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0855U - 连续式人工湿地 - Google Patents
连续式人工湿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10855U CN218810855U CN202223416768.6U CN202223416768U CN218810855U CN 218810855 U CN218810855 U CN 218810855U CN 202223416768 U CN202223416768 U CN 202223416768U CN 218810855 U CN218810855 U CN 2188108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etland
- tank body
- layer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包括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依次交替排列;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池体、第一填料层、第一配水结构和第一配光结构,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沉水植被层;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池体、第二填料层、第二配水结构和第二配光结构,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被层;第一池体的第一出水口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二池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二池体的第二出水口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一池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构建的人工湿地结构简单,可以应用在城市狭窄被遮挡的区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极好,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河湖自然水体旁路净化、初期雨水处理等方面需求强烈,人工湿地因处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具备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这些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但是,人工湿地存在用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等问题,在用地紧张或气温较为寒冷的地区难以实施。而且现有的人工湿地较为单一,要么是基于挺水植物构建人工湿地,要么是基于沉水植物构建人工湿地,两种人工湿地对水质的净化处理效果是不一样的,想要将两种人工湿地结合起来需要考虑诸多问题,特别是应用在地域狭窄的城市区域,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包括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依次交替排列;
所述第一湿地单元包括,
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是上端盖合有第一顶板的密闭池体,第一池体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池体的相对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处于第一池体的底部,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沉水植被层;
第一配水结构,所述第一配水结构布置于第一填料层内并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用于将污水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
第一配光结构,所述第一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一顶板的下方,用于向沉水植被层提供光照;
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
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是上端盖合有第二顶板的密闭池体,第二池体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第二池体的相对另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
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处于第二池体的底部,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被层;
第二配水结构,所述第二配水结构固定于第二顶板下方并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用于向挺水植被层均匀喷洒污水;
第二配光结构,所述第二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二顶板的下方,用于向挺水植被层提供光照;
所述第一池体的第一出水口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二池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池体的第二出水口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一池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湿地单元还包括反硝化池;所述反硝化池是上端盖合有第一盖板的中空池体,反硝化池的底部布置有生物飘带,反硝化池一侧设置有出水弯管、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出水弯管的上端与第一出水口连通,下端伸入到反硝化池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与反硝化池顶部处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二湿地单元还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是上端盖合有第二盖板的封闭的厌氧中空腔室,集水池一侧与同一湿地单元的第一池体的第二出水口连通,另一侧设置有与下一第一湿地单元的第一池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一顶板下方的多根第一灯管;所述第二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二顶板下方的多根第二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配水结构包括第一配水管;所述第一配水管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第一配水支管,第一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配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二配水结构包括第二配水管,所述第二配水管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二顶板下端面,第二配水管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第二配水支管,第二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配