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5935U -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5935U
CN218785935U CN202222591158.3U CN202222591158U CN218785935U CN 218785935 U CN218785935 U CN 218785935U CN 202222591158 U CN202222591158 U CN 202222591158U CN 218785935 U CN218785935 U CN 218785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wer
power switch
direct current
charg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11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林
徐勤勋
谢望坤
闫成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11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5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5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5935U/zh
Priority to EP23199027.6A priority patent/EP434604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1DC charging controlled by the charging station, e.g. mode 4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模块,包括:外壳、整流板及直流转换板,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外壳的两侧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整流板固定设置于上壳体上,直流转换板固定设置于下壳体上,整流板及直流转换板均上设置有多个功率开关管,多个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多个功率开关管设置在整流板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处;直流转换板上的多个功率开关管设置在直流转换板的一个端部处;整流板与直流转换板之间设有风道,风道与整流板以及直流转换板平行,且风道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气流在风道内流动的路径呈一条直线。本申请实施例在工作过程中充电模块内风道风阻小,散热效果好、噪声低、可靠性高,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的发展,用户对汽车充电的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满足快速充电的需求,充电桩的功率设置越来越大,因此充电模块的成本、功率密度也不断增加。在功率密度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希望降低充电模块工作时产生的噪声,这对充电模块布局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整流侧功率开关管和电容分开放置;直流-直流转换器(DC-to-DCconverter,DCDC)变换侧功率开关和磁性器件在风道内呈直线串联布置,整流板功率开关管和电容距离较远,电容对功率开关管工作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尖峰吸收效果较差,导致功率变换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尖峰较高;功率开关管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电流变化率(di/dt)和电压变化率(dv/dt),以上这些因素均会引起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简称EMI)等问题,导致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差,器件的可靠性也随之下降。DCDC板功率开关管的散热器和磁性器件在风道上直线串联,还导致风阻增大,直接响功率开关散热器的实际散热效果,器件长时间处于高温工作状态,器件容易损坏,导致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充电过程中电流、电压尖峰小,电磁干扰小,另外,模块内风道风阻小,散热效果好、噪声低、可靠性高,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模块,包括: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外壳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整流板,固定设置于上壳体上,整流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功率变换电路;整流板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设置在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处;直流转换板,固定设置于下壳体上,直流转换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功率变换电路,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均设置在直流转换板的一个端部,且与第一功率开关管接近;整流板与直流转换板之间设有风道,其中,风道与整流板以及直流转换板平行,且风道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气流在风道内流动的路径呈一直线。
本申请实现方式将发热量大的功率开关管设置在整流板或直流转换板的端部有利于风冷散热,并且位于风道上的器件之间都留有空隙,也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在风道上不设置产生风阻大的器件,风道相对独立,风道中无串联耦合的器件,空气流动通畅,散热效果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端部设置于进风口处,第二端部设置于出风口处。
本申请实现方式将设置有多个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部设置在进风口处,将第二端部设置在出风口处,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形成直通风风道,因此气流将从第一端部流至第二端部,直通风有利于快速将热空气排出壳体,提高了散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一电容和多个第一电磁器件,其中:多个第一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第一电容与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且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
将多个电容设置在功率开关管的附近,有利于吸收功率开关管工作时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尖峰,不易引发电磁干扰问题,提升了功率变换电路的稳定性。多个发热量大的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提升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二电容和多个第二电磁器件,其中:多个第二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第二电容与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位于风道的两侧,且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
将多个电容设置在功率开关管的附近,有利于吸收功率开关管工作时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尖峰,不易引发电磁干扰问题,提升了功率变换电路的稳定性。多个发热量大的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提升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外壳内,整流板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上的器件之间具有空隙。
