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4500U -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4500U
CN218784500U CN202222671709.7U CN202222671709U CN218784500U CN 218784500 U CN218784500 U CN 218784500U CN 202222671709 U CN202222671709 U CN 202222671709U CN 218784500 U CN218784500 U CN 218784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vel
support
head
rear end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17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子昌
邱利利
白萌
洪思涵
林庭硕
易玲凤
蔡媛媛
董汉升
方耀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6717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4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4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4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铲式过床装置,通过左右对称的第一铲式组件和第二铲式组件,先后铲入被转运者身体的两侧,通过前端和后端的快接组件使得两个组件连接。通过头部限位机构的折叠垫与被转运者头部一侧的粘扣带母面连接,牵引限位带跨过被转运者头部与另一侧的粘扣带母面连接,实现被转运者头部的固定。通过中端、后端的多个约束带固定躯干及四肢,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约束带松紧,保持在转运过程中的中立位,同时防止晃动照成的二次伤害。本装置的头部限位机构与第一铲式组件和第二铲式组件非固定连接,不影响两个组件的分离,且能实现对被搬运者头部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式担架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人身体机能及免疫力不断减退,更易容易遭受到意外和疾病的侵袭,因疾病、意外、年老体弱而需长期卧床的人数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不断增加。行动不便给家庭护理照成困扰,如在更换床单被褥时,常需应用人为抱起的方式将病人转移至他处,而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拖拽、碰撞、滑脱等情况,容易对老人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因此如何将需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转运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3777170U的一种铲式担架,公开了一种铲式担架,其包括碳纤维板左组件、碳纤维板右组件和头支撑板,该铲式担架主要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其重量轻、刚度高,医护人员能够非常轻松、快速地实现患者的转运。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头支撑板与碳纤维板左组件和碳纤维板右组件固定连接,担架只能由后端张开,无法完全分离,将患者移动至担架上需要较大的空间,实际使用较为不便。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旨在设计一款铲式过床装置,具备不影响担架左右组件的分离,使用时无需大空间,且可灵活拆卸的头部限位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铲式过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头部限位结构限制铲式担架左右组件分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包括第一铲式组件和第二铲式组件;
所述第一铲式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把手、第一约束带和第一铲板,所述第一铲板的外侧套接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约束带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外侧;所述第二铲式组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把手、第二约束带和第二铲板,所述第二铲式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对称;还包括快接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的前、后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快接组件,用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和所述第二铲式组件的连接和分离;
还包括有头部限位机构,所述头部限位机构包括粘扣带子面、粘扣带母面、折叠垫和限位带,所述粘扣带母面设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前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铲板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粘扣带子面设于所述折叠垫的一个外表面上和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上,所述限位带的另一端与折叠垫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铲板和所述第二铲板都由三块铲板组成,分别用于放置头部、上身以及脚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铲板和所述第二铲板中间设置有空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海绵垫,所述海绵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铲板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都设有伸缩结构,用于调节铲式过床装置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或所述第二把手分别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的表面和所述第二把手的表面分别设有防滑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地,包括有脚垫,所述脚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后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铲板的后端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铲式过床装置还包括滑轮装置和凹槽,所述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前端的下表面和后端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铲板前端的下表面和后端的下表面,所述滑轮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通过左右对称的第一铲式组件和第二铲式组件,先后铲入被转运者身体的两侧,通过前端和后端的快接组件使得两个组件连接。通过头部限位机构的折叠垫与被转运者头部一侧的粘扣带母面连接,牵引限位带跨过被转运者头部与另一侧的粘扣带母面连接,实现被转运者头部的固定。通过中端、后端的多个约束带固定躯干及四肢,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约束带松紧,保持在转运过程中的中立位,同时防止晃动照成的二次伤害。本装置的头部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和所述第二铲式组件非固定连接,不影响两个组件的分离,且能实现对被搬运者头部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的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铲式过床装置的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
图3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的头部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的快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的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某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铲式组件;