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一池体内在与第一出水口齐平的高度处均匀布置有多个曝气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第二填料层底部埋设有收水管;所述收水管与第二池体的第二出水口连通,收水管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布置且相互连通的收水支管,收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收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所述沉水植被层为苦草、菹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挺水植被层包括种植在上填料层的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申请将种植沉水植被层的第一池体和种植挺水植被层的第二池体相互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城市地域情况形成连续的人工湿地结构,通过配光结构能够为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提供光照,形成的人工湿地不受城市建筑物遮挡,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为连续的多个湿地单元串联而成,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极好,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城市地域,形成的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本申请在第一池体的出口侧设置反硝化池,反硝化池为厌氧环境,底部生物飘带为反硝化菌提供了附着生长场所,反硝化效果好,有效削减来水总氮浓度,提升出水水质,除此之外,反硝化池还具备存水功能,可用作消防及绿化浇灌用水;
3、本申请还在每组第二湿地单元的第二池体出水口侧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为封闭的厌氧腔体,经过第二池体内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到集水池聚集后能够进行厌氧处理,产生反硝化反应,进一步削减总氮,水质净化效果更好;
4、本申请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是透光的玻璃板,能够保证外部阳光照射到植被层,避免完全依靠配光结构来进行光合作用,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同时池体内部的灯光能够通过顶板投射出来,形成景观地貌;
5、本申请的配光结构包括灯管,多个灯管均匀分布在顶板的下端面,能够全面且均匀的对植被层提供良好的光照,使植被层能够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促进水质净化的效果,同时,从顶板投射而出的灯光又能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6、本申请在第一填料层内设置有第一配水管,第一配水管将第一进水口进入的污水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使第一填料层上的沉水植被层能够全面且均匀的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程度;
7、本申请在顶板下方设置配水管,配水管能够将进水口进入的污水均匀分配到植被层上,使植被层的每一处位置都能够分配到污水,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程度;
8、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池体内布置曝气机,利用曝气机向水中曝气,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促进沉水植被层处理污水的效率,一方面能提升水质净化能力,一方面使得第一池体上部水体充分搅动,使得出水不会短流,保证均匀出水;
9、本申请在下填料层底部埋设有收水管,收水管均匀分布于下填料层内,能够将经过植被层和填料层处理过的水收集起来然后一起排放出去,避免了池体底部积水的问题;
10、本申请的沉水植被层和挺水植被层为常用湿地植物,价廉易得,容易存活,形成的植被层美观。
本实用新型构建的人工湿地结构简单,可以应用在城市狭窄被遮挡的区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极好,形成的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结构实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湿地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湿地单元第一配水结构分布示意图(俯视视向);
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湿地单元第一灯管分布结构示意图(俯视视向);
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湿地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湿地单元第二配水结构分布示意图(俯视视向);
其中:11—第一池体;12—第一顶板;13—第一进水口;14—第一出水口;15—沉水植被层;16—反硝化池;17—第一盖板;18—生物飘带;19—出水弯管;110—第一出水管;111—第一灯管;112—第一配水管;113—曝气机;114—第一上填料层;115—第一中填料层;116—第一下填料层;
21—第二池体;22—第二顶板;23—第二进水口;24—第二出水口;25—挺水植被层;26—集水池;27—第二盖板;28—第二出水管;29—第二灯管;210—第二配水管;211—支架;212—第二上填料层;213—第二中填料层;214—第二下填料层;215—收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6,本申请涉及到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根据城市地面情况进行修筑布置,主要是修筑在平整地面上,根据带修筑的平整地面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布置,本申请的人工湿地串联了多个湿地单元,多个湿地单元依次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的净化效果极好,而且本申请的人工湿地完全修筑在城市地面上,能够构建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具体的,本申请的人工湿地包括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依次交替排列。即,经过第一湿地单元处理的污水会进入到第二湿地单元进行再次处理,然后经过第二湿地单元处理的污水会流向下游的第一湿地单元进行再次处理,依次交替进行进行,直至污水处理完全达标。
本申请的第一湿地单元包括第一池体11、第一填料层、第一配水结构和第一配光结构,第一池体11是上端盖合有第一顶板12的密闭池体,第一池体11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3,第一池体11的相对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4,污水从第一进水口13进入到第一池体11内,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出水口14排出。第一填料层处于第一池体11的底部,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沉水植被层15,本申请的第一池体11内的水位是根据第一出水口14的高度来确定的,第一出水口14的高度是高于沉水植被层15的高度的,沉水植被层15是完全处于第一池体11内水面以下。
