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9666U -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9666U
CN218849666U CN202222919281.3U CN202222919281U CN218849666U CN 218849666 U CN218849666 U CN 218849666U CN 202222919281 U CN202222919281 U CN 202222919281U CN 218849666 U CN218849666 U CN 218849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rotrusion
tab
end cap
protrus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92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勇
杨昆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92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9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9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9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电子设备。该电池包括:电芯和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电芯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芯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壳体具有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端盖与所述电芯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内表面中部的第一凸起和由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电芯形成抵持。

Description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通常包括壳体和电芯。壳体通常包括两个半壳体。两个半壳体沿轴向扣合连接在一起。两个半壳体围城容纳腔。电芯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芯通过极耳与壳体连接。然而,容纳腔的容积受半壳体加工精度以及两个半壳体组装精度的影响较大。通常加工成壳体的容纳腔的容积比实际要求的容积更大,高度更高。这造成电芯在容纳腔内能沿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电芯收到损伤或者极耳与壳体的连接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电芯和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电芯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芯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壳体具有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端盖与所述电芯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内表面中部的第一凸起和由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电芯形成抵持。
可选地,还包括极耳,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端面与对应的端盖之间,所述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极耳的另一端与所述对应的端盖连接,在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端面之间设置有所述极耳。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与所述极耳相抵,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极耳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中部形成顶点,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由所述顶点向周边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极耳与所述端盖焊接连接,焊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一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呈弧面结构、棱锥结构或者圆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具有沿所述端盖的径向延伸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橡胶形成棱边。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为第一斜面,第二表面为第二斜面,所述棱边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极耳与所述端盖焊接连接,焊接的部位位于所述棱边上。
可选地,焊接的部位包括多个焊点,多个所述焊点沿所述棱边排布。
可选地,所述电芯为螺旋卷绕结构,所述电芯的卷绕中心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极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在所述电芯的两个所述端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极耳,两个所述极耳的夹角为90°至180°,在两个所述端盖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相对应的上述极耳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均包括所述端盖以及与所述端盖连接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至少部分重叠,在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套筒,位于外侧的所述侧壁的开口端形成局部卷边,位于内侧的所述侧壁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的背离所述第一凸起的一端与所述局部卷边相对设置。
可选地,在所述端盖的背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为外表面,在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陷结构。
可选地,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形成所述凸起结构以及所述凹陷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最大高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凸起结构能对电芯形成抵持,从而减小了电芯在容纳腔内沿轴向移动的空间。这使得电芯在容纳腔内的位置更固定,降低了由于电芯在容纳腔内移动造成的电芯损伤,避免了极耳301与壳体的连接断开。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去除第二外壳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外壳和绝缘套筒的装配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外壳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右上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电池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去除第二外壳的另一种电池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外壳;101、第一端盖;102、第一凸起;103、第二凸起;104、第一斜面;105、第二斜面;106、棱边;107、第一侧壁107;108、第一凹槽;109、第二凹槽;110、局部卷边;200、第二外壳;201、第二端盖201;202、第二侧壁;300、电芯;301、极耳;301a、正极耳;301b、负极耳;302、绝缘膜;303、焊点;304、电极片;304a、正极片304a;304b、负极片;400、绝缘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如图1-图2所示,该电池包括:电芯300和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电芯300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芯300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壳体具有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端盖与所述电芯300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内表面中部的第一凸起102和由所述第一凸起102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103。