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8476U -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8476U
CN217548476U CN202221718629.6U CN202221718629U CN217548476U CN 217548476 U CN217548476 U CN 217548476U CN 202221718629 U CN202221718629 U CN 202221718629U CN 217548476 U CN217548476 U CN 217548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bag
pipe
inflation pipe
infla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186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亚林
陆春秀
秦云云
廖艳芳
覃成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7186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8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8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8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涉及手术仪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头圈,头圈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打气管,且第一打气管与第一气囊连接并相连通;第二打气管,且第二打气管与第二气囊连接并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气囊来支撑病人的头部,这样在后期放气打气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一个气囊来支撑患者,不需要护士手动抬起患者的头部,也不会碰到无菌单,不会污染无菌区域,也不用直接接触到气管导管,不存在脱管的风险,设置了气管槽,气管不会被病人直接压到,减少了对气体输送的影响。

Description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腰椎和颈椎手术中病人均采用俯卧位的方式,由医护人员采用轴线翻身法将患者的头部安置在一个俯卧位支撑头圈上,并将患者的眼睛对准头圈的中间中空的位置,患者两侧的颧骨放在头圈的边缘位置,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同时会给病人的头部盖一张无菌的布单;而腰椎和颈椎手术较时间长,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长时间的压迫给患者造成的面部的压疮和减轻对眼睛周围的压迫,护士会手动的抬起患者的头部,给患者的面部进行一个面部的减压,但如果多次给患者抬头减压,有可能存在着无菌布单会掉落等被污染的风险,同时腰椎和颈椎的手术难度系数相对较高,不允许术中有别的影响因素,抬头减压的动作会影响主刀医生的操作,就算提前通知主刀医生,在医生同意的情况下为进行减压操作,但是手术时间长,需要多次减压,也会给麻醉带来一定的风险,俯卧位全麻的病人都是气管插管的病人,容易在抬头操作的时候造成气管导管与麻醉机脱节的情况,增加了手术过程中麻醉意外的风险,在手术过程中,无菌单覆盖后,因为患者是俯卧,抬起头部,再次放下后,不能观察患者面部的情况,只能靠手指触摸去凭借感觉来判断是否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护士不能直观的去判断;同时由于采用的是俯卧位,气管会被病人的下巴压在头圈上,对气体的输送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解决了现有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护士不能直观去判断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包括头圈,头圈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
第一打气管,且第一打气管与第一气囊连接并相连通;
第二打气管,且第二打气管与第二气囊连接并相连通;
两个打气筒,且两个打气筒分别与第一打气管、第二打气管连接并相连通;
第一打气管、第二打气管内均装设有阀门;
导槽,且导槽位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
可选的,阀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装设有椭圆槽,椭圆槽的内部装设有椭圆板。
可选的,第一打气管、第二打气管的内部均开设有槽道,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转动杆外侧壁上装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槽道侧壁之间装设有弹簧,转动杆的一端与椭圆板相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装设有转动块。
可选的,第一气囊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
可选的,两个固定板分别装设在第一打气管、第二打气管内,第一打气管的外侧壁连接并连通有第一放气口,第一放气口的一端配合有第一活塞,第二打气管的外侧壁连接并连通有第二放气口,第二放气口的一端配合有第二活塞,第二气囊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六空腔、第七空腔、第八空腔、第九空腔、第十空腔,方便了通过第一打气管、第二打气管对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进行打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采用双气囊来支撑病人的头部,这样在后期放气打气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一个气囊来支撑患者,不需要护士手动抬起患者的头部,也不会碰到无菌单,不会污染无菌区域,也不用直接接触到气管导管,不存在脱管的风险,设置了气管槽,气管不会被病人直接压到,减少了对气体输送的影响。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打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第一气囊1,第一空腔101,第二空腔102,第三空腔103,第四空腔104,第五空腔105,第一打气管106,第一放气口107,第一活塞108;
第二气囊2,第六空腔201、第七空腔202、第八空腔203、第九空腔204、第十空腔205,第二打气管206,第二放气口207,第二活塞208;
打气筒3;
固定板4;
椭圆槽5;
椭圆板6;
弹簧7;
槽道8;
转动杆9;
转动块10;
连接板11;
导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包括:头圈,头圈包括: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且第二气囊2位于第一气囊1的内侧;
第一打气管106,且第一打气管106与第一气囊1连接并相连通;
第二打气管206,且第二打气管206与第二气囊2连接并相连通;
两个打气筒3,且两个打气筒3分别与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连接并相连通;
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内均装设有阀门;
导槽12,且导槽12位于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2之间,由于病人是一开始就已经插管才来病房上床的,而且插管不能脱离,在中间打洞的话,管是拿不起来,所以是不能穿管的,所以没有办法打洞。
当需要对头圈进行打气时,首先驱动两个打气筒3,两个打气筒3分别通过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对第一气囊1及第二气囊2进行打气并打满,然后给患者摆好俯卧位之后,把患者的眼睛放在第二气囊2的中间中空的位置,患者的颧骨放在第一气囊1的边缘位置,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手术时间长,我们可以选择与第一打气管106相连接的打气筒3来放气,那么与第二打气管206相连接第二气囊2继续支撑患者的头部,一定时间后,我们给与第一打气管106相连接的打气筒3打上气体,再选择与第二打气管206相连接打气筒3放气减压,然后再给与第二打气管206相连接打气筒3打上气,这样不仅起到了面部减压的作用,还不影响医生操作。
