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7410U - 换热板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换热板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7410U
CN218827410U CN202223052088.0U CN202223052088U CN218827410U CN 218827410 U CN218827410 U CN 218827410U CN 202223052088 U CN202223052088 U CN 202223052088U CN 218827410 U CN218827410 U CN 218827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area
section
inlet
div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20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佳良
顾晓峰
张中林
周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Shenzhen BYD Auto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enzhen BYD Auto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enzhen BYD Auto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20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7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7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741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1430 priority patent/WO202410431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板及电池包,其中,换热板设有流道;流道包括进口、出口、分流区、连接区和汇流区,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流道板的同侧,进口和出口对称,分流区和汇流区对称;进口与分流区连通,流道在分流区分流,连接区连通分流区和汇流区,流道在汇流区汇聚,出口与汇流区连通,通过使换热板及电池包满足上述结构,有利于换热板中的流道实现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通用。

Description

换热板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板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电池包,相关技术中,电池包的换热板内集成有换热通道,换热板能够对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或单体电池起到换热作用,但是受到流道设计的局限性,适用于直冷、直热的流道容积较小,使用液冷、液热会导致流道密集区域流阻较大;适用于液冷、液热的流道耐压性能较差,无法满足使用直冷、直热所需的耐压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板及电池包,解决换热板中的流道无法同时适用于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问题。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进口、出口、分流区、连接区和汇流区,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流道板的同侧,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对称,所述分流区和所述汇流区对称;所述进口与所述分流区连通,所述流道在所述分流区分流,所述连接区连通所述分流区和所述汇流区,所述流道在所述汇流区汇聚,所述出口与所述汇流区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区包括连通的第一分流区和第二分流区,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分流区连通;所述汇流区包括连通的第一汇流区和第二汇流区,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汇流区连通;所述连接区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区和所述第二汇流区,所述第一分流区和所述第一汇流区对称,所述第二分流区和所述第二汇流区对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流区包括进口主流段,所述进口主流段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汇流区包括出口主流段,所述出口主流段与所述出口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流区还包括多条第一分流段,所述第二分流区包括多条第二分流段,每条所述进口主流段背向所述进口的一端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分流段连通,每条所述第一分流段的另一端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分流段的一端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条所述进口主流段连通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分流段,每条所述第一分流段连通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分流段,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均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相等。
一种实施方式中,多条所述第二分流段等间距间隔地设置,与同一所述第一分流段连通的多条所述第二分流段的长度相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流段包括圆滑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呈夹角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区包括多条连接段,多条所述连接段等间距间隔地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换热板。
