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9326U -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9326U
CN218849326U CN202223243460.6U CN202223243460U CN218849326U CN 218849326 U CN218849326 U CN 218849326U CN 202223243460 U CN202223243460 U CN 202223243460U CN 218849326 U CN218849326 U CN 218849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ole
switch structure
accommodating spac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34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Megmit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Megmit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Megmit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Megmit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434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9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9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9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包括:本体、按压件以及弹性件。本体设有容纳空间和通孔,容纳空间与通孔连通以形成插接通道,容纳空间设于本体的内部并用于容纳弹性件,通孔贯穿本体并与容纳空间连通,按压件在外力作用下能沿插接通道滑动,当按压件受到外力作用在插接通道内运动时,弹性件用于产生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回复力,在撤去外力后,此回复力使按压件复位,方便对按压部进行再次按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控制面板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作和生活愈发离不开机械设备。
为了达到安全使用机械设备的目的,通过按压在控制面板上的开关按钮,对机械设备的特定功能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中,控制面板上通常采用悬臂式开关结构,即在控制面板上连接一悬臂弹片,当受到外力时,弹片沿外力方向变形并挤压通孔内的开关按钮,当撤去上述外力后,弹片自动回弹,与上述开关按钮脱离接触。
在实施现有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弹片经过多次复合开关,弹片与控制面板的连接部分易被折断,无法自动复位,后续不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能使按压件自动复位,方便进行多次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开关结构,包括:
本体,设有容纳空间和通孔,所述容纳空间设于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本体并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以形成插接通道;
按压件,活动地插接于所述插接通道内;以及
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按压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所述本体于容纳空间的内侧壁;
当所述按压件受到外力作用在所述插接通道内运动时,所述弹性件用于产生与所述外力方向相反的回复力,所述回复力用于在撤去所述外力时使所述按压件复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按压件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限位件用于防止所述按压件脱离所述插接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按压件的外侧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孔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分别连通所述容纳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卡口,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匹配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上设有挡托面,所述挡托面与所述卡口的限位面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上还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挡托面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侧壁上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控制面板,采用上述的开关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结构,包括:本体、按压件以及弹性件。本体设有容纳空间和通孔,容纳空间与通孔连通以形成插接通道,容纳空间设于本体的内部并用于容纳弹性件,通孔贯穿本体并与容纳空间连通,按压件在外力作用下能沿插接通道滑动,当按压件受到外力作用在插接通道内运动时,弹性件用于产生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回复力,在撤去外力后,此回复力使按压件复位(使按压件回复到未收外力作用时的位置),方便对按压部进行再次按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开关结构;
100、本体;101、插接通道;110、容纳空间;120、通孔;121、第一孔;122、第二孔;130、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一壳体;151、卡扣;1511、挡托面;1512、导向面;152、凸出部;160、第二壳体;161、卡口;
200、按压件;
300、限位件;
40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2及图5,开关结构10包括:本体100、按压件200以及弹性件400。
对于上述本体100,本体100为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并且本体100用于连接控制面板。本体100可以采用例如赛钢等硬质塑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使本体100不易在外力冲击下变形损坏,提升了本体100的使用寿命并且便于制作成型。
