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9999U -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9999U
CN218839999U CN202223239107.0U CN202223239107U CN218839999U CN 218839999 U CN218839999 U CN 218839999U CN 202223239107 U CN202223239107 U CN 202223239107U CN 218839999 U CN218839999 U CN 218839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food
cylinder
clamping
packag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91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ind Precision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ind Precision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ind Precision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ind Precision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91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9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9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9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包括于机台上顺次排布的放料机构、供袋机构与热封机构及布置于机台下方的装袋机构,供袋机构的取袋吸盘从下方将叠置于其料仓中的包装袋依次吸取并翻转至与装袋机构相对的位置,放料机构的两料筒交替地承接与包装袋中所需封装的数量相对应的小袋食品,并将所承接的小袋食品转送至装袋机构的上方以放料,装袋机构于供袋机构、放料机构及热封机构之间做直线往复运动,以获取供袋机构所提供的包装袋,并在供袋机构的配合下将包装袋的袋口打开,使得放料机构处的小袋食品得以垂落到袋口已打开的包装袋中,并将装料后的包装袋移送到热封机构处,热封机构对装袋机构所移送的装料后的包装袋的袋口进行热封封口。

Description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独立小包装的食品按照一定数量封装于大包装袋中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包装领域,为方便储存、运输、售卖及成本方面的考量,越来越多的食品采用袋装的方式进行包装,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卫生要求的提高,位于包装袋中的各食品还需先进行独立封装,食用时更为方便卫生,因此,涉及到将独立封装后的小袋食品按照一定数量封装于相对大的包装袋中的分装作业。
而当单个食品的形状和大小并不规则,且具有一定硬度及相对较轻时,通过传统的称重的方式来进行分装则较为困难,因而多是根据数量来进行包装,例如在对槟榔进行包装时,往往先将1片、2片或4片槟榔真空封装于小包装袋中,再将2袋、3袋或6袋真空封装的小包装槟榔封装于相应规格的包装袋中,由于真空包装的各袋小包装槟榔的形状和大小并不一致,重量相对轻且表面并不平整,因而很难使用自动化包装机对其进行分装,而多是采用人工手动分装后直接对袋口进行封闭,或者,借助工具对袋口进行热封,因而,分装效率低,且无法有效保证分装的准确度。进一步地,虽然部分企业采用现有的包装机对类似槟榔的食品进行自动封装,但现有的包装机大部分由传统转盘式包装机主体加供料系统组成,这种机器往往占地面积大,噪音大,而且需要多人照看,成本往往较高,不适合小型食品企业和个体用户使用。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高效且准确率高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来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高效且准确率高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以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袋装食品分装装置,用于将独立包装的小袋食品按照一定数量封装于相对大的包装袋中,所述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包括机台、于所述机台上顺次排布的放料机构、供袋机构与热封机构以及布置于所述机台下方的装袋机构,所述供袋机构的取袋吸盘从下方将叠置于所述供袋机构的料仓中的包装袋依次吸取并翻转至与所述装袋机构相对的位置,所述放料机构的两料筒交替地承接与所述包装袋中所需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相对应的小袋食品,并交替地将所承接的小袋食品转送至所述装袋机构的上方以放料,所述装袋机构于所述供袋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及所述热封机构之间做直线往复运动,以获取所述供袋机构所提供的包装袋,并在所述供袋机构的配合下将所述包装袋的袋口打开,使得所述放料机构处的小袋食品得以垂落到所述包装袋中,并将装料后的所述包装袋移送到所述热封机构处,所述热封机构对所述装袋机构所传送的装料后的所述包装袋的袋口进行热封以封口。