本申请提供的换热板设有流道,流道包括进口、出口、分流区、连接区和汇流区,进口与分流区连通,流道在分流区分流,连接区连通分流区和汇流区,流道在汇流区汇聚,出口与汇流区连通,因此,制冷或制热介质自进口进入流道后,依次流经分流区、连接区和汇流区,并最终由出口排出,通过使进口和出口对称、分流区和汇流区对称,使得整个流道为对称结构,且流道的一侧同为进流流道,流道的另一侧同为出流流道,有利于充分利用流道板的可排布面积,减少流道的弯折区域,进而降低介质在流道中受到的总体流阻,使流道实现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通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换热板的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换热板的流道的最小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换热板的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换热板的流道的最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流道板,2-流道,3-基板;
11-分流区,12-汇流区,13-连接区,14-进口,15-出口;
111-第一分流段,112-第二分流段,121-第一汇流段,122-第二汇流段,131-连接段,132-连接分流段,141-进口主流段,151-出口主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板,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该换热板包括基板3和流道板1,其中,流道板1设有流道2,基板3盖设于流道板1以使流道2形成封闭空间。可选的,基板3为平板,流道板1弯折形成流道2,或者流道板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形成流道2。
流道2包括进口14、出口15、分流区11、连接区13和汇流区12,进口14与分流区11连通,流道2在分流区11分流,连接区13连通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流道2在汇流区12汇聚,出口15与汇流区12连通,因此,当制冷或者制热介质自进口14进入流道2后,先经过一段容积较大的流段进入分流区11,并在分流区11流入多条容积较小的流段,再经过连接区13,然后经过汇流区12,并在汇流区12由多条容积较小的流段重新回到容积较大的流段,并最终由出口15排出。
可选的,流道2可以包括单个进口14和单个出口15,单个进口14连通单个分流区11,单个出口15连通单个汇流区12,单个分流区11和单个汇流区12通过单个连接区13连通;或者,流道2包括多个进口14和多个出口15,多个进口14和多个出口15分别对应多个分流区11和多个汇流区12,多个进口14、多个出口15、多个分流区11和多个汇流区12的数量相同且对称设置,使得整个流道2呈对称结构。
可选的,介质在经过连接区13时,由多条容积较小的流段汇集为容积较大的流段,或者由多条容积较小的流段再次分流为多条容积更小的流段。
使流道2仅包括单个进口14和单个出口15,相较于多个进出口15而言,降低了介质的泄漏风险和流道2制造所需的加工成本,有利于提升换热板的使用安全性和经济性。
单个进口14和单个出口15设置在流道板1的同侧,进口14和出口15对称,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对称,且进口14和出口15、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以同一对称轴对称,以使整个流道2对称,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区13连通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连接区13也以该对称轴自身对称。
可选的,基板3和流道板1为矩形,流道2整体也呈矩形,进口14和出口15位于矩形的同一边,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的所在边与进口14和出口15的所在边相邻,且分流区11所在边与汇流区12所在边平行,连接区13的所在边与进口14和出口15的所在边平行,该流道2分布方式有利于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通过使换热板设有流道2,流道2包括进口14、出口15、分流区11、连接区13和汇流区12,进口14与分流区11连通,流道2在分流区11分流,连接区13连通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流道2在汇流区12汇聚,出口15与汇流区12连通,使进口14和出口15对称、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对称,即整个流道2形成对称结构,且流道2的一侧同为进流流道2,流道2的另一侧同为出流流道2,有利于充分利用流道板1的可排布面积,减少流道2的弯折区域,进而降低介质在流道2中受到的总体流阻,使流道2实现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通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分流区11包括连通的第一分流区和第二分流区,进口14与第一分流区连通,当介质自进口14进入分流区11后,在第一分流区第一次被分流,被分流后的介质再在第二分流区被第二次分流。
汇流区12包括连通的第一汇流区和第二汇流区,出口15与第一汇流区连通,连接区13连通第二分流区和第二汇流区,当介质自连接区13进入汇流区12后,在第二汇流区第一次汇流,汇流后的介质再在第一汇流区第二次汇流。
第一分流区和第一汇流区对称,第二分流区和第二汇流区对称,使得第一分流区和第一汇流区对称位置流道2中的介质的流量基本相同,配合对称结构的流道2设置,更有利于根据不同流量的介质设置不同容积大小的流道2,进而使流道2实现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通用。
可选的,分流区11包括两个以上的次分流区11,即当介质自进口14进入分流区11后,在第一分流区第一次被分流,被分流后的介质再在第二分流区被第二次分流,经过两次分流后的介质再在第三分流区被第三次分流…依次类推,与之对应,汇流区12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次汇流区12,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所包括的次分流区和次汇流区的数量应根据流道板1的大小进行设计,当次分流区数量过多时,次分流区的流道2容积将会越来越小,介质在流道2中流动受到的流阻越来越大。
通过使分流区11包括连通的第一分流区和第二分流区,进口14与第一分流区连通;汇流区12包括连通的第一汇流区和第二汇流区,出口15与第一汇流区连通,使分流区11被合理分流,汇流区12处合理汇流,有利于将介质在流道2中流动受到的流阻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保证介质在流道2中的正常流动;同时,使连接区13连通第二分流区和第二汇流区,第一分流区和第一汇流区对称,第二分流区和第二汇流区对称,有利于进行对称的流道2设置,并根据不同流量的介质设置不同容积大小的流道2,进而使流道2实现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通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第一分流区包括进口主流段141,进口主流段141与进口14连通,第一汇流区包括出口主流段151,出口主流段151与出口15连通。
单个进口14或单个出口15可以连通单条进口主流段141或单条出口主流段151,或者,单个进口14或单个出口15连通多条进口主流段141或多条出口主流段151,多条进口主流段141和多条出口主流段151的数量相同且对称设置。