具体而言,本体100设有容纳空间110和通孔120,容纳空间110与通孔120连通以形成插接通道101。
容纳空间110设于本体100的内部,容纳空间110用于容纳限位件300以及弹性件400,通孔120贯穿本体100并与容纳空间110连通。为了方便进行说明各个部件的位置,本体100于容纳空间110内设置有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相对设置(沿按压件200的设置方向),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用于与弹性件4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抵接,以将弹性件400限定于容纳空间110内。第一侧壁130和第二侧壁140之间的距离即为按压件200的运动距离。
通孔120作为按压件200滑动的轨道,按压件200能沿通孔120滑动,并且通孔120还用于使部分按压件200处于容纳空间110内,从而使按压件200与设置于容纳空间110内的其他部件连接。
对于上述按压件200,按压件200插接于插接通道101内,具体而言,按压件200穿经通孔120并部分设于容纳空间110内,按压件200与通孔120的形状相类似且尺寸相接近,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按压件200沿通孔120滑动,以触发控制面板上的触点。
示例性地,按压件200的长度可以大于本体100的厚度,从而可以有足够的长度伸出本体100外,便于进行按压。
对于上述弹性件400,弹性件400设于容纳空间110内,弹性件400的第一端连接按压件200,弹性件400的第二端抵接本体100于容纳空间110的内侧壁。作为示例,弹性件400的一端抵接第一侧壁130且与按压件200连接,弹性件400的另一端抵接第二侧壁140。
示例性地,弹性件400可以选用弹簧,成本低廉,装配简单。
当无外力作用时,弹簧处于部分压缩状态,由于弹性件400的一端抵接第一侧壁130且与按压件200连接,此时弹性件400具有限位功能,使按压件20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当在外力的作用下,按压件200朝向第二侧壁140运动,直至运动至第二侧壁140将弹性件400压缩至极限,此时弹性件400限定出按压件200的第二极限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400的设置是为了提供一个回复力,此回复力能使与第一侧壁130脱离抵接的限位件300有朝向第一侧壁130运动的趋势,从而在撤去外力后,弹性件400带动按压部朝向第一侧壁130运动。弹性件400在未被压缩时,不具备弹力。但是为了克服按压件200的重力,弹性件400初始时部分收缩,提供一个预紧力使按压件20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结构10,包括:本体100、按压件200以及弹性件400。本体100设有容纳空间110和通孔120,容纳空间110与通孔120连通以形成插接通道101,容纳空间110设于本体100的内部并用于容纳弹性件400,通孔120贯穿本体100并与容纳空间110连通,按压件200在外力作用下能沿插接通道101滑动,当按压件200受到外力作用在插接通道101内运动时,弹性件400用于产生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回复力,在撤去外力后,此回复力使按压件200复位(使按压件200回复到未收外力作用时的位置),方便对按压部进行再次按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开关结构10还包括限位件300,限位件300设于容纳空间110内且与按压件200的外侧壁连接,弹性件400的第一端与限位件300抵接,限位件300用于防止按压件200脱离插接通道101。
可以理解,因为按压件200的形状与通孔120形状相类似且尺寸相接近,所以按压件200能在滑动的过程中,按压件200可能会脱离通孔120进而脱离插接通道101,所以将限位件300设置于按压件200的外侧壁上,使限位件300与,限位件300与第一侧壁130抵接时,按压件200无法再朝向第一侧壁130运动,从而限定出按压件200的第一极限位置。
在本实施例内,为了对弹性件400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弹性件400被配置为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弹性件400部分收缩,提供一个预紧力,使限位件300与第一侧壁130保持抵接。
当对按压件200施加外力(此外力从第一侧壁130指向第二侧壁140,下同)时,限位件300与第一侧壁130脱离抵接,弹性件400朝向第一侧壁130进一步收缩,弹性件400处于第一状态。
当撤去外力时,弹性件400朝向第一侧壁130运动并对限位件300施加回复力,回复力用于使限位件300朝向第一侧壁130运动直至与第一侧壁130抵接,弹性件400处于第二状态。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限位环进行安装,限位件300为限位环。
示例性地,当限位环与按压件200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时,限位环的内侧壁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按压件200的外侧壁的尺寸,限位环的外侧壁的直径大于按压件200的外侧壁的尺寸,限位环的内侧壁与按压件200的外侧壁上,以与按压件200过盈连接或者过渡连接。
在一些可选地示例中,限位环可以采用例如硅胶的柔性材料,以减缓限位环与第一侧壁130之间产生的运动冲击。
请参阅图2-3,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在经过多次使用后,限位件300或者弹性件400等零件可能发生故障,所以为了方便进行更换零件,本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连接以限定出容纳空间110,通孔120包括第一孔121和第二孔122,第一孔121设于第一壳体150上,第二孔122设于第二壳体160上,第一孔121与第二孔122分别连通容纳空间110。在需要更换零件时,使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分离即可。