整流板固定在上壳体上,直流转换板固定在下壳体上,当上壳体与下壳体扣合好后,整流板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上的器件处于相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整流板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上的器件之间留有空隙,有利于降低风道风阻,另外,整流板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上的器件不相互接触,不易发生电磁干扰现象,器件不相互接触也减少了器件间相互碰撞所造成的损坏,节约了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多个第一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一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第一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一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采用多个散热器散热,散热器鳍片设置在风道内,并且散热器鳍片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散热器鳍片间的空隙可以作为风道的一部分。由于散热器鳍片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空气流经散热器鳍片间的缝隙时风阻更小,散热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二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第二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二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采用多个散热器散热,散热器鳍片设置在风道内,并且散热器鳍片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散热器鳍片间的空隙可以作为风道的一部分。由于散热器鳍片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空气流经散热器鳍片间的缝隙时风阻更小,散热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散热器的形状为矩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整流板上还设置有:屏蔽罩,固定于整流板的第二端部处,且所述屏蔽罩内部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器件构成电磁兼容电路。
采用屏蔽罩屏蔽电磁兼容电路可能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利于提高功率变换电路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蔽罩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屏蔽罩位于风道的一端,接近出风口,屏蔽罩上设置多个通风孔降低了出风口处的风阻,气流容易从出风口处迅速流出,提升风冷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散热器、多个第一电磁器件和屏蔽罩的安装高度一致。
将整流板上的散热器、电磁器件等器件的高速设置一致有利于壳体内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利用较小的空间布置功率转换电路,空间占用小。另外,整流板上高度一致的器件在气流通过时能够减少风阻,降低噪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二散热器、多个第二电磁器件的安装高度一致。
将直流转换板上的散热器、电磁器件等器件的高速设置一致有利于壳体内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利用较小的空间布置功率转换电路,空间占用小。另外,直流转换板上高度一致的器件在气流通过时能够减少风阻,降低噪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还包括:面板,位于进风口处,与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至少一个风扇,设置在面板处,且安装在外壳内,用于将空气导入外壳内。
在面板上设置多个通风孔用于进风,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设置在面板处的风扇引导进入壳体内,再经过风道从壳体的另一端流出,直线设置的风道风阻小,散热效率高。
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桩,用于对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模块,其中,通过充电模块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及直流转换。
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如上所述的充电模块对外部交流电进行整流以及直流转换为符合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要求的直流电,进而对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电流、电压尖峰小,电磁干扰小,风道风阻小,模块内散热效果好、噪声低、可靠性高,并且充电模块体积小可以使充电桩的体积相应的减小,可降低制造成本。
再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桩,用于对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包括充电桩外壳、主控制板以及充电模块,主控制板、充电模块设置在充电桩外壳的内部,其中,主控制板与充电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模块运行,充电模块包括整流器和直流转换器,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扣合设置,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共用同一条风道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的两端。
采用直通风散热的充电模块对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电流、电压尖峰小,电磁干扰小,风道风阻小,模块内散热效果好、噪声低、可靠性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模块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整流器固定设置于上壳体上,整流器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功率变换电路,用于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转换器固定设置于下壳体上,直流转换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功率变换电路,用于转换直流电的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一电容、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以及多个第一散热器,其中多个第一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第一电容与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位于整流器的中部,且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多个第一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一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第一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一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二电容、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以及多个第二散热器,其中多个第二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第二电容与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位于风道的两侧,且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多个第二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二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第二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二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设置在进风口处,用于将空气导入外壳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模块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板的模块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转换板的模块布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常采用整流、直流转换的方式将交流电转换为符合要求的直流电,再对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这一转换过程一般通过充电模块来实现,而充电模块工作时对散热有要求,采用风冷散热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越来越大,功率电路的电流及电压波动较大,产生的电流尖峰和电压尖峰比较频繁,电磁干扰现象频繁,导致功率转换电路不稳定;另外,功率转换模块的发热量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充电模块布局方案已经无法满足高功率模块的稳定运行和散热需求,产生了技术瓶颈。
