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6066B -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06066B
CN105906066B CN201610435254.5A CN201610435254A CN105906066B CN 105906066 B CN105906066 B CN 105906066B CN 201610435254 A CN201610435254 A CN 201610435254A CN 105906066 B CN105906066 B CN 105906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chinampa
layer
water body
low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52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06066A (zh
Inventor
成水平
孔令为
路卫卫
李�柱
崔娜欣
吴娟
向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4352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06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06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6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06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06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包括一个或多个依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浮岛框体内部设有用于将浮岛框体分为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支撑网格板;上层框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基体介质层及填料层,基体介质层设有通向填料层的种植孔,与填料层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下层框体内的底部铺设有底质,下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检查口设有可拆卸的网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轻质基体介质层、构筑易于安装更换及适宜微生物附着的填料层、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层等,缩短了制造时间、减少了占地,长久耐用及高效去污,模块化组合,兼具水质净化与景观功用,对受污染水体修复效果好。

Description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受污染地表水生态修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工浮岛凭借其水质净化、景观改善、接纳生物栖息以及消波护岸等方面的优势,一直以来在污水处理,尤其是在受污染地表水如河道、湖泊等水环境的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已建或在建的一些人工浮岛,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1)仅靠挺水植物单一的作用从而造成去污效果不好的现状,需要采用其它措施如生物膜法加以强化;2)大多数人工浮岛采用的基体材质如PVC等,使用寿命有限,容易破损,且浮力不够从而影响浮岛稳定性和处理效果;3)现有人工浮岛制作及施工周期长。从目前来看多数的人工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如需大面积制作会导致施工周期过长;4)现有人工浮岛难以过冬。人工浮岛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北方地区,需要针对低温天气保证去污能力的措施。
中国专利CN102010068B披露了一种双层复合型人工浮岛,该专利将人工浮岛设计成两层结构,上层种植挺水植物,下层种植沉水植物,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及支撑柱,上框架与下框架通过支撑柱连接,下框架的面积大于上框架的面积,上框架为上开口容器,其内装有上基质,下框架由空心管相互绑扎而成,空心管两端管口通过塞子密封,空心管内设置有下基质,空心管上设置有种植孔,空心管两侧设置有透水孔。该专利采用了较为传统的PVC材质作为主体框架材料,长时间户外使用容易暴晒而导致老化,同时,采用沸石、陶粒等基质作为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如大量使用则无可避免因超重所导致的床体沉入水体等情况,且下层框架空心管种植了植物,如果管道进水则会因增重而加快其床体的沉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包括一个或多个依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所述的浮岛框体内部设有支撑网格板,该支撑网格板将浮岛框体分为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
所述的上层框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基体介质层及填料层,所述的基体介质层设有通向填料层的种植孔,与填料层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
所述的下层框体内的底部铺设有底质,下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
所述的检查口设有可拆卸的网格。
与填料层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置的多个检查口用于确保浮岛框体内外的水体交换,检查口的数目根据浮岛框体的尺寸变化,浮岛框体尺寸越大设置的越多。
上层框体侧壁上的多个检查口对称设置在上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下层框体侧壁上的多个检查口对称设置在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优选地,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上层框体侧壁中的每个侧壁上设有1~10个检查口,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下层框体侧壁中的每个侧壁上设有1~3个检查口。
