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2297U -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2297U
CN218792297U CN202222073434.7U CN202222073434U CN218792297U CN 218792297 U CN218792297 U CN 218792297U CN 202222073434 U CN202222073434 U CN 202222073434U CN 218792297 U CN218792297 U CN 218792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arm
assembly
head
ar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34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叶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34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2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2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2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头臂托组件包括呈环状的臂托体、第一充气组件以及头枕体;第一充气组件与臂托体连接,可以调整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头枕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头枕体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部分形成一头枕区域;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臂托体。如上,通过头枕体上形成的头枕区域以及与头枕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臂托体,可让患者的头部枕于该头枕区域,而后患者的手臂穿过臂托体的内环,通过第一充气组件调整臂托体的膨胀度,以使臂托体的内环尺寸减小并与患者的手臂完全压靠,使得患者的手臂无法在随意移动,也无法从臂托体中抽离,从而在医学成像扫描中实现对患者的手臂的固定。

Description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背景技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是一种将PET(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和CT(computer tomography,CT)两种成像技术相结合的医学影像设备,不仅能够准确定位人体器官病灶的位置,同时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到病变部位的代谢情况,对诊断和治疗肿瘤、脑部疾病有重要作用。由于PET-CT扫描时间一般需要持续10至30分钟,患者常常会感到疲劳而移动是手臂,从而导致成像中出现运动伪影,影像医生的判断。另外,对于大体重病人,其手臂相较于普通人更加粗壮,对固定手臂的方式也更加严格。
目前,很多医院通过绑带固定患者手臂,往往需要医生频繁进入扫描间帮助患者进行固定和拆卸,利用绑带固定手臂也显得不够人性化。现有技术中暂无一种能够自适应患者手臂粗细的扫描头臂托,现有技术通常是按照不同的患者体型设计不同的扫描头臂托,不但增加了装置成本,而且固定手臂的方式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暂无一种能够自适应不同患者手臂粗细的头臂托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臂托组件,其包括:
呈环状的臂托体;
第一充气组件,其与所述臂托体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臂托体的膨胀度;
头枕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头枕体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头枕区域;
其中,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
可选的,所述臂托体和所述头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关于所述头枕区域对称。
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包括充气泵和连接管,所述充气泵经由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臂托体连通。
可选的,所述头枕体设有安装孔,所述臂托体容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可选的,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相配合的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一电子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和所述第一感应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位于所述臂托体的内环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一者。
可选的,所述头枕区域被配置为所述头枕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头枕凹槽,所述头枕凹槽的一侧贯穿所述头枕体形成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的方向垂直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
可选的,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头托体和第二充气组件;所述头托体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二充气组件的驱动下调整自身的膨胀度;所述头托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头枕凹槽的内侧壁,并沿所述头枕凹槽的周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相配合的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和所述第二感应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位于所述头托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一者。
可选的,所述头托体还延伸至所述头枕凹槽的底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第二充气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和所述第二充气组件的其中一者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经由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臂托体连通,所述充气泵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头托体连通,所述充气泵内设分别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相配合的第一切换阀门和第二切换阀门。
