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1857U - 一种新型烧烤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烧烤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1857U
CN218791857U CN202023302650.1U CN202023302650U CN218791857U CN 218791857 U CN218791857 U CN 218791857U CN 202023302650 U CN202023302650 U CN 202023302650U CN 218791857 U CN218791857 U CN 218791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eat
hot
heating device
aircraft n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026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um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026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1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1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1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 Y02A40/924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A40/928Cooking stoves using biomas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烧烤机,包括机头、机身和底座,所述机身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机头通过连接臂铰接在机身上,所述机头包括外壳、加热装置、反射罩和防护罩,所述反射罩和防护罩扣合连接,将加热装置罩设在其内,所述防护罩的底部通热风孔,所述机头上设有聚热罩,所述聚热罩围绕防护罩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拆卸的烤盘,机头在所述连接臂向远离机身的方向延伸,所述聚热罩的水平投影落在烤盘内。本申请通过将加热装置罩设在反射罩和防护罩内,可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反射在烤盘内,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通过将聚热罩设围绕防护罩设置,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烤盘内,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无烟,清洗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烧烤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烧烤机。
背景技术
现有烧烤食物一般采用烧烤架或烧烤机,烧烤架一般包括烤网和设置在烤网下方的炉体,在炉体内放置燃烧的木炭,燃烧的木炭产生的热量将烤网上放置的食物烤熟,在烧烤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人一直观察烧烤的情况,避免烤焦造成食物浪费,同时在烧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国专利CN201810330437.X公开了一种无烟全自动烧烤机,包括隔热区、烧烤区、加热区和热风回收区;无烟全自动烧烤机的炉体为双层结构;炉体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为所述隔热区;炉体的顶部为烧烤区;加热区和热风回收区并排设置在炉体的底部;其中,烧烤区的中间安装有自动旋转轴;所述自动旋转轴与旋转电机进行连接;自动旋转轴固定有烧烤架;自动旋转轴下方设置有托盘;托盘的下方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电性连接;加热区内设置有热源;加热区依次通过引风机、送风管与烧烤区进行连通。该结构的烧烤机虽然解决了出烟的问题,但是由于将食物放置在箱体内,因此无法及时了解食物烧烤的情况,易将食物烤糊。但是该烧烤机存在结构复杂,整体重量较重,搬运不方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烧烤食物的设备易产生浓烟,危害人体健康,结构复杂,重量较重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无烟的新型烧烤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烧烤机,包括机头、机身和底座,所述机身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机头通过连接臂铰接在机身上,所述机头包括外壳、加热装置、反射罩和防护罩,所述反射罩和防护罩扣合连接,将加热装置罩设在其内,所述防护罩的底部设有热风孔,所述机头上设有聚热罩,所述聚热罩围绕防护罩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拆卸的烤盘,机头在所述连接臂向远离机身的方向延伸,所述聚热罩的水平投影落在烤盘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将加热装置罩设在反射罩和防护罩内,可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反射在烤盘内,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通过将聚热罩设围绕防护罩设置,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烤盘内,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和食物的烹饪效率;通过将烤盘可拆卸连接,方便取放食物和清洗烤盘;将机头沿远离机身的方向延伸,可增加底盘的面积,从而可以放置更大面积的烤盘,增加烤制食物的分量,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无烟,清洗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机头还包括电机和热风扇,所述电机位于外壳与反射罩之间,所述热风扇设置在反射罩下方,电机轴穿过反射罩与热风扇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围绕热风扇设置形成热风。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热风扇使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形成热风吹向锅体,使锅体内的食物受热均匀,保证烹饪口感。