较佳地,所述放料机构还包括架设于所述机台上的支撑架、安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旋转驱动器及安设于所述机台底部且位于所述机台的第一穿置孔处的开合组件,所述两料筒呈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且均为上下贯通的直筒,所述开合组件通过做开合动作以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穿置孔。
较佳地,所述开合组件包括两开合件及与所述两开合件一一对应地连接的两开合气缸,所述两开合件沿Y轴方向以所述第一穿置孔的孔心为中心呈对称地滑设于所述机台的底部,所述两开合件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机台可滑动地抵接,且所述两上端部可对接而形成一托载平台,所述两开合件的下端部均呈弧片状,且所述两下端部呈对称地布置于所述两上端部的相向端的底边缘的中心位置处。
较佳地,所述放料机构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穿置孔上方的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用于对转动至与之相对的所述料筒中吹气或/和对所述料筒中的小袋食品进行抵推。
较佳地,所述装袋机构包括Y向直线模组、滑设于所述Y向直线模组上且均可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的两夹持组件及一吸附组件,所述两夹持组件以所述吸附组件为中心呈对称地布置,所述Y向直线模组用于驱使所述两夹持组件与所述吸附组件沿Y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而往返于所述供袋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及所述热封机构之间,使得所述两夹持组件得以从左右两相对侧对所述包装袋进行夹持,使得所述吸附组件能够从相对前侧对被夹持的包装袋的相对前侧壁进行吸附及牵拉,从而在所述供袋机构对包装袋的后侧壁的吸附力的配合下,将所述包装袋的袋口打开。
较佳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架、固定块、夹持气缸、活动块及呈倾斜地布置的连接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夹持气缸分别安设于所述夹持架的左右两相对侧,所述活动块的首端与所述夹持气缸的输出端枢接,所述活动块的尾端与所述固定块可分离地抵接,所述连接块的首端枢接于所述夹持架上且位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夹持气缸之间,所述连接块的尾端枢接于所述活动块上且位于靠近所述活动块的首端的位置处。
较佳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沿Z轴方向呈间隔开地排布的上真空吸盘与下真空吸盘,所述上真空吸盘对所述包装袋的相对上端进行吸附,所述下真空吸盘对所述包装袋的相对中下端进行吸附。
较佳地,所述装袋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Y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的顶升气缸、连接于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的安装座、安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前后两相对侧的升降气缸与调节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的推送气缸,所述吸附组件连接于所述推送气缸的输出端,所述两夹持组件呈对称地连接于所述调节气缸的输出端。
较佳地,所述料仓架设于所述机台的第二穿置孔的上方,叠置的多个所述包装袋托载于所述料仓中,所述供袋机构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机台上的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机台的底侧端的旋转气缸、连接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且可升降地穿置于所述第二穿置孔中的吸盘定位架,所述吸盘定位架用于固定所述取袋吸盘,所述旋转气缸用于驱使所述取袋吸盘翻转90°。
