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2714U -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2714U
CN218832714U CN202222737030.3U CN202222737030U CN218832714U CN 218832714 U CN218832714 U CN 218832714U CN 202222737030 U CN202222737030 U CN 202222737030U CN 218832714 U CN218832714 U CN 218832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alve
filter screen
side wall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70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秀友
李刚
刘友明
任士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ish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ish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ish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ish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370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2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2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2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污装置,用于设置在清洗设备中并连通清洗腔与排污管,包括排污腔体、阀门组件和过滤组件,排污腔体的上端与清洗腔的下端连通,排污腔体的下端与排污管的上端连通,阀门组件包括阀芯和控制阀芯开启或关闭的阀芯控制机构,阀芯位于排污腔体内上侧,过滤组件包括滤网,滤网位于排污腔体内下侧并与排污腔体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污装置将滤网脱离清洗空间,通过阀芯控制机构控制阀芯开启或关闭,并配合排污腔体内下侧可拆卸的滤网,实现清洗过程中污物排出并固液分离的效果,避免固相污物留在清洗设备内部发霉变质而对后续被洗涤物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排污装置的清洗设备。

Description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洗菜机和洗碗机等家用清洗设备主要通过排污阀将污物排出清洗设备,再通过滤网将污物固液分离,以获得不同形态的污物。但现有清洗设备中的排污阀一般设于滤网下方,清洗过程中滤网一直处于污物中,无法在清洗过程中将污物排出并固液分离。另外,由于清洗过程需要多次进水与排水,需要不断打开清洗设备,将污物排出,再关闭清洗设备,不仅破坏洗涤物,还影响清洗设备的清洗效率。再者,清洗完成后或清洗前,需要及时清理滤网内的污物,否则污物容易发霉变质,对被洗涤物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及时对清洗设备进行排污及污物固液分离。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污装置,用于设置在清洗设备中并连通清洗腔与排污管,包括排污腔体、阀门组件和过滤组件,排污腔体的上端与清洗腔的下端连通,排污腔体的下端与排污管的上端连通,阀门组件包括阀芯和控制阀芯开启或关闭的阀芯控制机构,阀芯位于排污腔体内上侧,过滤组件包括滤网,滤网位于排污腔体内下侧并与排污腔体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污装置将阀芯设置在排污腔体内上侧,由清洗腔至阀芯之间的空间构成清洗空间,并将滤网设置在排污腔体内下侧,使滤网脱离清洗空间;通过阀芯控制机构控制阀芯开启或关闭,排放或蓄积污物,并配合排污腔体内下侧的滤网,实现清洗过程中污物排出并固液分离的效果;将阀芯多次开启关闭,以实现多次排污,固相污物积累在滤网上,且由于滤网与排污腔体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只需将滤网与排污腔体分离即可及时取出固相污物,不影响清洗设备的清洗过程,避免固相污物留在清洗设备内部发霉变质而对后续被洗涤物造成污染。
作为优选,阀芯控制机构包括阀杆、驱动件,排污腔体的上部侧壁设有通孔,阀杆穿过通孔,阀杆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阀杆转动,阀杆的另一端与阀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排污腔体的外侧壁设有延伸槽,延伸槽的一端与通孔连通,延伸槽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驱动件,阀芯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位于延伸槽的内侧,用于支撑所述阀杆转动,阀杆贯穿通孔和支撑件。