可选的,所述臂托体和/或所述头托体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臂托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连通的第一充气空腔,所述头托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连通的第二充气空腔。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学影像系统,其包括检查床以及如上所述头臂托组件,所述头臂托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查床的表面,且头枕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检查床的延伸方向。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中,头臂托组件包括呈环状的臂托体、第一充气组件以及头枕体;第一充气组件与臂托体连接,可以调整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所述头枕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头枕体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部分形成一头枕区域;其中,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如上配置,通过头枕体上形成的头枕区域以及与头枕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臂托体,可让患者的头部枕于该头枕区域,而后患者的手臂穿过臂托体的内环,通过第一充气组件调整臂托体的径向向内的膨胀度,以使臂托体的内环尺寸减小并与患者的手臂完全压靠,使得患者的手臂无法在臂托体中随意移动,也无法从臂托体中抽离,从而在医学成像扫描中实现对患者的手臂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充气组件改变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可以自适应不同粗细的手臂,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可以节省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绑带固定患者的手臂,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径向膨胀的臂托体来固定患者的手臂,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手臂长时间上举所带来的酸累,而且可以提高舒适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体验,体现了本实用新型具有人性化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绑带固定患者的手臂,本实用新型仅需通过控制第一充气组件便可调整臂托体的径向膨胀度,进而可以固定患者的手臂,而不需要让医生频繁进入扫描间来帮助患者固定和拆卸绑带,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与检查对象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一感应装置与第一充气组件和臂托体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再一示意图;
附图中:
10-臂托体;20-第一充气组件;21-第一充气泵;22-第一连接管;30-头枕体;301-第一侧;302-第二侧;31-头枕区域;310-头枕凹槽;3100-侧向开口;40-第一感应装置;50-第一电子装置;60-头托体;70-第二充气组件;71-第二充气泵;72-第二连接管;81-头部;82-手臂;90-第二感应装置;100-第二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暂无一种能够自适应不同患者手臂粗细的头臂托组件。
以下请参考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和医学影像系统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医学影像系统的头臂托组件,例如可应用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系统(PET-CT),该头臂托组件包括呈环状的臂托体10、第一充气组件20以及头枕体30,臂托体10安装在头枕体30上。臂托体10呈环状,具有弹性,可以在外部相关装置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内膨胀以改变内环的径向尺寸。第一充气组件20与臂托体10连接,用于驱动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从而调整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驱动方式比如可以第一充气组件20向臂托体10内部充气,或者臂托体10通过第一充气组件20向外部泄气,从而改变自身的径向膨胀度,应理解的,当第一充气组件20将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调整至最小时,可认为臂托体10的内环的径向尺寸最大,当第一充气组件20将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调整至最大时,可认为臂托体10的内环的径向尺寸最小,如此可定义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最小为0,最大为1。所述头枕体3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将头枕体30沿水平面放置时,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可分别理解为头枕体30的左侧和右侧,即可理解为图1中头枕体30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头枕体30位于所述第一侧301和所述第二侧302之间的部分形成一头枕区域31,进一步,头枕区域31的延伸方向(将头枕区域31的延伸方向记作A向)与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相垂直,即A向同第一侧与第二侧的连线方向相垂直,如此,将头枕体30沿水平面放置时,A向可理解为头枕体30的后侧至前侧的方向。优选地,头枕区域31的位置开设使得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关于头枕区域31对称,也即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关于A向对称,在头枕体30位于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头枕区域31。