较佳地,所述热封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呈对称布置的两封口夹爪以及分别沿Y轴方向呈对称布置的两压接板与两热压板,且所述两压接板位于对应侧的所述热压板的相对下侧,所述两封口夹爪相配合以从所述包装袋的左右两相对侧夹紧或松开所述包装袋,所述两压接板相配合以从所述包装袋的前后两相对侧对所述包装袋的袋口进行抵压以收缩袋口,所述两热压板相配合以从所述包装袋的前后两相对侧对所述包装袋的袋口进行热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的放料机构、供袋机构与热封机构于机台上顺次排布,而装袋机构布置于机台的下方,结合供袋机构的取袋吸盘从下方将叠置于其料仓中的包装袋依次吸取并翻转至与装袋机构相对的位置,使得装袋机构只需小幅度地移动即可实现取袋作业,有效提高封装效率;而当袋装机构将包装袋移送到放料机构的下方时,放料机构的两料筒交替地将所承接的食品转送至装袋机构的上方,从而不仅便于将小袋食品放落到下方的包装袋中,且通过两料筒的不间断供料,进一步提高封装效率,另外,由于料筒每次承接的小袋食品的数量与包装袋中需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相对应,从而简单且有效的保证各包装袋中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的一致性,有效提高封装准确度;而当袋装机构将装有小袋食品的包装袋移送到热封机构处时,由热封机构对包装袋的袋口进行自动热封以封口,从而完成整个封装作业。本实用新型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布局合理且紧凑,有效缩短装袋机构往返于供袋机构、放料机构及热封机构之间的移动行程,封装效果高,更为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隐藏了装袋机构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放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放料机构隐藏了一侧料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装袋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装袋机构隐藏了Y向直线模组的立体图。
图7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供袋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供袋机构隐藏了料仓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封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封机构的仰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封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装食品分装装置100,用于将独立包装的小袋食品按照一定数量封装于相对大的包装袋200中,其中,每一小袋中食品的数量可为1个、2个、3个或4个等,其具体数量根据食品自身的形状、软硬度及大小等特性而定,且小袋食品可采用真空包装,而每一包装袋200中可封装至少两袋小袋食品。于本申请中,食品具体包括且不限于槟榔,采用真空包装的每一小袋中的槟榔的数量为3个、4个或6个,小袋槟榔以6袋、8袋或12袋为一组的分装于相应规格的包装袋200中。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100包括机台10、于机台10上顺次排布的放料机构20、供袋机构30与热封机构50以及布置于机台10下方的装袋机构4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100中所涉及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与机台10的纵长方向、横宽方向及竖高方向相对应。
参阅图1至图12,整体而言,供袋机构30的取袋吸盘31从下方将叠置于供袋机构30的料仓32中的包装袋200依次吸取并翻转至与装袋机构40相对的位置,从而便于装袋机构40对空的包装袋200的获取。放料机构20的两料筒21交替地承接小袋食品,并交替地将所承接的小袋食品转送至装袋机构40的上方以放料,从而便于装袋机构40从下方将小袋食品接入到包装袋200中,其中,料筒21每次承接的小袋食品的数量与包装袋200中所需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相对应,从而简单且有效的保证各包装袋200中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的一致性,有效提高封装的准确度。而装袋机构40于供袋机构30、放料机构20及热封机构50之间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往返于三者之间,具体沿Y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以获取供袋机构30所提供的包装袋200,并在供袋机构30的配合下将包装袋200的袋口打开,使得放料机构20处的小袋食品得以垂落到包装袋200中,并还将装料后的包装袋200移送到热封机构50处,由热封机构50对装袋机构40所传送的装料后的包装袋200进行热封以封口,从而完成整个封装作业。
