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2837U -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 Google Patents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2837U
CN218832837U CN202223413628.3U CN202223413628U CN218832837U CN 218832837 U CN218832837 U CN 218832837U CN 202223413628 U CN202223413628 U CN 202223413628U CN 218832837 U CN218832837 U CN 218832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arm
fixed
closing part
connec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36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坤
王一婷
姚颖
杨俊芳
韩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34136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2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2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2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包括基础组件和过线组件。所述基础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锁止部、第一张合部、第二张合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在所述第二张合部上,使用时,多个第三通孔形成波浪凹陷为缝合进针提供空间,然后即可对肌腱或筋膜进行缝合了,一侧缝合完成后,松开凸齿,调整夹持方位,即可对肌腱或筋膜的另一侧进行缝合,该辅助钳横块上设置有锁止机构,端头为偏平状,两个夹持块的相对面设置有防滑垫,增加组织夹持力,避免滑脱,另外端头外侧缘为波浪状,为缝合提供进针区域,单人即可操作,无需助手。

Description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背景技术
肌腱是位于肌腹两端,把肌肉与骨连结在一起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几乎全部由胶原纤维组成,其作用是使肌肉与骨相连接,从肌肉传导拉张力到骨结构,从而产生关节活动,另外肌腱可以提供一定的力臂。
肌腱是由一些纵行纤维束构成,借助束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连在一起,肌腱缝合术是指将断裂的肌腱重新修补缝合以恢复其功能的一种手术,肌腱断裂和缺损是常见病,多由于损伤或病变所造成,为恢复肢体的功能,断裂或缺损的肌腱均须及时予以修复。
修复人体肌腱断裂和缺损的外科手术一直是以纯人工缝合的方式,操作较为困难。这是由于肌腱断裂后会发生收缩和分岔,且肌腱表面非常光滑,不易把持,而且断端十分柔软,固定和下针难以同时兼顾,必须在空间上有所避让。另外,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良莠不齐,缝合后的走线的整齐、规范程度不一,目前业内常见的缝合手段中没有一种可靠权威的操作方法,都有可能在术后再次发生纤维撕开等手术事故,这对医生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缝合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辅助装置,以便有效率的缝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实质在于改善修复人体肌腱断裂和缺损的外科手术一直是以纯人工缝合的方式,操作较为困难。这是由于肌腱断裂后会发生收缩和分岔,且肌腱表面非常光滑,不易把持,而且断端十分柔软,固定和下针难以同时兼顾,必须在空间上有所避让。另外,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良莠不齐,缝合后的走线的整齐、规范程度不一,目前业内常见的缝合手段中没有一种可靠权威的操作方法,都有可能在术后再次发生纤维撕开等手术事故,这对医生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包括基础组件和过线组件。
所述基础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锁止部、第一张合部、第二张合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在所述第二张合部上,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上,所述第二张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上,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和所述第二张合部之间,不同的所述锁止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上。
所述过线组件包括固定部,不同的所述固定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和所述第二张合部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锁止部包括手柄、横块和凸齿,不同的所述手柄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所述横块固定在所述手柄上,所述凸齿设置在所述横块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一张合部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上开设有凹槽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臂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二张合部包括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上,所述第二连接臂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内。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立柱和圆板,所述立柱同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圆板固定在所述立柱的端部,所述圆板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夹持块和端头,不同的所述夹持块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端部,所述端头设置在所述夹持块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夹持块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形成波浪状。