二电机箱体,所述第二电机箱体底部与内筒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箱体内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轴套管顶端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底端外侧同轴设有固定座,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外侧垂直设有不少于三个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固定座、内筒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溢流槽板,所述溢流槽板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与外筒相连接,所述挡板一侧设有净水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一侧的顶部设有污水进口,所述内筒另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环形管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底端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部安装有电磁阀。
CN202320039564.0U 2023-01-08 2023-01-08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Active CN218853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9564.0U CN218853537U (zh) 2023-01-08 2023-01-08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9564.0U CN218853537U (zh) 2023-01-08 2023-01-08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3537U true CN218853537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68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9564.0U Active CN218853537U (zh) 2023-01-08 2023-01-08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3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10700U (zh) 一种环保工程污水沉淀净化装置
CN111777146A (zh) 一种自来水处理预混合的絮凝装置
CN113603266B (zh) 一种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CN218853537U (zh) 用于矿井水处理的高效澄清器
CN208532452U (zh) 一种快速沉淀的污水处理环保设备
CN115300981A (zh) 一种含铁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6997944U (zh) 一种农村环境保护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4270447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废水的处理设备
CN213865671U (zh) 一种建筑工程废水处理装置
CN211847598U (zh) 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净化设备
CN211419804U (zh) 一种分流排放功能的污水过滤器
CN112870843A (zh) 一种污水资源能源化处理设备
CN111875110A (zh) 一种沉降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7732852U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系统
CN220351847U (zh) 一种污水治理用高效沉淀机构
CN22088715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二沉池
CN215249783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22072361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水处理装置
CN218091222U (zh) 一种用于市政排水的净化泵站
CN218115181U (zh) 一种便于清理漂浮物的污水回收箱
CN220723890U (zh) 一种水污染化学处理用混凝装置
CN21644506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214634696U (zh) 一种铸管生产废水用沉淀装置
CN220926300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9462607U (zh) 一种污水沉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