参阅图2,具体地,机台10上依次开设有第一穿置孔11、第二穿置孔12及第三穿置孔13,第一穿置孔11、第二穿置孔12及第三穿置孔13与放料机构20、供袋机构30及热封机构50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从而便于放料机构20、供袋机构30及热封机构50对应做放料、供袋及热封动作。
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放料机构2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参阅图1和3,放料机构20还包括架设于机台10上的支撑架22及安设于支撑架22上的旋转驱动器23,两料筒21呈对称地连接于旋转驱动器23的输出端,从而在旋转驱动器23的驱使下同步转动以实现交替接料及放料。其中,两料筒21均为上下贯通的直筒,旋转驱动器23每次驱使两料筒21旋转180°,使得二者转动至与第一穿置孔11相对的位置时方能放料。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顺畅的实现接料与放料,放料机构20还包括布置于机台10上的一载盘24,载盘24开设有与第一穿置孔11相对应的通孔,两料筒21的下端口与载盘24可滑动地抵接,从而转动时带着所承接的小袋食品于载盘24上滑动到与第一穿置孔11及通孔相对的位置。
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料筒21为分体式结构,具体包括套接配合的两半环状环抱部211,且两环抱部211中的至少一者位置可调的套接于另一环抱部211中,使得二者所围出的承载区的大小可调,从而适应对不同尺寸及数量的小袋食品的承接。具体地,放料机构20还包括安设于支撑架22上且位于旋转驱动器23的下侧方的两调节气缸25,两调节气缸25与两料筒21一一对应地连接,其中,每一调节气缸25分别与对应的料筒21的两环抱部211连接,用于驱使两环抱部211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调节二者的套接位置,从而改变由二者所围出的承载区的大小。
参阅图2至图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控制小袋食品的垂落,放料机构20还包括安设于机台10的底部且位于机台10的第一穿置孔11处的开合组件26,开合组件26通过相对第一穿置孔11做开合动作以打开或封闭第一穿置孔11,使得料筒21中的小袋食品得以穿过第一穿置孔11而垂落到包装袋200中。具体地,开合组件26包括两开合件261及与两开合件261一一对应地连接的两开合气缸262,两开合件261沿Y轴方向以第一穿置孔11的孔心为中心呈对称地滑设于机台10的底部,从而在开合气缸262的驱使下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封闭或打开第一穿置孔11,从而阻止放料或允许放料。
具体地,两开合件261的上端部2611分别与机台10可滑动地抵接,且二者可对接以形成一托载平台,以从底部对第一穿置孔11处的料筒21中的小袋食品进行托载或解除托载,两开合件261的下端部2612均呈弧片状,且两下端部2612呈对称地布置于两上端部2611的相向端的底边缘的中心位置处,从而便于插入到包装袋200的袋口中,以将袋口从内至外的撑开以固定。其中,下端部2612的上端相对宽而下端相对窄,更便于插入到袋口中。另外,下端部2612可由上端部2611的底边缘的中心位置向下向外延伸而成,结构更为简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则在两开合件261背向移动以放料时,相互远离的两下端部2612将袋口由内向外的撑开固定,相互远离的两上端部2611解除对料筒21中的小袋食品的托载以放料,小袋食品得以顺畅地垂落到包装袋200中,有效提高装袋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两开合件261移动的稳定性,开合组件26还包括两弧形的定位件263、两定位件263于机台10的底部沿X轴方向呈对称地布置于第一穿置孔11的边缘处,两开合件261沿Y轴方向呈对称地插接于两定位件263与机台11之间,从而在两定位件263的导向及限位作用下,实现平稳且定位准确地移动,进而提高放料精度及效率。
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放料机构20还包括安设于支撑架22上且位于第一穿置孔11上方的推送组件27,推送组件27用于对转动至与之相对的料筒21中吹气或/和对料筒21中的小袋食品进行抵推,以加快小袋食品的垂落速度。具体地,放料机构20还包括安设于支撑架22上的安装架271、安设于安装架271上的升降电机272、连接于升降电机272的输出端的抵推管273及收容于抵推管273中的微型气泵274,微型气泵274用于对料筒21中吹气,以加快小袋食品的放料,提高入袋效率,并可在升降电机272的驱使下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以调整与料筒21的距离,获得更佳的吹送效果。而抵推管273自身还可用于对料筒21中的小袋食品进行抵推,也可起到加快放料的作用,尤其当偶尔出现堵塞情况时,通过抵推管273的抵推可快速疏通,便于落料。其中,微型气泵274的现有微型气泵,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只要可收容到抵推管273中,以起到吹气作用即可,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开合件261的上端部2611的相对端的中心处向着远离对方的方向凹陷,从而在两开合件261之间形成一送风通道,则当装袋机构40将袋口已初步打开的包装袋200移送到第一穿置孔11的下方时,可先由微型气泵274对袋口中吹气,将包装袋200整体打开的更大些,再由两开合件261背向移动以对袋口进行支撑及放料,进一步提高小袋食品的垂落的顺畅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装袋效率。
