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2399U -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2399U
CN218832399U CN202222335681.XU CN202222335681U CN218832399U CN 218832399 U CN218832399 U CN 218832399U CN 202222335681 U CN202222335681 U CN 202222335681U CN 218832399 U CN218832399 U CN 218832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ides
bed body
clamping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56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晓琳
石立娜
张小波
袁进方
银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IWEI METAL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IWEI METAL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IWEI METAL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IWEI METAL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56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2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2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2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属于折叠床领域,包括床头架、相互铰接的A框架和B框架,在所述床头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B框架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在所述两个支撑架上均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床体折叠时,对所述A框架的两侧进行夹紧,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部和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的夹紧柱,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杆上,在所述A框架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孔,所述夹紧柱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便于收纳的同时,可对框架一键锁紧,防止已折叠床架位置的跑动,且折叠后的床体便于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叠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
现有折叠床的结构大多为两种,一种是对床体下方的支撑腿进行折叠,通过使床体变为扁平,实现收纳,但该结构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存放,另一种是将床体的支撑腿进行折叠后,再沿床体的中心向内进行折叠,该结构虽减小了占地空间,但收纳步骤较为繁琐,不易操作,因未对折叠后的位置进行固定,收纳后的床体大多需躺平放置,竖直放置时无法保证已折叠的床架向外滑动,从而造成床架倒落等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床体折叠结构,能够便于收纳的同时,可对框架一键锁紧,防止已折叠床架位置的跑动,且折叠后的床体便于移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包括床头架、相互铰接的A框架和B框架,在所述床头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B框架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在所述两个支撑架上均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床体折叠时,对所述A框架的两侧进行夹紧,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部和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的夹紧柱,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杆上,在所述A框架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孔,所述夹紧柱与所述固定孔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拉拔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夹紧柱的端部贯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拉拔部相连,所述拉拔部套设在所述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拉拔部内设有配合槽,在所述配合槽的内壁相对设置有两个卡合块,在所述固定部上相对贯通设有两个卡合槽,所述卡合块与所述卡合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夹紧柱呈“T”字型,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夹紧柱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部内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贯通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固定部上贯通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放置槽的直径,所述弹簧配合在所述放置槽