进一步地,所述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10,优选地,头枕体3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各设置一个臂托体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与检查对象相配合的示意图。在一具体实施场景中,参阅图2,通常地,医学影像系统包括一检查床,头臂托组件设置于检查床的表面,且A向平行于检查床的延伸方向,第一侧301至第二侧302的方向大致平行于检查床的延伸方向。首先,检查对象(或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且头枕体30的头枕区域31承托起检查对象的头部81;然后,检查对象的手臂82上举并穿过臂托体10的内环;接着,第一充气组件20驱动臂托体10以调整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驱使臂托体10的内环的径向尺寸减小从而将检查对象的手臂82包裹住,且臂托体10的内环与检查对象的手臂82完全压靠在一起,可以使得患者的手臂82无法在臂托体10中随意移动,也无法从臂托体10中抽离,从而在医学成像检查过程中将检查对象的手臂82固定,避免成像中出现运动伪影;最后,检查对象医学成像检查结束后,控制第一充气组件20调整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以使膨胀度减小,臂托体10的内环的径向尺寸增大,从而使检查对象的手臂82从臂托体10中抽离出来。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可在第一充气组件20的作用下任意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患者的手臂82。可理解的,当检查对象平卧于检查床上,且头部81枕放于头枕区域31后,A向与检查对象(或患者)的矢状面基本平行,优选地,A向与检查对象的矢状面共面。
需说明的是,通常地,头枕体30上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均配置有臂托体1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检查对象是单臂残疾患者时,配置一个臂托体10也可适用,配置于第一侧302还是第二侧302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对应于驱动方式为第一充气组件20向臂托体10内部充气使得臂托体的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增大,以及臂托体10通过第一充气组件20向外部泄气,使得自身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减小,所述臂托体10可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比如由橡胶材料制成,臂托体10具有与第一充气组件20连通的第一充气空腔,第一充气空腔对应臂托体10的形状表现为环形空腔,第一充气组件20通过向第一充气空腔充气使得臂托体10膨胀。示例性而言,臂托体10为环状的充气气囊,第一充气组件20包括第一充气泵21和第一连接管22,所述第一充气泵21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管22和所述臂托体10的第一充气空腔连通,第一充气泵21与第一连接管22相配合从而向充气气囊充气而使充气气囊增大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从而增大对手臂82的压力,第一充气泵21和第一连接管22的配合驱使充气气囊向外泄气而减小充气气囊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从而减小对手臂82的压力。
关于臂托体10和头枕体30的具体安装方式,比如可在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和/或第二侧302开设安装孔,安装孔位于第一侧301或第二侧302的一端开放,便于臂托体10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安装孔同轴布置。需说明的是,安装孔的轴向长度大于臂托体10的轴向长度,以使安装孔能够预留足够的空间,便于手臂82穿过臂托体10后容纳在安装孔的预留空间内。将臂托体10容置于头枕体30的安装孔中,有利于减小头臂托组件的体积。
优选地,臂托体10和头枕体3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比如前文所言,臂托体10可拆卸地容置于头枕体30的安装孔中),以使臂托体10和头枕体30二者之间可分离,为分体式的成型方式。对于手臂上举范围较大且手臂弯曲活动范围较大的患者,这类患者上举手臂后可以轻松触碰到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或第二侧302,可将臂托体10安装在头枕体30上来供患者使用。对于手臂上述范围较小或者手臂弯曲活动范围较小的或者,这类患者可能无法将手臂上举到第一侧301或者第二侧302,或者即使上举到了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但是由于手臂弯曲活动范围较小,无法触碰到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可将臂托体10从头枕体30上拆分下来,安装在其他位置(比如安装在检查床上与患者的手臂相适配的位置),从而来固定患者的手臂。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臂托体10一体固定在头枕体30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装置50和第一感应装置40与第一充气组件20和臂托体10相配合的示意图。优选地,参阅图3,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相配合的第一感应装置40和第一电子装置50,所述第一电子装置50和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0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0位于所述臂托体10的内环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0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一者。第一电子装置50、第一感应装置40和第一充气组件20的配合可以实时调控臂托体10的膨胀度,并判断臂托体10是否已经完全将检查对象的手臂82压紧。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装置40为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第一次检测到压力值出现变化时,可认为检查对象的手臂82已经伸入到臂托体10中,随后压力传感器根据实时检测的压力值形成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第一电子装置50,第一电子装置50根据此电信号控制第一充气组件20的工作状态,使得第一充气组件20驱动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膨胀逐渐将手臂82包裹住。在臂托体10逐渐膨胀的过程中,臂托体10对手臂82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大,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也会逐渐增大,当第一电子装置50解码电信号从而得到反馈的压力值到达预定阈值时,可认为臂托体10已经完全将手臂82压紧,随后第一电子装置50停止第一充气组件20对臂托体10的驱动工作。