该模块化人工浮岛包括多个通过连接涵管依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所述的连接涵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浮岛框体的下层框体处的检查口连接。
与连接涵管连接的检查口不设网格。
所述的填料层采用长条形或丝状的轻质材料,选自枯树枝、合成纤维、风干丝瓜或竹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填料层轻质材料的两端朝向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浮岛框体侧壁。
所述的种植孔均匀分布在基体介质层。
所述的基体介质层和填料层之间设有垫层,所述的垫层选用无纺布或合成纤维网格中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的浮岛框体采用有机玻璃框体或ABS材质框体中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介质材料,选自轻质混凝土、轻质陶瓷加气块废料或轻质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的种植孔的密度为3~9个/m2,种植孔的直径为40~200mm;
所述的底质选自有机膨润土、沸石、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底质的厚度为2~5cm。
所述的浮岛框架呈长方体状或圆柱状,
当浮岛框体呈长方体状时,浮岛框体的长、宽及高之比为1~6:1~3:1,
当浮岛框体呈圆柱状时,浮岛框体的直径与高的比值为1~6:1,
所述的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高度比例为1~3:1~2。
优选地,当浮岛框体呈长方体状时,长的范围为40~4000mm。
优选地,当浮岛框体呈圆柱状时,直径范围为40~4000cm。
优选地,检查口的直径为40~500mm。
优选地,支撑网格板采用不锈钢支撑网格板,开孔目数为4~500目。
优选地,检查孔处设置的网格的开孔目数为4~500目。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该模块化人工浮岛放置在受污染水体中,并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层,在所述的种植孔中种植挺水植物,并使挺水植物的根系生长于填料层中,在下层框体中放置鱼苗、底栖动物及原生动物,并在底质种植沉水植物,组成耦合去污系统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2)待鱼苗生长至期望重量的成鱼后,从下层框体的检查口移出,并重新在下层框体内投入鱼苗。
所述的挺水植物选自美人蕉、菖蒲、千屈菜、再力花、梭鱼草或风车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鱼苗选自青鱼苗、草鱼苗、鲢鱼苗或鳙鱼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投放密度为10~100g/m2
所述的底栖动物选自河蚌、河蚬、钉螺、环棱螺或冠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投放密度为5~50g/m2
所述的原生动物选自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投放密度为1~10g/m2
所述的沉水植物选自狐尾藻、金鱼藻、苦草、黑藻、眼子菜或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种植密度为100~300株/m2
下层框体中的各种生物的密度是根据生态学原理食物链的能级关系,优化利用沉水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及化感作用、底栖和原生动物对浮游藻类的摄食、鱼类对原生动物和藻类的滤食等作用,达到水质净化效果而设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1)污水经过检查口进入一个或者多个依次连通的浮岛框体内部。
(2)在浮岛的上层,污水通过填料层中附着生长的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到净化;同时,深入生长于填料层的挺水植物根系通过吸收与吸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并给填料层的微生物提供微溶氧环境,强化微生物的去污能力。
(3)在浮岛的下层,污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沉水植物的吸附转化得到降解;污水中的浮游生物如藻类等,通过鱼类及底栖动物的摄食活动得到去除,增加了水体的透明度;污水中的污染物还通过底质的强化吸附作用得到滞留,最终被沉水植物利用和通过鱼类等对浮游植物的滤食而得到降解。
(4)当采用了多个依次连通的浮岛框体,将相邻的两个浮岛框体的下层框体的检查口通过连接涵管连接,并卸掉网格,可以促进鱼类、底栖动物、原生动物等在多个浮岛的生态系统之间活动,促进了食物与能量的交换,同时扩大了浮岛的作用范围。
本发明对受污染地表水处理所采用的传统浮岛从构造、功能、处理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采用轻比重基体介质层、构筑易于安装更换及适宜微生物附着的填料层、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层等,缩短了制造时间、减少了占地,实现了新型浮岛的长久耐用及高效去污,针对不同污染水质情况采用模块化组合模式,兼具水质净化与景观功用,可广泛应用于河道、湖泊以及其它受污染景观水体的修复领域。
本发明利用水体保温性能好于气温的特点,可以利用某些沉水植物的作用来强化低温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
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生产可以大大缩短制造时间,只需要在现场进行组装,运输亦方便可行,特别是在需要超大面积的人工浮岛对污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时,模块化的操作模式更有现实意义。
本发明选用了轻质混凝土、轻质陶瓷加气块废料或轻质陶粒等材料作为介质层主要填充物,具有很强的浮力从而可以有效支撑下层构筑物的重量,同时设置了装载有轻质材料的填料层,在增加微生物附着接触面积的同时,也强化了整个浮岛的载重。
本发明从多种去污技术耦合、基体稳定性和浮力强化、简易便利的模块化生产组装以及低温条件去除效果强化等方面对传统的人工浮岛进行改进,以利于人工浮岛的更广泛应用与发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新颖的设计模式,选择比重较轻的介质作为生态浮岛上层基体;便于模块化制备与组合操作,可根据不同水质改善需求选择不同数量的生态浮岛模块相连接;
