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7662U - 卧式冷柜 - Google Patents

卧式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7662U
CN218787662U CN202222946419.9U CN202222946419U CN218787662U CN 218787662 U CN218787662 U CN 218787662U CN 202222946419 U CN202222946419 U CN 202222946419U CN 218787662 U CN218787662 U CN 218787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air
chamber
air outle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64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超
黄玉杰
王桂杰
刘悦超
朱阳春
邓思垒
张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c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c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c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cm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64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7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7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7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柜,具体公开了一种包含深冷室、冷冻室、冷藏室及其制冷系统的卧式冷柜。所述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机件组成,所述制冷剂是由高沸点制冷剂与低沸点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所述机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电磁阀及用于分离混合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排气端依次连接第一冷凝器、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具有两个出气口,并分别连接第二冷凝器及电磁阀,第二冷凝器的出气端连接第一蒸发器;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三个蒸发器的出气端均与压缩机的回气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箱内同时拉温,减少开机时间,降低耗电量,并且箱内温度波动小,利于食物保存。

Description

卧式冷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柜,尤其是一种包含深冷室、冷冻室、冷藏室及其制冷系统的卧式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没有同时具有深冷、普通冷冻和冷藏功能的冷柜,较多的是单独的冷藏柜、冷冻柜、双箱冷藏冷冻柜以及单独的深冷柜,冷柜功能覆盖较少,逐渐不能满足用户愈加丰富的生活需求。如果用户对高端食材金枪鱼、虾等海鲜等有存储需求,需要单独购买深冷冷柜来达到低温功能。这样过多的家电挤占了原本的生活空间,降低了生活质量。
而且,在目前的冷柜设备中,主要采用单一制冷剂、单一系统。对宽温区的冷柜来说,单一制冷剂单一系统的冷量要分给三个间室,同时要保证深冷室温度足够低。这样一方面会使蒸发温度过低,冷量进入冷藏室后,冷藏室温度骤降,甚至导致食物结冰,不利于食物的保存;另一方面会导致开机率增大,耗电增多,不利于节能降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冷柜,有效解决宽温区冷柜箱内温度波动大、耗电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冷柜,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内设有储物间室、制冷系统和控制器,所述储物间室包括深冷室、冷冻室和冷藏室。
所述深冷室中设有第一蒸发器、深冷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风道组件,所述冷冻室中设有第二蒸发器、冷冻温度传感器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冷藏室中设有第三蒸发器、冷藏温度传感器和第三风道组件。
所述深冷温度传感器、冷冻温度传感器和冷藏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机件组成,所述制冷剂是由高沸点制冷剂与低沸点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所述机件包括压缩机、过滤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部件、第二节流部件、第三节流部件、电磁阀及用于分离混合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第一冷凝器的进气端连接,第一冷凝器的出气端连接过滤器的进气口,过滤器的出气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
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两个出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冷凝器的进气端及电磁阀的进气口。
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气端连接第一节流部件的进气口,第一节流部件的出气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进气端。
所述电磁阀包括两个出气口,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节流部件的进气口和第三节流部件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出气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三节流部件的出气口连接第三蒸发器的进气端。
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气端、第二蒸发器的出气端及第三蒸发器的出气端均与压缩机的回气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深冷室、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通过保温隔层隔开,所述深冷室的一侧为前后排列或左右排列的冷冻室和冷藏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风道盖板,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和第二风道盖板,所述第三风道组件包括第三风机和第三风道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盖板上设有与深冷室相通的深冷出风口和深冷回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上设有与冷冻室相通的冷冻出风口和冷冻回风口,所述第三风道盖板上设有与冷藏室相通的冷藏出风口和冷藏回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一风机对应设于深冷室中,所述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对应设于冷冻室中,所述第三蒸发器和第三风机对应设于冷藏室中。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统中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过滤器的出气口和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及第三蒸发器的出气端和压缩机的回气端。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室和冷藏室位于深冷室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使用混合制冷剂及三循环制冷系统,实现箱内同时拉温,减少开机时间,降低开机次数,进而降低耗电量,并且箱内温度波动小,每个间室都能获得合理的温度匹配。
(2)通过在冷藏室、冷冻室及深冷室中均设置风道组件,使各间室内的风均独立循环,不仅能够减少间室间食物串味,而且冷藏室及冷冻室的蒸发温度也不至于因深冷室的蒸发温度影响而过低,减小冷藏室和冷冻室内的温度波动,防止出现送风温度过低导致冷藏室的送风口处食物冻坏的问题。
(3)通过设置深冷室、冷冻室和冷藏室,使冷柜的温度覆盖广,能够涵盖用户极大部分对储存食物的温度需求,使用户无需再另外购置深冷柜。在满足生活需求的条件下,增大了生活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深冷室、冷冻室和冷藏室的一种布局方式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深冷室、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另一种布局方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卧式冷柜,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内设有储物间室、制冷系统和控制器,所述储物间室包括由保温层隔开的深冷室1、冷冻室2和冷藏室3。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深冷室1的左侧为前后排列或左右排列的冷冻室2和冷藏室3。
