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3720U -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3720U
CN218783720U CN202222798462.5U CN202222798462U CN218783720U CN 218783720 U CN218783720 U CN 218783720U CN 202222798462 U CN202222798462 U CN 202222798462U CN 218783720 U CN218783720 U CN 218783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able switch
processor
resistor
modul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84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永正
皮燕云
李军涛
彭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84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3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3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3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替控制装置,涉及控制设备领域。包括: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口和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第二端分别与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连接;限流电阻,第二端接地;第二可控开关,控制端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本方案在处理器的一个控制周期内提供方向相反的电流刺激,不需要使用变压器,降低了整体装置的体积,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考虑到单纯的正向电刺激在导致人体细胞的静息电位反极化后,在自动恢复静息电位时会使得人体出现刺痛感,对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人体刺痛感问题的设备,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对变压器的原边交替供应方向相反的两组电流,进而在变压器的副边感应而生成以零电位为基准的正电压与负电压,通过生成的正电压和负电压刺激人体,使得人体细胞的静息电位在反极化后,通过相反方向的电压刺激迅速地恢复静息电位,从而降低了人体的刺痛感。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该设备在实现相反方向的电压生成时需要接入特定的变压器,该变压器需要具备特定的绕线方式才可以生成以零电位为基准的正电压与负电压,该绕线方式比较复杂,且占用的体积很大,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替控制装置。本方案在处理器的一个控制周期内提供方向相反的电流刺激,不需要使用变压器,降低了整体装置的体积,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替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口和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第二端分别与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限流电阻,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控制周期的前半周期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以使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端口流向人体;在所述控制周期的后半周期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导通以使所述电流通过第二电极端口流向人体,所述第一电极端口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口均用于与所述人体接触。
优选的,还包括:
升压变压器,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副边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第二端接地,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在导通时使所述原边储能。
优选的,所述升压变压器为推挽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原边的线圈绕制方式为并行绕制N股,N为大于1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第四可控开关,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时导通,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时断开;
第五可控开关,控制端与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导通时导通,在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断开时断开;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包括:
第二电阻,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第六可控开关,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时导通,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时断开;
第七可控开关,控制端与所述第六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第六可控开关导通时导通,在所述第六可控开关断开时断开。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三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时断开,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时导通;
第四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时断开,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时导通;
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反相输入端分别与自身的输出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及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用于放大所述处理器输入的第五信号;
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的电流值,并根据所述电流值确定应输出的所述第五信号的电压值。
优选的,还包括:
第八可控开关,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固态隔离变压器,发光端的阳极与基准电源连接,阴极与第二固态隔离变压器的发光端的阳极连接,受光端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固态隔离变压器,发光端的阴极接地,受光端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口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
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极端口的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口的电流。
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及第三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自身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替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口和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第二端分别与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连接;限流电阻,第二端接地;第二可控开关,控制端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本申请中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和人体接触,基于处理器的控制在前半周期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模块和第二可控开关导通时使得电流从第一电极端口流向人体,在后半周期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模块和第一可控开关导通时使得电流从第二电极端口流向人体,所以本方案在处理器的一个控制周期内提供方向相反的电流刺激,不需要使用变压器,降低了整体装置的体积,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交替控制装置。本方案在处理器的一个控制周期内提供方向相反的电流刺激,不需要使用变压器,降低了整体装置的体积,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一可控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口和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端分别与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和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连接;