进一步,所述热风孔为环形条状,所述热风穿过热风孔辐射在烤盘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环形条状结构加工简单,热风穿过后热量分布更加均匀。
进一步,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热风穿过出风口在聚热罩的反射下聚集至烤盘的中心区域。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热罩将穿过出风口的热量反射在烤盘上,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提高烹饪效率。
进一步,所述反射罩包括上反射板、下反射板和散热环,所述散热环位于上反射板与下反射板之间,所述加热装置位于下反射板的下方,所述下反射板将热风反射至烤盘中心处区域。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反射板将向上的热风反射在烤盘上,既能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又可避免机头过热。
进一步,所述聚热罩为开口向下的喇叭形,所述聚热罩与反射罩配合将热量聚集在烤盘的中心处区域。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喇叭形聚热罩结构简单,聚热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聚热罩的斜度为5°-30°。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不同的烤盘面积选择不同斜度的聚热罩,从而更好的满足烹饪食物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聚热罩的直径与烤盘直径的比值为0.3-0.6。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聚热罩内的热风合理覆盖在烤盘区域内。
进一步,所述防护罩的直径与聚热罩直径的比值为0.2-0.5。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发热功率与加热腔容积达到最佳热平衡。
进一步,所述机身至少部分为耐高温食品级的机身。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机身过热,保证机身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安装锅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安装锅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安装烤盘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2中聚热罩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聚热罩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安装防护罩的热风流向图;
图10为实施例5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5中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实施例6中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实施例7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记录如下:1、机头;2、机身;2-1、支撑部;2-2、空腔;3、底座;4、连接臂;5、受热部;6、热风装置;6-1、电机;6-2、电机架;6-3、冷风扇;6-4、热风扇;6-5、加热装置;7、烤盘;8、防护罩;8-1、内侧壁;8-2、外侧壁;8-3、通孔;8-4、转轴;9、聚热罩;10、铰链;11、上反射板;12、下反射板;13、通风口;14、隔热板;15、锅体;15-1、外锅体;15-2、内锅体;15-3、把手;15-4、定位缺口;16、散热环;17、隔热垫;18、挡板;19、上支架;20、下支架;21、集油装置;21-1、接油盘;21-2、接油盒;22、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烧烤机,包括机头1、机身2和底座3,所述机身2设置在底座3的一侧,所述机头1包括外壳、热风装置6、反射罩和防护罩8,所述热风装置6包括电机6-1、热风扇6-4和加热装置6-5,所述电机6-1位于外壳与反射罩之间,所述热风扇6-4和加热装置6-5设置在反射罩与防护罩8之间,所述电机6-1的输出轴穿过反射罩与热风扇6-4连接,所述加热装置6-5围绕热风扇6-4设置,所述底座3上设有可拆卸的煎烤器皿,所述机头1通过连接臂4固定在机身2上,所述机头1上设有聚热罩9,所述聚热罩9围绕防护罩8设置,防护罩8的底壁设有热风通道,聚热罩9和反射罩配合将并将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煎烤器皿上。
所述加热装置6-5为发热管。
所述防护罩8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热风通道包括设置在防护罩8的底壁多个环形出风孔,热风穿过出风孔辐射在烤盘7上。
所述连接臂4与机身2铰接或活动连接,使机头1可以上下翻转或转动,以便于取放煎烤器皿;同时设置连接臂4可以增加底座3上的容纳空间,满足机头1与煎烤器皿的位置要求。
所述连接臂4通过铰链10与机身2连接。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该食品加工机正常工作,所述聚热罩9下方的机身2为耐高温的食品级材料。
所述机身2包括支撑部2-1和受热部5。所述支撑部2-1为中空的壳体,所述受热部5围绕壳体设置。
所述支撑部2-1为塑料壳体,所述受热部5为包覆在塑料壳体外的耐高温塑胶隔热层。所述支撑部2-1为普通塑料结构,所述受热部5为注塑在支撑部2-1外面的耐高温塑料。所述耐高温塑胶为尼龙、PBT、PPS、电木或PPA。
通过在支撑部2-1上设置中空结构,实现对热量的阻隔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机身2过热。
