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0735U - 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50735U CN218850735U CN202222602385.1U CN202222602385U CN218850735U CN 218850735 U CN218850735 U CN 218850735U CN 202222602385 U CN202222602385 U CN 202222602385U CN 218850735 U CN218850735 U CN 218850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or
- capacitor
- audio signal
- circuit
- switching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大电路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该电路包括:带通增益控制模块、阻抗切换模块、增益切换模块;所述阻抗切换模块和所述增益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带通增益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个既同时具备阻抗和增益的切换功能,又具备带通放大功能的音频信号放大器,进而有效地缩小电路体积和降低产品物料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大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放大电路亦称为放大器,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电子电路之一、也是构成其他电子电路的基础单元电路。
现有的音频信号单级运算放大电路不能实现输入固定阻抗和增益的切换功能,并且带阻抗和增益控制的音频信号放大电路至少需要通过设计二级放大电路去实现。例如,传统的音频信号放大电路设计的方式需要在具有输入固定阻抗和增益的切换电路上再多加一级放大电路,换句话说,在设计一个既具备阻抗和增益的切换功能,又具备带通放大功能的音频信号放大器时,现有的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需要搭建二到三级放大电路才能完成,从而会造成设计电路的臃肿和成本高昂的现象。
综上,现有的音频信号放大电路设计方式存在着设计电路体积庞大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旨在通过设计一种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来实现缩小电路体积和降低产品物料成本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包括:
带通增益控制模块、阻抗切换模块、增益切换模块;
所述阻抗切换模块和所述增益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带通增益控制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端;所述带通增益控制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串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串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二接地端、音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电容还设置于所述阻抗切换模块,所述阻抗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建立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还设置于所述增益切换模块,所述增益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六电阻和音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三接地端和第四接地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电压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地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电压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源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四接地端。
可选地,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音频信号转换器;
所述音频信号转换器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转换器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包括带通增益控制模块、阻抗切换模块、增益切换模块,阻抗切换模块和增益切换模块分别与带通增益控制模块连接建立通信连接。
区别于传统的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阻抗切换模块和增益切换模块分别与带通增益控制模块连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在设计一个既具备阻抗和增益的切换功能,又具备带通放大功能的音频信号放大器时,因需要搭建二到三级放大电路而造成设计电路的臃肿和成本高昂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运算放大器(普通小信号运算放大电路)上增加阻抗切换模块、增益切换模块和带通增益控制模块的电路,即可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仅采用一级放大电路,便可以使得普通小信号运算放大电路运用更广以及更加灵活,并通过采用本申请设计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便可以满足并实现不同输入源的切换,进而有效地缩小电路体积和降低产品物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模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模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H01 | 带通增益控制模块 | H02 | 阻抗切换模块 |
H03 | 增益切换模块 | SA | 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 |
R1 | 第一电阻 | R2 | 第二电阻 |
R3 | 第三电阻 | R4 | 第四电阻 |
R5 | 第五电阻 | R6 | 第六电阻 |
R7 | 第七电阻 | R8 | 第八电阻 |
R9 | 第九电阻 | R10 | 第十电阻 |
R11 | 第十一电阻 | C1 | 第一电容 |
C2 | 第二电容 | C3 | 第三电容 |
C4 | 第四电容 | C5 | 第五电容 |
C6 | 第六电容 | C7 | 第七电容 |
U1 | 运算放大器 | Q1 | 第一三极管 |
Q2 | 第二三极管 | GND1 | 第一接地端 |
GND2 | 第二接地端 | GND3 | 第三接地端 |
GND4 | 第四接地端 | VDD | 第二电源端 |
VCC | 第一电源端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包括: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阻抗切换模块H02、增益切换模块H03;
所述阻抗切换模块H02和所述增益切换模块H03分别与所述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分别与阻抗切换模块H02和增益切换模块H03建立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模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包括运算放大器U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可以理解为一种实际的动态处理器,使得整个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音频信号强度而调整,即可以理解为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增益会随着音频信号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模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示意图,在运算放大器U1的级与级之间采用了负反馈电路,输入的大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在输出端可能会引起失真,采用负反馈可以使放大级的增益降低,输入的小信号为了在输出端获得比较好的信噪比,可以通过负反馈电路减弱负反馈量,使放大级的增益得到提升,从而改变了频响曲线的低端和高端下降的现象。