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B框架的两侧均设有滑道,在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滑道相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拉拔部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夹紧柱的端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块的底部与所述拉拔部的底部留有距离,所述配合槽的内径与所述固定部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所述A框架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架,在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和所述下连接架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互铰接的A框架和B框架,使床体实现向外折叠,滑轨与滑柱的配合,为床体折叠的运动路线留有空间,在折叠时,无需再单独对床体支撑脚进行折叠,锁紧机构的设置,可对A框架实现一键固定,操作便捷,在收纳放置时,结构紧凑,可有效减小占地面积,还避免了框架的滑落,滚轮的设置使床体无论在折叠收纳还是展开使用时,都便于挪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紧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紧机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拔部和固定部俯视图。
图中:
1、A框架;101、固定孔;
2、B框架;21、滑道;3、床头架;31、支撑架;32、连接杆;321、滑柱; 4、拉拔部;41、配合槽;411、卡合块;42、螺纹孔;
5、固定部;51、卡合槽;52、连接部;53、识别槽;54、放置槽;55、卡孔;
6、弹簧;
7、夹紧柱;71、螺纹段;
8、下连接架;81、滚轮;
9、背部支撑架;91、腰部固定架;92、臀部支撑架;93、腿部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包括床头架3 与相互铰接的A框架1和B框架2,在床头架3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1,支撑架31呈直角三角形,使两个支撑架31之间形成收纳空间,B框架2的两侧均可滑动设置在支撑架31上,在两个支撑架31上均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当床体被折叠时,对A框架1的两侧进行夹紧。
在B框架2的两侧均设有滑道21,在支撑架31上设置有连接杆32,锁紧机构设置在连接杆32上,为实现与B框架2的连接,在连接杆32上还设置有滑柱311,滑柱311配合连接在滑道21内,B框架2通过滑道21 沿滑柱311滑动。
锁紧机构包括拉拔部4、固定部5和夹紧柱7,固定部5通过连接部52 设置在连接杆32上,夹紧柱7的一端穿过固定部5与拉拔部4相连接,拉拔部4套设在固定部5上,夹紧柱7可伸缩设置在固定部5内。
锁紧机构还包括弹簧6,夹紧柱7呈“T”字型,在固定部5内设有放置槽54,放置槽54贯通连接部52,在固定部5的中心贯通设有卡孔55,卡孔55的直径小于放置槽54的直径,卡孔55的直径与夹紧柱7的下端部的直径相匹配,弹簧6套设在夹紧柱7的下端部。
连接部52设置在固定部5的下端,连接部52通过螺纹连接在连接杆 32上,在拉拔部4内设有配合槽41,配合槽41的内径与固定部5的外径相匹配,在配合槽41的内壁相对设置有两个卡和块411,两个卡和块411 的底端均与拉拔部4的底端留有距离,在固定部5的两侧相对贯通设有两个卡合槽51,卡合槽51与卡和块41相配合,在安装时,为便于对卡合槽51位置的识别,在固定部5上的另外两侧,相对设有两个识别槽53了。
夹紧柱7的底部设有螺纹段71,在拉拔部4的顶部中心贯通设有螺纹孔42,夹紧柱7通过螺纹段71与螺纹孔42相连接,此时弹簧6被压缩在放置槽54内。
为使夹紧柱7对A框架1夹紧固定,在A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孔 101,当A框架1被折叠时,固定孔的位置与夹紧柱7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夹紧柱7伸入固定孔101内,实现A框架1的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可采用螺纹杆,将螺纹杆螺纹连接在连接杆32后,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其端部靠近A框架1直至伸入固定孔101内,使A框架1被两端的螺纹杆夹紧。
在A框架1的下端部设置有下连接架8,为便于床体的移动,在下连接架8的底部与支撑架31的底部均设置有滚轮81。
在本实施例中,床体为护理床,具体为,在A框架1上设置有相互铰接的臀部支撑架92和腿部支撑架93,臀部支撑架92的端部与A框架1的内侧相铰接,在B框架2上设置有腰部固定架91,在腰部固定架91的一侧铰接有背部支撑架9,背部支撑架9与腿部支撑架93的抬升均依靠气缸驱动。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当床体需要折叠时,向外拽出拉拔部4,卡合块411自卡合槽51内滑出,同时拉拔部4带动夹紧柱7向内缩进,弹簧6被压缩,转动拉拔部4,通过卡合块411与卡合槽51交错,使卡合块411抵在固定部5上,此时夹紧柱7缩入固定部5内。
将床头架3向内推进,使滑柱321沿滑道21滑动,通过将A框架1和 B框架2的铰接处向上抬起,实现A框架1和B框架2的折叠,为配合A框架1的推进,B框架2的滑道21沿滑柱321滑动,对A框架1和B框架2 的折叠进行让位,转动拉拔部4,使卡合块411与卡合槽51相对应,通过弹簧6的弹力,使夹紧柱7向外伸出,进入固定孔101内,对A框架1的两侧进行夹紧,对A框架1的位置进行固定,夹紧柱7带动拉拔部4的卡合块411滑入卡合槽51内,使拉拔部4套在固定部5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床头架3两侧的支撑架31为A框架1和B框架2的折叠留有空间,使床体被折叠后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便于收纳,通过B框架2上滑道21 与支撑架31上滑柱321的设置,为A框架1和B框架2折叠时滑动与转动的空间进行让位。
锁紧机构便于对A框架1的固定,防止A框架1不慎滑落造成床体的展开,锁紧机构结构紧凑,通过拉拔部4可带动夹紧柱7伸出与锁紧,当卡合块411与卡合槽51相对应时,夹紧柱7通过弹簧6的弹力向外伸出,进入A框架1上的固定孔101内,实现对A框架1两侧的夹紧,当卡合块411与卡合槽51相交错时,使弹簧6被压缩的状态固定,夹紧柱7通过拉拔部4的带动缩入固定部5中,接触对A框架1两侧的夹紧。