可选的,进口主流段141连通进口14与第二分流段112,出口主流段151连通出口15与第二汇流段122,每条进口主流段141均与单独的第二分流段112连通,与之类似,每条出口主流段151均与单独的第二汇流段122连通,增加进口主流段141和出口主流段151的数量有利于增加流道2的覆盖面积,即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和换热能力。
通过使第一分流区包括进口主流段141,进口主流段141与进口14连通,第一汇流区包括出口主流段151,出口主流段151与出口15连通,有利于根据流道板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进口主流段141和出口主流段151,提升流道2的密集度,使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第一分流区还包括多条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区包括多条第二分流段112,多条第一分流段111的粗细相同,多条第二分流段112的粗细相同,每条进口主流段141背向进口14的一端与至少两条第一分流段111连通,每条第一分流段111的另一端与至少两条第二分流段112的一端连通。
与之对应,第一汇流区还包括多条第一汇流段121,第二汇流区包括多条第二汇流段122,多条第一汇流段121的粗细相同,多条第二汇流段122的粗细相同,每条出口主流段151背向出口15的一端与至少两条第一汇流段121连通,每条第一汇流段121的另一端与至少两条第二汇流段122的一端连通。
不同第一分流段111背向进口主流段141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分流段11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不同第一分流段111的背向进口主流段141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分流段112的数量相同;第一分流段111背向进口主流段141的一端连通的第二分流段112的数量与相对应的第一汇流段121背向出口主流段151的一端连通的第二汇流段122的数量相同。
通过使第一分流区包括多条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区包括多条第二分流段112,每条进口主流段141背向进口14的一端与至少两条第一分流段111连通,每条第一分流段111的另一端与至少两条第二分流段112的一端连通,第一汇流区和第二汇流区分别包括的第一汇流段121和第二汇流段122的数量和分布均与上述第一分流段111和第二分流段112相对应,有利于根据流道板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段112、第一汇流段121和第二汇流段122,提升流道2的密集度,使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每条进口主流段141连通第一数量的第一分流段111,每条第一分流段111连通第二数量的第二分流段112,其中,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均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与之对应,出口15连通第一数量的第一汇流段121,每条第一汇流段121连通第二数量的第二汇流段122,其中,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均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并保证整个流道2形成对称结构。
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即部分第一分流段111连通的第二分流段112的数量与另一部分第一分流段111连通的第二分流段112的数量不同,与之对应,部分第一汇流段121连通的第二汇流段122的数量与另一部分第一汇流段121连通的第二汇流段122的数量不同。
可选的,进口14连通两条第一分流段111,每条第一分流段111连通两条第二分流段112,四条第二分流段112与连接区13连通,连接区13的另一端与四条第二汇流段122连通,每条第一汇流段121连通两条第二汇流段122,出口15连通两条第一汇流段121。
通过使每条进口主流段141连通第一数量的第一分流段111,每条第一分流段111连通第二数量的第二分流段112,其中,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均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第一汇流段121和第二汇流段122的数量与上述相对应,有利于根据流道板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段112、第一汇流段121和第二汇流段122,将介质在流道2中流动受到的流阻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保证介质在流道2中的正常流动,同时提升流道2的密集度,使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相等。
通过使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相等,有利于整个流道2形成对称结构,使得多个第一分流段111和多个第一汇流段121、多个第二分流段112和多个第二汇流段122的流道2粗细相同,并根据流道板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段112、第一汇流段121和第二汇流段122,提升流道2的密集度,使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和图3,多条第二分流段112等间距间隔地设置,与同一第一分流段111连通的多条第二分流段112的长度相同。
可选的,以流道2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以与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单个进口14和单个出口15在流道2一侧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进口主流段141连通进口14和第一分流段111,进口主流段141为竖直流段,靠近对称轴的进口主流段141与长度方向平行,远离对称轴的进口主流段141与长度方向交叉;靠近对称轴的第一分流段111与长度方向平行,远离对称轴的第一分流段111先与宽度方向平行,向远离对称轴的一侧延伸,再平滑弯曲与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分流段111的另一端与第二分流段112连通,第二分流段112为竖直流段,且与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分流段112的另一端与连接段131连通,连接段131与宽度方向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出口主流段151、第一汇流段121、第二汇流段122分别与上述进口主流段141、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段112相对对称轴对称设置。