作为优选,阀芯控制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排污腔体的外侧壁设有延伸槽,支撑件位于延伸槽的内侧,支撑件用于支撑阀杆转动,阀杆贯穿通孔和支撑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油封,油封设置于支撑件的外侧壁、阀杆的外侧壁与延伸槽的内侧壁合围的空间内,油封用于密封支撑件与阀杆之间的空隙和密封支撑件与延伸槽之间的空隙。
作为优选,阀芯包括上阀片与下阀片,上阀片与下阀片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圈尺寸小于上阀片的圈形尺寸和下阀片的圈形尺寸,密封圈的外圈尺寸大于上阀片的圈形尺寸和下阀片的圈形尺寸,密封圈的外圈尺寸小于或等于排污腔体的内圈尺寸。
作为优选,阀芯倾斜设置于排污腔体的内侧。
作为优选,排污腔体的下部侧壁设有通槽,过滤组件用于沿通槽内侧壁滑动,以与排污腔体扣合或分离。
作为优选,过滤组件还包括滤网支架、滤网盖板和把手,滤网设于滤网支架上,滤网盖板的一端与滤网支架的侧壁连接,滤网盖板的另一端与把手连接。
作为优选,滤网支架设有公扣,通槽的侧壁设有与公扣匹配的母扣,排污腔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滤网限位机构,滤网限位机构包括弹簧件和压杆,弹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弹簧件的一端与排污腔体的外侧壁连接,弹簧件的另一端与压杆的一端相抵,公扣与压杆的另一端相抵,当弹簧件驱动公扣与母扣扣合后,母扣与压杆的另一端相抵并限位压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包括上述的排污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设备中的排污装置可按需拆装更换,以达到快速检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污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污装置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排污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污腔体;10、排污分腔;11、过滤分腔;100、通孔;110、延伸槽;120、通槽;121、母扣;2、阀门组件;200、阀芯;201、凹槽;202、上阀片;203、下阀片;204、密封圈;210、阀芯控制机构;211、阀杆;212、驱动件;213、支撑件;3、过滤组件;300、滤网;310、滤网支架;311、公扣;320、滤网盖板;330、把手;4、油封;5、滤网限位机构;500、弹簧件;510、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侧”、“内周壁”、“外侧”、“外周壁”、“周向”、“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污装置,如图1-4所示,用于设置在清洗设备中并连通清洗腔与排污管,包括排污腔体1、阀门组件2和过滤组件3,排污腔体1的上端与清洗腔的下端连通,排污腔体1的下端与排污管的上端连通,阀门组件2包括阀芯200和控制阀芯200开启或关闭的阀芯控制机构210,阀芯200位于排污腔体1内上侧,用于分隔或导通排污腔体1,过滤组件3包括滤网300,滤网300位于排污腔体1内下侧并与排污腔体1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用于固液分离排污腔体1内的污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排污装置将阀芯200和滤网300分别设置在排污腔体1内上侧和排污腔体1内下侧,使滤网300脱离清洗空间;通过阀芯控制机构210控制阀芯200开启或关闭,排放或蓄积污物,并配合排污腔体1内下侧的滤网300,实现清洗过程中污物排出并固液分离的效果;将阀芯200多次开启关闭,以实现多次排污,固相污物积累在滤网300上,且由于滤网与排污腔体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只需将滤网与排污腔体分离即可及时取出固相污物,不影响清洗设备的清洗过程,避免固相污物留在清洗设备内部发霉变质而对后续被洗涤物造成污染。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阀芯控制机构210包括阀杆211、驱动件212,排污腔体1的上部侧壁设有通孔100,阀杆211穿过通孔100,阀杆211的一端与驱动件212连接,驱动件212用于驱动阀杆211转动,阀杆211的另一端与阀芯200转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阀芯200放置在排污腔体1内,并使阀芯200的侧壁与排污腔体1的内侧壁相抵扣合,可以控制驱动件212驱动阀杆211转动,进而驱动阀芯200在排污腔体1内转动,以实现阀芯200开启或关闭,操作简便。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将阀芯200的一端与排污腔体1的内侧壁铰接,阀杆211的另一端与阀芯20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改进,阀芯200可以分为相互连接的左半阀和右半阀,阀芯控制机构210驱动阀芯200的左半阀向右半阀折叠,以减小阀芯200面积。另外,阀门组件2也可以采用闸阀、球阀、蝶阀等多种形式,只要可以通过阀芯控制机构210控制阀芯200的开启与关闭即可。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阀芯控制机构210还包括支撑件213,排污腔体1的外侧壁设有延伸槽110,支撑件213位于延伸槽110的内侧,支撑件213用于支撑阀杆211转动,阀杆211贯穿通孔100和支撑件213。