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5601U - 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45601U CN218845601U CN202222988054.6U CN202222988054U CN218845601U CN 218845601 U CN218845601 U CN 218845601U CN 202222988054 U CN202222988054 U CN 202222988054U CN 218845601 U CN218845601 U CN 2188456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mounting plate
- outer ring
- rotating shaft
- ring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旋转轴、外圈安装板、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轴承套、动力部分和固定部分;旋转轴、第一轴承组、外圈安装板、第二轴承组和轴承套以旋转轴为中心依次向外设置,第一轴承组被限位在旋转轴和外圈安装板之间,使旋转轴和外圈安装板轴套连接,第二轴承组被限位在外圈安装板和轴承套之间,使外圈安装板和轴承套轴套连接;固定部分与轴承套固定连接,动力部分能够分别驱动旋转轴和外圈安装板。本申请提供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通过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与旋转轴、外圈安装板和轴承套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作为内圈的旋转轴和作为外圈的外圈安装板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可以各自独立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
背景技术
现在医疗器械领域,例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等仪器,具有旋转作用的底座结构应用广泛。现在市场上多为仅适用于单圈转动的底座结构,内外圈独立转动结构往往需要2套底座结构,结构不够紧凑,而且零部件成本高,不便于人工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所述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包括旋转轴、外圈安装板、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轴承套、动力部分和固定部分;
所述旋转轴、第一轴承组、外圈安装板、第二轴承组和轴承套以旋转轴为中心依次向外设置,所述第一轴承组被限位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之间,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轴套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组被限位在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轴承套之间,使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轴承套轴套连接;
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轴承套固定连接,所述动力部分能够分别驱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如此设置,作为内圈的所述旋转轴和作为外圈的所述外圈安装板在所述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的作用下可以各自独立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第一光电挡片和第二光电挡片,所述固定部分设置有能够感应所述第一光电挡片和第二光电挡片的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如此设置,能够检测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各自的转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部分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用于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传动的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用于在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传动的第二传动带。使用传动带传动,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传动平稳,使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传动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一传动带作用的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一传动带作用的第一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套在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上。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受所述第一传动带作用的面上设有齿式凸起,所述第一传动带进行传动作用的面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主动带轮的设有齿式凸起的面相互啮合进行传动。如此设置,使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传动平稳的同时,能够保持较精准的传动比。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二传动带作用的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二传动带作用的第二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套在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上。优选的,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受所述第二传动带作用的面上设有齿式凸起,所述第二传动带进行传动作用的面与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主动带轮的设有齿式凸起的面相互啮合进行传动。如此设置,使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传动平稳的同时,能够保持较精准的传动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和在所述第一轴承下方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外圈安装板上部和所述旋转轴之间,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外圈安装板下部和所述旋转轴之间。如此设置,增加了轴承作用点,使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旋转更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组包括第三轴承和在所述第三轴承下方的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轴承套上部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之间,所述第四轴承位于所述轴承套下部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之间。如此设置,增加了轴承作用点,使所述轴承套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之间的旋转更平稳。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通过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与旋转轴、外圈安装板和轴承套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作为内圈的旋转轴和作为外圈的外圈安装板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作用下可以各自独立转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从第二传动机构向第一传动机构看去的在旋转轴处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旋转轴,11、第一光电挡片,21、第一轴承,22、第二轴承,3、外圈安装板,31、第二光电挡片,41、第三轴承,42、第四轴承,5、轴承套,611、第一电机,612、第一传动带,613、第一从动带轮,614、第一主动带轮,621、第二电机,622、第二传动带,623、第二从动带轮,624、第二主动带轮,7、固定部分,71、第一光电开关,72、第二光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下面将接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在本申请中,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包括旋转轴1、外圈安装板3、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轴承套5、动力部分和固定部分7;
旋转轴1、第一轴承组、外圈安装板3、第二轴承组和轴承套5以旋转轴1为中心依次向外设置,第一轴承组被限位在旋转轴1和外圈安装板3之间,使旋转轴1和外圈安装板3轴套连接,第二轴承组被限位在外圈安装板3和轴承套5之间,使外圈安装板3和轴承套5轴套连接;
固定部分7与轴承套5固定连接,动力部分能够分别驱动旋转轴1和外圈安装板3。如此设置,作为内圈的旋转轴1和作为外圈的外圈安装板3在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的作用下可以各自独立转动。