所述深冷室1中设有第一蒸发器4、深冷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风道组件,所述冷冻室2中设有第二蒸发器5、冷冻温度传感器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冷藏室3中设有第三蒸发器6、冷藏温度传感器和第三风道组件。所述深冷温度传感器、冷冻温度传感器和冷藏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71和第一风道盖板,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72和第二风道盖板,所述第三风道组件包括第三风机73和第三风道盖板。所述第一风道盖板上设有与深冷室1相通的深冷出风口和深冷回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上设有与冷冻室2相通的冷冻出风口和冷冻回风口,所述第三风道盖板上设有与冷藏室3相通的冷藏出风口和冷藏回风口。所述第一蒸发器4和第一风机71对应设于深冷室1中,所述第二蒸发器5和第二风机72对应设于冷冻室2中,所述第三蒸发器6和第三风机73对应设于冷藏室3中,从而使冷藏室3、冷冻室2及深冷室1内的风均独立循环,能够减少间室间食物串味。
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机件组成,所述制冷剂是由高沸点制冷剂与低沸点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所述机件包括压缩机8、过滤器9、第一冷凝器10、回热器11、第二冷凝器12、第一蒸发器4、第二蒸发器5、第三蒸发器6、第一节流部件13、第二节流部件14、第三节流部件15、电磁阀16及用于分离混合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17。所述电磁阀16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压缩机8的排气端与第一冷凝器10的进气端连接,第一冷凝器10的出气端连接过滤器9的进气口,过滤器9的出气口连接气液分离器17的进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17具有两个出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冷凝器12的进气端及电磁阀16的进气口。
压缩机8排出的高温高压过热气态混合制冷剂经过第一冷凝器10后,液态制冷剂中高沸点制冷剂占绝大部分,气态制冷剂中低沸点制冷剂占绝大部分,经过气液分离器17后,液态制冷剂流经电磁阀16,气态制冷剂流经第二冷凝器12进一步放热冷凝。
经气液分离器17后,气态制冷剂在第二冷凝器12中进一步放热冷凝变成液态后,流经第一节流部件13,节流降温后进入第一蒸发器4。具体连接方式为,第二冷凝器12的出气端连接第一节流部件13的进气口,第一节流部件13的出气口连接第一蒸发器4的进气端。
所述电磁阀16包括两个出气口,两个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节流部件14的进气口和第三节流部件15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4的出气口连接第二蒸发器5的进气端,所述第三节流部件15的出气口连接第三蒸发器6的进气端。
经气液分离器17后,液态制冷剂流经电磁阀16,通过电磁阀16控制液态制冷剂单独流向第二节流部件14或第三节流部件15,或者同时流向第二节流部件14和第三节流部件15,或者电磁阀16断开,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均流入第二冷凝器12。经第二节流部件14和第三节流部件15节流降温后,液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二蒸发器5和第三蒸发器6。
具体的,电磁阀16的通断是由控制器控制的,当冷藏温度传感器和冷冻温度传感器将检测的温度值传给控制器时,由控制器将检测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而后控制电磁阀16相应出气口的通断。如果检测值符合设定值,则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6的相应出气口断开;如果检测值不符合设定值,则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6的相应出气口开启。
所述第一蒸发器4的出气端、第二蒸发器5的出气端及第三蒸发器6的出气端均与压缩机8的回气端连接。即从第一蒸发器4、第二蒸发器5和第三蒸发器6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后流入压缩机8。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在所述制冷系统中增设回热器18。所述回热器18包括第一换热通道A和第二换热通道B,所述第一换热通道A的两端分别连接过滤器9的出气口和气液分离器17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B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4、第二蒸发器5及第三蒸发器6的出气端和压缩机8的回气端。
本实施例中由于制冷剂为混合制冷剂,经压缩机8排出的高温高压过热气态混合制冷剂经过第一冷凝器10后,液态制冷剂中高沸点制冷剂占绝大部分,气态制冷剂中低沸点制冷剂占绝大部分。经过气液分离器17后,气态制冷剂流入第二冷凝器12放热冷凝变成液态,再经第一节流部件13节流降温后进入第一蒸发器4;液态制冷剂经电磁阀16和第二节流部件14/第三节流部件15后流入第二蒸发器5和第三蒸发器6,因此,第一蒸发器4中的蒸发温度远低于第二蒸发器5和第三蒸发器6的蒸发温度,相对应的,即深冷室1内的温度远低于冷冻室2和冷藏室3内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三循环制冷系统,箱内同时拉温,可减少开机时间,降低开机次数,进而减小耗电量,并且使得每个间室都获得合理的温度匹配。冷藏室3、冷冻室2及深冷室1内的风均独立循环,不仅能够减少间室间食物串味,而且冷藏室3及冷冻室2的蒸发温度也不至于因深冷室1的蒸发温度影响而过低,减小冷藏室3和冷冻室2内的温度波动,防止出现送风温度过低导致冷藏室3的送风口处食物冻坏的问题。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卧式冷柜,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体内设有储物间室、制冷系统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间室包括深冷室、冷冻室和冷藏室;
所述深冷室中设有第一蒸发器、深冷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风道组件,所述冷冻室中设有第二蒸发器、冷冻温度传感器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冷藏室中设有第三蒸发器、冷藏温度传感器和第三风道组件;
所述深冷温度传感器、冷冻温度传感器和冷藏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机件组成,所述制冷剂是由高沸点制冷剂与低沸点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混合制冷剂,所述机件包括压缩机、过滤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第一节流部件、第二节流部件、第三节流部件、电磁阀及用于分离混合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依次连接第一冷凝器、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两个出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冷凝器和电磁阀;
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气端依次连接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一蒸发器;
所述电磁阀包括两个出气口,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节流部件的进气口和第三节流部件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出气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进气端,所述第三节流部件的出气口连接第三蒸发器的进气端;
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气端、第二蒸发器的出气端及第三蒸发器的出气端均与压缩机的回气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冷室、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通过保温隔层隔开,所述深冷室的一侧为前后排列或左右排列的冷冻室和冷藏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一风道盖板,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和第二风道盖板,所述第三风道组件包括第三风机和第三风道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上设有与深冷室相通的深冷出风口和深冷回风口,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上设有与冷冻室相通的冷冻出风口和冷冻回风口,所述第三风道盖板上设有与冷藏室相通的冷藏出风口和冷藏回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一风机对应设于深冷室中,所述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对应设于冷冻室中,所述第三蒸发器和第三风机对应设于冷藏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中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过滤器的出气口和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及第三蒸发器的出气端和压缩机的回气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室和冷藏室位于深冷室的左侧。
CN202222946419.9U 2022-11-04 2022-11-04 卧式冷柜 Active CN218787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6419.9U CN218787662U (zh) 2022-11-04 2022-11-04 卧式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6419.9U CN218787662U (zh) 2022-11-04 2022-11-04 卧式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7662U true CN218787662U (zh) 2023-04-04