第一配水结构布置于第一填料层内并与第一进水口13连通,用于将污水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从第一进水口13进入到第一池体11内的污水通过第一配水结构你能够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然后被第一填料层上的沉水植被层15进行吸收处理,达到水质净化处理的效果。第一配水结构这种均匀分散的作用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第一填料层都能够很好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避免分配不均匀导致某些沉水植物和第一填料层无法获取污水的情况发生。
第一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一顶板12的下方,用于向沉水植被层16提供光照,第一配光结构直接为沉水植被层16提供光照,可有效解决在城市高大建筑物遮挡区域的光照问题,沉水植被层16的光合作用不再受限于太阳,提高了沉水植被层16的污水处理效果。
本申请的第二湿地单元包括第二池体21、第二填料层、第二配水结构和第二配光结构,第二池体21是上端盖合有第二顶板22的密闭池体,第二池体21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3,第二池体21的相对另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4,污水从顶部的第二进水口23进入到第二池体21,从底部的第二出水口24排出。第二填料层处于第二池体21的底部,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被层25,污水经过第二填料层的吸附过滤,经过挺水植被层25的消化处理,最后排出。第二配水结构固定于第二顶板22下方并与第二进水口23连通,用于向挺水植被层25均匀喷洒污水。第二配水结构是将进水均匀分配到挺水植被层25上,确保挺水植被层25能够高效且均匀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第二顶板22的下方、挺水植被层25的上方布置有第二配光结构,第二配光结构用于向挺水植被层25提供光照,确保即便没有外部光源的情况下,挺水植被层25也能够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第二配光结构的设置能够在第二池体21修建在受城市建筑遮挡没有光照的位置处,仍然可以使挺水植被层25良好的生长,构建良好的湿地污水处理结构。
以上为本申请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的结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是交替排列布置的,相邻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是相互串联的,具体的是第一池体11的第一出水口14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二池体21的第二进水口23连通,第二池体21的第二出水口24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一池体11的第一进水口13连通。也就是说,经过第一湿地单元处理后的污水会再次进入到相邻的第二湿地单元内进行再次处理,然后进入到下游相邻的第一湿地单元内重复处理,反复进行,直至污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为了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可以选择串联在一起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的数量。另外,本申请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的上表面即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是齐平的,修筑在城市区域时,可以构建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地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结构进行了优化,如图2~4所示,第一湿地单元还包括反硝化池16,反硝化池16是上端盖合有第一盖板17的中空池体,反硝化池16的底部布置有生物飘带18,反硝化池16一侧设置有出水弯管19、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10,出水弯管19的上端与第一出水口14连通,下端伸入到反硝化池16底部,第一出水管110一端与反硝化池16顶部处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23连通。
从第一池体11流出的污水进入到反硝化池16,反硝化池16内的生物飘带18会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生物飘带18为成品净水生物飘带,长度为0.3~0.5m,宽度为8~15cm,底部固定在反硝化池16的底板上,在水中呈漂浮态,布置密度为反硝化池16中每平方米水面布置1~2m2的生物飘带。
反硝化池16的第一出水管110的高度是略微低于第一出水口14,确保反硝化池16内的污水始终能够处于第一出水管110的高度。
第二湿地单元还包括集水池26,如图5和6所示,集水池26是上端盖合有第二盖板27的封闭的厌氧中空腔室,集水池26一侧与同一湿地单元的第一池体21的第二出水口24连通,另一侧设置有与下一第一湿地单元的第一池体11的第一进水口13连通的第二出水管28。
集水池26是密闭环境,从第二池体21流出的污水进入到集水池26内可以进行厌氧处理,污水在集水池26内产生反硝化反应,可以进一步削减总氮含量,水质净化的效果更好。集水池26为封闭结构,厌氧处理产生的废气不会排放到周围大气污染周围环境。
在同一第二湿地单元中,第二出水管28低于第二填料层的顶面。由于本实施例的同一第二湿地单元的集水池26与第二池体21是连通器结构,如果第二出水管28设置过高,那集水池26内集聚的水体过多,水位较高,反映到第二池体21一侧,第二池体21内的水体就会淹没挺水植被层25,影响挺水植被层25的生长,因此本案将第二出水管28设置在低于第二填料层12的顶面,避免水位过高淹没挺水植被层25。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均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板。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是透明的钢化玻璃板,外部光线能够透过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照射到沉水植被层15和挺水植被层25上,促进植被层的光合作用。当外部光线良好时,可以关闭内部的配光结构,利用外部光源进行光照,节约大量的电能。当外部光源不好时,开启内部的配光结构进行光照,同时内部配光结构产生的光纤又能够从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透射而出,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实际上,本实施例的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是钢化玻璃结构,能够承载较大的重量,修建在城市地区,可以方便周围居民行走,构建的生态景观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整个人工湿地的景观效果,可以将第一池体11和第二池体21修筑于地面以上,处于地面以上的第一池体11和第二池体21侧壁均为透明玻璃结构,第一池体11和第二池体21内的沉水植被层15和挺水植被层25可以方便观测,提升了整个人工湿地的景观效果。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配光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2和4所示,第一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一顶板12下方的多根第一灯管111,如图5和6所示,第二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二顶板22下方的多根第二灯管29。
