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2974U - 一种助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2974U
CN218792974U CN202221625071.7U CN202221625071U CN218792974U CN 218792974 U CN218792974 U CN 218792974U CN 202221625071 U CN202221625071 U CN 202221625071U CN 218792974 U CN218792974 U CN 218792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versal joint
knee
connecting rod
leg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250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航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6250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2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2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2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腿器,涉及康复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穿戴者行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助膝器、第一万向节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用于连接助踝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与所述助膝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能关于所述第一万向节朝所述助膝器的前后左右向摆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既能便于穿戴者行走,也能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助膝、助踝的效果更加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助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助腿器。
背景技术
人会因疾病、受伤等情况导致腿脚损伤,发生行走机能退化,造成一段时间内的行动不便,在此期间需要借助助行器行走并帮助恢复行动机能。
现有的助行器大多单独针对膝部、脚踝提供助膝器和助踝器,助膝器和助踝器为相关关节提供稳定和支撑助力的效果,但膝部和脚踝并没有连接成一整体,不能将膝部所受的身体重量传递到助膝器处,无法很好地减轻膝部负担。有的助行器会将助膝器和助踝器通过一根连杆固定连接起来,连接杆提供腿部支撑,用来防止膝盖和脚踝酸软而摔倒的情况发生,但并未充分考虑人行走时膝盖和脚踝之间的复杂复合运动,由于没有留出活动空间,没有伸缩度,会导致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较强,不仅不利于穿戴者行走,也会导致助膝器上下窜动,降低对膝部的保护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助腿器,用以解决现有助行器不利于穿戴者行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助腿器,包括助膝器、第一万向节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用于连接助踝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与所述助膝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能关于所述第一万向节朝所述助膝器的前后左右向摆动。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助膝器通过第一万向节与位于其下方的连接杆连接后,使得助膝器与连接杆之间可在前后左右向做出灵活的活动,给膝盖处的连接杆留出了活动空间,使连接杆可以配合膝盖与脚踝之间的复杂动作而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有利于穿戴者行走。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具有两根左右排布的上支杆,每根所述上支杆均通过一所述第一万向节与所述助膝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上支杆的顶端连接相应所述第一万向节的底端,所述第一万向节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助膝器的底端。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连接杆顶部的两根上支杆在左右向上岔开与助膝器的底端连接后能够更好地承受左右两侧方向的力,改善助膝器和连接杆之间的受力,可增加助腿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杆设置为两根,两根所述连接杆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活动连接所述助膝器底端的左右两侧。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连接杆的数量设置为两根后,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分布在助膝器左右两侧的连接杆来提高助膝器和助踝器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支杆的顶端通过一可压缩的弹性件连接相应所述第一万向节的底端,所述上支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万向节的底端能在所述弹性件的压缩方向上调节间距。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弹性件可吸收第一万向节与上支杆之间的压力,可缓解行走时身体重量对膝盖部位的冲击力,同时也可在行走时自动调节助膝器与连接杆之间的间距,减少连接杆对助膝器的牵拉,既可提高行走舒适性,以有利于穿戴者行走,又可减小助膝器上下窜动,保证助膝器对膝部的保护功效。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助踝器和第二万向节;所述连接杆的底端通过第二万向节与所述助踝器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能关于所述第二万向节朝所述助踝器的前后左右向摆动。