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6690U -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6690U
CN218816690U CN202222666116.1U CN202222666116U CN218816690U CN 218816690 U CN218816690 U CN 218816690U CN 202222666116 U CN202222666116 U CN 202222666116U CN 218816690 U CN218816690 U CN 218816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ngine body
oxygen
oxygen supply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61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才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chang Sanq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chang Sanq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chang Sanq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chang Sanqia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61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6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6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6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供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其技术方案包括:发动机本体、供氧箱、外壳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端面安装有供氧箱、发动机本体和外壳,所述供氧箱的后端面安装有气泵,且气泵通过固定管与供氧箱气体连通,所述外壳的顶端面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外壳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出气管,且外壳的内壁焊接有连接块,所述出气管内滑动套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顶端面贴合安装有密封垫。本实用新型通过喷入缸内具有一定压力的适量氧气,与缸内残余废气和燃料,共同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燃烧过程中不再引入空气中的氮气,因此从源头上杜绝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供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851614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及发动机供氧燃烧装置是在内燃机及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后端或前端进气口接入供氧管,供氧管上装有流量控制阀及主流量阀,供氧管的另一端与氧气瓶连接,或与储气罐、制氧机相连,流量控制阀通过控制拉线与油门踏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及发动机供氧燃烧装置是通过给内燃机及发动机增加氧气供应量,使燃烧混合物内氧的含量大于21%Vst(Vst为气缸的体积),故燃烧混合物在富氧的情况下燃烧反应强烈,以少量的燃油产生更大的动力,即起到节油的效果。经试验表明,采用本结构的内燃机及发动机节油率达百分之三十以上。由于燃油在缸内燃烧充分,故排出的废气所含的有害气体及烟气都相对减少,起到环境保护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CN2851614在进行使用时由于燃油在缸内燃烧充分,故排出的废气所含的有害气体及烟气都相对减少,起到环境保护作用,但在实际使用时还需要保持内部供氧通过喷入缸内具有一定压力的适量氧气,与缸内残余废气和燃料,共同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燃烧过程中不再引入空气中的氮气,因此从源头上杜绝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包括发动机本体、供氧箱、外壳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端面安装有供氧箱、发动机本体和外壳,所述供氧箱的后端面安装有气泵,且气泵通过固定管与供氧箱气体连通,所述外壳的顶端面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两端通过导流管焊接有限位板,所述外壳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出气管,且外壳的内壁焊接有连接块,所述出气管内滑动套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顶端面贴合安装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回水管,回水管背离外壳的一端安装在发动机本体内,且外壳通过回水管与发动机本体相连通。通过回水管背离外壳的一端安装在发动机本体内,使水体进入外壳内对气体进行排出后回流到发动机本体内的水箱中。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背离发动机本体的一端安装在外壳内,且发动机本体通过进水管与外壳相连通。通过进水管背离发动机本体的一端安装在外壳内,使发动机本体内水箱中的水体通过进水管进入外壳内。