充电桩的作用类似加油站的加油枪。它能够固定不动在地面上或墙壁,安装于商业建筑(商业建筑、大型商场、公共停车场等)中和小区里的地下停车场或充电桩,能够针对不同的额定电压为各种类型电动车电池充电。充电桩的导入端立即和交流电力网相接,输出端大部分装有充电器插头,为电动式汽车电池充电。大部分充电桩都是有基本电池充电和快充供用户选择。充电桩具有显示器,显示器能够显示充电量、花费、电池充电时间等相关信息。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桩,用于对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包括充电桩外壳、主控制板101以及充电模块102,主控制板101、充电模块102设置在充电桩外壳的内部,其中,主控制板101与充电模块102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模块102运行,充电模块102包括整流器和直流转换器,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扣合设置,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共用同一条风道散热,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的两端。除此之外,充电桩还包括输入配电端103和输出配电端104,输入配电端103与输出配电端104均包括接触器、断路器等开关,是充电桩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主控制板101与充电模块102设置在输入配电端103和输出配电端104之间,主控制板101控制输入配电端103的交流电通过充电模块102的转换最终由输出配电端104输出,为电动式汽车电池充电。可以理解的是,输入配电端103连接外部交流电源。
充电模块102的外壳包括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整流器固定设置于上壳体上,整流器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功率变换电路,用于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转换器固定设置于下壳体上,直流转换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功率变换电路,用于转换直流电的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一电容、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以及多个第一散热器,其中多个第一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第一电容与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位于整流器的中部,且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多个第一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一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第一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一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第二功率变换电路也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二电容、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以及多个第二散热器,其中多个第二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第二电容与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位于风道的两侧,且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多个第二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二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第二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二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模块102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设置在进风口处,用于将空气导入外壳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充电模块中,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扣合设置,并且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共用一条风道进行散热,在风道的进风口处设置风扇,控制气流从进风口流向出风口,并从出风口流出。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上的器件之间均设置一定的空隙,保证气流流通,整流器与直流转换器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在风道上不设置导致风阻过高的器件,使得直通风的风道内风阻尽可能的小,有利于散热,在气流流经风道内时由于风阻小也不会产生大的噪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充电模块的布局方案,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模块的结构爆炸图,如图2所示,充电模块包括外壳200、面板210、风扇211、整流器以及直流转换器。外壳20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壳体的两侧还可以设置进风口203和出风口204用于通风,实现风冷散热。
外壳200还可以包括:面板210,面板210位于进风口203处,与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固定连接,面板210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至少一个风扇211,设置在面板210处,且安装在外壳200内,用于将空气导入外壳200内。在面板210上设置多个通风孔用于进风,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设置在面板210处的风扇211引导进入外壳200内,再经过风道从外壳200的另一端流出,直线设置的风道风阻小,散热效率高。
外壳200内设置整流板205和直流转换板208,用于交流-直流、直流-直流的转换。整流板205直流转换板208上设置功率转换电路,并集成多个功率开关管13、电容及多个磁性件(如变压器、电感等),电容用于过滤功率转换电路工作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尖峰,降低电路内部电磁干扰。其中,整流板205的功率转换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转换板208的功率转换电路用于改变直流电的电压,以满足电压输出的需要。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模块先通过整流板205对输入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直流转换板208转换直流电的电压。
整流板205和直流转换板208之间设有风道,作为风冷散热的通道,风道与进风口203和出风口204处于同一直线上,可实现直通风式散热,散热效果好。
