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4570U -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4570U
CN218804570U CN202222396216.7U CN202222396216U CN218804570U CN 218804570 U CN218804570 U CN 218804570U CN 202222396216 U CN202222396216 U CN 202222396216U CN 218804570 U CN218804570 U CN 218804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kettle
working area
kettle body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62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东良
李智辉
耿生斌
李进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sen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sen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sen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sen Changzhou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62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4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4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4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该玻璃釜包括具有工作区域的釜体、产品轨道、隔风装置、导热油换热器、搅拌装置及冷却装置;隔风装置位于工作区域的相对两侧,且隔风装置与釜体之间设有通风风道;导热油换热器安装在通风风道内;搅拌装置安装在釜体的釜尾,搅拌装置用于抽取工作区域内的气体;冷却装置安装在搅拌装置与工作区域之间。上述的玻璃釜通过将预先加热好的高温导热油进入导热油换热器,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通过气体在通风风道的换热循环中,不断地与导热油换热器换热,再将热量传递至产品中,使产品能够升温均匀、迅速,换热效率高,同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电加热管,大大地降低了对生产的电力设施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背景技术
玻璃釜是用于胶片法生产夹层玻璃而进行热压处理的设备。夹层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抽真空)及高温高压工艺(即玻璃釜深加工)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永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一般情况下,根据功能需求,玻璃釜需要对釜内进行升温升压,在完成升温后保温一段时间,使夹层玻璃内的胶膜与玻璃粘合后,再降温,即得最终夹层玻璃产品。
传统技术中玻璃釜通过布置在釜后部和侧面的电加热管,对釜内加热。为了保证玻璃热压所需的升温速率,电加热所需的功率很大,对电力设施的要求很高。对一些特定的用户来说,现场没法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使得升温不均匀且升温速度较慢,影响胶膜与玻璃粘合的质量,导致其无法完成热压的工艺过程,从而无法完成夹层玻璃生产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能够升温均匀、迅速,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电加热管,大大地降低了对生产的电力设施要求。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的升温方法。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包括具有工作区域的釜体、安装在所述釜体内的产品轨道、隔风装置、导热油换热器、搅拌装置及冷却装置;所述产品轨道位于所述工作区域底部;所述隔风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区域的相对两侧,且所述隔风装置与所述釜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通风风道;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安装在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釜体的釜尾,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抽取所述工作区域内的气体,使气体沿着所述通风风道流动,与所述导热油换热器换热后,再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区域内的产品,形成换热循环;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工作区域之间。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釜头部分安装有釜盖,所述釜盖与所述釜头部分为密封连接;所述釜体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釜盖打开或合拢的摆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内壁还设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与所述导热油换热器之间具有通风间隙。
优选地,所述通风风道分为侧风道及气流循环风口,所述侧风道、气流循环风口、工作区域形成换热循环。
优选地,所述隔风装置与所述搅拌装置之间还设有气流补偿风口,所述气流补偿风口的口径小于所述侧风道的口径。
