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0869U -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0869U
CN214360869U CN202023326510.8U CN202023326510U CN214360869U CN 214360869 U CN214360869 U CN 214360869U CN 202023326510 U CN202023326510 U CN 202023326510U CN 214360869 U CN214360869 U CN 214360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treatment
purification system
situ
l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265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硕
卢聪
司丹丹
顾凯
刘欢
陈纯
廖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tz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265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0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0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0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包括湖泊排口改造系统及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两部分;湖泊排口改造系统包括沉砂井和八字排口对排口来水进行沉砂预处理;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由强化处理区和深度处理区组成的循环处理系统,它包括设置在外围的生态防污屏,还包括生态浮床、悬浮填料、提水曝气机、分区隔离网、人工水草、推流式曝气机和出水区域的透水围隔,排口来水进入原位处理系统后交替进入强化处理区、深度处理区进行处理,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湖泊排口溢流污水处理。本发明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施工技术简单、适用范围广,在保证了工程处理效果的同时,兼顾了营造湖泊景观的效果,易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排口治理是湖泊治理中关键一环,能否有效的消减湖泊排口的外源污染,直接影响到湖泊水质治理目标的可达。排口治理技术分为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源头海绵化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是解决湖泊外源污染的最优技术方式,但是由于很多排口源头位于老城区,开展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暂时不具条件,末端采用截留方式处理又存在CSO溢流污染的问题,因此CSO溢流污染控制技术就孕育而生。
常规的CSO溢流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建设调蓄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站等就地处理设施,但是存在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景观效应差,运维管理较复杂等缺点,因此设计一种末端处理CSO溢流污染的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景观效果好、施工方便、见效快的治理技术方法,将具有潜在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存在于城市湖泊中的混流排口,提供一种有效消减雨天COS溢流污染负荷的原位生态处理系统;结合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连续环式反应池的原理,通过设置推流式曝气设备,形成循环流态,并利用设置悬浮填料和人工水草提高常规以水生植物净化为主的原位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且不受季节及温度影响,同时有效改善排口周边湖泊景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排口改造系统和生态原位净化系统;排口改造系统包括沉砂井,沉砂井进水口与进水管连接,沉砂井出水口与八字排口连接;八字排口一端与生态原位净化系统连通;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包括多组由强化处理区和深度处理区组成的处理机构,强化处理区和深度处理区之间通过分区隔离网分隔;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外围以及处理机构之间设置有生态防污屏,生态原位净化系统一侧设置有透水围隔作为生态原位净化系统的出水口。
优选地,沉砂井进水口设置提篮格栅,底部设置沉沙斗;有效水力停留时间为不小于1min,八字排口采用浆砌块石结构。
优选地,强化处理区和深度处理区组成一组处理机构;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包括多组处理机构,多组处理机构交错设置。
优选地,强化处理区包括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下方设置有悬浮填料;强化处理区内设置有多台提水曝气机。
优选地,生态防污屏由双层PVC涂塑布制成,透水围隔由孔径为200目的腈纶滤网制作而成;生态防污屏和透水围隔均采用多根间隔三米的钢管入泥固定,钢管入泥深度不小于2.0m;生态防污屏和透水围隔上端设置有高出水面一定高度的浮动区,浮动区与浮球连接;生态防污屏和透水围隔底部预留约500mm长度通过沙袋进行锚固。
优选地,生态浮床由多个PE材质的浮盘拼接而成,浮盘内设置种植钵;相邻浮盘之间通过连接卡扣及扎带固定;拼装后的生态浮床外围设置有围边;生态浮床等间距布设多个间隔三米的水泥锚固定,水泥锚通过尼龙绳与浮床连接,同时与生态防污屏的固定钢管通过绳索连接。
优选地,悬浮填料为直径100mm~150mm的多孔旋转球形悬浮填料,填充密度为120个/m3~150个/m3
优选地,深度处理区内设置有水草和多台推流式曝气机;推流式曝气机的水流推动方向朝向强化处理区和深度处理区之间的分区隔离网,在多组处理机构间形成循环水流;保证底部水体流速不小于0.3m/s。
优选地,水草为碳素纤维材质人工水草;生态防污屏两侧设置等宽的处理间隔带;分区隔离网由网格1.0cm的密集型聚乙烯无结网制作而成,采用间隔三米设置钢管进行固定,钢管入泥深度不小于2.0m。