术前在没有铺无菌单之前,用视觉,触觉充分评估患者面部是否放置正确,这样在后期放气打气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患者,设置好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的长度,这样即不会碰到无菌单,不会污染无菌区域,通过打气放气的操作可以完成面部的减压,也不用护士手动抬起患者的头部,不用直接接触到气管导管,不存在脱管的风险。
具体的,第一气囊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空腔101、第二空腔102、第三空腔103、第四空腔104、第五空腔105,第二气囊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六空腔201、第七空腔202、第八空腔203、第九空腔204、第十空腔205,阀门包括:固定板4,固定板4的内部装设有椭圆槽5,椭圆槽5的内部装设有椭圆板6,由于气管需要导入病人喉咙内,因为病人的姿势是俯卧位,即有一根气管会被病人的下巴压在头圈上,而被压头圈会受到影响,进而可以把气管“卡”在导槽12里经过头圈,导槽12为了让气管有空间,减少了病人的下巴压到气管的情况。
具体的,两个固定板4分别装设在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内,第一打气管106的外侧壁连接并连通有第一放气口107,第一放气口107的一端配合有第一活塞108,第二打气管206的外侧壁连接并连通有第二放气口207,第二放气口207的一端配合有第二活塞208,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的内部均开设有槽道8,槽道8的内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9,转动杆9外侧壁上装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槽道8侧壁之间装设有弹簧7,转动杆9的一端与椭圆板6相连接,转动杆9的另一端装设有转动块10,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的内部均开设有槽道8,槽道8的内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9,转动杆9外侧壁上装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槽道8侧壁之间装设有弹簧7,转动杆9的一端与椭圆板6相连接,转动杆9的另一端装设有转动块10,方便了通过转动块10对转动杆9进行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Claims (6)

1.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圈,头圈包括: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 第一打气管(106),且第一打气管(106)与第一气囊(1)连接并相连通; 第二打气管(206),且第二打气管(206)与第二气囊(2)连接并相连通; 两个打气筒(3),且两个打气筒(3)分别与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连接并相连通; 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内均装设有阀门; 第一气囊(1)、第二气囊(2)在满气的状态下形成有导槽(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囊(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空腔(101)、第二空腔(102)、第三空腔(103)、第四空腔(104)、第五空腔(1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气囊(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六空腔(201)、第七空腔(202)、第八空腔(203)、第九空腔(204)、第十空腔(2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阀门包括:固定板(4),固定板(4)的内部装设有椭圆槽(5),椭圆槽(5)的内部装设有椭圆板(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板(4)分别装设在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内,第一打气管(106)的外侧壁连接并连通有第一放气口(107),第一放气口(107)的一端配合有第一活塞(108),第二打气管(206)的外侧壁连接并连通有第二放气口(207),第二放气口(207)的一端配合有第二活塞(208)。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打气管(106)、第二打气管(206)的内部均开设有槽道(8),槽道(8)的内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9),转动杆(9)外侧壁上装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槽道(8)侧壁之间装设有弹簧(7),转动杆(9)的一端与椭圆板(6)相连接,转动杆(9)的另一端装设有转动块(10)。
CN202221718629.6U 2022-07-06 2022-07-06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Active CN217548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18629.6U CN217548476U (zh) 2022-07-06 2022-07-06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18629.6U CN217548476U (zh) 2022-07-06 2022-07-06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8476U true CN217548476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504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18629.6U Active CN217548476U (zh) 2022-07-06 2022-07-06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8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48476U (zh) 充气式俯卧位减压装置
CN204319146U (zh) 卧位患者颈椎保护枕
CN218075541U (zh) 一种俯卧位充气减压按摩头垫
CN213217294U (zh) 一种神外手术皮瓣支撑保护装置
CN209899957U (zh) 医用靠枕
CN207400875U (zh) 一种可调节头颈部固定枕
CN213031179U (zh) 一种可控式气囊垫
CN113288691A (zh) 一种开放气道辅助枕
CN220124998U (zh) 一种压力控制微气囊俯卧位体位垫
CN221206016U (zh) 一种分体式气垫手术床
CN200991067Y (zh) 医用充气枕头
CN217510764U (zh) 一种手术用双层气囊式高分子凝胶头圈
CN220370157U (zh) 一种充气式侧身架高装置
CN215081852U (zh) 一种眼科护理按摩装置
CN221154565U (zh) 一种气切俯卧位通气患者使用的头颈胸部支撑软枕
CN221013735U (zh) 一种重症患者俯卧位呼吸治疗辅助器械
CN220530312U (zh) 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引导手术台
CN212880032U (zh) 可调充气式甲状腺手术体位枕
CN211023811U (zh) 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矫形手术用气囊垫
CN218652319U (zh) 充气式急救防压疮气垫
CN218010229U (zh) 一种永久起搏器术后垫枕
CN215689512U (zh) 一种避免耳朵及氧气管被压的新型医用枕
CN219721130U (zh) 一种防压疮护理用垫
CN213250847U (zh) 一种驼背病人眼科手术用下肢支撑垫
CN215651367U (zh) 一种颈部切口加压止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