(2)采用方便装载及更换的轻质材料作为微生物挂膜载体和介质,强化对污染物的去除,同时增大床体的浮力;
(3)浮岛整个框体采用透明材质,满足下层沉水植物、鱼类、底栖动物的生长代谢对光照的需求,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4)沉水植物生长的底质采用吸附性强的多种材料及其组合,强化对污染物的吸附、代谢与转化;
(5)定期移出期望重量的成鱼,更换新的鱼苗进入浮岛的水生态系统层,在满足水体透明度提升,水质净化效果的同时,又实现了鱼类的集中式定点养殖,产生的经济收益可用来反哺浮岛植物的收割和管理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基体介质层,2为浮岛框体,3为检查口,4为支撑网格板,5为连接涵管,6为底质,7为沉水植物,8为挺水植物,9为种植孔,10为垫层,11为填料层,12为鱼类,13为底栖动物,14为原生动物,15为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如图1~2所示,包括两个通过连接涵管5(PVC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2,浮岛框体2内部设有支撑网格板4,该支撑网格板4将浮岛框体2分为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上层框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基体介质层1及填料层11,二者之间设有垫层10,基体介质层1设有通向填料层2的种植孔9,种植孔9成排对称设置在基体介质层,与填料层11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六个检查口3,下层框体内的底部铺设有底质6,下层框体侧壁上也设有两个检查口3,上层框体侧壁上的六个检查口3对称设置在上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每个侧壁上设有三个,下层框体侧壁上的两个检查口3对称设置在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每个侧壁上设有一个。连接涵管5的两端分别与这两个浮岛框体的下层框体处的检查口3连接,与连接涵管5连接的检查口3不设网格,其余检查口3设有可拆卸的网格。
将该模块化人工浮岛应用于受污染水体净化时,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该模块化人工浮岛放置在受污染水体中,并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层11,在种植孔9中种植挺水植物8,并使挺水植物8的根系生长于填料层11中,在下层框体中放置鱼苗、底栖动物13及原生动物14,并在底质6种植沉水植物7,组成耦合去污系统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2)待鱼苗生长至期望重量的成鱼后,将鱼类12从下层框体的检查口移出,并重新在下层框体内投入鱼苗。
具体地: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浮岛框体2呈长方体状(规格为:180cm×120cm×60cm),其长、宽、高比为3:2:1;浮岛框体采用透明材质的有机玻璃。
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高度比例为1:1,且被支撑网状隔板隔开;支撑网状隔板材质为不锈钢,开孔目数为10目。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轻质混凝土;基体介质层上的种植孔9的密度为6个/m2,种植孔9的直径为50mm,种植的挺水植物为再力花;浮岛基体层1与填料层11之间的垫层为无纺布。
模块化人工浮岛填料层装载长约180cm的轻质材料以增强浮岛浮力,以及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场所,轻质材料的两端朝向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浮岛框体侧壁,本实施例采用了竹纤维材料;填料层11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的检查口3确保浮岛框体内外的水体交换;检查口3设置的可旋开的不锈钢材质网格以实现填料层高分子材质的装填与更换;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的每个侧壁上也设置一个检查口3;检查口网格开孔目数为20目,检查口网格直径为150mm。
下层框体中的底质6的厚度为4cm,且底质6为有机膨润土;沉水植物7为黑藻,种植密度为120株/m2;鱼苗为草鱼苗,且投放密度为100g/m2;底栖动物13为钉螺,投放密度为50g/m2;原生动物14投放枝角类且密度为10g/m2
本实例中,采用两个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按前述连接方式串联处理封闭的小试池塘污水,时间为1个月,检测池塘进、出水口常规水质指标,其平均去除率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COD<sub>Mn</sub>(mg/L) TN(mg/L) TP(mg/L)
进水 9.18 4.77 0.94
出水 5.41 1.21 0.18
去除率(%) 41.07 74.63 80.85
实施例2
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包括一个透明的浮岛框体2,浮岛框体2内部设有支撑网格板4,该支撑网格板4将浮岛框体2分为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上层框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基体介质层1及填料层11,二者之间设有垫层10,基体介质层1设有通向填料层2的种植孔9,种植孔9成排对称设置在基体介质层,与填料层11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六个检查口3,下层框体内的底部铺设有底质6,下层框体侧壁上也设有两个检查口3,上层框体侧壁上的六个检查口3对称设置在上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每个侧壁上设有三个,下层框体侧壁上的两个检查口3对称设置在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每个侧壁上设有一个。检查口3设有可拆卸的网格。