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助踝器与连接杆通过第二万向节连接,使得助踝器与连接杆之间可在前后左右向做出灵活的活动,给脚踝处的连接杆留出了活动空间,使连接杆可以配合膝盖与脚踝之间的复杂动作而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有利于穿戴者行走。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具有两个前后排布的下支杆,每根所述下支杆的底端均通过一所述第二万向节与所述助踝器的顶部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连接杆底部的两根下支杆在前后向上岔开与助踝器的顶端连接后能够更好地承受前后两侧方向的力,改善助踝器和连接杆之间的受力,可增加助腿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万向节和所述第二万向节均自带锁止机构。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自带锁止机构可调节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的锁紧程度,依次使用不同恢复阶段的人使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连接杆设置为可调节其顶端与底端的间距的伸缩杆。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调节长度的连接杆能够适配不同身高、腿型的人使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助膝器包括上腿部连接板、下腿部连接板和弹性支撑杆;
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与所述下腿部连接板的底端活动连接;
所述上腿部连接板的底端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杆连接下腿部连接板的顶端;所述弹性支撑杆具有弯曲和可拉伸压缩能力;
所述上腿部连接板和所述下腿部连接板能随弹性支撑杆弯曲而改变两者之间的夹角用以符合膝盖的弯曲动作;所述上腿部连接板和所述下腿部连接板能随所述弹性支撑杆的拉伸或压缩改变两者之间的间距。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上腿部连接板、下腿部连接板通过弹性支撑杆连接可做弯曲和拉伸、压缩动作,能够使助膝器符合行走时膝盖的弯曲动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膝盖所受的压力。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上腿部连接板、下腿部连接板均开设有用于透气的孔。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孔的设置能够提高上腿部连接板和下腿部连接板的透气性,保持佩戴时的干爽,提高佩戴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助膝器通过第一万向节与位于其下方的连接杆连接后,使得助膝器与连接杆之间可在前后左右向做出灵活的活动,给膝盖处的连接杆留出了活动空间,使连接杆可以配合膝盖与脚踝之间的复杂动作而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有利于穿戴者行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设置一根连接杆的助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设置两根连接杆的助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连接杆的侧视结构;
图中标记为:
1、助膝器;11、上腿部连接板;12、下腿部连接板;13、弹性支撑杆;14、孔;
2、第一万向节;
3、连接杆;31、上支杆;32、下支杆;33、弹性件;
4、第二万向节;
5、助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助腿器,既能便于穿戴者行走,也能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助膝、助踝的效果显著,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该种助腿器包括助膝器1、第一万向节2和连接杆3。
助膝器1可采用现有的产品或现有技术。
连接杆3的顶端用于与助膝器1的底端连接,连接杆3的底端用于连接助踝器使用。
连接杆3可设置一根,第一万向节2可设置一个。在此设置方式下,连接杆3立设于助膝器1的中间位置,其顶端通过第一万向节2与助膝器1的底端活动连接。具体的,连接杆3的顶端与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的底端用于与助踝器5连接进行使用。连接杆3与助膝器1的连接结构使得连接杆3能关于第一万向节2朝助膝器1的前后左右向摆动。此设置方式下,助膝器1通过第一万向节2与位于其下方的连接杆3连接后,使得助膝器1与连接杆3之间可在前后左右向做出灵活的活动,给膝盖处的连接杆3留出了活动空间,使连接杆3可以配合膝盖与脚踝之间的复杂动作而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有利于穿戴者行走。
连接杆3可设置一根,第一万向节2可设置两个。在此设置方式下,连接杆3立设于助膝器1的中间位置,连接杆3的顶部具有两根左右排布的上支杆31,两根上支杆31大致呈一左右岔开的Y型结构,由于助膝器1具有一定的弧度用以匹配腿部的,两根上支杆31在前后方向上也具有一定间距。每根上支杆31均通过一第一万向节2与助膝器1的底端的左右分布的两个连接点位活动连接,使连接杆3与助膝器1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具体的,上支杆31的顶端固定连接相应的一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第一万向节2的顶端则固定连接在助膝器1的底端的相应连接点位处,连接杆3的底端用于与助踝器5连接进行使用,连接杆3与助膝器1的连接结构使得连接杆3能关于第一万向节2朝助膝器1的前后左右向摆动。此设置方式下,助膝器1通过第一万向节2与位于其下方的连接杆3连接后,使得助膝器1与连接杆3之间可在前后左右向做出灵活的活动,给膝盖处的连接杆3留出了活动空间,使连接杆3可以配合膝盖与脚踝之间的复杂动作而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有利于穿戴者行走,连接杆3顶部的两根上支杆31在左右向上岔开与助膝器1的底端连接后能够更好地承受左右两侧方向的力,改善助膝器1和连接杆3之间的受力,可增加助腿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连接杆3可设置两根。