以下结合图1、图2、图5至图7,对装袋机构4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参阅图1和图5,具体地,装袋机构40包括Y向直线模组41、滑设于Y向直线模组41上且均可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的两夹持组件42与一吸附组件43,两夹持组件42以吸附组件43为中心呈对称地布置,Y向直线模组41具体为同步带型、滚珠丝杆型及直线电机型中的任一种,用于驱使两夹持组件42与吸附组件43沿Y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往返于供袋机构30、放料机构20及热封机构40之间,使得两夹持组件42得以从左右两相对侧对包装袋200进行夹持,使得吸附组件43能够从相对前侧对所夹持的包装袋200的相对前侧壁进行吸附及牵拉,从而在供袋机构30对包装袋200的后侧壁的吸附力的配合下,将包装袋200的袋口打开。
参阅图5,具体地,夹持组件42包括夹持架421、固定块422、夹持气缸423、活动块424及呈倾斜地布置的连接块425,固定块422与夹持气缸423分别安设于夹持架421的左右两相对侧,活动块424的首端与夹持气缸423的输出端枢接,活动块424的尾端与固定块422可分离地抵接,连接块425的首端枢接于夹持架421上且位于固定块422与夹持气缸423之间,连接块425的尾端枢接于活动块424上且位于靠近活动块424的首端的位置处。其中,连接块425与夹持架421之间、活动块424与夹持气缸423之间及连接块425与活动块424之间分别通过枢接轴426、枢接轴427及枢接轴428枢接。
当活动块424在夹持气缸423的驱使下绕着枢接轴427转动至与固定块422相抵接或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枢接轴426、枢接轴427及枢接轴428三者始终处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从而形成一稳定结构,连接块425则可起到良好的导向支撑及限位作用,使得活动块424可灵活且准确地转动至与固定块422相抵接,使得二者从位于二者间的包装袋200的前后两侧夹紧或松开该包装袋200,而两夹持组件42对应由包装袋200的左右两端对包装袋200进行夹持固定。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块422呈“一”字形,活动块424呈“L”字形,则活动块424通过小幅度地转动即可实现与固定块422的抵接与分离,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地,固定块422与活动块424二者的抵接面对应设有齿形结构,从而增大摩擦,夹持更为牢固。
参阅图5至图7,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夹持组件42间的间距可调,从而适应对不同包装袋200的夹持。更具体地,装袋机构40还包括连接于Y向直线模组41的输出端的顶升气缸44、连接于顶升气缸44的输出端的安装座45、安设于安装座45的前后两相对侧的升降气缸46与调节气缸47以及连接于升降气缸46的输出端的推送气缸48,吸附组件43连接于推送气缸48的输出端,两夹持组件42呈对称地连接于调节气缸47的输出端。则顶升气缸44用于驱使两夹持组件42与吸附组件43沿Z轴方向同步移动,以升降,而调节气缸47用于驱使两夹持组件42沿X轴方向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调整二者间的间距,从而与所要夹持的包装袋200的宽度相匹配。而吸附组件43还可在升降气缸46与推送气缸48的驱使下沿Z轴方向与Y轴方向直线移动,以将两夹持组件42所夹持的包装袋200的袋口打开。
具体地,吸附组件43包括沿Z轴方向呈间隔开地排布的上真空吸盘431与下真空吸盘432,上真空吸盘431对具有一定长度的包装袋200的相对上端进行吸附固定,从而与供袋机构30相配合,将包装袋200的袋口初步打开,而下真空吸盘432对具有一定长度的包装袋200的相对中下端进行吸附固定。其中,上真空吸盘431的口径小于下真空吸盘432的口径,上真空吸盘431的数量为2个,下真空吸盘432的数量为1个。
以下结合图1、图2、图8和图9,对供袋机构3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具体地,料仓32通过两支撑板321架设于机台10的第二穿置孔12的上方,叠置的多个包装袋200托载于料仓32中。供袋机构30还包括安设于机台10上的升降气缸33、连接于升降气缸33的输出端且位于机台10的底侧端的旋转气缸34、连接于旋转气缸34的输出端且可升降地穿置于第二穿置孔12中的吸盘定位架35,吸盘定位架35用于固定取袋吸盘31。其中,取袋吸盘31为真空吸盘,其数量为多个,包括且不限于与吸附组件的上真空吸盘431与下真空吸盘432相对应地布置的取袋吸盘31,从而实现牢固且平稳的吸附及移送。则供料时,取袋吸盘31每次对位于料仓32最底部的包装袋200进行吸附,升降气缸33再驱使取袋吸盘31带着所吸附的包装袋200向下移动,然后由旋转气缸34驱使取袋吸盘31相对料仓32翻转90°,从而配合装袋机构40取袋及开袋。