限流电阻Rx,第二端接地;
第二可控开关K2,控制端与处理器3连接;
处理器3,用于在控制周期的前半周期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导通,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和第一可控开关K1断开以使电流通过第一电极端口流向人体;在控制周期的后半周期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和第二可控开关K2断开,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和第一可控开关K1导通以使电流通过第二电极端口流向人体,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均用于与人体接触。
现有技术中使用电刺激设备治疗人体或者进行人体的按摩时,需要该电刺激设备提供交替发送的方向相反的电流,现有技术的电刺激设备包含变压器,且该变压器的绕线方式有一定的规则,绕制方式复杂,且变压器的体积较大,针对这些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电流回路控制巧妙,可以通过改变流经两极板电流的方向控制极性反转,比之前在变压器中设计回路更加合适,属于小体积电路。本申请中同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导通,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和第一可控开关K1导通,上述控制步骤在处理器3的控制周期的前半个周期和后半周期分别实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导通时,电源模块的电流流经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和第二可控开关K2,而人体和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接触,所以此时的电流流向为第一电极端口,流向人体,再流向第二电极端口,在另外半个周期,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和第一可控开关K1导通,这时电流的方向为从第二电极端口流向人体,再流向第一电极端口,通过处理器3在整个控制周期的交替控制,可以实现流经人体的电流的方向相反,以达到减少人体刺痛感的治疗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使用特殊绕线方式的变压器来提供交替的反向电流,其体积过大,成本较高,而本身请只需要控制开关模块和可控开关的导通与关断,就可以实现流经人体的电流的方向交替反向,整个过程通过处理器3的控制来实现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占用的体积较小,成本较低,提高了方案的可行性。
电源模块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可以但不限于家用电源或者蓄电池的供电,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更改,提高了方案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体的控制周期的前半周期控制哪一组可控开关和可控开关模块进行导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可以结合对于用户的治疗原理进行设定,提高了方案的灵活性。
总的来说,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替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一可控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口和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K1,第二端分别与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和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连接;限流电阻Rx,第二端接地;第二可控开关K2,控制端与处理器3连接;处理器3。本申请中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和人体接触,基于处理器3的控制在前半周期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导通时使得电流从第一电极端口流向人体,在后半周期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和第一可控开关K1导通时使得电流从第二电极端口流向人体,所以本方案在处理器3的一个控制周期内提供方向相反的电流刺激,不需要使用变压器,降低了整体装置的体积,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请参照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替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升压变压器4,原边的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可控开关K3的第一端连接,副边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x的阳极连接并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x的阴极、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的第一端及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的第一端连接;
稳压二极管Dx;
第三可控开关K3,第二端接地,控制端与处理器3连接,用于在导通时使原边储能。
电源模块可以连接升压变压器4进行升压,再给交替控制装置供电,升压变压器4的原边的一端连接电源模块,另一端与第三可控开关K3连接,第三可控开关K3基于处理器3的控制,导通时使得变压器的原边储能,关闭时将升压变压器4的供电截止,以便于控制是否输出供电的电源,升压变压器4的副边还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x来稳定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同时还设置电容进行储能,在电源模块和变压器原边之间还连接有电阻,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也可以设置电阻进行限流,升压的过程可控,且可以提供升高的电压,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升压变压器4为推挽变压器,升压变压器4的原边的线圈绕制方式为并行绕制N股,N为大于1的整数。
升压变压器4为推挽变压器,这种变压器的特征是,圆边的绕指方式为并行,绕指N股线圈,这种绕制方式可以实现更好的能量转换,提高了方案可靠性,通常可以绕制两股,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但需要注意并不是没有绕制的上线,超过一定的数量时,也可能会使得能量转换效率降低,使用并行线圈绕制的方式,使得能量的传输效率更高,提高了可靠性。
升压电路的关键元件为一个变压器,变压器原边和一个数字开关组成刺激前端控制电路,当NMOS管(数字开关)接通的时候(Trans_control为低电平时),原边线圈形成高电压到地的回路,控制变压器原边线圈充电储能;该设计为升压变压器4设计(需要将电压升至原来的15倍左右),因为匝数比差异比较大,可以将原边线圈设计为并行的两股,这样可以提升可以该变压器原边线圈的储能能力,也可以加强原边和副边的能量耦合效率-----将这个提升设计叫做推挽式变压器;当原边线圈有电流时,副边线圈的同名端会耦合到相应的高电平电压,Trans_control为该电路的PWM输入端,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可以改变Vtrans的电压值高低。Vtrans为需要作用于人体的大致电压的阈值,通过Trans_control这个PWM信号的占空比调整,这是该电路的一个调控点,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包括:
第一电阻R1,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
第四可控开关K4,控制端作为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的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一信号时导通,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二信号时断开;
第五可控开关K5,控制端与第四可控开关K4和第一电阻R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作为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的第二端,用于在第四可控开关K4导通时导通,在第四可控开关K4断开时断开;
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包括:
第二电阻R2,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
第六可控开关K6,控制端作为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的控制端,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三信号时导通,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四信号时断开;
第七可控开关K7,控制端与第六可控开关K6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作为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的第二端,用于在第六可控开关K6导通时导通,在第六可控开关K6断开时断开。