在此设置方式下,两根连接杆3分别设置于助膝器1的左侧和右侧位置,两根连接杆3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一万向节2活动连接助膝器1底端的左右两侧。第一万向节2可设置两个,也可设置四个。第一万向节2设置两个时,连接杆3立设于助膝器1的中间位置,每根连接杆3的顶端均通过一第一万向节2与助膝器1的底端活动连接,具体的,连接杆3的顶端与相应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的底端用于与助踝器5相应侧连接进行使用。第一万向节2设置四个时,连接杆3同时设置为顶部具有两根左右排布的上支杆31的结构件,两根上支杆31大致呈一左右岔开的Y型结构,每根上支杆31均通过一第一万向节2与助膝器1的底端的左右分布的两个连接点位活动连接,使连接杆3与助膝器1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具体的,上支杆31的顶端固定连接相应的一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第一万向节2的顶端则固定连接在助膝器1的底端的相应连接点位处,连接杆3的底端用于与助踝器5连接进行使用。连接杆3与助膝器1的连接结构使得连接杆3能关于第一万向节2朝助膝器1的前后左右向摆动。此设置方式下,助膝器1通过第一万向节2与位于其下方的连接杆3连接后,使得助膝器1与连接杆3之间可在前后左右向做出灵活的活动,给膝盖处的连接杆3留出了活动空间,使连接杆3可以配合膝盖与脚踝之间的复杂动作而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有利于穿戴者行走。将连接杆3的数量设置为两根后,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分布在助膝器1左右两侧的连接杆3来提高助膝器1和助踝器5之间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助腿器中的上支杆31的顶端通过一可压缩的弹性件33连接相应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使得上支杆31的顶端与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能在弹性件33的压缩方向上调节间距。
弹性件33可设置为压簧、空气弹簧和弹簧片等,弹性件3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和上支杆31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可压缩,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和上支杆31的顶端,使得弹性件33可吸收第一万向节2与上支杆31之间的压力,可缓解行走时身体重量对膝盖部位的冲击力,同时也可在行走时自动调节助膝器1与连接杆3之间的间距,提高连接杆3与助膝器1之间的灵活度,减少连接杆3对助膝器1的牵拉,既可提高行走舒适性,以有利于穿戴者行走,又可减小助膝器1上下窜动,保证助膝器1对膝部的保护功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助腿器还包括助踝器5和第二万向节4。
助踝器5可采用现有的产品或现有技术。
连接杆3可采用实施例1中设置方式,设置一根或两根,且连接杆3的顶部具有一个杆部或具有两根上支杆31,在以上结构基础上,连接杆3的底部可具有一个杆部也可具有两根下支杆32。总体而言,连接杆3的底端通过第二万向节4与助踝器5的顶部活动连接,连接杆3能关于第二万向节4朝助踝器5的前后左右向摆动。具体的,连接杆3的底部具有一个杆部时,每根连接杆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一第二万向节4的顶端,第二万向节4的底端与相应的一助踝器5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的底部具有两个下支杆32时,两个下支杆32沿前后排布,两根下支杆32大致呈一前后岔开的Y型结构,连接杆3的每根下支杆32的底端均通过一第二万向节4与相应的助踝器5的顶部的相应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当连接杆3设置为一根时,连接杆3的底部一般只具有一个杆部。
本实施例中,助踝器5与连接杆3通过第二万向节4连接,使得助踝器5与连接杆3之间可在前后左右向做出灵活的活动,给脚踝处的连接杆3留出了活动空间,使连接杆3可以配合膝盖与脚踝之间的复杂动作而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穿戴者行走时助膝器与助踝器相互的牵拉感,有利于穿戴者行走。连接杆3底部的两根下支杆32在前后向上岔开与助踝器5的顶端连接后能够更好地承受前后两侧方向的力,改善助踝器5和连接杆3之间的受力,可增加助腿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万向节2和第二万向节4均设置为自带锁止机构,锁止机构能锁定万向节使其两节段无法活动,或调节其活动灵活度。第一万向节2和第二万向节4自带锁止机构可调节第一万向节2和第二万向节4的锁紧程度,依次使用不同恢复阶段的人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助腿器所用的连接杆3设置为伸缩杆,伸缩杆可采用现有产品,比如带有锁止卡扣的气缸或弹簧筒等,伸缩杆通过调节上段和下段来调节其顶端与底端的间距,以调节连接杆3的长度来适配不同身高、腿型的人使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助腿器所用的助膝器1包括上腿部连接板11、下腿部连接板12和弹性支撑杆13,上腿部连接板11、下腿部连接板12均开设有用于透气的孔14以保持佩戴时的干爽,提高佩戴舒适性。
连接杆3的顶端通过第一万向节2与下腿部连接板12的底端活动连接。
上腿部连接板11的底端与弹性支撑杆13的顶端连接,弹性支撑杆13的底端与下腿部连接板12的顶端连接。弹性支撑杆13具有弯曲和可拉伸压缩能力,其可采用现有产品或现有技术,比如立设的钢板弹簧、立设的螺旋压簧或申请号为201911116625.3,发明名称为自主式助膝器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弹性支撑杆13的设置让上腿部连接板11和下腿部连接板12具备随弹性支撑杆13弯曲而改变两者之间的夹角用以符合膝盖的弯曲动作的能力,也让上腿部连接板11和下腿部连接板12具有能随弹性支撑杆13的拉伸或压缩改变两者之间的间距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上腿部连接板11、下腿部连接板12通过弹性支撑杆13连接可做弯曲和拉伸、压缩动作,能够使助膝器1符合行走时膝盖的弯曲动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膝盖所受的压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助膝器(1)、第一万向节(2)和连接杆(3);