Family

ID=86501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6419.9U Active CN218787662U (zh) 2022-11-04 2022-11-04 卧式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7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9033B (zh) 冰箱
CN209569941U (zh) 带制冰机的冰箱
US20100300127A1 (en) Refrigerated Case
CN106885419A (zh) 一种冰箱及制冰回风控制方法
CN111207534A (zh) 制冷系统、制冷设备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076479A (zh) 一种利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实现超低温储藏的家用制冷设备
KR101189976B1 (ko) 복합형 김치냉장고
CN21220524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787662U (zh) 卧式冷柜
CN215892862U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冷藏冷冻装置
CN215373129U (zh) 一种冰箱
CN212362551U (zh) 利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实现超低温储藏的家用制冷设备
CN205593258U (zh) 一种具有深冷速冻区的冰箱
CN115406137A (zh) 一种冰箱控制系统
CN21453700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4763958B (zh) 冰箱
CN111780445B (zh) 一种冷柜及其自复叠制冷系统
CN212378322U (zh) 冰箱
WO2006017959A1 (fr) Refrigerateur composite possedant un systeme de refrigeration a cycles multiples et son procede de controle
CN113432365A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及冷藏冷冻装置
CN221099029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21099025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05650972B (zh) 一种具有深冷速冻区的冰箱
CN219756733U (zh)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6308332U (zh) 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