如图5所示,所述反射罩包括上反射板11、下反射板12和散热环16,所述散热环16位于上反射板11和下反射板12之间,所述散热环16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口,所述加热装置6-5位于下反射板12的下方,所述下反射板12将热风反射至烤盘7中心区域。
所述机头1上设有通风口13,冷风通过所述通风口13进入机头1并在机头1内循环,然后沿机头1向下流动至散热环16内,由散热环16上的通风孔排出机头1。
所述聚热罩9夹装在反射罩和防护罩8之间,所述下反射板12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防护罩8将聚热罩9夹紧在限位台阶上。
所述聚热罩9为开口向下的喇叭形,所述聚热罩9的斜度为5°-30°,所述聚热罩9与反射罩配合将热量聚集在烤盘7的中心处区域。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煎烤器皿为锅体15,所述聚热罩9、机头1与锅体15与配合形成烹饪腔体。
所述连接臂4向远离机身2的方向延伸,所述锅体15的中心线与机头1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热风扇6-4通过离心力将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空气甩到四周,并在热风扇6-4中心位置产生低压区域,被甩出的热空气经过反射罩的反射、导向,以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沿着锅体15内壁流向底部,在底部汇聚后,由于锅底的反射与风扇中心低压区域的影响,热空气又向上流向热风扇6-4。热空气在反射罩与锅体15形成的加热腔内不断的循环往复,由此将食物炸熟。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煎烤器皿为烤盘7,所述烤盘7与底座3旋转连接。所述烤盘7底部设有多边形轴孔,所述底座3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多边形轴。所述多边形轴与底座3内的驱动电机6-1连接,多边形轴在电机6-1的驱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实现烤盘7在底座3上旋转,保证食物的烹饪效果。
所述连接臂4向远离机身2的方向延伸,所述聚热罩9的水平投影落在烤盘7内,所述聚热罩9的中心线与烤盘7的中心线不重合,增加了底座3上放置烤盘7的空间,满足更多食物的烤制需求。
所述聚热罩9与反射罩或防护罩8可拆卸连接,所述聚热罩9与反射罩配合将热量聚集在烤盘7的中心处区域。
所述底座3上还设有集油装置21,所述集油装置21包括接油盘21-1和接油盒21-2,所述接油盘21-1设置在烤盘7下方,所述烤盘7上设有漏油孔,烤制食物产生的油滴通过漏油孔滴落在接油盘21-1上,所述接油盘21-1的下方设有接油盒21-2,接油盒21-2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座3上,拆卸清洗方便。通过将烤制食物产生的油滴从烤盘7上流至接油盒21-2内,可避免食物上有过多的油,保证食物的烤制效果和口感。
工作时,加热装置6-5加热周围的空气,热风扇6-4通过离心力将中间的热空气甩到四周,被甩向四周的热空气经过反射罩的反射、导向,以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吹向烤盘7,加热充分,热效率损失少,更容易将放置于烤盘7上的食材烤熟。
所述热风装置6还包括冷风扇6-3,所述冷风扇6-3与热风扇6-4同轴设置,冷风扇6-3用于对机头1和电机6-1散热,提高机头1和电机6-1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热装置6-5也可以采用卤素管。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设置电机6-1和风扇,将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通过反射罩反射至锅体15内或者烤盘7上,也能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聚热罩9的直径与烤盘7直径的比值为0.5-0.8,优选为0.8,通过该设置可以将聚热罩内的热风合理覆盖在烤盘区域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护罩8的直径与聚热罩9直径的比值为0.2-0.5,优选为0.5,可以使发热功率与加热腔容积达到最佳热平衡。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反射罩和防护罩8扣合连接将加热装置6-5设在其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聚热罩9将防护罩8罩设在其内。通过将聚热罩9罩设置在防护罩8的外侧,可将由防护罩8散发出来的热风全部聚集在煎烤器皿上,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通过机头设置连接臂,使得煎烤器皿的煎烤面积可以加大,加大了一次制作食物的量;通过机头设置聚热罩,使机头向外散失的热量再次聚集,提高了煎烤器皿的加热效率,保证了煎烤器皿的煎烤效果。在底座上放置可拆卸的煎烤器皿,煎烤器皿是烤盘或者锅体,当煎烤器皿为锅体时,聚热罩与锅体配合方便,使得锅体内除了机头的热量外,也将聚热罩反射的热量再次聚集在锅体内,增大了锅体的受热面积,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当煎烤器皿为烤盘时,同时由于聚热罩的存在,使的烤盘不仅仅接受来自机头的热量,同时也使得机头散失的部分热量再次聚集在烤盘上,本申请实现了炸制食物和烤制食物两种功能,热效率提高,加大了食物放置的面积和空间,方便客户制作不同的食物,也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反射罩和聚热罩配合将热量反射在锅体或烤盘内,提高了烹饪效果。
同时机头和锅体或烤盘分体设置,便于二者的更换,也便于锅体或烤盘的安装和清洗。通过在机头外设置聚热罩,使聚热罩与锅体配合,简化了空气炸锅的结构,降低了机器的重量,使机器整体更加便携。通过在机头外设置聚热罩,提高了烤盘的煎烤效率,也避免了机头周围机身受热过多,造成机身变形的问题,保证了烧烤模式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反射罩的结构和聚热罩9的安装位置,其余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上反射板11、散热环16和下反射板12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防护罩8上方设有限位台阶,所述下反射板12将聚热罩9压紧在限位台阶上。