优选地,处理间隔带的结构与生态浮床结构相同;处理间隔带的种植钵内的挺水植物包括黄花鸢尾、梭鱼草和美人蕉;生态浮床的种植钵内的湿生植物包括粉绿狐尾藻和元币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湖泊排口原位处理系统结合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连续环式反应池的原理,通过设置推流式曝气设备,形成循环流态,并利用设置悬浮填料和人工水草提高常规以水生植物净化为主的原位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且不受季节及温度影响。
2、在进水端设置植物全覆盖的浮床强化处理区,植物以耐污能力强、净化效果高的浮水植物为主,并结合提水曝气,在提升净化效果的同时,有效了改善了雨季排口处的水面景观。
3、强化处理区的曝气机既可以给水体曝气充氧,又能起到扰动悬浮填料的作用,提升悬浮填料污染物处理能力,还能形成水流冲力配合悬浮填料的扰动对水生植物根系进行清洗,提升水生植物水质净化能力,水体扰动还能使得配水更均匀。
4、施工简单、适用范围广,待排口混错接改造完成后,也可用于处理排口初期雨水。
5、维护简单方便,景观效果好,该原位处理系统易拆除、可移动,无需征地工程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剖面图。
附图标记为:进水管1,沉砂井2,八字排口3,提水曝气机4,分区隔离网5,推流式曝气机6,水草7,处理间隔带8,生态防污屏9,透水围隔10,悬浮填料11,生态浮床12,强化处理区101,深度处理区2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排口改造系统和生态原位净化系统;排口改造系统包括沉砂井2,沉砂井2进水口与进水管1连接,沉砂井2出水口与八字排口3连接;八字排口3一端与生态原位净化系统连通;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包括多组由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组成的处理机构,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之间通过分区隔离网5分隔;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外围以及处理机构之间设置有生态防污屏9,生态原位净化系统一侧设置有宽度为4m的透水围隔10作为生态原位净化系统的出水口。
优选地,本系统排口规格为DN800,为混接排口,前端预先做截留处理,原位处理系统外观尺寸为B*L=20m*10m,有效水深1.5m。
优选地,沉砂井2进水口设置提篮格栅,底部设置沉沙斗;有效水力停留时间为不小于1min,八字排口3采用浆砌块石结构。
优选地,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组成一组处理机构;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包括两组处理机构,两组处理机构交错设置。
优选地,强化处理区101包括生态浮床12,生态浮床12下方设置有悬浮填料11;强化处理区101内设置有两台功率N=2.2kw的提水曝气机4。
优选地,生态防污屏9由双层PVC涂塑布制成,透水围隔10由孔径为200目的腈纶滤网制作而成;生态防污屏9和透水围隔10均采用多根间隔三米的钢管入泥固定;钢管与生态防污屏9采用预先缝制的套环固定;钢管入泥深度不小于2.0m;生态防污屏9和透水围隔10上端设置有高出水面0.5m长度的浮动区,浮动区与浮球连接;生态防污屏9和透水围隔10底部预留约500mm长度通过沙袋进行锚固。
优选地,生态浮床12由多个PE材质的浮盘拼接而成,浮盘内设置种植钵;相邻浮盘之间通过连接卡扣及扎带固定;拼装后的生态浮床12外围设置有围边;生态浮床12等间距布设多个间隔三米的水泥锚固定,水泥锚通过尼龙绳与浮床连接,同时与生态防污屏9的固定钢管通过绳索连接;水泥锚规格为400mm*400mm*200mmC25。
优选地,悬浮填料11为直径100mm~150mm的多孔旋转球形悬浮填料11,填充密度为120个/m3~150个/m3
优选地,深度处理区201内设置有水草7和两台N=2.2kw推流式曝气机6;推流式曝气机6的水流推动方向朝向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之间的分区隔离网5,在多组处理机构间形成循环水流;保证底部水体流速不小于0.3m/s。
优选地,水草7为碳素纤维材质人工水草7,比表面积为64000-80000m2/m2,布置区域面积为深度处理区201面积的1/2;生态防污屏9两侧设置等宽的处理间隔带8;分区隔离网5由网格1.0cm的密集型聚乙烯无结网制作而成,采用间隔三米设置钢管进行固定,钢管入泥深度不小于2.0m。
优选地,处理间隔带8的结构与生态浮床12结构相同;处理间隔带8的种植钵内的挺水植物包括黄花鸢尾、梭鱼草和美人蕉;种植密度为18株/m2。生态浮床12的种植钵内的湿生植物包括粉绿狐尾藻和元币草;种植密度为10丛/m2
本实施例设于某污染较严重的小型湖泊排口旁,运行处理效果如表1所示。
水质 pH COD<sub>cr</sub>(mg/L) NH<sub>3</sub>-N(mg/L) TP(mg/L)
排口排水 7.21 71.3 5.52 0.73
系统出水 7.35 41.5 2.94 0.48
处理率 41.8% 46.7% 34.2%
表1
实际实施中可发现,本设计能够去除排口中部分的营养物质,COD的去除率为41.8%,NH3-N去除率为46.7%,TP去除率为34.2%。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排口改造系统和生态原位净化系统;排口改造系统包括沉砂井(2),沉砂井(2)进水口与进水管(1)连接,沉砂井(2)出水口与八字排口(3)连接;八字排口(3)一端与生态原位净化系统连通;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包括多组由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组成的处理机构,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之间通过分区隔离网(5)分隔;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外围以及处理机构之间设置有生态防污屏(9),生态原位净化系统一侧设置有透水围隔(10)作为生态原位净化系统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井(2)进水口设置提篮格栅,底部设置沉沙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组成一组处理机构;生态原位净化系统包括多组处理机构,多组处理机构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处理区(101)包括生态浮床(12),生态浮床(12)下方设置有悬浮填料(11);强化处理区(101)内设置有多台提水曝气机(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污屏(9)由双层涂塑布制成,透水围隔(10)为滤网结构;生态防污屏(9)和透水围隔(10)均采用多根等间距的钢管入泥固定;生态防污屏(9)和透