优选的,所述供氧箱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供氧管,供氧管背离供氧箱的一端嵌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内,且供氧管上通过法兰盘安装有压力调节阀。通过供氧管背离供氧箱的一端嵌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内,时人员在外接氧气管道与气泵进行连接后,气泵抽取氧气进入供氧箱内,且根据压力调节阀监测供氧箱和发动机本体缸内气体的压力,发动机本体气体压力较少时通过压力调节阀对发动机本体缸内注入氧气。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底端面焊接有隔板,且隔板内嵌入固定有连接管。通过隔板内嵌入固定有连接管,使水体进入外壳内后,人员打开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导流管进行转动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打散并排除,且水落通过连接管后进行下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面焊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滑动套接在固定件内。通过连接块滑动套接在固定件内,使水箱内的水体进入外壳内进行冷却并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排出时,外壳内部通过高温的水体产生高压,内部气体对密封垫进行顶升可对气体进行排出,且内部压力较少时再次滑动下落对外壳进行闭合,方便对气体进行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供氧箱,人员在对发动机本体进行使用时,通过供氧管背离供氧箱的一端嵌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内,时人员在外接氧气管道与气泵进行连接后,气泵抽取氧气进入供氧箱内,且根据压力调节阀监测供氧箱和发动机本体缸内气体的压力,发动机本体气体压力较少时通过压力调节阀对发动机本体缸内注入氧气,注入时通过喷入缸内具有一定压力的适量氧气,与缸内残余废气和燃料,共同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燃烧过程中不再引入空气中的氮气,因此从源头上杜绝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壳,人员在对发动机本体进行使用时,通过进水管背离发动机本体的一端安装在外壳内,使发动机本体内水箱中的水体通过进水管进入外壳内,进入后通过隔板内嵌入固定有连接管,使水体进入外壳内后,人员打开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导流管进行转动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打散并排除,且水落通过连接管后进行下落,且通过连接块滑动套接在固定件内,使水箱内的水体进入外壳内进行冷却并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排出时,外壳内部通过高温的水体产生高压,内部气体对密封垫进行顶升可对气体进行排出,且内部压力较少时再次滑动下落对外壳进行闭合,方便对气体进行排出,方便后期冷却并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水管;2、发动机本体;3、供氧管;4、供氧箱;5、限位板;6、进水管;7、驱动电机;8、固定杆;9、密封垫;10、出气管;11、连接块;12、导流管;13、外壳;14、固定件;15、转轴;16、隔板;17、固定块;18、连接管;19、气泵;20、固定管;21、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包括发动机本体2、供氧箱4、外壳13和安装架21,安装架21的顶端面安装有供氧箱4、发动机本体2和外壳13,供氧箱4的后端面安装有气泵19,且气泵19通过固定管20与供氧箱4气体连通,外壳13的顶端面安装有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15,转轴15上焊接有固定块17,且固定块17的两端通过导流管12焊接有限位板5。
供氧箱4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供氧管3,供氧管3背离供氧箱4的一端嵌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2内,且供氧管3上通过法兰盘安装有压力调节阀,通过供氧管3背离供氧箱4的一端嵌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2内,时人员在外接氧气管道与气泵19进行连接后,气泵19抽取氧气进入供氧箱4内,且根据压力调节阀监测供氧箱4和发动机本体2缸内气体的压力,发动机本体2气体压力较少时通过压力调节阀对发动机本体2缸内注入氧气。
外壳13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出气管10,且外壳13的内壁焊接有连接块11,出气管10内滑动套接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顶端面贴合安装有密封垫9。
基于实施例1:人员在对发动机本体2进行使用时,通过供氧管3背离供氧箱4的一端嵌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2内,时人员在外接氧气管道与气泵19进行连接后,气泵19抽取氧气进入供氧箱4内,且根据压力调节阀监测供氧箱4和发动机本体2缸内气体的压力,发动机本体2气体压力较少时通过压力调节阀对发动机本体2缸内注入氧气,注入时通过喷入缸内具有一定压力的适量氧气,与缸内残余废气和燃料,共同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燃烧过程中不再引入空气中的氮气,因此从源头上杜绝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发动机本体2、供氧箱4、外壳13和安装架21,安装架21的顶端面安装有供氧箱4、发动机本体2和外壳13,供氧箱4的后端面安装有气泵19,且气泵19通过固定管20与供氧箱4气体连通,外壳13的顶端面安装有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15,转轴15上焊接有固定块17,且固定块17的两端通过导流管12焊接有限位板5。
外壳13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回水管1,回水管1背离外壳13的一端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内,且外壳13通过回水管1与发动机本体2相连通,通过回水管1背离外壳13的一端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内,使水体进入外壳13内对气体进行排出后回流到发动机本体2内的水箱中。
发动机本体2的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6,进水管6背离发动机本体2的一端安装在外壳13内,且发动机本体2通过进水管6与外壳13相连通,通过进水管6背离发动机本体2的一端安装在外壳13内,使发动机本体2内水箱中的水体通过进水管6进入外壳13内。
固定块17的底端面焊接有隔板16,且隔板16内嵌入固定有连接管18,通过隔板16内嵌入固定有连接管18,使水体进入外壳13内后,人员打开驱动电机7带动转轴1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导流管12进行转动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打散并排除,且水落通过连接管18后进行下落。
固定杆8的底端面焊接有连接块11,且连接块11滑动套接在固定件14内,通过连接块11滑动套接在固定件14内,使水箱内的水体进入外壳13内进行冷却并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排出时,外壳13内部通过高温的水体产生高压,内部气体对密封垫9进行顶升可对气体进行排出,且内部压力较少时再次滑动下落对外壳13进行闭合,方便对气体进行排出。