将该模块化人工浮岛应用于受污染水体净化时,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该模块化人工浮岛放置在受污染水体中,并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层11,在种植孔9中种植挺水植物8,并使挺水植物8的根系生长于填料层11中,在下层框体中放置鱼苗、底栖动物13及原生动物14,并在底质6种植沉水植物7,组成耦合去污系统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2)待鱼苗生长至期望重量的成鱼后,将鱼类12从下层框体的检查口移出,并重新在下层框体内投入鱼苗。
具体地: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浮岛框体2呈长方体状(规格为:180cm×120cm×60cm),其长、宽、高比为3:2:1;浮岛框体采用透明材质的有机玻璃。
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高度比例为1:1,且被支撑网状隔板隔开;支撑网状隔板材质为不锈钢,开孔目数为10目。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轻质混凝土;基体介质层上的种植孔9的密度为6个/m2,种植孔9的直径为50mm,种植的挺水植物为菖蒲;浮岛基体层1与填料层11之间的垫层为无纺布。
模块化人工浮岛填料层装载长约180cm的轻质材料以增强浮岛浮力,以及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场所,轻质材料的两端朝向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浮岛框体侧壁,本实施例采用了竹纤维材料;填料层11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的检查口3确保浮岛框体内外的水体交换;检查口3设置的可旋开的不锈钢材质网格以实现填料层高分子材质的装填与更换;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的每个侧壁上也设置一个检查口3;检查口网格开孔目数为20目,检查口网格直径为150mm。
下层框体中的底质6的厚度为4cm,且底质6为有机膨润土;沉水植物7为苦草,种植密度为120株/m2;鱼苗为青鱼苗,且投放密度为100g/m2;底栖动物13为河蚌,投放密度为50g/m2;原生动物14投放轮虫且密度为10g/m2
本实例中,采用一个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处理一个封闭的小试池塘污水,时间为1个月,检测池塘进、出水口常规水质指标,其平均去除率如表2所示。
表2
项目 COD<sub>Mn</sub>(mg/L) TN(mg/L) TP(mg/L)
进水 8.68 4.22 0.73
出水 6.17 1.57 0.31
去除率(%) 28.92 62.80 57.5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浮岛框体2呈正方体状(规格为:180cm×180cm×180cm),其长、宽、高比为1:1:1;浮岛框体采用透明材质的ABS材质。
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高度比例为3:2,且被支撑网状隔板隔开;支撑网状隔板材质为不锈钢,开孔目数为500目。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轻质混凝土;基体介质层上的种植孔9的密度为3个/m2,种植孔9的直径为200mm,种植的挺水植物为美人蕉;浮岛基体层1与填料层11之间的垫层为合成纤维网格。
模块化人工浮岛填料层装载长约180cm的轻质材料以增强浮岛浮力,以及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场所,轻质材料的两端朝向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浮岛框体侧壁,本实施例采用了枯树枝;填料层11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十个检查口3确保浮岛框体内外的水体交换,每个侧壁上设置5个;检查口3设置的可旋开的不锈钢材质网格以实现填料层高分子材质的装填与更换;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的每个侧壁上也设置两个检查口3;检查口网格开孔目数为500目,检查口网格直径为40mm。
下层框体中的底质6的厚度为2cm,且底质6为沸石;沉水植物7为狐尾藻,种植密度为100株/m2;鱼苗为鲢鱼苗,且投放密度为10g/m2;底栖动物13为河蚬,投放密度为5g/m2;原生动物14投放桡足类且密度为1g/m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浮岛框体2呈长方体状,长为300cm,其长、宽、高比为6:1:1;浮岛框体采用透明材质的ABS材质。
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高度比例为3:1,且被支撑网状隔板隔开;支撑网状隔板材质为不锈钢,开孔目数为4目。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轻质混凝土;基体介质层上的种植孔9的密度为9个/m2,种植孔9的直径为40mm,种植的挺水植物为千屈菜;浮岛基体层1与填料层11之间的垫层为合成纤维网格。
模块化人工浮岛填料层装载长约300cm的轻质材料以增强浮岛浮力,以及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场所,轻质材料的两端朝向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浮岛框体侧壁,本实施例采用了合成纤维和竹纤维材料混合;填料层11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十个检查口3确保浮岛框体内外的水体交换,每个侧壁上设置五个;检查口3设置的可旋开的不锈钢材质网格以实现填料层高分子材质的装填与更换;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的每个侧壁上也设置两个检查口3;检查口网格开孔目数为4目,检查口网格直径为50mm。
下层框体中的底质6的厚度为5cm,且底质6为沸石和陶粒混合;沉水植物7为黑藻及眼子菜,种植密度为300株/m2;鱼苗为鲢鱼苗及鳙鱼苗,且投放密度为100g/m2;底栖动物13为环棱螺及冠蚌,投放密度为50g/m2;原生动物14投放桡足类及枝角类,且密度为10g/m2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浮岛框体2呈长方体状,长为60cm,其长、宽、高比为6:3:1;浮岛框体采用透明材质的ABS材质。
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高度比例为1:2,且被支撑网状隔板隔开;支撑网状隔板材质为不锈钢,开孔目数为30目。
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轻质混凝土;基体介质层上的种植孔9的密度为5个/m2,种植孔9的直径为40mm,种植的挺水植物为梭鱼草及风车草;浮岛基体层1与填料层11之间的垫层为合成纤维网格。