本实施方式的支撑件213为轴承。采用上述结构,可使阀杆211转动更稳定,也可以将驱动件212设置于排污腔体1外,方便各部件拆解检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排污装置还包括油封4,油封4设置于支撑件213的外侧壁、阀杆211的外侧壁与延伸槽110的内侧壁合围的空间内,油封4用于密封支撑件213与阀杆211之间的空隙和密封支撑件213与延伸槽110之间的空隙。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避免污物从排污腔体1的通孔100处泄露,也可以避免支撑件213与阀杆211之间的润滑油泄露至排污腔体1内,提升排污装置的密闭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阀芯200与阀杆2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为螺纹型转动连接或卡扣型转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可使阀杆211将驱动件212的转动动能传递给阀芯200,进而驱动阀芯200转动。卡扣型转动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为:阀芯200侧壁设凹槽201,阀杆211的另一端位于凹槽201内,凹槽201的内周面为非圆柱侧面,阀杆211的另一端与凹槽201相啮合。具体地,凹槽201的内周面为条形外周面,阀杆211的另一端为相啮合的条形。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阀芯200包括上阀片202与下阀片203,上阀片202与下阀片203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204,密封圈204的内圈尺寸小于上阀片202的圈形尺寸和下阀片203的圈形尺寸,密封圈204的外圈尺寸大于上阀片202的圈形尺寸和下阀片203的圈形尺寸,密封圈204的外圈尺寸稍小于排污腔体1的内圈尺寸。采用上述密封圈204可使清洗设备在清洗过程中不漏水,另外,将密封圈204设置在上阀片202与下阀片203之间,可减小上阀片202与下阀片203的面积,避免阀芯200在转动时与排污腔体1内侧壁发生摩擦。具体地,当排污腔体1的内周面为圆柱侧周面时,上阀片202和下阀片203为圆形状,密封圈204为圆环状,密封圈204的内径小于上阀片202的直径和下阀片203的直径,密封圈204的外径大于上阀片202的直径和下阀片203的直径,密封圈204的外径稍大于排污腔体1的内径。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阀芯200倾斜设置于排污腔体1的内侧。采用上述斜置式阀芯200,可以在阀芯200处于关闭时,保持阀芯200与排污腔体1的内侧壁为非垂直状态,降低阀芯200与排污腔体1内侧壁间的卡紧力,避免阀芯200开启时受到较强的内压力,另外,斜置式阀芯200可使刚开启时的阀芯200获得更大的流通截面,提升污物的流通效率。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排污腔体1的下部侧壁设有通槽120,过滤组件3用于沿通槽120内侧壁滑动,以与排污腔体1扣合或分离,使过滤组件3与排污腔体1形成抽屉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过滤组件3与排污腔体1分离,使滤网300上的固相污物得到及时处理。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过滤组件3还包括滤网支架310、滤网盖板320和把手330,滤网300设于滤网支架310上,滤网盖板320的一端与滤网支架310的侧壁连接,滤网盖板320的一端与滤网支架310的侧壁可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螺杆连接等可拆式连接方式,滤网盖板320的另一端与把手330连接,滤网盖板320的另一端与把手330可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螺杆连接等可拆式连接方式。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滤网盖板320将把手330与滤网支架310连接,方便滤网300与排污腔体1分离,再者,采用滤网支架310与滤网300的组合,方便更换不同孔径的滤网300,从而实现不同过滤效果。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滤网支架310设有公扣311,通槽120的侧壁设有与公扣311匹配的母扣121,排污腔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滤网限位机构5,滤网限位机构5包括弹簧件500和压杆510,弹簧件500处于被压缩状态,弹簧件500的一端与排污腔体1的外侧壁连接,弹簧件500的另一端与压杆510的一端相抵,公扣311与压杆510的另一端相抵,当弹簧件500驱动公扣311与母扣121扣合后,母扣121与压杆510的另一端相抵并限位压杆510。过滤组件3滑入通槽120后,当滤网支架310过于深入排污腔体1内时,滤网支架310上的公扣311挤压压杆510的另一端,弹簧件500被进一步压缩,弹簧件500对压杆510的一端施加反作用力,压杆510的另一端对公扣311施加反作用力,驱动滤网支架310回到合适位置,最后使压杆510的另一端与母扣121相抵,压杆510的另一端不再位移,公扣311与母扣121保持相对稳定。采用上述滤网限位机构5可以限制滤网支架310与排污腔体1的相对位置,使滤网300处于排污腔体1内的合适位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滤网300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滤网与倾斜滤网,倾斜滤网上远离水平滤网的一侧位于水平滤网的斜上方。