2、第二铲式组件;
101、第一支架;
102、第一把手;
103、第一约束带;
104、第一铲板;
201、第二支架;
202、第二把手;
203、第二约束带;
204、第二铲板;
5、快接组件;
501、锁扣槽;
502、活动锁扣接头;
503、锁扣柱;
504、锁勾;
6、头部限位机构;
601、粘扣带子面;
602、粘扣带母面;
603、折叠垫;
604、限位带;
7、空隙;
8、海绵垫;
9、伸缩结构;
10、防滑套;
11、脚垫;
12、滑轮装置;
13、凹槽;
122、限位块;
123、左右枢转装置;
124、支撑杆;
12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类“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到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包括第一铲式组件1和第二铲式组件2;所述第一铲式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一把手102、第一约束带103和第一铲板104,所述第一铲板104的外侧套接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01上,所述第一把手102与所述第一支架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约束带103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104的外侧;所述第二铲式组件2包括第二支架201、第二把手202、第二约束带203和第二铲板204,所述第一支架101和所述第二支架201优选的为空心金属管,并且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转折处设置弯管套件,即支架可以由两根短管、一根长管和两个弯管套件连接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把手102和所述第一支架101可以为一体成型,使得连接处更牢固,降低转运过程中把手脱离支架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所述第一约束带103和所述第二约束带203都是由织带3和固定卡扣4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卡扣4的卡扣槽41和卡扣头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约束带103的末端和所述第二约束带203的末端,使得所述第一约束带103和所述第二约束带203可以快速连接或分离,适用于担架的转运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的功能。所述第一铲板104和所述第二铲板204可以都是一侧较厚另一侧较薄的结构,较厚的一侧与支架固定连接,较薄的一侧朝里,用于铲入患者身侧底部,第一铲板104和第二铲板204分别铲入患者身体两侧底部,形成承托面,从而能够将患者抬起转运。铲板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例如PVC)或者碳纤维板,所述第二铲式组件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1对称,即所述第一铲式组件1与所述第二铲式组件2为同一平面,如图1所示,以前、后端连接处的连线为对称轴,对称轴两侧的结构相同。还包括快接组件5,所述第一支架101的前、后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0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快接组件5,用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1和所述第二铲式组件2的连接和分离,所述快接组件5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结构,该结构由锁扣槽501和活动锁扣接头502组成,锁扣槽内设置有一固定的锁扣柱503,活动锁扣接头502内有一可活动的锁勾504,活动锁扣接头502与锁扣槽对接时,锁勾504与锁扣柱503接触并收到挤压向内偏转,当锁扣柱503完全进入活动锁扣接头502的开口时,锁勾504不再收到锁扣柱503的挤压,回弹至原位,勾住锁扣柱503后侧,从而实现锁扣槽与活动锁扣接头502的连接,也就是所述第一铲式组件1和所述第二铲式组件2的连接,需要分离锁扣槽与活动锁扣接头502时,手动向后拨动锁勾504的外延块使得锁勾504不再勾住锁扣柱503,即可使得锁扣槽与活动锁扣接头502分离,即所述第一铲式组件1和所述第二铲式组件2的分离;
还包括有头部限位机构6,所述头部限位机构6包括粘扣带子面601、粘扣带母面602、折叠垫603和限位带604,所述粘扣带母面60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铲板104的前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铲板204的前端的上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前端指的是担架用于放置患者头部的一端,对应的后端即时担架用于放置患者腿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铲板104的粘扣带母面602和所述第二铲板204的粘扣带母面602之间至少间隔一个普通人头部宽度的距离。如图1所示,所述粘扣带子面601设于所述折叠垫603的一个外表面上和所述限位带604的一端上,所述限位带604的另一端与折叠垫603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粘扣带母面602可以有多组,相对应的,所述限位带604的长度是可调节的,使得粘扣范围扩大,便于所述头部限位装置根据头颅大小进行位置调节以及调节限位带604的长度,更好的保护和固定头部。
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该装置头、尾侧的快接组件5打开,分成左右对称的第一铲式组件1和第二铲式组件2,将该装置的第一铲式组件1置于被转运者身体的一侧,将被转运者两腿交叉叠放,一手扶肩部一手扶髋部,使被转运者身体稍倾斜,另两人将装置的第一铲式组件1铲入被转运者身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二铲式组件2置于伤员身下,接着先将后端的快接组件5连接,然后将连接前端的快接组件5,最后将交叉的双腿放平。紧接着将头部限位机构6的折叠垫603与被转运者头部一侧的粘扣带母面602连接,牵引限位带604跨过被转运者头部与另一侧的粘扣带母面602连接,实现被转运者头部的固定。随后通过中端、后端的多个约束带固定躯干及四肢,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约束带松紧,保持在转运过程中的中立位,同时防止晃动照成的二次伤害。在转运时需要注意被转运者头朝后,脚朝前,先抬起头侧,后抬起脚侧,然后平稳前进。本装置的头部限位机构6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1和所述第二铲式组件2非固定连接,不影响两个组件的分离,且能实现对被搬运者头部的固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被转运者在担架上的稳定,在某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带103和所述第二约束带203可以有多个。
在某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铲板104和所述第二铲板204都由三块铲板组成,分别用于放置头部、上身以及脚部。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人体各部位的重量调整三快铲板的大小,放置头部的铲板宽度较小,放置上身的铲板宽度较长,放置脚部的铲板优选的可以是L型,进一步减少铲板用料,降低制造成本。
由于铲式担架的工作方式是两个组件分别铲入被搬运者的底部,可能会对被搬运者的背部造成夹伤,考虑到该问题,在某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铲板104和所述第二铲板204中间设置有空隙7,有效避免对被搬运者造成伤害。
为了进一步防止担架铲入被搬运者的底部的过程中对其造成伤害,在某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海绵垫8,所述海绵垫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104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铲板204的内侧,也可以使用柔性材料对所述第一铲板104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铲板204的内侧进行包裹。
在某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01和所述第二支架201都设有伸缩结构9,用于调节铲式过床装置的长度。如图1所示,所述伸缩结构9可以是一对伸缩套杆,套接处设有螺旋锁紧件,用于固定伸缩套杆的相对位置,实现支架长度的调节,以便于适用不同身高的被搬运者。
在某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102有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支架的前端、后端以及侧端,便于搬运者发力抬起担架。并且,为了方式搬运者由于手滑使得担架倾斜或者掉落,对被搬运者造成二次伤害,所述第一把手102的表面和所述第二把手202的表面分别设有防滑部,防滑部可以是一系列凸起或者凸条,材质可以是塑料,例如TPE。