外壳13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出气管10,且外壳13的内壁焊接有连接块11,出气管10内滑动套接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顶端面贴合安装有密封垫9。
基于实施例2:人员在对发动机本体2进行使用时,通过进水管6背离发动机本体2的一端安装在外壳13内,使发动机本体2内水箱中的水体通过进水管6进入外壳13内,进入后通过隔板16内嵌入固定有连接管18,使水体进入外壳13内后,人员打开驱动电机7带动转轴1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导流管12进行转动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打散并排除,且水落通过连接管18后进行下落,且通过连接块11滑动套接在固定件14内,使水箱内的水体进入外壳13内进行冷却并对水体中的气泡进行排出时,外壳13内部通过高温的水体产生高压,内部气体对密封垫9进行顶升可对气体进行排出,且内部压力较少时再次滑动下落对外壳13进行闭合,使水体中的气体可进行膨胀排出,方便对气体进行排出,方便后期冷却并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包括发动机本体(2)、供氧箱(4)、外壳(13)和安装架(2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1)的顶端面安装有供氧箱(4)、发动机本体(2)和外壳(13),所述供氧箱(4)的后端面安装有气泵(19),且气泵(19)通过固定管(20)与供氧箱(4)气体连通,所述外壳(13)的顶端面安装有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上焊接有固定块(17),且固定块(17)的两端通过导流管(12)焊接有限位板(5),所述外壳(13)的顶端面嵌入固定有出气管(10),且外壳(13)的内壁焊接有连接块(11),所述出气管(10)内滑动套接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顶端面贴合安装有密封垫(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3)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回水管(1),回水管(1)背离外壳(13)的一端安装在发动机本体(2)内,且外壳(13)通过回水管(1)与发动机本体(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本体(2)的侧端面安装有进水管(6),进水管(6)背离发动机本体(2)的一端安装在外壳(13)内,且发动机本体(2)通过进水管(6)与外壳(1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箱(4)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供氧管(3),供氧管(3)背离供氧箱(4)的一端嵌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2)内,且供氧管(3)上通过法兰盘安装有压力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7)的底端面焊接有隔板(16),且隔板(16)内嵌入固定有连接管(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8)的底端面焊接有连接块(11),且连接块(11)滑动套接在固定件(14)内。
CN202222666116.1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Active CN218816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6116.1U CN218816690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6116.1U CN218816690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6690U true CN21881669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6116.1U Active CN218816690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6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13243A1 (en) Solid fuel powder combus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218816690U (zh) 一种二次膨胀供氧机构
CN103993960B (zh) 一种汽车引擎纯氢除碳系统
CN117386543A (zh) 一种单向阀射流结构及其当量比主动射流系统
CN201916042U (zh) 一种发动机
CN204113450U (zh) 一种预燃预热式水煤气节能发动机
CN102226434A (zh) 正负压式汽油气体发生器及其罐装装置
CN218178928U (zh) 双燃料船舶发动机能量回收装置
CN202073664U (zh) 正负压式汽油气体发生器及其罐装装置
CN101614170A (zh) 发动机增氧助燃节油方法及其装置
KR20120059162A (ko) 엔진 유닛 및 엔진 유닛의 구동방법
CN201074544Y (zh) 节能减排内燃机蒸气机组合式发动机
TWM313170U (en) Burning efficiency promoting device for combustion chamber of gasoline engine
CN204984652U (zh) 一种氢氧混合助燃节油压力报警式内燃装置
CN100386508C (zh) 发动机余热煤气发生装置
EP0440511B1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ighly humid air
WO2019168483A1 (en) Fuel saving apparatus
CN214891160U (zh) 移动式燃气置换装置
CN219509740U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预加热装置
CN216554109U (zh) 一种双燃料发电机组
CN211038869U (zh) 一种用于柴油内燃机的节能结构
CN217558425U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并联并网静音型甲醇发电机组
CN219366183U (zh) 一种组合式水分子细化器
CN113910949B (zh) 一种地埋式沼气发电用充电桩
CN215633248U (zh) 一种新型汽油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