参照图2,阻抗切换模块H02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阻抗切换模块H02用于反映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的功率传输关系。当电路实现阻抗匹配时,将获得最大的功率传输;反之,当电路阻抗失配时,不但得不到最大的功率传输,还可能对电路产生损害。
参照图2,增益切换模块H03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二电容C2,增益切换模块H03用于根据输入的音频信号幅值切换调整增益。
本申请的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分别与阻抗切换模块H02和增益切换模块H03建立通信连接,只需要采用一级放大电路便可以设计一个既同时具有输入阻抗和增益切换功能,又具备带通增益放大能力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而不仅可以实现输入信号的阻抗和增益联动控制,而且还能灵活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又因在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中只有一级放大器件(运算放大器U1),即可减少电子器件引入的噪声问题,提高了放大器的信噪比。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包括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阻抗切换模块H02、增益切换模块H03,阻抗切换模块H02和增益切换模块H03分别与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连接建立通信连接。
区别于传统的音频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阻抗切换模块H02和增益切换模块H03分别与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连接建立通信连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在设计一个既具备阻抗和增益的切换功能,又具备带通放大功能的音频信号放大器时,因需要搭建二到三级放大电路而造成设计电路的臃肿和成本高昂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运算放大器U1(普通小信号运算放大电路)上增加阻抗切换模块H02、增益切换模块H03和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的电路,即可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仅采用一级放大电路,便可以使得普通小信号运算放大电路运用更广以及更加灵活,并通过采用本申请设计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便可以满足并实现不同输入源的切换,进而有效地缩小电路体积和降低产品物料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模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的模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端GND1;所述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包括:运算放大器U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
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串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串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U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等器件连接的电路组成了常规的小信号正相运算放大器U1,即可以理解为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容C1可以理解为输入信号的耦合电容,即通过电容将交流的音频信号的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二接地端GND2、音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电容C1还设置于所述阻抗切换模块H02,所述阻抗切换模块H02还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建立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GND2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等器件连接的电路组成输入阻抗切换和低通控制切换,当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SA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为低电平,其中,第一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因此根据NPN三极管的导通特性,第一三极管Q1不导通,即对应的输入阻抗为R1+R2,此时为吉他(GT)输入模式。当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SA为高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经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分压后为高电平,根据NPN三极管的导通特性,Q1导通,即对应的输入阻抗为R1+R2//(R3+1/(2πfC1)),此时为麦克风(MIC)输入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阻R3将会组成RC滤波功能,滤除低频信号。
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SA可以理解为输入阻抗和放大位数(增益)切换控制电平的一种电气器件,当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SA高低电平变化时,则对应阻抗和增益的切换,在本实施例中,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SA可以接入包括但不限于吉他或者麦克风的音频信号。
NPN型三极管是指由两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的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电流放大和开关作用,它可以把微弱的电信号变成一定强度的信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3,其中,第一电阻R1至第十一电阻R11既可以是滑动变阻器也可以是固定电阻,且固定电阻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修改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参数可以改变不同输入阻抗;通过修改第一电容C1的参数可以改变低通信号。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五电阻R5还设置于所述增益切换模块H03,所述增益切换模块H03还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十一电阻R11和所述第二电容C2;
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端;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二电容C2等器件的电路连接组成了放大倍数(增益)切换,当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SA为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低电平,其中,第二三极管Q2也为NPN三极管,因此根据NPN三极管的导通特性,第二三极管Q2不导通,即对应的放大倍数1+R5/R4,此时为吉它(GT)输入模式。当音频信号转换器(GT-MIC-SWITCH)SA为高电平时,Q2的基极经R9和R10分压后为高电平,根据NPN三极管的导通特性,Q2导通;即对应的放大位数为1+R5/(R4//R11),此时为麦克风(MIC)输入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3,其中,第一电容C1至第七电容C7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