以下结合图1、图2、图10至图12,对热封机构5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具体地,热封机构50包括沿X轴方向呈对称地布置的两封口夹爪51、沿Y轴方向呈对称地布置的两压接板52与沿Y轴方向呈对称地布置的两热压板53,其中,封口夹爪51、热压板53及压接板52沿Z轴方向从高到底依次排布,两封口夹爪51相配合以从包装袋200的相对上侧端的左右两相对侧夹紧或松开包装袋200,两压接板52相配合以从包装袋200的相对上侧端的前后两相对侧对包装袋200的袋口进行抵压以收口,两热压板53相配合以从收口的包装袋200的相对上侧端的前后两相对侧对包装袋200的袋口进行热压,以实现对袋口的封闭。其中,封口夹爪51包括呈对称地布置的两夹头511及分别与两夹头511相连接的夹持气缸512,夹持气缸512用于驱使两夹头511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夹紧或松开位于二者间的包装袋200,且两夹头511相配合的夹持面上均具有齿形结构,从而实现牢固的夹持。需要说明的是,热压板53还与加热棒531连接,加热棒531还与外置的加热器连接,当加热棒531在加热器的驱使下发热时,使得热压板53在热传导的作用下实现对袋口的热封。
更具体地,热封机构50还包括罩设于机台10的第三穿置孔13上的保护罩54、安设于保护罩54的顶内壁上的第一U形架55、安设于第一U形架55上的夹爪气缸56、沿X轴方向呈对称地连接于夹爪气缸56的输出端的两L形架561、安设于夹爪气缸56的底侧端的第二U形架57、沿Y轴方向呈对称地连接于第二U形架57的两竖板571上的两压接气缸58以及安设于第二U形架57的横板572上的热压气缸59。其中,两夹持气缸512呈对称地安设于两L形架561上,两封口夹爪51一一对应的连接于两夹持气缸512的输出端,从而在夹爪气缸56的驱使下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调整二者间的距离,以便对位准确的夹住位于二者间的包装袋200,且适应于对不同宽度的包装袋200进行夹持。两压接板52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压接气缸58的输出端,从而在两压接气缸58的驱使下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对包装袋200的相对上端的前侧壁与后侧壁进行抵压,使得包装袋200的前侧壁与后侧壁相互靠近以收缩袋口。两热压板53沿Y轴方向呈对称地连接于热压气缸59的输出端,从而在热压气缸59的驱使下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以对包装袋200的袋口进行热封。
请参阅图1至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于初始工位,装袋机构40位于放料机构20的第一穿置孔11的下方,当放料机构20中相对远离第一穿置孔11的料筒21开始承接小袋食品时,供袋机构30的取袋吸盘31将料仓32最底层的包装袋200吸取并向下向前翻转到与装袋机构40相对的位置;
接着,装袋装置40向着靠近供袋机构30的方向小幅度的移动,即向后移动,先由取袋夹爪41从包装袋200的左右两相对侧夹住该包装袋200,再由吸附组件42从前侧对所夹持的包装袋200的前侧壁进行吸附,结合供袋机构30的取袋吸盘31对包装袋200的后侧壁的吸附,从而将包装袋200的袋口初步打开,装袋装置40再将袋口打开的包装袋200带回到初始位置,并将其上移至套置于第一穿置孔11处的两开合件261的下端部2612上,与此同时,已载满所需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料筒21正好也转动到第一穿置孔11处;
然后,由送料组件27先对包装袋200中吹气,使得包装袋200打开的相对大些,再由开合组件26动作,由内到外地对包装袋200的袋口进行支撑固定,使得料筒21内的小袋食品顺畅地垂落至袋口已支撑固定的包装袋200中,从而完成装袋作业,装袋完成后,装袋装置40继续将载有小袋食品的包装袋200向着后方的热封机构50移动;
最后,由热封机构50的两封口夹爪51动作,夹住装袋装置40所传送的包装袋200,装袋装置40则反向移动而回到初始位置,接着,热封机构50的两压接板52动作,相配合地从前后两侧对两封口夹爪51所夹持的包装袋200进行抵压,使得包装袋200的袋口的开口幅度相对缩小而收口,再由热封机构50的两热压板53动作,相配合地从前后两侧对收口的包装袋200进行热压,以对袋口热封,热封完毕后,两封口夹爪51相互远离而松开包装袋200,使其垂落至下方的接料箱中;
