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2358U -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2358U
CN218842358U CN202320055613.XU CN202320055613U CN218842358U CN 218842358 U CN218842358 U CN 218842358U CN 202320055613 U CN202320055613 U CN 202320055613U CN 218842358 U CN218842358 U CN 218842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oil
pipeline
water
fresh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56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明
杨盛
罗亮
邝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00556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2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2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2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设备:电解槽(R101)、氧气液分离器(S101)、氢气液分离器(S102)、氧气液循环泵(P101)、氢气液循环泵(P102)、第一油泵(P103)、第二油泵(P104)、油水换热器(E101)、油罐(V101)。本申请可充分利用电解槽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大量余热,通过使用换热介质与电解液进行换热的方式,不仅达到了控制电解液工作温度的目的,换热介质带出的热量也可以作为后续热源进行海水淡化、产供暖水蒸气等多种用途,以实现电解水过程中的余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氢能作为21世纪做具有潜力的清洁能源,针对通过电化学水制氢方法获得氢能的设备设计仍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在目前的电解设备之中,由于装置存在一定电阻,输入的电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量,使得电解槽升温,而为了维持电解槽在最佳工作温度的降温措施并没有将这部分电能转化的热能充分利用起来,使得装置的能量利用效率远远没有达到最高水平。同时,海水虽然无尽却因为存在盐离子,导致无法直接用于电解,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解装置在一些场合例如海上和沙漠地区的投入使用,因为在这些地区,淡水作为稀缺资源已经被其它使用场合分配。然而,电解所需的水还必须是纯净水,通过增设海水淡化设备供给电解纯净水毫无疑问会增加装置投资。如果将电解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起来作为制备淡水的能量,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电解余热制备的淡水不仅足够满足自身装置对淡水的需求,其多余的淡水还可以继续输出用在多种场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设备:电解槽R101、氧气液分离器S101、氢气液分离器S102、氧气液循环泵P101、氢气液循环泵P102、第一油泵P103、第二油泵P104、油水换热器E101、油罐V101;
其中,上述设备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第一淡水输送管路01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输出管路02连通到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中部,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的底部出口通过氧液排出管路04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顶部为氧气排出口,所述氧气排出口连通到氧气输出管路06;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阴极输出管路03连通到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中部,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底部出口通过氢液排出管路05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阴极入口,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顶部为氢气排出口,所述氢气排出口连通到氢气输出管路07;
所述油罐V101的出口与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入口连通;
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壳程出口经过油罐输入管路T5连通到所述油罐V101的物料入口;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连通到余热利用系统。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以下设备:水泵P105、闪蒸罐S103、压缩机C101、淡水冷凝器E102;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连通到余热利用系统的具体方式如下:
海水输送管路08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冷凝器输出管路09和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经过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连通到所述闪蒸罐S103的中部,在所述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之间设置有水泵P105;
所述闪蒸罐S103的顶部出口经过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3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管程入口连通,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3之间设置有压缩机C101,所述闪蒸罐S103底部为浓缩海水排出口,所述浓缩海水排出口连通到浓缩海水输出管路14;
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用于输出淡水。
优选地,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连通到余热利用系统的具体方式如下:第二淡水输送管路16连通到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为供暖水蒸气排出口。
优选地,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循环管路15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物料入口,用于提供淡水作为洗气溶剂。
优选地,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储罐输入管路18连通至所述淡水储罐V102的物料入口,所述淡水储罐V102的物料出口连通到淡水循环管路15,所述淡水循环管路15用于输出淡水H或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物料入口以提供淡水作为洗气溶剂。
优选地,所述油罐V101的出口经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与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入口连通,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P103;
