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2428U -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2428U
CN218842428U CN202223068161.3U CN202223068161U CN218842428U CN 218842428 U CN218842428 U CN 218842428U CN 202223068161 U CN202223068161 U CN 202223068161U CN 218842428 U CN218842428 U CN 218842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late
wire
polyester yarn
transver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81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Jiexi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Jiex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Jiexi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Jiex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81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2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2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2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体,所述加热箱体内带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加热组件,其底部安装有第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箱体垂直于涤纶丝输送方向的两个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加热箱体内还安装有导丝组件,导丝组件水平布置,其两端分别安装在带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保证加热腔内温度均衡;通过将导丝组件安装在所述加热腔的中部,进一步提高了涤纶丝在加热箱体内的受热均匀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经过其中的涤纶丝进行非接触式均匀加热,有效提高了加热效果,为制备高性能涤纶丝或涤纶低弹丝提供了有力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涤纶丝是针织或机织加工的理想原料,适宜制作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及装饰用品等,具有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热定型性优异、耐热性、易洗快干、手感舒适、光泽柔和等特点。涤纶丝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加热处理。
现有制备涤纶丝所用的加热装置种类很多,但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加热腔内的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涤纶丝受热不均,在后续工艺如加弹、拉伸等处理条件下性能不稳定;
(2)对涤纶丝进行热传导式的接触加热,对涤纶丝的损伤较大,影响由其制备的成品面料的手感、光泽度和透气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涤纶丝用加热设备存在的上述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体,所述加热箱体内带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加热组件,其底部安装有第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箱体垂直于涤纶丝输送方向的两个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加热箱体内还安装有导丝组件,所述导丝组件水平布置,其两端分别安装在带有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多根第一加热管和第一防护板;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管等间距安装在所述加热腔的顶部,所述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下方,其两端分别有带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管垂直于所述涤纶丝输送方向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多根第二加热管和第二防护板;其中,所述第二加热管等间距安装在所述加热腔的底部,所述第二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上方,其两端分别有带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管垂直于所述涤纶丝输送方向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丝组件位于所述加热腔的中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丝组件包括承托板、导丝柱和导丝轮;所述承托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带有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上;所述导丝柱竖直安装在所述导丝板上,所述导丝轮旋转安装在所述导丝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自所述进线孔到所述出线孔的方向,所述承托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三横板、第三竖板和第四横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三横板、第三竖板和第四横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三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垂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丝柱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上,且不共直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通过在加热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保证加热腔内温度均衡;通过将导丝组件安装在所述加热腔的中部,进一步提高了涤纶丝在加热箱体内的受热均匀性;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能够对经过其中的涤纶丝进行非接触式均匀加热,有效提高了加热效果,为制备高性能涤纶丝或涤纶低弹丝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第一加热管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导丝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00.加热箱体,110.进线孔,120.出线孔,130.排气口;
200.第一加热组件,210.第一加热管,220.第一防护板;
300.第二加热组件,310.第二加热管,320.第二防护板;
400.涤纶丝;A.加热腔;
500.导丝组件,510.承托板,520.导丝柱,530.导丝轮;511.第一横板,512.第一竖板,513.第二横板,514.第二竖板,515.第三横板,516.第三竖板,517.第四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体100,所述加热箱体100内带有加热腔A,所述加热箱体100垂直于涤纶丝输送方向的两个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孔110和出线孔120,用于供涤纶丝400进出加热箱体100。
所述加热腔A的顶部(即加热箱体100的内顶部)安装有第一加热组件200,所述加热腔A的底部(即加热箱体100的内底部)安装有第二加热组件300。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热组件200包括:5根第一加热管210和1块第一防护板220。其中,5根所述第一加热管210以垂直于所述涤纶丝输送方向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加热箱体100的内顶部,其下方安装玻璃材质的第一防护板220。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300包括:5根第二加热管310和1块第二防护板320。其中,5根所述第二加热管310以垂直于所述涤纶丝输送方向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加热箱体100的内底部,其下方安装玻璃材质的第二防护板320。
所述第一加热管210和第二加热管310的数量还可以是3根、4根、6根及以上,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加热箱的长度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加热腔A内加热温度的一致性,第一加热管210和第二加热管310的数量要保持一致。
另外,通过将第一加热管210和第二加热管310分别以垂直于所述涤纶丝输送方向分布,能够进一步提高加热均匀性,防止涤纶丝进料后因靠近某个加热管导致局部受热温度高。