不断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将小袋食品以一定数量封装于大的包装袋200中的自动化作业,从而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料筒21承接小袋食品时,可人工将对应数量的小袋食品先核对好后,再依次放入到料筒21中,也可以是通过机械手完成该放料动作,当然,也可以是通过传送线或料斗将对应数量的小袋食品传送到料筒21中,使用更为灵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100的放料机构20、供袋机构30与热封机构50于机台10上顺次排布,而装袋机构40布置于机台10的下方,结合供袋机构30的取袋吸盘31从下方将叠置于其料仓32中的包装袋200依次吸取并翻转至与装袋机构40相对的位置,使得装袋机构40只需小幅度地移动即可实现取袋作业,有效提高封装效率;且当袋装机构40将包装袋200移送到放料机构20的下方时,放料机构20的两料筒21交替地将所承接的小袋食品转送至便于装袋机构40的上方,从而不仅便于将小袋食品垂落到下方的包装袋200中,且通过两料筒21的不间断供料,进一步提高封装效率,另外,由于料筒21每次承接的小袋食品的数量与包装袋200中需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相对应,从而简单且有效的保证各包装袋200中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的一致性,有效提高封装精度;而当袋装机构40将装有小袋食品的包装袋移送到热封机构50处时,由热封机构50对包装袋200的袋口进行热封以封口,从而完成整个封装作业,本实用新型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100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布局合理且紧凑,有效缩短装袋机构40往返于供袋机构30、放料机构20及热封机构50之间的移动行程,封装效率高且封装准确度高,更为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袋装食品分装装置,用于将独立包装的小袋食品按照一定数量封装于相对大的包装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包括机台、于所述机台上顺次排布的放料机构、供袋机构与热封机构以及布置于所述机台下方的装袋机构,所述供袋机构的取袋吸盘从下方将叠置于所述供袋机构的料仓中的包装袋依次吸取并翻转至与所述装袋机构相对的位置,所述放料机构的两料筒交替地承接与所述包装袋中所需封装的小袋食品的数量相对应的小袋食品,并交替地将所承接的小袋食品转送至所述装袋机构的上方以放料,所述装袋机构于所述供袋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及所述热封机构之间做直线往复运动,以获取所述供袋机构所提供的包装袋,并在所述供袋机构的配合下将所述包装袋的袋口打开,使得所述放料机构处的小袋食品得以垂落到所述包装袋中,并将装料后的所述包装袋移送到所述热封机构处,由所述热封机构对所述装袋机构所传送的装料后的所述包装袋的袋口进行热封以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还包括架设于所述机台上的支撑架、安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旋转驱动器及安设于所述机台底部且位于所述机台的第一穿置孔处的开合组件,所述两料筒呈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且均为上下贯通的直筒,所述开合组件通过做开合动作以打开或封闭所述第一穿置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包括两开合件及与所述两开合件一一对应地连接的两开合气缸,所述两开合件沿Y轴方向以所述第一穿置孔的孔心为中心呈对称地滑设于所述机台的底部,所述两开合件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机台可滑动地抵接,且所述两上端部可对接而形成一托载平台,所述两开合件的下端部均呈弧片状,且所述两下端部呈对称地布置于所述两上端部的相向端的底边缘的中心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穿置孔上方的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用于对转动至与之相对的所述料筒中吹气或/和对所述料筒中的小袋食品进行抵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机构包括Y向直线模组、滑设于所述Y向直线模组上且均可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的两夹持组件及一吸附组件,所述两夹持组件以所述吸附组件为中心呈对称地布置,所述Y向直线模组用于驱使所述两夹持组件与所述吸附组件沿Y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往返于所述供袋机构、所述放料机构及所述热封机构之间,使得所述两夹持组件得以从左右两相对侧对所述包装袋进行夹持,使得所述吸附组件能够从相对前侧对被夹持的包装袋的相对前侧壁进行吸附及牵拉,从而在所述供袋机构对包装袋的后侧壁的吸附力的配合下,将所述包装袋的袋口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架、固定块、夹持气缸、活动块及呈倾斜地布置的连接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夹持气缸分别安设于所述夹持架的左右两相对侧,所述活动块的首端与所述夹持气缸的输出端枢接,所述活动块的尾端与所述固定块可分离地抵接,所述连接块的首端枢接于所述夹持架上且位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夹持气缸之间,所述连接块的尾端枢接于所述活动块上且位于靠近所述活动块的首端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沿Z轴方向呈间隔开地排布的上真空吸盘与下真空吸盘,所述上真空吸盘对所述包装袋的相对上端进行吸附,所述下真空吸盘对所述包装袋的相对中下端进行吸附。