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感应装置40为距离传感器,当检查对象的手臂82伸入到臂托体10中后(具体比如可以是医生通过扫描间的玻璃窗观察到,也可以是检查对象语音告知医生,或者是医生通过摄像装置采集到的状态显示信息了解到,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电子装置50控制第一充气组件20而驱动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膨胀,在此过程中,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自身到手臂82的距离,并依据检测的距离形成距离信号,并将距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第一电子装置50。当第一电子装置50解码电信号从而得到反馈的距离达到设定阈值时(通常趋近于0,这里可将设定阈值设置为0),可认为臂托体10已经完全将手臂82包裹压紧,随后第一电子装置50停止第一充气组件20对臂托体10的驱动工作。
需说明的是,若仅设置一个距离传感器,且该距离传感器位于臂托体10的内环的下表面,当检查对象的手臂82伸入到臂托体10中并与内环的下表面接触,距离传感器任何时刻检测到的距离基本都是零,整个装置将无法正常运行,手臂82与臂托体10的内环的上表面仍存在较大的空间,无法将手臂82包裹压紧。有鉴于此,本实施例配置在臂托体10的内环上设置至少两个距离传感器,且至少两个距离传感器沿臂托体10的周向具有间隔(例如可以设置关于臂托体10中心对称的两个距离传感器),当至少两个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均趋近于零时,第一电子装置50停止第一充气组件20对臂托体10的驱动工作。
参阅图1,关于头枕区域31在头枕体30上成形方式,具体而言,所述头枕区域31被配置为所述头枕体30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头枕凹槽310,所述头枕凹槽310的一侧贯穿所述头枕体30形成侧向开口3100,所述侧向开口3100的方向(即A向)垂直所述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至第二侧302的方向,也即头枕凹槽310沿A向的一侧贯穿头枕体30形成侧向开口3100。可理解的,侧向开口3100的形成使得头枕凹槽310大致呈“Ω”形。检查对象的头部81枕放于头枕凹槽310中,检查对象的后颈部枕放于侧向开口3100处。优选地,头枕凹槽310的内壁呈弧面状,侧向开口3100呈弧形,从而与检查对象的头部81相适配,符合人体工学,提升检查对象的舒适度。优选地,可在头枕凹槽310中以及侧向开口3100处包裹PU皮革,PU皮革材质耐磨、偏软且防滑,保证检查对象的舒适度。较佳地,头枕凹槽310的周向尺寸可根据检查对象的头围预先配置,且头枕凹槽310中垫设有层状的海绵物,可以减少成像过程中头部81运动所带来的运动伪影,同时增加头部81的舒适度,当然,也可以在侧向开口3100处垫设海绵物,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另一示意图。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参阅图4,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头托体60和第二充气组件70;所述头托体6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头枕凹槽310的内侧壁,并沿所述头枕凹槽310的周向延伸,如此,头托体60沿头枕凹槽310的周向大致呈“Ω”形;所述头托体60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的驱动下调整向外的膨胀度。当患者的头部81枕放于头枕凹槽310中后,第二充气组件70驱动头托体60膨胀,使得“Ω”逐渐向内收紧,内部尺寸逐渐减小,从而将检查对象的头部81包围压紧固定,避免成像扫描过程中头部81运动带来的运动伪影,即可以理解为当头托体60从头枕凹槽310的左侧、右侧以及后侧各自朝向头枕凹槽310中心来向患者的头部施加压力,从而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当检查对象的成像检查结束后,第二充气组件70将头托体60的膨胀度减小,使得检查对象的头部81可以脱离头托体60。头枕体30和第二充气组件70的配合方式同臂托体10与第一充气组件20的配合方式大致相同,这里不再展开说明。
进一步地,头托体60和第二充气组件70的构造同臂托体10与第一充气组件20的构造大致相同。具体而言,所述头托体60可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比如由橡胶材料制成,头托体60具有与第二充气组件70连通的第二充气空腔,第二充气组件70通过向第二充气空腔充气使得头托体60膨胀。示例性而言,比如头托体60可以是被头枕凹槽310限制为“Ω”形的充气气囊,第二充气组件70的结构与第一充气组件20的结构相同,第二充气组件70包括第二充气泵71、第二连接管72,第二充气泵71经由第二连接管72和头托体60的第二充气空腔连通。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相配合的第二感应装置90和第二电子装置100,所述第二电子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感应装置90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感应装置90位于所述头托体60的表面;所述第二感应装置90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一者。需说明的是,第二感应装置90和第二电子装置100的配合方式同第一感应装置40和第一电子装置50的配合方式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阅前文第一感应装置40和第一电子装置50的描述进而理解本实施例第二感应装置90和第二电子装置100的具体工作方式。
第二感应装置90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头托体60的表面,当压力传感器第一次检测到压力值出现变化时,可认为患者的头部81已经放置在头枕凹槽310中,随后压力传感器根据实时检测的压力值形成压力信号,且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第二电子装置100,第二电子装置100根据此电信号控制第二充气组件70的工作状态,使得第二充气组件70驱动头托体60沿逐渐膨胀从而将手臂82包裹住。在头托体60逐渐膨胀的过程中,头托体10对患者的头部81的周向压力也会逐渐增大,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也会逐渐增大,当第二电子装置100解码电信号从而得到反馈的压力值到达预定阈值时,可认为头托体60已经完全将患者的头部81周向压紧固定,随后第二电子装置50停止第二充气组件70对头托体60的驱动工作。