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过线组件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固定在所述夹持块的外壁上。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时,手持手柄,在立柱的作用使第二连接臂和第一连接臂张开,然后使两个手柄相互靠近,两个夹持块把肌腱或筋膜的一侧夹持固定住,在凸齿的作用两个横块把两个手柄锁止住,即实现了对夹持块的固定,防滑垫的设置增加夹持块的夹持力,避免滑脱,多个第三通孔形成波浪凹陷为缝合进针提供空间,然后即可对肌腱或筋膜进行缝合了,一侧缝合完成后,松开凸齿,调整夹持方位,即可对肌腱或筋膜的另一侧进行缝合了,该辅助钳横块上设置有锁止机构,端头为偏平状,两个夹持块的相对面设置有防滑垫,增加组织夹持力,避免滑脱,另外端头外侧缘为波浪状,为缝合提供进针区域,单人即可操作,无需助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张合部和固定部的关系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张合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基础组件;110-第一支撑臂;120-第二支撑臂;130-锁止部;131-手柄;132-横块;133-凸齿;140-第一张合部;141-第一连接臂;142-凹槽;143-第一通孔;150-第二张合部;151-第二连接臂;152-第二通孔;160-连接部;161-立柱;162-圆板;200-过线组件;210-固定部;211-夹持块;212-第三通孔;213-端头;220-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所用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手段。
请参阅图1-图5,本申请提供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包括基础组件100和过线组件200。过线组件200设置在基础组件100上,两个手柄131相互靠近,两个夹持块211把肌腱或筋膜的一侧夹持固定住,在凸齿133的作用两个横块132把两个手柄131锁止住,即实现了对夹持块211的固定,防滑垫220的设置增加夹持块211的夹持力,避免滑脱,多个第三通孔212形成波浪凹陷为缝合进针提供空间,然后即可对肌腱或筋膜进行缝合了,一侧缝合完成后,松开凸齿133,调整夹持方位,即可对肌腱或筋膜的另一侧进行缝合,该辅助钳横块132上设置有锁止机构,端头213为偏平状,两个夹持块211的相对面设置有防滑垫220,增加组织夹持力,避免滑脱,另外端头213外侧缘为波浪状,为缝合提供进针区域,单人即可操作,无需助手。
请参阅图1-图3,基础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臂110、第二支撑臂120、锁止部130、第一张合部140、第二张合部150和连接部160,第一支撑臂110固定在第二张合部150上,第二支撑臂120设置在第一张合部140上,第一张合部140包括第一连接臂141,第一连接臂141上开设有凹槽142和第一通孔143,第二支撑臂12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臂141上,第一连接臂141的设置便于对第二支撑臂120进行连接,第二张合部150设置在第一张合部140上,连接部160设置在第一张合部140和第二张合部150之间,第二张合部150包括第二连接臂151,第二连接臂15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52,第一支撑臂11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臂151上,第二连接臂151插设在第一连接臂141内,第二连接臂151的设置便于对第一支撑臂110进行连接,连接部160包括立柱161和圆板162,立柱161同时贯穿第一通孔143和第二通孔152,圆板162固定在立柱161的端部,圆板162卡设在凹槽142内,立柱161和圆板162的设置便于第二连接臂151相对第一连接臂141转动,不同的锁止部13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上,锁止部130包括手柄131、横块132和凸齿133,不同的手柄131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的端部,横块132固定在手柄131上,凸齿133设置在横块132上,凸齿133的设置便于把两个横块132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过线组件200包括固定部210,不同的固定部210分别设置在第一张合部140和第二张合部150上,固定部210包括夹持块211和端头213,不同的夹持块211分别固定在第二连接臂151的端部和第一连接臂141的端部,端头213设置在夹持块211上,端头213为扁平状,夹持块211的设置便于对肌腱或筋膜进行固定,夹持块21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12,多个第三通孔212形成波浪状,波浪状的多个第三通孔212为缝合提供进针区域,过线组件200还包括防滑垫220,防滑垫220固定在夹持块211的外壁上,防滑垫220的设置避免夹持块211从肌腱或筋膜上滑脱。
具体的,该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手持手柄131,在立柱161的作用使第二连接臂151和第一连接臂141张开,然后使两个手柄131相互靠近,两个夹持块211把肌腱或筋膜的一侧夹持固定住,在凸齿133的作用两个横块132把两个手柄131锁止住,即实现了对夹持块211的固定,防滑垫220的设置增加夹持块211的夹持力,避免滑脱,多个第三通孔212形成波浪凹陷为缝合进针提供空间,然后即可对肌腱或筋膜进行缝合了,一侧缝合完成后,松开凸齿133,调整夹持方位,即可对肌腱或筋膜的另一侧进行缝合,该辅助钳横块132上设置有锁止机构,端头213为偏平状,两个夹持块211的相对面设置有防滑垫220,增加组织夹持力,避免滑脱,另外端头213外侧缘为波浪状,为缝合提供进针区域,单人即可操作,无需助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组件(100),所述基础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臂(110)、第二支撑臂(120)、锁止部(130)、第一张合部(140)、第二张合部(150)和连接部(160),所述第一支撑臂(110)固定在所述第二张合部(150)上,所述第二支撑臂(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140)上,所述第二张合部(150)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140)上,所述连接部(160)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140)和所述第二张合部(150)之间,不同的所述锁止部(13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110)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20)上;以及