在壳体上还可以设置LED显示屏212或控制按钮,用于显示温度、电流、电压等信息,控制按钮可以控制风扇211启停、输入用户指令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板的模块布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整流器包括整流板205、多个功率开关管213、多个电容214及磁性器件。由多个功率开关管213、多个电容214及多个电磁器件215组成的功率变换电路用于将外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整流板205固定设置于上壳体201上,包括第一端部206和第二端部207,第一端部206位于进风口203处,第二端部207位于出风口204处,其中,多个功率开关管213与多个电容214设置在整流板205的第一端部206处,接近进风口203。多个电容214设置在相邻的功率开关管213之间,且多个电容214与功率开关管213之间留有空隙,可以减小风阻,便于空气流动,提升散热效率。多个电磁器件215设置在整流板205的中部,可以设置在第一端部206与第二端部207之间,并且多个电磁器件215之间留有空隙,以减小风阻提升散热效率。磁性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感、变压器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转换板的模块布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4,直流转换板208固定设置于下壳体202上,直流转换板208包括由多个功率开关管213、多个电容214和多个磁性器件组成的功率变换电路,用于转换经过整流后的直流电的电压,使输出充电电压符合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电压。多个功率开关管213集中设置在直流转换板208的一端,且位于进风口203处,多个电容214也设置在功率开关管213的附近,用与吸收功率转换电路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尖峰,减小电压波动,增强功率转换电路稳定性。另外,多个磁性器件可以设置在风道的两侧的边缘,并且多个电磁器件215之间留有空隙,空气可在空隙内流通,以减小风阻提升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风道内,尤其是从进风口203至出风口204的路径上,为气流主要流经的路径,在该路径上不设置具有较大风阻的器件,也不设置横板等阻碍气流流向的器件,能够显著降低气流在风道内的风阻,使换热后的气流能够快速经过风道从出风口204流出,将热量快速排出壳体202外,显著提升散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将多个电容214设置在功率开关管213的附近,有利于吸收功率开关管213工作时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尖峰,能够减小电压波动,不易引发电磁干扰问题,提升了功率变换电路的稳定性。另外,将发热量大的功率开关管213设置在进风口203处,并且位于风道上的器件之间都留有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在风道上不设置产生风阻大的器件,风道相对独立,风道中无串联耦合的器件,风阻小,散热效果好。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一实施例中整流板205上设置的多个功率开关管213、多个电容214设置在第二端部207处,即接近于出风口处。将上一实施例中直流转换板208上设置的多个功率开关管213及多个磁性器件设置在直流转换板的另一端,即接近于出风口处。其他器件之间均设置有空隙,并且在风道内有序排列,不设置产生风阻大的器件,风道相对独立,无串联耦合的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同样能够实现减小风阻、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在壳体内部,整流板205固定在上壳体201上,直流转换板208固定在下壳体202上,整流板205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208上的器件接近,但整流板205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208上的器件之间留有空隙。在该状态下,整流板205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208上的器件之间的空隙有利于降低风道风阻,有利于空气流动,提升散热效果,另外,整流板205上的器件与直流转换板208上的器件不相互接触,不易发生电磁干扰现象,器件不相互接触也减少了器件间相互碰撞所造成的损坏,节约了成本。
在多个功率开关管213上还可以设置多个散热器216,散热器216通过硅脂、陶瓷基片或螺钉固定贴合在功率开关管213上,每个散热器216可以对应至少一个功率开关管213,用于至少一个功率开关管213的散热,多个散热器216中任意一个散热器216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进风口203至出风口204的方向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多个散热器216散热,散热器216鳍片设置在风道内,并且散热器216鳍片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散热器216鳍片间的空隙可以作为风道的一部分。由于散热器216鳍片设置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空气流经散热器216鳍片间的缝隙时风阻更小,散热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器216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的。采用形状规则的矩形散热器216有利于对整流板205及直流转换板208的布局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单板空间,提升单板的功率密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整流板205上还可以设置屏蔽罩209,用于屏蔽部分电磁波,屏蔽罩209可以固定在整流板205的第二端部207,屏蔽罩209内部可以设置有由多个磁性器件构成电磁兼容电路。屏蔽罩209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通风孔,用于通过气流,由于屏蔽罩209设置在整流板205的第二端部207,因此,屏蔽罩209接近出风口204,为了减小风道内风阻,可以在屏蔽罩209上设置更多的通风孔,在一个示例中,屏蔽罩209的所有侧板都设置多个通风孔,风道内的气流容易从出风口204处迅速流出,提升风冷效果。另外,采用屏蔽罩209屏蔽电磁兼容电路可能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利于提高功率变换电路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设置在整流板205上的多个散热器216、多个电磁器件215和屏蔽罩209的安装高度一致。设置在直流转换板208上的多个散热器216、多个电磁器件215的安装高度也一致。将整流板205以及直流转换板208上的散热器216、电磁器件215等器件的高速设置一致有利于壳体内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利用较小的空间布置功率转换电路,空间占用小。另外,整流板205上高度一致的器件在气流通过时能够减少风阻,降低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加以区分,设置在整流板205上的功率开关管213可以称为第一功率开关管,设置在直流转换板208上的功率开关管213可以称为第二功率开关管。设置在整流板205上的电容214可以称为第一电容,设置在直流转换板208上的电容214可以称为第二电容。设置在整流板205上的磁性器件215可以称为第一磁性器件,设置在直流转换板208上的磁性器件215可以称为第二磁性器件。设置在整流板205上的散热器216可以称为第一散热器,设置在直流转换板208上的散热器216可以称为第二散热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模块,用于对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桩通过充电模块对交流电源进行整流及直流转换,最后转换为符合汽车动力电池要求的直流电对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电流、电压尖峰小,电磁干扰小,并且模块内散热效果好、噪声低、可靠性高。由于充电模块体积可以小型化,因此充电桩的体积可以相应的减小,能够降低充电桩的占用面积,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与出风口;
整流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整流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功率变换电路,所述整流板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处;
直流转换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直流转换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均设置在所述直流转换板的一个端部,且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接近;
所述整流板与所述直流转换板之间设有风道,其中,所述风道与所述整流板以及所述直流转换板平行,且所述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气流在所述风道内流动的路径呈一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一电容和多个第一电磁器件,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
所述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多个第二电容和多个第二电磁器件,其中:
所述多个第二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
所述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位于所述风道的两侧,且所述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整流板与所述直流转换板之间具有空隙。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一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一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开关管;
