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7878U -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7878U
CN218787878U CN202222695970.0U CN202222695970U CN218787878U CN 218787878 U CN218787878 U CN 218787878U CN 202222695970 U CN202222695970 U CN 202222695970U CN 218787878 U CN218787878 U CN 218787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sens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59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旭辉
王秋
雷浩
冯长海
吴庆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wen Nan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wen Nan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wen Nan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wen Nan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959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7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7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7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所述电阻式传感器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外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子烟的腔体内设置电阻式压力传感器来取代咪头,使得电子烟在使用时,即使烟油通过气孔残留在传感器内部时,也不会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造成影响,从而避免了因为烟油而导致的误触发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消费电子产品,电子烟内部含有的电路板装载了精密的控制芯片、咪头等电子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当有气流通过时,咪头响应后触发控制电路,然后雾化器开始工作,从而将烟油雾化;当停止吸气时,传感器中的气流消失,咪头开关关闭,控制电路的控制模块停止工作,雾化器停止工作。但使用咪头,其结构设计比较复杂,物流成本较高,且电子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烟油的残留或泄露等问题,烟油会通过气孔渗透进咪头内部,从而使得咪头内部的介电常数增加,从而改变咪头的电容值,使得咪头开关误动作从而触发控制电路,进而造成自燃等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封装,在不用改变现有的电子烟内部结构的情况下用来替换传统的咪头开关,用来缓解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烟油残留导致的咪头开关的误触发,进而提高电子烟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电子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烟油的残留或泄露等问题,烟油会通过气孔渗透进咪头内部,容易导致误触发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外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具有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传感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均电连接,以使所壳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具有至少一个过孔,所述过孔内填充有导电材料,以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过孔和与所述外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元件包括感应面板组件,所述感应面板组件设置成可变形的,以在变形后产生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面板组件包括第一基底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第一敏感膜和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敏感膜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敏感膜发生形变时产生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面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基底和第三基底,所述第二基底上形成有第二敏感膜,所述第三基底上形成有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二敏感膜和所述第三电极层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二基底设置成可变形的,以在变形时带动所述第二敏感膜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敏感膜与所述第三电极层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底设置在所述气孔和所述第三基底之间且靠近所述气孔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底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底和所述传感芯片之间且远离所述气孔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子烟的腔体内设置电阻式压力传感器来取代咪头,使得电子烟在使用时,即使烟油通过气孔残留在传感器内部时,由于烟油的高阻性的特性,不会改变电阻式传感器的电阻值,从而不会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造成影响,进而避免了因为烟油而导致的传感器误触发的情况,提升了电子烟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感应面板组件,使得感应面板组件发生形变时能够产生电信号,从而使得所述电阻式传感器能使用于不同的需求的电子烟,能够进一步提升所述电阻式传感器的适用范围。
此外,第一基底和/或第二基底为柔性基底,具有疏油的效果,可避免泄露或回流的油烟对压力传感器造成影响,避免了压力传感器的误触发,提高电子烟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10-气孔,11-间隙,
2-传感元件,20-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第一基底,220-第一敏感膜,221-第一电极层,23-第二基底,230-第二敏感膜,24-第三基底,240第三电极层,241-胶层,
3-传感芯片,30-输入端,31-输出端,
4-导电元件,
5-底板,50-过孔,
6-密封材料,