所述加热箱体100内位于所述加热腔A的中部还安装有导丝组件500。所述导丝组件500包括承托板510、导丝柱520和导丝轮530。其中,所述承托板510水平安装在所述加热箱体100内,其两端分别与带有进线孔110和出线孔120的箱体壁面连接。具体地,自所述进线孔110到所述出线孔120的方向,所述承托板5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板511、第一竖板512、第二横板513、第二竖板514、第三横板515、第三竖板516和第四横板517。其中,所述第一横板511、第一竖板512、第二横板513、第二竖板514、第三横板515、第三竖板516和第四横板517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竖板5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板511和第二横板513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竖板5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板513和第三横板515垂直连接,所述第三竖板5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横板515和第四横板517垂直连接,使承托板510整体成折线型分布。所述第一横板511、第一竖板512、第二横板513、第二竖板514、第三横板515、第三竖板516和第四横板517的宽度都相同,分别为5~15cm的宽度,优选为10cm的宽度。承托板510以宽度为5~15cm各个独立板块连接(没有以整块矩形板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整个加热腔A内上下热气流的流通,有利于提高涤纶丝受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约原料,并降低整个加热箱体100的重量。
所述导丝柱520的数量为6个,且两两一组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竖板512、第二竖板514和第三竖板516的两端。进入所述加热箱体100的涤纶丝依次通过上述6个导丝柱520,最后从出线孔120进入下一个工序。通过多个导丝柱520及其安装位置的设计,可以延长涤纶丝在加热腔A内的加热路径,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所述导丝轮530的数量与所述导丝柱520的数量相同。所述导丝轮530安装在所述导丝柱520上。
另外,所述加热箱体100带有出线孔120的箱体壁面上还开设有排气口130,所述排气口130上安装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与废气收集罐连接,从而将加热箱体100内产生的废气收集,以便集中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涤纶丝从进线孔110一侧穿入加热腔,然后依次在所述导丝轮530的导向下,从出线孔120穿出,并与牵伸辊连接,通过牵伸辊的牵伸实现在线连续进出加热箱体,完成加热,牵伸速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的设计,以及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中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的安装方向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加热腔内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也避免了进入加热腔内的涤纶丝与靠近某个加热管导致的受热温度不均;
2、通过导丝组件中承托板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涤纶丝在加热腔中部的同一平面内穿行,进一步提高受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加热箱体的重量,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箱体,所述加热箱体内带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加热组件,其底部安装有第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箱体垂直于涤纶丝输送方向的两个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加热箱体内还安装有导丝组件,所述导丝组件水平布置,其两端分别安装在带有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多根第一加热管和第一防护板;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管等间距安装在所述加热腔的顶部,所述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下方,其两端分别有带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垂直于涤纶丝输送方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多根第二加热管和第二防护板;其中,所述第二加热管等间距安装在所述加热腔的底部,所述第二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上方,其两端分别有带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管垂直于涤纶丝输送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组件位于所述加热腔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组件包括承托板、导丝柱和导丝轮;所述承托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带有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的壁面上;所述导丝柱竖直安装在所述承托板上,所述导丝轮旋转安装在所述导丝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进线孔到所述出线孔的方向,所述承托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三横板、第三竖板和第四横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第二横板、第二竖板、第三横板、第三竖板和第四横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三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垂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柱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上,且不共直线。
CN202223068161.3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Active CN218842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8161.3U CN218842428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8161.3U CN218842428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2428U true CN218842428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3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8161.3U Active CN218842428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2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42428U (zh) 一种涤纶丝用加热装置
CN207395393U (zh) 一种纺织布料双面烘干装置
CN207849971U (zh) 一种纺织用面料烘干箱
CN207716804U (zh) 一种羊毛衫的烘干装置
CN106498519A (zh) 一种碳纤维原丝纺丝干燥致密化装置
CN113322603A (zh) 一种玻璃纤维纱线自动涂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56809A (zh) 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烘干装置
CN113957547B (zh) 一种多用途网织纤维原料的生产工艺方法
CN205474410U (zh) 纺织用烘干机
CN205403360U (zh) 一种纺织烘干装置
CN214333306U (zh) 一种纺织纱线用烘干装置
CN210506807U (zh) 一种经编布染色设备
CN207779074U (zh) 一种适用于热风烘燥机的喷风装置
CN219342451U (zh) 一种涤纶低弹丝用加热装置
CN207672165U (zh) 一种fdy长丝的拉伸定型结构
TW202217111A (zh) 一種便於布匹短循環染色的布匹機及其染色方法
CN206279346U (zh) 一种定型机用导布紧布装置
CN221094533U (zh) 一种纱线清洗烘干装置
CN220486002U (zh) 产业用高强耐久型经编基布的生产装置
CN211645694U (zh) 一种匀风热定型烘箱
CN218950595U (zh) 一种针织布料加工用传输设备的弧形撑杆装置
CN209779223U (zh) 一种纺织品用分级烘干装置
CN215952150U (zh) 一种用于纱线生产的可控温烘干装置
CN220269959U (zh) 一种纺织面料烘干设备
CN213543091U (zh) 一种纺织布料加工用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