如图1所示,旋转轴1和外圈安装板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第一光电挡片11和第二光电挡片31,固定部分7设置有能够感应第一光电挡片11和第二光电挡片31的第一光电开关71和第二光电开关72。如此设置,能够检测旋转轴1和外圈安装板3各自的转动位置。
如图2所示,动力部分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11和用于在旋转轴1和第一电机611之间传动的第一传动带612,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621和用于在外圈安装板3和第二电机621之间传动的第二传动带622。使用传动带传动,使旋转轴1和第一电机611之间传动平稳,使外圈安装板3和第二电机621之间传动平稳。
结合图2、图3所示,旋转轴1上设置有用于受第一传动带612作用的第一从动带轮613,第一从动带轮613与旋转轴1为过盈配合,实现第一从动带轮613带动旋转轴1绕旋转轴1的轴线进行转动,第一电机611上设置有用于受第一传动带612作用的第一主动带轮614,第一传动带612套在第一从动带轮613和第一主动带轮614上。第一从动带轮613和第一主动带轮614受第一传动带612作用的面上设有齿式凸起,第一传动带612进行传动作用的面与第一从动带轮613和第一主动带轮614的设有齿式凸起的面相互啮合进行传动。如此设置,使第一从动带轮613和第一主动带轮614传动平稳的同时,能够保持较精准的传动比。
结合图2、图3所示,外圈安装板3上设置有用于受第二传动带622作用的第二从动带轮623,第二从动带轮623与外圈安装板3为过盈配合,实现第二从动带轮623带动外圈安装板3绕旋转轴1进行转动,第二电机621上设置有用于受第二传动带622作用的第二主动带轮624,第二传动带622套在第二从动带轮623和第二主动带轮624上。第二从动带轮623和第二主动带轮624受第二传动带622作用的面上设有齿式凸起,第二传动带622进行传动作用的面与第二从动带轮623和第二主动带轮624的设有齿式凸起的面相互啮合进行传动。如此设置,使第二从动带轮623和第二主动带轮624传动平稳的同时,能够保持较精准的传动比。
如图1所示,第一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21和在第一轴承21下方的第二轴承22,第一轴承21位于外圈安装板3上部和旋转轴1之间,第二轴承22位于外圈安装板3下部和旋转轴1之间。如此设置,增加了轴承作用点,使外圈安装板3和旋转轴1之间的旋转更平稳。
如图1所示,第二轴承组包括第三轴承41和在第三轴承41下方的第四轴承42,第三轴承41位于轴承套5上部和外圈安装板3之间,第四轴承42位于轴承套5下部和外圈安装板3之间。如此设置,增加了轴承作用点,使轴承套5和外圈安装板3之间的旋转更平稳。
结合上述说明,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申请提供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的第一电机611和第二电机621都通过导线连接并由外接电源和处理器进行供能和控制;在使用时,第一电机611输出的动力经第一传动带612传输到第一从动轮,由与旋转轴1紧密配合的第一从动轮带动旋转轴1旋转,进而实现作为内圈的旋转轴1沿轴线自转,通过第一从动带轮613转动带动第一光电挡片11转动,当第一光电挡片11转动到第一光电开关71槽内时,遮挡光电信号,此时为作为内圈的旋转轴1的零位,由此定位内圈初始位置,近似的,第二电机621输出动力通过与电机轴紧固的第一主动带轮614沿第二传动带622传输到第二从动带轮623,第二从动带轮623与外圈安装板3为过盈配合,实现第二从动带轮623带动外圈安装板3绕旋转轴1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从动带轮613转动带动第一光电挡片11转动,当第一光电挡片11转动到第一光电开关71槽内时,遮挡光电信号,此时为作为外圈的外圈安装板3的零位,由此定位外圈初始位置;进一步配合第一从动带轮613直径、第二从动带轮623直径、第一主动带轮614直径和第二主动带轮624直径,就可以控制第一电机611和第二电机621来控制内外圈各自的转动方向、速度和位置。如此,本申请作为内圈的旋转轴1与作为外圈的外圈安装板3可以互不干涉,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进行受控的旋转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包括旋转轴、外圈安装板、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轴承套、动力部分和固定部分;
所述旋转轴、第一轴承组、外圈安装板、第二轴承组和轴承套以旋转轴为中心依次向外设置,所述第一轴承组被限位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之间,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轴套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组被限位在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轴承套之间,使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轴承套轴套连接;
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轴承套固定连接,所述动力部分能够分别驱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的第一光电挡片和第二光电挡片,所述固定部分设置有能够感应所述第一光电挡片和第二光电挡片的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分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用于在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传动的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用于在所述外圈安装板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传动的第二传动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一传动带作用的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一传动带作用的第一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套在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二传动带作用的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有用于受所述第二传动带作用的第二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套在所述第二从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和在所述第一轴承下方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外圈安装板上部和所述旋转轴之间,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外圈安装板下部和所述旋转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组包括第三轴承和在所述第三轴承下方的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位于所述轴承套上部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之间,所述第四轴承位于所述轴承套下部和所述外圈安装板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88054.6U CN218845601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88054.6U CN218845601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45601U true CN218845601U (zh) | 2023-04-11 |
Family
ID=87308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88054.6U Active CN218845601U (zh) | 2022-11-10 | 2022-11-10 | 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45601U (zh) |
-
2022
- 2022-11-10 CN CN202222988054.6U patent/CN2188456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48021B1 (en) | Variable speed power transmission | |
JPS6127618B2 (zh) | ||
JPH07332441A (ja) | 遊星歯車形減速装置 | |
JP3585008B2 (ja) | 密閉型波動歯車装置 | |
CN218845601U (zh) | 一种内外圈独立转动的底座 | |
JP2002122444A (ja) | アブソリュートセンサ | |
CN111409721A (zh) | 一种球形机器人 | |
US4997413A (en) | Robot wrist | |
JPH0533840A (ja) | 遊星摩擦式変速装置 | |
CN212456078U (zh) | 静中通设备 | |
JP3411996B2 (ja) | 回転機器用伝動機構ユニット | |
US20030159532A1 (en) | Gyroscopic torque converter | |
JPH10306854A (ja) | 歯車減速機 | |
CN212195684U (zh) | 球形机器人 | |
JPH08317629A (ja) | 磁気動力伝達機構 | |
CN212814959U (zh) | 镜子 | |
CN217328304U (zh) | 一种两级摆线减速器 | |
CN109702716A (zh) | 一种关节驱动器及外骨骼系统 | |
CN218927867U (zh) | 一种高扭矩密度的行星减速电机及关节模组 | |
CN209925901U (zh) | 一种齿轮传动装置 | |
KR100193259B1 (ko) | 유성 기어장치 | |
CN215149252U (zh) | 机器人关节结构 | |
JPH10311398A (ja) | 摩擦ローラ式変速機 | |
JPS5941631Y2 (ja) | 表示盤付ダイヤル装置 | |
JP2001304350A (ja) | 遊星歯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