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出口经过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所述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泵P10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可充分利用电解槽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大量余热,通过使用换热介质与电解液进行换热的方式,不仅达到了控制电解液工作温度的目的,换热介质带出的热量也可以作为后续热源进行海水淡化、产供暖水蒸气等多种用途,以实现电解水过程中的余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方案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2方案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3方案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A、氢气,B、氧气,C、常温常压自来水,D、常温常压海水,E、浓缩海水,G、供暖水蒸气,F、供暖气原料水,H、淡水,R101、电解槽,S101、氧气液分离器,S102、氢气液分离器,S103、闪蒸罐,E101、油水换热器,E102、蒸汽冷凝器,P101、氧气液循环泵,P102、氢气液循环泵,P103、第一油泵,P104、第二油泵,P105、水泵,C101、压缩机,V101、油罐,V102、淡水储罐,01、第一淡水输送管路、02、阳极输出管路,03、阴极输出管路,04、氧液排出管路,05、氢液排出管路,06、氧气输出管路,07、氢气输出管路,08、海水输送管路,09、淡水冷凝器输出管路,10、水泵输入管路,11、水泵输出管路,12、水蒸气输出管路,13、压缩机输出管路,14、浓缩海水输出管路,15、淡水循环管路,16、第二淡水输送管路,17、供暖气输出管路,18、淡水储罐输入管路,T1、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2、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3、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4、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5、油罐输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实施例1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为余热利用制备淡水供给电解的制氢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以下设备:电解槽R101、氧气液分离器S101、氢气液分离器S102、氧气液循环泵P101、氢气液循环泵P102、第一油泵P103、第二油泵P104、油水换热器E101、油罐V101、水泵P105、闪蒸罐S103、压缩机C101、蒸汽冷凝器E102;
其中,上述设备连接关系如下:
常温常压自来水C通过所述第一淡水输送管路01与所述淡水循环管路15连通至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输出管路02连通到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中部,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的底部出口通过氧液排出管路04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在所述氧液排出管路04上设置有氧气液循环泵P101,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顶部为氧气排出口,所述氧气排出口连通氧气输出管路06。所述氧气输出管路06输出氧气B。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阴极输出管路03连通到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中部,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底部出口通过氢液排出管路05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在所述氢液排出管路05上设置有氢气液循环泵P102,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顶部为氢气排出口,所述氢气排出口连通氢气输出管路07。所述氢气输出管路07输出氢气A。
所述油罐V101的出口经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与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入口连通,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P103。
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出口经过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经过油罐输入管路T5连通到所述油罐V101的物料入口。所述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所述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泵P104。
常温常压海水D经过海水输送管路08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冷凝器输出管路09和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经过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连通到所述闪蒸罐S103的中部,在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之间设置有水泵P105。
所述闪蒸罐S103的顶部出口经过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3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入口连通,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3之间设置有压缩机C101。所述闪蒸罐S103底部为浓缩海水排出口,连通浓缩海水输出管路14,用于排出浓缩海水E。
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循环管路15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物料入口。
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电解制氢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解槽R101电解液电解并产生高压氧气和氢气,放出大量热量导致温度快速上升,其内部设置有换热模块,通过换热介质将电解时产生的大量余热带走,通过所述油泵P104连续不断地输送至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并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离开,通过油罐输入管路T5至所述油罐V101中。所述油罐V101中的换热介质随后在所述油循环泵P103的输送下通过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连续的进入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物料入口当中,对电解液进行降温并将电解过程中的余热带走。
常温常压海水在整个流程中经历两次被加热过程,第一次发生在所述蒸汽冷凝器E102中,该级换热是为了充分利用蒸馏出的水蒸气的余热,对海水进行预加热,第二次被加热发生在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中,换热介质将电解槽R101工作时的产生的大量余热带走,并在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中释放给海水,使其达到闪蒸所需要的温度。被两次加热后的海水,经过所述水泵P105输送至所述闪蒸罐S103的中部,在罐内的低压环境下迅速汽化,其液相产物为浓缩海水E,通过所述闪蒸罐S103底部离开,其气相产物为纯洁水蒸气,经过所述压缩机C101输送至淡水冷凝器E102中得到冷凝,成为常压淡水,再经过淡水循环管路15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作为洗气溶剂。
该设计中电解槽R101内部的余热被充分利用,蒸馏海水所获得的一方面可以用于作为氢气液分离器S102中的洗气溶剂,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供给电解槽R101用作产氢原料。二级换热的存在则不仅解决了电解余热利用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蒸馏海水后蒸汽的冷凝问题,最大化能量的利用效率。
实施例2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为余热利用制备供暖用水蒸气的制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电解槽R101、氧气液分离器S101、氢气液分离器S102、氧循环泵P101、氢循环泵P102、油泵P103、循环油泵P104、油水换热器E101、油罐V101。
其中,上述设备连接关系如下:
常温常压自来水C通过所述第一淡水输送管路01连通至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输出管路02连通到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中部,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的底部出口通过氧液排出管路04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在所述氧液排出管路04上设置有氧气液循环泵P101,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顶部为氧气排出口,所述氧气排出口连通至氧气输出管路06,用于输出氧气B。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阴极输出管路03连通到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中部,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底部出口通过氢液排出管路05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在所述氢液排出管路05上设置有氢气液循环泵P102,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顶部为氢气排出口,所述氢气排出口连通至氢气输出管路07,用于输出氢气A。