所述第一凸起102和所述第二凸起103与所述电芯300形成抵持。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电池为柱状电池,例如圆柱状电池或者方形电池。在电池的高度小于直径的条件下,电池为扣式电池。电池可以是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等。电芯300包括多个电极片304,例如正极片304a和负极片304b。多个极片为螺旋卷绕结构或者叠片结构。
壳体的材质为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等。例如,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所述第一外壳100和所述第二外壳200均包括所述端盖以及与所述端盖连接的侧壁。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均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以开口端相对的方式密封连接在一起,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纳。两个所述侧壁至少部分重叠。在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套筒400。电芯300设置在容纳腔内。
也可以是,第一外壳100的侧壁与第二外壳200的侧壁不重合。两个侧壁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以在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的内部形成容纳腔。
还可以是,壳体包括下壳和上盖。下壳的一端具有开口端。上盖为片状结构或者,上盖进一步地在片状结构的周围具有凸沿。上盖密封设置在开口端,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纳腔。电芯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在上盖的周围设置有环形垫,以使得上盖与下壳形成密封。在该例子中,所述端盖包括上盖和与上盖相对的下壳的底部。
当然,壳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该例子中,如图3-图5所示,一个端盖(例如,第一端盖101或第二端盖201)或者两个端盖(例如,第一端盖101和第二端盖201)的内表面具有凸起结构。其中,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连接在一起。第一凸起102位于所在内表面的中部,例如,圆形端盖的中心位置、矩形端盖的中心位置或者椭圆形端盖的中心位置等。第二凸起103由端盖的中心位置向边缘延伸。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的高度相同或者不同。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与电芯300的端面形成抵持。例如,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直接与电芯300接触并抵持,或者间接地与电芯300形成抵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凸起结构能对电芯300形成抵持,从而减小了电芯300在容纳腔内沿轴向移动的空间。这使得电芯300在容纳腔内的位置更固定,降低了由于电芯300在容纳腔内移动造成的电芯300损伤,避免了极耳301与壳体的连接断开。
此外,由于电芯300内有电流流动,因此会形成磁场。例如,在电芯300为螺旋卷绕结构的情况下,根据右手定则电芯300会形成磁场。该磁场会对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造成电磁干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第二凸起103由第一凸起102沿端盖径向延伸而成。这样,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能起到指向作用。例如,采用X射线能探测到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的指向方向。用户根据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的指向方向调整电池在电子设备内的安装方向,从而使电池调整到电磁干扰最小的安装角度。例如,采用轴向转动的方式调整电池的安装方向。
当然,叠片结构的电芯300也会产生磁场。通过调整电池的安装方向同样能够将电池调整到电磁干扰最小的安装角度。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图7所示,电池还包括极耳301。所述极耳301位于所述端面与对应的端盖之间。为了避免极耳与电芯的端面形成短路。在极耳与端面之间设置有绝缘膜302。所述极耳301的一端与所述电芯300连接。所述极耳301的另一端与所述对应的端盖连接。在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端面之间设置有所述极耳301。
极耳301为条状片材。极耳301的材质为铜、铝、镍等。极耳301用于电芯300的电极片304与对应的壳体部位连接。例如,正极片304a通过正极耳301a与壳体的一个端盖(例如第二端盖201)连接;负极片304b通过负极耳301b与壳体的另一个端盖(例如第一端盖101)连接。极耳301由电芯300的边缘伸出,并被贴合在电芯300的端面上或者由电芯300的中部伸出,并被贴合在电芯300的端面上。
在该例子中,一方面,凸起结构能有效地抵持并挤压极耳301,避免了极耳301的位置发生偏移;另一方面,凸起结构能起到定位标识的作用,在装配电芯300时,根据凸起结构的走向来调整极耳301的走向,从而使得极耳301相对于壳体的位置更固定,电池产品的一致性良好。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图7所示,所述第一凸起102和所述第二凸起103均与所述极耳301相抵。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极耳301焊接连接。
例如,极耳301由电芯300的边缘伸出。极耳301伸出部分的始端被第二凸起103相抵,末端被第一凸起102相抵。第一凸起102呈线性,第二凸起103呈圆形。焊接的方式为激光焊接或者电阻焊接等。可以是在壳体封闭之前焊针在壳体内侧进行焊接;也可以是在壳体封闭之后,焊针在壳体外侧进行焊接。
在该例子中,凸起结构减小了端盖与极耳301之间的间隙,这使得端盖与极耳301之间的距离更近,端盖与极耳301的接触更紧密,二者的焊接需要的能量更小,焊接更容易;并且能有效地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虚焊等技术问题。
在其他示例中,极耳301与端盖也可以是接触式电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图7所示,所述第一凸起102的中部形成顶点。所述第一凸起102的高度由所述顶点向周边逐渐减小。
例如,顶点的高度最高,能有效地抵持极耳301,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极耳301偏移。
此外,第一凸起102的高度由低到高逐渐增加,而不是形成台阶结构,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极耳301被第一凸起102损伤。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凸起102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103的最大高度。
其中,最大高度是指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凸出部位最高点到所在端盖凸起结构的外边缘处的高度。
在该例子中,在通常情况下,电芯300的中部位置相比于边缘位置更加紧实。第一凸起102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二凸起103的最大高度,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电芯300的边缘被挤压导致电芯300发生松散。