第二感应装置90为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沿头枕凹槽310的周向设在头托体60的表面,其距离传感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比如可以在头托体60对应于头枕凹槽310的左侧的表面、右侧的表面和后侧的表面各设置一个距离传感器),当检查对象的头部81枕放于头枕凹槽310中后(具体比如可以是医生通过扫描间的玻璃窗观察到,也可以是检查对象语音告知医生,或者是医生通过摄像装置采集到的状态显示信息了解到,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第二电子装置100控制第二充气组件70从而驱动头托体60膨胀,在此过程中,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自身到患者的头部81的距离,并依据检测的距离形成距离信号,并将距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第二电子装置100。当第二电子装置100解码电信号从而得到反馈的距离达到设定阈值时(通常趋近于0,这里可将设定阈值设置为0),且各个距离传感器反馈的距离均达到设定阈值后,可认为头托体60已经完全将头部81周向包裹压紧,随后第二电子装置100停止第二充气组件70对头托体60的驱动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头托体60还延伸至所述头枕凹槽310的底壁,如此,第二充气组件70可使得该部分头托体60朝远离头枕凹槽310的底壁的方向(可理解为图2中向上的方向)膨胀,从而将检查对象的头部81向上承托起。如此,位于头枕凹槽310的底壁的头托体60和位于头枕凹槽310沿周向的内侧壁的头托体60相配合,提高对检查对象的头部81的包围固定效果,还可以提升舒适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再一示例图。如图5所示,头托体60和臂托体10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连接管连接至同一个充气泵,这个充气泵可以是第一充气泵21,也可以是第二充气泵71,共用的这个充气泵通过第一连接管22与臂托体10连通,以及通过第二连接管72与头托体60连通。如此,可节省器械资源。
进一步地,共用的这个充气泵内设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72相配合的第一切换阀门和第二切换阀门。具体工作时,需要向臂托体10内充气时,通过第一切换阀门来切换充气泵内部的充气位置,使得充气泵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22向臂托体10的内部充气,使其逐渐增大向内的膨胀度;当需要向头托体60内充气时,可通过第二切换阀门来切换充气阀内部相应的充气位置,使得充气泵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72向头托体60的内部充气,使其逐渐膨胀。如此,可以实现同一个充气泵为臂托体10和头托体60同时充气,也可以实现同一个充气泵仅对臂托体10和头托体60中的一者充气。
此外,第一感应装置40和第二感应装置90也可以共用同一个电子控制装置,比如共用第一电子装置50,或者共用第二电子装置100。共用的这个电子控制装置比如可以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系统中的电子计算机。
基于上述的头臂托组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学影像系统,其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可移动的检查床以及如上所述头臂托组件,至少所述头臂托组件中的头枕体30设置于所述检查床的表面,且头臂托组件的A向平行于检查床的延伸方向,臂托体10的第一侧301至第二侧302的方向大致垂直于检查床的延伸方向(也即检查床的长度方向),臂托体10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沿检查床的宽度方向排布,以使头臂托组件设于检查床上后,臂托体10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分别与检查床的左侧和右侧相对应。检查对象平躺于检查床上,且头部81枕放于头枕体30的头枕区域31,患者的手臂82上举伸入到臂托体10中,第一充气组件20驱使臂托体10沿径向向内膨胀从而将患者的手臂82周向包裹,并压紧固定,然后随着检查床的移动而承载患者进入相关的设备仪器中进行成像扫描检查。在一实施例中,医学影像系统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系统(PET-CT),一种将PET(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CT(computer tomography,CT)两种成像技术相结合的医学影像系统,能够准确定位患者器官病灶的位置,同时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到病变部位的代谢情况,对诊断和治疗肿瘤、脑部疾病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中,头臂托组件包括呈环状的臂托体、第一充气组件以及头枕体;第一充气组件与臂托体连接,可以调整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所述头枕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头枕体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部分形成一头枕区域;其中,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如上配置,通过头枕体上形成的头枕区域以及与头枕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臂托体,可让患者的头部枕于该头枕区域,而后患者的手臂穿过臂托体的内环,通过第一充气组件调整臂托体的径向向内的膨胀度,以使臂托体的内环尺寸减小并与患者的手臂完全压靠,使得患者的手臂无法在臂托体中随意移动,也无法从臂托体中抽离,从而在医学成像扫描中实现对患者的手臂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充气组件改变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可以自适应不同粗细的手臂,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可以节省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绑带固定患者的手臂,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径向膨胀的臂托体来固定患者的手臂,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手臂长时间上举所带来的酸累,而且可以提高舒适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体验,体现了本实用新型具有人性化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绑带固定患者的手臂,本实用新型仅需通过控制第一充气组件便可调整臂托体的径向膨胀度,进而可以固定患者的手臂,而不需要让医生频繁进入扫描间来帮助患者固定和拆卸绑带,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环状的臂托体(10);
第一充气组件(20),其与所述臂托体(10)连接;
头枕体(30),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所述头枕体(30)位于所述第一侧(301)和所述第二侧(302)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头枕区域(31);