请参阅图2-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之间采用卡接形式连接:第一壳体150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扣151,第二壳体160上设有卡口161,在连接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时,先将第一壳体150部分伸入第二壳体160内,使卡扣151位于卡口161的上方,继续按压第一壳体150,使第二壳体160的内侧壁对卡扣151施加一个力,此力会使第一壳体150的内侧壁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60的内侧壁的方向收缩,此时继续按压第一壳体150使卡扣151与卡扣151处于同样高度,卡扣151伸入卡口161,第一壳体150的内侧壁朝向第二壳体160的内侧壁的方向回弹,实现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的连接。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卡扣151上设有挡托面1511,挡托面1511与卡口161的限位面抵接,从而防止卡扣151脱离卡口161。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卡扣151上还设有导向面1512,导向面1512相对于挡托面1511倾斜设置。在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初步接触时,导向面1512起到导向安装作用,使卡扣151沿导向面1512滑入第一壳体150内。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50的周向侧壁上还设置有凸出部152,凸出部152与第一壳体150的内侧壁抵接,凸出部152可以为圆弧状凸起,凸出部152可以加强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160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面板,采用如上述所有实施例或者部分实施例相结合的开关结构10。由于本控制面板采用了上述开关结构10的全部技术方案,所以本控制面板具备上述开关结构10的所有游戏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场景中,本体100安装于控制面板上,具体而言,本体100可以嵌设于控制面板上,也可以采用如螺丝等连接件固定于控制面板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设有容纳空间和通孔,所述容纳空间设于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本体并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以形成插接通道;
按压件,活动地插接于所述插接通道内;以及
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按压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所述本体于容纳空间的内侧壁;
当所述按压件受到外力作用在所述插接通道内运动时,所述弹性件用于产生与所述外力方向相反的回复力,所述回复力用于在撤去所述外力时使所述按压件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按压件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限位件用于防止所述按压件脱离所述插接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按压件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孔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分别连通所述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卡口,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匹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上设有挡托面,所述挡托面与所述卡口的限位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上还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相对于所述挡托面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侧壁上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抵接。
10.一种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
CN202223243460.6U 2022-12-02 2022-12-02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Active CN218849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3460.6U CN218849326U (zh) 2022-12-02 2022-12-02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3460.6U CN218849326U (zh) 2022-12-02 2022-12-02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9326U true CN218849326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3460.6U Active CN218849326U (zh) 2022-12-02 2022-12-02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9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4059953A (ja) 磁性バック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操作方法
CN110504979B (zh) 弹出式卡托、卡座组件、电子设备
EP1354532A3 (en) Tape with snap fastener
US20210048061A1 (en) Suction cup holder and method of suctioning and positioning mobile product
CN213405108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8849326U (zh) 开关结构及控制面板
EP1158752A2 (en) Radiotelephone
JP2013254878A (ja) 電子機器
WO2021129089A1 (zh) 一种按压自锁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按压笔
CN112333944B (zh) 电子设备
CN215860859U (zh) 便携风扇
CN109462792B (zh) 一种耳机
CN210697256U (zh) 烹饪器具
CN211187051U (zh) 排风装置及设有其的吸尘器
US5803060A (en) Missile launching
CN211932965U (zh) 一种反弹器及笔盒
CN112466071A (zh) 门铃设备
CN111075763A (zh) 对接结构及具有其的风扇
CN211501214U (zh) 对接结构及具有其的风扇
CN2124628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用的抽拉式充电座
KR102271997B1 (ko) 배터리 커버의 분실방지 구조
CN220439457U (zh) 一种按键结构、供电装置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268049B (zh) 连接装置
CN216965483U (zh) 限位稳定的键盘清洁笔
CN219281515U (zh) 一种按压式弹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