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Y向直线模组的输出端的顶升气缸、连接于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的安装座、安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前后两相对侧的升降气缸与调节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的推送气缸,所述吸附组件连接于所述推送气缸的输出端,所述两夹持组件呈对称地连接于所述调节气缸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架设于所述机台的第二穿置孔的上方,叠置的多个所述包装袋托载于所述料仓中,所述供袋机构还包括安设于所述机台上的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机台的底侧端的旋转气缸、连接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且可升降地穿置于所述第二穿置孔中的吸盘定位架,所述吸盘定位架用于固定所述取袋吸盘,所述旋转气缸用于驱使所述取袋吸盘翻转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装食品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封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呈对称布置的两封口夹爪以及分别沿Y轴方向呈对称布置的两压接板与两热压板,且所述两压接板位于对应侧的所述热压板的相对下侧,所述两封口夹爪相配合以从所述包装袋的左右两相对侧夹紧或松开所述包装袋,所述两压接板相配合以从所述包装袋的前后两相对侧对所述包装袋的袋口进行抵压以收缩袋口,所述两热压板相配合以从所述包装袋的前后两相对侧对所述包装袋的袋口进行热封。
CN202223239107.0U 2022-11-30 2022-11-30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Active CN218839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9107.0U CN218839999U (zh) 2022-11-30 2022-11-30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9107.0U CN218839999U (zh) 2022-11-30 2022-11-30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9999U true CN218839999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9107.0U Active CN218839999U (zh) 2022-11-30 2022-11-30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9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55392B (zh) 一种扎带自动包装机的收料封装机构
CN211642775U (zh) 一种自动套袋包装机
CN114261553B (zh) 一种用于包装袋的套袋封口设备及套袋工艺
CN111216965B (zh) 一种全自动粮食装袋打包设备
CN100494000C (zh) 给袋式全自动包装机的平送袋机构
KR20150140993A (ko) 건빵 포장장치
CN112046839A (zh) 一种塑封袋的自动装袋机
CN114476233B (zh) 一种定量灌装的饲料包装设备及包装方法
CN208248668U (zh) 干燥剂上料装置及自动包装生产线
CN112777033B (zh) 一种库尔勒香梨套袋包装设备及其套袋包装方法
CN218839942U (zh) 袋装食品包装机
CN218839999U (zh)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CN219728747U (zh) 一种自动装袋封口机
CN116101569A (zh) 袋装食品包装机
CN106043760B (zh) 一种口红快递包装机
CN109353627B (zh) 一种颗粒状农药中间体自动输送装置
CN115848698A (zh) 袋装食品分装装置
CN112109976A (zh) 一种物料包装设备
CN115535319A (zh) 一种袋装奶粉装袋设备
CN210259033U (zh) 一种给袋式餐具包装机
CN210000669U (zh) 一种片状产品包装设备
CN208963440U (zh) 一种用于水平装袋机的m形袋机构
CN213355013U (zh) 一种用于物料包装的供盒装置
JPH11292002A (ja) チュ−ブ状軟体商品の自動集合箱詰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14085036U (zh) 果仁灌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