水围隔(10)上端设置有高出水面的浮动区,浮动区与浮球连接;生态防污屏(9)和透水围隔(10)底部通过沙袋进行锚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12)由多个浮盘拼接而成,浮盘内设置种植钵;相邻浮盘之间通过连接卡扣及扎带固定;拼装后的生态浮床(12)外围设置有围边;生态浮床(12)等间距布设多个水泥锚固定,水泥锚通过尼龙绳与浮床连接,同时与生态防污屏(9)的固定钢管通过绳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11)为直径100mm~150mm的多孔旋转球形悬浮填料,填充密度为120个/m3~150个/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处理区(201)内设置有水草(7)和多台推流式曝气机(6);推流式曝气机(6)的水流推动方向朝向强化处理区(101)和深度处理区(201)之间的分区隔离网(5),在多组处理机构间形成循环水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草(7)为碳素纤维材质人工水草;生态防污屏(9)两侧设置等宽的处理间隔带(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间隔带(8)的结构与生态浮床(12)结构相同;处理间隔带(8)的种植钵内的挺水植物包括黄花鸢尾、梭鱼草和美人蕉;生态浮床(12)的种植钵内的湿生植物包括粉绿狐尾藻和元币草。
CN202023326510.8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Active CN214360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6510.8U CN214360869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6510.8U CN214360869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0869U true CN214360869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2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26510.8U Active CN214360869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08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7361A (zh) * 2021-11-30 2022-02-18 长江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浅水型湖泊污水口应急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7361A (zh) * 2021-11-30 2022-02-18 长江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浅水型湖泊污水口应急处理系统
CN114057361B (zh) * 2021-11-30 2023-08-08 长江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浅水型湖泊污水口应急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6106B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处理方法及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CN104230100B (zh) 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及方法
CN105906173B (zh) 一种处理黑臭河水的修复方法及其装置
CN105293841B (zh) 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及装置
CN109650547B (zh)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CN204356190U (zh) 一种校园雨水生态净化集成系统
WO2021077699A1 (zh) 基于人工生态岛的浅窄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4817239B (zh) 一种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205616723U (zh) 一种塘-生态沟渠面源污染处理系统
CN106045055A (zh) 一种城市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
CN107555713A (zh) 用于河道排污风险点的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4787963A (zh) 一种用于污水治理的自充氧生物滤床
CN214360869U (zh) 一种湖泊排口cso溢流污染生态原位处理净化系统
CN106587348B (zh) 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11521755U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模块化人工湿地
CN110182959B (zh) 一种河道断头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CN104961291B (zh) 竖向多级ao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KR100456280B1 (ko) 하수, 호소수 및 하천수의 자연 정화용 고효율 인공습지
CN106380042A (zh) 一种应用于湖泊的循环式水体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7190832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口的改造方法
CN115557626A (zh)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异位生态治理方法
CN104628139A (zh) 一种用于处理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的筐篮型人工湿地
CN211712874U (zh)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
CN213327175U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11141814U (zh) 一种堤岸式河道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