优选地,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上集箱及下集箱,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的换热管及翅片,各所述换热管为并排设置且与所述上集箱、下集箱形成横向S型流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本体内的热油沿着气流风向从所述釜体的釜尾流向釜头的方向流动。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盘管、盘管进口及盘管出口,所述冷却盘管安装在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工作区域之间,所述盘管进口位于所述釜体的底部,所述盘管的出口位于所述釜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的升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搅拌装置,使釜体内的气流沿着通风风道流动,形成换热循环;
S2:启动热油循环系统,为导热油换热器通入高温热油,沿着气流风向形成S型换热结构,与换热循环中的气流进行换热,再将换热后的热气流流入工作区域,为产品均匀、循环地进行加热;
S3:当检测到釜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升温温度阈值时,停止热油循环系统,保温,到达预设恒温时间阈值后降温,降压,即可。
优选地,在步骤S3中,降温的操作步骤为:通过启动冷却系统,为冷却装置供冷,使其在釜体内均匀降温。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的玻璃釜通过在釜体内设置有导热油换热器,通过将预先加热好的高温导热油进入导热油换热器,对釜体进行加热,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通过气体在通风风道的换热循环中,不断地与导热油换热器换热,再将热量传递至产品中,使产品能够升温均匀、迅速,换热效率高,同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电加热管,大大地降低了对生产的电力设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导热油换热器的热油流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搅拌装置与釜体的连接简图。
图中:10、釜体;11、工作区域;12、釜盖;13、摆动装置;14、支座;15、保温装置;
20、产品轨道;30、隔风装置;40、导热油换热器;41、换热器本体;42、上集箱;420、进油口;421、出油口;43、下集箱;
50、搅拌装置;51、搅拌电机;52、搅拌叶轮;
60、冷却装置;61、冷却盘管;62、盘管进口;63、盘管出口;
70、通风风道;71、侧风道;72、气流循环风口;73、气流补偿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参阅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玻璃釜,用于采用热压处理方式生产夹层玻璃等产品,采用高温导热油的方式加热,使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电加热管,能够升温均匀、迅速。该玻璃釜包括釜体10、安装在釜体10内的产品轨道20、隔风装置30、导热油换热器40、搅拌装置50及冷却装置60,釜体10具有工作区域11,产品轨道20位于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底部,隔风装置30位于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的相对两侧,且隔风装置30与釜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通风风道70,导热油换热器40安装在通风风道70内,搅拌装置50安装在釜体10的釜尾,搅拌装置50用于抽取工作区域11内的气体,使气体沿着通风风道70流动,与导热油换热器40换热后,再将热量传递给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内的产品,形成换热循环;冷却装置60安装在搅拌装置50与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之间。
上述的玻璃釜通过在釜体10内设置有导热油换热器40,通过将预先加热好的高温导热油进入导热油换热器40,对釜体10进行加热,在搅拌装置50的作用下,通过气体在通风风道70的换热循环中,不断地与导热油换热器40换热,再将热量传递至产品中,使产品能够升温均匀、迅速,换热效率高,同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电加热管,大大地降低了对生产的电力设施要求。
具体的,如图1,釜体10用于对夹层玻璃提供升温升压的热压处理的场地或者腔体,具有密封好、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等性能,其中,釜体10的釜头部分安装有釜盖12,釜盖12与釜头部分为密封连接,如采用螺纹旋接的快开门结构,形成密封性较好的连接结构,为了便于快速打开或者合拢釜盖12,釜体10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控制釜盖12打开或合拢的摆动装置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摆动装置13由摆动臂、连接摆动臂一端的滑车拉杆、滑杆及摆动轨道构成,摆动臂由动力控制,滑车拉杆与釜盖12的吊柄铰接,滑杆与滑车拉杆相连并沿摆动轨道运动。釜体10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驱动釜盖12转动的电机,釜盖12位于吊柄处设有挡块,挡块与吊柄之间设有滚柱,挡块的下部设有开启、关闭和泄压行程开关的凸起,通过行程开关控制各电机工作。
可选地,釜体10还设有支座14,用于对整个设备做支撑,使其能够稳固安装以及便于运输。支座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釜体10的底部的相对两侧。釜体10还设有若干的温度探测器、压力探测器及泄压阀,用于监测釜体10内的压力和温度变化,确保釜体10在升温升压或者保温或者降温降压过程的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釜体10的内壁还设有保温装置15,保温装置15与导热油换热器40之间具有通风间隙,用于对釜体10内部作保温,提高釜体10的保温效果,保温装置15沿着釜体10内壁布设,保温装置15的厚度大于釜体10的壁厚,优选地,保温装置15的厚度为釜体10的壁厚的2-5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保温装置15内可以为但不限于通过填充或者涂覆保温材料、或者通入隔热保温气体形成隔热腔、或者两种组合,形成一层或者多层的保温结构,降低其导热系数和传导系数,使釜体10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材料如中空陶瓷填料、陶瓷纤维毯、硅酸铝毡、氧化铝、碳化硅纤维、气凝胶毡、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微纳隔热、发泡水泥等等单个组分或者多个组分组成,保温材料也可以为浆体保温材料,主要成分是由海泡石(聚苯粒)、矿物纤维、硅酸盐为主的的多种材料,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复合而成的轻质保温材料,通过涂刷在釜体10内壁形成保温结构。隔热保温气体如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者抽真空等方式,形成气体层或者隔空层。