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二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功率开关管;
所述多个第二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上还设置有:
屏蔽罩,固定于所述整流板的第二端部处,且所述屏蔽罩内部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器件构成电磁兼容电路。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
面板,位于所述进风口处,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
至少一个风扇,设置在所述面板处,且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外壳内。
10.一种充电桩,用于对汽车动力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外壳、主控制板以及充电模块,所述主控制板、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内部,其中:
所述主控制板与所述充电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模块运行;
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整流器和直流转换器,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直流转换器扣合设置,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直流转换器共用同一条风道散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两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整流器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整流器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的第一功率变换电路,用于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所述直流转换器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直流转换板上设置有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的第二功率变换电路,用于转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一电容、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以及多个第一散热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
所述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位于所述整流器的中部,且所述多个第一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一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开关管,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多个第二功率开关管、多个第二电容、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以及多个第二散热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二电容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均留有空隙;
所述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位于所述风道的两侧,且所述多个第二电磁器件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多个第二散热器固定贴合在第二功率开关管上,其中,每个所述第二散热器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功率开关管,所述多个第二散热器中任意一个散热器均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鳍片,其中,所有散热鳍片均沿从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设置。
CN202222591158.3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Active CN218785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1158.3U CN218785935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EP23199027.6A EP4346045A1 (en) 2022-09-29 2023-09-22 Charging module and charging pi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1158.3U CN218785935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5935U true CN218785935U (zh) 2023-04-04

Family

ID=86504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1158.3U Active CN218785935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4346045A1 (zh)
CN (1) CN21878593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1127B2 (ja) * 2014-12-03 2017-07-12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10936841A (zh) * 2019-12-31 2020-03-31 四川蔚宇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散热组件和充电模块
CN112096660A (zh) * 2020-08-20 2020-12-18 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装置、方法及使用该装置的户外直流充电桩
CN112217264A (zh) * 2020-10-21 2021-01-1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及其充电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6045A1 (en) 202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615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车载充电机
CN100463338C (zh) 高压变频标准换流功率单元
US20220118867A1 (en) Charging pile
KR20120020507A (ko) 충전 모듈
CN107017692A (zh)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CN207339303U (zh) 大功率直流充电机
CN210502319U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
CN211429850U (zh) 一种变压器电源散热结构
CN110504847A (zh) 一种基于pfc+llc拓扑的ac-dc转换器
CN218785935U (zh)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桩
CN211209572U (zh) 一种动车组风冷变流装置
CN106410927B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充电变流器
CN110943508A (zh) 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以及新能源汽车
CN215552647U (zh) 一种基于碳化硅充电模组的分体式充电桩后端机及充电桩
CN209805206U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包含其的电气柜
CN205105084U (zh) 紧凑型变流器
CN113784576A (zh) 便携电站的冷却结构
CN112874363A (zh) 一种直流充电桩及充电站
CN209267447U (zh) 电控组件及空调器
CN2572660Y (zh) 直流-直流电源变换器
CN213339996U (zh) 一种节能环保变压器
CN21410212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双电机风冷碳化硅控制器
CN219981376U (zh) 一种充电桩的恒功率控制装置
CN212046931U (zh) 一种新型移动式车船充电装置
CN218182757U (zh) 一种高压变频功率柜的功率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