综上所述,将上、下反射板和散热环16设为一体结构,减少了零件数量,将聚热罩9压紧在限位台阶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下反射板12的结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下反射板12与隔热板14为一体式结构,形成一体式进风隔热板,所述防护罩8上方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进风隔热板将聚热罩9压紧在限位台阶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下反射板12与散热环16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反射板11与散热环16为一体式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聚热罩9安装在防护罩8和反射罩两者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聚热罩9安装在反射罩或防护罩8上。
综上所述,下反射板12与隔热板14设为一体结构,既能实现隔热作用,又可将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反射至煎烤器皿上,避免机头1过热,结构简单。
实施例四
如图8和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防护罩8的结构,其余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热风通道包括设置在防护罩8的侧壁上的出风口,所述聚热罩9将从出风口排出的热风反射聚集在煎烤器皿上。
所述防护罩8的侧壁包括内侧壁8-1和外侧壁8-2,所述内侧壁8-1和外侧壁8-2上分别设置内出风口和外出风口,内外出风口至少部分交叠设置,所述聚热罩9将从内、外出风口排出的热风反射聚集在煎烤器皿上,所述热风通道是内、外出风口交叠形成。
所述外侧壁8-2的中心处设有转轴8-4,所述内侧壁8-1的中心处设有容纳转轴8-4的通孔8-3,所述内侧壁8-1与外侧壁8-2通过转轴8-4转动连接。
当内、外侧壁8-2上的出风口重合时,加热装产生的热量从环形出风孔和侧壁上的出风口流向四周,经聚热罩9的反射作用于锅体15或烤盘7上。当外侧壁8-2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内侧壁8-1的上的出风口被外侧壁8-2挡住,使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通过防护罩8底部的环形出风孔直接作用于烤盘7上,提高了烧烤效果,缩短了烧烤时间。
综上所述,通过在侧壁上设置出风口,可将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全部散发出来,在聚热罩9的反射下聚集在锅体15内,提高对锅体15内食物的烹饪效率;通过设置双层侧壁,并将侧壁上的出风口至少部分交叠设置,既能实现对烤盘7上食物的集中加热,又可满足锅体15食物的充分均匀加热,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五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锅体15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底座3上设有定位块22,所述锅体15的底部设有相应的定位缺口15-4。
所述定位块22内设有第一检测开关,所述定位缺口15-4内设有第二检测开关,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配合用于检测锅体15的状态。
所述锅体15包括外锅体15-1和内锅体15-2,所述内锅体15-2放置在外锅体15-1内,所述外锅体15-1上设有密封台,所述聚热罩9的外缘放置在密封台上,使得聚热罩9扣合于内锅体15-2上端口并与之形成密闭的烹饪空间。
为了方便取放,所述外锅体15-1上设有把手15-3。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锅体15包括锅体15和包覆在锅体侧壁的防护壳,防护壳上端口设有卡口,所述聚热罩9的边缘与卡口配合扣紧,使得聚热罩9扣合于锅体15上端口并与之形成密闭的烹饪空间。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定位块22和定位缺口15-4可保证锅体15的正常安装,通过检测锅体15的状态,保证锅体15正常连通并按需工作。
实施例六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机身2的结构,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支撑部2-1为金属壳体,所述受热部5为包覆在金属壳体外的食品级金属层,所述金属壳体与受热部5之间设置空腔2-2。
所述支撑部2-1与受热部5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为耐高温硅胶或橡胶。所述耐高温硅胶或橡胶的耐热温度为150℃-250℃。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增加机体的隔热效果,所述隔热层11与金属壳体之间还设有挡板18。
综上所述,通过将支撑部2-1设置为金属既能保证机身2的支撑强度,同时便于散热,提高散热效果。隔热层可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实施例七
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机身2结构,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支撑部2-1为金属壳体,所述受热部5为至少部分包覆在金属壳体外的食品级玻璃层,所述金属壳体与受热部5之间设置空腔2-2。
所述支撑部2-1上位于机头1的一侧设有上支架19和下支架20,所述上支架19和下支架20将玻璃层的两端夹紧,所述玻璃层与上支架19和下支架20之间设有隔热垫17。
所述上支架19和下支架20上设有凹槽,玻璃层插装在凹槽内。
当需要炸制食物时,将机头1翻转打开,将炸锅放置在底座3上,聚热罩9与锅体15配合形成烹饪腔体,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在热风扇6-4的作用下流向锅体15内,实现烹调锅体15内的食物,此时,机身2上的受热部5仅受到炸锅辐射处的少部分的热量,烹调完成后,将锅体15取下,由于只有单个的锅体15,因此取放方便,清洁简单。
当需要烤制食物时,比如肉片、肉串等,将烤盘7放置在底座3上,聚热罩9将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反射至烤盘7内,加热烤盘7上的食物,此时加热装置6-5产生的部分热量辐射至受热部5上,由于聚热罩9的反射作用,因此辐射至受热部5的热量较少,由于受热部5为食品级玻璃层,因此对热量起到较好的阻隔作用,保证机身2不会过热。