其中,所述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体(30)设有安装孔,所述臂托体(10)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包括充气泵(21)和连接管(22),所述充气泵(21)经由所述连接管(22)和所述臂托体(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相配合的第一感应装置(40)和第一电子装置(50),所述第一电子装置(50)和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0)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0)位于所述臂托体(10)的内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区域(31)被配置为所述头枕体(30)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头枕凹槽(310),所述头枕凹槽(310)的一侧贯穿所述头枕体(30)形成侧向开口(3100),所述侧向开口(3100)的方向垂直所述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至第二侧(302)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头托体(60)和第二充气组件(70);所述头托体(60)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连接;所述头托体(6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头枕凹槽(310)的内侧壁,并沿所述头枕凹槽(310)的周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相配合的第二感应装置(90)和第二电子装置(100),所述第二电子装置(100)和所述第二感应装置(90)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感应装置(90)位于所述头托体(60)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包括连接管(22),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包括第二连接管(72),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和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的其中一者还包括充气泵(21,71),所述充气泵(21,71)经由所述连接管(22)和所述臂托体(10)连通,所述充气泵(21,71)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管(72)和所述头托体(60)连通,所述充气泵(21,71)内设分别与所述连接管(22)和所述第二连接管(72)相配合的第一切换阀门和第二切换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托体(10)和/或所述头托体(60)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臂托体(10)具有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连通的第一充气空腔,所述头托体(60)具有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70)连通的第二充气空腔。
10.一种医学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床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头臂托组件,所述头臂托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查床上。
CN202222073434.7U 2022-08-08 2022-08-08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Active CN218792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3434.7U CN218792297U (zh) 2022-08-08 2022-08-08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3434.7U CN218792297U (zh) 2022-08-08 2022-08-08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2297U true CN21879229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2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3434.7U Active CN218792297U (zh) 2022-08-08 2022-08-08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2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0967B2 (en) Headset system
JP2015528349A (ja) 膨張可能なマットレスとその制御法
CN110916709B (zh) 提高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被检部位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218792297U (zh)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WO2017079640A1 (en) Braces for spinal deformitie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20101359A1 (en) Fixation using multiple cusion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CN214806237U (zh) 一种卧床病人防压疮装置
CN105997080A (zh) 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
CN115737349A (zh) 医疗设备辅助固定装置
CN219048561U (zh) 头颅ct扫描头部定位装置
CN111759699B (zh) 智能按摩枕及基于互联网的健康诊疗系统
CN212118165U (zh) 一种乳腺锥光束ct检查专用垫
CN210330594U (zh) 一种ct检查头部固定装置
CN213993558U (zh) 一种核磁共振降噪防护装置
CN110403623A (zh) 头颅ct检查固定装置
CN219782089U (zh) 一种智能充气双人卧具
CN215272620U (zh) 一种用于耳内镜的多向调节支架
CN110801241A (zh) 影像科ct检查头托
CN210990291U (zh) 一种磁共振线圈自动辅助固定装置
CN220512556U (zh) 一种基于睡眠图像的智能床垫
CN217548476U (zh)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CN220344680U (zh) 一种脑血管取栓术专用头架
CN218045809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
CN219983267U (zh) 一种卧床人员护理充气垫
CN219048487U (zh) 气囊式核磁共振头部约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