所述连接杆(3)的底端用于连接助踝器;所述连接杆(3)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2)与所述助膝器(1)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能关于所述第一万向节(2)朝所述助膝器(1)的前后左右向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的顶部具有两根左右排布的上支杆(31),每根所述上支杆(31)均通过一所述第一万向节(2)与所述助膝器(1)的底端活动连接;
所述上支杆(31)的顶端连接相应所述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所述第一万向节(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助膝器(1)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设置为两根,两根所述连接杆(3)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2)活动连接所述助膝器(1)底端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杆(31)的顶端通过一可压缩的弹性件(33)连接相应所述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所述上支杆(31)的顶端与所述第一万向节(2)的底端能在所述弹性件(33)的压缩方向上调节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踝器(5)和第二万向节(4);
所述连接杆(3)的底端通过第二万向节(4)与所述助踝器(5)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能关于所述第二万向节(4)朝所述助踝器(5)的前后左右向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的底部具有两个前后排布的下支杆(32),每根所述下支杆(32)的底端均通过一所述第二万向节(4)与所述助踝器(5)的顶部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节(2)和所述第二万向节(4)均自带锁止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设置为可调节其顶端与底端的间距的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膝器(1)包括上腿部连接板(11)、下腿部连接板(12)和弹性支撑杆(13);
所述连接杆(3)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2)与所述下腿部连接板(12)的底端活动连接;
所述上腿部连接板(11)的底端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杆(13)连接下腿部连接板(12)的顶端;所述弹性支撑杆(13)具有弯曲和可拉伸压缩能力;
所述上腿部连接板(11)和所述下腿部连接板(12)能随弹性支撑杆(13)弯曲而改变两者之间的夹角用以符合膝盖的弯曲动作;所述上腿部连接板(11)和所述下腿部连接板(12)能随所述弹性支撑杆(13)的拉伸或压缩改变两者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助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腿部连接板(11)、下腿部连接板(12)均开设有用于透气的孔(14)。
CN202221625071.7U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助腿器 Active CN218792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5071.7U CN218792974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助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25071.7U CN218792974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助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2974U true CN21879297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25071.7U Active CN218792974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助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2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0891B (zh) 防失稳框架式助行腿
CN105904440B (zh) 一种自适应柔性关节外骨骼装置
CN211073587U (zh) 一种被动式仿生脊柱外骨骼装置
CN204863599U (zh) 多功能步行能力辅助器
CN218792974U (zh) 一种助腿器
CN206183446U (zh) 一种步态矫正仪
CN210301325U (zh) 一种仿生柔性脊柱减荷防护装置
CN205515087U (zh) 痉挛型脑瘫儿童动态分髋医疗牵引器
CN110680676A (zh)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机械腿
CN216798175U (zh) 一种基于人因工程学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械装置
CN207306810U (zh) 多功能康复轮椅
CN209713591U (zh) 一种下肢助力外骨骼机构
CN109938907B (zh) 一种利用行走进行按摩的背部固定装置
CN114770469A (zh) 一种用于铅衣支撑的轻量化外骨骼装置
CN209031590U (zh) 一种稳定性良好的穿戴座椅
CN209611671U (zh) 一种减重康复行走装置
CN208710201U (zh) 肌张力矫正裤
CN209220596U (zh) 一种足下垂矫正器
CN208770308U (zh) 偏瘫患者膝踝关节固定装置
CN106377386A (zh) 一种针对下肢垂足内外翻的矫正助力器
CN209032765U (zh) 内置式单轴关节防膝过伸矫形器
CN208770318U (zh) 一种行走助力器
KR101362787B1 (ko) 의료 보조기구
CN109528440B (zh) 一种基于远心机构的下肢外骨骼踝关节
CN218420837U (zh) 下肢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