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1889U -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1889U
CN218811889U CN202223035761.XU CN202223035761U CN218811889U CN 218811889 U CN218811889 U CN 218811889U CN 202223035761 U CN202223035761 U CN 202223035761U CN 218811889 U CN218811889 U CN 218811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uffer
pipe
annealing furnace
air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57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瑞锋
杨许彬
王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unfe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hunfe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hunfe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hunfe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57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1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1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1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1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 Y02P10/143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of methane [CH4]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台车总成,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退火炉总成和排烟换热系统,所述台车总成与退火炉总成配合,所述退火炉总成与排烟换热系统连接;所述退火炉总成包括炉体、烧嘴、天然气管道、缓冲机构、抬升机构、喷嘴座和防火内衬,所述喷嘴座设置在炉体的上部,所述烧嘴设置在喷嘴座上,所述天然气管道与烧嘴连接,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炉体内,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炉体的下部,所述防火内衬设置在炉体的内壁;所述排烟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高温烟气排出管、热风送入管道、低温烟气排出管、冷风送入风机、冷风送入管道和烟囱,所述高温烟气排出管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退火炉是节能型周期式作业炉,具有节能节电的优点。现有退火炉在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高温烟气排出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换热冷却,炉体的上部多数为矩形,热气循环受阻,由于管件为圆形,这也将会导致热量的损失,从而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改善热气循环状态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包括台车总成,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退火炉总成和排烟换热系统,所述台车总成与退火炉总成配合,所述退火炉总成与排烟换热系统连接;所述退火炉总成包括炉体、烧嘴、天然气管道、缓冲机构、抬升机构、喷嘴座和防火内衬,所述喷嘴座设置在炉体的上部,所述烧嘴设置在喷嘴座上,所述天然气管道与烧嘴连接,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炉体内,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炉体的下部,所述防火内衬设置在炉体的内壁;所述排烟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高温烟气排出管、热风送入管道、低温烟气排出管、冷风送入风机、冷风送入管道和烟囱,所述高温烟气排出管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所述高温烟气排出管的另一端与炉体连接,所述热风送入管道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所述热风送入管道的另一端与烧嘴连接,所述低温烟气排出管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所述低温烟气排出管的另一端与烟囱连接,所述冷风送入管道的一端与换热器连接,所述冷风送入管道的另一端与冷风送入风机连接。台车总成可将管件运输至炉体内进行退火处理,通过设置的换热器可实现热量交换,减少热量外排,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天然气耗量更低,同时更加环保,设置缓冲机构可避免台车总成与炉体相撞,避免损坏炉体。
进一步地,所述台车总成包括车架、车轮、炉门、托轮和挡轮,所述车轮设置在车架的底部,所述炉门设置在车架的侧部,所述托轮和挡轮均设置在车架上,且挡轮位于托轮的两侧。将管件置于托轮上,通过托轮驱动机构驱动托轮转动,进而可使得管件转动,避免在退火过程中管件出现椭圆的情况,通过设置挡轮可对管件起到限位的作用,当管件在转动的过程中与挡轮接触时,挡轮可自由转动,以减小管件与挡轮的摩擦力,通过炉门驱动装置可控制炉门转动,使得炉门与炉体盖合,可保证退火过程中的炉门与炉体的气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与托轮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炉门与炉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为托轮冷却的冷却机构。设置冷却机构可降低托轮的温度,以延长托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顶部呈弧形结构设置。使得热气循环流畅,更有利于通过热气无死角循环的对管件进行加热,加热更加高效,相对更加节能。