第一配光结构包括多根均匀布置于第一顶板12下端面的第一灯管111,第二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二顶板22下方的多根第二灯管29。多根第一灯管111和多根第二灯管29均匀分布,能够为沉水植被层15和挺水植被层25提供良好的光照,沉水植被层15和挺水植被层25的光合作用完全不受限制,可以最大程度的对污水起到净化效果。同时,在夜间开启第一灯管111和第二灯管29除了能够为沉水植被层15和挺水植被层25提供光照外,还能够为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上行走的居民提供照明。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配水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2和3所示,第一配水结构包括第一配水管112,第一配水管112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第一配水支管,第一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配水孔。
第一配水管112均匀分布于第一填料层内,能充分且均匀的将第一进水口13进入的污水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第一填料层会对这些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然后经过沉水植被层15进行处理。
如图5~6所示,第二配水结构包括第二配水管210,第二配水管210通过支架211固定在第二顶板22下端面,第二配水管210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配水支管,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配水孔。
第二配水管210均匀分布于第二顶板22的下端面,能够充分且均匀的将第二进水口23进入的污水喷洒到挺水植被层25上。为了避免污水喷洒到第二灯管29造成短路风险,本实施例的第二灯管29处于第二配水管210的上方,配水孔均匀分布于第二配水管210的下部分管体上。
本实施例的配水管为DN80~DN200的UPVC管或PE管,配水孔的孔径为8~15mm,相邻两孔孔间距为150~200mm,呈“王”字型布置。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第一池体11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池体11内在与第一出水口14齐平的高度处均匀布置有多个曝气机113。
曝气机113为提水式曝气机,单台功率为0.75~1.5kw,相邻曝气机113间距为3~4m,在水面上均匀布置。曝气机113一方面能提升水质净化能力,一方面使得第一池体11上部水体充分搅动,使得出水不会短流,保证均匀出水。
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第二填料层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二填料层底部埋设有收水管215,收水管215与第二池体21的第二出水口24连通,收水管215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布置且相互连通的收水支管,收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收水孔。
收水管215为DN200~DN300的UPVC管或PE管,管壁上有收水孔,孔径为15~20mm,相邻两孔孔间距为150~200mm,呈“王”字型布置在下填料层14底部,末端穿过隔墙,与集水池6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填料层包括由下至上的第一上填料层114、第一中填料层115和第一下填料层116,第一上填料层114、第一中填料层115和第一下填料层116为碎石填料层,且第一上填料层114的碎石粒径小于第一中填料层115的碎石粒径小于第一下填料层116的碎石粒径。
第一上填料层114、第一中填料层115和第一下填料层116从上之下依次分层堆叠,其中第一上填料层114为粒径12~15mm的碎石填料,厚度为200~300mm;第一中填料层115为粒径20~30mm的碎石填料,厚度为200~300mm;第一下填料层116为粒径50~70mm的碎石填料,厚度为200~300mm。
同样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填料层包括由下至上的第二上填料层212、第二中填料层213和第二下填料层214,第二上填料层213、第二中填料层213和第二下填料层214为碎石填料层,且第二上填料层212的碎石粒径小于第二中填料层213的碎石粒径小于第二下填料层214的碎石粒径。
第二上填料层213、第二中填料层213和第二下填料层214从上之下依次分层堆叠,其中第二上填料层212为粒径12~15mm的碎石填料,厚度为200~300mm;第二中填料层213为粒径20~30mm的碎石填料,厚度为200~300mm;第二下填料层214为粒径50~70mm的碎石填料,厚度为200~300mm。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植被层进行了优化,具体的,沉水植被层15为苦草、菹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种植密度为20~50株/m2;挺水植被层25包括种植在上填料层的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种植密度为8~16株/m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多个第一湿地单元和多个第二湿地单元依次交替排列;
所述第一湿地单元包括,
第一池体(11),所述第一池体(11)是上端盖合有第一顶板(12)的密闭池体,第一池体(11)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3),第一池体(11)的相对另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14);
第一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处于第一池体(11)的底部,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沉水植被层(15);
第一配水结构,所述第一配水结构布置于第一填料层内并与第一进水口(13)连通,用于将污水均匀分散到第一填料层内;
第一配光结构,所述第一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一顶板(12)的下方,用于向沉水植被层(15)提供光照;
所述第二湿地单元包括,
第二池体(21),所述第二池体(21)是上端盖合有第二顶板(22)的密闭池体,第二池体(21)一侧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3),第二池体(21)的相对另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24);
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处于第二池体(21)的底部,第二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被层(25);
第二配水结构,所述第二配水结构固定于第二顶板(22)下方并与第二进水口(23)连通,用于向挺水植被层(25)均匀喷洒污水;
第二配光结构,所述第二配光结构布置于第二顶板(22)的下方,用于向挺水植被层(25)提供光照;