模块化人工浮岛填料层装载长约60cm的轻质材料以增强浮岛浮力,以及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场所,轻质材料的两端朝向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浮岛框体侧壁,本实施例采用了枯树枝和风干丝瓜混合;填料层11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两个检查口3确保浮岛框体内外的水体交换,每个侧壁上设置一个;检查口3设置的可旋开的不锈钢材质网格以实现填料层高分子材质的装填与更换;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的每个侧壁上也设置一个检查口3;检查口网格开孔目数为30目,检查口直径为40mm。
下层框体中的底质6的厚度为3cm,且底质6为沸石和陶粒混合;沉水植物7为菹草及金鱼藻,种植密度为200株/m2;鱼苗为鲢鱼苗及鳙鱼苗,且投放密度为50g/m2;底栖动物13为环棱螺及冠蚌,投放密度为20g/m2;原生动物14投放桡足类及枝角类,且密度为4g/m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浮岛框体2的长为4000cm,长、宽、高之比为4:1:1,检查口的直径为500m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浮岛框体的长为40cm,长、宽、高之比为2:1: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浮岛框体呈圆柱状,直径为40cm,浮岛框体的直径与高的比值为2:1,由于浮岛框体呈圆柱状,通过一条虚拟的直径将浮岛框体的侧壁分成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上的检查口3均对称的设置在该直径分成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浮岛框体呈圆柱状,直径为4000cm,浮岛框体的直径与高的比值为4:1,检查口的直径为500mm。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浮岛框体呈圆柱状,直径为60cm,浮岛框体的直径与高的比值为6:1。

Claims (8)

1.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依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所述的浮岛框体内部设有支撑网格板,该支撑网格板将浮岛框体分为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
所述的上层框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基体介质层及填料层,所述的基体介质层设有通向填料层的种植孔,与填料层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
所述的下层框体内的底部铺设有底质,下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
所述的检查口设有可拆卸的网格;
上层框体侧壁上的多个检查口对称设置在上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下层框体侧壁上的多个检查口对称设置在下层框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所述的填料层采用长条形或丝状的轻质材料,选自枯树枝、合成纤维、风干丝瓜或竹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填料层轻质材料的两端朝向设有检查口的两个相对的浮岛框体侧壁;
所述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介质材料,选自轻质混凝土、轻质陶瓷加气块废料或轻质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的种植孔的密度为3~9个/m2,种植孔的直径为40~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人工浮岛包括多个通过连接涵管依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所述的连接涵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浮岛框体的下层框体处的检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孔均匀分布在基体介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介质层和填料层之间设有垫层,所述的垫层选用无纺布或合成纤维网格中的一种或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浮岛框体采用有机玻璃框体或ABS材质框体中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的基体介质层采用小比重介质材料,选自轻质混凝土、轻质陶瓷加气块废料或轻质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种植孔的密度为3~9个/m2,种植孔的直径为40~200mm;
所述的底质选自有机膨润土、沸石、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底质的厚度为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岛框架呈长方体状或圆柱状,
当浮岛框体呈长方体状时,浮岛框体的长、宽及高之比为1~6:1~3:1,
当浮岛框体呈圆柱状时,浮岛框体的直径与高的比值为1~6:1,
所述的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高度比例为1~3:1~2。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该模块化人工浮岛放置在受污染水体中,使微生物逐渐附着在填料层,在所述的种植孔中种植挺水植物,并使挺水植物的根系生长于填料层中,在下层框体中放置鱼苗、底栖动物及原生动物,并在底质种植沉水植物,组成耦合去污系统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2)待鱼苗生长至期望重量的成鱼后,从下层框体的检查口移出,并重新在下层框体内投入鱼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挺水植物选自美人蕉、菖蒲、千屈菜、再力花、梭鱼草或风车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的鱼苗选自青鱼苗、草鱼苗、鲢鱼苗或鳙鱼苗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投放密度为10~100g/m2