进一步地,所述台车总成和退火炉总成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台车总成与一个退火炉总成对应设置。两个台车总成可用于对相同管径或不同管径的管件进行退火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防火内衬由耐火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送入管道和低温烟气排出管上各安装有一个测温计。用于测量热风送入管道和低温烟气排出管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垂直于车架的运动方向设置在炉体内,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支架、导向杆、缓冲弹簧、调整螺母、缓冲横梁和缓冲垫,所述缓冲支架设置在炉体上,所述导向杆设置在缓冲支架上,所述缓冲弹簧和调整螺母均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支架和调整螺母抵接,所述缓冲横梁与导向杆连接,所述缓冲垫设置在缓冲横梁上。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可有效的壁面车体与炉体相撞,当车体与缓冲垫接触时可对撞击力进行分解,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抬升机构,所述抬升机构包括气缸、气缸座、抬升支架、铰接轴、铰接轴座和抬升横梁,所述气缸座和铰接轴座均设置在炉体上,所述铰接轴设置在铰接轴座上,所述抬升支架设置在铰接轴上,所述气缸的缸筒设置在气缸座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抬升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抬升横梁设置在抬升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抬升机构可将车体抬升至指定的高度,将炉门关闭后可便于对管件进行退火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抬升横梁与车架接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炉体设置为圆弧状结构更有利于热气无死角循环加热管件,加热更加高效,相对更加节能。大小火控制方式通过在天然气管道上设置比例阀,采用比例调节控制方式,电动调节风量同时通过空燃比例阀自动调节天然气大小,燃烧更加充分,相对更加节能,运行成本更低。无需排烟风机,将通过排烟风机强制往外排烟改为自然排烟,可减少烟气外排量,降低燃气耗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退火炉总成的内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退火炉总成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台车总成1、退火炉总成2、排烟换热系统3、
车架11、车轮12、炉门13、托轮14、挡轮15、冷却机构16、托轮驱动机构17、炉门驱动机构18、车轮驱动机构19、
炉体21、烧嘴22、天然气管道23、缓冲机构24、抬升机构25、喷嘴座26、防火内衬27、
换热器31、高温烟气排出管32、热风送入管道33、低温烟气排出管34、冷风送入风机35、冷风送入管道36、烟囱37、测温计38、
缓冲支架241、导向杆242、缓冲弹簧243、调整螺母244、缓冲横梁245、缓冲垫246、
气缸251、气缸座252、抬升支架253、铰接轴254、铰接轴座255、抬升横梁2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9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包括台车总成1、退火炉总成2和排烟换热系统3,台车总成1与退火炉总成2配合,退火炉总成2与排烟换热系统3连接,台车总成1和退火炉总成2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台车总成1与一个退火炉总成2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退火炉总成2包括炉体21、烧嘴22、天然气管道23、缓冲机构24、抬升机构25、喷嘴座26和防火内衬27,喷嘴座26设置在炉体21的上部,烧嘴22设置在喷嘴座26上,天然气管道23与烧嘴22连接,缓冲机构24设置在炉体21内,抬升机构25设置在炉体21的下部,防火内衬27设置在炉体21的内壁,炉体21的顶部呈弧形结构设置,防火内衬27由耐火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排烟换热系统3包括换热器31、高温烟气排出管32、热风送入管道33、低温烟气排出管34、冷风送入风机35、冷风送入管道36和烟囱37,高温烟气排出管32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高温烟气排出管32的另一端与炉体21连接,热风送入管道33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热风送入管道33的另一端与烧嘴22连接,低温烟气排出管34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低温烟气排出管34的另一端与烟囱37连接,冷风送入管道36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冷风送入管道36的另一端与冷风送入风机35连接,热风送入管道33和低温烟气排出管34上各安装有一个测温计38,高温烟气排出管32和低温烟气排出管34的气路相通,冷风送入管道36和热风送入管道33的气路相通。
本实施例中的台车总成1包括车架11、车轮12、炉门13、托轮14和挡轮15,车轮12设置在车架11的底部,炉门13设置在车架11的侧部,托轮14和挡轮15均设置在车架11上,且挡轮15位于托轮14的两侧,托轮14与托轮驱动机构17连接,炉门13与炉门驱动机构18连接,车架11上还设置有用于为托轮14冷却的冷却机构16。
本实施例中的缓冲机构24垂直于车架11的运动方向设置在炉体21内,缓冲机构24包括缓冲支架241、导向杆242、缓冲弹簧243、调整螺母244、缓冲横梁245和缓冲垫246,缓冲支架241设置在炉体21上,导向杆242设置在缓冲支架241上,缓冲弹簧243和调整螺母244均设置在导向杆242上,缓冲弹簧243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支架241和调整螺母244抵接,缓冲横梁245与导向杆242连接,缓冲垫246设置在缓冲横梁245上。
本实施例中的炉体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抬升机构25,抬升机构25包括气缸251、气缸座252、抬升支架253、铰接轴254、铰接轴座255和抬升横梁256,气缸座252和铰接轴座255均设置在炉体21上,铰接轴254设置在铰接轴座255上,抬升支架253设置在铰接轴254上,气缸251的缸筒设置在气缸座252上,气缸251的活塞杆与抬升支架253的一端连接,抬升横梁256设置在抬升支架253的另一端,抬升横梁256与车架11接触。
具体的说,该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在工作时,将管件置于托轮14上,且管件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挡轮15之间,通过托轮驱动机构17驱动托轮14转动以防止管件椭圆,当管件的承口端或插口端与挡轮15接触时,挡轮15转动可减小管件与挡轮15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车轮驱动机构19驱动车轮12转动,使得车架11进入到炉体21内,在炉体21内设置缓冲机构24可避免车架11与炉体21相撞,在导向杆242上设置有螺纹段,通过拧动调整螺母244可对缓冲弹簧243进行调整,通过抬升机构25将车架11抬起,通过炉门驱动机构18关闭炉门13,可提高炉门13与炉体21的气密性,减少热量损失,
排烟换热系统3的工作过程为:炉体21内产生的高温烟气经高温烟气排出管32进入至换热器31,并和冷风送入风机35经由冷风送入管道36送入换热器31内的冷风进行换热,高温烟气经换热冷却后产生的低温烟气通过低温烟气排出管34排至烟囱35排出;冷风送入风机35经由冷风送入管道36送入换热器31内的冷风经换热升温后变成热风,该热风通过热风送入管道33送至烧嘴22处进行助燃。