综上所述,本申请可实现炸制食物和烤制食物两种功能,通过设置反射罩既能避免机头1过热,又可将加热装置6-5产生的热量反射至煎烤器皿内,结构合理;通过聚热罩9将热量聚集的在煎烤器皿上,既能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提高烹饪效率,又可避免机身2过热;通过将机身2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机身2上设置受热部5,进一步提高了机身2的隔热效果,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机身和底座,所述机身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机头通过连接臂铰接在机身上,所述机头包括外壳、加热装置、反射罩和防护罩,所述反射罩和防护罩扣合连接,将加热装置罩设在其内,所述防护罩的底部设有热风孔,所述机头上设有聚热罩,所述聚热罩围绕防护罩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拆卸的烤盘,机头在所述连接臂向远离机身的方向延伸,所述聚热罩的水平投影落在烤盘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还包括电机和热风扇,所述电机位于外壳与反射罩之间,所述热风扇设置在反射罩下方,电机轴穿过反射罩与热风扇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围绕热风扇设置形成热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孔为环形条状,所述热风穿过热风孔辐射在烤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热风穿过出风口在聚热罩的反射下聚集至烤盘的中心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包括上反射板、下反射板和散热环,所述散热环位于上反射板与下反射板之间,所述加热装置位于下反射板的下方,所述下反射板将热风反射至烤盘中心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为开口向下的喇叭形,所述聚热罩与反射罩配合将热量聚集在烤盘的中心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的斜度为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的直径与烤盘直径的比值为0.3-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直径与聚热罩直径的比值为0.2-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烧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至少部分为耐高温食品级的机身。
CN202023302650.1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新型烧烤机 Active CN218791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2650.1U CN21879185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新型烧烤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2650.1U CN21879185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新型烧烤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1857U true CN21879185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02650.1U Active CN21879185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新型烧烤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1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04420A (en) Cooking oven using far-infrared tube heater
KR101826787B1 (ko) 다용도 복합 조리기
CN210276928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10902654U (zh) 一种锅盖及具有该锅盖的空气炸锅
KR101270181B1 (ko) 다목적 전기 구이기
CN214128061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14451787A (zh) 烹饪器具
CN110151002A (zh) 一种烤盘及具有该烤盘的空气炸锅
CN218791857U (zh) 一种新型烧烤机
CN2135248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2754265A (zh)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锅
CN218606207U (zh) 一种安全的多功能食物处理机
CN218899199U (zh) 一种新型空气炸锅
CN218899198U (zh) 一种效率高的多功能烘烤器具
CN114680660B (zh) 一种煎烤类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1865147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功能食物处理机
CN215502561U (zh) 空气炸锅
CN210446767U (zh) 油烟过滤组件及具有该油烟过滤组件的空气炸锅
CN21044677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44676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68704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724218U (zh) 烹饪器具
CN218606206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多功能食物处理机
CN217852539U (zh) 一种新型电烤盘
CN211355052U (zh) 一种烤盘及具有该烤盘的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