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主要由第四可空开关和第五可控开关K5构成,在处理器3给到第四可控开关K4高电平信号时,第四可控开关K4导通,进而使得低电平导通的第五可控开关K5导通,由于这时第二可控开关K2也会控制导通,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的方向为第一电极端口指向第二电极端口,同理,在控制另一侧的第六可控开关K6导通时,会使得第七可控开关K7同时导通,在第一可控开关K1导通的情况下,流经人体电流的方向为第二电极端口流向第一电极端口进而为人体提供相反方向的电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第三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第二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一信号时断开,在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二信号时导通;
第四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第一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三信号时断开,在接收到处理器3的第四信号时导通;
第一运算放大器U1,同相输入端与处理器3连接,反相输入端分别与自身的输出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用于放大处理器3输入的第五信号;
第三电阻R3,另一端与第二可控开关K2的控制端连接;
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一可控开关K1的控制端连接。
本身请可以设置将处理器3的一个控制信号引脚连接多个可控开关模块,使得处理器3的控制信号的总数量减少,例如本身请的第三可控开关模块的控制端和处理器3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处理器3通过第一控制端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的同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模块,在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导通时,使得第三可控开关模块断开,进而使得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的第二可控开关K2闭合,电流会流经第三电阻R3,通过这样的电路设置,就会减少处理器3的控制信号,同样在控制信号同时给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和第四可控开关模块时,可以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导通,第四可控开关模块断开,第四可控开关模块断开时会使得第一可控开关K1导通,以使得本方案可以提供流向人体的相反方向的电流,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可以与处理器3连接,进而在输出端输出幅度可调节的电压,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Current_Ctrl为单片机或者MCU输出的一个32k的PWM信号,经过二阶RC低通滤波器输入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因电容的积分作用,按Current_Ctrl的占空比不同,同相输入端接收到该信号为幅值可以调节的电压信号。在运放的输出管脚会输出一个电压值(随PWM占空比变化而变化);WF_1与WF_2为不同时为高的脉冲信号(脉宽相同),即WF_1由高电平翻转至低电平的时候,WF_2由低电平翻转至高电平;当WF_1=1,WF_2=0时,此时CTRL_2接运放的输出管脚;当WF_1=0,WF_2=1时,此时CTRL_1接运放的输出管脚;也就是说随着WF_1和WF_2信号的变化,CTRL_1和CTRL_2会交替接至可调电压,当WF_1=1,WF_2=0时,CTRL_2接幅度可调节的电压情况下,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和第二可控开关K2导通,电流从第一电极端口流向第二电极端口,当WF_1=0,WF_2=1时,CTRL_1接幅度可调节的电压情况下,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和第一可控开关K1导通,电流从第二电极端口流向第一电极端口。
电路中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的电平会因为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而造成极性的反转,所以该电路实现了刺激的双极性。WF_1和WF_2控制信号的脉宽。CTRL_1,CTRL_2会交替接幅度可调节的电压,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不是工作在导通和截至状态,是工作在放大状态,幅度可调节的电压控制着放大状态,控制这这两个晶体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压降。Power_trans处的电压来自变压器副边的电压Vtrans,当Vtrans固定时,第一可控开关K1上的压降增大时,流经人体电阻的电流减小,压降减小时,流经人体电阻的电流增大;当Vtrans固定时,第二可控开关K2上的压降增大时,流经人体电阻的电流减小,压降减小时,流经人体电阻的电流增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处理器3还与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连接,用于获取限流电阻Rx的第二端的电流值,并根据电流值确定应输出的第五信号的电压值。
处理器3还和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连接来获取该位置的电流值,然后根据自身接收到的用户调控的电流值进行比较,当发现电流值不同时,可以控制改变第五信号的电压值大小,进而控制当前实际的电流值和用户选择的电流值相同,例如,用户选择了此次治疗的电流值为第一数值,检测到的数值如果不是第一数值,这时控制第五信号的电压值大小,进而使得第一可控开关K1和第二可控开关K2的压降改变,使得实际的电流值为第一数值,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
该系统比之前电路更加优越的地方是引入了电流反馈电路以及电流精密调节电路,引入反馈调节电路,为闭环设计方式,此方式可以实现输出电流的精密控制,减少器件偏差造成的参数不一致问题,限流电阻Rx为精密的小电阻,可以由两个电阻并联设置,当回路中有电流流过时候,该电阻上有一定压降,这个压降反映了现实电路中的电流值,送至AD口给处理器3判断,可以获取现实电路中的电流值和设定值之间的偏差,系统得到这个反馈的偏差值,就可以做调整,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第八可控开关K8,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可控开关K1的第二端和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3连接。
本身请在第一可控开关K1的第二端、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二端和限流电阻Rx之间连接第八可控开关K8,第八可控开关K8的功能是作为整个控制电路的主开关,当第八可控开关K8断开时,不会有电流流经人体,起到主开关的控制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用户,Tunnel_2为可调节脉宽的脉冲信号,当Tunnel_2为低电平时候,第八可控开关K8导通,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固态隔离变压器Z1,发光端的阳极与基准电源连接,阴极与第二固态隔离变压器Z2的发光端的阳极连接,受光端的发射极与第一可控开关模块1的第二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一电极端口连接;
第二固态隔离变压器Z2,发光端的阴极接地,受光端的发射极与第二可控开关模块2的第二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电极端口连接。
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作为接触人体的端口,需要加入隔离电路来防止电流伤害到人体,可以提高用户的安全性,固态隔离变压器起到隔离的作用,只有在该变压器通电开启时,用户才会有和电流的直接接触,当固态隔离变压器的基准电源不在供电时,就可以立即停止端口的电流流向人体,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与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第一可控开关K1的第二端及第二可控开关K2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端与处理器3连接,用于检测第一电极端口的电流和第二电极端口的电流。
本申请还设置有检测模块,输入端与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与处理器3连接,用于检测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的电流情况,如果端口上的极片脱落,那么在流向人体的电流的电路中,就会发生断路,进而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没有电流值,检测模块可以根据对于此端的检测来实时的确定当前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U2及第三运算放大器U3;