7-导电柱。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阻式传感器的剖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阻式传感器的封装结构,主要包括壳体1,以及封装在该壳体1内的传感元件2,该传感元件2包括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21。其中,第一电极20与第二电极21的极性相反,且第一电极20与壳体1电连接,第二电极21则与外电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阻式传感器来替代传统的咪头开关,由于电阻式传感器的性能,使其不受烟油的影响,从而使得电子烟在使用时,即使烟油通过气孔残留在传感器内部时,也不会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造成影响,从而避免了因为烟油而导致的误触发的情况,进而提高电子烟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壳体1的顶部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10,该气孔10与外部连通,而在该壳体1的内部则具有导电元件4,该导电元件4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0电连接,其另一端则与壳体1电连接,从而使得壳体1与第一电极20电连接。此外,在壳体1的顶部和传感元件2之间还留有预设的间距,以使的传感元件2能够有足够的压力使其发生形变,从而产生电信号。
进一步地,在壳体1的底部则设置有底板5,而在底板5上则开设了至少一个过孔50,且在该过孔50内填充有导电材料,从而与外电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电元件4将第一电极20和壳体1电连接在一起,一方面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开路,另一方面,传感元件2通过第一电极20、壳体1和第二电极21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电气回路,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通过在壳体1的顶部和传感元件2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能够以使的传感元件2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使其发生形变,从而产生电信号。此外,通过在底板5上开设过孔50来使得传感元件2与外电路电连接,不仅能够保证电阻式传感器的密封性,还能减少其他连接方式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该电阻式传感器的传感元件2主要包括感应面板组件,而感应面板组件则被设置成可形变的,以在形变后产生电信号。感应面板组件包括第一基底22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22上的第一敏感膜层220和第一电极层221,第一敏感膜220与第一电极层221电连接,以在第一敏感膜220发生形变时产生电信号。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层221的第一电极20通过导电元件4与壳体1电连接,第一电极层221的第二电极21则通过导电柱7传输至电阻式传感器的外部,与外电路电连接,使得第一敏感膜层220发生形变时,传感元件2的电信号能够输出到电阻式传感器的外电路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传感元件2设置成一体式构造,不仅在结构上构造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使得电阻式传感器的体积更加小巧,提升该电阻式传感器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对比,其区别在于:在底板5上集成有传感芯片3。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底板5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传感芯片3,且在底板5上设置有过孔50,在过孔50的内部填充有导电材料,从而使得第二电极21通过导电柱7和过孔50与传感芯片3电连接。
进一步地,传感芯片3具有输入端30和输出端31,传感芯片3的输入端30和导电柱7电连接,从而使得输入端30和第二电极21电连接,此外,传感芯片3还通过壳体1和导电元件4与第一电极20电连接,从而使得传感芯片3和传感元件2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电气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板5的外表面设置有传感芯片3,一方面将传感芯片3和传感元件2集合在一起,使得传感器的功能更加丰富,适用范围更广,另一方面,还能简化传感器的内部构造,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如图4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对比,其主要区别是:传感芯片3被封装在电阻式传感器的内部。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传感芯片3设置在底座5上,且位于传感元件2和底板5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层221的第一电极20通过导电元件4与壳体1电连接,第一电极层221的第二电极21则通过导电柱7与传感芯片3的输入端30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敏感膜层220发生形变时,传感芯片3能够接收到电信号并通过输出端31对该电信号进行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传感芯片3封装在电阻式传感器的内部,不仅能够对传感芯片3进行保护防止其受到外部的影响或损坏,还能提升电阻式传感器的内部空间的使用率,能够进一步缩小电阻式传感器的体积。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传感芯片3是封装在传感器内部还是在传感器的外部,只要其能够实现其自身功能即可,可根据实际的生产和使用需要进行调整即可,在此不过多赘述。且下述实施例均以传感芯片3封装在传感器内部进行说明,并不代表其为唯一封装方式。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如图5所示,实施例4和实施例3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传感元件2的结构不同。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感应面板组件则包括第二基底23和第三基底24,第二基底23上形成有第二敏感膜230,第三基底24上形成有第三电极层240,第二敏感膜230和第三电极层240间隔开布置,而第二基底23则被设置成可变形的,以在该第二基底23发生变形时带动第二敏感膜230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敏感膜230与第三电极层240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基底23设置在气孔10和第三基底24之间且靠近气孔10的一侧。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传感元件2包括第二基底23和第三基底24,在第三基底24上形成有第三电极层240,第三电极层240的第一电极20a通过导电元件4与壳体1电连接,第三电极层240的第二电极21a则通过导电柱7与传感芯片3的输入端30电连接,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电气回路。
此外,第三基底24上则还设有胶层241,第二基底23则是固定在该胶层241上,从而使得第二基底23与第三基底24具有间距,从而使得第二基底23发生形变时第二敏感膜230与第三基底24上的第三电极层240的接触面积发生改变,从而生产相对应的电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该胶层241为环状胶层,只用于将第二基底23固定在第三基底24上,此外,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固定第二基底23,只要第二基底23上的第二敏感膜230能够发生形变且与第三基底24上的第三电极层240电连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基底23和第三基底24,从而形成双重结构,使得第二基底23上的第二敏感膜230的形变能够精准地被第三基底24上的第三电极层240所捕获,从而提升了传感元件2的灵敏度。
此外,第二基底23为柔性基底,具有疏油的效果,可避免泄露或回流的油烟对传感元件2造成影响,从而避免了误触发,进而提高电子烟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在传感元件2与壳体1的侧壁之间还填充有密封材料6,从而外部污染物对传感芯片3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该电阻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如图6所示,实施例5和实施例4相比,其主要区别是:第二基底23的位置不同。第二基底23设置在第三基底24和传感芯片3之间,且远离气孔10的一侧。