所述第一池体(11)的第一出水口(14)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二池体(21)的第二进水口(23)连通;所述第二池体(21)的第二出水口(24)沿水流方向同下游与之相邻的第一池体(11)的第一进水口(1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湿地单元还包括反硝化池(16);所述反硝化池(16)是上端盖合有第一盖板(17)的中空池体,反硝化池(16)的底部布置有生物飘带(18),反硝化池(16)一侧设置有出水弯管(19)、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110);所述出水弯管(19)的上端与第一出水口(14)连通,下端伸入到反硝化池(16)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管(110)一端与反硝化池(16)顶部处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2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湿地单元还包括集水池(26);所述集水池(26)是上端盖合有第二盖板(27)的封闭的厌氧中空腔室,集水池(26)一侧与同一湿地单元的第二池体(21)的第二出水口(24)连通,另一侧设置有与下一第一湿地单元的第一池体(11)的第一进水口(13)连通的第二出水管(2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均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一顶板(12)下方的多根第一灯管(111);所述第二配光结构包括布置于第二顶板(22)下方的多根第二灯管(2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水结构包括第一配水管(112);所述第一配水管(112)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第一配水支管,第一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配水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水结构包括第二配水管(210),所述第二配水管(210)通过支架(211)固定在第二顶板(22)下端面,第二配水管(210)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第二配水支管,第二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配水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1)内在与第一出水口(14)齐平的高度处均匀布置有多个曝气机(1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层底部埋设有收水管(215);所述收水管(215)与第二池体(21)的第二出水口(24)连通,收水管(215)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布置且相互连通的收水支管,收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收水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被层(15)为苦草、菹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挺水植被层(25)包括种植在上填料层的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16768.6U CN218810855U (zh) | 2022-12-20 | 2022-12-20 | 连续式人工湿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16768.6U CN218810855U (zh) | 2022-12-20 | 2022-12-20 | 连续式人工湿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10855U true CN218810855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262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16768.6U Active CN218810855U (zh) | 2022-12-20 | 2022-12-20 | 连续式人工湿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10855U (zh) |
-
2022
- 2022-12-20 CN CN202223416768.6U patent/CN2188108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58124B (zh) | 一种基于太阳能动力的智控型抗堵塞人工湿地雨污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1475284B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 |
CN107935307B (zh) | 一种循环复氧强化生物分解的河道水净化系统及实现方法 | |
CN101575156B (zh) |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人工湿地系统 | |
CN104496106A (zh) |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方法及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 |
CN105753166B (zh) | 水平潜流-两级充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1891332B (zh) | 一种处理池塘养殖废水的设施 | |
CN201942568U (zh) |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616723U (zh) | 一种塘-生态沟渠面源污染处理系统 | |
KR20080007964A (ko) | 수생초목을 이용한 오수의 자연고도 정화장치 | |
CN105906066B (zh) |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 |
CN113072188A (zh) | 一种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 |
CN111204927A (zh) | 生态公厕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 |
CN105800771B (zh) | 生物滤墙系统 | |
CN107364973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和污水处理方法 | |
CN114956459A (zh) | 一种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分散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KR101268084B1 (ko) | 정화용 습지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화장치 | |
CN211871749U (zh) | 一种太阳能生态浮岛 | |
CN218810855U (zh) | 连续式人工湿地 | |
CN209974535U (zh) | 一种北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775023U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系统 | |
CN213596109U (zh) | 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一体化设施 | |
CN214360869U (zh) |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 |
CN201049904Y (zh) | 利用复合型介质的景观水生态净化处理装置 | |
CN101397170A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