过线组件(200),所述过线组件(200)包括固定部(210),不同的所述固定部(21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张合部(140)和所述第二张合部(15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130)包括手柄(131)、横块(132)和凸齿(133),不同的所述手柄(131)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臂(110)和所述第二支撑臂(120)的端部,所述横块(132)固定在所述手柄(131)上,所述凸齿(133)设置在所述横块(1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合部(140)包括第一连接臂(141),所述第一连接臂(141)上开设有凹槽(142)和第一通孔(143),所述第二支撑臂(12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臂(1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合部(150)包括第二连接臂(151),所述第二连接臂(15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52),所述第一支撑臂(1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臂(151)上,所述第二连接臂(151)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臂(1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60)包括立柱(161)和圆板(162),所述立柱(161)同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43)和所述第二通孔(152),所述圆板(162)固定在所述立柱(161)的端部,所述圆板(162)卡设在所述凹槽(1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0)包括夹持块(211)和端头(213),不同的所述夹持块(211)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臂(151)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臂(141)的端部,所述端头(213)设置在所述夹持块(2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21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12),多个所述第三通孔(212)形成波浪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组件(200)还包括防滑垫(220),所述防滑垫(220)固定在所述夹持块(211)的外壁上。
CN202223413628.3U 2022-12-19 2022-12-19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Active CN218832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3628.3U CN218832837U (zh) 2022-12-19 2022-12-19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3628.3U CN218832837U (zh) 2022-12-19 2022-12-19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2837U true CN218832837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3628.3U Active CN218832837U (zh) 2022-12-19 2022-12-19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2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0997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Colles' fracture
JP2011512947A (ja) 腱−骨の修復のための固定可能縫合糸アンカープレートおよび方法
CN104510520B (zh) 复位钳
CN218832837U (zh) 肌健组织缝合辅助钳
CN201135488Y (zh) 骨科用张力带钢板
CN202235614U (zh) 医用骨科跟腱断裂修复导向装置
CN206934156U (zh) 一种骨折复位器
CN201290714Y (zh) 直视微创持针器
CN210277245U (zh) 一种跟腱手术吻合钳
CN212118273U (zh) 用于肩锁关节治疗的装置
CN104783852B (zh) 肌腱辅助缝合钳口及肌腱辅助缝合钳
CN108903989B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肌腱缝合辅助器
CN210095896U (zh) 一种掌指骨撕脱骨折复位穿针导向器
CN209474731U (zh) 一种可抓持组织及缝线的手术钳
CN208905682U (zh) 用于髌骨骨折的张力带钢板
CN218515798U (zh) 一种跟腱断裂缝合用固定装置
CN215079041U (zh) 乳腺手术辅助器械
CN215080311U (zh) 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修整固定器
CN217365955U (zh) 一种用于跟腱重叠缝合修补手术的减张固定钳
CN216167619U (zh) 一种方便拆卸锚钉的锚钉系统
CN215227989U (zh) 一种手术器械皮肤撑开-肌腱固定器
CN210095811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自锁式持针器
CN218979023U (zh) 一种骶棘韧带缝合辅助装置
CN218515796U (zh) 一种骨盆骨折微创髓内固定装置
Karaoglu et al. Improving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fix using oblique direction: in vitro study on bovine menisc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