如图3,产品轨道20位于釜体10的底部且位于隔风装置30内,用于运送产品,能够保证产品安全进出到釜内的工作区域11,进行热压处理。本实施例的产品轨道20为常规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3、图4,隔风装置30用于隔开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使釜体10内能够配合搅拌装置50、通风风道70形成一换热循环,气流在搅拌装置50的作用下流动通畅,即气流由釜体10尾部向釜体10头部流动,隔风装置30内侧气流从釜体10头部向釜体10尾部方向流动,气流形成循坏,使热量均匀。在本实施例中,隔风装置30包括位于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相对两侧的隔风罩,隔风罩与釜体10的顶部、底部形成密封连接,隔风罩与釜体10侧内壁的保温装置15为侧风道71,隔风罩与釜体10靠近釜头部分设有气流循环风口72,可理解地,通风风道70分为侧风道71及气流循环风口72,依靠搅拌装置50提供的循环动力,侧风道71与气流循环风口72、工作区域11形成换热循环。根据釜体10的结构,换热循环可分为第一侧循环及第二侧循环,在釜体10内形成椭圆状的内循环结构,逐步地使产品均匀升温。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风装置30与搅拌装置50之间还设有气流补偿风口73,气流补偿风口73的口径小于侧风道71的口径或气流循环风口72的口径,通过补偿部分的气流流量,避免搅拌装置50的过度抽取,而使工作区域11中气流均匀,导致加热不均匀。可选地,气流补偿风口73的口径为侧风道71的口径的1/9-1/5,优选地,气流补偿风口73的口径为侧风道71的口径的1/7-1/6。
如图1和图2,导热油换热器40用于通入高温导热油,为釜体10内的产品进行加热,具体的,导热油换热器40包括换热器本体41、上集箱42及下集箱43,换热器本体41包括多个的换热管及翅片,各换热管为并排设置且与上集箱42、下集箱43形成横向S型流动结构,能充分利用换热管的换热面积,减少导热油在换热管内的流动死区,能够大大地提高换热效率。各翅片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套设在换热管上且将各换热管隔开,使其换热效果更佳。上集箱42设于换热器本体41的上端,用于缓冲或者分配热油,上集箱42上设有进油口420及出油口421,进油口420、出油口421均延伸至釜体10的外部,以便于连接外部的热油加热系统,同时热油从换热器本体41的上端进入和流出,以延长热油在换热器本体41内的停留时间,且可使热油流动通畅。可选的,进油口420设于釜体10靠近搅拌装置50的一侧,出油口421设于釜体10远离搅拌装置50的一侧,使气流的温度更加均匀,即换热器本体41内的热油沿着气流风向从釜体10的釜尾流向釜头的方向流动。下集箱43设有换热器本体41的下端,用于固定整个换热器本体41,用于缓冲或者分配热油。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集箱42内设有多个上分割块,下集箱43内设有多个下分割块,上分割与下分割块为错开设置,以将各换热管进行分割,形成横向S型流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除了通入高温导热油外,还可以通入其他的传热效果好的热介质,如熔盐或者其他热介质,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和图5,搅拌装置50用于抽取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的气体,使釜体10内形成换热循环,搅拌装置50包括搅拌电机51及搅拌叶轮52,搅拌电机51用于带动搅拌叶轮52转动,使其能够抽取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内的气流,由于搅拌装置50安装在釜体10的釜尾,抽取的气流碰撞釜尾后,再流向于通风风道70,使气流能够得到缓冲作用,即气流能够平稳地在通风风道70内流动,到达升温均匀的效果。其中一实施例中,搅拌电机51为直连全密封电机,使其能够与釜本体密封连接,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如图1,冷却装置60用于对釜体10升温升压、保温后进行降温,冷却装置60包括冷却盘管61、盘管进口62及盘管出口63,冷却盘管61采用散热效果的材料制成,如铜材料,冷却盘管61安装在搅拌装置50与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之间,即搅拌装置50的前方,可以通过将搅拌装置50抽取的气流经过冷却盘管61快速降温,同时降温后的气流再经过通风风道70流入产品,使其进一步降温。冷却盘管61内通过冷却水、其他化学冷却液如乙二醇冷却液、甘油冷却液等,使其快速均匀降温。盘管进口62、盘管出口63均延伸至釜体10的外部,与外部的冷却系统相连。其中,盘管进口62位于釜体10的底部,盘管的出口位于釜体10的顶部,便于提高吸热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的升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预设压力阈值、预设升温温度阈值、预设恒温时间阈值、预设冷却温度阈值;
S2:启动搅拌装置50,使釜体10内的气流沿着通风风道70流动,形成换热循环;
此步骤中,应该在启动搅拌装置50前,产品已通过产品轨道20送至釜体10的工作区域11,并关闭了釜盖12,使釜盖12与釜体10密封连接,同时可以通入高压的压缩气体(也可以抽取釜体10内的空气,再通入惰性气体如氮气),使釜体10内温度升至预设压力阈值,如1.0MPa-1.4MPa,或者根据胶膜成型粘贴的要求,设置相关参数。同时,热油系统的热油已通过燃气锅炉、电锅炉、或者生物质锅炉、或者热回收设备等加热设备,对其升温至预设升温温度阈值或者更高,如130℃-160℃,或者根据胶膜成型粘贴的要求,设置相关参数。需要特别说明:当热油系统的热油采用电锅炉加热时,由于使提前加热,其功率比电加热管的功率低。
S3:启动热油循环系统,为导热油换热器40通入高温热油,沿着气流风向形成S型换热结构,与换热循环中的气流进行换热,再将换热后的热气流流入工作区域11,为产品均匀、循环地进行加热;