所述油罐V101的出口经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与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入口连通,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P103。
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出口经过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经过油罐输入管路T5连通到所述油罐V101的物料入口。所述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所述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泵P104。
供暖气原料水F例如常温常压自来水经过第二淡水输送管路16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为供暖水蒸气排出口,用于输出供暖水蒸气G。
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电解制氢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电解槽R101电解液电解并产生高压氧气和氢气,放出大量热量导致温度快速上升,其内部设置有换热模块,通过换热介质将电解时产生的大量余热带走,通过所述油泵P104连续不断地输送至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并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离开,通过油罐输入管路T5至所述油罐V101中。油罐V101中的换热介质随后在所述油循环泵P103的输送下通过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连续的进入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物料入口当中,对电解液进行降温并将电解过程中的余热带走。
供暖气原料水F(例如常温常压自来水)经过第二淡水输送管路16输送至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并在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内得到加热并汽化,而获得的供暖水蒸气G则通过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离开。
本实施例中,电解过程产生的余热通过制备供暖水蒸气的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既可以供给作为日常用水,也可以作为供暖气使用,实现了余热的多功能利用。
实施例3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为余热利用制备生活用淡水的电解制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其电解制氢系统包括以下设备:电解槽R101、氧气液分离器S101、氢气液分离器S102、氧循环泵P101、氢循环泵P102、油泵P103、循环油泵P104、油水换热器E101、油罐V101,水泵P105、闪蒸罐S103、压缩机C101、淡水冷凝器E102,淡水储罐V102。
其中,上述设备连接关系如下:
常温常压自来水C通过所述淡水输送管路01与所述淡水循环管路15连通至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输出管路02连通到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中部,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的底部出口通过氧液排出管路04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在所述氧液排出管路04上设置有氧气液循环泵P101,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顶部为氧气排出口,所述氧气排出口连通到氧气输出管路06,用于输出氧气B。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阴极输出管路03连通到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中部,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底部出口通过氢液排出管路05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在所述氢液排出管路05上设置有氢气液循环泵P102,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顶部为氢气排出口,所述氢气排出口连通到氢气输出管路07,用于输出氢气A。
所述油罐V101的出口经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与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入口连通,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P103。
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出口经过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经过油罐输入管路T5连通到所述油罐V101的物料入口。所述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所述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泵P104。
常温常压海水D经过海水输送管路08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冷凝器输出管路09和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经过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连通到所述闪蒸罐S103的中部,在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之间设置有水泵P105。
所述闪蒸罐S103的顶部出口经过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
3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入口连通,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3之间设置有压缩机C101。所述闪蒸罐S103底部为浓缩海水排出口,连通浓缩海水输出管路16。
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储罐输入管路18连通至所述淡水储罐V102的物料入口。所述淡水储罐V102的物料出口连通到淡水循环管路15。所述淡水循环管路15用于输出淡水H或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物料入口以提供淡水作为洗气溶剂。
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电解制氢系统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电解槽R101电解液电解并产生高压氧气和氢气,放出大量热量导致温度快速上升,其内部设置有换热模块,通过换热介质将电解时产生的大量余热带走,通过所述油泵P104连续不断地输送至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并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离开,通过油罐输入管路T5至所述油罐V101中。油罐V101中的换热介质随后在所述油循环泵P103的输送下通过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连续的进入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物料入口当中,对电解液进行降温并将电解过程中的余热带走。
常温常压海水在整个流程中经历两次被加热过程,第一次发生在所述蒸汽冷凝器E102中,该级换热是为了充分利用蒸馏出的水蒸气的余热,对海水进行预加热,第二次被加热发生在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中,换热介质将电解槽R101工作时的产生的大量余热带走,并在油水换热器E101中释放给海水,使其达到闪蒸所需要的温度。被两次加热后的海水,经过所述水泵P105输送至所述闪蒸罐S103的中部,在罐内的低压环境下迅速汽化,其液相产物为浓缩海水E,通过所述闪蒸罐S103底部离开,其气相产物为纯洁水蒸气,经过所述压缩机C101输送至淡水冷凝器E102中得到冷凝,成为常压淡水,再经过淡水循环管路15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作为洗气溶剂。
该流程中电解槽R101内部的余热被充分利用,蒸馏海水所获得的淡水存在多种用途,当电解装置需要在海上或是干旱地区工作时,淡水作为稀缺而又不能缺少的必要物资,其获得可以通过该流程实现。这样获得的淡水不仅可以用作工作和人员或者是装置所在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可用于自供给电解水作为电解原料。

Claims (6)