当然,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的最大高度的具体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图7所示,焊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一凸起102上。在该例子中,第一凸起102位于端盖的中部,相比于其他位置,在该位置进行焊接使得端盖与极耳301的焊接难度更小。此外,焊接对于边缘处的塑料、橡胶等材质的部件,例如绝缘垫、电芯300最外侧的绝缘圈等,损害小。
进一步地,在进行双针电阻焊时,两个焊针形成的焊点303相对于顶点对称设置。在顶点处端盖与极耳301的距离最小,这种焊接方式使得双针焊接的焊接更牢固,不易形成虚焊。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一凸起102呈弧面结构、棱锥结构或者圆锥结构。在该例子中,上述结构均形成顶点,从而能有效地抵持极耳301。
当然,第一凸起10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第二凸起103具有沿所述端盖的径向延伸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橡胶形成棱边106。第一表面为弧面或者平面。棱边106为直边或者弧形边。棱边106能够形成力的集中,这使得棱边106对于极耳301的抵持更有效。相对于平面的第二凸起103,棱边106与极耳的间隙更小,二者之间的接触更紧密,焊接效果更好。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二凸起103具有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的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5。所述第一斜面104和所述第二斜面105相交形成棱边106。所述棱边106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
在该例子中,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5均为平面。形成的棱边106为直边。第一斜面104和第二斜面105相交形成的第二凸起103纵截面呈V形。在该例子中,相比于弧形的棱边,直线形的棱边106的加工更容易。棱边106对于极耳301的抵持力更大,能更有效地避免极耳301偏移。
当然,第二凸起103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极耳3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凸起103的延伸方向一致。
例如,棱边106与极耳301从极耳301伸出的位置起一直相抵持,这使得极耳301的位置更加固定。
此外,在进行焊接时,操作人员可选择的位置更大。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极耳30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凸起103的延伸方向不一致。第二凸起103同样能够对极耳301进行定位。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8-图9所示,所述极耳301与所述端盖焊接连接。焊接的部位位于所述棱边106上。
在该例子中,焊点303形成在棱边106上,相比于第二凸起103的其他部位,棱边106与极耳301之间的距离最小,端盖与极耳301的接触更紧密,这使得二者之间的焊接更容易,避免了出现虚焊等问题。
进一步地,焊接的部位包括多个焊点303。多个所述焊点303沿所述棱边106排布。
在该例子中,多个焊点303可以是一个焊针焊接多次形成,也可以是多个焊针一次形成,例如双针电阻焊接。多个焊点303沿棱边106排布这使得焊点303的位置更固定,产品的稳定性更好。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图7所示,所述电芯300为螺旋卷绕结构。所述电芯300的卷绕中心与所述第一凸起102相对设置。
在该例子中,正极片304a、负极片304b以及二者之间的隔离膜围绕卷绕中心进行螺旋卷绕。第一凸起102与卷绕中心相对设置这使得电芯300受到的第一凸起102的抵持力更均衡,电芯300的形变更均衡。
在其他示例中,电芯300为叠片结构。第一凸起102与叠片结构的中心相对设置。这种设置方式同样使得电芯300受到的第一凸起102的抵持力更均衡,电芯300的形变更均衡。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图7所示,在所述电芯300的两个所述端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极耳301。两个所述极耳301的夹角为90°至180°。在两个所述端盖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103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相对应的上述极耳301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该例子中,两个极耳301分别被两个凸起结构抵持,这使得两个极耳301的位置更固定,并且极耳301与对应的端盖的焊接更容易,焊接精度更高。
此外,两个极耳301的夹角在90°至180°。由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103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相对应的上述极耳301的延伸方向一致,故两个第二凸起103的夹角为90°至180°。该夹角范围能有效地避免电芯300的同一侧因受到凸起结构严重的挤压而变形过大。
优选地,两个极耳301的夹角为180°。在该例子中,两个极耳301之间的距离最大,两个第二凸起103之间的夹角最大,电芯300受到的来自两个第二凸起103的挤压更均衡。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图2所示,如前所述,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所述第一外壳100和所述第二外壳200均包括所述端盖以及与所述端盖连接的侧壁。例如,第一外壳100包括第一端盖101和与第一端盖101连接的第一侧壁107。第二外壳200包括第二端盖201和与第二端盖201连接的第二侧壁202。两个所述侧壁至少部分重叠,例如第一侧壁107与第二侧壁202至少部分重叠。在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套筒400。位于外侧的所述侧壁的开口端形成局部卷边110。位于内侧的所述侧壁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103的背离所述第一凸起102的一端与所述局部卷边110相对设置。
在该例子中,例如,第一外壳100位于第二外壳200外侧。第一外壳100形成三处局部卷边110。三处局部卷边110均匀分布。相邻的局部卷边110之间形成未卷边区域。局部卷边110相对于沿开口端周向整体卷边壳体的变形更小,壳体的应力、应变小不易形成应力集中点,并且未卷边的部位有利于容纳腔内气体的释放。
在该例子中,第二外壳200的第二凸起103的背离所述第一凸起102的一端与第一外壳100的所述局部卷边110相对设置。在局部卷边110处,极耳301能被壳体进一步挤压,这使得极耳301通过壳体进行散热的效果更好。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图7所示,在所述端盖的背离所述电芯300的表面为外表面,在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陷结构。
在该例子中,凹陷结构包括与第一凸起102对应的第一凹槽108,以及与第二凸起103对应的第二凹槽109。第一凹槽108与第一凸起102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均为圆形。第二凹槽109与第二凸起103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均为条状。
在该例子中,凹槽结构能更有效地标识凸起结构的位置以及形状,操作者能够根据凹槽结构定位凸起结构、极耳301的位置。这使得在壳体外侧对端盖和极耳301进行焊接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凹陷结构能更准确地标识电池的安装方向,从而使得电池在电子设备内的安装更容易,有效地降低了电池对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的电磁干扰。
在一个例子中,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形成所述凸起结构以及所述凹陷结构。例如,冲压头的形状与凸起结构的形状相匹配。在壳体外侧进行冲压操作。冲压头在端盖外表面一次形成第一凹槽108和第二凹槽109,以及在端盖内表面一次形成第一凸起102和第二凸起103。
这种方式使得凸起结构的制作变得容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
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电脑、手机、电视机、收音机、手表、耳机、对讲机、VR设备、AR设备等。