在某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防滑套10,所述防滑套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1和所述第二支架201上,具体的防滑套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1和所述第二支架201连接处的两侧,便于位于前、后端的搬运者稳定的抓住担架。
如图6所示,在某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脚垫11,所述脚垫11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104的后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铲板204的后端的上表面,用于放置脚部,可有效的减缓被搬运者脚部与硬物接触的不适感。
在某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滑轮装置12和凹槽13,所述凹槽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前端的下表面和后端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铲板前端的下表面和后端的下表面,所述滑轮装置12设置于所述凹槽13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槽13至少为四个,所述滑轮装置12相应的也至少为四个。所述滑轮装置12包括有限位块122、左右枢转装置123、支撑杆124和万向轮125,所述支撑杆124的一端与所述左右枢转装置123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122设置于所述左右枢转装置123内,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杆124的转动角度以及将所述支撑杆124固定在竖直方向,所述支撑杆124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轮12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槽13使得所述滑轮装置12可以收纳至铲板内部空间,不影响铲式过床装置的使用。该实施例在将被搬运者放置于铲式过床装置后,可以将所述滑轮装置12转动至竖直方向,通过万向轮125的滚动,使得铲式过床装置可以在地面上移动,无需人力抬运,省时省力,且移动过程更加的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铲式组件和第二铲式组件;
所述第一铲式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把手、第一约束带和第一铲板,所述第一铲板的外侧套接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约束带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外侧;所述第二铲式组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把手、第二约束带和第二铲板,所述第二铲式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对称;还包括快接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的前、后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快接组件,用于所述第一铲式组件和所述第二铲式组件的连接和分离;
还包括有头部限位机构,所述头部限位机构包括粘扣带子面、粘扣带母面、折叠垫和限位带,所述粘扣带母面设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前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铲板的前端的上表面,所述粘扣带子面设于所述折叠垫的一个外表面上和所述限位带的一端上,所述限位带的另一端与折叠垫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铲板和所述第二铲板都由三块铲板组成,分别用于放置头部、上身以及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铲板和所述第二铲板的中间设置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海绵垫,所述海绵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铲板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都设有伸缩结构,用于调节铲式过床装置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或所述第二把手分别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表面和所述第二把手的表面分别设有防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脚垫,所述脚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的后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铲板的后端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式过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轮装置和凹槽,所述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铲板前端的下表面和后端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铲板前端的下表面和后端的下表面,所述滑轮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CN202222671709.7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Active CN218784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1709.7U CN218784500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1709.7U CN218784500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4500U true CN218784500U (zh) 2023-04-04

Family

ID=8650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1709.7U Active CN218784500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4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8594B1 (en) Mobile rehabilitative walker
US5476432A (en) Medical stroller
CA1149251A (en) Spinal restraint device
US8898839B2 (en) Evacuation sled
JPH08504339A (ja) 改良に係るストレッチャ
JPS63500701A (ja) 改良された患者移送車
US20150283006A1 (en) Transpor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transport of immobilized persons
US4695072A (en) Athlete carrier
US7478444B1 (en) Patient transfer device
EP3609450B1 (en) Device configured to transport a human body
CN112043522A (zh) 一种可减少病人移动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的护理用病床
US6823542B2 (en) Mat conveyor having multiple handles
CN218784500U (zh) 一种铲式过床装置
US7685656B1 (en) Transfer device
US10918539B1 (en) Gurney comprising a magnetic member for securing straps
CN212346963U (zh) 一种辅助侧翻身的手动翻身床
CN215739962U (zh) 一种约束和脊椎支撑功能简易搬运装置
CN216798043U (zh) 一种多功能转运垫
KR102680314B1 (ko) 환자 부축 이동용 보조기구
CN219941034U (zh) 一种偏瘫患者移动辅助带
CN201040061Y (zh) 多功能帆布担架
CN204600920U (zh) 多功能急救转移担架
CN205832045U (zh) 用于担架车的支撑板
CN215350162U (zh) 重症患者过床护理软垫
CN213250492U (zh) 一种抢救转运多用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