将炉体21的顶部设置呈圆弧形状,可改善热气循环状态;通过在天然气管道23上设置比例阀可将人工调节改为自动调节空燃比;通过烟囱37自然排烟,可减少热量外排;因此该退火炉加热更加高效,燃烧更加充分,燃气耗量更低,同时更加环保。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包括台车总成(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火炉总成(2)和排烟换热系统(3),所述台车总成(1)与退火炉总成(2)配合,所述退火炉总成(2)与排烟换热系统(3)连接;所述退火炉总成(2)包括炉体(21)、烧嘴(22)、天然气管道(23)、缓冲机构(24)、抬升机构(25)、喷嘴座(26)和防火内衬(27),所述喷嘴座(26)设置在炉体(21)的上部,所述烧嘴(22)设置在喷嘴座(26)上,所述天然气管道(23)与烧嘴(22)连接,所述缓冲机构(24)设置在炉体(21)内,所述抬升机构(25)设置在炉体(21)的下部,所述防火内衬(27)设置在炉体(21)的内壁;所述排烟换热系统(3)包括换热器(31)、高温烟气排出管(32)、热风送入管道(33)、低温烟气排出管(34)、冷风送入风机(35)、冷风送入管道(36)和烟囱(37),所述高温烟气排出管(32)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所述高温烟气排出管(32)的另一端与炉体(21)连接,所述热风送入管道(33)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所述热风送入管道(33)的另一端与烧嘴(22)连接,所述低温烟气排出管(34)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所述低温烟气排出管(34)的另一端与烟囱(37)连接,所述冷风送入管道(36)的一端与换热器(31)连接,所述冷风送入管道(36)的另一端与冷风送入风机(3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总成(1)包括车架(11)、车轮(12)、炉门(13)、托轮(14)和挡轮(15),所述车轮(12)设置在车架(11)的底部,所述炉门(13)设置在车架(11)的侧部,所述托轮(14)和挡轮(15)均设置在车架(11)上,且挡轮(15)位于托轮(14)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14)与托轮驱动机构(17)连接,所述炉门(13)与炉门驱动机构(18)连接,所述车架(11)上还设置有用于为托轮(14)冷却的冷却机构(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1)的顶部呈弧形结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总成(1)和退火炉总成(2)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台车总成(1)与一个退火炉总成(2)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内衬(27)由耐火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送入管道(33)和低温烟气排出管(34)上各安装有一个测温计(3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24)垂直于车架(11)的运动方向设置在炉体(21)内,所述缓冲机构(24)包括缓冲支架(241)、导向杆(242)、缓冲弹簧(243)、调整螺母(244)、缓冲横梁(245)和缓冲垫(246),所述缓冲支架(241)设置在炉体(21)上,所述导向杆(242)设置在缓冲支架(241)上,所述缓冲弹簧(243)和调整螺母(244)均设置在导向杆(242)上,所述缓冲弹簧(243)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支架(241)和调整螺母(244)抵接,所述缓冲横梁(245)与导向杆(242)连接,所述缓冲垫(246)设置在缓冲横梁(24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抬升机构(25),所述抬升机构(25)包括气缸(251)、气缸座(252)、抬升支架(253)、铰接轴(254)、铰接轴座(255)和抬升横梁(256),所述气缸座(252)和铰接轴座(255)均设置在炉体(21)上,所述铰接轴(254)设置在铰接轴座(255)上,所述抬升支架(253)设置在铰接轴(254)上,所述气缸(251)的缸筒设置在气缸座(252)上,所述气缸(251)的活塞杆与抬升支架(253)的一端连接,所述抬升横梁(256)设置在抬升支架(253)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横梁(256)与车架(11)接触。
CN202223035761.X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Active CN218811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5761.XU CN218811889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5761.XU CN218811889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1889U true CN21881188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5761.XU Active CN218811889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1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6965A (zh) 一种直流式弥散燃烧的管式加热炉系统及燃烧器
CN218811889U (zh) 一种管体内烧式球墨铸铁管随形炉壳退火炉
CN103032951B (zh)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
CN101928796A (zh) 一种高炉高风温节能减排组合式预热方法
CN210373522U (zh) 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
CN201387225Y (zh) 高温台车式加热炉
CN201785422U (zh) 高炉高风温节能减排组合式预热系统
CN209214111U (zh) 具有防回火功能的热风炉结构
CN201193876Y (zh) 喷流辐射中心回燃热管热风炉
CN110455077B (zh) 蓄热节能式熔解反射炉
CN208074923U (zh) 卧式热水锅炉
CN103322796B (zh) 一种节能型多长棒热剪炉
CN2751230Y (zh) 一种立式燃水煤浆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01662222U (zh) 气液两相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02350080U (zh)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
CN215982514U (zh) 一种新型节能低氮排放的锅炉
CN215765048U (zh) 一种生物质往复炉排伺服电缸推动锅炉
CN2308051Y (zh) 一种燃油燃气烟气再循环热风炉
CN2146674Y (zh) 多行程高效热风发生机
CN201156940Y (zh) 一种燃煤烤箱
CN210569187U (zh) 一种方便预热的汽车加热器
CN212058273U (zh) 用于烧制建盏的窑炉
CN207945971U (zh) 辊棒式铝合金车轮毛坯预热炉
CN201497015U (zh) 采暖炉
CN2182962Y (zh) 燃油(气)间接式热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