1.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设备:电解槽(R101)、氧气液分离器(S101)、氢气液分离器(S102)、氧气液循环泵(P101)、氢气液循环泵(P102)、第一油泵(P103)、第二油泵(P104)、油水换热器(E101)、油罐(V101);
其中,上述设备连接关系如下:
第一淡水输送管路(01)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输出管路(02)连通到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中部,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的底部出口通过氧液排出管路(04)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阳极入口,所述氧气液分离器(S101)顶部为氧气排出口,所述氧气排出口连通到氧气输出管路(06);
所述电解槽(R101)的阴极输出管路(03)连通到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中部,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底部出口通过氢液排出管路(05)连通到所述电解槽(R101)的阴极入口,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顶部为氢气排出口,所述氢气排出口连通到氢气输出管路(07);
所述油罐(V101)的出口与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入口连通;
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壳程出口经过油罐输入管路(T5)连通到所述油罐(V101)的物料入口;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连通到余热利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以下设备:水泵(P105)、闪蒸罐(S103)、压缩机(C101)、淡水冷凝器(E102);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连通到余热利用系统的具体方式如下:
海水输送管路(08)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冷凝器输出管路(09)和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
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经过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连通到所述闪蒸罐(S103)的中部,在所述水泵输入管路(10)和水泵输出管路(11)之间设置有水泵(P105);
所述闪蒸罐(S103)的顶部出口经过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3)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管程入口连通,水蒸气输出管路(12)和压缩机输出管路(13)之间设置有压缩机(C101),所述闪蒸罐(S103)底部为浓缩海水排出口,所述浓缩海水排出口连通到浓缩海水输出管路(14);
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用于输出淡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连通到余热利用系统的具体方式如下:第二淡水输送管路(16)连通到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出口为供暖水蒸气排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循环管路(15)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物料入口,用于提供淡水作为洗气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冷凝器(E102)的物料出口经过淡水储罐输入管路(18)连通至所述淡水储罐(V102)的物料入口,所述淡水储罐(V102)的物料出口连通到淡水循环管路(15),所述淡水循环管路(15)用于输出淡水(H)或连通至所述氢气液分离器(S102)的顶部物料入口以提供淡水作为洗气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罐(V101)的出口经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与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入口连通,第一油泵输入管路(T1)和第一油泵输出管路(T2)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P103);
所述电解槽(R101)的换热介质出口经过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与所述油水换热器(E101)的物料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油泵输入管路(T3)和所述第二油泵输出管路(T4)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泵(P104)。
CN202320055613.X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Active CN218842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5613.XU CN218842358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5613.XU CN218842358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2358U true CN218842358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5613.XU Active CN218842358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2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8021A (zh) * 2023-11-09 2024-01-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碱性和质子交换膜混联海水制氢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8021A (zh) * 2023-11-09 2024-01-3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碱性和质子交换膜混联海水制氢的系统及方法
CN117468021B (zh) * 2023-11-09 2024-07-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碱性和质子交换膜混联海水制氢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96564A1 (zh) 一种宽功率电解水制氢系统及方法
CN104093884B (zh) 用于运行电解系统的方法以及电解系统
CN1220633C (zh) 脱盐方法和脱盐设备
CN108358176B (zh) 一种稀硫酸真空浓缩装置及方法
CN104577168A (zh) 一种甲醇水制氢发电系统及制氢发电方法
CN211872097U (zh) 一种宽功率电解水制氢系统
CN218842358U (zh) 一种电解制氢及余热利用系统
WO2015159817A1 (ja) 水素ガス発生システム
CN113502485B (zh) 火电厂电解海水制氢系统和方法
CN201914937U (zh) 一种多级换热的海水淡化系统
CN101205087A (zh) 可再生能源高效海水苦咸水淡化装置
CN112853388A (zh) 使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电解液余热用于发电的系统和方法
US20030132097A1 (en) Fuel-cell powered desalination device
CN201834781U (zh) 单级真空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CN102358628B (zh) 低能耗压力喷雾脱盐装置及方法
CN110593971A (zh) 一种提高热电机组灵活性的热电氢多联产系统
CN108275738A (zh) 基于新能源发电的mvr海水淡化系统
CN110422900B (zh) 一种太阳能污水自动处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9409929U (zh) 一种电解海水余热低温蒸馏制淡水系统
CN208952462U (zh) 一种利用污水厂可再生能源实现四联供的供能系统
CN102249849A (zh) 一种生产无水乙醇的装置
CN115108670A (zh) 耦合太阳能的浓液蒸发和循环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18354B (zh)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系统
CN113149117A (zh) 一种双热源驱动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
CN117117975B (zh) 一种基于低温余热利用的氢水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