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及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自身的同相输入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作为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检测模块可以由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及其电路构成,其中,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电路可以起到信号隔离的作用,将杂波信号和干扰信号去除掉,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电路属于信号震荡电路;Tunnel_2为可调节脉宽的脉冲信号,当Tunnel_2为低电平时候,第八可控开关K8导通,当Tunnel_2为高电平时候,第八可控开关K8截止,所以限流电阻Rx的第一端的波形为受Tunnel_2频率控制的方波信号,幅度由电路回路中电流决定,电流大,幅度就高些,第二运算放大器U2属于信号隔离,第三运算放大器U3属于信号震荡电路,信号送至正向输入端口,反馈信号也送至正向输入端,信号会适度放大,输出至AD端口接收TL_ADC信号,当极板脱落时,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二电极端口之间无电阻接入,回路断路,此时TL_ADC信号无输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极端口和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处理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端口和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第二端分别与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限流电阻,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控制周期的前半周期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以使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端口流向人体;在所述控制周期的后半周期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导通以使所述电流通过第二电极端口流向人体,所述第一电极端口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口均用于与所述人体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压变压器,原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副边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第二端接地,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在导通时使所述原边储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变压器为推挽变压器,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原边的线圈绕制方式为并行绕制N股,N为大于1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第四可控开关,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时导通,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时断开;
第五可控开关,控制端与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导通时导通,在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断开时断开;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包括:
第二电阻,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第六可控开关,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时导通,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时断开;
第七可控开关,控制端与所述第六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第六可控开关导通时导通,在所述第六可控开关断开时断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一信号时断开,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二信号时导通;
第四可控开关模块,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三信号时断开,在接收到所述处理器的第四信号时导通;
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反相输入端分别与自身的输出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及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用于放大所述处理器输入的第五信号;
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的电流值,并根据所述电流值确定应输出的所述第五信号的电压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八可控开关,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态隔离变压器,发光端的阳极与基准电源连接,阴极与第二固态隔离变压器的发光端的阳极连接,受光端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固态隔离变压器,发光端的阴极接地,受光端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口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限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极端口的电流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口的电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及第三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自身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且连接的公共端作为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CN202222798462.5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Active CN218783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8462.5U CN218783720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8462.5U CN218783720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3720U true CN218783720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0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8462.5U Active CN218783720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37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4280B (zh) 具有峰值电流和平均电流限制电路的可变比率电荷泵
US20160261187A1 (en)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circuit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herefor, and constant-current control method
CN108695956B (zh) 无线充电及通信电路和无线电子设备
US20180337605A1 (en) Control method, control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the same
TW200849782A (en) Device and method to suppress input current spike of voltage converter in a precharging mode
CN208971380U (zh) 软启动电路、控制芯片、降压转换器及升压转换器
CN103078500B (zh) 可调式开关电源
CN218783720U (zh)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CN108667285A (zh) 调整开关频率与负载电流关系的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5607837A (zh) 一种体表神经肌肉电刺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21319U (zh) 一种阈值可调的音频信号自动限幅装置
CN115528904A (zh) 一种交替控制装置
CN107690813B (zh) 耳机及耳机的供电电路
CN112994459A (zh) 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109230A1 (zh) 一种电池杆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4856134U (zh) 一种蜂鸣器音量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3972865A (zh) 一种马达振动控制系统、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9861161U (zh) 便携式扩音器
CN103427620A (zh) Pfc控制电路
CN202586740U (zh) Pfc控制电路
CN210402135U (zh) 电压调整装置、芯片及电子设备
CN210629137U (zh) 一种用于按摩仪的低频电脉冲电路
CN214480252U (zh) 一种变压器升压的电刺激装置
CN207518334U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2203693B (zh) 人机交互反馈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