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倾斜滤网处的固相污物汇聚在水平滤网的处,减少因滤网300上固相污物过多而产生污物堵塞的情况。这是因为污物过滤需要一定时间,当污物处于倾斜滤网某一高度位置时,水平滤网的滤孔被堵塞,再排入更多污物时,液相污物可以从倾斜滤网的滤出;如果只采用水平滤网,只要污物堵塞滤孔就没办法将液相污物滤出,从而造成排污装置的堵塞,降低滤网300承受固相污物的能力。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排污腔体1的出口方向与排污腔体1的进口方向具有偏转角,所述偏转角的度数为0°<偏转角≤90°,本实施例中的偏转角为90°。采用上述结构,可改变污物流经排污装置后的流向,也可减小污物流经排污装置后的流速,降低污物对排污管的冲击,提升清洗设备的稳定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排污腔体1的下部设有反水弯(图中未示出)。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清洗完成后的反水弯处存水,防止排污管的气体通过排污腔体1溢出。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排污腔体1分为排污分腔10和过滤分腔11,排污分腔10的下端与过滤分腔1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包括卡套连接、卡箍连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对夹连接等,阀芯200设于排污分腔10内,滤网300设于过滤分腔11内。采用上述可拆卸的排污分腔10和过滤分腔11,可以单独更换排污分腔10、阀门组件2、过滤分腔11和过滤组件3,方便排污腔体1的检修。
排污腔体1下端的开口为通用的接口尺寸,接口尺寸需要与排水管尺寸相匹配。排污腔体1下端的管径尺寸包括小型尺寸、中型尺寸和大型尺寸,示例性地,小型尺寸为32-90mm,中型尺寸为110-200mm,大型尺寸为250-630mm。
本实用新型的排污装置可应用于旧清洗设备的改造升级,只要将排污装置连接到清洗腔与排污管之间,即可实现及时排污与固液分离的效果,不需要更换整体旧清洗设备,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包括上述的排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设备中的排污装置可按需拆装更换,以达到快速检修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污装置,用于设置在清洗设备中并连通清洗腔与排污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腔体(1)、阀门组件(2)和过滤组件(3),所述排污腔体(1)的上端与所述清洗腔的下端连通,所述排污腔体(1)的下端与所述排污管的上端连通,所述阀门组件(2)包括阀芯(200)和控制所述阀芯(200)开启或关闭的阀芯控制机构(210),所述阀芯(200)位于所述排污腔体(1)内上侧,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滤网(300),所述滤网(300)位于所述排污腔体(1)内下侧并与所述排污腔体(1)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控制机构(210)包括阀杆(211)、驱动件(212),所述排污腔体(1)的上部侧壁设有通孔(100),所述阀杆(211)穿过所述通孔(100),所述阀杆(21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212)连接,所述驱动件(212)用于驱动所述阀杆(211)转动,所述阀杆(211)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200)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控制机构(210)还包括支撑件(213),所述排污腔体(1)的外侧壁设有延伸槽(110),所述支撑件(213)位于所述延伸槽(110)的内侧,所述支撑件(213)用于支撑所述阀杆(211)转动,所述阀杆(211)贯穿所述通孔(100)和所述支撑件(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封(4),所述油封(4)设置于所述支撑件(213)的外侧壁、所述阀杆(211)的外侧壁与所述延伸槽(110)的内侧壁合围的空间内,所述油封(4)用于密封所述支撑件(213)与所述阀杆(211)之间的空隙和密封所述支撑件(213)与所述延伸槽(110)之间的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0)包括上阀片(202)与下阀片(203),所述上阀片(202)与所述下阀片(203)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204),所述密封圈(204)的内圈尺寸小于所述上阀片(202)的圈形尺寸和所述下阀片(203)的圈形尺寸,所述密封圈(204)的外圈尺寸大于所述上阀片(202)的圈形尺寸和所述下阀片(203)的圈形尺寸,所述密封圈(204)的外圈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排污腔体(1)的内圈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0)倾斜设置于所述排污腔体(1)