滚轮81的设置,无论床体处于展开或是被折叠时,均可通过滚轮81 实现床体的移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架(3)、相互铰接的A框架(1)和B框架(2),在所述床头架(3)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1),所述B框架(2)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架(31)之间,在所述两个支撑架(31)上均设置有锁紧机构,用于床体折叠时,对所述A框架(1)的两侧进行夹紧,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部(5)和可伸缩设置在所述固定部(5)内的夹紧柱(7),所述固定部(5)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1)的连接杆(32)上,在所述A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孔(101),所述夹紧柱(7)与所述固定孔(10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拉拔部(4),所述固定部(5)通过连接部(52)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2)上,所述夹紧柱(7)的端部贯穿所述固定部(5)与所述拉拔部(4)相连,所述拉拔部(4)套设在所述固定部(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拔部(4)内设有配合槽(41),在所述配合槽(41)的内壁相对设置有两个卡合块(411),在所述固定部(5)上相对贯通设有两个卡合槽(51),所述卡合块(411)与所述卡合槽(51)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弹簧(6),所述夹紧柱(7)呈“T”字型,所述弹簧(6)套设在所述夹紧柱(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5)内设有放置槽(54),所述放置槽(54)贯通所述连接部(52),在所述固定部(5)上贯通设有卡孔(55),所述卡孔(55)的直径小于所述放置槽(54)的直径,所述弹簧(6)配合在所述放置槽(5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框架(2)的两侧均设有滑道(21),在所述连接杆(32)上设置有滑柱(311),所述滑柱(311)与所述滑道(21)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拔部(4)上设有螺纹孔(42),所述夹紧柱(7)的端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块(411)的底部与所述拉拔部(4)的底部留有距离,所述配合槽(41)的内径与所述固定部(5)的直径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框架(1)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架(8),在所述支撑架(31)的下端和所述下连接架(8)的下端均设置有滚轮(81)。
CN202222335681.X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Active CN218832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5681.XU CN218832399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5681.XU CN218832399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2399U true CN218832399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5681.XU Active CN218832399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2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32399U (zh) 一种床体折叠结构
CN112674547A (zh) 一种可垂直升降调节幼儿园床
CN205292749U (zh) 儿童推车
CN206822410U (zh) 一种折叠式护栏铰转锁定机构
CN2726397Y (zh) 折叠桌的折叠机构
CN215304436U (zh) 一种折叠床的快速折叠机构
CN2905971Y (zh) 可收折式帐篷构造
CN203210349U (zh) 一种可收叠工作台
CN107176086B (zh) 一种高稳固性房车车厢扩容式底盘
CN216331697U (zh) 一种用于房车的可收纳床板结构
CN219428166U (zh) 一种折叠推车
CN217959217U (zh) 一种绘图板
CN213757114U (zh) 一种支撑腿可弯折的写字桌
CN220281213U (zh) 一种抽拉卧铺用框架总成
CN211632215U (zh) 一种可折叠宿舍用床上桌
CN217429558U (zh) 一种带折叠桌子的沙发
CN217525628U (zh) 床板及床架
CN213487534U (zh) 一种折叠型办公桌
CN215076191U (zh) 一种折叠式书桌
CN220001354U (zh) 一种折叠蚊帐架
CN219700352U (zh) 快拆装式超低护理床
CN216316649U (zh) 一种下沉式滑轮沙发床
CN217337971U (zh) 一种便携式抽拉活动床
CN219396781U (zh) 一种组合式伸缩折叠床
CN216484442U (zh) 一种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eng Xiaolin

Inventor after: Shi Lina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bo

Inventor after: Yuan Jinfang

Inventor after: Yin Guoqing

Inventor before: Deng Xiaolin

Inventor before: Shi Lina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bo

Inventor before: Yuan Jinfang

Inventor before: Yin Gu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