S4:当检测到釜体10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升温温度阈值时,停止热油循环系统,保温,到达预设恒温时间阈值后降温,降压,即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保温时间为30min-60min,或者根据胶膜的使用要求设置。在保温过程或者降温过程中,需要保证搅拌装置50在工作,保证釜体10内具有气流流动。降温是通过启动冷却系统,为冷却装置60供冷,使其在釜体10内均匀降温。
通过上述的升温方法,实现玻璃釜通过热油方式的自动升温控制,使产品能够升温均匀、迅速,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工作区域的釜体、安装在所述釜体内的产品轨道、隔风装置、导热油换热器、搅拌装置及冷却装置;所述产品轨道位于所述工作区域底部;所述隔风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区域的相对两侧,且所述隔风装置与所述釜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通风风道;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安装在所述通风风道内;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釜体的釜尾,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抽取所述工作区域内的气体,使气体沿着所述通风风道流动,与所述导热油换热器换热后,再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工作区域内的产品,形成换热循环;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工作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釜头部分安装有釜盖,所述釜盖与所述釜头部分为密封连接;所述釜体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釜盖打开或合拢的摆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内壁还设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与所述导热油换热器之间具有通风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风道分为侧风道及气流循环风口,所述侧风道、气流循环风口、工作区域形成换热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装置与所述搅拌装置之间还设有气流补偿风口,所述气流补偿风口的口径小于所述侧风道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上集箱及下集箱,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的换热管及翅片,各所述换热管为并排设置且与所述上集箱、下集箱形成横向S型流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的热油沿着气流风向从所述釜体的釜尾流向釜头的方向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盘管、盘管进口及盘管出口,所述冷却盘管安装在所述搅拌装置与所述工作区域之间,所述盘管进口位于所述釜体的底部,所述盘管的出口位于所述釜体的顶部。
CN202222396216.7U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Active CN218804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6216.7U CN218804570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6216.7U CN218804570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4570U true CN21880457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6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6216.7U Active CN218804570U (zh) 2022-09-09 2022-09-09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4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0816A (zh) 一种医用半导体冷热敷机及其冷热敷工艺
CN106915141A (zh) 一种板材层压方法及其板材层压机
WO2015066990A1 (zh) 一种发泡产品成型的制作系统
CN207850057U (zh) 一种组合式精细化工焙烧炉
CN218804570U (zh)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
CN207271256U (zh) 用于热熔胶生产线的节能循环导热油系统
CN207193301U (zh) 一种细胞培养液恒温调控系统
CN113523230A (zh) 一种热流道系统锌合金压铸模
CN116143379A (zh) 一种高温导热油加热的玻璃釜及其升温方法
CN103331446B (zh) 一种磁芯用低温热风循环热处理炉及其使用方法
CN207724786U (zh) 一种模温机降温冷却保护装置
CN113277751B (zh) 一种真空玻璃生产用烘干装置及其烘干方法
CN212741463U (zh) 一种耐冲击不锈钢法兰的回火装置
CN109367119A (zh) 一种大型热压板匀速升降温控制系统
CN212741430U (zh)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热处理设备
CN211595731U (zh) 一种具有深冷空间可调的冷冲模具深冷箱
CN208998447U (zh) 一种热压机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7487479U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热水速冷模块及装置
CN207327404U (zh) 一种塑料膜片生产用脱脂拉伸烘箱
CN208595607U (zh) 一种热力供暖设备余热的再次利用装置
CN217574398U (zh) 一种高压釜
CN205897709U (zh) 一种冷冻真空干燥机高效节能装置
CN220689855U (zh) 一种绿豆沙冷却热回收装置
CN107655220A (zh) 一种直换式防冻集热板及其生产工艺
CN217584877U (zh) 一种轴承钢丝预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