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传感元件2的第三基底24上的第三电极层240的第一电极20b通过导电元件4与壳体1电连接,而第三电极层240的第二电极21b则通过导电柱7与传感芯片3的输入端30电连接,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电气回路,而第三基底24也设有胶层241,通过胶层241使得第三基底24和第二基底23固定连接在一起,当壳体1的外侧气流发生变化时,该电阻式传感器内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从而使得第二基底23上的第二敏感膜230与第三基底24上的第三电极层240接触,从而产生电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将第二基底23设置在第三基底24远离气孔10的一侧时,应将密封材料6去除,需要在传感元件2与壳体1的侧部留有间隙11,这样才能使得第二基底23能够受到外部气压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二基底23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第二基底23上的第二敏感膜230与第三基底24上的第三电极层240接触,从而产生电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基底23设置在第三基底24远离气孔10的一侧,能够进一步地保护第二基底23上的第二敏感膜230,使其免受外部污染物的影响,从而不会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造成影响。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使用了上述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以替代咪头开关。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外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传感元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均电连接,以使所壳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具有至少一个过孔,所述过孔内填充有导电材料,以使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过孔和与所述外电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芯片,所述传感芯片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外电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元件包括感应面板组件,所述感应面板组件设置成可变形的,以在变形后产生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面板组件包括第一基底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第一敏感膜和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敏感膜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电连接,以在所述第一敏感膜发生形变时产生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面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基底和第三基底,所述第二基底上形成有第二敏感膜,所述第三基底上形成有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二敏感膜和所述第三电极层间隔开布置,所述第二基底设置成可变形的,以在变形时带动所述第二敏感膜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敏感膜与所述第三电极层接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设置在气孔和所述第三基底之间且靠近所述气孔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设置在所述第三基底和所述传感芯片之间且远离所述气孔的一侧。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阻式传感器。
CN202222695970.0U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Active CN218787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5970.0U CN218787878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5970.0U CN218787878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7878U true CN218787878U (zh) 2023-04-04

Family

ID=8650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5970.0U Active CN218787878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7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2190C (zh) 压力传感器组件
WO2014055542A1 (en) Mems pressure sensor assembly
US20080236307A1 (en) Sensor apparatus
WO2017012251A1 (zh) 一种环境传感器
WO2022188524A1 (zh) 封装模组、封装工艺及电子设备
JPH07151561A (ja) コネクタ一体型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787878U (zh) 一种电阻式传感器及电子烟
JP6656336B1 (ja) 温度センサ装置
KR102152704B1 (ko) 가스센서패키지
EP4039114B1 (en) Air flow senso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22247073A1 (zh) 一种防水防油型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CN113053867B (zh) 封装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6147246U (zh) 一种双腔防油型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US20220236111A1 (en) Optical sensor
CN212414754U (zh) 传感装置与电子烟
US11105692B2 (en) Force senso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circuit board arrangements
CN106373944A (zh) 一种风速仪和气压计的集成装置
CN216147244U (zh) 一种背吸式电子烟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CN218354584U (zh) 具有防油效果的电子烟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US20150177028A1 (en) Sensor package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12158791A (zh) 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电子设备
CN214951967U (zh) 一种传感器封装结构
JP3370810B2 (ja) 静電容量型圧力センサ
CN217363407U (zh) 混合集成放大电路及包括其的加速度计
CN218447868U (zh) 一种封装结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