可选的,单个进口14与单条进口主流段141连通,单条进口主流段141与两条第一分流段111连通,每条第一分流段111的另一端与两条第二分流段112连通,两条第二分流段112的另一端与单条连接段131连通,单条连接段131的另一端与两条第二汇流段122连通,两条第二汇流段122的另一端与单条第一汇流段121连通,两条第一汇流段121的另一端与单条出口主流段151连通,单条出口主流段151的另一端与单个出口15连通;单个进口14与多条进口主流段141连通、单个出口15与多条出口主流段151的连通方式以此类推。
可选的,靠近出口15一侧的第一分流段111的长度小于远离出口15一侧的第一分流段111的长度,靠近进口14和出口15一侧的连接段131的长度小于远离进口14和出口15一侧的连接段131的长度,与之对应,靠近进口14一侧的第一汇流段121的长度小于远离进口14一侧的第一汇流段121的长度。
通过使多条第二分流段112等间距间隔地设置,与同一第一分流段111连通的多条第二分流段112的长度相同,有利于根据流道板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及分布结构的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段112、第一汇流段121、第二汇流段122和连接段131,将介质在流道2中流动受到的流阻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保证介质在流道2中的正常流动,同时提升流道2的密集度,使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和图6,第一分流段111包括圆滑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呈夹角设置,第一段与进口主流段141连通,第二段位于第一段远离出口15的一端,可选的,多条第一分流段111等间距间隔地设置,靠近出口15一侧的第一分流段111的长度小于远离出口15一侧的第一分流段111的长度。
可选的,以流道2对称轴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以与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单个进口14和单个出口15在流道2一侧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进口主流段141连通进口14和第一分流段111,进口主流段141为竖直流段,靠近对称轴的进口主流段141与长度方向平行,远离对称轴的进口主流段141与长度方向交叉;第一分流段111先与宽度方向平行,向远离对称轴的一侧延伸,再平滑弯曲与长度方向平行;每条第一分流段111的另一端与两条第二分流段112连通,两条第二分流段112互相垂直,靠近对称轴的第二分流段112与宽度方向平行,远离对称轴的第二分流段112与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分流段112的另一端与连接段131连通,连接段131与宽度方向平行,靠近进口14和出口15一侧的连接段131的长度越小。
可以理解的是,出口主流段151、第一汇流段121、第二汇流段122分别与上述进口主流段141、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段112相对对称轴对称设置。
可选的,单个进口14与单条进口主流段141连通,单条进口主流段141与两条第一分流段111连通,每条第一分流段111的另一端与两条第二分流段112连通,两条第二分流段112的另一端与单条连接段131连通,单条连接段131的另一端与两条第二汇流段122连通,两条第二汇流段122的另一端与单条第一汇流段121连通,两条第一汇流段121的另一端与单条出口主流段151连通,单条出口主流段151的另一端与单个出口15连通;单个进口14与多条进口主流段141连通、单个出口15与多条出口主流段151的连通方式以此类推。
通过使第一分流段111包括平滑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呈夹角设置,有利于根据流道板1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及分布结构的第一分流段111、第二分流段112、第一汇流段121、第二汇流段122和连接段131,将介质在流道2中流动受到的流阻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保证介质在流道2中的正常流动,同时提升流道2的密集度,使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连接区13包括多条连接段131,多条连接段131之间等间距间隔地设置,多条连接段131的流道2粗细相同,连接段131的数量与第二分流段112和第二汇流段122的数量相对应,每条连接段131至少连通一条第二分流段112和一条第二汇流段122。
通过使连接区13包括多条连接段131,多条连接段131等间距间隔地设置,有利于连接区13在连通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的同时,保证整个流道2形成对称结构,且流道2的一侧同为进流流道2,流道2的另一侧同为出流流道2,有利于充分利用流道板1的可排布面积,减少流道2的弯折区域,进而降低介质在流道2中受到的总体流阻,使流道2实现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通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和图6,每条连接段131包括多条连接分流段132,同一连接段131的多条连接分流段132的长度相同,可选的,靠近进口14与出口15一侧的连接段131的长度小于远离进口14与出口15一侧的连接段131的长度。
可选的,每条连接段131包括两条连接分流段132,单条第二分流段112与两条连接分流段132连通,两条连接分流段132的另一端与单条第二汇流段122连通。
通过使每条连接段131包括多条连接分流段132,同一连接段131的多条连接分流段132的长度相同,有利于提升连接区13的流道2的密集度,使流道2在流道板1上充分分布,进而增加换热板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对电池的换热能力。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请参阅图1和图4,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换热板。
通过使电池包包括换热板,换热板设有流道2,流道2包括进口14、出口15、分流区11、连接区13和汇流区12,进口14与分流区11连通,流道2在分流区11分流,连接区13连通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流道2在汇流区12汇聚,出口15与汇流区12连通,使进口14和出口15对称、分流区11和汇流区12对称,即整个流道2形成对称结构,且流道2的一侧同为进流流道2,流道2的另一侧同为出流流道2,有利于充分利用流道板1的可排布面积,减少流道2的弯折区域,进而降低介质在流道2中受到的总体流阻,使流道2实现直冷、直热和液冷、液热的通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设有流道;
所述流道包括进口、出口、分流区、连接区和汇流区,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流道板的同侧,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对称,所述分流区和所述汇流区对称;