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腔体(1)的下部侧壁设有通槽(120),所述过滤组件(3)用于沿所述通槽(120)内侧壁滑动,以与所述排污腔体(1)扣合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还包括滤网支架(310)、滤网盖板(320)和把手(330),所述滤网(300)设于所述滤网支架(310)上,所述滤网盖板(320)的一端与所述滤网支架(310)的侧壁连接,所述滤网盖板(320)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33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支架(310)设有公扣(311),所述通槽(120)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公扣(311)匹配的母扣(121),所述排污腔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滤网限位机构(5),所述滤网限位机构(5)包括弹簧件(500)和压杆(510),所述弹簧件(500)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弹簧件(500)的一端与所述排污腔体(1)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弹簧件(50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杆(510)的一端相抵,所述公扣(311)与所述压杆(510)的另一端相抵,当所述弹簧件(500)驱动所述公扣(311)与所述母扣(121)扣合后,所述母扣(121)与所述压杆(510)的另一端相抵并限位所述压杆(510)。
10.一种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排污装置。
CN202222737030.3U 2022-10-18 2022-10-18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Active CN218832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7030.3U CN218832714U (zh) 2022-10-18 2022-10-18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7030.3U CN218832714U (zh) 2022-10-18 2022-10-18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2714U true CN218832714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7030.3U Active CN218832714U (zh) 2022-10-18 2022-10-18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2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7109C (zh) 具体用于过滤润滑油的逆流洗涤式过滤器
CN203771712U (zh) 热水器
US20160310876A1 (en) Filtration system and filter assembly associated therewith
WO2016049971A1 (zh) 一种设有进水过滤器的洗衣机
CN218832714U (zh) 排污装置及清洗设备
US5472604A (en) Filtration device with swiveling spray tube
CN213347989U (zh) 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CN103372340A (zh) 反冲洗式水过滤器
CN202315498U (zh) 具有吸污管的自清洗过滤装置
CN108013804B (zh) 物料清洗装置、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5269209U (zh) 洗漱水处理器
CN211862735U (zh) 清洁工具用喷水泵
CN109224569A (zh) 过滤器及智能马桶
CN208481289U (zh) 用于水槽洗碗机上的垃圾干燥器
CN208275093U (zh) 一种带反冲功能的净水装置
CN207400675U (zh) 物料清洗装置、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KR100463529B1 (ko) 세탁기 급수밸브의 필터구조
WO2023066014A1 (zh) 一种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4913437U (zh) 一种喷雾干燥塔自动清洗装置
CN217696272U (zh) 一种排浆阀及食品加工机
KR20200065785A (ko) 이물 방지구조를 갖는 세탁기 급수밸브
CN109235567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水管防堵塞装置
CN216170348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CN219353703U (zh) 一种多功能的食品加工机
CN215962525U (zh) 一种工业清洗剂的循环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