所述的底栖动物选自河蚌、河蚬、钉螺、环棱螺或冠蚌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投放密度为5~50g/m2
所述的原生动物选自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投放密度为1~10g/m2
所述的沉水植物选自狐尾藻、金鱼藻、苦草、黑藻、眼子菜或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种植密度为100~300株/m2
CN201610435254.5A 2016-06-17 2016-06-17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906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254.5A CN105906066B (zh) 2016-06-17 2016-06-17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5254.5A CN105906066B (zh) 2016-06-17 2016-06-17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6066A CN105906066A (zh) 2016-08-31
CN105906066B true CN105906066B (zh) 2019-03-29

Family

ID=56750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5254.5A Active CN105906066B (zh) 2016-06-17 2016-06-17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060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5329B (zh) * 2016-10-28 2020-06-26 宁波大学 一种浮岛单体及应用该浮岛单体的生态浮岛
CN106745787A (zh) * 2017-01-23 2017-05-31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用于受污染水体修复的新型嵌合式人工生态浮岛
CN107879478A (zh) * 2017-11-15 2018-04-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工强化生态床水体修复方法
CN109778668B (zh) * 2019-02-12 2020-06-30 三峡大学 水上浮桥及架设方法
CN111513009A (zh) * 2020-05-08 2020-08-1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体立体生态养殖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0501C (zh) * 2005-12-19 2007-10-03 东南大学 立体型生态浮床及其净水方法
KR20120026214A (ko) * 2010-09-09 2012-03-19 레인보우스케이프주식회사 부도형 수질정화장치
CN102499154B (zh) * 2011-11-08 2013-12-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可改善鱼类品质的生态循环水养殖方法
CN103193324B (zh) * 2013-04-19 2014-07-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及基于该方法的生态浮床
CN204317281U (zh) * 2014-11-28 2015-05-13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箱式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CN205740514U (zh) * 2016-06-17 2016-11-30 同济大学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06066A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6066B (zh)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CN102010068B (zh) 双层复合型人工浮岛
CN104925955B (zh) 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修复的生态浮床装置
CN1272262C (zh) 用于景观水体治理的生态吸附景观浮床
CN108946951B (zh) 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
KR101175306B1 (ko) 섬유필터를 구비한 인공 수초섬
CN102616934A (zh)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净化装置
CN206244512U (zh) 太阳能动力型生态位镶嵌式浮岛
CN108946950A (zh) 一种多功能人工浮岛水质净化系统
CN109835987A (zh) 一种表面流-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CN201873574U (zh) 集成式人工生态浮岛模块
CN100372787C (zh) 一种无机人工生物浮岛的构建方法
CN202625931U (zh)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净化装置
CN10736497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和污水处理方法
CN203775859U (zh) 生态浮床组件
CN205740514U (zh)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
CN201942569U (zh) 双层复合型人工浮岛
CN106745768A (zh) 生态位优化配置型太阳能动力生态浮岛及配置系统
CN207158913U (zh) 一种用于受污染水体修复美化的生态浮岛单体结构
CN113371839B (zh)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森林的构建方法
CN108503034A (zh) 生态浮岛
CN209685413U (zh) 一种生态浮岛净水装置
CN209242767U (zh) 一种聚氨酯人工浮岛
CN208561854U (zh) 生态浮岛
WO2020029586A1 (zh) 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