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电池。电池设置在设备主体内。
该电子设备具有信噪比高的特点。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电芯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芯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壳体具有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端盖与所述电芯相对的表面为内表面,所述内表面具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内表面中部的第一凸起和由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电芯形成抵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耳,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端面与对应的端盖之间,所述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极耳的另一端与所述对应的端盖连接,在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端面之间设置有所述极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与所述极耳相抵,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极耳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中部形成顶点,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由所述顶点向周边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与所述端盖焊接连接,焊接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一凸起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呈弧面结构、棱锥结构或者圆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具有沿所述端盖的径向延伸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橡胶形成棱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第一斜面,第二表面为第二斜面,所述棱边沿所述端盖径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与所述端盖焊接连接,焊接的部位位于所述棱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焊接的部位包括多个焊点,多个所述焊点沿所述棱边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螺旋卷绕结构,所述电芯的卷绕中心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的两个所述端面上均设置有所述极耳,两个所述极耳的夹角为90°至180°,在两个所述端盖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相对应的上述极耳的延伸方向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均包括所述端盖以及与所述端盖连接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至少部分重叠,在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绝缘套筒,位于外侧的所述侧壁的开口端形成局部卷边,位于内侧的所述侧壁对应的所述第二凸起的背离所述第一凸起的一端与所述局部卷边相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的背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为外表面,在所述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陷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形成所述凸起结构以及所述凹陷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最大高度。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222919281.3U 2022-11-02 2022-11-02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849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9281.3U CN218849666U (zh) 2022-11-02 2022-11-02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9281.3U CN218849666U (zh) 2022-11-02 2022-11-02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9666U true CN218849666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9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9281.3U Active CN218849666U (zh) 2022-11-02 2022-11-02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9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3342B1 (ko) 이차 전지 팩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연결 탭
CN102165624B (zh) 具有改善的安全性的端帽组件和采用此组件的圆柱形二次电池
KR102249892B1 (ko) 이차 전지
JP4515405B2 (ja) 円筒状の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07319B1 (en) Cap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JP2005332820A (ja) 電極組立体を有する二次電池
US8399121B2 (en) Battery structure
EP3537496A1 (en) Battery can for a battery
CN111370618B (zh) 可充电纽扣电池
CN103915644A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20160031640A (ko) 이차 전지
CN114597555B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75331B1 (ko) 이차 전지
WO2020155563A1 (zh) 电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8849666U (zh)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111354909B (zh)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和产品
CN111009624B (zh) 纽扣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7086817U (zh) 纽扣电池及电子设备
JP5196824B2 (ja) 円筒型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628854A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1605282U (zh) 纽扣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US7687196B2 (en) Prismatic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3328213A (zh) 圆柱型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CN220672715U (zh) 一种电池盖帽及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218849719U (zh) 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