所述进口与所述分流区连通,所述流道在所述分流区分流,所述连接区连通所述分流区和所述汇流区,所述流道在所述汇流区汇聚,所述出口与所述汇流区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区包括连通的第一分流区和第二分流区,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分流区连通;所述汇流区包括连通的第一汇流区和第二汇流区,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汇流区连通;所述连接区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区和所述第二汇流区,所述第一分流区和所述第一汇流区对称,所述第二分流区和所述第二汇流区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区包括进口主流段,所述进口主流段与所述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汇流区包括出口主流段,所述出口主流段与所述出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区还包括多条第一分流段,所述第二分流区包括多条第二分流段,每条所述进口主流段背向所述进口的一端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分流段连通,每条所述第一分流段的另一端与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分流段的一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进口主流段连通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分流段,每条所述第一分流段连通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分流段,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均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相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二分流段等间距间隔地设置,与同一所述第一分流段连通的多条所述第二分流段的长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段包括圆滑连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呈夹角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包括多条连接段,多条所述连接段等间距间隔地设置。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
CN202223052088.0U 2022-11-16 2022-11-16 换热板及电池包 Active CN218827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2088.0U CN218827410U (zh) 2022-11-16 2022-11-16 换热板及电池包
PCT/CN2023/131430 WO2024104319A1 (zh) 2022-11-16 2023-11-14 冷却器的冷却结构、冷却器、电池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2088.0U CN218827410U (zh) 2022-11-16 2022-11-16 换热板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7410U true CN21882741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5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2088.0U Active CN218827410U (zh) 2022-11-16 2022-11-16 换热板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7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4319A1 (zh) * 2022-11-16 2024-05-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器的冷却结构、冷却器、电池包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4319A1 (zh) * 2022-11-16 2024-05-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器的冷却结构、冷却器、电池包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27410U (zh) 换热板及电池包
CA2586994A1 (en) Heat sink and cooling unit using the same
JP2001511879A (ja) 3つの熱交換流体のための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2108059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及液冷电池包
CN101261093B (zh) 三通道板式换热器
CN110492125A (zh) 一种板结构、双板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
CN109443056A (zh) 双面交错印刷电路板式换热板和换热器
CN212209704U (zh) 冷却板组件及车辆
CN202599167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17822985U (zh) 液冷板及储能装置
CN219843029U (zh) 冷却器的冷却结构、冷却器、电池包及车辆
CN112542628B (zh) 电池模组
JP2006125652A (ja) 熱交換器
CN214313327U (zh) 液冷板和电池热管理系统
WO2023273811A1 (zh) 电池冷板及电池系统
CN107228582A (zh) 板式换热器
CN210866419U (zh) 一种液冷板
CN117134017A (zh) 一种换热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06450121U (zh)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和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CN212625766U (zh) 冷却板组件、电池模组及车辆
CN106403688A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芯部
CN209173905U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换热装置
CN21856899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液冷板及电池包
CN106705714A (zh) 一种混流式辐射板换热器
CN106989624B (zh) 一种板式双干度分流换热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