第二电容C2应用于运算放大器U1上的负反馈电路,将电路中的高频信号反馈给运算放大器U1。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修改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十一电阻R11参数可以改变不同放大倍数(增益);通过修改C2参数可以改变高通信号。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C3、第六电阻R6和音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容C3可以理解为输出信号的耦合电容,即通过电容将交流的音频信号的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端VCC、第二电源端VDD、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三接地端GND3和第四接地端GND4;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压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CC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端VCC,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地端GND3;
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负电压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VDD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和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源端VDD,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和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四接地端GND4。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并联连接后,分别在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并联的第一端接入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压端和第一电源端VCC,在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并联的第二端接入第三接地端GND3;以及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并联连接后,分别在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并联的第一端接入运算放大器U1的负电压端和第二电源端VDD,在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并联的第二端接入第四接地端GND4,是为了对电源的滤波进行处理,即可以理解为使得输入的电源信号更干净。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音频信号转换器SA;
所述音频信号转换器SA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
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转换器SA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
综上,本申请通过将带通增益控制模块H01、阻抗切换模块H02和增益切换模块H03等的电气器件组成的电路连接,进而实现了仅需要利用一级放大电路便可以设计一个既同时具有输入阻抗和增益切换功能,又具备带通增益放大能力的低噪声放大器,进一步地,可以实现输入信号的阻抗和增益联动控制,还可以灵活调节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从而有效地缩小电路体积和降低产品物料成本。
进一步地,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是为针对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进行运行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包括:
带通增益控制模块、阻抗切换模块、增益切换模块;
所述阻抗切换模块和所述增益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带通增益控制模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接地端;所述带通增益控制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串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串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二接地端、音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电容还设置于所述阻抗切换模块,所述阻抗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建立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还设置于所述增益切换模块,所述增益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二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和音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三接地端和第四接地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电压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地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电压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源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在所述第四接地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音频信号转换器;
所述音频信号转换器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音频信号转换器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2385.1U CN218850735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02385.1U CN218850735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50735U true CN218850735U (zh) | 2023-04-11 |
Family
ID=87308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02385.1U Active CN218850735U (zh) | 2022-09-29 | 2022-09-29 | 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50735U (zh) |
-
2022
- 2022-09-29 CN CN202222602385.1U patent/CN2188507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87194B (zh) | 推挽功率放大器、射频前端电路和无线装置 | |
US20080303590A1 (en) | Power amplifier with noise shaping function | |
CN107395145A (zh) | 放大器 | |
CN103516314B (zh) | 低噪声放大器和不具有声表面滤波器的接收器 | |
CN102118668B (zh) | 扬声器系统和扬声器驱动电路 | |
CN213243932U (zh) | 射频功率放大系统和射频前端模组 | |
CN109391236A (zh) | 一种信号放大电路及毫米波信号放大电路 | |
CN218850735U (zh) | 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 |
JP2006067573A (ja) | 低雑音増幅器 | |
CN106656082A (zh) | 一种多级放大电路 | |
CN104601134B (zh) | 信号分支电路及装置 | |
CN100477507C (zh) | 放大电路 | |
CN206251224U (zh) | 音频信号放大电路及电视机 | |
CN218335981U (zh) | 一种低噪声音频信号差分转单端电路 | |
CN203206450U (zh) | 一种立体声高传真度晶体管推挽扩音机 | |
CN106792359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音频功放系统 | |
CN1538616A (zh) | 具有低噪声高线性下变频混频器 | |
JP7550249B2 (ja) | マイクロフォン回路、マイクロフォンモジュール及びマイクロフォン音圧過負荷ポイント向上方法 | |
CN205039780U (zh) | 一种带双电源供电的双声道音频放大电路 | |
CN102916657B (zh) | 高频带宽放大电路 | |
CN216959816U (zh) | 一种高保真d类音频放大电路 | |
CN218482839U (zh) | 一种三阶补偿放大电路 | |
CN202906839U (zh) | 高频带宽放大电路 | |
TWI329984B (zh) | ||
CN220798492U (zh) | 一种驻极体麦克风控制电路及驻极体麦克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